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化学 大气 水 土壤 环境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 课件第一章
近年来,全世界平均每年约发生200多起
严重公害事件。世界瞩目的有下面7起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北部塞维索地区的一家 农药厂爆炸,导致剧毒化学品二恶英的污染,使许多人中毒,附近居民被迫迁走, 几年内当地畸形儿的出生率大为增加。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露事故。这次事故发生在1979年3月28日,直接经济 损失达10多亿美元。 (3)墨西哥的液化气爆炸事故。1984年11月19日,墨西哥国家石油公司所属 的液化气供应中心发生爆炸,死亡1000多人,伤400多人,3万多人无家可归。 (4)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1984年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设在博 帕尔市的农药厂的剧毒化学品异氰酸甲酯罐爆裂外泄,受害人数20万,死亡 3000人以上。 (5)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1986年4月26日位于基辅地区的切尔 诺贝利核电站四号反应堆爆炸,造成重大放射性污染,周围十多万居民被疏散, 伤数百人,死亡31人。 (6)莱茵河污染事故。1986年11月1日,瑞士巴塞赞德兹化学公司的仓库起火, 使大量有毒化学品随灭火用水流进莱茵河,造成西欧10年来最大的污染事故。 (7)海湾战争造成的环境污染。1991年的海湾战争历时42天,期间油井大火昼 夜燃烧,是迄今历史上最大的石油火灾及海洋石油污染事故,也是人类历史上最 严重的一次环境污染,其污染程度超过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的核泄漏事故。这 次战争所造成的环境污染是灾难性的,已给世界带来了影响。
洪灾等。
次生环境问题:人类生产、生活引起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反过来危
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也称第二类环境问题。又包括:环境污染 和生态破坏。目前的环境问题一般都是次生环境问题。
生态破坏:人类活动直接作用于自然生态系统,造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显著 减少和机构显著该变,如草原退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等。
《环境化学》第二章.ppt
平流层 -56 -2 17 55 O3
中层
-2 -92 55 85 O2+、NO+
热层
-92 1200 85 500 O2+、NO+、NO+
大气稳定度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 污染物在大气的迁移是指由污染源排放 出来的污染物由于空气的运动使其传输 和分散的过程。
• 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因素: (1)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形势和地理形势的影响
(随时间累积) 5~10a
(随时间累积) 107a
(随时间累积) (随时间累积)
4~7a 0.2~0.5a
4~8a 2.5~4a 0.3~2a 0.5~4d 2~4d 5~6d 8~11d
性质
永 久 性 气不 体可
变 成 半分 永 久 气 体
可 变 成 分
大气各成分的作用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干
主要 N2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2)污染物体积与气样总体积的比值(体 积—体积浓度),常用单位为ppm或 ppb。适用于气态或蒸气态物质。
ppm系指在100万体积空气中含有害气体或蒸 气的体积数,表示百万分之一;ppb是ppm的 1/1000。
大气中污 染物的转
化
第三节 大气中重要的光 化学反应
自由基化学基础
• 自由基也称游离基,是指由于共价键均裂 而生成的带有未成对电子的碎片。
• 人为源是指人类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 产生的污染物。
(1)工业污染源 (2)交通污染源 (3)农业污染源 (4)居民生活污染源
大气污染物组成分类
• 使大气产生污染的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物理状态
形成过程 化学组成
大气污染物浓度表示方法
环境化学《第一节 环境化学》ppt
(3) 当今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A)大气污染严重 全球性的大气污染有:酸雨、温室效应、臭 氧层的破坏。 区域性的大气污染有:光化学烟雾、大气气 溶胶等。
(a)酸雨:pH<5.6的雨 雪或其它形式的降水。 主要的致酸物质有 H2SO4,HNO3,有机酸。
前体物是SO2,NOX。
世界上最严重的酸雨为 pH<1.5。我国有1/3 国土被酸雨所覆盖。年降 雨一般pH<4.5。
2000年 2000环境千年,行动起来吧。 2001年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 2002年 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 水——二十亿人生命之所系 2004年 海洋存亡,匹夫有责 2005年 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沙漠化
2007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冰川消融,后 果堪忧”。 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污染 减排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 “转变传统观 念,推行低碳经济”. 2008年“六· 五”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 “绿色奥运与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科学已形成许多分支:环境地学、 环境生物学、环境化学、环境物理学、 环境工程学、环境医学;环境管理学、 环境经济学、环境法学;环境评价学、 环境规划学等。
环境化学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5、环境化学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的传统理论和 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化学物质在环 境中出现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 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 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 方法的科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规定, 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 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和总体,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 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 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 和乡村等。
《化学与环境》ppt课件
,设计环保型化学品、开发绿色合成路线、实现废物资源化利用等。
02
大气境化学
大气组成与结构
大气的组成
01
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固定成分,以及水汽
、尘埃等可变成分。
大气的垂直结构
02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
大气中的化学现象
03
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大气污染及其来源
大气污染的定义
水资源的分布与特点
分析全球及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指出其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 。
水体污染及其来源
水体污染的定义与类型
阐述水体污染的概念,介绍常见的污染类型,如有机污染、重金 属污染、富营养化等。
水体污染的来源
详细分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主要污染源及其排 放特点。
水体污染的危害
阐述水体污染对生态环境、人体健康及经济发展的危害。
光化学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 。
大气污染的化学机制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输送、转化 和清除过程。
大气污染物的转化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转化过程 。
大气污染的控制与治理
大气污染控制政策
制定和执行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实 施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制度。
大气环境监测与评估
建立完善的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对大气 环境质量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推动企业和个人采取更环保的生产和生活方 式。
环保意识的提高
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 与度。
清洁能源和技术的开发
如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减少 化石燃料的使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 环境问题。
THANKS
环境化学全部ppt课件
20世纪70年代:出版一系列专著,建立一系列 研究计划。《增长的极限》
25
20世纪80年代: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化学品安全评价、全球变化及全球 性环境问题研究。
26
2.环境化学的定义 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
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 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13
第一章 绪 论
1
环境化学
2
环境污染物
14
1. 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
1.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
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了生态系统和人 们的正常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为是怎样的? 3.SO2及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经过迁移转化将会
产生哪些危害,其危害机制如何? 4.如何预防酸雨的产生或减缓酸雨产生的危害?
29
4. 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现
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 ● 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
效应。 ● 污染物种类众多,形态多变;浓度低;分布广泛,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巩固和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3
二、环境化学
1. 环境化学的发展 环境化学的发展:
孕育阶段:二次大战-1970年; 形成阶段:70-80年代; 发展阶段:80年代。
24
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研究环境中农药 (有机氯)残留行为。《寂静的春天》-卡逊
27
3.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25
20世纪80年代:生命元素的生物地球化 学循环、化学品安全评价、全球变化及全球 性环境问题研究。
26
2.环境化学的定义 环境化学: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有害化学物质在
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 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
13
第一章 绪 论
1
环境化学
2
环境污染物
14
1. 环境问题(Environmental Problems)
1.1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 pollution)
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
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了生态系统和人 们的正常生活条件和生产条件,就叫做环境污染。
为是怎样的? 3.SO2及潜在有害物质在环境中经过迁移转化将会
产生哪些危害,其危害机制如何? 4.如何预防酸雨的产生或减缓酸雨产生的危害?
29
4. 环境化学的研究特点 ●从微观的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宏观的环境现
象与变化的化学机制及其防治途径; ● 其核心是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和
效应。 ● 污染物种类众多,形态多变;浓度低;分布广泛,
第三阶段:90年代以来 巩固和发展“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3
二、环境化学
1. 环境化学的发展 环境化学的发展:
孕育阶段:二次大战-1970年; 形成阶段:70-80年代; 发展阶段:80年代。
24
二次大战-20世纪60年代:研究环境中农药 (有机氯)残留行为。《寂静的春天》-卡逊
27
3. 环境化学的研究内容
有害物质在环境中存在的浓度水平和形态;
环境化学 大气 水 土壤 环境PPT课件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土 壤肥力的表现,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
活体 (根系、土壤中的生物)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非腐殖质
非活体
腐殖质
9
3.土壤水分(Water in Soil)
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
也是污染物向其他圈层迁移的媒介。
10
土壤水分存在的形式:
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称吸着水,几乎不移动, 不被植物吸收。
1非离子型农药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作用吸附作用adsorption分配作用partition分子间范德华力化学键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等不需活化能需活化能吸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瞬间达到慢于物理吸附作用力分子力范德华力溶解作用和化学键力吸附热低吸附热高吸附热吸附等温线线性非线性竞争作用非竞争吸附竞争吸附与溶解度相关极性水分子和矿物质表面发生强烈的偶极作用使非离子性有机物很难占据矿物表面的吸附位因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在土壤表面矿物质上的吸附起着一种有效的抑制作用
呈碱性。
39
3、土壤的缓冲作用
(Buffer Action of Soil)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 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类, 构成很好的缓冲体系。
40
有机酸的缓冲作用(Buffer Action of Organic Acid)
NH2 R-CH + HCl
一、土壤组成 (Soil Constitution)
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液相 (水分及水溶物) 气相(空气)
5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6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覆盖层(A0) 淋溶层(A) 淀积层(B) 母质层(C) 基岩(D)
活体 (根系、土壤中的生物)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非腐殖质
非活体
腐殖质
9
3.土壤水分(Water in Soil)
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
也是污染物向其他圈层迁移的媒介。
10
土壤水分存在的形式:
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称吸着水,几乎不移动, 不被植物吸收。
1非离子型农药在土壤水体系中的分配作用吸附作用adsorption分配作用partition分子间范德华力化学键相互作用力离子键共价键配位键等不需活化能需活化能吸附平衡化学反应速度瞬间达到慢于物理吸附作用力分子力范德华力溶解作用和化学键力吸附热低吸附热高吸附热吸附等温线线性非线性竞争作用非竞争吸附竞争吸附与溶解度相关极性水分子和矿物质表面发生强烈的偶极作用使非离子性有机物很难占据矿物表面的吸附位因此对非离子性有机化合物在土壤表面矿物质上的吸附起着一种有效的抑制作用
呈碱性。
39
3、土壤的缓冲作用
(Buffer Action of Soil)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 酸、腐殖酸和其它有机酸及其盐类, 构成很好的缓冲体系。
40
有机酸的缓冲作用(Buffer Action of Organic Acid)
NH2 R-CH + HCl
一、土壤组成 (Soil Constitution)
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液相 (水分及水溶物) 气相(空气)
5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6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覆盖层(A0) 淋溶层(A) 淀积层(B) 母质层(C) 基岩(D)
《大气环境化学 》课件
PART 05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REPORTING
政策法规与标准制定
政策法规
制定和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法规,包括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等,以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行为,减 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标准制定
根据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
交通运
总结词
交通运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和颗粒物,如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 物等。
详细描述
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之一,主要来自汽车、摩托车和运输车辆等。 这些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尾气,其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 、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
农业活动
总结词
农业活动如施肥、喷洒农药等会产生一定的大气污染物,如 氨气、氮氧化物等。
《大气环境化学》 PPT课件
REPORTING
• 大气环境化学概述 •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形成 • 大气污染物的传输与转化 • 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和环境的影响 • 大气污染控制与治理 • 大气环境化学的未来展望
目录
PART 01
大气环境化学概述
REPORTING
大气环境化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大气环境化学是一门研究大气环境中 化学物质的形成、转化、传输和影响 等过程的学科。
要点一
与地球科学
要点二
与生物学
研究大气化学与地球大气的相互作用,如火山喷发对大气 化学的影响。
研究大气污物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生物体对大气污染 物的适应和进化。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其影响因素。
大气中化学物质的环境效应与健康影响
环境化学-绪论 PPT课件
环境问题
• 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不断影响和改变环境条件,甚至引起环 境污染。
• 工业化过程中的处置失当,特别是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 利用,造成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空气、水和土地污染的环境退化现象 臭氧层破坏 气候变化 水资源的短缺和污染 有毒化学品和团体废弃物的危害 生物多样性的损伤
2. 造成环境污染的三因素 物理的
噪声、震动等 化学的
九大类 生物的
大米草、水葫芦、赤藻等
温室效应
酸雨
光化学烟雾
伦敦烟雾事件
臭氧空洞
海洋污染
赤潮
农药污染
3. 认识环境问题的三个阶段
环境问题并非只限于环境污染,人们对现代环境 问题的认识有个发展过程。 第一阶段:在20世纪60年代人们把环境问题只当成一 个污染问题,认为环境污染主要指的是城市和工农业 发展带来的对大气、水质、土壤、固体废弃物和噪声 的污染。对土地沙化、热带森林破坏和野生动物某些 品种的濒危灭绝等并未从战略上予以重视。我国当时 以污染控制为中心进行环境管理,曾对改善城市和人 民生活的环境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没有把环境问题与自然生态联系起来,低 估了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和复杂性,没有把环境污染与 社会因素相联系,未能追根寻源。
每年有600万公顷具有生产力的旱地变成沙漠
有1100多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破坏
在非洲,干旱将3500万人置于危难之中
在印度,博帕尔农药厂化学品泄漏造成两千人死亡
在墨西哥城,液化气罐爆炸使千人遇难
在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反应堆爆炸使核尘埃遍布欧洲
在瑞士,农用化学品、溶剂和录污染了莱茵河,使数百万 尾鱼被毒死
样是热门课题。
(2)各圈层环境化学
(2024年)环境化学全部ppt课件
2024/3/26
22
CHAPTER 06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标准
2024/3/26
23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评价的定义和意义
环境质量评价的分类和内容
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和步骤
2024/3/26
24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环境质量指数法
指数的计算方法和步骤
指数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2024/3/26
25
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排泄规律
生物体通过多种途径将污染物质排出体外,包括尿液、汗液 、呼吸、乳汁等。不同物质的排泄方式和速率也有所不同, 如重金属往往通过胆汁和尿液排出,而某些有机污染物则可 能通过皮肤排泄。
21
污染物质对生物体毒理效应
慢性毒性效应
低剂量或浓度的污染物质长时间作用对生 物体造成的潜在损害,如致癌、致畸、致
环境影响
酸雨会对土壤、水体和植物造成危害,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腐 蚀建筑物和文物。
2024/3/26
3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问题
2024/3/26
有机氯农药
人类历史上大量使用的有机氯农药(如DDT等)在环境中难以降解,成为持久性有机污染 物。
多环芳烃等化合物
多环芳烃(PAHs)等化合物也是常见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们主要来源于石油、煤炭 等化石燃料的燃烧。
2024/3/26
7
大气组成与结构
01
02
03
大气的组成
包括氮气、氧气、氩气等 主要成分,以及水蒸气、 二氧化碳、臭氧等次要成 分。
2024/3/26
大气的结构
根据温度、压力和密度等 因素,大气可分为对流层 、平流层、中间层、热层 和逃逸层。
第四篇土壤环境化学52页PPT文档
14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土壤的次生矿物
土壤中次生矿物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 酸盐类。 (1)简单盐类
如 方 解 石 ( CaCO3)、 白 云 石 ( Ca、Mg(CO3)2)、 石 膏 (CaSO2·2H2O)等,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 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 (2)三氧化物
如针铁矿(Fe2O3 H2O)、褐铁矿(2Fe2O3 3H2O)等,是硅 酸盐类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 土壤中,特别是基性岩(玄武岩、安山岩和石灰墙)上发育的土壤 中含量最多。
15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3)次生硅酸盐类 由长石等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后形成,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
6
第四篇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的质量
国家环境保护局于2019年制订和发布了《土壤质量环境标准》 GB15618一2019,其适用范围包括我国疆域内所有农田、蔬菜地、 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依据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主要性质,将土壤质量划分 为三级: 一级标准
适用于I类土壤区,包括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 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 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应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10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11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矿物质
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是各种岩石(主要趋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 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次生矿物
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 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土壤的次生矿物
土壤中次生矿物可分为:简单盐类、三氧化物类和次生铝硅 酸盐类。 (1)简单盐类
如 方 解 石 ( CaCO3)、 白 云 石 ( Ca、Mg(CO3)2)、 石 膏 (CaSO2·2H2O)等,是原生矿物化学风化的最终产物,结晶构造 都较简单,常见于干早和半干旱地区的土壤。 (2)三氧化物
如针铁矿(Fe2O3 H2O)、褐铁矿(2Fe2O3 3H2O)等,是硅 酸盐类矿物彻底风化的产物,常见于湿热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 土壤中,特别是基性岩(玄武岩、安山岩和石灰墙)上发育的土壤 中含量最多。
15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3)次生硅酸盐类 由长石等原生硅酸盐矿物风化后形成,是构成土壤粘粒的主
6
第四篇 土壤环境化学
土壤环境的质量
国家环境保护局于2019年制订和发布了《土壤质量环境标准》 GB15618一2019,其适用范围包括我国疆域内所有农田、蔬菜地、 茶园、果园、牧场、林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土壤。
依据土壤应用功能、保护目标和主要性质,将土壤质量划分 为三级: 一级标准
适用于I类土壤区,包括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 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 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应基本上保持自然背景水平。
10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11
第一章 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土壤矿物质
按成因类型可将土壤矿物分为两类: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
是各种岩石(主要趋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而未经 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次生矿物
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 成和构造都有所改变而不同于原来的原生矿物。
环境化学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1)原生矿物 : 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角闪石、 橄榄石、赤铁矿、磁铁矿、磷灰石、黄铁矿等。其中前五种最常见。 石英最难风化 , 长石次之 , 辉石、角闪石、黑云母易风化。 岩石化学风化主要分为三个历程 , 即氧化、水解和酸性水解。
氧化 : 以橄榄石为例 , 其化学组成为 (Mg Fe)Si04, 其中 Fe(Ⅱ) 可以 氧化为 Fe(Ⅲ) 。
-
22
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 : 一类是致酸离子 , 包括 H+ 和 Al3+;另一类是 盐基离子 , 包括 Ca2+ 、 Mg2+ 、 K+、 Na+ 、 NH4+ 等。
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 , 且已达到吸
附饱和时的土壤 , 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
-
24
1.4土壤酸碱性
根据土壤的酸度可以将其划分为9 个等级 (如表4-8)。我国土壤的 pH 大多 在 4.5-8.5 范围内 , 并有由南向北 pH 值递增的规律性 , 长江( 北纬 33 。 )以 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 ;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 如华北、 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03,pH 值一般在7.5-8.5 之间 , 少数强碱性土壤的 pH 值高达 10.5。
很少
冲积平原土壤 中
少
丰富
黄土中含量较 多
较丰富
-
16
1.2.3.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
土壤质地: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 称为 土壤质地 ( 或土壤机械组成 ) 。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标准的。主 要有国际制 ( 如表 4-5) 、美国制和前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均采用三 级分类法 , 即按砂粒、粉砂粒、粘粒三种粒级的百分数 , 划分为砂土、壤 土、粘壤土和粘土四类十二级。
氧化 : 以橄榄石为例 , 其化学组成为 (Mg Fe)Si04, 其中 Fe(Ⅱ) 可以 氧化为 Fe(Ⅲ) 。
-
22
可交换性阳离子有两类 : 一类是致酸离子 , 包括 H+ 和 Al3+;另一类是 盐基离子 , 包括 Ca2+ 、 Mg2+ 、 K+、 Na+ 、 NH4+ 等。
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均为盐基离子 , 且已达到吸
附饱和时的土壤 , 称为盐基饱和土壤。当土壤胶体上吸附的阳离子有一
-
24
1.4土壤酸碱性
根据土壤的酸度可以将其划分为9 个等级 (如表4-8)。我国土壤的 pH 大多 在 4.5-8.5 范围内 , 并有由南向北 pH 值递增的规律性 , 长江( 北纬 33 。 )以 南的土壤多为酸性和强酸性 ; 长江以北的土壤多为中性或碱性 , 如华北、 西北的土壤大多含CaC03,pH 值一般在7.5-8.5 之间 , 少数强碱性土壤的 pH 值高达 10.5。
很少
冲积平原土壤 中
少
丰富
黄土中含量较 多
较丰富
-
16
1.2.3. 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
土壤质地: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粗细状况 , 称为 土壤质地 ( 或土壤机械组成 ) 。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标准的。主 要有国际制 ( 如表 4-5) 、美国制和前苏联制。国际制和美国制均采用三 级分类法 , 即按砂粒、粉砂粒、粘粒三种粒级的百分数 , 划分为砂土、壤 土、粘壤土和粘土四类十二级。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PPT课件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
1
本章重点
(1)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过程;
(2)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 过程和机理。
.
2
大气环境化学
• 1. 研究对象:天然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大气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包 括大气、降水中的。
– 活性是指:①有反应性;②无反应性,但对生物有害,如SOx、NOx、 O3、PAN等。
.
3
• 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大气也称为 大气圈或大气层。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
• 大气层的重要性还在于:(1)它吸收了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 部分高能宇宙射线和紫外辐射,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 也是地球维持热量平衡的基础,为生物生存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温 度环境。
.
15
• 例 1 CH4 在 对 流 层 平 均 浓 度 c=1.55ppm , 不 随 时 间 变 化 , 则 FCH4=RCH4=1.5×1014 mol/y,求得停留时间为
ti 5 .1 1 41 1 .0 5 83 4 1 1 10 3 4 1 0 1 .5 6 1 5 6 0 2 .4 y (3/4指对流层占总大气圈质量的比例,16为分子量)
• 地表大气平均压力1个大气压,相当于1cm2地表上承受的空气柱 的质量为1034g。地球总表面积为5.1108km2。大气质量随高度 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下部。大气层没有明确的边界,但 从北极光的最高发光点推算,离地面800km的高空还有少量空气 存在。所以,一般称大气层的厚度为1000km,但其75%的质量只 在10km以下的范围内,99%在30km以下,高度100km以上,空 气质量仅是整个大气圈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Atmosphere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
1
本章重点
(1)污染物在大气中迁移过程;
(2)光化学烟雾和硫酸型烟雾的形成 过程和机理。
.
2
大气环境化学
• 1. 研究对象:天然和人为活动产生的大气中重要的活性物质,包 括大气、降水中的。
– 活性是指:①有反应性;②无反应性,但对生物有害,如SOx、NOx、 O3、PAN等。
.
3
• 大气是指包围在地球表面并随着地球旋转的空气层。大气也称为 大气圈或大气层。大气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气体环境。
• 大气层的重要性还在于:(1)它吸收了来自太阳和宇宙空间的大 部分高能宇宙射线和紫外辐射,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2)大气 也是地球维持热量平衡的基础,为生物生存创造了一个适宜的温 度环境。
.
15
• 例 1 CH4 在 对 流 层 平 均 浓 度 c=1.55ppm , 不 随 时 间 变 化 , 则 FCH4=RCH4=1.5×1014 mol/y,求得停留时间为
ti 5 .1 1 41 1 .0 5 83 4 1 1 10 3 4 1 0 1 .5 6 1 5 6 0 2 .4 y (3/4指对流层占总大气圈质量的比例,16为分子量)
• 地表大气平均压力1个大气压,相当于1cm2地表上承受的空气柱 的质量为1034g。地球总表面积为5.1108km2。大气质量随高度 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下部。大气层没有明确的边界,但 从北极光的最高发光点推算,离地面800km的高空还有少量空气 存在。所以,一般称大气层的厚度为1000km,但其75%的质量只 在10km以下的范围内,99%在30km以下,高度100km以上,空 气质量仅是整个大气圈质量的百万分之一。
(完整版)环境化学.ppt
工 业 废 水 : 铅 污 染 和 砷 污 染
0.0
8
环境问题
1. 环境污染的概念
前因
人为因素
环境素质
后果
生态系统 生产生活
工业“三废”,化肥农 业,生活垃圾等
大气、水、土壤质量等 要素质量下降
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破 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资源问题
2. 环境污染的内涵
污染生态化学
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理学研究 环境污染对陆地/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
化学物质的生态风险评价
环境理论化学
环境界面化学 定量结构活性相关研究 环境污染预测模型
0.0
19
环境化学
4. 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国际:重视元素(尤其是碳、氮、硫、磷)的生物 地球化学讯及其相互耦合的研究;重视化学品安全 评价;重视臭氧层破坏、气候变暖等。 20世纪末, 美国化学家提出了“环境良性化学”。
0.0
22
环境化学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利用处于临界压力和临界温度以上的
流体,具有特异增加的溶解能力而发展起来的分离新技术。
它具有萃取效率高、分离工艺简单、不需要溶剂回收设备、
工作条件温和、应用前景广泛等特点,一般是在室温或接近
室温下完成。例如深水鱼油(EPA、DHA即脑黄金);维生
素E;维生素C等的提取。当将排放的有机废料与氧置于超临
有害物质的环境污染 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 不可再生资源的滥采滥用 固废、噪声等造成的环境损害
3. 产生环境污染的因素
物理因素:噪声、放射线等 化学因素:工业“三废” 生物因素:细菌,病毒等
约占80%~90%。
0.0
10
环境问题
20世纪
90年代
第四章土壤环境化学PPT课件
a. 硅酸盐类:易风化成盐; b. 氧化物类; c. 硫化物类; d. 磷酸盐类。
LOGO
11
(2) 次生矿物
一、组成 1.矿物质
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 成和晶体结构都有所改变。
a. 简单盐类:方解石、白云石、石膏等,原生矿物 经化学风化后的最终产物,常见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结晶结构简单;
LOGO
8
LOGO
9
一、组成
图4-1 土壤的组成
LOGO
10
1.土壤矿物质
一、组成
(1) 原生矿物
各种岩石(主要是岩浆岩)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 风化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的化学组成和 结晶结构都没有改变。
原生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类、云母类、辉石、 角闪石等。石英最难风化,长石次之,辉石、角闪石、 黑云母易风化。
生物种类 细菌
微 真菌
生 物 放线菌
藻类
表土层中(15cm) 数量(个/m2) 1013~1014 1010~1011 1012~1013 109~1010
生物种类
原生物 动 线虫类 物 蚯蚓
其它
表土层中(15cm) 数量(个/m2) 109~1010 106~107 30~300 103~105
LOGO
LOGO
5
在沙漠化过程中水土流失也很严 重,目前我国水土流失的面积已达150 万 km2, 每 年 土 壤 流 失 量 达 5 0 亿 吨 , 养分流失量相当于四、五千吨化肥。
LOGO
6
❖土壤盐碱化面积扩大,我国盐碱化土 壤面积达100万平方公里左右;
❖土壤污染物质来源广泛,包括城市废 水和固体废弃物;农药和化肥;生物残 体和排泄物;大气沉降物等。
《环境化学课件》PPT课件
物体。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通过饮水和食物链进
入生物体。
土壤污染
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
物链进入生物体。
其他途径
包括食物摄入、皮肤接 触等途径,使污染物进
入生物体。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转化与排泄机制
01
生物转化
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可将污染物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代谢产物,如肝脏中
化学法
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电解和混凝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包括活性污泥 法、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包括土壤淋洗、土壤固化/稳定化、热脱附和电动 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转化或固定,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REPORT
《环境化学课件》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环境化学概述 • 大气环境化学 • 水环境化学 • 土壤环境化学 •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动过程及毒性效
应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危害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等。
水环境化学原理
1 2
水中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水质指标与标准
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
3
水处理原理与技术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REPORT
水体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 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 ,通过饮水和食物链进
入生物体。
土壤污染
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物 在土壤中积累,通过食
物链进入生物体。
其他途径
包括食物摄入、皮肤接 触等途径,使污染物进
入生物体。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转化与排泄机制
01
生物转化
生物体内的酶系统可将污染物转化为低毒或无毒的代谢产物,如肝脏中
化学法
包括中和、氧化还原、电解和混凝等。
生物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无害物质,包括活性污泥 法、生物膜法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等。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包括土壤淋洗、土壤固化/稳定化、热脱附和电动 修复等。
生物修复技术
利用微生物或植物对土壤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 转化或固定,包括微生物修复和植物修复等。
REPORT
《环境化学课件》 PPT课件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Y
目录
CONTENTS
• 环境化学概述 • 大气环境化学 • 水环境化学 • 土壤环境化学 • 生物体内污染物质运动过程及毒性效
应 •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方法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危害
影响水生生物生存、破坏水生态平衡、危害人类健康等。
水环境化学原理
1 2
水中的化学反应
酸碱反应、沉淀溶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水质指标与标准
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等。
3
水处理原理与技术
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等。
REPORT
环境化学PPT课件
大气圈垂直结构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 层、外大气层
大气组成
恒定成分(N2、O2、Ar等)、 可变成分(CO2、H2O等)、不 定成分(自然源、人为源污染物 )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
污染源
自然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人为源(工业、交通、 农业等)
污染物分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粉尘、烟、雾等)、气体状态污染物( SO2、NOx、CO等)
为植物根系和土壤微生物提供氧气,参 与土壤中的气体交换
土壤污染物的来源与分类
天然源
地质背景值高、火山活动、自然风化和 淋溶作用
按性质分类
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生物污染物
人为源
工业“三废”、农药和化肥使用、生活 污水和垃圾
按形态分类
气体、液体、固体
土壤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
物理过程
吸附与解吸、挥发与凝结 、溶解与沉淀
阐述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以及其对水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水污染治理技术分类
介绍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水污染治理案例分析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及存在的问 题。
土壤污染治理技术原理及应用
土壤污染来源及危害
阐述工业固体废弃物、农药化肥使用等土壤污染的主要来源,以 及其对农产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研究对象
环境化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大气、水、土壤、生物等环境中的化学物质。
任务
环境化学的主要任务是揭示化学物质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规律,评价 化学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完整版)环境化学.ppt
0.0
27
环境化学
4.2 各圈层环境化学的发展方向
土壤环境化学:有机物污染物(如农药) 在土壤中的吸附、降解过程机制,土壤 环境复合污染问题,以及污染土壤修复 的化学基础等。
0.0
28
环境化学
4.3 污染控制化学的发展方向
从末端污染控制模式转向全过程控制模 式,提倡污染预防(pollution prevention),清洁生产(cleaner production),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和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 。
0.0
25
环境化学
1943年,美国洛杉矶第一次出现,所以光化学烟雾也 称为洛杉矶烟雾,呈蓝色,具强氧化性,能使橡胶开 裂,刺激人的眼睛,伤害植物的叶子,使大气能见度 降低。
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 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 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如臭氧,醛等)的混合物 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2)农业:主要是农药、化肥、农业废弃物等。 (3)交通运输:主要是噪声、汽油(柴油)等燃料
燃烧产生的有毒有害气体。 (4)生活:主要是生活污水和垃圾。
0.0
34
环境污染物
3. 化学污染物的分类
(1)元素:重金属和准金属、卤素、臭氧、黄磷等。 (2)无机物:氰化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化物、无
【其它】对环境问题的认识过程;环境 化学的任务、内容和特点;环境污染物 和化学污染物的分类及组成;环境污染
物在环境各圈层的迁移转化过程
0.0
本 章 重 点
5
第一节 环境化学 环境问题 环境化学
0.0
6
2006年十大环境事件之一
现代环境化学课件
三、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臭氧层耗损 Ozone Depletion 由于水蒸气、 NOx、氟氯烃等 污染物进入平流 层,它们能加速 臭氧耗损过程, 破坏臭氧层的稳 定状态。
Total ozone (Dobson units)
350
325 300
.
.
..
. .
.
.
. .
. .
.
. .
.
.
. .
.
275
λ (nm)
O2吸收光谱
3O2 + hv 2O3
臭氧形成:人为来源之一
NO2 + hv NO + O (λ < 420 nm)
O + O2 + M O3 + M
三、臭氧层的形成与耗损
耗损 210 <λ<290 nm
O3 + hv O2 + O O3 + O 2O2
2O3 + hv 3O2
四、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四、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五、天然水的基本组成
1. 天然水的主要离子组成 K+, Na+, Ca2+, Mg2+, HCO3-, NO3-, Cl-, SO42- 为天然水中常 见的八大离子,占天然水离子总量的95-99%。
水中的金属离子:
水溶液中金属离子的表达式通常可以写成Mn+,表示简单的 水合金属离子M(H2O)n+。
动态平衡:生成和 耗损的速率相同, 臭氧的浓度保持恒 定。
Altitude (km)
60
40 Stratosphere
20
Troposphere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土壤组成 (Soil Constitution)
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液相 (水分及水溶物) 气相(空气)
5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6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覆盖层(A0) 淋溶层(A) 淀积层(B) 母质层(C) 基岩(D)
7
1.土壤矿物质(Minerals in Soil)
13
14
15
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
由于各种矿物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它们 经受风化后,在各粒级中分布的多少也不相同。
矿物的粒级不同,其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16
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
(Quality Classification of Soil and Characteristic) 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和阴离子 交换吸附。
24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可逆过程)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土壤 2 N 胶 a C 2 体 a土壤 - C 2 胶 a 2 N 体 a
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吸附过程以离子 价为依据进行等价交换,且受质量作用定 律支配。
此外,土壤溶液中的电解质和 pH 值也 有影响。常见阳离子凝聚力的强弱顺序:
N K a N 4 H H M 2 C 2 g A a 3 F l3 e
23
2、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或代换):土壤胶体扩散层中的补
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 为依据作等价交换。
25
影响阳离子交换吸附的因素: 阳离子 (电荷数,离子半径,水化程度) 土壤(胶体,颗粒, SiO2/R2O3、pH等)
26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
(1)不同种类的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顺序 有机胶体 > 蒙脱石 > 水化云母 > 高岭土 > 水合氧化铁、铝
(2)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3)土壤胶体中SiO2/R2O3比值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4)pH值下降,阳离子交换量降低。
19
胶体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所处的 状态不同,受到内外部两种不同的引 力,因而具有多余的自由能即表面能, 这是土壤胶体具有吸附作用的主要原 因。
比表面积愈大,表面能愈大, 胶体的吸附性愈大。
20
(2)土壤胶体的电性 (Colloids of Soil)
土壤胶体微粒内部一般带负电荷,形 成一个负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其 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 (反离子层或扩散层),即合称双电层。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土 壤肥力的表现,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
活体 (根系、土壤中的生物)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非腐殖质
非活体
腐殖质
9
3.土壤水分(Water in Soil)
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
也是污染物向其他圈层迁移的媒介。
10
土壤水分存在的形式:
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称吸着水,几乎不移动, 不被植物吸收。
27
阳离子交换量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CEC表示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的总量, 是表示土壤吸附性质的重要指标。 单位:厘摩尔/每千克土 (cmol/kg) 测定:用Ca2+作指示剂,Ba2+作萃取剂,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测定。
二、土壤的粒级及其理化性质
(Size Classification of Soil)
1、土壤矿物质的粒级划分
(Size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s in Soil)
不同粒径的土壤矿物质颗粒(即土粒), 其性质和成分都不一样。
人们常按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若干组, 称为粒组或粒级,同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 一致,组间则有明显差异。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 按成因类型分类: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 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 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 结构都有所改变。
8
2.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
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机械组成)。
17
三、土壤吸附性(Soil Adsorption)
1.土壤胶体的性质(直径1-100nm)
(1)土壤胶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比表面:单位重量(或体积)物质的表面积。
一定体积的物质被分割时,随着颗粒 数的增多,比表面也显著地增大。
18
蒙脱石比表面积最大(600-800 m2/g) 高岭石最小(7-30 m2/g) 有机胶体比表面积也大(~700 m2/g)
外层的膜状水称内聚水或毛细管水,是植物 生长的主要水源。
11
4.土壤空气(Atmosphere in Soil)
特性:(1)不连续性,存在于土粒间隙之间;
(2)湿度更高;
(3)O2少,CO2多,有机质腐烂分解;
大气
土壤
O2 21% (v/v) CO2 0.03%
15% 几%
(4)有还原性气体(H2S、NH3、H2、 CH4)、厌氧 细菌和污染物等存在。 12
土壤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 土壤的物质能力,所以土壤又是保护 环境的重要净化剂,这就是土壤的两 个重要的功能。
3
全球范围的土壤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Soil)
土壤酸化、盐碱化、土壤污染 土壤沙漠化(石漠化) 陆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4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第四onmental Chemistry)
1
本章重点: 1、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污染物质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 移和它的作用机制; 3、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 归趋。
2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 之一,它是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 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 长繁殖的能力,称作土壤圈。
21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 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 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
由于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胶体粒子相 互排斥,具有分散性,负电荷越多,负的电动 电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强,分散性也越强;
22
土壤胶体的凝聚性主要取决于其电动电 位的大小和扩散层的厚度;
固相(土壤矿物质、土壤有机质) 液相 (水分及水溶物) 气相(空气)
5
土壤中固、液、气相结构图
6
典型土壤随深度呈现不同的层次
覆盖层(A0) 淋溶层(A) 淀积层(B) 母质层(C) 基岩(D)
7
1.土壤矿物质(Minerals in Soil)
13
14
15
2、各粒级的主要矿物成分和理化特性
由于各种矿物抵抗风化的能力不同,它们 经受风化后,在各粒级中分布的多少也不相同。
矿物的粒级不同,其化学成分有较大的差异。
16
3、土壤质地分类及其特性
(Quality Classification of Soil and Characteristic) 由不同的粒级混合在一起所表现出来的土壤
离子交换作用包括阳离子交换吸附和阴离子 交换吸附。
24
(1)土壤胶体的阳离子交换吸附(可逆过程) (Cation Exchange Adsorption)
土壤 2 N 胶 a C 2 体 a土壤 - C 2 胶 a 2 N 体 a
土壤胶体阳离子交换吸附过程以离子 价为依据进行等价交换,且受质量作用定 律支配。
此外,土壤溶液中的电解质和 pH 值也 有影响。常见阳离子凝聚力的强弱顺序:
N K a N 4 H H M 2 C 2 g A a 3 F l3 e
23
2、 土壤胶体的离子交换吸附
离子交换(或代换):土壤胶体扩散层中的补
偿离子,可以和溶液中相同电荷的离子以离子价 为依据作等价交换。
25
影响阳离子交换吸附的因素: 阳离子 (电荷数,离子半径,水化程度) 土壤(胶体,颗粒, SiO2/R2O3、pH等)
26
不同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不同:
(1)不同种类的胶体的阳离子交换量顺序 有机胶体 > 蒙脱石 > 水化云母 > 高岭土 > 水合氧化铁、铝
(2)土壤质地越细,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3)土壤胶体中SiO2/R2O3比值越大,阳离子交换量越高; (4)pH值下降,阳离子交换量降低。
19
胶体表面分子与内部分子所处的 状态不同,受到内外部两种不同的引 力,因而具有多余的自由能即表面能, 这是土壤胶体具有吸附作用的主要原 因。
比表面积愈大,表面能愈大, 胶体的吸附性愈大。
20
(2)土壤胶体的电性 (Colloids of Soil)
土壤胶体微粒内部一般带负电荷,形 成一个负离子层(决定电位离子层),其 外部由于电性吸引而形成一个正离子层 (反离子层或扩散层),即合称双电层。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形成的主要标志,土 壤肥力的表现,土壤中含碳有机物的总称。
活体 (根系、土壤中的生物)
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 非腐殖质
非活体
腐殖质
9
3.土壤水分(Water in Soil)
土壤水分的意义: 土壤水分既是植物营养物的来源,
也是污染物向其他圈层迁移的媒介。
10
土壤水分存在的形式:
土壤颗粒吸附的水分称吸着水,几乎不移动, 不被植物吸收。
27
阳离子交换量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CEC表示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的总量, 是表示土壤吸附性质的重要指标。 单位:厘摩尔/每千克土 (cmol/kg) 测定:用Ca2+作指示剂,Ba2+作萃取剂,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测定。
二、土壤的粒级及其理化性质
(Size Classification of Soil)
1、土壤矿物质的粒级划分
(Size Classification of Minerals in Soil)
不同粒径的土壤矿物质颗粒(即土粒), 其性质和成分都不一样。
人们常按粒径的大小将土粒分为若干组, 称为粒组或粒级,同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 一致,组间则有明显差异。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形成的。 按成因类型分类: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各种岩石受到程度不同的物理风化 而未经化学风化的碎屑物,其原来 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都没有改变。
大多数是由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后 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晶体 结构都有所改变。
8
2.土壤有机质(Soil Organic Matter,SOM)
粗细状况,称为土壤质地(或土壤机械组成)。
17
三、土壤吸附性(Soil Adsorption)
1.土壤胶体的性质(直径1-100nm)
(1)土壤胶体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比表面:单位重量(或体积)物质的表面积。
一定体积的物质被分割时,随着颗粒 数的增多,比表面也显著地增大。
18
蒙脱石比表面积最大(600-800 m2/g) 高岭石最小(7-30 m2/g) 有机胶体比表面积也大(~700 m2/g)
外层的膜状水称内聚水或毛细管水,是植物 生长的主要水源。
11
4.土壤空气(Atmosphere in Soil)
特性:(1)不连续性,存在于土粒间隙之间;
(2)湿度更高;
(3)O2少,CO2多,有机质腐烂分解;
大气
土壤
O2 21% (v/v) CO2 0.03%
15% 几%
(4)有还原性气体(H2S、NH3、H2、 CH4)、厌氧 细菌和污染物等存在。 12
土壤还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进入 土壤的物质能力,所以土壤又是保护 环境的重要净化剂,这就是土壤的两 个重要的功能。
3
全球范围的土壤环境问题
(Environmental Problem in Soil)
土壤酸化、盐碱化、土壤污染 土壤沙漠化(石漠化) 陆地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
4
第一节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第四onmental Chemistry)
1
本章重点: 1、土壤的组成与性质; 2、污染物质在土壤—植物体系中的迁 移和它的作用机制; 3、主要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和 归趋。
2
土壤是自然环境要素的重要组成 之一,它是处于岩石圈最外面的一层 疏松的部分,具有支持植物和微生物生 长繁殖的能力,称作土壤圈。
21
(3)土壤胶体的凝聚性和分散性
由于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都很大,为减 小表面能,胶体具有相互吸引、凝聚的趋势, 这就是胶体的凝聚性。
由于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胶体粒子相 互排斥,具有分散性,负电荷越多,负的电动 电位越高,相互排斥力越强,分散性也越强;
22
土壤胶体的凝聚性主要取决于其电动电 位的大小和扩散层的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