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形体的组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形体的组合》人教版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第2课形体的组合》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让学生理解形体的组合原理,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知识与技能:掌握形体组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组合,创作出有美感和独特性的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和讨论,提高空间想象力,学会运用形体组合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形体的组合原理和方法,包括:1. 形体组合的基本概念:介绍形体组合的定义,让学生了解形体组合的基本要素和原则。

2. 形体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它们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形体组合的方法:讲解形体组合的方法和技巧,如重叠、嵌套、拼接等。

4. 形体组合的应用:引导学生运用形体组合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形体组合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进行创意组合。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难点理解形体组合的原理,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组合方法进行创作。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实物模型、教学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几何模型等。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形体组合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作品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吗?它们有什么特别之处?第二阶段:知识讲解1. 讲解形体组合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让学生了解形体组合的基本要素。

2. 介绍常见的几何图形和它们的特征,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3. 讲解形体组合的方法和技巧,如重叠、嵌套、拼接等。

第三阶段:实践操作1. 引导学生运用形体组合的方法进行创意设计,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2.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他们适当的帮助和建议。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_教学设计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_教学设计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一一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课件)学习和归观察、讨论、动手实践得出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课件)学生项目实践各组针对不同表面连接关系的模型进行绘制并板图(课件)学生发现不懂,聆听讲解教师分析评述,释疑,重难点突破,解决问题(课件)师生交互、释疑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法、互动式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图开始(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课件)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方法(课件)针对自学情况,小组竞赛(课件)自评互评教师评议总结,令学生有成就感或危机感(多媒体课件)展示、发言教师辅导活动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导入新课3 分钟三视图应该怎么画呢?让学生的思维由空间向平面转换。

我们先把模型分解,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学生回答。

□□m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模型感受组合体的形成,以提问方式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任务,确定目标。

六棱柱圆柱圆台拓展提咼结束教学过程设计首先课件呈现生活中使用的螺栓照片并展示实物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学生能回答出是“螺杆”)再把它组合得到这样一个形体。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活动2展示六棱柱、圆柱、圆锥、圆台教模整合,并让 学生观察【问题呈现】:已学过的基本体构成了形体,并且按一定的关系在形体上出现了。

项目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教模任意组合并分解。

【学生思考】:通过对模型和动画的观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叠加型flash 动画演示,直观感受组合体的形成,并通过图片的比较,教师提示,共同整理出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切割型综合型【下发任务】:将学生分为四组,各小组下发一种表面连接关系的教模, 进行讨论,画出所给模型的三视图,满足三等及方位关系。

(尺寸可自定义)各小组推派代表把视图画于黑板。

(各代表图纸上仅用草图表达)活动3讲授新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把每组学生所接触的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结合flash动画和模型,并让学生亲手感觉交线的存在与否),给出定义(四种表面连接关系),说明画法,更正学生板图中的错误。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 (1)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形体的组合》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物体为例,引导学生发现形体之间的组合关系,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造型能力和审美基础,对生活中的物体有一定的认知。

但部分学生对形体的组合理解不够深入,空间想象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观察、思考、实践,逐步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形体的组合方法,提高空间想象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形体组合的方法和技巧。

2.如何在创作中发挥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体,发现形体组合的关系。

2.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4.欣赏法:学生欣赏优秀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物图片或模型。

2.准备空白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绘画工具。

3.准备优秀作品图片或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组生活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这些物体之间的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形体的组合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例子,讲解形体组合的方法,如叠加、嵌入、组合等。

同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例子中的线条、色彩、形状等元素,分析它们如何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生活实物,尝试将其与其他物体组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大家一起欣赏、评价。

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形体的组合-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形体的组合-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学设计2 形体的组合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本节课旨在引导学生理解形体的组合原理,培养其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实践,使学生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提高其空间想象力。

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尊重自然的情感态度,激发其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形体的组合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形体组合的基本原理,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搭配与对比。

2. 形体的组合方法:教授学生运用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形体组合,创作出具有美感的作品。

3. 形体的组合实践: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形体组合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形体的组合原理和方法,培养其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形体的组合原理,提高其空间想象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黑板、粉笔、教学示范视频等。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剪刀、胶水、手工材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形体的组合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形体的组合原理,引导学生了解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搭配与对比。

3. 示范讲解:播放教学示范视频,教授学生运用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形体组合的方法。

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形体组合的过程。

5. 课堂展示: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互相评价,提高审美能力。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形体组合原理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1. 形体的组合原理:形状、大小、颜色、质感等方面的搭配与对比。

2. 形体的组合方法:形状、线条、色彩等元素的运用。

3. 形体的组合实践:分组实践,动手操作,体验形体组合的过程。

作业设计1. 创作一幅以“形体的组合”为主题的作品,要求运用形体组合原理,表现出美感和创意。

2. 观察生活中的形体组合现象,举例说明,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实践、展示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形体的组合原理和方法。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案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案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12新授课设计四、预习指导(学法指导)1、课前独立完成阅读课本57页,清楚要学习的内容,在课本上勾划概念;2、小组根据课本,讨论总结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形式及画法精讲知识:1、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形式:不平齐、平齐、相切、相交(1)不平齐:指两基本几何体的表面相互错位或不平齐(要画线)。

(2)平齐:指两基本几何体的表面相互平齐。

(不画线)(3)相切:指两基本几何体的表面光滑过度,曲面与曲面、曲面与平面相切(不画线)。

(4)相交:两基本几何体的表面彼此相交(要画线)。

阅读课本57页,清楚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形式及画法。

根据老师演示,认真观察,听讲,记录导学案、课本、模型指导学生完成本次课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教师通过演示,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形式的画法及是否画分界线10分钟15分钟3新授课设计五、自学导航(一)课堂练习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2、组织小组展示并进行修正评价;3、教师分析解疑、点评、总结。

(二)你来表现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2、组织小组展示并进行修正评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练习,根据老师讲解,改正错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堂练习,根据老师讲解,改正错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

20分钟45补充内容设计:6。

五年级美术下册《形体的组合》教案、教学设计

五年级美术下册《形体的组合》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美术学习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形体的认识和理解也日渐成熟,能够把握基本的几何形体特征。然而,在形体组合方面,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仍需提高。针对这一学情,本章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激发学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导入课程,激发他们对形体组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心得的反思日记,内容包括:自己对形体组合的认识、创作过程中的体验、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对下次课程的期待等。通过反思,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能力。
4.家长参与作业: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的形体组合,家长可以协助孩子完成作业,共同创作一幅作品。这样既能增进亲子关系,又能让孩子在家庭氛围中感受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5.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与形体组合相关的美术书籍、文章或网络资源,了解不同艺术家在形体组合方面的创作风格和技巧,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
作业布置要求:
1.作业内容要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注重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3.强调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5.注重教学评价,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实践操作,激发创意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构思和创意;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课题一: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环节教学过程教学目的课题引入多媒体展示常见零件的图片、动画等素材,引导学生分析其组成,并由学生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组合体的组合形式。

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本课要求1、能用形体分析法正确分析组合体的组合形式;2、能正确分析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3、会熟练绘制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分界线。

明确本课学生能力培养的目标。

新授理论分析1、模型和动画演示组合体的形体分解;学生分析讨论:基本几何体形状及组合形式加强感性认识,激发思维。

2、组合体概念: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本几何体构成的物体。

举例说明:轴承座、连杆等。

理解组合体概念。

3、形体分析法:把复杂形体分成若干基本体的分析方法,称为形体分析法。

过程:组合体基本体分析基本体形状组合形式及相对位置。

学生:实例分析—轴承座归纳:抓住特征分部分逐个分析想形状组合起来想整体掌握形体分析方法,注重分析思路的培养。

新授任务训练组合形式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叠加、切割、综合实例分析:(多媒体显示)学生举例:(本课重点学习叠加的四种表面连接形式)深入理解各种组合形式。

叠加式组合体的表面连接关系任务一:根据两种支座的轴测图,分析其表面连接关系,补全其三视图。

形体分析:图1底板与座体在长度、宽度方向上都不平齐;图2底板与座体在长度方向上不平齐,宽度方向上平齐;结论:不平齐“有线”,平齐“无线”。

作图:完成连接处的分界线会正确绘制表面不平齐和平齐时的分界线。

任务二:根据两种套筒的轴测图,分析其表面连接关系,补全其三视图。

形体分析:图3耳环与圆筒相切;图4耳环与圆筒相交;结论:相切“无线”,相交“有线”。

作图:完成连接处的分界线会正确绘制表面不相切和相交时的分界线。

任务三:根据轴测图,补全轴承座的三视图。

形体分析:底板、支承板、肋板、圆筒表面连接关系:平齐、不平齐、相切、相交作图:完成连接处的分界线四种表面连接关系的综合运用。

归纳总结1、组合体:2、形体分析法3、组合体的组合形式4、叠加的四种表面连接形式归纳总结,拓展提高。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案教案 (3)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案教案 (3)

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第2课形体的组合》教案教案 (3)一. 教材分析《第2课形体的组合》是人教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和分析不同形体的组合方式,从而提高学生对美术形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形体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形体组合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形体组合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3.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形体组合方法进行创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

2.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掌握形体组合的方法。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和创造力。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3.与本节课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生活中和艺术作品中的形体组合,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形体的组合美。

2.呈现(10分钟)介绍和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不同形体的组合方式,如对称、对比、层叠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尝试运用所学的形体组合方法进行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形体的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设计、建筑等。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教案与课后反思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教案与课后反思

一、教案设计1.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 通过形体组合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拼接、切割、叠加等。

(2) 常见形体组合实例: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球体等。

(3) 创意形体组合:学生自主设计,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形体组合作品。

1.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形体组合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展示常见形体组合实例。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尝试不同形体的组合方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5) 总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形体的组合方法及创作的重要性。

二、课后反思2.1 教学效果(1) 学生是否能掌握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

(2) 学生是否能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有创意的形体组合作品。

(3) 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是否有所提高。

2.2 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程度,调整教学难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2) 在实践环节,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形体组合方式。

(3) 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三、教学设计3.1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

(2) 通过形体组合的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提升审美能力。

3.2 教学内容(1) 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拼接、切割、叠加等。

(2) 常见形体组合实例:立方体、圆柱体、锥体、球体等。

(3) 创意形体组合:学生自主设计,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形体组合作品。

3.3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形体组合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讲解形体的基本组合方法,展示常见形体组合实例。

(3) 实践:学生动手实践,尝试不同形体的组合方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 教学设计

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 教学设计

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教学设计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曹怡红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操作策略学生认知教师水平学生活动根据任务实施教学,采用探究——发现模式教学过程设计问题与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活动1导入新课(2分钟)首先课件呈现生活中使用的螺栓照片并展示实物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呀?(学生能回答出是“钉”)三视图应该怎么画呢?让学生的思维由空间向平面转换。

我们先把模型分解,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学生回答。

六棱柱圆柱圆台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图片和模型感受组合体的形成,以提问方式引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出任务,确定目标。

曹怡红第 4 页共15 页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再把它组合得到这样一个形体。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活动2项目实践(18分钟)展示六棱柱、圆柱、圆锥、圆台教模【问题呈现】:已学过的基本体构成了形体,并且按一定的关系在形体上出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教模任意组合并分解。

【学生思考】:通过对模型和动画的观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叠加型通过对模型的整合,并让学生观察三组flash动画演示,直观感受组合体的形成,并通过三种图片的比较,教师提示,共同整理出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 + +曹怡红第 5 页共15 页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切割型综合型【下发任务】:将学生分为四组,各小组下发一种表面连接关系的教模,进行讨论,画出所给模型的三视图,满足三等及方位关系。

(尺寸可自定义)各小组推派代表把视图画于黑板。

(各代表图纸上仅用草图表达)学生相互讨论,动手实践,从而让学生成为主体,通过分组实训的方法培养了合作的团队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做中学”。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 + —+ —= ——曹怡红第 6 页共15 页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活动3讲授新课(8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把每组学生所接触的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结合flash动画和模型,并让学生亲手感觉交线的存在与否),给出定义(四种表面连接关系),说明画法,更正学生板图中的错误。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教案与课后反思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教案与课后反思

《形体的组合》教学设计教案与课后反思第一章: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形体知识,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

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形体的组合,提高空间想象力和创造力。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形体的组合方法。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步骤2.1 教学内容介绍形体的组合概念和基本方法。

分析常见的形体组合实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组合不同的形体。

2.2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形体组合。

讲解形体组合的概念和方法:介绍组合形体的基本方法,如堆积、拼接等。

分析实例:分析一些常见的形体组合实例,如立方体、圆柱体等,并解释它们的组合方法。

学生实际操作:学生分组,利用教具或纸张进行实际操作,组合不同的形体。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工具3.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形体组合的概念和方法。

示范法:通过展示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组合方法。

实践法: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培养空间想象力。

3.2 教学工具教具:一些立体模型或纸张等,用于展示和操作形体。

幻灯片或视频:用于展示常见的形体组合实例。

第四章:教学评估与反馈4.1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评估学生对形体组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促进交流和学习。

4.2 教学反馈学生反馈: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疑惑,教师给予解答和指导。

教师反馈: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进行评价和指导,给予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课后反思与改进5.1 课后反思反思教学效果:思考学生对形体组合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反思教学内容:考虑是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2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

引入更多的实例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空间想象力。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延伸6.1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形体的组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家具设计等。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一课的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一课的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一课的教学设计《机械制图》是我们机电类高职院校各专业必修专业基础课,一般在一年级开设,学生空间能力比较欠缺,教学实践中采用一些好的教学法对学生可以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如可以引起学生学习的准备;维持对课程学习的兴趣;课堂上以学生可接受的方式呈现教材;强化和调节学生的思维;解决学生的学习障碍。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一课的教学设计,尝试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以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学情分析学生目前正在学习机械制图理论及AutoCAD绘图训练,教学的同步性较好,选用教材为《机械制图与AutoCAD》高等教育出版社(朱林林主编),教学注重机械制图与AutoCAD的有效结合。

二、教学目的、重点及难点本堂课要求学生了解组合体的组成形式、组合体各基本体相对位置关系、各部分表面的连接关系,掌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法。

重点为形体分析法,难点为各基本体表面的连接关系。

教学课时为2节课。

三、教学过程设计思路引言设计:组合体是由基本体通过叠加和切割组合而成的,教学从复习基本体结构入手,一方面可以巩固原有知识,为组合体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引言,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效果。

新课设计:1.组合体相对形体复杂,一定要多想、多练习,而模型的运用非常重要,本次课设计一组小模型(每组4个),模型之间相互有联系,又有区别,通过递进式分析,掌握组合体与基本体之间的关系,了解表面连接关系及掌握形体分析方法。

2.利用多媒体课件分析组合体的组合过程,多媒体制作过程结合CAD绘图方法,既能使学生加强直观了解,又使学生感觉学有所用。

同时通过模型和多媒体课件结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提高学习主动性。

学生练习设计: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将课堂练习设计成难度由浅入深的三道题,从简单形体分析,到较复杂形体分析的选择判断,最后到通过形体分析,补画视图中的缺线,使层次不同的学生通过上课,都能体会到上课的收获,激励学生努力提高。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教学内容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教学内容

组合体形体分析法教学内容组合体形体分析法是一种艺术教学方法,通过对组合体形体结构的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人体形态的构成和运动规律。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组合体形体分析法的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组合体形体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对人体形态结构的准确观察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构图和造型能力:通过对组合体形体的分析,培养学生在构图和造型方面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绘画技巧:通过对组合体形体的分析和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二、教学内容1.组合体形体的基本结构:教师首先介绍组合体形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颈部、躯干、四肢等主要部分。

通过示范和解说,让学生对组合体形体的整体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组合体的单个形体分析:教师采用示范和绘画分析的方式,对组合体中的每个单个形体进行分析和绘制。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示范,掌握构造人体形体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组合体的整体形体分析:教师以示范的方式,通过组合多个单个形体,进行整体形体的分析和绘制。

通过对整体形体的构造和比例关系的分析,让学生掌握更高级的构图和造型能力。

4.形体的运动规律: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态示范,讲解人体形体的运动规律。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示范,理解和把握人体形态在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形态变化。

5.绘画实践:通过绘画实践,让学生将所学的组合体形体分析法应用到绘画中。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体的题材,如人物、动物等,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同时,教师会针对学生的绘画实践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三、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和解说的方式,给学生传授组合体形体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教师的示范,掌握构造人体形体的方法和技巧。

2.实践操作法:学生通过绘画实践,将所学的组合体形体分析法应用到实际的绘画过程中。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_教学设计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_教学设计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组合体的形体分析一一教学设计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教学结构流程图开始(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多媒体课件)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和学习方法结束(课件)学习和归纳观察、讨论、动手实践得 出组合体的概念和类型(课件)学生项目实践各组针对不同表面连接关系 的模型进行绘制并板图(课件)学生发现不懂,聆听讲解 教师分析评述,释疑, 重难点突破,解决问题(课件)针对自学情况,小组竞赛(多媒体课件)展示、发言(课件)自评互评教师评议总结, 令学生有成就感或危机感(课件)师生交互、释疑教师辅导拓展提咼教学过程设计师生 行为首先课件呈现生活中使用的螺栓照片并展示实物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 呀?(学生能回答出是“螺杆”)展示六棱柱、圆柱、圆锥、圆台教模【问题呈现】:已学过的基本体构成了形体,并且按一定的关系在形体上出 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教模任意组合并分解。

【学生思考】:通过对模型和动画的观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导入 新课 三视图应该怎么画呢?让学生的思维由空间向平面转换。

我们先把模型分 解,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学生回答。

♦ r •rm onram 六棱柱圆柱圆台再把它组合得到这样一个形体。

弓I 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创设 情景,让学 生通过图 片和模型 感受组合 体的形成, 以提问方 式引入,提 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提出任务, 确定目标。

活动 情境活动1 设计 意图活动2 项目 实践 10 分 钟通过 对模型的 整合,并让 学生观察flash 动画 演示,直观 感受组合 体的形成, 并通过图 片的比较,活动3讲授新课叠加型rr }9切割型综合型【下发任务】:将学生分为四组,各小组下发一种表面连接关系的教模, 进行讨论,画出所给模型的三视图,满足三等及方位关系。

(尺寸可自定义)各小组推派代表把视图画于黑板。

(各代表图纸上仅用草图表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把每组学生所接触的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进行归纳总结(结合flash动画和模型,并让学生亲手感觉交线的存在与否),给出定义(四种表面连接关系),说明画法,更正学生板图中的错误。

教学设计-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

教学设计-认识组合体的类型及形体分析法

“创新杯”说课比赛教学设计教学进程安排(三)根据不同类型组合体特点完成相应任务(25分钟)1.叠加型组合体相关任务通过观看动画,由同学们独立完成。

(5分钟)同学们的声音:有些同学觉得自己并不是很擅长构建空间思维,希望老师能够将书中的例子做成三维模型。

教学进程安排2.切割型组合体相关任务,通过观看动画,由小组成员间讨论协作完成。

(8分钟)使用3DMAX制作模型动画,满足学生要求的同时,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3DMAX也是同学们下学期即将学习的专业课,讲解其功能性的同时,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进程安排3.综合型组合体相关任务,通过教师指导,小组讨论共同完成。

(12分钟)在这部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完成题目的时间和完成度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全过程体现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有效的突出了本课程的重点。

教学进程安排4.随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及时解决。

通过教师教学软件的功能实现对学生操作的实时监控。

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随时与学生沟通,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四)引导学生准确运用形体分析法分析形体(15分钟)1.观看综合型组合体1的分解、合成动画。

(3分钟)2.观看综合型组合体2的分解、合成动画。

(3分钟)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于让抽象的问题具体化。

教师有意将形体分析法渗透于每个组合体类型的讲解之中。

在此部分具体提出,并辅以具体的图形讲解,很好的突破了本课程难点。

教学进程安排3.介绍组合体表面的交线并完成任务书中对应任务。

(9分钟)此部分知识点,为以后画组合体视图做铺垫。

教学进程(五)独立完成下列组合体三视图(10分钟)安排目的在于检验学生对于形体分析法的掌握程度。

教学进程安排给出标准答案:(六)保存本节课完成的任务,按照指定上传路径提交。

(7分钟)1.上传文件(1分钟)2.课程小结(5分钟)(1)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2)同学之间交流体会,总结经验相互提高。

(3)教师对学生表现及知识点进行点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
组合体的形体分析——教学设计
教学任务分析
教学结构流程的设计
教学结构流程图
开始
(多媒体课件)情景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课件)
的模型进行绘制并板图
(课件)学生发现不懂,教师分析评述,释疑,聆听讲解重难点突破,解决问题
(课件)针对自学情况,小组竞赛教师辅导
(多媒体课件)展示、发言
(课件)自评互评教师评议总结,(课件)师生交互、释疑令学生有成就感或危机感
拓展提高
结束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情境师生
行为
设计
意图
活动1
导入新课
首先课件呈现生活中使用的螺栓照片并展示实物模型,提问学生这是什么
呀?(学生能回答出是“螺杆”)
创设
情景,让学
生通过图
片和模型
感受组合
体的形成,
以提问方
式引入,提
高学生的
学习兴趣。

3


三视图应该怎么画呢?让学生的思维由空间向平面转换。

我们先把模型分解,一起来看一下是不是我们所熟悉的。

学生回答。

六棱柱圆柱圆台
再把它组合得到这样一个形体。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提出任务,
确定目标。

活动2
项目
实践
10


展示六棱柱、圆柱、圆锥、圆台教模
【问题呈现】:已学过的基本体构成了形体,并且按一定的关系在形体上出现了。

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将教模任意组合并分解。

【学生思考】:通过对模型和动画的观察,思考组合体的概念及类型。

叠加型
切割型
通过
对模型的
整合,并让
学生观察
flash动画
演示,直观
感受组合
体的形成,
并通过图
片的比较,
教师提示,
共同整理
出组合体
的概念及
类型。

学生
相互讨论,
动手实践,
从而让学
生成为主
体,通过分
= ——
= + +
综合型
【下发任务】:将学生分为四组,各小组下发一种表面连接关系的教模,进行讨论,画出所给模型的三视图,满足三等及方位关系。

(尺寸可自定义)各小组推派代表把视图画于黑板。

(各代表图纸上仅用草图表达)方法培养了合作的团队意识。

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现“做中学”。

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3
讲授新课
8分钟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把每组学生所接触的基本体之间的连接关系进
行归纳总结(结合flash动画和模型,并让学生亲手感觉交线的存在与否),
给出定义(四种表面连接关系),说明画法,更正学生板图中的错误。

1、共面:两形体邻接表面共面时,其两表面共面处不应画分界线。

2、不共面:当两形体邻接表面不共面时,其两表面不共面处应画出分界
线。

3、相切:当两形体邻接表面相切时,由于相切是光滑过渡,其相切处不
应画线。

底板顶面的投影应画至相切处,画图时必须先找出切点。

(图示长对
正,宽相等)学生容易出错,是难点中的难点,特别强调。

通过
观察与分
析图形,培
养学生识
图能力。

学生
积极思考,
逐步体会
哪里该画
线哪里又
不该画线,
哪里是粗
实线,哪里
又是虚线,
逐步开始
“懂”了。

从简
单组合体
出发,寻找= + —
+ —
4、相交:当相邻表面处于相交时,其相交处应画出交线。

相切、相交情况作比较,提醒注意正确区别。

总述:四种连接关系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在画图和看图时必须明确基本体表面的连接关系,掌握其画法,才能不多线,不漏线,才能更清楚地反映物体的形状。

的方案,符合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

师生互动,在掌握本节知识的同时,解决重点和难点问题。

活动4
知识巩固
10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下发组合体视图,进行小组竞赛活动。

竞赛卷收集了组合体连接关系中的相关图例,要求学生进行找错改错的练
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位学生动手作图,练习完成后,每组选出代表
进行展示说明,老师配合并点评。

成绩以小组为单位记录。

通过练习、探究,巩固,强化绘图方法并发现一批学习的尖子生,小组成
员间互帮互助。

1、2、
通过
学生独立
思考与小
组讨论相
结合的方
式得出绘
图技巧。


练结合,充
分调动学
生的积极
性,以学生
为主体,多
让学生动
脑找方法,
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
的进一步
掌握。

强帮
弱实现共
同进步。


言交流,锻
3、4、言表达能力。

活动5
小组评价5分钟
学生根据评价表自评、对各组绘图及发言情况进行互评,举手表决,选出
优胜小组,教师点评。

让学生
体验成功,
增加兴趣,
增强学生
的自信心
和成就感。

活动6
归纳总结
3分钟
师生共同进行:
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点?带领学生一起回忆,根据板书的纲领性内容做
出小结。

归纳组合体的分析方法——形体分析法
经过以上的分析、训练、训练、分析,要想正确的画出和识读组合体,我
们所采用的方法是——形体分析法,此方法归纳起来有以下四项内容:
1、分析组合形式:叠加、切割、综合
2、分析基本体的形状
3、分析各基本体的相对位置
4、分析各基本体表面连接关系(形体分析法的具体展开为后续学习内容)
小结
能进一步
巩固所学
知识,使学
生所学知
识系统化,
为后继学
习埋下伏
笔,保证学
习的连续
性,渐进
性。

活动7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小组之间相互讨论绘制方案,绘图作为课后延展,并布置学
生寻找生活中四种关系的实例。

通过练习以发现学生在理解方面存在的问题,
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使学
生有个拓
展的空间。

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
的能力,养
成仔细、认
真、负责的
1分
钟1、改错2、画三视图
工作作风。

通过
练习,让学
生对组合
体有更深
的体会。

教学评价
绝大多数同学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质量,学习效果较显著,师生交流较好,课堂气氛较活跃,但仍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绘图时不能很好地发挥积极性。

采用了较先进的课程改革手段,实施了任务驱动法、直观演示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采用了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先实践后理论,体现了理实一体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天候的课程学习环境,但是仍要注意教学的创新。

附:自评表:
学生自评表
教师评价:
板书
3.1组合体的形体分析
一、组合体的概念
二、组合体的类型
1、叠加
2、切割
3、综合
三、连接关系及画法
四、形体分析
(以小组为单位,下发组合体视图,进行小组竞赛活动。


(展示教学课件)
教学反思
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实践、探索、发现,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牢固的。

因此,本课从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螺栓实物及照片出发,通过项目实践,使学生获得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学生在组合模型实践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懂,老师以知识点的归纳引导学生打开谜团,学生获得新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融为一体,真正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觉,并配合语言表达,提高了学习效率,激发了学习兴趣。

在短短的40分钟之内,学生已掌握了组合体的概念、类型及表面连接处的画法,采用了“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运用于实际中,这种从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合作学习中,同组协调发展,各有所获。

有针对性地展示和评价也给了学生锻炼自己的机会。

但还存在个别学生制图基本功不够扎实,还存在多线和少线的问题,通过课后辅导来弥补教学的不足。

最终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