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中的癌细胞增生
前列腺癌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前列腺癌例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当前住院率较高的恶性肿瘤。
癌症的病理诊断是确诊疾病的基础,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是诊治该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一、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前列腺活检前列腺活检是前列腺癌病理诊断的标准方法,又称为“定位活检”,是指通过直肠壁或经会阴入路,取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前列腺活检可根据组织学、病理学、生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多个方面确定前列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2、病理标本处理及检查前列腺活检的标本处理及检查包括组织切片、染色、光镜下观察、显微镜下诊断,以及分级、分期等病理学评估。
前列腺癌的分级和分期是前列腺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
3、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前列腺癌的病理分型常根据前列腺癌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和特点进行分类,主要分为3种类型:腺癌(Adenocarcinoma)、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和转移性癌(Metastatic carcinoma)。
二、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主要是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进行区分,避免误诊或漏诊。
鉴别诊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前列腺癌与前列腺炎的鉴别前列腺炎是近期内性交或排便后发生异常液体排出等症状的前列腺炎症状体现。
在前列腺活检中,前列腺炎表现为浆液性炎症或慢性炎症,前列腺癌组织则显示为癌细胞集落或灶。
2、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前列腺增生是男性年龄增长时前列腺组织增生所引起的一种病理变化。
前列腺增生组织通常为良性,呈腺体增生、积红素沉着、小分泌物积聚等病变,而前列腺癌病变则为癌细胞增生。
三、总结前列腺癌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是确诊该疾病、进行个体化治疗、制定恰当预后判断及预防转移等临床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前列腺癌的病理学知识,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做出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切实维护患者的身体健康。
病理学名词解释13015
病理学名词解释适应:细胞组织器官和机体对持续性的内外刺激作出的非损伤性的应答。
肥大:细胞体积的增大,可伴有细胞数量的增加。
增生:实质细胞数目的增多。
萎缩:实质细胞细胞物质的丢失而体积变小。
常伴有细胞数量的减少。
废用性萎缩:长期工作负荷减少所致的萎缩。
去神经性萎缩:下肢运动神经元损伤或轴突破坏引起所支配器官的萎缩。
压迫性萎缩:组织长期受压引起的萎缩,有营养不良和废用性萎缩的作用。
脂褐素:自噬泡内某些细胞碎片不能被消化而以膜包绕的形式存于细胞质内,称为残体,即光镜下所见的脂褐素。
假性肥大:在实质萎缩的同时,往往伴有一定程度的间质纤维和脂肪组织的增生,以维持原有器官的正常外观。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所替代。
变性:在一定限度内损伤引起的改变是可逆的。
自噬:细胞吞噬自身成分并同溶酶体融合,形成自噬泡,消化降解吞噬成分的过程。
虎斑心:脂变的黄色条纹与未受侵犯的红色心肌相间排列,构成状似虎皮的斑纹。
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下有过多的脂肪,并向心肌内深入,心肌受压而萎缩。
黄色瘤:吞噬大量胆固醇的巨噬细胞呈泡沫状,可成团出现于皮下,形成瘤样物质。
RUSSELL小体:浆细胞合成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积聚在内质网中,使内质网明显扩张形成大的均质的嗜酸性包涵体。
淀粉样变:细胞外间质内出现淀粉样物质的异常沉积。
淀粉样物质为结合黏多糖的不同蛋白质,遇碘时被染成赤褐色,再加硫酸成蓝色。
玻璃样变:HE切片中细胞内细胞外组织变成均匀红染,毛玻璃样。
又称透明变。
黏液样变:间质内有黏多糖和蛋白质。
病理性色素沉着:有色物质在细胞内外的异常蓄积。
含铁血黄素:为HB代谢的衍生物。
红细胞或HB被巨噬细胞吞噬后,通过溶酶体的消化,来自HB的Fe3+与蛋白形成在电镜下可见的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为光镜下可见的金黄色或棕黄色颗粒,具有折光性。
心力衰竭细胞:长期反复发作的心里衰竭的患者,肺内持续充血,漏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所外逸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以含铁血黄素的形式沉积下来。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萎缩: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缩小成为萎缩。
2、肥大:细胞、组织和器官的体积增大称肥大。
3、增生: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
4、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过程称为化生。
5、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改变称为变性。
6、脂肪变性:是指非脂肪细胞的胞质内出现明显脂滴。
7、玻璃样变性:是指纤维结缔组织间质、细动脉壁或细胞内在HE 染色切片中呈现均质、红染、半透明的蛋白质蓄积,又称透明变性。
8、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9、凋亡:是活体内单个细胞或小团细胞的死亡,是指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细胞发生由基因调控的、有序的主动消亡过程,亦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10、肉芽组织:是由新生的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构成的幼稚结缔组织,并半有炎症细胞浸润。
11、充血:由于动脉血液流入过多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动脉性充血或主动性充血,简称充血。
12、淤血: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局部组织或器官血管内血量增多称为静脉性充血,又称被动性充血,简称淤血。
13、心衰细胞: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称为心力衰竭细胞。
14、虎斑心:是指心脏脂肪变性时,脂肪变累及左心室内膜下和乳头肌,肉眼看起来,脂肪变的心肌呈黄色,与正常的心肌的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的斑纹,称为虎斑心。
15、血栓形成:在活体的心脏或血管内,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形成的固体质块的过程,称为血栓形成。
16、出血:是指血液自心血管腔溢出到体外、体腔或组织间隙。
17、栓塞: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称为栓塞。
18、梗死:局部组织、器官由于血液迅速中断而引起的缺血性坏死,称为梗死或梗塞。
19、炎症:是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所发生的以预防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20、感染:由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通常称为感染。
21、变质:是指炎症局部组织和细胞发生的变性和坏死。
病理学名词解释答案
1. 萎缩:是指已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
2.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3.变性: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
由于代谢障碍,而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
4.脂肪变:中性脂肪(即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
5.玻璃样变6. 坏疽:是指组织坏死并继发腐败菌感染,使坏死组织变为黑色或暗绿色,常发生于肢体或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7. 虎斑心:严重贫血引起的心肌脂肪变性,常在左心室乳头肌处,可见出现整齐横行排列的黄红相间的条纹称为虎斑心。
8. 凋亡:是一种以凋亡小体的形成为特点的,不引起周围组织炎性反应的活体内单个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改变。
第二章1. 机化:新生的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脓液、异物等的过程。
2. 稳定细胞:在生理情况下,这类细胞增殖现象不明显,在细胞增殖周期中处于静止期(G),但受到组织损伤的刺激时,则进入DNA合成前期(G)表现出较强的再生能力。
3. 肉芽组织::由新生的薄壁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性细胞的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
4. 一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经粘合后或缝合后对合紧密的伤口,愈合的时间短,形成的瘢痕少。
5. 不完全再生:组织损伤较大或受损组织的再生能力较弱,不能完全由结构与功能相同的组织细胞来修复,而是由肉芽组织来修补恢复,最终形成瘢痕。
6. 创伤性神经瘤:外周神经受损时,若断离的两端相隔太远,或两端之间有瘢痕或其他组织阻隔,或因截肢失去远端,再生的轴突不能到达远端,而与增生的结缔组织混杂在一起形成的肿物。
7. 二期愈合:见于组织缺损大,创缘不整齐,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愈合的时间长,形成的瘢痕较大。
第三章:器官或组织静脉血液回流受阻,血液淤积于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
2. 槟榔肝:慢性肝淤血时,肉眼观肝的切面出现红(淤血区)黄(肝脂肪变区)相间的状似槟榔的条纹。
癌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癌的名词解释病理学
癌是一种病理学概念,是由于细胞发生癌变引起的恶性肿瘤。
在病理学中,癌一般是指肿瘤细胞具有异常增殖和浸润性,并能发生远处转移,逐渐形成恶性肿瘤的一类疾病。
具体而言,癌的病理学特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细胞的异型性:癌细胞在形态学上呈现出不规则、异形、大小不等等特点,与正常细胞相比明显不同。
2. 细胞的异常增殖: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增强,繁殖速度快,往往呈现出无穷性生长的特点。
3. 细胞的浸润性:癌细胞具有浸润性,可以向周围组织器官侵袭,破坏正常生理功能,同时也可以发生转移。
4. 血管和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可以通过血液和淋巴系统进入其他器官,引起远处转移。
在癌的病理学中,对肿瘤的组织学和细胞学进行仔细的分析,利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病理学分析工具,可以帮助医生和病患
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展和预后,进一步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和预防措施。
第七版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萎缩:已发育正常的组织、器官或细胞体积的缩小,常表现为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较少,而间质增生。
2.脂肪变性:正常情况下,除脂肪细胞外的实质细胞内一般不见或仅见少量脂滴。
若这些细胞中出现脂滴或脂滴明显增多,则称为脂肪变性或脂肪变。
3.增生:由于实质细胞数目增多而造成的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是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分裂增加的结果。
4.Mallory小体:为细胞内玻变常见的一种。
在酒精性肝病时,肝细胞胞浆中出现的圆形或不规则的均质红染的玻璃样物质,电镜下为密集的细丝,可能是变性的中间丝前角蛋白。
5.虎斑心:在严重贫血或长期中度缺氧时,心内膜下心肌及乳头肌发生脂肪变性呈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暗红色相间排列,状似虎皮斑纹,故名虎斑心。
6.干酪样坏死:是凝固性坏死的一个特殊类型,主要见于结核病。
肉眼观,坏死灶颜色微黄,质地松软,状似干酪,故称干酪样坏死。
镜下,坏死组织分解彻底,组织结构消失,形成一片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7.褐色萎缩:萎缩的器官若有大量的脂褐素形成与沉积,表现为体积缩小、颜色呈棕褐色,称为褐色萎缩。
8.化生: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外一种性质相似的分化成熟的组织,但其并非组织间的直接转化,而是由未分化的干细胞向另一方向分化而成。
常见的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
9.坏死: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
坏死组织代谢停止、功能丧失且出现形态结构的异常改变。
主要表现为细胞的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等。
10.凋亡(apoptosis):又称程序性细胞死亡。
是活体内单个或一小群细胞的主动性的死亡,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引发细胞的自溶,也不引发炎症反应,可见于生理及病理情况下。
11.脂褐素:常见与萎缩的细胞内,是细胞内自噬溶酶体中的细胞器碎片不能被溶酶体酶彻底消化而成的一种残余小体,光镜下呈褐色颗粒,电镜下为含脂质的残余小体。
12.肠上皮化生:常见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窦部正常的胃黏膜上皮被肠型上皮取代,出现肠上皮特有的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
病理学实验报告
病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通过本次病理学实验,旨在观察和识别各种疾病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加深对病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材料1、病理切片:包括各种组织器官的炎症、肿瘤、变性、坏死等病变切片。
2、显微镜:双目显微镜。
3、绘图工具:铅笔、橡皮、绘图纸等。
三、实验方法1、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领取病理切片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用低倍镜观察切片的全貌,找到病变部位。
3、然后转换到高倍镜,仔细观察细胞和组织的形态结构、染色特点等,注意病变细胞与正常细胞的区别。
4、对于典型的病变区域,进行绘图记录,并标注出病变的特点和名称。
四、实验结果(一)肝细胞脂肪变性1、低倍镜下观察:肝小叶结构尚清晰,肝细胞索排列紊乱,部分肝细胞体积增大。
2、高倍镜下观察: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空泡边界清晰,将细胞核挤向一侧。
这些空泡即为脂肪滴,经苏丹Ⅲ染色后呈橘红色。
(二)慢性肾小球肾炎1、低倍镜下观察:肾小球数量减少,部分肾小球发生纤维化和玻璃样变,所属肾小管萎缩、消失。
2、高倍镜下观察: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增厚、皱缩,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
部分肾小球内可见新月体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出现水肿、脂肪变性等。
(三)肺结核1、低倍镜下观察:肺组织内可见多个结节状病灶,病灶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区,周围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
2、高倍镜下观察:干酪样坏死区内细胞结构消失,呈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质。
在病灶周围,可见上皮样细胞、朗汉斯巨细胞等结核结节的典型细胞。
(四)子宫颈癌1、低倍镜下观察:子宫颈上皮层内可见癌细胞巢,突破基底膜向深层浸润。
2、高倍镜下观察:癌细胞大小、形态不一,核大深染,核分裂象多见。
癌组织内可见角化珠形成。
五、实验讨论(一)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变化,常见于酗酒、肥胖、糖尿病等情况。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与分类
癌症的病理学特征与分类癌症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疾病。
长期以来,人们对癌症的认识不断加深,研究也不断深入。
这篇文章将从癌症的病理学特征以及分类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探讨。
一、癌症的病理学特征1、细胞异型性和异常增生癌症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异型性和异常增生。
细胞异型性是指癌细胞形态、大小、核形态、分化程度和排列方式等各方面都与正常细胞不同。
异常增生则是指癌细胞通过无序增殖和分化增生,形成肿瘤组织。
2、不控制生长与扩散正常细胞生长和分裂是由多种生长因子及其调节因子调控的,且有生命终点。
然而,癌细胞则突破了对生长的限制,失去了对生长的正常调控机制,从而导致了无法抑制的异常增殖及扩散。
3、浸润性生长癌症具有浸润性生长的特征,这是指癌细胞能够侵入邻近的正常组织,并在正常组织内形成癌瘤。
浸润性生长能够促进癌症的远处转移。
4、缺乏凋亡能力凋亡是正常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一种方式。
然而,癌细胞则具有失去凋亡能力的特点,这使得它们能够长时间存活并繁殖。
二、癌症的分类1、癌症的分类方式(1)病变器官分类癌症的分类最初是根据病变器官进行的。
例如,肺癌、肝癌、胃癌等。
(2)细胞类型分类在病变器官分类基础上,又有根据癌组织中细胞类型进行分类的方法。
常见的有上皮细胞肿瘤、间叶细胞肿瘤、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等。
(3)病理分级分类病理分级是通过对组织学特征进行分析而得出的分类方法。
癌细胞的分化程度越高,生长越有规律,其恶性程度越低,相应的预后越好。
(4)肿瘤分期分类肿瘤分期是根据肿瘤的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因素进行的分类。
肿瘤分期具有指导治疗和预后判断的应用价值。
2、癌症的临床分类根据临床表现,癌症可分为原发癌、转移癌、复发癌等。
其中,原发癌是指没有扩散到其他部位,只在一个部位生长的癌细胞;转移癌是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器官或组织的恶性肿瘤;复发癌是指曾经治愈后重新出现的癌症。
三、总结癌症是一种在病理学特征和分类方法上都非常复杂的疾病。
病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本质、发生机制和病理变化的学科。
以下是病理学的一些重点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病理学基础知识:
-细胞病理学:研究细胞在疾病中的异常变化,如细胞增生、凋亡和异型等。
-组织学:研究组织的正常结构和疾病引起的组织损伤及修复。
-免疫病理学:研究免疫系统在疾病中的作用和异常,如炎症反应、自身免疫疾病等。
2. 疾病分类与诊断:
-疾病分类:根据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将疾病进行分类,如遗传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病理诊断:通过病理检查(如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分析病变特点,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3. 炎症与免疫病理:
-炎症:炎症是机体对损伤和感染的非特异性反应,包括血管变化、炎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损伤等。
-免疫病理: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的攻击或异常反应,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等。
4. 肿瘤病理学: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如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级和分期等。
-癌症病理学:研究癌细胞的形态特征、遗传变异和治疗靶点等。
5. 器官病理学:
-心血管系统病理学:研究心脏和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呼吸系统病理学:研究肺部和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消化系统病理学:研究消化道器官疾病,如胃溃疡、结肠癌等。
-泌尿系统病理学:研究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如肾炎、膀胱癌等。
以上只是病理学中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还有许多其他疾病和器官的病理学内容。
病理学的研究对于疾病的认识、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病理学肿瘤名词是什么意思
病理学肿瘤名词是什么意思关于病理学肿瘤名词有哪些?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出来的关于病理学肿瘤名词的解释,希望对你学习有所帮助!肿瘤[1](tumor,neoplam)是一种基因病,但并非是遗传的。
它是指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基因发生了改变,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单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这种新生物常形成局部肿块,因而得名。
1病因介绍编辑肿瘤肿瘤(2)根据肿瘤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机体的危害性的不同,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前者生长缓慢,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人体健康危害不大。
后者生长迅速,可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还会产生有害物质,破坏正常器官结构,使机体功能失调,威胁生命。
肿瘤性增生与非肿瘤性增生有本质的区别:非肿瘤性增生为机体生存所需,所增生组织能够分化成熟,并且能够恢复原来正常组织的结构和功能,且这种增生到一定限度就不再继续。
正常细胞转化为肿瘤细胞具有异常的形态、代谢、功能,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生长旺盛,具有相对自主性,即使后来致瘤因素不存在仍能持续生长。
2肿瘤分类编辑通常以组织发生为依据,每一类别又按其分化成熟程度及其对机体影响的不同而分为良性和恶性两大类。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癌:1.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病变,如长期存在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转变为癌。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1)粘膜白斑:常见于口腔、外阴等处粘膜。
由于鳞状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长期不愈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这是妇科常见疾患,是在慢性宫颈炎基础上,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转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3)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单发、多发均可发生癌变,有家族史的多发者,更易发生癌变。
(4)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常因内分泌失调引起,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易发生癌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可发生癌变。
癌症病理学特征
癌症病理学特征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的发展和治疗都与其病理学特征密切相关。
了解癌症病理学特征对于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癌症病理学特征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细胞学特征、组织学特征和分子学特征。
1. 细胞学特征癌症细胞具有许多明显的细胞学特征,其中最突出的特征包括异常细胞形态、不受控制的增殖和分化以及细胞间的黏附力丧失。
这些变化使得癌细胞能够逃避正常细胞周期调控和凋亡信号,导致它们持续地繁殖和扩散。
此外,癌细胞还可能表现出异型核和细胞质改变,如核浆比例异常、核仁增生等。
2. 组织学特征在组织学上,癌症通常显示出高度的异质性。
癌细胞失去了正常细胞组织结构的特征,形成了一种无序的细胞生长模式。
组织学观察揭示了癌症的一些重要特征,如细胞变扁平和大小不一、异型核、核分裂和肿瘤间质的改变。
此外,癌细胞还可能侵犯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形成转移性肿瘤。
3. 分子学特征癌症的发展与许多分子异常相关,分子学特征对于癌症的分类和治疗选择起着重要作用。
常见的癌症分子学特征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异常和表观遗传学改变。
通过对肿瘤基因和抑癌基因的检测,可以了解癌细胞的遗传背景和致病机制,从而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基于分子学特征的研究,越来越多的靶向治疗药物被开发出来,以针对特定的分子异常。
这些药物可以选择性地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或诱导其凋亡,从而实现更加精确和有效的治疗。
总结:癌症病理学特征涉及细胞学、组织学和分子学等多个方面,对于癌症的诊断和治疗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发展,我们对于癌症特征的认识将会越来越深入,相信未来癌症治疗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给患者带来更多的希望。
癌前病变的病理学名词解释
癌前病变的病理学名词解释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是指在细胞和组织水平上,与癌症相关的异常生物学过程。
这些病变通常是正常细胞发生了不可逆的遗传和表观遗传突变,失去了正常生物学控制的功能,但尚未完全发展成癌症。
癌前病变在肿瘤发展的早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恶性肿瘤形成的重要前兆。
了解和识别癌前病变对于早期癌症的检测和预防至关重要。
通过对癌前病变的病理学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它们在肿瘤发展中的作用和特点。
1. 组织异常增生(Dysplasia)- 作为癌前病变的第一个阶段,组织异常增生是细胞形态学和组织结构的异常改变。
这种异型增生通常与细胞核增大、核染色质的异常分布以及核-浆比的改变等特征有关。
与正常组织相比,这些细胞显示出更高的增殖能力和异质性。
2. 过度增生(Hyperplasia)- 过度增生是组织细胞的数量在对应正常增殖速率的基础上进行增加。
这种异常增生通常是由于细胞受到激素、细胞因子或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的过度刺激引起的。
虽然大多数过度增生是可逆的,但某些特殊类型的过度增生可以进一步发展为癌前病变。
3. 原位癌(Carcinoma in Situ)- 原位癌是癌前病变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癌细胞已经充满了细胞原位,没有侵入周围的正常组织。
虽然原位癌细胞能够显示出大的异型性和增殖能力,但它们缺乏侵袭和转移的能力。
如果不及时治疗,原位癌将逐渐进展为浸润性癌症。
4. 不典型增生(Atypical hyperplasia)- 不典型增生是一种细胞和组织学改变的病态状态。
这种病变通常与不协调的增殖和未成熟的细胞特征有关。
虽然不典型增生本身并不是癌症,但它是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征象。
研究表明,不典型增生的存在是发展为癌症的高危因素。
5. 先天性异常(Congenital abnormality)- 癌前病变的发展不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还与一些遗传性疾病和先天异常有关。
癌名词解释病理学
在病理学中,以下是一些与癌症相关的常见术语的解释:
1.癌症(Cancer):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是无限制的细胞增殖和侵袭周围组织的能力。
癌症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
2.肿瘤(Tumor):在病理学中,肿瘤指的是异常细胞的异常增生,可以分为良性肿瘤
和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是局限于原发部位、无侵袭性和转移能力的肿瘤,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和转移的潜力。
3.原发肿瘤(Primary tumor):指最初形成的肿瘤,通常是癌症的起源。
4.转移(Metastasis):指癌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并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传播到其
他部位。
转移是癌症最具威胁性的特征之一。
5.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指从原发肿瘤转移到其他部位的肿瘤。
6.病理类型(Histological type):指根据癌症细胞的组织学特征和形态学特点,将癌症
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腺癌、鳞状细胞癌、肉瘤等。
7.分级(Grading):是评估肿瘤细胞异常程度和恶性程度的过程。
通常使用不同的分级
系统,如组织分级系统(如肺癌的分期)或核分级系统(如乳腺癌的核分级),来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
8.分期(Staging):是评估癌症扩散程度和预后的过程。
癌症分期根据肿瘤的大小、淋
巴结受累情况和远处转移的存在与否,将癌症分为不同的阶段。
这些术语在病理学中用于描述和分类癌症,帮助医生和病理学家了解和诊断癌症,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病理学名词解释
1.肥大(hypertrophy):细胞、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称肥大。
肥大可分代偿性肥大和内分泌性肥大两类。
细胞肥大通常具有功能代偿意义。
2.增生(hyperplasia):细胞分裂繁殖,数目增多,有时导致组织和器官体积的增大。
增生可分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后者又分为再生性增生、过再生性增生及内分泌障碍性增生三种。
3.萎缩(atrophy):发育正常的器官、组织或细胞体积的缩小,主要指器官或组织的实质细胞体积变小或数目的减少称萎缩。
4.化生(metaplasia):一种已分化成熟的细胞因受刺激因素的作用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
常见的化生有鳞状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结缔组织或支持组织化生。
5. 变性(degeneration):由于某些原因引起细胞的物质代谢障碍,使细胞或间质内出现了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数量异常增多的形态学改变,称为变性。
变性一般而言是可复的,但严重的变性往往不能恢复而发展为坏死6. 坏死(necrosis):活体局部组织和细胞的死亡称坏死。
其主要表现为质膜崩解、结构自溶,细胞的核浓缩、核碎裂、核溶解等细胞、组织的自溶性变化,坏死周围组织常有炎症反应7. 坏疽(gangrene):大块组织坏死后,继发腐败细菌感染而使组织腐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坏死,称为坏疽。
坏疽一般分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和气性坏疽三种类型。
坏疽是凝固性坏死的一种特殊类型8. 凋亡(apoptosis):主要是指活体内单个或小团细胞的死亡(也可为病理性,如肿瘤细胞的坏死),死亡细胞的质膜不破裂,不自溶,无炎症反应。
故又称固缩性坏死。
似树叶的枯萎凋谢过程,所以又称凋落或程序性细胞死亡9.机化(organization):由肉芽组织取代坏死组织及其他无生命物质(如血栓、血凝、异物等)的过程,称为机化。
10.再生(regeneration):组织缺损后,邻近细胞分裂增生,以完成修复的过程。
癌症的病理性报告
癌症的病理性报告引言癌症是一组以异常细胞增殖和恶性肿瘤形成为特征的疾病。
癌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是多样化的。
病理学对于了解癌症的病理性质以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癌症的病理学特点进行详细介绍,并讨论其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
癌症的病理学特点细胞异常增殖癌症的特点之一是细胞异常增殖。
癌细胞具有无限的增殖潜能,与正常细胞相比,其生长速度更快、增殖能力更强。
癌细胞的增殖受到许多因素的调控,包括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等。
这些因素的异常表达或突变可能导致癌细胞的异常增殖。
组织结构异常正常组织结构是由不同类型的细胞按照一定的排列方式组成的,而癌症中的肿瘤组织结构常常发生异常改变。
癌细胞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形成不规则的肿瘤组织结构。
此外,癌细胞还会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形成转移瘤。
细胞形态异常癌细胞的形态通常与其起源组织的细胞形态差异较大。
癌细胞的形态异常表现为细胞核染色质增多、核浆比例失调、核分裂增多等特征。
此外,癌细胞的形态也与其分化程度有关,分化程度低的癌细胞通常形态较为不规则。
基因异常及分子标志物癌症的发生与基因异常密切相关。
通过基因突变或表达异常,调节癌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
某些基因的异常表达已经成为癌症的相关标志物,如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HER2在乳腺癌中的过度表达等。
这些基因异常及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在癌症的病理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癌症的病理学在临床治疗中的指导意义癌症的病理学特点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
诊断与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其是否为癌症及其类型。
对于不同类型的癌症,其治疗方案和预后情况有所不同。
病理学的诊断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此外,病理学对于癌症的鉴别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
有些疾病与癌症有相似的临床表现,但其病理学特点却不同。
通过对患者组织的病理学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进行鉴别诊断,从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病理学名词解释总结
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对于内外环境中的持续性刺激和各种有害因子而产生的非损伤性应答反应萎缩:发育至正常大小的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缩小,并伴有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器退化,功能降低。
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可由于实质细胞体积增大,也可伴有实质细胞数量增加。
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致组织和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磷状上皮化生:通常只出现在分裂增殖能力较活跃的细胞类型中,常见于柱状上皮、立方上皮、移行上皮等化生为鳞状上皮。
肠上皮化生:慢性胃炎时,胃黏膜上皮转变为含有帕内特细胞或杯状细胞的小肠或大肠黏膜上皮组织。
病理性钙化:在骨和牙齿以外的其它组织中有固态钙盐沉积,其可位于细胞内或细胞外。
变性:又称细胞可逆性损伤,是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通常伴有受损细胞形态改变功能低下。
虎斑心:由于血管分布不均,缺氧程度不一,重者脂肪变心肌呈黄色,与正常心肌的暗红色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称为虎斑心脂肪变: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细胞质中,称为脂肪变。
多发于肝细胞、心肌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骨骼肌细胞等。
与感染、酗酒、中毒、缺氧、营养不良、糖尿病及肥胖等有关。
玻璃样变: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半透明状蛋白质蓄积,HE染色呈现嗜伊红均质状脂褐素:细胞自噬溶酶体内未被消化的细胞器碎片残体,镜下为黄褐色微细颗粒状,是磷脂和蛋白质的混合物,源于自由基催化细胞膜相结构不饱和脂肪酸的过氧化作用。
营养不良性钙化:钙盐沉积于坏死或即将坏死的组织或异物中,此时体内钙鳞代谢正常。
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鳞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
坏死:感染、中毒、缺氧等因素作用下,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ATP合成减少,膜通透性增加,细胞高度肿胀,溶酶体破裂,酶溢出,消化结构蛋白。
癌症病理学的原理
癌症病理学的原理癌症是一种常见且危害巨大的疾病,它的发生与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病理学在癌症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通过研究癌症的组织形态、细胞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揭示了癌症的发生机制和发展规律。
本文将介绍癌症病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在癌症治疗和预防中的应用。
一、癌症的细胞学特征癌症是由一群异常增殖的恶性细胞组成的肿瘤,其细胞学特征是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的明显差异。
在组织学上,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核浆比例失调、多形性增大、细胞核染色质变形、核仁增多等特点。
这些细胞学特征对于癌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观察和判断细胞学特征可以对癌症进行初步鉴定。
二、癌症的组织学表现癌症在组织学上表现为肿瘤组织的异常增生和异常分化。
在正常组织中,细胞增殖和细胞死亡是保持组织内稳态的关键机制,而在癌症中,这种机制被破坏,导致细胞无限制的增殖和生存。
癌症的组织学表现可以通过病理切片的观察和分析得到,例如细胞的排列方式、细胞形态、组织结构的变化等,这些信息对于癌症的诊断和分级具有重要意义。
三、癌症的分子生物学特征癌症的分子生物学特征是指癌症细胞与正常细胞在基因和信号通路水平的差异。
研究表明,癌症细胞中存在多种基因的突变和功能异常,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和浸润。
此外,癌症细胞还会产生一系列的细胞信号分子,改变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能力,从而促进肿瘤的形成和发展。
癌症的分子生物学研究为癌症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癌症病理学在治疗中的应用癌症病理学在癌症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病理学分析,可以确定癌症的分期和分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此外,癌症病理学还可以通过对癌细胞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的研究,为新药的研发和治疗手段的改进提供指导。
病理学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的病理检查中也非常重要,通过对肿瘤的病理学分析可以评估手术的切除范围和肿瘤的清除情况。
五、癌症病理学在预防中的应用癌症的预防是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环节,病理学在癌症的预防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病理学名词解释
病理学名词解释1.变性:细胞可逆性损伤的形态学变化即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或细胞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蓄积的现象,常伴细胞功能低下。
1.坏死:以酶溶性变化为特点的活体内局部组织细胞的死亡,变现为细胞肿胀、细胞器崩解、蛋白质变性。
2.凋亡:活体内单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表现形式,由于体内外某些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主动性死亡方式,在形态学和生化特征上有别于坏死。
3.肥大:由于功能增加,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器官体积增大,是因为实质细胞的体积增大所致,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增加。
4.增生:细胞有丝分裂活跃而导致组织或器官内细胞数目增多的现象。
常导致组织或器官的体积增大和功能活跃。
5.萎缩:已经发育正常的细胞、组织。
器官的体积缩小。
组织、器官的萎缩可伴实质细胞数量的减少。
6.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7.再生:组织或细胞损伤后,由损伤周围的同种细胞来完成修复过程,如果完全恢复原组织的结构及功能,称为完全再生。
若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称为纤维性修复,以后形成瘢痕,故也成为瘢痕修复。
8.充血:器官或者局部组织血管内血液增多。
器官或组织由于动脉输入血量增多而发生的充血,称为动脉性充血,是一个主动过程,表现为局部组织或器官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液输入量增加。
9.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
10.血栓形成:在活体心脏或血管内,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有形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11.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液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
12.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阻塞、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
一般由于动脉阻塞而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坏死,静脉阻塞使局部血流停止缺氧,也可引起梗死。
13.炎症:各种外源性或内源性损伤因子作用于机体,造成器官、组织、细胞的损伤时,机体局部或全身会发生一序列复杂反应,以局限或消灭损伤因子,消除和吸收坏死组织或细胞,并修复损伤,机体这种以防御为主的反应,称为炎症。
原位癌名词解释病理学
原位癌名词解释病理学
原位癌是一种恶变的增殖性疾病,它不会引起远处转移,也不会
引起肿瘤转移,但可能会影响本组织几乎所有的细胞。
在原位癌的病理活性中,患者的本体的表型可能会以各种方式改变,包括细胞形态,位置,分泌物等等。
在原位癌的病理学描述中,
肿瘤细胞继续增殖,形成有效的分割表现为相邻细胞产生过度增生,
从而形成由肿瘤细胞构成的密集聚集。
此外,原位癌细胞也可能表现出一种有效的迁移性,其中细胞可
能会沿着经真皮历练传播隧道从一个位置迁移到另一个位置,扩展到
远处,开始形成一个新的肿瘤。
原位癌的发展通常是缓慢的,它不像其他慢性疾病一样,不会出
现明显的症状或局部反应。
如果诊断不及时,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严重,甚至可能形成充血的肿块或静脉曲张。
原位癌不能自动治愈,所以患者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治疗措施保
持控制。
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化学治疗,术前准备,手术,放射治疗,以及支持护理。
原位癌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疾病,它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患者诊断出原位癌后,应及时进行必要的治疗手段,尽量避免它向癌
症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学中的癌细胞增生
癌症是当前医学界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其导致的疾病和死亡
率在不断攀升。
癌症是由于细胞增生异常,导致体内出现肿瘤,
当肿瘤恶化时会出现严重的疾病。
其中,癌细胞增生是导致癌症
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病理学中研究的重要方向。
一、癌细胞的基本特征
癌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其细胞分裂能力弱,易于受到细胞环
境的影响,增殖极为异常。
另外,癌细胞也具备恶性转移的能力,能够侵入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导致细胞的大面积死亡和组织的
机能异常。
二、癌细胞的增生机制
1.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
细胞分裂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细胞分裂周期、细胞状态和环境
因素三个方面。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细胞分裂的周期是有规律的,各个周期的时间大致相等。
而在癌症状态下,细胞分裂的周期就
会变得异常,时间长短不一,这就导致了癌细胞在较短的时间内增生数量庞大。
2.细胞增生的异常表现
细胞增生的异常表现可以分为细胞分化程度降低和细胞核分裂数增加两大方面。
在癌症状态下,细胞分化程度降低,细胞形态和结构出现变异,这就导致了不同类型的肿瘤。
而细胞核分裂数的增加则表现为癌细胞分裂能力强,增生能力异常,癌组织可与周围正常组织混杂。
3.细胞增生的调控机制
细胞增生的调控机制主要是由基因组控制,其中促细胞增生基因和抑制细胞增生基因是影响细胞增生的两大重要基因群。
在正常情况下,这两个基因群之间的平衡保持着细胞的正常增生。
而在癌症状态下,促细胞增生基因的表达增加,而抑制细胞增生基因则减少,这就导致了癌细胞增生的异常。
三、癌细胞增生的治疗方法
1.化疗
化疗是目前治疗癌症最经典的方法之一,其主要通过使用化学药物阻止癌细胞增生和分裂,从而延缓肿瘤生长和扩散。
但是,该治疗方法的效果不尽相同,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化疗毒副作用,使得其治疗效果变得不太理想。
2.放疗
放疗是另外一种用于治疗癌症的方法,其主要通过利用高能量电子束或γ射线来杀死癌细胞和抑制其增生能力。
放疗同时也可以杀死周围正常组织细胞,而这就使得放疗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4.手术切除
手术切除是目前治疗癌症最传统、最常用而且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其通过外科手术对肿瘤进行切除,停止肿瘤细胞的恶性生长和扩散,并尽量保护正常组织的生理功能。
总之,癌细胞的增生是导致癌症形成的关键环节之一,它会导致细胞的异常刺激和解调,最终导致细胞组织的即放弃,甚至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
在治疗癌症时,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需要慎重考虑,同时患者也要注意保护其身体机能和生机体魄。
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有效地治疗癌症,从而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