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合集下载

古诗两首的说课稿

古诗两首的说课稿

古诗两首的说课稿古诗两首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江南春》和《春日偶成》两首古诗,分别是唐代诗人杜牧和宋代诗人程颢所作。

每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江南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春日偶成》。

《江南春》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牧。

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全诗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春日偶成》作者是宋代诗人程颢。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

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全诗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二、说学法教法(1)学法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要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来提高读书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

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绝不可包办代替,而要让学生作为阅读主体,自主、积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最大限度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人生阅历、知识储备、艺术修养、阅读经验等)进行创造,进而形成对语言文化知识的系统性、综合性、规律性的理性认识和逻辑把握,并把语言文化知识、经验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观念、信念和行为,最终升华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古诗两首》公开课教案1【课前透视】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示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同学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小朋友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同学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小朋友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协助同学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同学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同学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1、每个同学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资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身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对话平台〗学习古诗《所见》。

一、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同学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3. 提问:“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它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以此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详细解读《春晓》这首诗,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感受古诗的魅力。
1. 逐句解读诗句,分析重点词汇,如“春晓”、“花落”、“鸟啼”等。
2. 讲解古诗的韵律、节奏,引导学生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传承文化、启迪智慧、培养审美等多项功能。小学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两首》选取了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一首是孟浩然的《春晓》,另一首是李白的《静夜思》。这两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能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又能培养他们的语感和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体验诗意,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4. 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以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图片、音乐等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兴趣。
1. 利用图片展示春天的美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气息。
2. 播放《春晓》的朗诵音频,让学生初步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例如,在教授《春晓》时,可以提问:“诗中的‘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处处闻啼鸟’又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让学生分组探讨古诗中的意象、意境,然后进行汇报交流。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又能让他们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讲课稿《望洞庭》一、说教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日有很大的意义,由于古诗语言精华,感情激烈,节奏鲜亮,境界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能够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能够培育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所以我们的教材从第二册就安排了古诗内容的学习,数目固然不多,但所有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资料。

刘禹锡的《望洞庭》选择了月夜眺望的角度,把千里洞庭一览无余,抓住最拥有代表性的湖光和山色,经过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别开生面的把洞庭美景再现于纸上,表现出惊人的艺术功力,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所以学习这首诗应要点指引学生领会感情,赏识境界。

这同时也是个难点,由于学生对古诗接触不多,在这方面的学习能力不是很好,并且“赏识境界”的训练在很多老师的教课中也经常被大意。

所以,依据教材特色和大纲领求,拟订本节课的教课目的以下: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 技术目标 )2.理解词义句意,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描述的风景,培育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智能目标 )3.感悟诗歌的境界,使学生从中遇到美的熏陶。

( 感情目标 ) 在这些目标中,“理解词义句意” ,“领会作者感情” ,“朗诵和背诵”是下限目标,要求人人达到。

“掌握方法”,“赏识境界”是上限目标,让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的余地。

二、说教课(一)导入揭题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河山艳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觉颇深。

今日老师想带大家到洞庭湖走一走,领会一下洞庭的美景。

有谁知道洞庭湖的?2.联合学生采集的资料来介绍洞庭湖。

( 略)3.多媒体出示洞庭湖的画面。

4.引出课题:洞庭湖的情景特别迷人,从古到现在有无数文人墨客被它吸引,写下了很多描绘悦耳的美诗佳句。

在一千三百多年前,唐代有位大诗人刘禹锡到达了洞庭湖邻近,看到这样美景,也不由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佳作。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说课稿

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古诗二首》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大家好!我是XX小学的XX老师,今天我将要为大家带来一堂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课——《古诗二首》。

一、教材分析1.教材依据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古诗二首》共由两首组成,分别是《梅花》和《小燕子》。

2.教材特点《古诗二首》中的两首古诗是小学生的经典诵读材料,一方面它体现了五年级课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另一方面它也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是学生品味文学的重要素材。

二、教学目标1. 科学素养通过本节课,学生将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口才和语感,同时也能够学习到中华文化的精髓。

2. 情感态度本节课的目标还包括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诗歌、美好事物的热爱,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3. 语文能力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为古诗诵读和理解,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

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朗读、表达和联想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推崇以交互式教学为主,围绕学生所熟知的课文,在大量实景模拟和情境演练中,引导学生从多样的角度去感知语文,在语文素养、课文概括、语感培养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获取全面提升。

具体方法如下:1.情景演练通过视觉、听觉、动手等全方位的教学,在营造出诗歌意境的同时,呈现孩子们最喜爱的游戏、美食、动物和植物等内容。

2.生活化教学将学生所熟知的日常生活进行融合,创设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让古诗真实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使孩子们对古诗有温情,记住诗歌中所表现的情感。

3.图形化教学通过展示诗歌中所表现的画面,呈现出图形化的教学,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提高了诗歌的身临其境感,让孩子们更深刻的认识和领悟古诗中的内容和意义。

四、教学过程1.了解古诗通过图片、视频、歌曲等多种形式展现《梅花》、《小燕子》两首古诗,让学生初步了解古诗的内容和形式。

2.感受古诗引导学生想象古诗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学生可以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来更好地感受古诗。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二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古诗两首《池上》以活泼朴实的白描手法细腻传神地刻画出一个天真可爱的“偷采白莲”的乡村小娃,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在诗人的笔下显得栩栩如生,仿佛呼之欲出。

设计理念:语文课标前言就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还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的富有创新活力。

”所以在设计该环节时,我根据学生基础情况和年龄特点与课文的难易程度来进行如下设计。

本篇古诗,采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子撑船偷采白莲蓬的情景,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与此类似,所以更容易找到学习的切入点。

文章浅显易懂,又配以插图,所以极易被学生理解。

学生在此诗之前已经有了学习诗词的经验和方法,所以利用此诗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可以让学生轻松的感受到古诗并不是生涩难懂的,只要方法得当,完全可以领略到诗境我悠远与绵长。

二、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2.学会结合图画理解诗文内容。

3.根据诗中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的质朴、纯真的童心之美。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中理解诗句的含义,读中感悟诗文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池上》,丰富古诗积累。

3.培养一定的诗词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1.在理解的基础上,结合诗句展开想象,体会童真的纯真与快乐,与古诗意境产生共鸣。

2.品味古诗语言,抓住“偷采”、“不解”、“藏踪迹”等词语感受诗人炼字之妙。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读书指导法,观察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等。

1.2.学法:自读——自悟——合作讨论——想象——交流的学习方法。

关于说课“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与探讨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两首古诗《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

这两首诗都描绘了祖国山水的壮丽景色,充满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古诗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背诵、欣赏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两首诗的基本内容,了解其背景和作者,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审美水平。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图片等。

五、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的基本认知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方法。

3.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朗读、背诵、欣赏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魅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祖国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学习新课:首先介绍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然后逐首讲解诗意,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接着进行朗读指导,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韵味和美感。

最后进行背诵和欣赏环节,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两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3. 巩固练习:提供一些与本课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巩固所学知识。

4. 归纳小结:对本课所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七、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小组讨论、朗读、背诵等多种方式进行检测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设计教材分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

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

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巨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这首诗洗尽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诚挚、深厚的惜别之情,以情意殷切、韵味深永独树一帜。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四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我从以下三个纬度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会写2个生字,明确多音字“舍”的两个读音,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自学和小组合作的方法理解整首诗的意思,采用层进式引读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情感态度目标: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依据教学目标我也制定出了本文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文。

2.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的离别之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下面我就从入诗境、读诗文、解诗意、悟诗情、续诗韵、拓诗篇这六个环节来谈谈对这课时的教学安排。

一、入诗境新课开始,教师可配上古曲《阳关三叠》,饱含深情地吟颂《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渲染气氛,营造出诗歌的意境,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二、读诗文诗歌短小精练,可以让学生自由多读上几遍。

三、解诗意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可以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几个注解,使是出使的意思,浥是湿润的意思,更尽就是再饮完的意思,然后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继而全班交流。

古诗两首说课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说课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两首说课(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练。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研究法、朗读感悟法。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

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

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对话平台〗学习古诗《所见》。

一、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思路: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两首古诗,分别是古诗一的题目和古诗二的题目。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这两首古诗均出自教材的版本和具体单元,它们在教材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古诗一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所表达的主题或情感,古诗二则通过具体的描写或表达方式传达了相应的主题或情感。

这两首诗不仅语言优美,韵律和谐,而且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生哲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本次授课的对象是具体的年级的学生。

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能力,能够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但是,对于古诗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文化背景,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同时,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喜欢探索新鲜事物,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两首古诗,背诵并默写;理解古诗中重点字词和诗句的意思,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的画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掌握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和诗句。

2、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意境,领悟古诗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古诗的理解。

2、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好地感受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古诗两首》说课稿范文

《古诗两首》说课稿范文

《古诗》说课稿
《古诗两首》说课稿范文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

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小朋友们,学了前面的几篇课文,你觉得春天是怎么样的呢?
2、古代的人啊,跟小朋友一样也非常喜欢春天!所以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
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一起去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板书课题,认读生字古、诗、首。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题。

(区分春村的读音)
2、自读古诗,自学生字。

⑴学生借助拼音读古诗。

⑵准确认读诗中的生字。

三、试读课文、读出诗韵
1、师范读。

(注意读好韵脚晓、鸟、少和天、烟、鸢。


2、学生跟师读。

3、指名读。

4、师生对读。

5、学生齐读。

四、认读、识记生字
1、指名拼读生字。

(领读)
(注意读准诗、首、处和村、醉、散的声母。


2、齐读生字。

3、引导学生识记生字。

⑴自由记生字。

⑵共同探讨识记生字的办法:
(比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改一改等。

自──首舍──古读──诗对──树──村睡──眠闪──问──间──闻屋──居醒──醉亲──童外──处)
五、巩固生字
1、认读生字卡片。

2、读词语巩固生字:
两首古诗一首儿歌冬眠到处见闻
乡村居住烟花童话散步。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由《春晓》和《村居》两首古诗组成,这两首诗均表现了春天这一季节的景物特征,充满春的气息和活力。

二、说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会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联系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喜欢怎样的春天。

3.能背诵课文。

三、说教学重点认写生字,理解诗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说教学难点联系生活经验,在读中体会诗歌的感情,说出自己的心愿。

五、说教法学法(一)说教法根据课标第三学段的要求,本课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通过导读、自读、互读、赏读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使学生自读自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词句的理解。

再通过表演读、用课件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从而体会诗情。

(二)说学法根据课标第二学段的要求,本课教学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使学生在互动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通过表演读、用课件演示等形象直观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意思,从而体会诗情。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的能力和主动识字的愿望。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多媒体的运用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使学生进入诗情画境,帮助了学生对诗文的理解。

同时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学习成果展示”这一环节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

在学习成果汇报时,学生可以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可以是感情朗读,可以是表演读,可以是画一画……只要学生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是有价值的。

不必强求一致。

六、说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请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对“古诗”的理解)2.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二)学习第一首古诗《春晓》3.由题入手(教师质疑),引导学生进入诗境。

4.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拼音),互相纠正字音。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一年级下册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一年级下册第二十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代教育学家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这句话在今天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古诗语言精炼,情感强烈,节奏鲜明,意境优美,引导学生学些古诗,可以陶冶情操,丰富想象,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

我们的教材安排的古诗内容的学习,数量虽然不多,但全是些名篇佳作,是我们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材料。

本课《锄禾》和《悯农》两首古诗,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

每首诗都是五言绝句。

两者相比,《锄禾》难度较之《悯农》稍大些。

我准备按顺序先教学《锄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掌握基本学习古诗的方法,接着再学《悯农》。

然后再以一首带多首,放手让学生学习补充的两首诗歌《咏鹅》、《春晓》。

当然,这两首古诗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难易适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自学能力,又是对古诗的积累。

所以,学好古诗《锄禾》是本课教学的关键。

根据教材的难易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我分两教时进行教学。

第一教时:把《锄禾》作为范例进行教学,充分解剖,充分展示学习过程;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学《悯农》,补充学习《咏鹅》、《春晓》。

这样安排简洁、紧凑而又有所侧重。

下面我重点来分析一下《锄禾》这首古诗。

《锄禾》是学生在小学课本中学到的第三首古诗。

在这之前所学的《画》和《古郎月行》两首古诗,意思浅显易懂,而《锄禾》这首古诗也比较简单,但在理解意思时必须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

那么,正确体会诗句中词语的意思,也就是本课教学难点之一。

从内容上看,《锄禾》的前两句描写农民在烈日下挥汗锄禾的劳动场面;后两句通过反问告诉人们粮食来之不易。

教学重点是什么呢?我认为是使学生能够自主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同情。

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通过对教材的分析,结合课后的练习题,同时针对我校一年级小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第一课时的五个教学目标:1、掌握5个生字:禾、午、粒、辛、苦,着重理解“锄禾”“当”、“皆”“辛苦”这些字词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说课稿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

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

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

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

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而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

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

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
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所见》说课稿
一、说教材:
古诗《所见》是新课标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的一首古诗,是清代诗人袁枚mei 写的一首五言绝句,写夏天中午所见到的情景。

诗的语言清新流畅,明白如话,通过动静结合的描写,把一个活泼机灵、天真可爱的牧童刻画得栩栩如生。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一句,写牧童悠然自得地骑在黄牛背上,他唱着牧歌,嘹亮的歌声在树林中回荡。

“骑黄牛”表现了牧童悠闲自在的神态。

“歌声”则表达了牧童愉快的心情。

声色俱备,情景交融,勾画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牧童行歌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一句,写牧童行走间,忽然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了唱歌,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盯住鸣蝉。

“意欲捕鸣蝉”不是写诗人所见,而是诗人对牧童心思的推想。

“忽然闭口立”是写牧童的机灵敏捷的动作、神态变化。

这句诗抓住牧童
刹那间心理发展和动作变化这一细节,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一幅“牧童捕蝉图”
二、说教学目标:
、认识“所、捕、蝉、闭”等生字,会写“诗、林、立”3个字。

2、能正确、流利、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所见》。

3、能背诵古诗。

三、说重点:认识生字,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四、说难点:古诗的理解与背诵。

五、说教法
l、直观教学法:小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因此本课教学目标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诗意,通过图、文、声、动画等直观、能动的变化,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可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新颖的形式,精彩的画面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消除学生观察体验、抽象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的障碍,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图文结合法:在教学中我图文对照,让图中的情境美和文中的语言美统一再现,使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机结合。

3.质疑法:通过一连串的提问,让学生理解诗的内容,觉得自己仿佛身临其境。

4.以读代讲法:本诗语言朴实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熟读成诵,深入领会课文描写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六、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这节课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看、找、读、思、品、背”等方法学整首读,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想像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感,并且使学生逐步掌握其学法,达到自求得之的目的。

七、说教学程序
古人云:“诗有别趣,非关理也。

”《所见》中那个天真烂漫、童心童趣的
小牧童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

当他坐在牛背上高声歌唱的时候,是那样自在神气!当他想着捉蝉的时候,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又是多么专注啊!整首诗童趣横生,情趣盎然。

因此,诗趣,应该是这堂课的灵魂所在。

只有让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到这种诗趣,他们才能在学习全过程中全心投入,浑然忘我。

而一旦学生领悟到这种诗趣,那么他对诗的意境就体会得更真切。

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帮助学生领悟到这种情趣呢?
第一,运用多媒体,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情境的再造中觅得诗趣。

诗重趣,想觅得诗趣,须进入诗境。

想象是通往诗境的佳径,只要通过想象,才能欣赏到绝佳的美景,才能感受到美妙的旨趣。

本节课的教学,运用了多媒体,张开学生想象的翅膀。

在导入时,我请小朋友们看图,说说自己从图中看到的,启发小朋友充分想象当时森林中的情景。

然后通过听蝉鸣声,请小朋友
想象牧童当时的心理活动等。

这样在小朋友在真正学习古诗之前已经有的一定的心理基础,对后面的理解就比较容易。

于是,在学习古诗时,整首诗不再是20个汉字的排列,破纸而出的是嘹亮的歌声,是生动的画面,是盎然的诗趣。

第二,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在吟诵中吟出情,诵出趣。

歌是唱出来的,诗是诵出来的,诗只有朗读出来,才能完成她的全部生命。

在这一课中,诗歌的理解,诗意的体会,诗情的领悟,都是通过吟诵来完成的。

在吟诵中,学生体味到牧童骑在牛背上的神气十足;在吟诵中,学生感受到牧童生怕吓跑蝉儿的心思;在吟诵中,孩子们化牧童为“我”,化“我”为牧童。

正所谓:“读的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


当然,在我实施教学的时候,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中,我在引导小朋友理解“歌声振林樾”时,引导不好,究竟是谁的歌声就是引不出来,
最后有小朋友说到了是牧童的歌声,但有很多小朋友仍不肯同意,说是蝉的叫声,我只好以它们共同的歌声结尾。

<BR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