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应注意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每天与那些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完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靠着躺下,躺下就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就起来,起来后就回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享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独特。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自己的神思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却没有谁能够找到它们的边界;自己的情怀无边无际地与大自然共游,却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定,形体消散,仿佛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讨教,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都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不过像这样罢了。
所以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跟从老师求学的风尚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英语翻译原则
英语翻译原则英语翻译是一门艺术和科学的结合。
对于一个好的翻译者来说,掌握一定的翻译原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几个英语翻译的原则:1. 准确性准确性是翻译的基本原则。
翻译过程中要保证译文和原文的准确性,不能随意加减或修改原文的内容。
译文应与原文保持一致,并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2. 通顺性译文应该通顺、连贯,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和表达习惯。
句子结构、语序、词语搭配等都要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使译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 忠实性忠实性是指译文要忠实于原文的意思和风格,不凭主观意愿对原文进行偏颇的解释或添加自己的观点。
翻译应尽量保留原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使读者感受到原文的原汁原味。
4. 简洁性译文要力求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重复,使读者能够更清晰地理解译文的意思。
5. 专业性翻译是一门专业技巧和知识的结合。
翻译者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和广博的知识背景,特别是对于特定领域的专业术语和行业常识要有所掌握。
尤其对于科技、医学、法律等领域的翻译,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至关重要。
6. 文化转化英语翻译要考虑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传统。
有些语言和表达方式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意义。
翻译时应根据目标读者的文化背景和阅读习惯进行文化转化,使译文更容易为他们理解和接受。
7. 上下文理解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上下文的理解,尤其是对于一些歧义或难以理解的句子。
只有对原文的前后文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准确传达出原文的意思。
总之,英语翻译要保证准确、通顺、忠实于原文,并考虑到专业性、简洁性、文化转化和上下文的理解。
翻译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才能做出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英文的翻译原则
英文的翻译原则
英文的翻译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语法和结构:翻译应根据英文原文的语法结构进行,尽可能保持原句的结构和意思。
2. 文化差异:英文和中文之间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应注意英文中的习惯用语、惯用表达和词汇的搭配方式,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3. 上下文和语境:翻译时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境进行理解和翻译,避免出现歧义和误解。
4. 目标读者:翻译的目标读者也需要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有不同的语言焦点和口味,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需求进行调整。
5. 文体和语言风格:英文的文体和语言风格很多,例如学术研究、新闻报道、小说等,因此在翻译时需要选择恰当的翻译风格和词汇,使翻译与原文相似。
总的来说,英文的翻译原则应该是忠实于原著,清晰易懂,传达出原文的精髓和含义,同时考虑目标读者的需求和习惯。
翻译的几个原则1
翻译的几个原则1)动宾连接原则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
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
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pe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pe for,look forwar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global pea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l nations.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 is at peace and people of all nations will coexist friendlily.2)主语确定原则由于英语是主语显著语(subject-prominent language),构建在主谓轴(subject-predicate pivot)上,主语决定了句法结构;汉语为语义性语言,其中主语的重要性相对较低,无主语的现象比比皆是。
因此在汉英转化中最重要的就是确定主语,主语选择成功了,句子越翻越顺;选择失败,考生越翻越累。
主语的确定归根结底有三种方法:使用原主语;重新确定主语;增补主语。
这一目标的实现,最直接的应该是老百姓住得更宽敞了,更舒服了。
The citizens will live more spaciously and comfortably, benefiting most directly from achieving the goal.然而,持自由论观点的民众和少数民族反对一切美国公民必须随身携带身份证的规定,他们结成联盟,推翻了立法的最初几次草案中关于实施全国统一身份证的主张。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翻译的三个原则是直译原则、意译原则和文化转换原则。
直译原则是指尽可能保持原文词句的顺序和结构,尽量避免对原文进行任何改动。
这个原则适用于那些词语和句子在另一种语言中有相对应的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情况。
直译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语言的准确性和忠实性,它能够保持原文的原汁原味,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者的意图。
意译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允许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和改编,以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语法规则,并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容。
在意译的过程中,译者可以采用增减词语、转换句子结构、调整语气和修饰等手段来进行翻译。
意译原则主要考虑的是读者的理解和感知,以及译文的流畅度和自然度。
文化转换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考虑到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将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背景信息转换为目标语言所对应的文化元素和背景信息。
文化转换原则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理解和分析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译文能够在目标文化中得到正确的理解和接受。
这三个原则在翻译过程中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译者需要根据具体的翻译任务和目标读者的需求来选择和应用不同的原则。
在实际操作中,译者通常会根据翻译的难易程度、原文的特点、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目的等因素来确定所采用的翻译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
翻译的定义和基本原则翻译是人类社会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翻译,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人们可以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促进交流和合作。
翻译的定义很简单: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跨越语言和文化的交流目的。
但是,翻译的过程和方法并不简单,需要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
一、精准性原则翻译的首要目标是保持原意的精准性。
翻译过程中,应尽力理解原意,掌握原意所在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
翻译时,必须把原意准确、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不能脱离原文的含义、语境、语气和情感,不能添加、删除、曲解原意。
只有保持原意的精准性,才能达到翻译的真正意义。
二、通顺性原则翻译的第二个原则是保持语言的通顺性。
通顺性是指翻译后的文章在语法、语调、语气等方面与目标语言相符合,并且能够流畅地表达意思,使读者易于理解。
在翻译时,应当注意词语的用法和特殊标点符号的使用,以确保文章的通顺性。
一个理解完全正确的翻译,如果语言结构不通顺,往往会使目标语言读者感到阅读起来困难,甚至会引起误解。
三、忠实原则翻译的第三个原则是忠实原则。
忠实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忠实地表达原文中的含义和文化背景。
在翻译时,应该尽可能保留原文中的文化元素和情感,注意原文的所在文化环境和历史背景。
翻译应该尽量把原意传达到目标语言读者,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到原文的精神内涵和文化特色。
四、通用性原则翻译的第四个原则是通用性原则。
通用性原则是指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读者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考虑使用熟悉、通用的语言和表达方式。
翻译不是简单的把原文转化成目标语言,而是在保持原文意思的基础上,适当调整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符合目标语言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五、美感原则翻译的第五个原则是美感原则。
美感原则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学艺术风格和特色,同时在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环境中发挥其艺术价值。
翻译应该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化,而是在语言的表达上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目标语言读者能够体验原文的文学之美。
《翻译十大原则》课件
详细描述
归化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 文化习惯和价值观。为了使译文易于读者理解,译者需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调整,使用
符合目标语言文化规范的表述方式。归化原则有助于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接受度。
异化原则
总结词
保留原文的文化差异,呈现给读者原汁 原味的译文。
VS
确保译文与原文在功能上对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对等性原则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尽量使译文在功能上与 原文对等,即译文应具备与原文相似的语用效果。为了实 现功能对等,译者需要深入理解原文的语境和语用含义, 并选择合适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含义。同时, 译者还需要注意语气的传递、修辞的再现等方面,以使译 文在整体上与原文对等。
略和方法,如根据语境确定词义、根据语境调整语序和句型等。
05 总结与展望
对翻译原则的总结与评价
翻译原则的适用性
01
评估十大原则在各种翻译场景中的适用程度,分析其在不同语
言和文化背景下的局限性。
原则之间的相互关系
02
探讨十大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它们在翻译过程中的协同
作用。
原则与实践的结合
03
分析翻译实践中如何运用十大原则,讨论它们对提高翻译质量
促进跨文化交流
翻译原则强调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要求译者熟悉目标语 言的文化背景,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
翻译原则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翻译原则
古代的翻译家和学者提出了许多 翻译原则,如严复的“信、达、 雅”等,这些原则强调了准确性
和语言表达的流畅性。
现代翻译原则
随着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发 展,现代翻译原则更加注重文化 差异和交际效果,提出了如“功 能对等”、“动态对等”等原则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理解
泰特勒翻译三原则的理解泰特勒(Eugene A. Nida)是著名的美国翻译学家,他提出了翻译三原则,即信实原则、美观原则和通顺原则。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这些原则及其相关内容。
1. 信实原则信实原则,即翻译应尽可能忠实于源文本,保持源文本的意义和风格。
翻译者应尽量理解源文本的意思和用词,并将其准确传达给目标读者。
在遵守信实原则时,翻译者不应随意添加、删除或改变源文本的信息。
他们应尽量保持原文的结构、句式和语法,使译文的意思能够准确地传达。
2. 美观原则美观原则强调译文的流畅、自然和易于理解。
翻译者应注意使用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词语、句式和语法结构,使译文在语言层面上符合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美观原则还要求翻译者在涉及具体文化概念,如习俗、传统和象征意义时,适当地进行文化调整,使译文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3. 通顺原则通顺原则强调译文的语法结构和语言风格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翻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句子的组织和语法规范,使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规矩。
在遵守通顺原则时,翻译者还需注意句子的读上去自然流畅,不生硬或拗口。
他们应尽量使译文具有目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风格,让读者感到亲切和舒适。
以上三个原则互相联系,相互依赖。
信实原则是翻译的基础,翻译者必须保持尽可能准确传达源文本的意思。
美观原则是翻译的目标,翻译者应该使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符合读者的语言习惯和口味。
通顺原则是翻译的手段,翻译者通过语句的结构和连贯性使译文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同时,翻译者还应根据具体情境和目标读者的需求,合理运用这三个原则。
例如,在科技领域的翻译中,信实原则要求翻译者准确传达专业术语的含义,不得随意改变原文。
美观原则则要求翻译者使用目标语言中常用的科技词汇和句式,使译文流畅自然。
通顺原则则要求翻译者注意语句的结构和连贯性,以便读者能够理解和跟随。
总之,泰特勒提出的翻译三原则,即信实原则、美观原则和通顺原则,为翻译者提供了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在翻译过程中保持源文本的准确性、流畅性和易读性。
翻译原则有哪些
翻译原则有哪些翻译原则是指在进行翻译工作时需要遵循的准则和方法。
以下是翻译原则的主要内容:1. 信实原则: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的原意和语气,不加删除、增加或曲解。
译文应能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和意图。
2. 阅读者导向原则:翻译应考虑目标读者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译文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和接受。
译文不仅要准确,还要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规范。
3. 周全性原则:翻译应全面收集原文的相关信息、背景和上下文,尽量还原原文的完整意义,避免片面理解和误解。
4. 简明扼要原则:译文应简洁明了,语言流畅,不过多冗长或累赘。
适当使用目标语言中的惯用语和表达方式,使译文更符合读者的习惯和口味。
5. 规范性原则:译文应符合目标语言的语法、词汇和用法规范,避免使用古语、方言、口语和其他不合适或过时的表达方式。
6. 一致性原则:翻译应保持译文内部的一致性,尽量使用相同的词汇、句型和结构,以增强译文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7. 美观性原则:译文应具有美感和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保持其阅读的兴趣。
文字排版、标点符号和字体等方面也需要注意美观和统一。
8. 翻译审定原则:翻译需要经过专业人士的审定和校对,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连贯性和优化性。
审定人员应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
9. 专业素养原则:翻译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专业知识,不仅要精通目标语言,还要对原文语言具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翻译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翻译技巧和能力。
总之,翻译原则旨在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同时使译文适应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
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化差异、语言规范和读者需要,并经过专业审定和校对,以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
翻译三原则
翻译三原则
翻译工作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为使译文具有有效性和准确性,翻译工作者应遵守以下三条原则:
第一,准确性原则。
一切翻译都必须严格地遵循原文,并尽可能准确地译出原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者应尽可能准确地把握原文的内容,以便向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
第二,客观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应客观地译出原文的意思,不得更改原文的意思,以免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第三,完整性原则。
翻译工作者必须确保译文的完整性,即保留尽可能多的内容,而不是在翻译的过程中删除原文的有用信息。
只有这样,原文中的语义或信息才能被平等地转化为译文,以便读者得到原文的完整理解。
此外,严格遵守这三条原则也是翻译工作者一种职业道德的表现。
因此,翻译者应当尊重原文,尊重语言文化,严格遵循翻译三原则,力求翻译准确无误。
综上所述,翻译三原则包括准确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完整性原则,是翻译工作者负责任的行为准则,也关系到译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翻译者应牢记这三条原则,以确保专业的翻译质量。
- 1 -。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六字诀是:留、换、补、删、调、变。
具体解释如下:
留,就是保留。
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把单音词变为双音词等。
补,就是增补。
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或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或补出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用现代语的表达方式补齐。
删,就是删除。
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如发语词、“之”、“者”、“也”、“以”等。
调,就是调整句式。
需要调整的句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特殊句式,如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等;一是固定句式,如“不亦……乎”、“无乃……乎”、“……孰与……”等。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为相关文字。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比喻、借代、引用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地说法、互文地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
英语翻译的原则和技巧1、增译法:指依据英汉两种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词、短句或句子,以便更准确地表达出原文所包涵的意义。
这种方式多半用在汉译英里。
2、省译法:这是与增译法相对应的一种翻译方法,即删去不符合目标语思维习惯、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的词,以避免译文累赘。
增译法的例句反之即可。
例如:(1) You will be staying in this hotel during your visit in Beijing.你在北京访问期间就住在这家饭店里。
(省译物主代词)(2) I hope you will enjoy your stay here.希望您在这儿过得愉快。
(省译物主代词)3、转换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语法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因此英译汉时经常有必要改变表达方式,使译文通顺流畅、地道可读。
这种变通技巧就是转换法(shift of perspective)。
4、合并法: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英译汉时有时直译原文就会使译入语读者感到费解,甚至误解。
这时,就有必要借用汉语中意义相同或相近、且具有自己鲜亮文化色彩的表达法对原文加以归化。
归化翻译法常用于处理某些英语成语、典故、形象词语等一类文化色彩较浓的表达方式。
恰倒好处地归化可以使译文地道简洁、生动活泼,便于译入语读者理解和接受。
翻译技巧的掌握帮助我们更好融入世界,翻译为我们搭起了各国之间的桥梁,翻译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为了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中国外文局教育培训中心始终保持专业、革新、开放的理念,精心打造全国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施行基地和全国跨语言跨文化培训服务综合平台,为中国走向世界架桥铺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奉献。
2英语翻译学习技巧注意事项一. 翻译的技巧没有技巧,只有一个熟字。
华罗庚说过,"苦干猛干埋头干,熟能生出百巧来'。
语法根基深厚,词汇量大,对专业词汇掌握得熟,自然就能驾轻就熟,怎么玩儿怎么转。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
英语口译翻译的十大原则1)动宾连接原则考生在翻译动宾短语的时候,应先考虑宾语的成分。
宾语可能为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
不同成分的宾语决定了谓语的使用。
比如在以下例子中“希望”的选择面很大,既可以用hope 连接句子,也可以用hope for,look forward to等连接名词词组,那么考生就得考虑宾语更容易翻译成词组或句子。
因此,动宾连接原则的核心思想是“先宾语,后谓语”,翻译会豁然开朗。
中国人民始终希望天下太平,希望各国人民友好相处。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looking forward to globapeace and friendship among alnations.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hoping that the world is at peace and people of alnations wilcoexist friendlily.2)时态原则时态在翻译中比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往往是考试中的一个难点。
时态有时可以体现一种感情因素,特别是进行时的使用,比如在第一个例子中现在进行时的使用体现出对中华民族的一种褒扬、赞美的口吻,翻译出了这句话的“精、气、神”,最后一个例子中过去进行时时常表示一种“特有的行为”,通常是偏向于negative的口吻,所以我们发现这句话十有八九是美国人自己写的。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China was and remains to be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论翻译中的基本原则
一、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转换
翻译本质上是把文本从源语言转换到目标语言,并使接受者理解被转换文本的过程。
因此,翻译本来是一种把语言、文化以及其他文本特征以某种形式转换出来的过程,而这种转换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简单地改为另一种语言,而是能够捕捉文本的根本意思,分解其文化内涵。
二、翻译基本原则
1. 正确性原则:翻译的目的是使译文与源文准确无误,因此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严格遵守源文意思,在翻译时尽可能保留源文的准确内涵,做到言之有物、正确无误。
2. 一致性原则:翻译者应该在整个翻译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无论翻译者如何变化,他们只能用一种风格来翻译源文,而不能存在差异。
3. 实用性原则:翻译必须主要考虑目标语言和文化背景,主要考虑用户情境,确保译文有效传达源文的中心意思,并与其文化与语言背景相适应。
4. 简洁性原则:翻译必须严格控制字数,不能只翻译一切,保持简洁,译文应该清晰易懂,表意鲜明。
5. 时代性原则:翻译必须根据源文和受众的理解情况,将译文内容维持在时代性、社会性、文化性的恰当水平上,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翻译的局限性
即使在实施翻译的基本原则的情况下,也无法完全实现源文的精确传达,这是由语言、文化、思维方式和接受者的认知水平等多个方面造成的,译者所能做的只是尽量将源文的内容和文化延伸到目标文本中,使其尽可能地贴近源文的意思。
因此,翻译有其局限性,译者可以做到的并不能比把源文“完全”翻译给目标语言读者,只能是尽力做到最好。
翻译原则及技巧范文
翻译原则及技巧范文
中文翻译的原则和技巧包括以下几点:
1.保持文义准确性:翻译时要尽力保持原文的意思和信息的准确性。
2.理解文化差异: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对语言的影响,翻译时要注意文化差异的存在,避免对读者产生误解。
3.注意语法和语义:中文有其独特的语法和语义规则,翻译时要注意词语和句子的结构,使得翻译结果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
4.考虑读者的背景:翻译时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选择适当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确保读者能够理解翻译内容。
5.保持风格一致性:如果原文有一定的文体和风格,翻译时要尽量保持一致,使得翻译结果在语言风格上与原文保持一致。
6.使用适当的辅助工具:翻译时可以借助各种辅助工具如在线词典、翻译软件等,但要注意辅助工具的局限性,需仔细核对翻译结果。
以上原则和技巧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进行中文翻译,提高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
中英对译五大原则在中英对译中,有五大原则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下面将对这五大原则进行详细的介绍。
1. 准确性 (Accuracy)准确性是中英对译的基本原则。
对于翻译来说,首要目标是准确地传达源语言的意思。
译者需要理解原文的含义、结构和语法,并将其精确地转化为目标语言。
准确性的实现需要对双语语言的特点和语境进行充分的了解。
2. 通顺性 (Fluency)通顺性指的是译文在目标语言中的流畅度。
译文应具有好的语感和朗朗上口的特点,避免使用生硬或不自然的表达方式。
为了保持通顺性,译者需要注意句子的结构、语法和修辞的运用,使译文与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相符合。
3. 简洁性 (Conciseness)简洁性是指译文应尽可能保持简洁明了。
在中英对译中,应该避免冗长或累赘的表达方式。
简洁性的实现需要对语言的精确性和表达方式的适当性进行平衡。
在保持准确性的前提下,译者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避免赘述或重复。
4. 一致性 (Consistency)一致性是指译文在整体上具有统一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在中英对译中,如果同一种说法在源语言中出现多次,译文中应保持一致,避免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一致性的实现需要译者有良好的记忆力和对整体结构的把握能力。
5. 意译性 (Idiomaticity)意译性是指译文在目标语言中具有地道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
在中英对译中,有时直译无法完全传达源语言的意思,此时需要进行意译。
意译性的实现需要对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和慣用語的了解,避免使用不恰当的直译,从而使译文更加地贴近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
总结:中英对译的五大原则为准确性、通顺性、简洁性、一致性和意译性。
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些原则,以确保译文贴近源语言的意义,流畅自然,简洁明了,统一一致,并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文化背景。
只有遵循这些原则,才能实现优质的中英对译作品。
英语翻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英语翻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英语翻译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的者来说,我们有必要知道需要注意一些翻译方面的事项。
快来看看店铺为你准备了英语翻译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欢迎大家阅读!英语翻译的4大注意事项一、戒“从一而终”汉语言简意赅,句子灵活,往往是一个汉语词汇对应N个英语词汇,具体到在本句中应该采用那个意项,务必抓住精神实质,不可以不变应万变。
至于怎么应变,这就是显示译者功力的地方了。
比如:都是“问题”,下面的翻译各不相同,几乎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共同关心的问题 questions of common interest解决问题 solve a problem问题的关键 the heart of the matter关键问题 a key problem原则问题 a question/ matter of principle悬而未决的问题 an outstanding issue没有问题 Without any mishap摩托车有点问题。
Something is wrong with the motorcycle.问题不在这里。
That is not the point.最近揭发出相当严重的贪污、受贿和官僚主义问题。
Serious cases of embezzlement, bribery, and bureaucracy have been brought to light recently.译者要掌握这种汉英翻译中的“游击战术”,翻译家应是不同“文化王国”边境线上的“游击战略家”。
沙博里将《水浒传》译为:Outlaws of the Marsh(沼泽地上的亡命之徒)。
杨宪益译将屈原的《国殇》译为:For Those Fallen for Their Country,北外出版社将《儒林外史》译为:The Scholars。
这些都是译者吃透了原文的原意而译出的佳作。
二、戒望文生义,机械直译这多半是初学者犯的毛病,他们易于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翻译规范理论
翻译规范理论翻译规范理论指的是在进行翻译工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
这些原则和准则旨在确保翻译结果准确、流畅、符合语言规范,并能够传达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首先,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忠实再现原意。
翻译应该尽量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避免任意改动或加入个人观点。
翻译不只是简单地将词语替换为另一种语言中的词语,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原文的内涵和作者的意图,并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其次,流畅性是翻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翻译应该根据目标语言的语法规则、语言习惯和表达习惯,使译文读起来流畅自然。
在选择词语、短语和句子结构时,译者需要考虑目标语言的惯用表达方式,并尽可能地使译文与原文风格相一致。
此外,准确性也是翻译的关键要素。
译者需要尽力提高翻译的准确性,避免翻译错误、歧义和不当的译文。
为了确保准确性,译者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词典、参考资料和专业术语数据库等工具,进行必要的研究和核对。
另外,对于特定领域的翻译工作,专业知识和领域背景也是必要的。
在翻译科技、医学、法律等专业领域的文本时,译者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专业术语和相关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并进行准确的翻译。
此外,翻译的质量还有赖于审校和反馈。
审校是对翻译结果进行仔细检查和校对的过程,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译者应该乐于接受反馈和意见,并不断改进自己的翻译技巧和水平。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原则和准则,翻译规范理论还包括一些常见的注意事项。
例如,要避免使用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尽量使用正式的语言;避免语言片段的使用,并使用完整的句子和段落结构;保持句子的平衡和结构的一致性等等。
总之,翻译规范理论是指在进行翻译时应该遵循的一系列原则和准则。
这些原则和准则旨在提高翻译的准确性、流畅性和专业性,并确保翻译结果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和风格。
译者应该不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翻译技能,以提供高质量的翻译服务。
英译汉注意事项
英译汉注意事项1.总的原则1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习惯2翻译不可太拘泥;拘泥、刻板的翻译因死守原文语言形式而损害了原文思想内容;好的译文应该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3能够直译尽量不意译4翻译的过程应该是先理解后表达;现就这一点作进一步论述;2.结合英文写作特点对语言进行整体理解首先,英文段落的首句一般为topic sentence,然后展开说明;展开的写法有多种,可分可总,可下定义,可同义重复,可以代词复指等;利用这一技巧,先通读全文,便能更好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把握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在翻译时就能在上下文中确定词义,从而进行准确的翻译.其次,具体而言:1对词的理解可以从构思法、词的搭配关系和词汇之间的逻辑关系等方面入手2对句子的理解可以从句子的内在逻辑、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和句子的语法组成等方面来实现3对于长句,可采用如下译法:顺译法:按照原文顺序译逆续法:顺序与原文顺序相反重复法:重复前一个词分译法:一个句子分成几个部分来翻译括号法:在译文后加括号进行解释和说明等终合法:综合运用上述各种方法3.表达正确理解原文后,还要通过适当的翻译技巧用规范的汉语表达出来;这些技巧有:1增词法;根据需要增加一些词语,如名词等2减词法;根据汉语习惯,删去一些词3肯否表达法;原文为肯定句,译成汉语是为增强修饰效果,可以译为否定句;反之亦然4变换法,名词译成动词或动词转译成名词等5分合法;一个长句可分成若干部分来译,或者把原文的几个简单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6省略法:两种语言由于存在差异,表达时不可能总是对等,经常可以省略一些词和句子成分,如英语中的冠词汉语里没有,译时可以省略4.应试中还应注意的问题1词的指代问题要搞清楚2汉语知识的应用,如修辞等3部分否定和否定重点;部分否定,如not all; 否定重点,如I don’t teach because I have knowledge. 我并非因为有知识才去教书;否定重点为because, 而不是teach;4虚拟语气;这种语法现象有时并非只表示字面意思,它经常有感情色彩,译时要注意;5要认真地通读全文,根据上下文来确定词义、句意,切不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5.核对原文既要核对译文是否准确、通顺,还要注意关键词的采分点;同时不要忘记全文结构的表达,这部分还有分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应注意的原则
所谓原则,指"说话或行事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1999年,1549页).因此,谈翻译原则即是谈翻译标准.古往今来,许多中外翻译实践家和理论家提出了形形色色的翻译原则或标准,如古希腊政治家,演说家西塞罗(M. T. Cicero)的"解释员"式的翻译和"演说家"式的翻译,近代英国诗人兼翻译家德莱顿(John Dryden)的"直译","释译"与"仿译",当代美国译论家奈达(E. A. Nida)的"功能对等"与"动态对等",我国古代佛经翻译家支谦和道安的直译,鸠摩罗什的意译,清末严复的"信,达,雅",当代学者张培基的"忠实,通顺",许渊冲的"音美,形美,意美"等等,不胜枚举.
面对如此众多,差异很大甚至是两相对立的翻译原则,翻译学习者,教师以及实践者应当何去何从我们认为,翻译原则的确定取决于许多因素.首先是时代文化语境因素.不同的时代对翻译有不同的要求.不可能有适合一切时代的翻译准则.例如我国古代从西域和印度输入佛经,是服务于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麻痹控制百姓思想的需要.由于经典本身的神圣性以及本土的儒道思想包含有对统治者有利的思想因素,直译与归化式的借用就成为持续一千多年的佛经翻译的主流原则.到了清朝末年,时代文化语境发生了变化.通过翻译输入西方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是为了"以夷制夷".因此,严复,林纾等人的翻译突破了佛经翻译所依循的直译和严格的意译,采用了溶合增,删,并,改,述,评等手段的灵活翻译策略,即当代学者黄忠廉先生所谓的"变译",吸取原著精华,甚至锦上添花.
翻译原则还受翻译自身因素的影响,如翻译的类型,翻译文本的类型,翻译的目的与动机等等.口译与笔译的原则显然不同.文学文本的翻译同科技文本的翻译原则也不完全一样.同是文学翻译,作为教学用途的翻译与作为艺术欣赏的翻译原则也不一样.同是科技翻译,商业与非商业性的翻译原则又不一样.翻译原则是一个多层,多元的系统集合,就像一座大厦,由一个基座以及位于其上的许多不同单元构成.谈翻译原则,只能就事论事.本书探讨的是笔译(传统意义上的全译)的基本原则.
依附于当代文化语境的翻译,其原则仍然脱不了一个"信"字,即忠实.无论什么类型的翻译,基本的忠实是必须的.否则就成了创作或四不象.关于忠实的内涵,朱光潜先生在其文章《谈翻译》中说得很透彻: 严又陵以为译事三难:信,达,雅.其实归根到底,"信"字最不容易做到.原文"达"而"雅",译文不"达"不"雅",那还是不"信";如果原文不"达"不"雅",译文"达"而"雅",过犹不及,那也还是不"信".所谓"信",是对原文忠实,恰如其分地把它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有文学价值的作品必是完整的有机体,情感思想和语文风格必融为一体,声音与意义也必欣和无间.所以对原文忠实,不仅是对浮面的字义忠实,对情感,思想,风格,声音节奏等必同时忠实……大部分文学作品虽可翻译,译文也只能得原文的近似.绝对的"信"只是一个理想,事实上很不易做到. (《翻译论集》,罗新璋编,1984年,第8页)
语言的扦格,文化的差异,译者与作者在时代社会,民族心理,知识架构,写作风格等方面的距离,决定了翻译实践不可能产生绝对忠实的译文.翻译的求"信",准确地说,不过是求"似"而已."似"的内容大致包括思想,情感,
修辞,风格等方面.思想内容的"似"以至准确是对翻译最基本的要求,同时也较易做到.而情感,修辞与风格,求"似"已不易,完全的对等几乎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也就是说,纯粹的意义相对容易表达;而与意义和语言形式都有联系的情感,修辞与风格则常常使译者束手无策;形式与意义好比鱼和熊掌,常常不可兼得.
英汉两种语言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家族,具有完全不同或大不相同的发音,书写和意义系统,其间没有丝毫的渊源与联系.如果原作特点体现在语言形式之上,该特点的再现将非常困难.例如我们中文里可以用字词表示情感,到了英文里不得不用语调.赵元任举了一个著名的例子.他说汉语的委婉说法"好是好",翻译成英文最好是用一种雁颈式语调,It's good ↗(but).不过,"这样子就是把中文的字译成英文的调了". (罗新璋,1984:735)按照赵先生的意见,貌似形义兼顾的"(As for being) good , (it) is good","不能算翻译".可见,形义完全的等值不符合英汉语的实际情况,机械地追求形义对等对翻译实践极其有害,是翻译的大敌.
英汉对译的原则只能是:意义的"等似"以及在保证意义等似前提下的"形似".这里的"意义"包括概念意义,隐含意义,联想意义,情感意义,修辞意义,风格意义,语用意义等.意义是个复杂的系统,牵涉到情感态度,价值观念,风格语用等很多方面,有时可以做到对等,有时只能求似.关于意义传译之难,我们将在"汉英对译四大疑难"一章讨论.英汉语间的"形似",不是语言外形相似.汉语是四角棱正的方块字,英语是字母文字,它们之间的语言外形不可能相似;关系亲近的英语与法语,汉语与日语的对译有时或许可以做到形似.英汉语的形似其实不过是语词基本意义的对应,原文核
心词语的完全保存以及词序的基本一致.例如汉语句子"我住在北京",英语表达此意的方式与汉语相同,因此可直译为:I live in Beijing..显而易见,汉语原文与英语译文,毫无形似可言,只不过在意义上逐词对应,且词序一致."形似"包括语言形式的完全相同和大致相似,后者指译文用词相对于原文可略增或略减,允许词序适当变动,如"I lived in Beijing."可译为"我曾在北京住过".至于"达"与"雅",视原文而定.原文达雅,则译文达雅,原文不达不雅,则译文亦不达不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