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地质学第二章 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
能源地质学第二章 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
H/C为1.0-1.5
(3)粒状稳定体A:包括沟鞭藻、疑源类、几丁虫、
鱼、有孔虫等碎屑(>10μm),一 般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脂类物质,有形态,黄至 褐色荧光。
(4)粒状稳定体B:指高等植物的稳定组分,包括孢子体、
国内石油与煤元素组成的差异/%
元素 石油
C 83~87
H 11~14
S 0.05~2.20
N
0.2
O 0.3~0.9
H/C 1.76
汽油 86 14
2.0
褐煤 71.0 5.4 0.6~1.0 1.4 21.0 0.87
烟煤 80.8~88.4
5.4~5.5 0.6~1.2 1.7~1.9 4.1~11.1 0.67~0.82
能源地质学第二章 沉积有机质的物质组成2
一、分散有机质 的分类和有机质的类型
(一)国际上分散有机质的分类
1、全岩法(煤岩学法)
岩石中的有机组分分为五类,即腐植类、惰质类、 类脂类、动物类和有机—矿物基质。 动物类中的动物遗体,包括几丁虫类、笔石、牙 形石、沟鞭藻囊、鱼和螯虾的残体和骨骼等;矿物— 沥青基质是矿物吸收或结合了亚、微有机物质的部分, 这些有机物含油气更多,具强荧光,尤以粘土矿物更 为典型。
(二)中国烃源岩与干酪根的划分
1 原石油工业部部颁标准(1986年)
有机组分分为4组,即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 质组。干酪根类型的划分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进行加权
计算,求出类型指数TI值,即可确定出干酪根的类型。
TI a 100 b 50 c (75) d (100) 100
《地质学》第二章 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2.2 地质作用 地球演变的作用力
地球外营力:主要是太阳辐射、空气、地面 流水、地下水、冰川、风、湖泊、海洋等
地球内营力:地球内部应力的释放(构造运 动)、物质迁移(岩浆作用)等
人类工程活动
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引起变质作用。 地壳运动在内力地质作用中起主导 地位。
外力地质作用:由太阳辐射能引起,产生大气环
流,形成水的循环,动植物生长,在运动的过程中 改造地表.
外力地质作用的营力: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 湖泊海洋的冲蚀等
河流的侵蚀
地下水的潜蚀
风的吹蚀
冰川的刨蚀
地球外圈: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大气圈(atmosphere):是地球以外的空间,它提 供生物需要的CO2和O2,对地貌形态变化起着极 大的影响。
水圈(hydrosphere):由大气圈的水蒸气凝结成 降雨形成海洋和湖泊沼泽及地下水。水与地表 岩石相互作用,作为最活跃的地质营力促进各 种地质现象的发育。
硬结成岩 • 压实 • 胶结 • 重结晶
大陆以剥蚀为主,海洋以沉积为主。 山区以剥蚀为主,平原以沉积为主。
内力和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内力地质作用决定地表的基本形态和内部 构造———地表形态的塑造者。 外力地质作用破坏和重塑地表形态——— 地表形态的雕刻者。
地壳上升时,遭受剥蚀。
地壳下降时,接受沉积。
第二章 地质作用和地质构造
2.1 地球概况
2.1.1地球形状
地球表面的形态为椭球状 分为陆地和海洋两部分
陆地表面形态按其高程和起伏情况, 可分为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和平 原等地貌形态。
沉积物的定义
沉积物的定义沉积物是指通过水流、风力或其他力量带来并沉积在地表或水底的岩石碎屑、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它们通常以层状结构存在,每一层的颗粒大小、形状和组成都有所不同。
沉积物的形成是地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们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
沉积物的来源可以是陆地上的岩石颗粒、植物和动物的遗骸,也可以是海洋中的泥沙、贝壳和珊瑚等。
这些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搬运和沉积,逐渐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
例如,河流和冰川搬运的颗粒较大,形成的沉积物通常具有粗糙的纹理和明显的层理;海洋波浪搬运的沉积物颗粒较小,形成的沉积物则更为细腻。
沉积物的成分也非常丰富多样。
它们可以包含石英、长石、云母等矿物颗粒,还可以含有有机物质、钙质和铁质等成分。
这些成分的含量和比例不仅与沉积物的来源有关,也与环境条件和地质历史有关。
通过对沉积物的分析,地质学家可以了解到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化、地壳运动以及生物演化等重要信息。
沉积物的层理结构是它们的重要特征之一。
每个沉积层都代表了一段特定的时间,它们按照时间的顺序依次堆积,形成了一个个层叠的地层。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层的堆积顺序和特征,可以推断地层的年代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这对于研究地质历史和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物不仅对地质学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还对环境和人类社会产生着深远影响。
首先,沉积物的分布和性质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至关重要。
水库和河道的淤积是由于沉积物的堆积造成的,它们会限制水流的通畅性,导致洪涝灾害和水资源短缺。
其次,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对土壤的肥力和植物生长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沉积物的性质和分布,可以帮助农业科学家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和农作物种植方式。
另外,沉积物中的矿产资源如煤、石油和金属矿石等,对于能源开发和工业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物是地球表面和水底重要的岩石碎屑、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的混合物。
它们通过长时间的搬运和沉积,形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化。
沉积岩简介
电解质的加入、正负胶体的混合及胶体溶液的浓缩等均 可引起胶体物质的凝聚和沉积。
胶体凝聚沉淀而成的沉积物和沉积岩有如下特 点: ➢ 未脱水硬化的凝胶呈胶状,固结成岩后具贝壳
状断口; ➢ 胶体沉积物形成的岩石,颗粒细小,吸收性强;
3)搬运颗粒大小与水流速度的关系 a.颗粒从静止时开始搬动(侵蚀)所需要的起动流 速要大于继续搬运时的流速,因为起动流速不仅要克服颗 粒本身的重力,而且还要克服颗粒间的引力及摩擦力。
b.大于2毫米的颗粒,其起动流速与沉积临界流速相 差最小,而且粒级与两种流速成正相关,因此,砾石很 难做长距离的搬运,多沿河底呈滚动式前进。
第二篇 沉积岩
背景资料
第二篇 沉积岩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成岩作用
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物质成分 沉积岩的结构特征 沉积岩的构造特征
沉积岩的分类及主要类型 沉积岩的分类 陆源碎屑岩类 内源沉积岩类
Chp.1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类型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 风化产物的搬运和沉积 成岩作用
按引起风化作用的因素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 化 学风化、生物风化三种。
化学风化 生物风化
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岩石在风化过程中, 只发生机械破碎, 而化学成分不变。
特点:物质成分没有 发生变化,只是发 生机械的破碎和松 动。
温差效应: 冰劈作用
水的冻胀 含盐溶液的结晶
2)化学风化作用:岩石在水、氧、CO2以 及各种酸类的化学反应影响下引起岩石 和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
在氧化作用下,这类矿物中的低价铁氧化成高价铁, 形成含水的氧化铁矿物而残积在风化地区、故其风化产 物多呈红色、褐色及棕色。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是指沉积有机质中的芳烃分子中,不同碳同位素的含量比例。
通常来说,沉积有机质中的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主要包括δ13C值和13C/12C比值。
其中,δ13C值是指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中13C/12C比值与国际标准VPDB(Vienna Pee Dee Belemnite)的差值,以‰(千分之一)为单位表示。
13C/12C比值是指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中13C和12C的数量比例。
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在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意义。
具体来说,它可以用于:
1. 识别古环境和古气候:不同类型的有机质来源和生长环境对碳同位素组成有不同的影响,因此通过分析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可以判断沉积物的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为古地理学和古气候学提供重要依据。
2. 探测烃类资源: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可以指示烃类化合物的来源和成因,因此可以用于烃类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比如,含油气盆地中的芳烃分子δ13C值通常较高,而含煤盆地中的芳烃分子δ13C值通常较低。
3. 研究环境污染和生物演化: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还可以用于研究环境污染和生物演化。
例如,石油和煤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13C/12C比值降低,进而影响沉积物中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同时,生物演化也会对沉积物中有机质的碳同位素组成产生影响。
总之,沉积有机质芳烃分子碳同位素组成是一种重要的地球化学指标,可以用于研究地质、环境和能源等方面的问题,有助于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能源地质学
能源地质学图书名称:能源地质学出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作者:陈家良责任编辑:宋党育出版时间:2004年3月装订:平装开本:16页数:324商品ISBN:ISBN 7-81070-860-0/P.39市场价:33.80元会员价:33.80元折扣: 100.00%节省:.00元前言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提供所需有用能的资源。
地球的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地热能、水力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氢能等;非再生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核能等能源。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90%是非再生能源,即煤、石油和天然气,而可再生能源仅占10%.煤、石油、天然气和水力能很早就已大规模地用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故称为常规能源或传统能源,而太阳能、地热能、核能、海洋能等应用较晚,并需要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加以系统开发和利用,称为新能源。
煤、石油、天然气、水力能从自然界得到后便可直接利用,称为一次能源,而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如电力、煤气、热能、氢能等称为二次能源。
地球上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时刻进行着的热核反应所释放出来的极其巨大的能量,这种热能使地球上产生大气和海水的对流和循环,造成风能、波浪能、洋流能,造成蒸发、降雨等水的循环,植物利用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而得以生长和繁衍,动物依靠植物而生存,由于动植物的死亡、堆积、埋藏和变化而生成了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等化石能源。
地热能则是地球自身产生的能源,而潮汐能是太阳系行星运行对海水、湖水等引力转换的结果。
核能是人类利用人工的方法,使原子发生核裂变或核聚变而产生出的巨大能量。
目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化石能源,即煤、石油和天然气,其次是水力能和核能。
据统计资料,世界上煤炭资源量约为15万亿t,目前每年的产量50多亿t;石油资源量约为3 000亿t,年产量50亿t;天然气的资源量约为400万亿m 3,年产量5万亿m3(相当于50亿t石油的发热量)。
地质学基础第二章课后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基本特征1. 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可以获得什么启示?书上讲的人类认识地球的历程大致是这样的:第一阶段,认识到地球是球形的;第二阶段,认识到地球是地球是“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第三阶段,通过重力测量得到“大地水准体”,来近似表示地球形状。
从这个过程上来看,认识是不断发展,不断精确的,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
2. 何谓“重力异常”?重力异常是如何产生的?具有什么实际意义?测得的重力值与理论值不一样。
存在密度较大的物质的地区,正异常;反之,负异常。
通过此原理找矿和地质调查,称为重力勘探。
3. 地球磁场具有什么特点?地磁异常和磁层具有什么实际意义?与地理南北极不完全重合,地理北极是磁南极,地理南极是磁北极。
磁力线从磁南极出发向磁北极。
磁偏角与磁倾角与理论值不符,叫地磁异常,主要由地下岩石磁性差异引起的。
磁法勘探就是根据此原理寻找地磁异常区,从而发现高磁性矿床。
由于太阳风的影响,地球的磁场被压缩在一个固定区域内,这个区域叫磁层。
4. 岩石圈温度垂直变化有什么规律?如何表达?常温层,其温度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常温层以下,地温随深度加深而增加。
5. 全球地热流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地热释放的形式有哪些?地热异常有什么意义?特点:①大陆与海洋的地热流平均值几乎相等。
②海洋中脊地热值大,海沟地热值小;岩层的地热流值随岩层年龄的增加而减少。
③岩石圈厚,地热值小;反之则大。
6.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哪几个?各是怎样形成的?大气圈:地球的形成与演化的过程中,总要产生一些较轻的物质,较轻的物质上升堆积形成大气圈,是重力分异的结果。
水圈:同样是物质分异的结果。
生物圈:生命演化形成(书上没有,猜的)。
7.地球的内部圈层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地壳:地表至莫霍面之间的圈层。
(特点见下面)地幔:指的是莫霍面到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上地幔上部由含镁、铁较多的硅酸盐、辉石、橄榄石等组成;有软流层;中、深源地震皆发生在上地幔。
工程地质学 复习资料
第 2 章岩石的成因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征地球的内部构造:依各圈层的特点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地壳:地球的固体外壳叫做地壳。
地幔:处于地壳和地核中间,也称中间层或过渡层。
根据化学成分的不同分两层:地幔上层和地幔下层地核: 主要化学成分是铁、镍,所以又称铁镍核心岩石: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自然组合而成的矿物结合体。
矿物:存在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和化合物,称为矿物。
矿物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有:光学性质、力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等。
(一)光学性质-颜色、光泽、条痕1.颜色:矿物的颜色,是矿物对可见光波的吸收作用产生的。
2.光泽:矿物表面呈现的光亮程度,称为光泽。
它是矿物表面的反射率的表现。
按其反射强弱程度,分金属光泽、半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泽。
非金属光泽有:玻璃光泽、珍珠光泽、丝绢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土状光泽。
3.条痕:矿物在无釉瓷板上摩擦时所留下的粉末痕迹,它是指矿物粉末的颜色。
(二)力学性质1.硬度摩氏硬度计:是硬度对比的标准,从软到硬依次由下列10种矿物组成称为摩氏硬度计。
(1)滑石(2)石膏(3)方解石(4)萤石(5)磷灰石(6)正长石(7)石英(8)黄玉(9)刚玉(10)金刚石2.解理、断口矿物受打击后,能沿一定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称为解理。
裂开的光滑平面称为解理面。
不具方向性的不规则破裂面,称为断口。
据解理的完全程度,可将解理分为以下几种:极完全解理:易裂开成薄片,解理面大而完整,平滑光亮,如云母。
完全解理:沿解理方向开裂成小块,解理面平整光亮,如方解石。
中等解理:既有解理面,又有断口,如正长石。
不完全解理:常出现断口,解理面很难出现,如磷灰石。
(三)形态特征1.单体矿物形态:单向延长类型、双向延长类型、三向延长类型。
2.集合体的形态有:晶簇、纤维状、粒状、鲕状、钟乳状、土状、块状。
(四)其他性质如滑石的滑腻感,方解石遇盐酸起泡等,都可作为鉴别这种矿物的特征。
地质学中的沉积学与地层学
地质学中的沉积学与地层学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演化过程的学科,而沉积学和地层学则是地质学的两个重要分支学科。
沉积学是研究地质过程中形成的沉积物的起源、组成、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学科,而地层学则是通过研究不同地层的特征和地层序列的堆叠关系,推断地球历史上的演化过程和环境变化。
1. 沉积学沉积学是地质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主要研究地表和水体中形成的沉积物。
沉积物是由岩石颗粒、有机质和溶解物质等物质沉降而形成的,广泛存在于岩层中。
沉积学通过研究沉积物的岩性、矿物组成、化学成分和结构特征等,可以了解过去的环境条件、气候变化、地球构造运动和生物演化等信息。
2. 沉积物的起源与分类沉积物的起源可以分为物源岩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以及运动介质(如水、风、冰等)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根据岩性和地质环境的不同,沉积物可以分为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生物沉积岩。
碎屑岩主要由碎屑颗粒堆积而成,包括砂岩、泥岩等;化学沉积岩主要由溶解物质沉积而成,如石膏、盐岩等;生物沉积岩主要由生物残骸、贝壳、珊瑚等有机物沉积而成,如石灰岩、煤等。
3. 沉积作用与环境条件沉积作用是沉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描述了沉积物的生成、运移和沉积的过程。
不同的环境条件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沉积作用,如河流、湖泊、海洋、沙漠、冰川等。
河流沉积作用是指河流中水流的冲刷和沉积作用,形成了河道、滩涂、冲积扇等地貌;海洋沉积作用是指海洋中潮汐、波浪、海流等的作用,形成了海底扇、海底丘等地貌。
4.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层的构造、特征和演化的学科,通过研究地层的垂直堆叠关系、岩性及其类型、化石等特征,可以推断地球历史上的地质事件和环境变化。
地层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地层剖面的测量和对比,并建立地层序列和地层柱图。
5. 地层与地质历史地层记录了地球历史上发生的各种地质事件和环境变化。
通过对不同地层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生物的起源和演化、地壳构造运动等重要信息。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沉积岩中的化学成分
沉积岩中的化学成分沉积岩是指由岩石碎屑、有机质、化学沉淀物等沉积物经过长时间作用后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中的化学成分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不仅能反映沉积环境、沉积物来源和成岩过程,还能提供有关地质历史的重要信息。
1. 硅酸盐硅酸盐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化学成分,它们由二氧化硅和金属离子(如铝、钙、镁等)组成。
其中,硅酸盐矿物主要有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石英是沉积岩中最常见的硅酸盐矿物,它具有高硬度、高稳定性和化学惰性等特点,不易被风化、水解和溶解。
长石和云母则是含铝硅酸盐矿物,它们在岩浆岩和变质岩中也很常见。
2. 碳酸盐碳酸盐是指由碳酸钙和镁、铁、锰等金属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沉积岩中的碳酸盐主要有石灰石、白云石和菱镁矿等。
其中,石灰石是最常见的碳酸盐矿物,它具有高反射率、低硬度和易溶解等特点,常用于建筑、水泥等行业。
白云石是一种亚透明的碳酸盐矿物,常见于热液脉和岩浆岩中。
菱镁矿则是一种含镁的碳酸盐矿物,常见于变质岩和沉积岩中。
3. 黏土矿物黏土矿物是指由硅酸、氧化铝、氧化铁等组成的粘土状物质。
沉积岩中的黏土矿物主要有蒙脱石、伊利石和白云石等。
其中,蒙脱石是最常见的黏土矿物,它具有吸附性、离子交换性和分散性等特点,常用于工业、农业和环境治理等领域。
伊利石是一种含钾的黏土矿物,常见于沉积岩和火山岩中。
白云石则是一种含铝的黏土矿物,常见于热液脉和岩浆岩中。
4. 有机质有机质是指由生物体残骸、植物残留物和微生物等有机物质组成的化合物。
沉积岩中的有机质主要有煤、油页岩和天然气等。
其中,煤是由植物残留物经过埋藏和压实形成的,常用于能源和化工等行业。
油页岩是由有机质含量较高的沉积物经过压实、热解和热裂解等作用形成的,常用于提取石油和天然气。
天然气则是由有机质在高温高压下分解产生的,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
沉积岩中的化学成分是非常丰富和复杂的,它们不仅能反映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还能为能源和工业等领域提供重要的资源和信息。
因此,对沉积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是地质学和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的重要课题。
3第二章地质作用概述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四、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地质作用也会给人带来危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等。 人类无力改变地质作用的规律,但可以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使 之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防患于未然。如预报预防地质灾害的 发生,就有可能减轻损失。中国在古代就有“束水攻沙”,引黄 河水灌溉淤田压碱等经验,是利用河流的地质作用的规律来治理 河流取得成功的例子。
滑坡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三、 地质作用分类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6)重力地质作用(负荷 地质作用、块体运动):
是指地表松散堆积物和 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 量并在其它动力地质作 用触发下所引起时地质 作用。
泥石流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6)重力地质作用 (负荷地质作用、 块体运动):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三、 地质作用分类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4)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被 搬运的物质在新 的地质环境下堆 积起来的作用。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三、 地质作用分类
5)成岩作用:成 岩作用是使松散堆 积物转变成坚硬岩 石的作用。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1、内能
1)旋转能:地球围绕地轴旋转,在不同纬度上离心力不
同,赤道离心力最大,使高纬度的物质向赤道方向运移, 从而使赤道半径增大。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1、内能
2)重力能:重力使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按密度、大小
是指地表松散堆积 物和岩块等,由于 自身的重量并在其 它动力地质作用触 发下所引起时地质 作用。
能源地质学
绪论
二、能源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2、石油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石油和天然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破坏、再聚集……视
为一个统一的发展过程:油气生成是基础,油气运移是纽带,
油气矿藏是目标,油气资源是结果。 因此,比较详细地阐释油气成因、油气成藏原理及油气分
布规律,是石油地质学的核心内容。
绪论
三、能源地质学研究及勘探动向
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化石能源仍然是人类的主要 能源。
绪论
二、能源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煤田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1)研究煤的物质组成和性质
一是将煤作为一种岩石,运用岩石学的研究方法,通过 各种物理属性(如不同光性特征等),研究煤的物质组成和 类型;如煤岩学 二是借助化学属性,运用化学分析的方法,研究煤的有 机和无机组分的化学工艺特征和组成,研究煤质特征及工 业利用评价等。如煤化学、煤工艺学、煤质学等。
能源地质学
主讲:李海梅
绪论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地质学是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煤、石油和天然气勘探 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基础是煤 田地质学、石油及天然气地质学等学科。
绪论
一、能源资源概述
能源:是可以直接或通过转换为人类提供所需有用能的资源。
太阳能 地热能 可再生能源 水力能 风能
水电和核能占10%。
中国目前能源生产构成是以煤为主,即煤占75%,石油占12%,天然 气占4%,水电占7%,核能占2%。
绪论
一、能源资源概述
煤炭是发电的主要燃料,也是炼铁所需焦炭的维一来源,更是重要的
民用燃料和化工原料;
石油是工农业生产、国防、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燃料和原料。汽车等
发动机的主要燃料;石油也是极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化工产品有几千种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能源地质学复习资料-地质工程类学生必备
50~90%范围内,液态烃产率达到45~250kg/t 的页片状岩石称为油页岩。
泥炭沼泽的概念:地表土壤充分润湿,有季节性或长期性积水,而且生长了大量的喜湿植物,在地洼地带堆积有机质,并使其转化为泥炭层的地区。
盆地反转:指原为隆起或沉降地区向相反方向的一种构造转化。
形式:正反转与负反转。
希尔特定律或规则正常热演化作用沉积有机质的演化程度随埋深的加大而增高的现象。
油气的初次运移和二次运移:1、初次运移:油气离开母体的运移2、二次运移:油气进入孔隙之后的所有运移。
圈闭的成因分类①构造圈闭②地层圈闭③岩性圈闭④混合圈闭。
油气藏:油气藏是单一圈闭内具有独立压力系统和统一油水(气、水)界面的油气聚集,是地壳中最基本的油气聚集单位。
油气藏的分类:1)构造油气藏:背斜油气、断块藏油气藏2)地层油气藏:地层不整合油气藏、地层超覆油气藏3)岩性油气藏:透镜体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礁块油气藏4)混合型油气藏:地层-构造,-构造岩性。
圈闭:圈闭是地下储集层中能够阻止油气继续向前运移,并且使油气在其中聚集起来的一种场所。
圈闭形成的必要条件: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封闭条件)沉积盆地:是地壳或岩石圈局部下沉和沉积物在其中不断填充过程中的一种地壳构造一般有一个或几个沉积中心,沉积物的发育特征明显受盆地的限制。
能源盆地赋存有化石能源资源的盆地出现于地壳区域构造格架的一定部位和其构造演化的一定阶段。
沉积有机质演化物理、化学标志应具备的条件①演化程度相同时,性质稳定或变异性较小②在沉积有机质中分布广泛,易于。
沉积岩的分类课件
有机物质包括生物遗体、 煤层、油页岩等有机质。
化学物质包括自生矿物 和次生矿物,如方解石、 白云石、石膏等。
沉积岩的分布
沉积岩在地下深处也有分布,主要存 在于沉积盆地和油田等地区。
02
沉积岩的分类标准
根据物质来源分类
01
02
陆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
03 海洋沉积岩
根据沉积环境分类
01
河流沉积岩
02
沉积岩在能源和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沉积岩中蕴含着丰富的化石燃料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煤等,这些资源的开采 利用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源。
沉积岩中还含有各种矿产资源,如铁、铜、锌等,这些资源的开采利用对工业生 产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沉积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湖泊沉积岩
03
海洋沉积岩
04
冰川沉积岩
根据沉积作用分类
机械沉积岩
化学沉积岩
生物沉积岩
03
各类沉积岩的特点和实例
陆源沉积岩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内源沉积岩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内源沉积岩主要包括石灰岩、白云岩、 泥灰岩等,由化学沉淀作用或生物活 动形成,如石灰岩由碳酸钙沉积而成, 白云岩由白云石沉积而成。
火山源沉积岩
沉积岩的分类课件
• 沉积岩的简介 • 沉积岩的分类标准 • 各类沉积岩的特点和实例 • 沉积岩的应用和意义
01
沉积岩的简介
沉积岩的形成 01 02
沉积岩的组成
01
02
沉积岩主要由碎屑物质、 有机物质和化学物质组成。
碎屑物质包括石英、长 石、云母等矿物碎屑, 以及粘土、页岩等岩石 碎屑。
03
能源地质学(3)_第二部分 化石能源矿产基本性质(物理性质与化学组成)
秦 勇, 139********@ 吴财芳, caifangwu@, 138******** 何金先, he2003jin@, 138********n地质2012级(资源勘查工程)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第二部分:化石能源矿产基本性质岩石 → 物理→ 化学→演化 化石能源矿产如何识别?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二. 沉积有机质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或物 质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统计物理学范畴 (即大量分子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电磁性质光 学 性 质 导 电 性 质 介 电 性 质 核 磁 性 质力学性质 空间结构性质 吸附性质硬 度 性 质 脆 度 性 质 力 学 强 度 弹 性 性 质 密 度 性 质 孔 隙 性 质 裂 隙 性 质渗流性质构 吸 吸 吸 吸 润 扩 毛 渗 造 附 附 附 附 湿 散 管 透 性 能 势 热 常 性 性 作 性 质 数 用思考:沉积有机质的不同物理性质,在能源地质研究、勘 探及开发中有何作用?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1.沉积有机质电磁性质1) 光学性质:反射/折射/吸收,颜色/光泽/…可见光性质:物质与可见光相互作用的肉眼表现特征牛顿(1666) 发现, 透过棱镜的白光光 束是由连续光谱混 合而成,按蓝、绿、 橙、红的顺序逐渐 变化。
波长紫外线 可见光 红外线γ射线 宇宙射线 X射线 微波 无线电波 长电振荡波长也就是说,可见光是电磁波的一部分,波长范围380-780nm,从 远红外到紫外,并延伸到X射线区。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色度图反射反射:颜色,强度(光泽, 反射率) 透射:颜色,强度(透射率) 折射与散射:折光率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折射散射透射煤及其显微组分的颜色与光学强度煤级 褐煤 肉眼(宏观) 光泽 颜色 粉色 无或暗淡 褐,深褐, 沥青光泽 黑褐 强沥青光 泽, 弱玻 璃光泽 玻璃光泽 黑色 强玻璃光 泽 金刚光泽 黑,偏灰 不透明 灰白 显微镜(微观,透射光/镜质组) 透射光 反射光 黑灰 浅灰 棕红, 红棕 灰色 亮灰 无荧光 偶尔见 暗褐色 荧光 荧光 浅棕,深 褐红, 棕红 棕 深棕 棕黑长焰煤 沥青光泽 黑, 偏褐 气煤 肥煤 焦煤 瘦煤 贫煤黑色,偏 红棕, 棕褐 棕 黑色 几乎不透明似金属光 灰黑,古铜, 灰黑 无烟煤 钢灰 泽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显微组分反射率概念:显微组分抛光表面入射光强度与反射光强度之比, %R 显微组分光学各向异性:不同振动方向上光性存在差异 参数:按观测介质分: 空气反射率, Ra 油浸反射率, Ro 按振动方向分: 最大反射率, Rmax 最小反射率, Rmin 平均反射率, Rm 随机反射率, Rr 综合参数: 双反射率, ΔR二轴光性一轴光性思考:镜质组反射率测定条件(GB/T 6948-2008)?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显微组分反射率应用:地质应用 沉积有机质演化(热成熟作用) 石油天然气成藏与古地热场 沉积环境(煤相)与煤层对比 构造应力场与煤层构造变形 热液型金属矿产勘探区圈定 工业应用 煤质,配煤(炼焦, 液化, 气化) 焦炭质量评价与优化 商品混煤判别(GB/T15591-2013)显微组分反射率热演化轨迹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煤炭可洗选性与工艺优化2) 导电性:视电阻率煤层:视电阻率(ρs)一般高于煤系其它岩层物理 性质 视电阻率 自然伽玛 伽玛-伽玛 煤层 高 低 特高 砂岩 高 低 低贵州织纳灰岩 特高 低 低岩性 粉砂岩 泥岩 弱低 低 较高 高 较高 高碳质泥岩 较低 较低 高铝土岩 略高 特高 较高吉林舒兰煤层及其顶底板岩层视电阻率曲线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煤层顶板岩层视电阻率平面等值线煤层导电性影响因素含水性 孔隙特性 煤化程度:低阶,中阶,高阶 物质组成:煤岩类型,矿物 煤体结构:原生结构,构造煤 风氧化程度:风化煤,氧化煤 思考:煤层导电性地质 影响因素具体表现及其 变化规律? 思考:页岩储层、砂岩 储层导电性受哪些地质 因素影响?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含金属元素矿物地球物理测井 煤 层 识 别 煤 层 物 性 物 质 组 成选煤 摩 擦 电 选概念:岩石在外加载荷作用下的表观性能,也称机械性能1) 硬度:物质局部抵抗外来机械作用力的能力刻化硬度抗磨硬度抗压硬度冲击硬度摩氏硬度,标准矿物,煤2-4(褐煤和焦煤2-2.5,无烟煤4);弹性极限、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和破裂极限凸起,壳质类、惰质类组分和硫化铁、石英等矿区凸起高;抗塑性变形、抵抗破裂和剥离的能力压痕硬度,显微硬度,与煤级、显微煤岩组分和矿物种类有关;对塑性变形的阻力,反映矿物的强度极限普式硬度,坚固性系数,与力学强度不同,是煤在几种变形方式组合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思考:四种硬度的形成机理与相互关系?在煤中具体体现?煤的刻化硬度分布范围摩氏硬度标准矿物坚固性系数(f)岩石坚固性系数(普氏系数):表征岩石抵抗破碎的相对值。
沉积物的定义
沉积物的定义沉积物是指由水、风或冰等自然力量携带的物质在地表或水底沉积形成的岩层。
沉积物在地质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的演变和环境的变化。
沉积物的形成过程非常复杂,涉及到多个因素和环境条件。
沉积物的形成主要有三个步骤:搬运、沉积和固结。
首先,河流、海浪、冰川等自然力量会将岩石碎片、矿物颗粒和有机物等搬运到其他地方。
这些搬运过程中,物质会随着水流或风的作用而发生分选,使得不同大小、形状和密度的颗粒聚集在一起。
然后,当水流或风力减弱时,这些颗粒会沉积在地表或水底。
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物会逐渐固结成岩,并形成不同类型的沉积岩,如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沉积物的种类非常丰富,包括岩屑、泥沙、矿物颗粒、有机物和化学物质等。
岩屑主要由岩石碎片组成,可以分为砂岩、砾岩和泥岩等。
泥沙是由细小的颗粒组成的,主要有砂、粉砂和黏土等。
矿物颗粒是指由矿物质组成的颗粒,如石英、长石和云母等。
有机物是指植物和动物的遗骸或化石,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化学物质是指溶解在水或气体中的化学物质,如盐类和石灰石等。
沉积物的分布范围广泛,可以在陆地、海洋和湖泊等不同的环境中找到。
河流是沉积物的重要来源之一,它们携带着大量的岩石碎片和泥沙,然后在河口或河床上沉积下来。
海洋也是沉积物的主要堆积地,海浪和海流会将悬浮在水中的颗粒沉积在海底,形成海底沉积物。
湖泊和沼泽地也是沉积物的重要积累地,它们通常富含有机物,可以形成沼泽土和湖泥等。
沉积物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历史和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分析沉积物的组成和结构,可以了解到过去的气候、地貌和生物演化等信息。
例如,通过研究冰川沉积物可以推断出过去冰川的规模和活动情况;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可以了解到过去海平面的变化和沉积环境的演变。
此外,沉积物还可以作为重要的矿产资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对于人类的经济和能源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沉积物是由水、风或冰等自然力量携带的物质在地表或水底沉积形成的岩层。
有机碳和有机质
有机碳和有机质一、引言有机碳和有机质是地球化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它们在地球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定义、成因、分布、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有机碳的定义有机碳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其中碳元素与氢元素构成了C-H键,并且通常还含有氧、氮、硫等元素。
这些化合物主要来源于生物体的遗骸和代谢产物,包括植物残渣、动物骨骼和粪便等。
三、有机质的定义有机质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存在的含碳化合物,包括不同程度的分解产物和残留物。
它们主要来源于生命活动,如植物残渣、动物遗体及其排泄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材料会被埋藏在地下并逐渐转化为煤炭、油页岩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四、有机碳与有机质的成因1. 有机碳成因(1)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过程之一,它利用太阳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些有机物质可以被其他生物体利用,也可以在死亡后成为有机碳的来源。
(2)生物降解:当生物体死亡或排泄时,它们的遗骸和代谢产物会逐渐分解并释放出有机碳。
(3)地球化学过程:地球内部的热力学作用和地表的化学作用也会产生一些有机碳。
例如,在石油形成过程中,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得有机碳从岩石中释放出来。
2. 有机质成因(1)生物降解:与有机碳一样,生命活动是形成有机质的主要因素。
当植物残留物、动物遗体等死亡并被埋藏在地下时,它们会逐渐分解并转化为不同程度的有机质。
(2)压实和加热:随着时间的推移,埋藏在地下的植物残留物、动物遗体等会受到来自上方沉积层压实和地壳运动加热等影响。
这些作用使得有机质逐渐转化为煤炭、油页岩和天然气等能源资源。
五、有机碳与有机质的分布1. 有机碳的分布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地表和海洋中。
在陆地上,植物残留物、动物遗体等是主要的有机碳来源,它们通常被埋藏在土壤中。
在海洋中,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是主要的有机碳来源,它们会通过生命活动释放出大量的有机物质。
2. 有机质的分布有机质主要存在于地下,在不同深度和不同类型的岩石中都可以发现。
有机矿物的分类与性质
有机矿物的分类与性质1. 背景有机矿物,顾名思义,是含有机质的矿物虽然有机质通常被视为生命的产物,但并非所有含有机质的物质都是生命体在地质学中,有机矿物是指那些含有机质并具有矿物结构的物质这些物质在地壳中形成、存在,并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讨论有机矿物的分类与性质2. 有机矿物的分类有机矿物的分类方法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根据其成因和成分进行分类根据这种方法,有机矿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生物成因有机矿物生物成因有机矿物是指那些由生物活动产生的有机矿物这类矿物主要包括:•泥炭:由古代植物残体在缺氧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压缩和化学变化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由古代生物残体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经过长时间的化学变化形成2.2 热液成因有机矿物热液成因有机矿物是指那些由地下热液作用携带有机质并沉积形成的矿物这类矿物主要包括:•沥青:由热液携带的有机质在地下沉积并经过化学变化形成•碳质岩:由热液携带的碳质物质沉积并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胶结作用形成2.3 沉积成因有机矿物沉积成因有机矿物是指那些由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沉积作用携带有机质并沉积形成的矿物这类矿物主要包括:•腐殖质:由水体中的有机质在沉积过程中经过压缩和化学变化形成•硅质岩:由水体中的硅质物质与有机质共同沉积并经过矿物质的填充和胶结作用形成3. 有机矿物的性质有机矿物的性质主要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3.1 物理性质有机矿物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硬度、光泽、比重、透明度等这些性质受有机矿物的成分、结构和成因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泥炭通常呈黑色或深褐色,硬度较低,具有油腻光泽;石油和天然气则无色透明,硬度极低,具有蜡状光泽3.2 化学性质有机矿物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其组成和结构上有机矿物通常含有大量的碳、氢、氧等元素,并具有一定的有机结构这些有机结构在地质作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有机矿物的化学性质不稳定例如,石油和天然气在地下高温高压条件下,容易发生裂解、聚合等化学反应,形成不同的有机矿物4. 结语有机矿物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其分类和性质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历史本文对有机矿物的分类和性质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有机矿物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以及其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5. 有机矿物的形成与分布有机矿物的形成和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有机质的来源、地质环境、气候条件等5.1 有机质的来源有机质的来源主要包括生物残体、植物残体和有机化合物生物残体主要指古代生物的遗骸,如动物和植物的残体植物残体主要指古代植物的残余物质,如泥炭有机化合物主要指由生物合成或人工合成的有机物质,如石油和天然气5.2 地质环境地质环境对有机矿物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有机矿物的形成通常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缺氧环境等这些条件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转化,从而形成有机矿物地质环境的变化,如地壳运动、沉积作用等,也会影响有机矿物的分布5.3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对有机矿物的形成和分布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湿润、温暖的环境下,生物活动频繁,有机质的产生和积累较多而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下,生物活动受限,有机质的产生和积累较少气候条件的变化,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等,也会影响有机矿物的形成和分布6. 有机矿物的应用有机矿物在多个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6.1 能源有机矿物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石油和天然气是主要的能源资源,它们的开采和利用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能源此外,泥炭也被用作燃料,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6.2 农业有机矿物在农业领域也有一定的应用腐殖质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矿物,它富含营养元素,可以作为肥料使用腐殖质还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6.3 材料有机矿物在材料领域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沥青可以用于道路铺设,碳质岩可以用于生产石墨等材料7. 结语有机矿物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其形成和分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历史本文对有机矿物的形成和分布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有机矿物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以及其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8. 有机矿物的勘探与开发有机矿物的勘探与开发对于充分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8.1 勘探技术有机矿物的勘探技术主要包括地质勘探、地球化学勘探和地球物理勘探地质勘探是通过研究地质体的岩石、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来推断有机矿物的存在和分布地球化学勘探是通过分析土壤、水和空气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来推断有机矿物的存在和分布地球物理勘探是通过测量地下物质的物理性质,如电阻率、磁性和波速等来推断有机矿物的存在和分布8.2 开发技术有机矿物的开发技术主要包括开采、提取和加工开采是指将有机矿物从地下或水体中取出提取是指将有机矿物中的有机质从矿物质中分离出来加工是指将提取出来的有机质进行处理,如加热、蒸馏等,以获得所需的有机矿物产品9. 有机矿物与环境有机矿物在环境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9.1 环境影响有机矿物的开采和利用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和生态系统破坏因此,在进行有机矿物的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9.2 环境监测有机矿物对环境也有一定的监测作用例如,通过分析土壤、水和空气中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可以了解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10. 结语有机矿物是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其勘探和开发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物质组成和地质历史本文对有机矿物的勘探和开发进行了简要介绍,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在后续的研究中,我们还需要深入探讨有机矿物的形成机制、分布规律以及其在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沉积物的定义
沉积物的定义沉积物是指在地球表面或水体底部由风、水、冰或重力等作用而沉积下来的颗粒状物质。
它们可以是岩石碎屑、有机物质、化学沉积物或生物沉积物等。
沉积物广泛存在于地球各个角落,对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资源等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
沉积物的形成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沉积物的生成通常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形成较厚的沉积层。
例如,在河流和海洋中,沉积物的形成需要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时间。
这是因为沉积物的生成是由于物质的搬运和沉积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沉积物的组成和特征多样。
沉积物的组成与其形成环境密切相关。
在河流和海洋中,岩石碎屑是最常见的沉积物类型。
这些岩石碎屑可以是来自岩石的机械破碎产物,也可以是植物和动物的遗骸。
此外,沉积物还包括有机物质,如腐殖质和煤炭等。
化学沉积物则是由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在适当的条件下沉积形成的,如盐、石膏和磷酸盐等。
生物沉积物则是由生物体的遗骸和分泌物沉积形成的,如珊瑚、贝壳和石灰岩等。
沉积物对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沉积物,我们可以了解到地球历史的演变和地质过程的发展。
沉积物中的岩石碎屑可以提供有关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的信息。
有机物质沉积物则是研究古气候和环境变化的重要工具。
沉积物的研究需要使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
通过采集和分析沉积物样品,我们可以了解其组成、结构和物理化学特性。
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沉积物采样、岩石碎屑分析、有机质分析和测年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地质学、环境科学和能源资源等领域的问题。
沉积物是地球表面和水体底部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的形成、组成和特征多样,对地球科学和环境科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沉积物,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历史演变、地质过程的发展,以及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沉积物的研究需要使用多种科学方法和技术,这为我们深入理解地球的奥秘提供了重要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油中的V、Ni等重金属都与卟啉分子中的N呈络合 状态。动物中的血红素和植物中的叶绿素都属卟啉化合 物,研究卟啉化合物有助于确定石油的成因。
V、Ni低,V/Ni<1——陆相 V、Ni高,V/Ni>1——海相
卟啉类与生物色素有亲缘关系,被作为石油有机成 因重要证据。高温(>250℃)或氧化条件下,卟啉即被 破坏、分解、所以一般石油中存在卟啉,说明石油形成 和经受的温度都不高于250℃,所以地层越老卟啉越少。
2、干酪根法(孢粉学法)
以干酪根为基础的显微组分划分比较简单。影响最大 的是Burgess(1974)提出的分类,他将沉积岩中的干酪根类
型划分为五类:腐植型:木质的(V)、煤质的(I) 腐泥型:草质的、藻质的及无定形有机质。
干酪根方法最大的优点是富集了存在于矿物沥青基质 中的那部分有机质,使其能直接研究,但它同时破坏了有 机组分原始产状和结构,难以准确鉴别某些显微组分的成 因,使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受到影响。因此合理的 做法是将全岩研究和干酪根的研究结合起来,
4、有机质的类型
有机质类型—干酪根类型 TeiChmüller(1982)根据Tissot 、Durand (1980) 等人资料划分为三种类型: I 型干酪根主要由藻类生成,生油量高, Ⅲ 型干酪根主要由高等植物生成,生油量很少, Ⅱ 型 干酪根生油量也较高,含部分壳质组分。
I、Ⅱ型干酪根可称为腐泥型 Ⅲ型干酪根可称为 腐植型。 德国核研究中心地球化学研究所等1985年在干酪根类 型划分中加入了地球化学参数(H/C),干酪根分为:I型、 ( >1.5 ) ⅡA 型 ( 1.1~1.5 ) 、 ⅡB 型 ( 0.9~1.1 ) 、 Ⅲ 型 (0.5~0.8)和Ⅳ型(<0.5) 。
思考题:
1、石油元素组成研究的成因及环境意义? 2、异戊间二烯型异构烷烃研究的环境意义? 3、石油的非烃组成研究的意义?
海、陆相石油物质组成的差异
内 容 海 相 石 油 陆 相 石 油
石 油 类 型芳 蜡 — 香 环 — 烷 中 型 间 为 型 主 、石以 分 为 石 石 蜡 蜡 型 — 为 环 主 烷 , 型 部
(2)异烷烃(或异构烷烃) 碳与碳原子都以单键C—C直链相连,有支链。
不同碳原子数的正烷烃相对含量呈一条连续的曲 线,称为正烷烃分布曲线。
A、陆相有机质形成的石油中,高碳数的(≥C22)正烷烃多;
B、海相(浮游生物菌藻类)
占原油体积%
主峰碳
形成的石油 中低碳数
2.0
(≤C21)正烷烃含量多; 1.5 C、年代老、埋深大,有机质
硫在石油中可呈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 环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等形态出现。
高硫石油: 硫含量 >2% 含硫石油: 硫含量0.5~2% 低硫石油: 硫含量<0.5%
2、
(1)碱性氮化 物:多为吡啶、喹啉、异喹啉和吖 啶及其同系物。
(2)非碱性氮化物:主要是吡咯、卟啉、吲哚和 咔唑及其同系物。
按分子中所含碳环数目可分为单环烷烃(通式CnH2n), 双环烷烃(通式CnH2n-2),三环烷烃(通式CnH2n-4)和多环 烷烃。石油中的环烷烃多为五员环和六员环,其结构式和类 型如下 :
▲ 应用:环已烷/环戊烷推测生油温度
3、芳香烃
具有六个碳原子和六个氢原子组成的苯环化合物, 其特征是含有苯环结构,属不饱和烃。石油中含量一般 为10~40%。
(二)中国烃源岩与干酪根的划分
1 原石油工业部部颁标准(1986年)
有机组分分为4组,即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 质组。干酪根类型的划分按各组分的百分含量进行加权
计算,求出类型指数TI值,即可确定出干酪根的类型。
TI a 100 b 50 c (75) d (100) 100
a、b、c、d分别代表腐泥组、壳质组、镜质组、惰质组百分含
裂解气(藏) Ro,max>2.0%
非常规开然气 煤层气和致密砂岩气 按开发难易程度
常规开然气 砂岩气和碳酸盐岩气
按分布特征
聚集型气 分散型气
气藏气、气顶气 溶解气、气水化合物
伴生气 按与石油产出关系
非伴生气
游离态
相态
溶解态 吸附态
固态气水合物
(二)天然气的化学成分
1、烃与非烃组成
烃:以甲烷为主,其次是乙烷、丙烷、丁烷、异丁烷。 非烃:有氮、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硫化氢、氢及
低分子含量大于高分子含量;
1.5
G、C20以上高分子奇偶碳原子相对 1.0
接近,但现代沉积有机质中 , 0.5
奇碳原子含量>偶碳原子含量
0
碳数
1 5 10 15 20 25 30 35
—用于成熟度分析
正烷烃分布曲线
▲ 油源对比的标志——异戊间二烯型烷烃
其特点是直链上每4个碳原子就有一个甲基支链,结构上
第二节 石油、 天然气、油页岩的物质组成
一、分散有机质的分类 和有机质的类型
二、石油的化学组成 三、天然气的物质组成 四、油页岩的物质组成
一、分散有机质 的分类和有机质的类型
(一)国际上分散有机质的分类
1、全岩法(煤岩学法)
岩石中的有机组分分为五类,即腐植类、惰质类、 类脂类、动物类和有机—矿物基质。 动物类中的动物遗体,包括几丁虫类、笔石、牙 形石、沟鞭藻囊、鱼和螯虾的残体和骨骼等;矿物— 沥青基质是矿物吸收或结合了亚、微有机物质的部分, 这些有机物含油气更多,具强荧光,尤以粘土矿物更 为典型。
国内石油与煤元素组成的差异/%
元素 石油
C 83~87
H 11~14
S 0.05~2.20
N
0.2
O 0.3~0.9
H/C 1.76
汽油 86 14
2.0
褐煤 71.0 5.4 0.6~1.0 1.4 21.0 0.87
烟煤 80.8~88.4
5.4~5.5 0.6~1.2 1.7~1.9 4.1~11.1 0.67~0.82
微量的惰性气体。
2、干气与湿气
干气(贫气):CH4>90% 或 C1% >95% 湿气(富气): CH4<90% 或 C2+% >5%
(三)典型气藏特征
1、气藏气
单独聚集成纯气藏的天然气,不与石油伴生。 甲烷的含量在气体成分中占95%以上,重烃的含量 极少,一般在1~4%左右,属于干气(贫气)。
2、气顶气
石 蜡 含 量低 ( < 5%) 高 ( 普 遍 > 5%)
硫 含 量 高
低
微 量 元 素V V/、 NiN > i1含 量 高 , 且V V/、 NiN < i1含 量 低 , 且 C同 位 素δ 13C> -27‰ δ 13C< -29‰
三、天然气的物质组成
(一)概述
1、天然气(藏)的概念
广义天然气:泛指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量
TI≥ 80
为干酪根类型I
40≤ TI≥ 80 0≤ TI< 40
TI< 0
为干酪根类型Ⅱ1 为干酪根类型Ⅱ2 为干酪根类型Ⅲ
2 石油勘探院的油气源岩有机组分分类
1989年提出了以煤岩显微组分分类为基础的油气源岩 显微组分分类 镜质组:结构镜质体、无结构镜质体、碎屑镜质体 惰质组:粗粒体、半丝质体、丝质体、菌类体、碎屑惰性体 壳质组:孢粉体、树脂体、角质体、本栓体、荧光质体、壳屑 体 腐泥组:无定形腐泥体、藻类体 动物有机碎屑组:笔石、几丁虫、牙形刺等 次生有机质:渗出沥青体、微粒体、各向异性体
3、
(1)酸性氧化物:石油酸,如环烷酸、脂肪酸和酚 (2)中性氧化物:含量较少,如醛、酮等。
石油酸中以环烷酸最重要,含量多数<1%,环烷酸很易生 成各种盐类,碱金属环烷酸盐可溶于水,地下水中含这种环烷 酸盐,可作为找油的标志。
上述已经分离和鉴定出的各种化合物外,石油中还有一定 数量的、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结构极为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 因受分离技术的限制,目前对其具体的结构特征尚不清楚,统 称其为沥青质。
似若干个异戊间二烯分子加氢缩合而成。在沉积物和原油中,
往往以植烷(Ph)、姥鲛烷(Pr) 、降姥鲛烷、异十六烷及法呢 烷的含量 最高,其结构式如下 :
2、6、10、14—四甲基 十六烷(植烷)
2、6、10、14—四甲基 十五烷(姥鲛烷)
2、6、10—三甲基 十五烷(降姥鲛烷) 2、6、10—三甲基 十三烷(异十六烷) 2、6、10—三甲基 十二烷(法呢烷)
1.0
演化程度较高的石油中,
0.5
低碳数正 烷烃多;
0
碳数
D、有机质演化程度较低的石 1 5 10 15 20 25 30 35
油中,正烷烃碳数偏高。
正烷烃分布曲线
E、受微生物强烈降解的原油中,正烷烃常被选择性降解,一般
含量较低,低碳数的更少。
占原油体积%
主峰碳
F、C15以内,有一个极大值,通常
2.0
碳用美国南卡州皮狄组美洲拟箭石(PDB)。
(二)石油的烃类组成
1、烷烃(脂肪烃)
属饱和烃,通式为CnH2n+2,石油中含量一般为5~55%。
常温常压下:n=1~4 气态;n=5~16 液态;n>17 固态 密度<1g/cm3,几乎不溶于水。随分子量的增加, 密度、熔点、沸点均上升。
(1)正烷烃(或正构烷烃) 碳与碳原子都以单键C—C直链相连,无支链
同源石油异戊间二烯类型和含量十分相似(“指纹”意义)
常用姥鲛烷(Pr)/植烷(Ph)确定成熟度和油源对比
成熟
Pr/ Ph >1
未成熟
Pr/ Ph <1
Pr优势
Pr/ Ph>2.8
Pr均势
0.8<Pr/ Ph<2.8
Ph优势
Pr/ Ph<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