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

合集下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引言内蒙古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

本文将重点探讨内蒙古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一些保护措施,旨在促进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

主体1. 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是有限的,主要依赖于地下水和河流水源。

然而,随着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的增加,水资源短缺成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很多地方的地下水位下降过快,甚至导致了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和地表水的污染。

为了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内蒙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应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

其次,应该加强水资源的保护,严格控制过度开采和地表水污染。

此外,应该加大水资源的调配力度,实施跨流域调水等工程,以合理分配水资源。

2. 沙尘暴频发内蒙古是一个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沙尘暴频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沙尘暴不仅对人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还对农业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为了减少沙尘暴的发生,内蒙古需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草原的保护和恢复,提高植被覆盖率。

植被的保护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风沙。

其次,应该加强土地治理,防止干旱土地的退化和荒漠化。

此外,应该加强气象监测和预警,及时发现和应对沙尘暴。

3. 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采矿活动会导致土地的破坏、水资源的污染和空气质量的恶化。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内蒙古需要加强矿产资源的管理和监督。

首先,应该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

其次,应该推广绿色矿业的理念,推动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此外,应该加强对矿业企业的环境审核和考核,确保矿业活动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4. 生态移民问题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内蒙古实施了一系列的生态移民政策,将一些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进行了人口转移。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方腹地,是一个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日益恶化。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恶化的主要成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内蒙古自治区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油气资源和草原资源,但过度的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

大规模的矿产开采和能源开发导致土地沙化、水源枯竭和空气污染等问题。

气候变化也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原因。

气候变暖加剧了干旱和沙尘暴的频发,进一步加速了内蒙古的草原退化和荒漠化。

气候变化对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产生了深远影响,破坏了内蒙古的生态平衡。

农牧业发展不平衡也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之一。

农牧业在内蒙古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由于不合理的农牧业发展模式和草原过度放牧,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保护意识的缺乏也加剧了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

少数地方政府和居民对环境保护缺乏重视,追求经济发展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变化。

一些企业和居民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环境造成了破坏。

为了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和监控。

应制定严格的资源开发规划,加强对矿产开采、能源开发等活动的监管,避免过度开发和损害生态环境。

应加大环境保护和恢复的力度。

加强对内蒙古沙漠化、草地退化等问题的治理和恢复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应加强气候变化应对和适应能力的建设。

提高农牧业的抗旱能力,推动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气候变化监测和预警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加强环境教育和意识的培养。

加强环境保护教育,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境意识,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多方合力来解决。

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广大居民应提高环境意识和行动,共同努力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位于中国的北部,东临辽宁、吉林两省,西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北界俄罗斯,南与河北、山西两省接壤,地跨东经97°21'~126°03',北纬37°24'~53°23'。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地势大致由南向北倾斜,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由于内蒙古处于偏远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等方面的限制,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比较严重。

本文将就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详细探讨。

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1.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内蒙古自然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也是最重要的资源出产地之一。

由于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再加之长期受人类活动干扰,导致当地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等生态环境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其中尤以草原退化、水资源短缺、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问题突出。

2.草原生态退化内蒙古是著名的草原大省,由于牧民滥放、过度放牧等不当行为,导致当地草原资源过度开发和利用,严重加速了草原的退化,草原面积减少、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受损、草原生态安全存在较大隐患等问题日益凸显。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气候干旱,水资源紧缺。

加之近年来气候变化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内蒙古部分地区水资源匮乏,缺水面积不断扩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4.土地沙化严重内蒙古草原地区大面积土地发生沙化现象,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严重亏损,造成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生态脆弱等问题,严重威胁当地生态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5.生物多样性丧失由于长期的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破坏,内蒙古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严重损失,一些珍稀濒危动植物受到了威胁,特别是一些大型野生动物如狼、马、鹿等数量急剧减少,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1.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长期以来,内蒙古地处偏远地区,资源开发利用相对滞后,重工业和煤炭开采等大规模资源开发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是我国的重要生态屏障和资源宝库,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从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1. 气候变化加剧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地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区。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日益显现,内蒙古的气候变化更加明显。

夏季高温干旱,冬季严寒漫长成为常态,气候极端事件频发。

这种气候变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草原退化、沙漠扩张等问题日益突出。

2. 生态破坏加剧内蒙古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

大规模的森林砍伐、草原过度放牧、煤炭开采等行为导致了水土流失、草原退化、沙漠化等问题严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3. 污染问题凸显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内蒙古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间接影响了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

4. 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不断受到破坏,一些珍稀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对当地生态平衡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1. 经济发展压力大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能源基地,经济发展压力巨大。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性。

2. 区域发展不平衡内蒙古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一些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过度,而另一些地区的资源却得不到有效开发利用,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3. 盲目的经济增长在一定时期内,内蒙古地方政府和企业为了经济增长,盲目追求GDP,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导致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中北部地区,拥有辽阔的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

近年来,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源于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资源利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地区的资源开发活动频繁,包括采矿、放牧和农业生产等。

这些活动导致土地的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破坏。

我们应该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定合理的开发计划,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

气候变化也是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明显,干旱和沙尘暴频繁发生,这对植被覆盖和土壤保持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我们应该加强对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如合理安排农田灌溉和水资源利用。

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高也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之一。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内蒙古地区的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意识和行动都还不够到位。

我们应该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加强生态文明的教育和宣传,促进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管理,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和法规,同时完善监管机制,对不符合要求的企业实行严厉的处罚。

加强气候变化的监测和预测,为农民和牧民提供及时的气象信息,指导其合理安排农田灌溉和放牧活动。

增加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重视生态环境教育和宣传,并设立相关奖励制度,激励公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

为了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必须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

内蒙古自治区应建立健全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部门的建设和培训,提高其执法能力和环境监管水平。

加强与关联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生态环境问题。

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状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加强资源开发的管理,应对气候变化,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意识,并加强政府的领导和协调,才能实现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状况。

呼伦贝尔草原矿生态受损预测与修复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矿生态受损预测与修复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矿生态受损预测与修复对策呼伦贝尔草原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全球最大的草原之一,也是重要的草原生态系统。

然而,长期以来的开采活动对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给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预测和修复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首先,预测呼伦贝尔草原矿产资源的开采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

通过开展生态环境评估和监测工作,我们可以得到关于矿产开采对草原植被、土壤、水体等要素的影响程度和范围的数据。

这些数据将有助于我们预测和评估开采活动对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的持续影响,进而制定合理的对策和修复方案。

其次,修复生态系统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

首先,我们应该采取措施减少或替代有害物质的排放,例如,通过研发和应用环保型矿业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释放。

同时,需要建立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系统,确保排放物的合规处理。

此外,对于已经受损的植被和土壤,可以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如人工播种、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植物重新生长和土壤的恢复。

此外,还可以在矿区周边建设生态护林带,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第三,加强环境监测和管理至关重要。

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呼伦贝尔草原矿产开采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数据的及时获取和分析,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判定修复效果,进而及时调整和改进修复措施。

同时,还需要加强矿区环境管理,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对矿业企业的监管和约束,严禁违法行为的发生,防止再次破坏生态环境。

此外,呼伦贝尔草原矿生态受损的预测和修复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规划,确保矿产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企业应承担起环境责任,将环保置于首要位置,积极采取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绿色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各界应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共同参与生态修复活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氛围。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资源要地,其土地、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状况关系到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内蒙古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这不仅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存和生活,更严重的是影响了全国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进行探讨。

1.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同步升级。

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地矿资源基地和农牧业生产区,其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升级,加快了经济发展的步伐。

这些基础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可避免的带来了生态问题,如矿泉水平流、沙漠化、草原退化等。

2.治理宏观政策缺失。

由于环境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群众参与的社会问题,治理需要各级政府之间的协调配合,需要各级政府共同摆正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确定发展目标时就应该考虑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问题。

但实际上,在某些时候,政府倾向于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3.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

由于环保工作是一个复杂的工作体系,与收入、税收、财政等诸多因素有关,环保部门缺乏政策支持,与当地政府协作不力。

一些环保责任单位,特别是污染企业,往往缺乏环境意识和环保实践行为,治理难度大。

1.加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优化产业结构。

内蒙古是我国能源、热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重要产区,这些基础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尽可能采取清洁、高效、节能的技术手段,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能源,提高生态经济价值和贡献率。

2.制定健全的法规守则,维护生态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完善环保立法和法规行政广泛,保障生态环境的安全。

加强对环保法规和政策的宣传与督促检查,确保环保法规严格执行,形成强大的保护力量。

3.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

内蒙古各级政府应大力宣传环保知识,深入推进环保宣传教育、企业守法意识和社会预防意识的培养,在政府、企业尤其是污染企业中落实环保责任。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呼伦贝尔市是中国最大的牧业发展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中国重要的畜牧业生态区,也是全球黄牛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资源开发的扩大和人口增多,呼伦贝尔市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挑战。

为了保护这一地区的生态环境,呼伦贝尔市政府采取了多措并举的措施,为优化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建立生态保护区和保护体系为保护呼伦贝尔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呼伦贝尔市政府决定建立生态保护区和保护体系。

建立生态保护区,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应根据不同生态环境的特点和不同的保护目的,采取差异化、分类管理的方式进行保护。

另外,呼伦贝尔市也加强了对于保护区的管控和维护,保障了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群的恢复和繁衍,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有效地提升了生态环境质量。

在此基础上,呼伦贝尔市的经济发展得到了保证。

二、限制开发项目和破坏性干扰呼伦贝尔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畜牧业发展区,其生态环境尤为珍贵和脆弱,如不加以保护,随意开发和破坏,将会极大地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和资源稳定性。

因此,呼伦贝尔市政府限制对于生态环境有破坏性的项目,严格强化对于国家和地方有关保护草地、湿地和森林的法律、规章的执行,并对未经授权的破坏性行为进行严肃追究。

此外,呼伦贝尔市政府也对于大型开发项目以及重污染行业进一步加强监管,防止这些项目对于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三、积极执行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计划为根治草原环境恶化的问题,呼伦贝尔市也采取了积极应对措施。

其中,积极执行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计划是当之无愧的伟大事业。

这项行动以退耕还林、退牧还草为主要手段,还原草原生态系统的原有特征,并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

通过这些措施的推进,呼伦贝尔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呼伦贝尔市政府还注重保护当地居民的利益,同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使生态环境的治理成果真正惠及民生,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的。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最为广阔的省级行政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草原资源、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

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包括沙漠化、草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等。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措施。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1、草地退化内蒙古有大片的草原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牧区之一。

然而,近些年来,草原的退化问题越来越明显。

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草地过度开发等人为因素,以及气候变化、沙漠化等自然原因。

这导致草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沙化加剧,动物资源减少,居民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也受到了威胁。

2、沙漠化内蒙古是我国沙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内蒙古的沙漠化程度和速度正在逐年加剧。

沙漠化会侵蚀水土资源,引发风沙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据统计,内蒙古的沙漠化区面积已经超过75万平方公里,占全区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3、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短缺也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主要原因是内蒙古的水资源分布不均,加上干旱气候,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

另外,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也是问题之一。

水资源短缺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难,同时也加剧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

4、大气污染内蒙古的大气污染也比较严重。

主要原因是煤炭的开采和使用产生的大量废气排放,以及污染治理技术不完善。

大气污染带来的影响包括空气质量恶化,健康问题增加,甚至引发雾霾。

二、内蒙古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草地保护内蒙古在草地保护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草原生态保护工程、草原移民搬迁工程、推广增殖放牧技术、增加草地禁牧区等等。

这些措施旨在减少草地过度开发和过度放牧,保护草地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沙化,增加牲畜数量和提高质量。

2、沙漠化治理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在得到有效的治理。

其中包括荒漠化综合治理、退耕还林工程、沙石植被保护等措施,旨在提高沙漠环境的生态稳定性、泥沙旋流度和生物多样性,减轻沙尘暴的影响。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_潜在危险及对策

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_潜在危险及对策

北方经济・2006年第8期□/张德平冯宗炜(呼伦贝尔市国土资源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NORTHERNECONOMY封面文章呼伦贝尔草原沙漠化现状、潜在危险及对策呼伦贝尔草原是生态环境脆弱区。

由于恶劣气候环境的影响,加之近百年以来人类不合理的过度利用产生的负面作用,导致草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生态恶化环境破坏逐步加剧。

呼伦贝尔草原大规模沙漠化的生态灾难正在向我们逼近,这对东北、西部松辽平原的生态安全也将构成威胁。

面对近年来沙漠化加速发展的现实,必须果断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生态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沙质草原生态地质环境的脆弱性强劲的风力构成风蚀沙化的动力,巨厚的松散沉积物为风蚀沙化准备了丰富的物质来源,干旱少雨、冬季漫长、温差显著的气候条件,阻隔强风与散沙结合为害的草原植被和土层非常薄弱。

以上是构成沙质草原脆弱生态地质环境的四个关键要素。

呼伦贝尔草原具备了以上全部条件。

(一)深厚的松散沙层是风蚀沙化的物质基础以海拉尔河、呼伦湖-克鲁伦河为分界线,呼伦贝尔草原大体分为三大生态地质单元:(1)海拉尔河北部的典型草原,(2)呼伦湖-克鲁伦河以西的干旱草原,(3)兴安岭以西的伊敏河两岸,海拉尔河以南,克鲁伦河以东广大地带的半湿润、半干旱沙质草原,其范围大致与海拉尔构造盆地相当。

严重的风蚀沙化主要发生在沙质草原上。

新生代中期,曾经被夷平的大兴安岭地带开始间歇式穹曲-断块上升运动,并持续到新生代晚期的晚更新世。

伴随大兴安岭地带的上升,海拉尔盆地从新生代早期开始形成并接受沉积,在晚更新世形成分布广泛、松散无胶结的海拉尔组含砾中-细砂、黄土状亚砂土和粉土,其平均厚38米,最厚102米,最薄9.5米。

海拉尔组松散细粒沉积物构成草原的成壤母质,同时也构成风蚀沙化的丰富沙源,是呼伦贝尔草原风蚀沙化的物质基础。

(二)气候干旱多大风,为沙漠化创造条件并提供强大动力沙质草原区多年平均降水量240~350毫米,多集中在7~9月且变率较大。

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一、保护自然环境1.保护草原生态系统:严格限制草原的过度开发和利用,实施轮牧、禁牧、休牧等措施,确保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2.保护森林资源:加强对森林的监管和管理,防止乱砍滥伐,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提高森林覆盖率。

3.保护水资源: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水污染和过度开采,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和生态用水需求。

二、生态修复与治理1.草原生态修复:通过退耕还草、草种改良等措施,修复受损的草原生态系统,提高草原的生产力和生态功能。

2.森林生态修复: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防治,采取科学合理的森林经营措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3.水环境治理:加强对水体的保护和治理,治理水污染源,恢复水生态功能,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发展绿色产业1.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发展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产品质量。

2.生态旅游:依托呼伦贝尔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3.清洁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四、提升环保意识1.宣传教育:加强对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素养,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2.社会参与: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环保活动,发挥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作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环保的良好氛围。

3.校园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培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储备人才。

五、政策与法规保障1.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明确建设目标和实施方案,确保规划的有效执行。

2.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3.落实政策支持: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提供财政、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措施,激发社会各方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内蒙古草原生态存在的主要问题在自治区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我会组织自治区和盟市部分长期在内蒙古工作的老同志、老专家组成调研组从今年7月-10月对我区草原生态状况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

通过座谈讨论、资料分析、现场察看,总体看近年来通过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天然草原保护和建设工程、退牧还草工程等生态建设项目,以及建立和完善基本草原保护、草畜平衡、禁牧休牧轮牧等制度,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特别是项目区草原生态状况呈现区域性好转,草地植被覆盖度、草层高度、产草量较建设前均有大幅度提高。

但由于历史与现实、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全区广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形势仍然很严峻。

目前处在改善与恶化并存,局部好转、但整体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草原数量逐年减少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草原资源大区。

上世纪80年代以前,总面积达13.2亿亩,占自治区国土面积的74.38%。

据2001年遥感调查资料,内蒙古现有草原面积为11.249亿亩,近年来草原的面积仍在减少。

草原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草原被垦为农田,80年代以前经历了3次大开垦,80年代再一次开垦;二是由于草原退化,植被覆盖度降低到5%以下,失去利用价值;三是适宜造林的草原变成林地;四是小城镇、工矿及交通建设、旅游开发等占用草原。

二是,草原质量不断下降内蒙古草原以水草丰美著称于世,。

但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草原退化呈快速蔓延趋势。

据资料显示,60年代中后期退化加速;到80年代退化面积达37555万亩,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9.37%;到90年代末,草地退化面积达草地总面积的73%。

草地退化,造成草地质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有毒有害及不可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草群平均高度和覆盖度下降,草原的单位面积产草量大幅度降低.。

根据内蒙古草勘院资料,50年代内蒙古草原平均产草量为127公斤/亩,到80年代为71.25公斤/亩,30年来平均下降45.08%。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水资源缺乏、土地草原退化、沙漠化严重、空气质量差等。

水资源缺乏是内蒙古生态环境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

内蒙古地处中国的北部,气候干燥,降水量少,水资源稀缺。

加上人类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和经济发展。

土地草原退化是内蒙古生态环境的另一个主要问题。

由于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和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导致土地草原退化加剧。

大量的植被退化、植被破坏和土地沙化,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导致生态灾害的发生。

内蒙古的沙漠化问题也非常严重。

由于气候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沙漠化在内蒙古地区得到了极大的加剧。

沙漠的面积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世界第七大沙漠。

沙尘暴频繁发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内蒙古的空气质量也值得关注。

由于工业发展和交通运输的增加,大量废气和尾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恶化,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为了改善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加大投资,建设水利工程,提高水资源的收集、存储和利用能力。

提倡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政策,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加强草原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

严格控制过度放牧和开垦,加强草原的管护和保护,开展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工作。

提倡可持续的草畜平衡,保持草原的生态平衡。

加强沙漠化防治工作。

加大沙漠化防治力度,采取措施防止沙漠的进一步扩展。

加强土地治理,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能力,减少土壤侵蚀和沙尘暴发生的概率。

加强空气质量管理和监测。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制定合理的排放标准,提高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治理水平,加强空气质量的监测和预警。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的北部边陲,是一个经济比较欠发达的地区。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阐述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的成因,并探讨对策。

1. 过度开垦耕地内蒙古有着宽阔的草原和丰富的草原资源,但是近年来,由于开垦耕地的需求,大量的草原被破坏。

这不仅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还导致了草原沙化和土地流失,进而引发了草原生态环境的恶化。

2. 矿业开发内蒙古拥有丰富的煤炭、稀土等矿产资源,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例如,煤炭开采产生大量的尘土和废水,这些废弃物的排放严重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导致了土地的贫瘠和水资源的短缺。

3. 工业污染内蒙古的工业发展比较落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污染也日益严重。

大量的废气、废水、废渣的排放使得空气和水质受到了极大的污染。

这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4. 水资源短缺内蒙古的水资源极为有限,大部分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分布较为不均衡。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影响了内蒙古的水资源状况。

干旱、雾霾、旱涝等气候事件频发,导致内蒙古的水资源遭受了极大的短缺。

1. 加强草原保护内蒙古是中国的草原区域,因此,草原保护应该是当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首要任务。

应该建立健全的草原管理和保护机制,对过度开垦耕地、赤土流失等行为进行严格控制,避免草原在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下草原变成沙漠。

2. 严格控制矿业开采及利用内蒙古虽然拥有丰富的煤炭、稀土等矿产资源,但是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必须在保证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进行。

应该在矿山开采前做好环境评估工作,严格控制废弃物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

3. 加强环保执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治理必须靠强有力的环保法律来保障。

应该建立完善的环保执法机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对于环境违法行为者进行严厉打击。

在内蒙古,水资源是一项紧缺资源,因此,当地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快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辖区面积辽阔,自然资源丰富。

由于长期的人为活动和自然环境变化,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对策。

一、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内蒙古地处中国腹地,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造就了丰富的生态资源。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沙漠化加剧:内蒙古地处中国沙漠化带,沙漠化加剧严重影响着内蒙古的生态环境。

据统计,内蒙古自治区约有60%的土地受到沙漠化威胁,沙漠面积逐年扩大,严重威胁着当地的生态平衡和农牧业生产。

2. 水资源匮乏:内蒙古地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一直是困扰当地的重大问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内蒙古的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加剧,许多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3. 物种丰富度下降:内蒙古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然而由于持续的开发和过度利用,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4. 大气污染严重:随着工业化和交通业的飞速发展,内蒙古的大气污染问题日趋严重。

城市周边的工业区和煤矿区大量的废气排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严重影响居民的健康。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现状堪忧,亟需采取有效的对策来改善。

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 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内蒙古的经济主要依赖于资源开发型产业,长期以来,过度的资源开采和能源消耗导致了土地退化和水资源匮乏。

2. 缺乏生态保护意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长期以来忽视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对于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污染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3. 城市化过程快速:内蒙古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城市周边的工业和建设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短缺。

4. 气候变化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沙漠化问题更加凸显。

以上因素的影响交织在一起,导致了内蒙古生态环境的恶化。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

内蒙古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措施内蒙古,这片广袤的土地,拥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生态资源。

然而,在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内蒙古也面临着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亟待我们关注和解决。

首先,土地沙漠化是内蒙古较为突出的生态问题之一。

由于过度放牧、滥垦荒地以及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等原因,部分地区的草原逐渐退化,土地沙化现象日益严重。

沙漠化不仅导致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还影响了当地的农牧业生产,给居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其次,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也不容忽视。

内蒙古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相对匮乏。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使得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同时,一些企业的污水排放和农业面源污染,导致部分河流、湖泊受到污染,水质恶化,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过度放牧使得草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草的生长速度赶不上牲畜的啃食,导致草原的生态平衡被打破。

此外,非法采矿、开垦等活动也对草原生态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针对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

在防治土地沙漠化方面,要加强草原的保护和管理,严格控制放牧数量,推行轮牧、休牧制度,让草原得以休养生息。

同时,积极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防风固沙。

对于已经沙化的土地,要采取科学的治理方法,如设置沙障、种植耐旱植物等。

解决水资源问题,需要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调配。

推广节水技术和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投入,加强对污水排放的监管,减少水污染。

同时,积极开展水资源的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

保护草原生态系统,要加强对草原的监管,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开垦等破坏草原的行为。

鼓励牧民采用科学的养殖方式,合理利用草原资源。

还可以通过建立草原自然保护区等方式,保护草原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此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处罚力度,为生态保护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探讨内蒙古生态环境现状成因及对策。

1、过度放牧过度放牧是导致内蒙古草原退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牲畜数量的增加和放牧时间的延长,草地的自我修复和恢复能力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导致草地不断遭受破坏和退化。

2、森林砍伐森林砍伐是导致内蒙古生态环境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过度的人类活动,包括乱砍滥伐、非法盗伐等,严重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使得土壤侵蚀加剧,水源流失,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加剧。

3、存留的污染问题内蒙古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但同时也是重要的重化工产业基地。

在过去的开发过程中,可能由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原因,在一些地方留下了严重的污染问题,这些污染和废弃物暴露在空气和地水中无法处理,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1、加强生态保护意识内蒙古地域广阔,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应该加强生态保护意识,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的认识和重视,让大家知道生态保护对人类切身的利益,通过法律、宣传等多种途径,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

2、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从根本上改变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要加强林业、草业等资源的保护,进行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修复工作,通过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转型升级,实现生态与经济的持续发展。

3、加强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内蒙古的污染治理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经济的措施,完善环境监测网,加强对空气、水质等各种环境因素的监控,制定更为严格的监管规定和政策措施,加大对有违法行为的公司和企业的打击和处罚力度,减轻造成的环境破坏和资源浪费。

通过这些努力,才能够树立良好的生态形象,提高内蒙古的形象和竞争力。

总之,要保护内蒙古的生态环境,需要广泛参与,政府的支持和公民的努力,加强监管和治理力度,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结合,切实保障内蒙古的生态环境健康和人类的生存福祉。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

呼伦贝尔市多措并举保护生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和生态的重视,保护生态环境愈来愈成为国家政治目标、企业发展战略和社会民生问题。

呼伦贝尔市作为我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之一,肩负着保护恢复草原、湿地、现代化农业发展、生态旅游等多项任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断保护生态环境,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

一、草原保护和恢复呼伦贝尔市是我国最大的草原城市,草原是其重要的生态资源和经济资源。

为了保护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呼伦贝尔市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其中,最重要的是实施草原生态公益林计划,控制过度放牧,促进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积极推进红线保护,明确草原生态保护红线,加强对重要生态功能区的保护。

通过这些努力,草原资产承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草原生态系统功能得到了有效恢复。

二、湿地保护和恢复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者和全球碳循环调节者,它在生态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具有丰富湿地资源的地区,呼伦贝尔市推行了以“统一规划、分类管理、分类施策、分类保护”为原则的湿地保护规划,建立湿地保护网络,增强对湿地的保护和治理。

同时,加强湿地的监测、调查和科研,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维护。

三、现代化农业发展农业是一个地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地人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因此,呼伦贝尔市制定了一系列的现代化农业发展计划,加强耕地保护,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建立农田水资源保护系统和膜下滴灌节水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推广生态优先、循环农业,提高农业生产系统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四、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呼伦贝尔市的经济支柱之一,也是在保护生态的同时实现经济收益的重要手段之一。

呼伦贝尔市将生态旅游作为发展经济的主要抓手,扩大生态旅游规模,丰富旅游产品,建设旅游基础设施。

同时,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强调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使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发展、地方民生、文化传承等多方面实现有机融合。

综上所述,呼伦贝尔市通过多措并举保护生态,使其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恢复,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关于解决呼伦贝尔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案

关于解决呼伦贝尔环境保护问题的方案

二、国家政策大环境
“切实保护好内蒙古这块辽阔草原,保护 好大兴安岭这片绿色林海,为建设祖国北方重 要生态屏障作出贡献。” --胡锦涛
十二五规划
一、“美丽发展,科学崛起,共享繁荣” 二、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努力构筑祖国 北疆生态安全屏障
三、解决方案制定的背景及方法
1、背景 政府态度决定资源流向 政府掌握最大的社会公共资源 目前政府管理存在“阳光下的阴影”,需要引 进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调节中和。 2、方法:建立基金会,引进专业NGO管理团队 3、模式:政府主导,基金会运作,企业参与的 多方治理模式。
公众环 保意识 培养
环保 科研
环保 绿化 工程
循环开采森林的办法保护被采矿的草原 1、开采的速度要科学制定,严格限制开采速度, 防止违规滥采; 2、分块和开采顺序要科学。
四、总结
1、小政府、大社会,公共第三方平台运作; 2、环境保护是呼伦贝尔市全链条运作的核心, 需要各个环节统一部署。
扶持、鼓励
政府
打包资源开发权
金融期货 资 金
示范性财政投入
政府
监 督
负 责
企业
1、投入免税
挂牌成为期货产品
基金会
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十年后 企业
开 发
收取交易管理费 公众环
保意识 培养
3、有效监管 环保 环保 绿化 科研 工程
投入环保行业
资源 二次循环
扶持、鼓励
政府
金融期货 资 金 基金会源自企业关于解决呼伦贝尔环境 保护问题的方案
提纲
一、呼伦贝尔环境保护概况 二、政策大环境 三、解决方案 四、总结
一、呼伦贝尔环境保护概况
1、能源储存量 探明矿产65种,其中21种主要矿产保有资源 20万亿吨,煤炭1948.48亿吨,石油6.5亿吨, 天然气2496亿立方。 2、环境保护中出现的几个问题 (1)露天矿—草原沙化,煤矿—水位下位 (2)环保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治理成效不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呼伦贝尔市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基本概况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东部,总面积25.3万km2,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北和西北部以额尔古纳河为界与俄罗斯接壤,西和西南部同蒙古国交界。

呼伦贝尔草原位于大兴安岭以西,由东向西呈规律性分布,地跨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和干旱草原3个地带。

除东部地区约占本区面积的10.5%为森林草原过渡地带外,其余多为天然草场,多年生草本植物是组成呼伦贝尔草原植物群落的基本生态性特征。

呼伦贝尔市有林地面积1.90亿亩,森林覆盖率49%,林区的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白桦、黑桦、山杨、蒙古柞等。

呼伦贝尔市探查到的各类矿产达40余种,矿点370多处,其中57处矿点已探明,主要有煤炭、石油、铁、铜、铅、锌、水泥灰岩等。

野生植物资源也相当丰富,共有野生植物1 400多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达500种以上。

野生动物品种和数量繁多,受国家保护的一、二、三类野生动物和受自治区保护的野生动物品种有30余种,其中有些是珍稀兽类和禽类,全市313种鸟类中,受国家保护的鸟类有60多种,如丹顶鹤、白头鹤、白鹤、灰鹤、大天鹅和小天鹅等。

二.主要环境问题及分析(一)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呼伦贝尔市自开发以来,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

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最明显表现在土地沙化对草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市土壤侵蚀面积达632万hm2,其中强度侵蚀面积近615万hm2。

坡耕地中有水土流失现象的1 417万hm2,中强度水土流失面积近617万hm2。

侵蚀强度在三级(土壤流失量大于2 500 t/(年•km2))以上,急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 418万hm2。

土壤养分流失和土层活化现象非常严重。

由于林地面积减少,生态屏障作用大大减弱,蓄水防洪能力降低,,许多河流水量已明显减少。

①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大草原正在遭受到严重的沙化侵袭,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

据最新监测显示,呼伦贝尔市沙化土地面积131万hm2,其中流动沙地2.8万hm2、半固定沙地9.1 万hm2、固定沙地74.9万hm2、露沙地43.7万hm2,同时,还有近111万hm2的土地具有明显沙化趋势。

1999-2004年,呼伦贝尔沙化土地面积扩展了1 229 hm2,而且每年扩展的沙化土地呈增长趋势。

更重要的是由于沙地内部沙丘活化,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面积增加了18 196 hm2,这说明呼伦贝尔沙地生态状况正呈严重恶化之势。

目前已经形成了3条不规则分布的大沙带,面积达88万hm2,其中流动沙地4万hm2、半固定沙地6万hm2,另外还有近300万hm2的潜在沙化区域,涉及5个旗区,33个乡镇。

沙化危害是多方面的:一.是导致草原植被退化,吞噬草场;二.是严重危及牧民的生产和生活;三.是给铁路、公路的安全运营带来重大隐患;四.是沙尘天气逐渐增多,沙尘暴频发;五.是降低草原蓄水保土功能,湿地萎缩。

沙化土地引起呼伦贝尔草原退化面积达322万hm2,约占可利用草原面积的38.6%。

近30年来,草原植被盖度降低了10%~20%,草层高度下降7~15 cm,草地初级生产力下降29~48%,牧草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

据统计,1999-2004年,每年因沙化造成草地覆沙变劣的草场面积达3 334 hm2。

沙化导致湿地萎缩,湖泊减少,如伊敏河、莫尔根河上游由于20世纪90年代大量开垦,河流水量比20世纪80年代减少近1/3;近20年间全国第四大淡水湖达赉湖水位下降2 m左右,年均下降10 m。

②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呼伦贝尔草原有4处较大湿地,即呼伦湖湿地、辉河湿地、莫尔格勒河湿地和二卡湿地,以上湿地被称为“呼伦贝尔草原之肾”,滋润草原,调节着草原气候,增加降水量,遏止草原荒漠化,对草原生态环境影响很大。

湿地的消失有自然变迁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人为因素造成的。

由于过度放牧,很多湿地实际载畜量为理论载畜量的数倍,草地退化、荒漠化日趋严重,导致湿地面积急剧缩小、湿地的缩减和破坏,使湿地生态功能、社会效益得不到正常发挥,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丧失。

位于大草原腹部的4大湿地由于近些年干旱,海拉尔河水量小,而且干旱周期正在加长,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丰水周期远不能恢复枯水周期所造成的破坏损失,这也是致使湿地萎缩生态环境逐渐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问题呼伦贝尔市水资源总量为286.6亿m3。

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72亿m3,占全国地表水资源量的1%,占全区地表水资源量的73%;地下水资总量14.6亿m3。

全市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1.1万m3,高于世界人均占有量。

呼伦贝尔市水资源储量很丰富,但“十一五”期间废水排放量将大幅度增加,同时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生活污水入河量也将大幅度增加,地表水主要城镇下游河段污染形势严峻。

在枯水期地表水环境容量很小,大量城镇污水的排入将造成枯水期水质超标。

尤其是雅鲁河扎兰屯至省界河段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将达到2.9万t,而该河段的环境容量为2 735 t,水质较2004年进一步恶化,尤其是在枯水期,水质将为劣五类。

(三)固体废物逐年增加丰富的矿产资源促进电力行业、煤炭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也将迅速增加。

预计到2010年,粉煤灰、煤矸石的产生量将分别达到1 153万t和203万t,分别占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总量的79%和14%,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十一五”期间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人口不断增加,垃圾排放量也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提高,集中供热、燃气的普及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使人均产生垃圾量逐步下降。

而经济发展必然导致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量呈数倍增加,从2005年的总量161.3万t,到2010年增加到1 455.9万t,因此重点应放在工业固废处理工作上。

三. 解决对策在呼伦贝尔环境保护规划中,可以看出该市与其他小城市的区别在于它的工业及乡镇企业不像我国南方一些小城市那样发展迅速,由于区域条件的限制,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有限,也由于这个原因而引起的水、大气、固废方面的污染也相对来说轻一些。

其主要的环境问题在于由于保护力度不够而引起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一)重点开展草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工作根据呼伦贝尔草地生态系统沙化情况及趋势,对于退化、沙化草原,要近早实施围封禁牧、季节性休牧、划区轮牧和退牧还草等,实行草畜平衡制度,不能错过演替初期的有利时机,加快草原保护和恢复;对于沙化土地,要采取封禁保护、林草植被建设等措施,加紧恢复和增加林草植被,遏制沙化扩展;对于沙化十分严重,生态状况极端恶劣地区,要适度实施生态移民,促进林草植被的自然修复。

湿地不仅具有强大的社会经济功能,而且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促淤造陆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重要生态功能。

湿地的逐渐减少与草地的沙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对于河流和湖泊周边的湿地恢复比较简单,主要是引水入湿地,保持湿地的水生环境;对于草地中部的湿地,可以通过建设引、调水工程措施恢复治理湿地,有效恢复湿地周边生态环境。

这就需要对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应加强,扩大和增加江河湖泊区域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加强湿地资源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应严厉打击乱捕滥杀、乱采滥挖和倒买倒卖珍稀野生动植物的违法活动。

此外,草地沙化和湿地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草地生理性缺水,因此应提倡发展节水产业,保护珍贵的水资源用于保障草原生态用水的需要,防止湿地垦荒“人赶水走”、水资源过度利用以及不合理水利工程设施建设对地表水、地下水及二者联系和动态平衡的不良影响,及其对森林、草原生态系统的联系及相互作用的破坏造成生态恶化甚至生态灾难的发生。

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但使人类居住环境受益,而且还能创造经济价值。

黑山头古城遗址、海拉尔要塞北山遗址、达尔滨湖、诺门罕战争遗址、呼伦贝尔大草原、嘎仙洞等旅游景点的开发就是一个体现。

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坚持资源保护和开发同步实施,确保旅游设施建设不能破坏自然景观。

限制对重要自然遗迹的旅游开发,从严控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避开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重要生态功能区,避免对重要生态系统的破坏,对不符合规划要求建设的设施,要限期拆除。

规范生态旅游活动,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旅游资源,是呼伦贝尔市一个十分明显的生态环境优势。

(二)有重点地治理水环境问题由于境内的支柱产业煤炭行业及造纸行业,使本地区的水环境污染因素比较单一并且容易处理和管理。

要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和改造力度,推行清洁生产,进一步降低污染物排放量,提高废水回用率。

对于扩、改建项目的污染物增量应在原有的项目中消化。

对重点水污染源实行自动在线监控。

有重点有计划的减少污染的排放量,在建设污水处理厂的同时也考虑了中水回用工程及污水东储夏排工程,以保证全年河流水质达标。

还要积极实施污水资源化,即将处理过的污水作为水源加以利用,可以说,,它是污水处理的延伸,实施污水资源化战略,能在较大程度上缓解有限的水资源与用水量日增两者之间的矛盾。

实施污水资源化首先要充分认识污水的价值,净化后的污水也是一种可贵的资源,并积极加大科技投入,以保障净化后的污水的水质。

以上两点也需要当地政府在政策上的支持。

(三)严格控制工业大气污染煤炭行业造成的大气污染要严格控制,按照国家电力发展的技术政策和淘汰目录,逐步淘汰效率低、能耗高、污染严重的老机组。

淘汰落后的生产工艺和技术,优先考虑清洁生产工艺。

现有火电大机组和新建燃煤火电机组,要建设脱硫设施,严格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量,使烟尘和氮氧化物排放达到国家标准。

(四)推进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煤炭工业产生的固体废物能够再利用,还能够促进其他行业,如建筑行业的发展。

因此,应有效利用这些工业固废,大力发展水泥、粉煤灰制砖、煤矸石制砖等,淘汰实心粘土砖,以提高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变废为宝,促进资源的循环利用。

呼伦贝尔市的生态问题及解决对策学院:法学院班级:08级法学2班姓名:赵越学号:008060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