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第二节 第一课时 了解罪与罚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2单元《第5课 5.3 善用法律》试卷含答案解析(2)
课时练5.3善用法律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放学后,在离校门口不远的地方,东东看见几个流里流气的青年人把本班同学磊磊围住,准备对磊磊进行殴打。
面对这种情况,东东的正确做法是()①召集本班同学与这几个青年人搏斗,不让磊磊吃亏②报告老师或拨打“110”报警③不顾一切挺身而出,独自同不法青年搏斗④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见义勇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小闽因吃了某店的不卫生食品,出现了轻微食物中毒症状,在医院治疗期间花去医疗费用数百元。
小闽向店铺经营者索赔,老板不予理睬。
此时他可以()①带上朋友到店铺大吵大闹②向专门机构请求法律援助③忍气吞声,自认倒霉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3.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做法是()A.忍气吞声,息事宁人B.可以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C.寻求法律保护,依靠法律维护正当权益D.严格执法,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4.快递员小张送快递到某出租房时,发现屋里的几个人神神秘秘。
小张通过观察怀疑他们在实施电信诈骗。
小张离开出租屋后,及时拨打电话报警为公安机关侦破案件提供了可靠信息。
下列对小张的做法评价正确的是()A.多管闲事,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B.容易引火上身,威胁自身安全C.窥探他人隐私,违背职业道德D.机智有“谋”,与违法犯罪作斗争5.在武汉,一名10岁女孩被3名歹徒劫持后,利用歹徒吃夜宵之机,趁歹徒不备,一边向饭店老板暗指3名歹徒,一边表情痛苦地用双手卡自己的脖子,老板明白后立即设法报警,几分钟后,3名歹徒被民警抓获。
对此案例你的认识()①未成年人是社会最弱势群体,遇到侵害只有求助于他人②歹徒的行为违反行政法律,应受到行政处罚③这名女孩有勇有谋,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我们要机智灵活,善于斗争,遇到危险要保全自己,减少伤害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四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部编版)作业: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
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1课时法不可违课|时|提|要本课时主要讲述了四个重要内容:第一是违法行为的含义;第二是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第三是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异同点;第四是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预防犯罪。
(背诵用单本小册P102)1.法律的重要性(1)法律作为一种________,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________或方向。
(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________。
(3)法律是________的社会规则,________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________违反________、法规的规定,危害________的行为。
3.违法行为的分类及区别不同点类别违反法律不同法律责任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性质民事违法行为①________ 民事责任④________行政违法行为行政法律规范③______________相对轻微⑥____________刑事违法行为②________ 刑罚处罚⑤________ 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相同点:都是违法行为;都具有社会危害性;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2)不同点:违反的法律不同;社会危害性不同;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5.怎样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1)我们要认识______________的危害,自觉__________规范自己的行为。
(2)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________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3)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______________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________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
亲爱的同学,快来检测学习效果吧!1.法律也是一种社会规则,但它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
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苍蝇”“老虎”一起打,多位高官落马。
《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一课 第一节 第二课时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
第二课时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随堂基础练习1.人的社会身份是会发生变化的,这是因为()A.人会有多种身份B.所处的社会关系发生了变化C.社会关系是错综复杂的D.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2.下图“社会关系网”不能说明()A.在社会中,每个人常常有不同的身份B.人的身份是自己确定的C.在社会交往中,与很多人产生联系D.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3.“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句话说明()A.人的生存不依赖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B.社会是个人的有机组成部分C.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可以不与周围的人发生社会关系D.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4.举例说明具有下列关系的不同称呼。
5. 根据实际完成下面的问题。
(1)社会关系网络图。
(2)社会关系的存在对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课后巩固作业1.每个人都具有多种身份,这些身份是通过 确定的。
( )A .血缘关系B .地缘关系C .业缘关系D .社会关系2.下面对社会关系网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个人是社会关系网中的一环 ②人们之间的关系构成错综复杂的社会网 ③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单一的 ④各种社会关系构成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A.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①②③④3.对下图图片理解正确的是()①人的身份是通过友情关系确定的 ②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③在不同社会关系中,具有不同社会身份 ④在不同社会关系中,身份相同A .①②B .③④C .②③D .②④4. 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拥有不同的身份,下列身份描述正确的是()①在家中,我们的身份只有子女 ②在学校中,我们的身份不仅仅是学生 ③购物时,我们的身份是消费者 ④参加社区活动,我们是自愿者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5.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构成社会关系网 ③人可以脱离社会关系网 ④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大网”上的—个“结点”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读某人的角色图,回答问题。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5.1 法不可违同步练习(附答案)
5.1 法不可违一、单项选择题1.网民新编《中国人民过马路战歌》:“雄赳赳,气昂昂,冲到马路中央;有中年,有儿郎,大爷老大娘;迎着红灯亮,不改变方向;凑够一撮,随波逐流向前闯……”这种无视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行为是()①一般违法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③民事违法行为④刑事违法行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2.数名省部级干部一审宣判,这其中有被判无期徒刑,也有被判有期徒刑的……材料表明()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②官员违法要受到最严厉的制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④我国的腐败现象越来越严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3.马某被人雇佣从事驾驶挖掘机的工作,因迟迟没有拿到工钱,于是向挖掘机的发动机机箱和柴油箱内倒了两袋红糖,导致该挖掘机受损,被法院判决赔偿被害人损失6万元。
这一案例说明()①任何违法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②生活在法治社会,应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③与老板协商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拿到工资的最后屏障④合法权益受不法侵害时,正确的方法是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4.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B.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C.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 D.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5.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凡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是犯罪行为B.违法行为若不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C.凡是犯罪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D.无论是一般违法行为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6.2017年11月6日。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新修订的《反不正当竞争法》除了经营者对自己产品的虚假宣传,帮助他人进行刷单、炒信、删除差评、虚构交易等行为,也将受到严厉查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五课 第二框 预防犯罪》作业同步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二框预防犯罪一、夯基达标1.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②修正后的刑法更加符合人民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③触犯刑法是犯罪的唯一特征④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D.①③④2.对于刑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②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③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④违法行为均受刑罚处罚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3.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刘某等36 人一审公开宣判,其中判决刘某犯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罪,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上述判决中属于主刑的有( )A.有期徒刑、死刑B.死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C.死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D.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4.下面漫画警示我们( )①要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②青少年的不良行为一定会导致违法犯罪③青少年要依法自律,防微杜渐④青少年要自觉守法,防患于未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中学生陈某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跟同学进入网吧玩游戏,玩了一两次后逐渐上瘾,后来发展到迟到、旷课。
由于父母所给的零花钱有限,陈某便开始偷同学的钱。
老师、父母多次劝阻,他依然我行我素。
后来他去邻居家盗窃被派出所拘留。
毕业后,他整天泡在网吧,欠了网吧老板很多钱不还。
一次陈某与网吧老板发生争执,随手拿了把水果刀将老板刺死,随后被公安机关逮捕。
(1)这一事例给你哪些启示?(2)作为青少年,我们该如何预防违法犯罪?二、培优促能6.对下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①刑法惩治犯罪②刑法维护人民的利益和社会稳定③犯罪行为的后果是触犯刑罚④刑罚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7.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五千元。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2单元《第5课 5.1 法不可违》试卷含答案解析(2)
课时练5.1法不可违一.选择题(共10小题)1.某公安局接到王某的报警后不重视,不及时出警,导致王某造成经济损失,王某将公安局告到了法院,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安局赔偿王某的经济损失。
该公安局的行为属于()A.行政违法行为B.民事违法行为C.违纪行为D.刑事违法行为2.“人生不能越界,底线必须坚守”。
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A.不说谎B.不违法C.不抱怨D.不推诿3.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投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
体育馆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
工作人员找来民警将他们带走。
公安机关给予李某等人警告处罚。
李某等人的行为()A.是犯罪行为,应承担刑事责任B.是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C.缺少社会公德意识,不违法D.没有依法行使政治权利4.2021年国庆期间,吕某强行跨越北京太庙护栏拍婚纱照,破坏了文物。
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吕某受到行政拘留和罚款处罚。
吕某的行为()A.扰乱了社会治安秩序,属于严重违法B.是刑事违法行为,应受刑罚处罚C.缺乏社会责任感,属于一般违法行为D.是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5.被告人王某与陈某等人以养生养老为噱头,对老人采用封闭式洗脑,诱惑老人预付养老费,进行非法集资,最终导致700多名老人的“养老钱”血本无归。
2021年4月8日,某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王某等人4年零10个月至14年不等有期徒刑。
此案例中()A.因诱骗老人王某等人承担了民事责任B.4年零10个月至14年不等有期徒刑是附加刑C.王某等人乐于帮助他人,法院太苛刻D.王某等人是刑事违法行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6.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
如图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案例违法行为①小张骑摩托车不带头盔被交警罚款民事违法行为②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行政违法行为③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刑事违法行为④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行政违法行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7.2021年10月7日,网民罗某平在微博发表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言论,被群众举报,三亚市公安局吉阳分局对其刑事拘留,并展开立案调查。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练习题(含答案)A.道德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人们行为的底线应该是遵守法律。
B.青少年在遇到非正义的事情时,应该勇敢、机智,但不可采取不可取的做法。
C.XXX的多次拨打“110”电话的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同时也是谎报险情制造混乱的行为,损害了公安机关的形象,扰乱了社会秩序。
D.在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上,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行使权利,并为自己在网络上的任何言论承担责任,法律也会制裁违法犯罪。
E.在遇到小偷时,我们应该冷静、沉着、机智,选择最佳方法确保自身安全,并及时报警。
F.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关包括家庭、学校、社会、公安机关、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司法机关、政府部门等。
G.在正当防卫时,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不能针对不法侵害者亲属,也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H.建议漫画中的学生运用法律,依法维权。
A.全国人大代表XXX在提案中指出,应将戏曲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她建议在幼儿园开设戏曲审美课,小学开展戏曲必修课,中学在开展戏曲必修课的同时,考虑增设戏曲必修课。
这有助于促进教育公平。
B.社区居民选举居委会主任,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十三五规划提出,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D.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具有危害性,因为犯罪行为必然触犯刑法。
11.14岁少年XXX持刀将两名同学先后捅成重伤、捅死,被判有期徒刑17年,后因当地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XXX近日被改判为无期徒刑。
XXX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行为,应受刑罚处罚,表明其法治意识、责任意识淡薄。
12.2017年4月18日,XXX提起公诉的XXX原副局长XXX(副科级)涉嫌受贿罪一案,XXX作出一审判决,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二十一万元。
这表明官员犯罪受到了法律更严厉的制裁,政府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13.从2009年冒名上大学的XXX,到2016年XXX被顶替上大学事件再起波澜——十年寒窗却被冒名者“偷”走了进入大学研究、改变人生命运的机会。
《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十课 第二节 第一课时 劳动成就今天
第二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第一课时劳动成就今天随堂基础练习1.以下关于劳动、劳动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我们国家的每一项成就,都是劳动者辛勤劳动换来的B. 劳动有分工,都在为国家和社会发展做贡献C. 劳动者的地位因高低贵贱而不同D. 只要是从事对社会有益的劳动,劳动者都值得全社会的尊重2. 古往今来人们歌颂的劳动,赞美劳动,是因为劳动创造了人类的一切。
关于劳动正确的说法()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③劳动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生活④劳动铸就生命的辉煌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3.建国以来,我国表彰额一批杰出的劳动者。
在受表彰奖励的人员中,既有为国家作出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也有用一人脏换来万人净的环卫工人;既有在三尺讲台播种希望的教师,也有在田间地头辛勤耕耘的农民......这说明()①我国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②我国的劳动者都受到了国家的表彰③劳动者从事的工作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④劳动虽然有分工不同,却没有贵贱之分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4.比尔•盖茨说:“靠愿望和祈祷是不行的,实现理想必须动手去做。
”这句话告诉我们()A.只要动手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理想B.美好梦想都是通过劳动实现的C.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D.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这次体验爸爸当环卫工人的工作,非常开心,看看爸爸每天把城市的环境卫生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感到非常骄傲。
材料二:我爸爸是一名环卫工人,我特别想哭。
我的同学爸爸好体面工作,我觉得有点心里不平衡,甚至有点自卑感的丢脸。
材料三:我觉得我爸给我丢脸了,他竟然做环卫工人,扫大街,总觉得老师同学瞧不起我,看不起我。
上面讲述了三个孩子对父亲环卫工人的工作的不同看法,发表你的观点。
课后巩固作业1.“人生最大的快乐与幸福,是自己的劳动得到了成果。
农民劳动得到了收获,工人劳动生产出了产品,医生劳动治好了病人,教师劳动教好了学生,其他工作都是一样。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部编版课时练第2单元《第5课 5.2 预防犯罪》试卷含答案解析(1)
课时练5.2预防犯罪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国家用立法来保障公民权利的是()A.《劳动法》—劳动人民的权利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的权利C.《合同法》—劳动合同的权利D.《刑法》—犯罪分子的权利2.“依靠法律来护航,一言一行记心上,谦和恭让莫逞强,二虎相争双受伤。
学法用法记上,百年树人做栋梁,千里之堤防蚁溃,万家平安万年长。
”这首法律歌谣启示我们中学生应该()A.善待他人,讲哥们儿义气B.提高品格修养和法治意识,防微杜渐C.封闭自我,避免不良诱惑D.摆脱法律的束缚,追求无约束的自由3.周某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犯滥用职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犯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三罪并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财产。
上述判决中属于附加刑的是()A.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有期徒刑B.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C.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驱逐出境D.剥夺政治权利、罚金4.2020年,郭某隐瞒出境史导致40多人被隔离观察,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郭某承担的法律责任是(C)A.民事责任B.行政责任C.刑事责任D.违宪责任5.对犯罪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也叫严重违法行为②是具有一般社会危害性的行为③犯罪的基本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④刑罚只对犯罪分子适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这条法律规定下来理解不正确的是()A.未成年人受到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B.犯罪要受到法律惩罚C.未成年人犯罪比成年人犯罪代价小D.未成年人应当远离违法犯罪7.《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5课 第2课时《预防犯罪》
部编版2020年八上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含反思)第2单元第5课第2课时《预防犯罪》一. 教材分析《预防犯罪》这一课时主要让学生了解预防犯罪的重要性,认识犯罪行为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犯罪。
教材通过案例分析、法治知识讲解等方式,使学生明白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法治观念,但部分学生对犯罪行为的危害认识不足,法治意识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弱,容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提高法治意识。
2.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犯罪行为的危害。
2.如何预防犯罪。
3.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2.法治讲解法: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典型案例。
2.准备法律法规资料。
3.准备情景模拟道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知道犯罪行为对个人、家庭和社会有哪些危害吗?让学生认识到预防犯罪的重要性。
2.呈现(15分钟)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案例可以包括盗窃、抢劫、诈骗等类型。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讲解相关法律法规,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
如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预防犯罪。
4.巩固(10分钟)分组讨论:如何预防犯罪?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预防犯罪的方法。
每组分享讨论成果,总结出预防犯罪的有效措施。
5.拓展(10分钟)设置情景模拟,让学生学会如何自我保护。
如遇到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时,如何应对?引导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第一课时 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第二课网络生活新空间第一节网络改变世界第一课时网络丰富日常生活网络推动社会进步随堂基础练习1.打开网络就等于同世界握手,看新闻、听音乐、办商务,这说明()A. 网络可以实现一切愿望B. 网络交往是一把双刃剑C. 网络让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捷D. 网络已主宰生活2.对下图漫画《网购》认识正确的是()①网络对我们生活提供便利②网络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网络购物上③网络能够满足我们的一切需求④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A. ②③B. ①④C. ①③D. ③④3.网络推动社会进步,表现为()①网络丰富生活②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③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④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4.选出可以借助互联网做的事。
(用“√”表示)5.简答题。
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便利?课后巩固作业1.比起实体店,网购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因为网购物美价廉、省事省心,已经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消费方式。
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披露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5.1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网络零售市场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
这说明()A.网络生活比现实生活好得多B.网购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实体店购物方式C.网络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D.人们对网络的痴迷已经达到无法控制的程度2.借助互联网,不用舟车劳顿,我们就可以结交朋友、查阅资料、学习新知、购买物品、休闲娱乐。
这说明网络()①网络生活很丰富,网络交往很诱人②网络扩大了我们的交往领域、对象③网络世界有自身独特优势,我们可以享受网络的诸多益处④人们可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3.201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众多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微博、征民意,公民在互联网上为“两会”建言献策也格外火爆。
这说明()①我国公民可以通过网络解决一切难以解决的问题②我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意识不断增强③互联网是人民建言献策的唯一途径④我国人民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的渠道不断扩展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4.社区读书平台是服务社区、方便市民的社区服务网络平台,集新书借阅、在线阅读、网上听书等功能于一体。
《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第三节 第二课时 有勇有谋 应对犯罪
第二课时有勇有谋应对犯罪随堂基础练习1.青少年与违法犯罪分子做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要讲究智斗。
对歹徒行凶,行之有效的方法有()①设法稳住歹徒②记住歹徒相貌③假装没看见,悄悄溜走④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放学路上,小林走至偏僻处,迎面来了几个不良少年,强迫她把身上的钱交出来。
请你帮小丽选择几种最佳自我保护方法()①巧妙周旋,机智脱逃②不顾一切,与之硬拼③交出钱财,保护自己④记住特征,及时报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3.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
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
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④张平履行了也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中学生小刚晚上独自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发现一个小偷正准备翻窗入室。
小刚见状灵机一动,大喊一声;“爸爸,你该上公安局值夜班去了!”小偷闻讯转身就逃。
这说明小刚()A.凡事都依赖别人,不能自主处理问题B.既敢于又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C.胆小、懦弱,不能勇敢地面对歹徒,与之殊死搏斗D.用正当防卫保护了自己5.材料分析。
材料:今年2月21日13时30分,海军战士崔某、郑某途经市北区威海路妇女儿童用品市场时,遇到一男青年突然抢夺怀抱孩子正在等候公交车的卜女士的手机,抢到手机后男青年飞快逃跑。
为追赶男青年,卜女士抱着孩子摔倒在地。
崔某、郑某二人见状,立即紧紧跟随犯罪嫌疑人,几经周折,终于在天马商贸城附近拦住犯罪嫌疑人。
男青年掏出随身携带的小刀,气焰嚣张,崔某、郑某二人临危不惧,赤手空拳与男青年展开搏斗,崔某右手被划伤,最后二人合力成功将男青年抓获,交给闻讯赶来的派出所民警。
崔某、郑某的行为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课后巩固作业1.下面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①遇到他人遭受侵害时,可以拨打110报警电话②同违法犯罪做斗争,是除青少年以外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权④青少年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青少年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课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第二节合理利用网络第一课时理性参与网络生活随堂基础练习1.下面的漫画启示我们()①网络能丰富我们的头脑②要抵制不良诱惑③网络诱惑是无法抵制的④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A. ①③B. ②④C. ①②D. ③④2.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重要的学习工具和交往平台。
享受健康的网络交往,我们要做到()①以健康的心态把网络作为生活的补充②时刻牢记网络交往的道德和法律规则③善于利用虚拟时空转化角色,为所欲为④善于利用网络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④3.读漫画,回答问题。
没时间读书时间都去哪了?(1)你能回答漫画中的问题吗,时间都去哪了?(2)针对漫画中的问题,作为青少年应该怎样做?课后巩固作业1.“网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这句话启示我们()①要全面看待网络②要远离网络③要沉迷于网络④对待网络要趋利避害A. ①②B. ②④C. ①③D. ①④2.据有关权威部门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超过四分之三的未成年人拥有自己的手机。
课间休息、睡前、上学放学路上、做作业时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时间:聊天、玩游戏、听音乐、看视频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机上网的主要活动。
下列关于未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态度,不正确的是()A.要合理把握使用手机上网的时间,从事有益于身心的活动B.使用手机有百害而无一利,应拒绝使用C.在使用手机上网时,要虚心听取父母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D.增强自制力,避免上网成瘾3. “我家孩子正在参加XXX比赛,麻烦朋友们帮忙投个票”.“这是我朋友家的孩子,拜托投一票…”随着微信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在朋友圈中给孩子拉票也成为了越来越多家长头疼却又无可奈何的“工作”。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用新兴网络平台开展评选活动,有助于展示候选人的风采,也创新了投票方式,是一种社会进步②通过拼人脉,拼资源获胜,体现的是个人能力,这种竞争很公平③网络投票比较亲民,但有时不能反映真实民意,所以要理性对待④这种“绑架”友情的投票现象惹人烦,所以生活中要学会拒绝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最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制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二课时《预防犯罪》教学课件(共30张PPT)
(2)为解决资料反映的社会问题,同学们查阅了相关法律,围绕“是否应 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展开了辩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支持降低刑责年龄,理由:凡是触犯刑法的,不论年龄大小都必须承 担刑事责任;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违法必究。
不支持,理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 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小小年纪接受刑罚处罚,会影响到他未来 的健康成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知识点2 加强自我防范 7.以下对犯罪年龄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①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承担刑事责任 ②已满14周岁的人犯罪就会担 负刑事责任 ③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才会担负刑事责任 ④已满14周岁的人 犯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放火投毒等严重罪行的,才会承担相应刑事 责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本题考查不良诱惑的危害、如何预防违法犯罪、自觉遵纪守法等 内容。解答此题时,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色情信息”“非法有害出 版物”等,然后对照选项,对材料分析后得知:违法犯罪的诱因是沉迷网络 游戏与色情网站信息等,这是一种不良行为,也是一种不良诱惑。因此①② ④正确。上网有弊有利,不一定导致犯罪,因此③要排除。在解答本题时, 也可采用排除法,直接排除③。该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应训练 2.某中学生因在网上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造成严重后果,受到 刑罚处罚。据此判断该中学生( B ) ①已年满16周岁 ②触犯了刑法,其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③没有自觉 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④缺乏法治观念和意识,没有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C ) ①吸食、注射毒品 ②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③偷窃,故意损毁财物 ④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 课件(30张幻灯片)
预
防
犯
罪
4.青少年应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①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③我们应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 守法的人。
④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 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课堂小结
预 防 犯 罪
了解罪 与罚
加强自 我防范
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5.“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警示语告诉我们( )
A.人民法院应严格依法行使检察权
B.违法行为都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D
C.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犯罪
D.必须树立法律意识,防患于未然
知识回顾
2、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分类?
含义:违法行为是指
。
分类:①分为
。
②分为
。
5、如何做到遵章守法?
① 针对
。
② 针对
。
③ 针对
。
新课导入
唐山打人案最新宣判结果
2022年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 陈继志等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一案公开宣判。廊坊市 广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 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 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 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 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 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 罚金。
C
C.面对违法犯罪行为,有勇有谋
D.没有履行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3. 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
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困
《同步课时作业》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 第一节 第二课时 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第二课时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随堂基础练习1.散播限制新车牌照谣言的某汽车销售员,被拘留十天;因质量问题遭顾客起诉的某装修公司,被责令赔偿损失。
他们的行为分别属于()A.一般违法和严重违法B.民事违法和行政违法C.行政违法和刑事违法D.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2.对漫画中打人者的行为评价正确的是()①侵犯他人人格和权利②如果对他人损害较轻,则违背了民事法律规范③只是犯个小错误,并没有违法④打人的行为是犯罪行为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③④3.民事违法行为是指()A.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B.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C.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D.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男子郭某无合法诉求而多次拨打110报警电话,分别于2016年2月6日拨打17次,2月18日拨打11次,2月22日拨打55次,接警人员多次告知郭某其行为扰乱公安机关正常工作秩序,应立即停止骚扰行为,但郭某胡言乱语、辱骂接警员,不断重复报警,导致110报警平台电话无法正常接听,其行为扰乱了110指挥体系和接处警工作的正常运转。
材料二:2015年6月13日,开封市公安局110报警服务台接报警,鼓楼区解放大道一群众在回家途中被打伤,包内6万元现金及500余克黄金首饰被抢。
接警后,开封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指挥部,调集近百名警力,夜以继日开展走访调查。
6月18日,专案指挥部通过重点核实,确定该案为陈某蓄意捏造的虚假抢劫案情。
经查,陈某因日常娱乐消费过度挥霍,无法向家人解释,以致虚报假案。
(1)上述案件属于什么违法行为?(用“√”表示)课后巩固作业1.某网民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平台,传播“发生恐怖袭击”的谣言,被行政拘留十天。
这启示我们()①应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②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③行使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④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遵章守法是我们正常生活的基本,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快的完成目标。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知识点归纳
部编《道德与法治》八(上)第5课《做守法的公(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5.2 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1)含义: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3、犯罪的后果:刑罚4、刑罚的含义、种类: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5、犯罪的危害: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6、如何加强自我防范?(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5.3 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么做?要积极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提供法律服务和救助的机构有哪些?①法律服务所②、律师事务所③、公证处④、法律援助中心。
3、寻求法律的救济途径有哪些?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4、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途径: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使诉讼。
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必要性: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测试题(含答案)
第5课做守法的公民同步测试一、选择题1.安徽省砀山县刘某因虐待女童被判有期徒刑两年。
对案件理解正确的是①刘某的行为属于犯罪,要受到刑罚处罚②有期徒刑属于主刑③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刑罚处罚④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A. ①②④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2.某明星因无证驾驶被罚款2千元,并处行政拘留7天。
这一案例表明①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②无证驾驶是刑事违法行为③无证驾驶属于民事违法④无证驾驶属于行政违法A. ①④B. ②③C. ①③D. ②④3.对犯罪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根据其违反的法律,也叫严重违法行为②违法不一定是犯罪,但犯罪一定是违法③是对社会危害程度比较大的严重违法行为④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⑤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的区别A. ①②④⑤B. ①②③C. ③④⑤D. ②③⑤4.下列选项能体现一般违法与犯罪的不同点的是A. 都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的行为B. 犯罪的特征体现了它与—般违法的区别C. 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不及时改正有可能走向犯罪D. 只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的行为5.上海一房产中介张某,为了让房东降价售房,对房东打电话恐吓,还用钢珠打坏两家房东的窗户。
近日,张某一审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张某的行为属于A. 行政违法行为B. 民事违法行为C. 一般违法行为D. 严重违法行为6.为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自身必须做到①要在心中筑起法律的堤坝②在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③在学习上多看一些暴力、凶杀、色情的书籍,以避免犯罪④依法自律,自觉树立法律意识A. ①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7.2017年3月10日,百度“黄骅贴吧”一网民发表主题为“南排河液化气站爆炸”的帖子,内容是“河北沧州一私人液化气站爆炸,伤亡情况不明”,后经查实为虚假信息,结果该网民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10天。
这一网民的行为属于A. 刑事违法行为B. 行政违法行为C. 严重违法行为D. 民事违法行为8.晓红在父母离异后随妈妈生活,后来妈妈下岗了,晓红爸爸原来每月支付给她的生活费也无故停付了,母子俩生活陷入困境。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法不可违》_47
第1课时法不可违知识目标1.知道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3.理解身边的违法行为,遵章守法。
水平目标1.能理解法律的作用,明确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2.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3.知道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4.能够判断辨别身边的违法活动与行为,自觉遵章守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不违法这个底线意识,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律观点。
2.明确什么是违法行为,理解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3.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点。
重点1.理解、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难点1.区分三大违法行为。
2.对民事违法行为的理解和理解。
教师准备:各种违法活动的幻灯片。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新课,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
一、案例导入,场景激趣【案例1】因为和大声斥责自己的父母争论了几句,16岁的小朱一气之下,闷头冲出家门,整晚没回家。
一周后,警察找上门来,小朱在夜不归宿的那天抢劫了6名学生。
原来,小朱离家出走之后在网吧里通宵上网,但又没有钱,于是他就把手伸向了同学。
【案例2】父母从潮阳到广州做生意后,阿龙就跟着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对这个孙子百依百顺。
2002年,父母把14岁的儿子接到广州来生活。
因为长期缺少沟通,阿龙的父母和儿子已经没什么话可说,只要见儿子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夫妻俩就严厉斥责,早被奶奶宠惯了的阿龙哪里受得了,没几天,和父母大吵一番后,阿龙离家出走了。
当年1月30日,阿龙在外面和同学的弟弟、10岁的小文一起玩时,发现身上的钱花得差不多了,阿龙想在小文身上打主意。
阿龙把他带到白云区三元里附近的草地上,勒死后把尸体扔到旁边的沙井里。
第二天上午,阿龙拨通了小文家里的电话,要小文家长拿1000块钱来赎人。
最后压低到600元,在约定地点一手交钱一手交人。
小文家人随即报警。
阿龙几次变换交钱地点,最后约定小文的家人把600元现金放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口左侧垃圾桶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预防犯罪
第一课时了解罪与罚
随堂基础练习
1.下列属于违法行为的是()
①小东参与抢劫他人财物
②小哲经常参与赌博、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③小青周末没有参加社区的献爱心活动
④小蒋多次拨打119谎报火情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2.结合漫画,对刑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②刑法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③违法行为都应受刑罚处罚④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是不同于道德、纪律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B.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受到刑罚处罚
C.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D.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都违反了法律、法规
4.自2016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甘肃省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为期40天的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严查严惩“酒驾”等11种行为,以下对“酒驾”说法正确的是()A.“酒驾”是犯罪行为
B.“酒驾”只要没有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就不应追究责任
C.“酒驾”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酒驾”只是一种不良行为
5.合肥疯狂抢劫出租车案犯罪嫌疑人许某、尹某、金某、胡某、黄某、董某全部落网。
许某、尹某等六人相识于网吧,同时也在网吧“结盟”——由于经常泡网吧、玩游戏机、打台球,花销大,他们便做些小偷小摸的行为。
后为筹更多钱消费,6名少年纠集在一起,在凌晨短短两小时内疯狂抢劫4辆出租车,还暴力侵害的哥。
(1)许某、尹某等六人的前后行为分别属于什么行为?
(2)许某、尹某等六人的变化过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巩固作业
1.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二者()
①都具有社会危害性②都违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③都不同程度的损害了国家和人们的利益④都触犯了刑罚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②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③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④违法行为均受刑罚处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3. 关于违法行为理解正确的有()
①轻微的社会危害行为就是一般违法行为②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③违法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④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⑤一般违法行为与犯
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⑥犯罪的特征体现了犯罪与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A.①②③⑤ B.②③⑤⑥
C.③④⑥
D.①④⑤
4.法律课堂上,小妹所在的学习小组进行了案例研究。
对此案例,同学们各抒己见,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小萍:“他的行为应受到刑事处罚”
B.小忠:“他的行为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C.小莉:“他会被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罚款”
D.小金:“他的行为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
5.图片分析。
①②
③
说一说上述图片中行为的性质。
6.材料分析。
材料:小明和小强是初中同学,由于某种原因它们之间发生了矛盾。
小强觉得自己被侮辱了,决定报复小明。
放学后,对小明实施了殴打行为,造成小明轻微伤害。
小明回家后,哥哥知道了情况,纠集了几个朋友,于第二天放学对小强实施了报复行为,导致小强多处受伤。
其中右手、右腿骨折。
(1)通过学过的知识,分析小强的行为。
(2)通过学过的知识,分析小明哥哥的行为。
(3)上述二者行为都是殴打他人,为什么二人承担的法律责任差不同?
参考答案
随堂基础练习
1.B
2.A
3.B
4.C
5. (1)一般违法行为;犯罪行为。
(2)①他们的变化过程表明: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二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②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就必须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
课后巩固作业
1.A
2.D
3.B
4.A
5.图片①行政违法行为;图片②民事违法行为;图片③刑事违法行为。
6. (1)小强殴打小明,造成小明轻微伤害,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2)小明哥哥殴打小强,导致小强多处受伤。
其中右手、右腿骨折。
触犯了法律,属于犯罪行为。
(3)因为给被害人造成的伤害程度不同,一个是轻微伤害,一个是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