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
流行病学-第2章-疾病的分布
疾病流行强度
20 发 病 15 人 数 10 5
疾病流行强度
22 24 2 4 6 8 10 12 14 9日 10日 发病时间
表2-1 某单位食物中毒的暴发
疾病流行的强度
• (三)、流行
– 涉及地域: 某地区 – 发病数量: 显著超过历年 (散发) 发病率水平
A sudden and great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a disease
未治愈者寿命延长 易感者迁入
疾病频率测量
当某地某病的发病率和该病的病程在相当长时
间内保持稳定时,患病率、发病率和病程三者
之间的关系
患病率(P)=发病率(I)×病程(D)
患病率与发病率、病程的关系
• 例1:美国明尼苏达 州癫痫的患病率是 376/10万,发病率为 30.8/10万,则病程 为12.2年。 P 376 D=-----=---------=12.2年 I 30.8 • 例2:某大城市白血 病患病率,急性白血 病6.7/百万,慢性白 血病56.1/百万,二者 年发病率分别为32.4/ 百万、29.0/百万,急 性与慢性白血病的病 程分别为0.21年(2.5 月)和1.93年(23月)
K=100%或1000/千
应用
• 发病率:可用于病因学探讨和防治措施的评价 • 罹患率:适用于疾病爆发流行的情况 • 患病率:可用来表示于病程较长的慢性病的发生 或流行情况 • 感染率:可用于传染病或寄生虫病的感染情况 • 续发率:可用于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防疫措施 的效果
疾病频率测量
三、死亡指标
某一时点一定人口中现患某病新旧病例数
期间患病率= ————————————————×K
K=100%,1000/千,或10000/万
疾病的分布2三间流行病学讲课
长期趋势出现原因
• 社会生活条件的改变 • 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变化 • 病原体毒力、致病力变异和机体免疫状况改变 • 诊断与医疗技术的改变和提高 • 防疫措施的采取 • 登记报告制度、疾病诊断标准、分类发生改变 • 人口学资料及诊断标准、报告标准发生变化
三、人群分布
与疾病有关的一些人群特征可成为疾病的危 险因素,这些信息包括:年龄、民族、性 别、职业、收入等。
• 何种人群发病(死亡)率高/低? (人间)
一、地区分布
• 不同地区疾病的分布不同,与周围的环 境条件有关,它反映出致病因子在这些地 区作用的差别。
• 根本的原因是由于致病危险因素的分 布和致病条件不同所造成的。
(一) 疾病在不同国家 及一个国家内各地区的分布
• 不同国家间疾病分布的差别 • 有些疾病只发生于世界某些地区 • 有些疾病虽在全世界均可发生,但其分布
发生例数的多少是时时都在变动的,有时表现为流行,有时表
现为不流行,呈现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这个动态过程即疾病
分布。
•
研究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就是要求我们不断地或
经常地收集资料,分析描述这种连续的动态过程,即不同地区,
不同人群和不同时间中发生之态势。
• 何处发病(死亡)率高/低? (空间)
• 何时发病(死亡)率高/低? (时间)
• 1、季节性升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在 一定的月份中发病率升高。如肠道传染病 在夏秋季,中风多在冬季。见P32图
• 2、严格的季节性:发病只集中在一年的某 几个月中,其余月份则没有病例发生。多 见于虫媒传播的传染病。见P32图
季节性升高的原因
• 病原体生长繁殖受气侯条件影响
• 昆虫活动、寿命及数量消长受温度、湿度、 雨量影响
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的论述
• 疾病的分布是指通过疾病在人群中的发生、发展和 消退的表现,描述疾病在什么时间发病多、发病少, 在什么地区发病多、发病少及在哪些人群中发病多 或发病少的现象,即疾病的人群现象。它可通过了 解疾病在不同人群、地区和时间的分布特征来探索 疾病的病因及预防疾病。这是流行病学研究的起点 和基础。 • 研究疾病分布的意义:1.它是研究疾病的流行规律 和探索疾病病因的基础。2.通过对疾病分布的描述, 认识疾病流行的基本特征,是临床诊断很有价值的 重要信息。3.对疾病分布规律和决定因素的分析有 助于为合理地制订疾病的防制、保健对策及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季节性
含义: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 的现象。 形式: 严格季节性 → 多为虫媒传染病,如乙脑 季节性升高 → 菌痢 原因:复杂
北京地区心肌梗死发病人数按月分布
(耿贯一 1996)
周期性
定义: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 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如麻疹在计划免疫前 → 隔年流行 流感 → 10-15年流行一次 条件:(1)大量的易感者存在 (2)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3)存在较稳固的病后免疫
短期波动
短期波动是以日、周、月计数的短期观察数据 的汇总,含义与爆发相近,区别在于爆发常用 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 群。短期波动或爆发系因人群中大多数人在短 时间内接触或暴露同一致病因素所致。如食物 中毒的爆发,多因大量人群同时食用相同的被 污染食物引起,其潜伏期短,发病可在几天或 几小时内达高峰。
一、地区分布
* 疾病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分布,往往与致病因子 分布有关。 * 疾病的发生受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影响,研究疾病地区分布,有助阐明影响分布 的因素,制定防制对策、措施。 * 可根据行政单位划分,如洲、国家、省、市、 县 * 可根据地理条件划分,如山区、平原、湖沼、 森林。
三间分布的描述
60 50 40 Cases 30 20 10 0
快速上升
左右不对称
快速降低
Time
甲肝暴发的流行曲线是点源模式吗? 甲肝暴发的流行曲线是点源模式吗?
10
病 例 数
Number of cases
8
6
4
2
0
9-7
9-28
10-19
11-9
11-30
12-21
1-11
Week Ending
以周为间隔
甲肝暴发的流行曲线是点源模式吗? 甲肝暴发的流行曲线是点源模式吗?
病例一览表: 病例一览表:电子版
三间分布
时间 空间 人间
时间线轴可以展示一个病例的发病和疾病进 展情况
发病 痊愈
正常
出现症状
恢复期
正常
暴露
时间
多条时间线轴可以展示病例间的关系
Room 5
Room 4
Room 3
1991年12月7日后的相对日期
Other illness: Onset of P. falciparum after discharge 其他疾病的病例,在出院后得疟疾
平均潜伏期: 平均潜伏期:4-7天 天
人- 蚊- 人
25 20
控制措施
第一代病例54人 第一代病例 人
第二代病例 130人 人
Cases
15 10 5 0 1 7 13 19 25
九月
首例
1
7
13 19 25
十月
广东某镇登革热暴发
介水: 介水:人-水-人
病例代间隔: 病例代间隔:2.27-4.1
一起麻疹暴发: 一起麻疹暴发:
3月
发病日期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
流行病学考点总结一、名解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包括伤害)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借以制订和评价预防、防制和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2.队列研究:是将某一特定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或按不同暴露水平分为亚组,追踪观察一定时间,比较两组或各组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差异,以验证暴露因素与某疾病有无因果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
3.病例对照研究: 是按照疾病状态将研究对象分为病例和对照,分别追溯其既往(发病前)所研究因素的暴露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推测疾病与暴露之间有无关联及关联强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
4.随机对照实验:将研究人群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将研究者所控制的措施给予试验人群后,随访并比较两组人群的结果,以判断措施的效果。
5.散发: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6.流行: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一般发病率水平的时候称为流行。
7.暴发: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病例的现象。
8.统计地方性:由于社会因素而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显著地高于其他地区,这种情况与地区自然条件无关。
9.自然地方性:由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使一些疾病只在这些地区存在。
10.自然疫源性:是指某些传染病可在某一地区长期存在,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
11.长期趋势(长期变异):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病原体种类及宿主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的现象。
12.暴露(研究变量):指研究对象(人)曾经接触某因素,或者具备某些特征,或者处于某种状态。
13.相对危险度(RR):是反映暴露与发病(死亡)关联强度的指标,为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
14.归因危险度(AR,率差):是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说明危险特异地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ppt课件
PYLL aidi
i 1
e
式中:e为预期寿命(岁); i为年龄组(通常计算其年龄组中值); ai为剩余年龄,ai= e -(i+0.5); di为某年龄组的死亡人数。 应用:是人群中疾病负担测量的一个直接指标, 也是评价人群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强调了 早死对人群健康的损害。
伤残调整寿命年
某观察期间 病 某 的 人 新 群 旧 中 病 某 期间患 病率 K 同期的平均人口数
K=100%,1000‰,10 000/万,100 000/10万……
影响患病率的原因
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病例增加(即发病率增高);治
疗水平提高,患者免于死亡,但未痊愈,病程延长;未 治愈者的寿命延长;病例迁入;健康者迁出;易感者迁 入;诊断水平提高;报告率提高。
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有易感接 触者总数的百分比。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 发病人数 续发率 100 %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患病率(prevalence)也称现患率
定义: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 占的比例。
某一时点某人 新 群 旧 中 病 某 例 病 数 时点患 病率 K 该时点人口数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第一节 病的分布
疾病分布的定义
所谓疾病的分布,是指疾病 在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时 间发生的数量或频率的特征,简 称“三间分布”
第一节 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发病率(incidence rate)
定义:是指一定期间内,一定范围人群中某病新
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
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 数 病死率 100% 同期某病的病人数
流行病学3:三间分布的论述
(四)疾病的地方性
• 1.统计地方性;
• 2.自然地方性; • • 3.自然疫源性
二.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P18
周期性(cyclic change, periodicity)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长期变异
定义: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 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 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原因:(1)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改变 (2)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学变异 (3)诊断水平的提高 (4)登记报告制度的完善 (5)人口学特征的改变
美国1920-1980年白喉发病及死亡 长期变化趋势
• (三)疾病的地区聚集性
患病或死亡频率高于周围地区或高于 平时的情况称为聚集性。 • 研究疾病地区分布的聚集性对探讨病因 或采取相应的预防策略十分重要。
(四)疾病的地方性
地方性疾病:也称地方病,指局限于某些特定地区内 相对稳定并经常发生的疾病。广义上看,由各种原因 所致的具有地区性发病特点的疾病均属地方病。
(四)种族和民族
例:黑人高血压性心脏病,白人动脉硬化性心脏病
种族之间疾病病种及发病率有一定的差异,分 布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与不同民族、种族的遗 传因素有关 (2)与不同民族间的社会经济状况不同 有关: (3) 与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4)与各民族所处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 社会条件的不同影响有关(5)与医疗卫生质量和水 平不同有关。在分析疾病患病的民族与种族差异 时,不能单纯地从一方面去找原因,应综合起来 去分析,特别是当种族差异同时伴有社会经济状 况差别时。
流行病学课件----03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周二 8:00~9:50 绪论
李立明
周四 10:10~12:00 疾病分布1
吴涛
周二 8:00~9:50 疾病分布2
吴涛
周四 10:10~12:00 描述性研究
秦雪英
周二 8:00~9:50 筛公检共卫生学院高文静
周四 10:10~12:00 队列研究
曹卫华
周二 8:00~9:50 病例对照1
吕筠
周四 10:10~12:00 病例对照2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测验时间 4月16日周四
1 2015/3/3 2 2015/3/5 3 2015/3/10 4 2015/3/12 5 2015/3/17 6 2015/3/19 7 2015/3/24 8 2015/3/26 9 2015/3/31 10 2015/4/2 11 2015/4/7 12 2015/4/9 13 2015/4/14 14 2015/4/16
五、生存频率测量指标
对生存状态的随访
• 生存率(survival rate)
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 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公共所卫占生的学比院 例。
• The proportion of survivors in a group of patients studied and followed over a period. • The proportion of persons in a specified group aliv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ime
鼻咽癌发病的性别差异
公共卫生学院
职业
职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 感染 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 体 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
5.三间分布的描述
绘制流行病学曲线的要点
时间间隔相等,一般为1/3至1/8平均潜伏期, 病例数多时间隔可以短些
同一起麻疹暴发: X轴时间间隔不同表达的模式明显不同间隔1天Fra bibliotek间隔7天
平均潜伏期:10天
绘制流行病学曲线的要点
时间间隔相等,一般为1/3至1/8平均潜伏期, 病例数多时间隔可以短些 X轴首例和末例前后各1-2个平均潜伏期
持续同源实例
2010年某村胃肠炎暴发 (相同图案方块表示来自同一家庭病例)
增殖模式:人-人
40 35 30
Cases
明显的周期性
25 20 15 10 5 0 Time
学校流感暴发流行曲线:人-人
8 7 6
cases
5
cases
4 3 2 1 0
2-27 3-3 3-7 3-11 3-15
time
环境因素传播模式
Environmentally spread disease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150 100 50 0
Suspect cases Probable cases Confirmed cases Weekly rainfall
7.5 – 7.15 107.23公里
2005年四川猪链球菌感染
Streptococcus suis infection in Sichuan farmers, 2005
7.16 – 7.26 107.23公里
7.27 – 8.8 107.23公里
片图(面积图)
Patch or Area Maps (choropleth)
20
0 1 10 20 1 10 20 1 10 20 1 10 20 1 10 20 1 1020
流行病学3:三间分布的论述
季节性
含义:疾病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呈现发病率升高 的现象。 形式: 严格季节性 → 多为虫媒传染病,如乙脑 季节性升高 → 菌痢 原因:复杂
北京地区心肌梗死发病人数按月分布
(耿贯一 1996)
周期性
定义:疾病发生频率经过一个相当规律的时间间隔, 呈现规律性变动的状况。 多见于呼吸道传染病。 如麻疹在计划免疫前 → 隔年流行 流感 → 10-15年流行一次 条件:(1)大量的易感者存在 (2)传播机制容易实现 (3)存在较稳固的病后免疫
(四)疾病的地方性
• 1.统计地方性;
• 2.自然地方性; • • 3.自然疫源性
二.时间分布特征
短期波动(rapid fluctuation)
季节性(seasonal variation)
P18
周期性(cyclic change, periodicity)
长期变异(secular change)
一、地区分布
* 疾病在不同地区有不同分布,往往与致病因子 分布有关。 * 疾病的发生受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 影响,研究疾病地区分布,有助阐明影响分布 的因素,制定防制对策、措施。 * 可根据行政单位划分,如洲、国家、省、市、 县 * 可根据地理条件划分,如山区、平原、湖沼、 森林。
(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
长期变异
定义: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在这 个长时间内观察探讨疾病的病原体、临床表现、发 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或它们同时发生的变化情况。 原因:(1)病因或致病因素发生改变 (2)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学变异 (3)诊断水平的提高 (4)登记报告制度的完善 (5)人口学特征的改变
美国1920-1980年白喉发病及死亡 长期变化趋势
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典型
描述疾病三间分布的典型
疾病的空间分布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分别是随机分布、聚集分布和均匀分布。
1. 随机分布:在人群中的任何地方,疾病的发生是没有规律的,没有特定的空间聚集现象。
每个个体的发病风险都是相等的。
这种分布通常是由于疾病的原因和传播方式相对均匀、随机的因素所导致的,例如流行性感冒等。
2. 聚集分布:在某个区域内,疾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即某些地方的发病率远高于其他地方。
这种聚集可能是由于共同的风险因素或者特定的环境因素导致的,如一些传染病在特定的地理环境或者社区中传播较为密集。
3. 均匀分布:在整个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相对均匀分布,没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这种分布通常是由于疾病的原因和传播方式均匀、随机或者通过控制措施得到了均衡化的结果,例如艾滋病在普遍的预防措施下的分布。
流行病学--疾病的分布
受危险人口(population at risk)
在计算某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时,原则上讲,把 有可能发生该病的人口作为做分母。“有可能发 生该病的人口”叫受危险人口,又称为暴露人口。 理论上讲,受危险人口必须符合两个条件: ①必须是观察时间内观察地区的人群。 ②必须有可能患所要观察的疾病。
但在流行病学研究中,计算发病率和死亡率时,受
单位。 3、适用于局部地区疾病的暴发,食物中毒、传染病及 职业中毒等暴发流行情况。
(三) 续发率(二代发病率) 定义 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 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的人数占所有易感接触者总 数的百分率。 续发率=———————————————×100% 易感接触者总人数
潜伏期内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
4、发病专率
发病率可按不同特征(如年龄、性别、职业、
民族、种族、婚姻状况、病因等)分别计算,
此即发病专率。
5、应用 描述疾病分布
提出病因假说,探索可能的病因
评价防治措施的效果
疾病监测资料
前瞻性研究
6、注意事项:
(1)诊断标准是否一致、医生诊断水平高低、报 告制度不健全将影响发病率的准确性。 (2)在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不同年代的发病率 时,要考虑资料的可比性。
情况和分析防治工作的效果.
2)可用于估计某病的流行态势,也可为制定防治措
施提供依据。
3)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常用的指标。
(三)残疾率(残疾流行率)
定义 某一人口中,在一定期间内每百(或千、
万、十万)人中实际存在的残疾人数。 即是指通 过询问调查或健康检查,确诊的病残人数与调查 人数之比。
残疾率=残疾人数/调查人数×K K=100%或1000/千
某观察期间一定人群中现患某病的新旧病例数
疾病的分布(Distribition of disease)
关,特别的3、4月份的生活习惯
移民流行病学:
通过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 入地区居民及原居住地区居民中发病率 或死亡率的差别,以探讨该病病因与遗 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其目的是区分在某病的病因中,起主导 作用的是环境因素还是遗传因素。
判断原则:
1、如某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 原居住地区的人群不同,而接近于移入 地区的居民的发病率,则该病的发病因 素以环境因素为主;如日本的胃癌研究 2、如某病在移民人群中发病率或死亡率与 原居住地区的人群相同,而与移入地区 的居民的发病率不同,则该病的发病因 素以遗传因素为主;如我国鼻咽癌的研 究
(一)疾病的地方性分为:
1、自然疫源性: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 靠人而能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 只在一定条件下传染给人。
eg.鼠疫、森林脑炎等 2、统计地方性:由于生活习惯、卫生 条件或宗教信仰等因素导致的疾病分布 的地方性。 eg.痢疾、伤寒
3、自然地方性:某病的地方性与该地 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某种自然环境适合病原体的发育或传 播媒介的生存 eg. 血吸虫 自然环境中微量元素与某些疾病关系 密切 eg. 地方性甲状腺肿 地方性氟中毒等
二、城乡分布
城市呼吸道传染病,慢性病发病明显高于 农村;
农村的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高于城市
如:肺癌(吸烟、大气污染、室内空气 污染 城市>乡村)
三、 疾病的地方性
定义: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而使 一些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病,常在某 一地区呈现发病率增高或只在该地区存在, 这种状况称为地方性。
本章小结
1、疾病的分布:“三间分布” 2、常用发病率、死亡率等疾病频率指标的 意义及计算。 3、疾病流行强度
流行病学课件----03 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影响周期性间隔时间的因素
易感者的数量 前一次流行后遗留下来的 易感者人数的
多少 新的易感者补充积累的速度
人群免疫持续时间的长短
长期趋势
是对疾病动态的、连续数年乃至数十年的观察
(临床表现、发病率、死亡率等的变化)。
公共卫生学院
美国1920-1980年
who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schoolpublichealthpekinguniversity疾病的人群分布公共卫生学院婚姻与家庭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年龄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公共卫生学院免疫水平的差异暴露在病原因子下的机会不同频率指标有效的预防接种可以改变某些疾病固有的发病特征急性传染病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乳腺癌发病的年龄分布特征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性别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公共卫生学院两性的解剖生理特点及内分泌代谢等生物性的差异暴露或接触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如职业生活方式等不同鼻咽癌发病的性别差异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公共卫生学院职业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感染机会或暴露于致病因素的机会不同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体力劳动强度和精神紧张程度不同公共卫生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种族民族公共卫生学院种族民族分布出现差异的原因遗传公共卫生学院遗传因素风俗习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定居点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社会经济状况医疗卫生质量和水平19902001年美国不同种族民族乙肝发病率年美国不同种族民族乙肝发病率18americanindianalaskannative美洲土著人阿拉斯加原住居民141618pacificislanderblacknonhispanicwhitenonhispanic亚洲或太平洋岛国人非西班牙裔黑人非西班牙裔白人1012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crosssectionalstudy个或不同时间断面来看不同年龄别人口的发病率或死亡情况岁年公共卫生学院从一个或不同时间断面来看不同年龄别人口的发病率或死亡情况岁年龄变化的趋势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MicrosoftWord文档
流行病学原理和方法MicrosoftWord文档重点一: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1.群体原则2.现场原则3.对比原则4.代表性原则重点二:疾病分布常用的测量指标疾病的分布:时间、空间和人间,疾病的三间分布。
(联想记忆:天时地利人和)1.发病率:指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1年)、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
重点是新病例。
2.罹患率:人群新病例发生频率的指标;适用于小范围、短时间内疾病频率的测量。
(新病例、短时间暴发、病情相对严重而且比较急)3.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现患某病者(包括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
(新+旧病例)(横断面调查-现况研究-患病率研究)4.续发率:又称二代发病率,指某传染病易感接触者中,在最短潜伏期与最长潜伏期之间发病的人数占接触者总数的百分率。
(评价传染病的传染性)。
5.感染率6.病残率7.死亡率8.病死率9.存活率(顾名思义即可)重点三:疾病流行强度4.暴发: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出现大量相同患者的现象。
(小范围,短时间,罹患率)重点四:常用流行病学研究方法观察法:包括描述流行病学和分析流行病学(无干预措施);实验法,也称实验流行病学(干预措施)数理法,也称理论流行病学。
重点五:现况研究: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可以采用两种方法:1.普查2.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按一定的比例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人(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称调查。
样本代表性是抽样调查能否成功的关键。
随机抽样和样本含量适当是保证样本代表性的两个基本原则。
抽样方法:有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级抽样等。
重点六:分析流行病学在有选择的人群中观察可疑病因与疾病和健康状况之间关联的一种研究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主要有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两种方法。
目的是检验病因假设,估计危险因素的作用程度。
重点七:病例对照研究选择患有和未患有某特定疾病的人群;调查过去暴露于某种或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比例或水平;判断暴露因素是否与研究的疾病有关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疾病流调三间分布知识疾病的三间分布是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人群分布。
目录1 一、疾病的地区分布2 (一)疾病在国家间和国家内的分布3 (二)疾病的城乡分布4 (三)描述地区分布的常用术语5 (四)判断地方性疾病的依据疾病的发生经常受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
所以研究疾病地区分布常可对研究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等提供重要线索。
形成疾病地区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很复杂的。
地理、气候条件、物理、化学、生物环境、人群的风俗习惯和卫生水平等因素,均可影响疾病的地区分布。
地区的划分因不同的研究目的与疾病特点而异。
在世界范围内,可按国家、洲划分;在一个国家内可按该国的行政区划分;如我国可按省、地区、县、乡等划分,也可按自然环境划分,如按山区、平原、湖泊、气候、土壤中某些化学元素含量等自然环境特征划分。
研究疾病分布时,可应用标点地图、疾病地区分布图和疾病传播蔓延图等。
疾病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其发病率、死亡率等常有很大差别。
例如黄热病的分布与埃及伊蚊的分布一致,主要流行于南美洲和非洲。
胃癌死亡率以日本、智利等国家较高,澳大利亚、美国较低。
乳腺癌在北美、北欧最多,东欧次之,亚洲和非洲较少。
有些肿瘤高、低发区之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相差悬殊。
疾病在同一国家内的分布也有差别。
我国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地处温热气候带,多种民族,许多疾病的分布差别很大。
例如鼻咽癌主要分布于华南,广东省为高发区,也是世界鼻咽癌的高发区。
食管癌以河南、河北、山西三省交界的太行山地区发病率最高。
大骨节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等省、市、自治区。
碘缺乏病以内陆地区多见,这些地区的土壤、水和食物中含碘量较低。
至目前为止,许多疾病的地区分布尚缺乏满意的解释。
城市人口多,居住密度大,交通拥挤,流动人口量大,人们的交往频繁,因此,呼吸道传染病容易传播。
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流感等病经常在大、中城市流行。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城市肺癌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高于农村。
城市工业发达,空气污染严重,因此,除吸烟因素外,空气污染很可能是导致城市肺癌高发的因素之一。
农村人口密度低,卫生条件相对较差,肠道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感染率比城市居民高。
1.地方性当某疾病常在一个地方或一组人群中发生,无需自外地输入时,称为地方性。
2.输入性凡本国(地区)不存在或已经消灭的疾病,由国外(地区外)输入时,称为输入性疾病。
1.该病在当地居住的各类人群中的发病率均高,并可随年龄增长而上升。
2.在其他地区居住的相似的人群组,该病的发病率均低,甚至不发病。
3.外来健康人,到达当地一定时间后发病,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相似。
4.迁出该地区的居民,该病发病率下降,患者症状减轻或呈自愈趋向。
5.当地对该病易感的动物可能发生类似疾病。
三间分布- 二、疾病的时间分布无论传染病或慢性病,其流行过程均随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
时间是研究疾病分布的重要指标之一。
时间单位依病种而异。
例如细菌性或化学性食物中毒,可用小时为时间单位;肺结核或肿瘤则常以5年或10年作为时间单位,以显示其长期变异。
观察疾病动态时,应注意诊断标准和诊断技术改进的因素。
时间分布分为下列四种类型:有时也称时点流行或爆发。
疾病在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称为短期波动。
常见因食物或水源被污染而发生的食物中毒、伤寒等。
多因许多人在短期接触同一致病因子而引起。
发病高峰与该病的常见潜伏期基本一致,故可从发病高峰推算出暴露时间,从而找出某病短期波动的原因。
短期波动与爆发的区别在于爆发常用于少量人群,而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
三间分布有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发病率呈现每年在一定季节内升高的现象,称为季节性。
疾病呈现季节性变化的原因很复杂,受各种气候条件、媒介昆虫、人群的风俗习惯、生产条件等因素影响。
但许多现象尚未得到确切解释。
传染病的季节性表现得较明显。
例如在我国北方,流行性乙型脑炎有严格的季节性,仅发病于5-11月,高峰在7-9月(见图14-1)。
肠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季节性高峰为夏秋季。
呼吸道传染病季节性高峰一般多在冬春季。
例如在我国北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高峰在1-4月。
有些慢性传染病,如肺结核、丝虫病等,因潜伏期长,多无明显的季节性。
有些非传染病也呈现季节性。
如克山病在东北、西北地区多发生于冬季;而在西南一些地区多发生于夏季,其原因尚不完全清楚。
通过季节性研究可探讨流行因素,并为制订防制对策提供依据。
三间分布某些传染病相隔若干年发生一次流行,并且有规律性的现象,称为疾病的周期性。
呈现周期性流行的疾病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
例如流行性感冒从历史上看,一般每隔10-15年流行一次。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约7-9年流行一次。
周期性是可以改变和消灭的。
例如,麻疹疫苗推广前,在大、中城市几乎隔一年发生一次流行。
自1965年推广麻疹疫苗接种后,我国的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周期性已不存在。
长期变动是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或更长的时间内,疾病的感染类型、病原体种类及宿主随着人类生活条件改变、医疗技术进步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显著变化。
例如,猩红热在1750-1800年间,是严重的传染病,以后转为缓和,至1840年又变为凶恶之病,其死亡率是近年的数百倍。
近百余年来,世界各地猩红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临床上轻型和不典型病例所占的比重增多。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实行计划免疫后,麻疹、白喉、脊髓灰质炎的流行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
非传染病如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在死因中顺位上升。
这类慢性病的波动只有长期观察才能明显看出。
各种肿瘤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长期变动趋势不同。
例如,美国1930年以来男性肺癌死亡率有明显上升趋势,胃癌死亡率则逐年下降。
三间分布- 三.疾病的人群分布人群可按不同的特征(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等)来分组,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某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等。
研究疾病在不同人群组的分布有助于确定危险人群和探索致病因素。
在研究疾病的人群分布中,年龄是最重要的因素,几乎各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均与此变量有关。
大多数疾病在不同年龄组的发病不同。
婴幼儿易患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些具有大量隐性感染的传染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在儿童中发病率高,成人中少见。
有些疾病的发病率则随年龄增高而升高。
如老年人中各种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最高。
病原体种类较多且又易发生变异的传染病,各年龄组的发病率多无差异,如流行性感冒、细菌性痢疾等。
比较两个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时,首先应注意两个人群的年龄构成是否相同。
如两个人群年龄构成不同时,可用年龄专率进行比较,或用标准化率进行比较,以免导致错误结论。
许多疾病存在着性别分布差异。
描述性别分布,一般是比较男、女性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等,有时用性别比来表示。
性别差异主要由于与致病因素接触的机会不同所致。
例如,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往往男性高于女性,是因为农村男性参加农田劳动多,接触疫水机会较多的缘故。
我国绝大多数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均呈现男高于女,例如膀胱癌、胃癌、肺癌等。
心肌梗塞的死亡率也是男高于女。
上述现象可能与暴露于致癌物剂量大小、内分泌平衡、环境及生活方式的差别有关。
有些疾病的患病率女高于男,如胆石症、胆囊炎。
这可能与解剖生理或内分泌有关。
至目前为止,尚不能满意地解释有些疾病在性别分布上的差异。
表15种主要死因性比例(男性死亡率/女性死亡率)┏━━━━━━━━━━┳━━━━┳━━━━━━━━━━━━┳━━━━┓┃死因┃性比例┃死因┃性比例┃┣━━━━━━━━━━╋━━━━╋━━━━━━━━━━━━╋━━━━┫┃全部死因┃1.80┃肾炎、肾病综合征和肾病┃1.58┃┣━━━━━━━━━━╋━━━━╋━━━━━━━━━━━━╋━━━━┫┃触犯法律者┃3.88┃恶性肿瘤┃1.51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13┃毒血症┃1.40┃┣━━━━━━━━━━╋━━━━╋━━━━━━━━━━━━╋━━━━┫┃自杀┃3.05┃血管硬化症┃1.29 ┃┣━━━━━━━━━━╋━━━━╋━━━━━━━━━━━━╋━━━━┫┃意外及灾难┃2.98┃围生期死亡┃1.28 ┃┣━━━━━━━━━━╋━━━━╋━━━━━━━━━━━━╋━━━━┫┃慢性肝病及肝硬化┃2.19┃脑血管病┃1.19┃┣━━━━━━━━━━╋━━━━╋━━━━━━━━━━━━╋━━━━┫┃心脏病┃2.01┃先天性畸型┃1.15 ┃┣━━━━━━━━━━╋━━━━╋━━━━━━━━━━━━╋━━━━┫┃肺炎及流感┃1.88 ┃糖尿病┃1.04 ┃┗━━━━━━━━━━┻━━━━┻━━━━━━━━━━━━┻━━━━┛人们暴露于不同的职业环境中,许多传染病及非传染病的发生与职业有关。
如皮毛加工人员、畜牧工作人员易患炭疽、布氏杆菌病;野鼠型出血热多见于农民及野外工作者;煤矿工人易患煤工尘肺;体力劳动少的职业人群易患冠心病;汽车司机因饮食不规律,易患胃部疾患。
表某矿l986年各工种工伤及骨折发生率┏━━━━━━━┳━━━━━━━━┳━━━━━━━━┓┃工种┃工伤率(‰)┃骨折率(‰)┃┣━━━━━━━╋━━━━━━━━╋━━━━━━━━┫┃采煤┃120.49 ┃37.97 ┃┣━━━━━━━╋━━━━━━━━╋━━━━━━━━┫┃掘地┃66.71 ┃14.40 ┃┣━━━━━━━╋━━━━━━━━╋━━━━━━━━┫┃开拓┃46.91 ┃9.53 ┃┣━━━━━━━╋━━━━━━━━╋━━━━━━━━┫┃运输┃27.58 ┃8.89 ┃┣━━━━━━━╋━━━━━━━━╋━━━━━━━━┫┃机电┃34.71 ┃ 3.30 ┃┣━━━━━━━╋━━━━━━━━╋━━━━━━━━┫┃修护┃104.18 ┃20.83 ┃┣━━━━━━━╋━━━━━━━━╋━━━━━━━━┫┃通风┃13.25 ┃ 3.78 ┃┣━━━━━━━╋━━━━━━━━╋━━━━━━━━┫┃井上合计┃22.98 ┃ 5.59 ┃┣━━━━━━━╋━━━━━━━━╋━━━━━━━━┫┃井下合计┃68.84 ┃18.28 ┃┗━━━━━━━┻━━━━━━━━┻━━━━━━━━┛疾病在不同种族和民族中发生的种类和频率不同,其影响因素较多,如遗传因素、自然地理、气候条件、风俗和生活习惯等。
马来西亚境内居住着三个种族人群,马来人患淋巴瘤较多;印度人患口腔癌较多;中国人则以患肝癌、鼻咽癌多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某些疾病在不同民族的分布不同。
例如,我国回族、哈萨克族,男性胃癌死亡率高于其他民族,提示与饮食习惯不同有关;牧区少数民族农民的冠心病发病率高于同地区的汉族农民,这与少数民族的高脂肪饮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