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暴露与防护资料.

合集下载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防护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防护
暴露的有害生物成分。
职业暴露防护的原则
识别风险
确定工作场所中潜在的风险源。
预防为主
采用控制和管理措施,从源头 上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人防结合
通过设备、技术和人员保护, 要达到更好的效果。
职业暴露防护的措施
1
规范操作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
2
使用防护设备
佩戴防护装备,如呼吸面具、防护手套、防护衣、耳塞等。
3
劳动卫生防护
进行职业卫生检查,规范化监管职业暴露事宜。
职业暴露防护的培训与教育
职业暴露防护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实现它的目标需要实施各项措施。雇主 应该为员工提供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教育。
职业暴露防护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职业暴露防护计划
制定科学合理的综合性职业暴露防护计划,开展预 控和事故调查。定期进行计划的审查和更新。
职业暴露防护培训资料
欢迎参加职业暴露防护培训,学习如何避免职业病的危害。本课程将探讨职 业暴露防护的重要性和实施。
职业暴露防护的定义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人为因素等因素对工人身体 进行慢性影响的过程。职业暴露防护是通过规范操作、使用防护设备等措施, 以降低职业病危害的发生率。
职业暴露的危害
实施管理
建立健全的职业暴露防护管理体系,统筹协调职业 暴露防护各项工作。
呼吸系统
吸入有毒气体和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造成损害,如 慢性支气管炎、气管炎、肺气肿等。
皮肤
接触有毒物质会引起皮肤炎症、溃疡、过敏或腐蚀 等症状。
放射源
放射源对人身体的危害较大,也是需要特别防护的 职业暴露之一。
常见的职业暴露源
化学物质
如有机化学品、重金属、酸 碱等。

职业暴露与预防

职业暴露与预防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污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者 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 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针刺伤。 (三)发生以下情况时,确定为三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 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物有 明显可见的血液。
暴露后预防咨询
检测前咨询
危险性评估 检测的的意义 保密
检测后咨询
检测结果的解释 窗口期问题 抗病毒的作用及可能的副作用 孕产妇的咨询
随访
暴露后的监测
HIV职业暴露发生后, HIV职业暴露发生后,应立即抽取被暴露 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 者的血样作HIV抗体本底检测,以排除是否 有既往HIV感染;如检测结果阴性, 有既往HIV感染;如检测结果阴性,不论经 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用药, 过危险性评估后是否选择暴露后预防用药 , 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 均应在事故发生后第6周、3个月、6个月和 个月、 12个月 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 12个月时分别抽取血样检测HIV抗体,以明 确是否发生HIV感染。有条件情况下, 确是否发生HIV感染。有条件情况下,可以 采用核酸分析和病毒培养等进行早期诊断
风险的评估
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的评估后, 由专业人员进行风险的评估后 , 以决定是 否进行药物预防和使用何种药物 危险评估的步骤:暴露的程度;暴露源的 情况;预防方案的确定。 情况;预防方案的确定。
职业暴露的程度分级: 职业暴露的程度分级:
艾滋病职业暴露程度分为三级。 (一)发生以下情况时,确定为一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2、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有损伤的皮肤 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发生以下情况时,确定为二级暴露 1、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含有体液、血 液的医疗器械、物品。

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册

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册

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册前言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因此加强医务人员血源性疾病感染的预防非常必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发展变化和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变异,血源传播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其中艾滋病及其病毒携带者近年来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广大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和体液的操作,如注射、采血、输血、手术、内镜、透析以及病人各类标本的采集、传递、检验等,因此医务人员也面临着职业暴露感染极大风险。

职业暴露预防是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工作之一。

为切实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抓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保证医疗安全,促进广大医务人员的职业健康,感染控制科根据医院实际落实“全员培训”思想,拓展培训渠道,认真整理编写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手册》。

该手册详细介绍了常见血源性传播疾病的种类,职业暴露的情况及处理方法、步骤,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希望该手册能对广大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提供指导和帮助。

由于时间仓促,编写内容存在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目录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血源性传播疾病二、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局部处理与报告三、职业暴露事件登记与风险评估四、职业暴露后预防性治疗建议五、职业暴露后的监测与随访六、医务人员职业安全与防护措施七、职业暴露预防用药的审批流程八、附1:常见血源性职业暴露处理方法与报告流程附2:职业暴露登记表一、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血源性传播疾病(一)血源性职业暴露定义: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粘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

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特别是随着人群中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病毒感染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患者的增多,职业暴露与受感染的危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
生物因素暴露
接触到有害的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职业暴露的原因
• 工作环境因素:工作场所中存在有害物质或条件。 • 工作任务特性:某些工作任务本身就与有害物质或条件相关。 • 工作条件:不合理的工作条件可能导致暴露风险增加。
职业暴露的影响
• 健康风险:职业暴露可能引发各种健康问题。 • 工作能力下降:暴露对工作能力和表现产生不良影响。
职业防护的方法
1 工程控制
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工艺来降低暴露风险。
2 行政控制
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标准和程序来保护工作人员。
3 个人防护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来减少对有害物质的暴露。
职业暴露预防措施
1
监测和评估
对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暴露风险。
2
培训和教育
为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增强他们的职业防护意识。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 护
欢迎参加我们的培训!本课程将介绍职业暴露的定义、类型、原因、影响以 及防护方法。让我们开始学习吧!
职业暴露的定义
• 职业暴露是指在工作环境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条件的情况。
职业暴露的类型
化学物质暴露
接触到有害的化学物质,如毒性气体、化学物品等。
物理因素暴露
接触到有害的物理因素,如噪音、辐射等。
3
健康
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状况,提高抵抗力。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培训

培训资料职业暴露培训

职业暴露培训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职业暴露概述•常见职业暴露源•职业暴露的危害•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职业暴露的处置与治疗•加强职业暴露的宣传教育与培训01职业暴露概述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皮肤等接触有毒有害物质,以及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各种有害因素导致的健康损害。

定义化学物品职业暴露、物理因素职业暴露、生物因素职业暴露、社会心理因素职业暴露、其他职业暴露。

分类定义与分类职业暴露的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如毒物、粉尘、噪声等对作业人员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的影响。

职业暴露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如职业性接触有害因素可能导致的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等。

职业暴露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影响如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造成的生命安全影响。

使用有害因素替代品…减少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使用低毒、低噪声的设备,佩戴个人防护用品等。

如安装通风设施、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等,减少空气中有毒物质的浓度。

如防尘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罩等,防止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

如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整齐,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工作场所布局等,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提高作业人员的职业安全意识,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

职业暴露的防止措施加强通风排毒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加强培训教育佩戴个人防护用品02常见职业暴露源1呼吸道暴露源23如棉尘、皮毛尘等,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气短等症状。

粉尘如甲醛、氨气等,可引起头痛、恶心等症状。

有害气体如流感病毒、结核分枝杆菌等,可引起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

细菌和病毒有害化学物质如酸碱、有机溶剂等,可引起皮肤刺激、瘙痒、过敏等症状。

细菌和病毒如化脓性细菌、致病性真菌等,可引起皮肤感染、脓疱、瘙痒等症状。

皮肤接触暴露源致病性微生物如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可通过血液传播。

有毒物质如化学毒物、辐射物质等,可通过皮肤、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全文】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置

【全文】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置
3、美国CDC一组艾滋病职业损伤的调查报告显示: 在6135例针刺损伤中,有20例发生感染 (0.33%);粘膜接触暴露1பைடு நூலகம்43例,1例感染 (0.09%);皮肤接触暴露2712例,尚未发现感 染(0)。
(六)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后局部 处理与报告
1、局部处理: 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
医护人员在进行医疗操作时不慎被污染 的锐器划伤
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 消毒,必要时进一步进行伤口处理
报告护士长,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上报院 感科。
24小时内由院感科带领暴露者前往检验科抽血查乙肝、丙肝病 毒抗体或梅毒、HIV抗体,必要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对比。必 要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或其他相应措施。
2、登记报告:
医务人员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后,暴露者即刻 上报科室主任或护士长,再由护士长电话报告 院感科。院感科根据职业暴露的程度进行风险 评估,确定暴露级别,并请感染科医生评估是 否需要预防用药。报告与记录内容包括:
(1)暴露人个人资料
(2)时间、地点、经过
(3)暴露方式与经过
(4)部位、伤口类型(深浅、大小、有无出 血)
(5)污染物名称(血、体液、培养液等)
(6)损伤器具类型
(7)患者病种(乙肝、丙肝、HIV)和含有病 毒的情况、是否正接受治疗,何种药物治疗
(8)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 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毒副作用及用药的 依从性情况
(七)职业暴露事件登记与风险评估
职业暴露后登记与风险评估是职业防护管理的重要 内容,由院感科具体负责。
处理措施: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冲洗污染的皮肤5分钟,如眼
睛受到血液、体液喷溅,用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近心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

培训资料-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培训资料-护理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措施
指导和监督
机构应提供指导和监督,确保护理人员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政府及社会的支持和协助
1 法律法规
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护理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2 研究支持
社会和研究机构应加大对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的研究和支持力度。
3 心理支持
社会应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健康服务,帮助护理人员应对职业暴露带来的心理压力。
培训资料-护理人员职业 暴露与防护措施
这个培训资料将为护理人员分享职业暴露的定义与分类、对其影响、常见的 职业暴露疾病以及个人、机构、政府及社会的防护措施和支持。
职业暴露的定义及分类
什么是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是指护理人员在工 作环境中接触到致病物质或 条件的情况。
职业暴露的分类
职业暴露可以分为化学物质、 放射性物质、传染病、身体 创伤和心理暴露等不同类型。
2
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护理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减少职业暴露风险。
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早期发现职业病或健康问题的迹象。
机构防护措施
教育培训
机构应提供相关教育培训,提高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和防护措施的意识。
工作环境改善
机构应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少职业暴露的风险,例如改善通风和使用工程防护设备。
职业暴露问题
了解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健 康的影响以及相应的防护措 施至关重要。
职业暴露对护理人员的影响
1 身体健康问题
长期的职业暴露可能导致 不同的职业病、慢性疾病 以及其他身体健康问题。
2 心理压力
3 职业生涯发展
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可能 导致心理压力和工作倦怠, 对其心理健康构成威胁。
职业暴露对职业生涯发展 可能产生限制,影响护理 人员的工作机会和前景。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职业裸露与职业防备一、血源性病原体职业裸露的观点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经过眼、口、鼻及其余粘膜、损坏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余潜伏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损坏皮肤包含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等。

二、“标准预防”的观点与基根源则(一)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纳的一组预防感染举措。

包含手卫生,依据预期可能的裸露采纳手套、隔绝衣、口罩、护目镜或防备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含穿着适合的防备用品办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件与医疗器材。

(二)基根源则标准预防鉴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含汗液)、非完好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绝预防。

2.重申防备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重申防备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备。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错感染的危险性。

三、“广泛预防”的观点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流传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根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 HBV 、 HCV 、HIV 或其余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备。

四、“标准预防”与“广泛预防”的差别1.广泛预防隔绝的物质只包含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含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显然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纳预防举措时简单惹起杂乱,所以不可以防备非血源性疾病流传;而标准预防隔绝的物质不单包含患者的血液、所有体液,还包含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广泛预防主要采纳接触隔绝,所以不可以防备空气与飞沫流传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绝举措包含接触隔绝、空气隔绝和飞沫隔绝。

3.广泛预防的举措主假如防备医务人员遇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备较差;而标准预防重申不单要防备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重申防备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五、鉴于疾病流传门路的额外预防的观点在保证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纳额外预防的举措,额外预防举措包含:经空气流传疾病的预防、经飞沫流传疾病的预防、经接触流传疾病的预防。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25
职业暴露的类型
➢ 医疗锐器伤: 注射器针头、头皮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术刀……
➢ 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2020/5/8
26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
2020/5/8
27
应急处理
➢ 医疗锐器伤
– 立即在伤口旁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 血
– 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伤口 – 0.5%碘伏或安尔碘或艾利克消毒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防护与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2020/5/8
1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的核心内容
➢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病人, 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 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 的血液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 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既要防止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 经血传播性疾病的传播。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 消毒措施
2020/5/8
5
2020/5/8
某位护士的手印 培养24小时后
6
洗手和手消毒的指针
➢ 手上有可见的污垢、被蛋白质类物质污染、被血 液或其它体液污染、暴露于可疑的或已知的芽胞 微生物的环境中以及如厕后应使用肥皂及清水洗 手
2020/5/8
32
病人TP(+)
➢ 医务人员预防注射长效青霉素 ➢ 暴露后三个月追踪TP
2020/5/8
33
谢谢!
2020/5/8
34
➢ 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服用双汰 芝,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 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 性用药

培训资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

培训资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与处理

防护措施
1 个人防护装备
了解并正确使用个人防 护装备来减少职业暴露 的风险。
2 安全操作流程
学习安全操作流程,如 正确处理可能被感染的 物品和液体。
3 职业暴露培训
参加职业暴露培训,以 提高自己对防护措施的 了解度和使用能力。
处理职业暴露事件的步骤
1
立即清洁伤口
如果发生职业暴露,请立即清洁伤口
咨询专业医务人员
培训资料-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防护与处理
探索如何通过职业暴露防护和处理来保护自己免受艾滋病病毒的感染。
介绍与背景
了解艾滋病病毒的背景和影响,以及职业暴露防护的重要性。
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定义
解释什么是艾滋病病毒的职业暴露,并重点介绍它会如何发生。
Hale Waihona Puke 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途径详细说明不同职业领域中存在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风险和途径。
2
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寻求专业医务人员的帮助和建议,以
确定后续的处理步骤。
3
药物预防
接受药物预防治疗,以降低感染的风 险。
后续监测和支持
了解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的监测和支持措施,以确保安全和健康。
总结和要点
职业暴露预防
遵循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 的预防措施,减少感染的 风险。
快速处理
如果发生职业暴露,请立 即采取适当的处理步骤以 保护自己。
寻求专业帮助
咨询专业医务人员以获得 必要的监测和支持。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教案资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教案资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及防护一、基本概念❖血源性病原体存在于血液或某些体液中能引起人体疾病的病原微生物,例如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艾滋病病毒(HIV)等。

❖职业接触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

❖非胃肠道接触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通过针刺、咬伤、擦伤或割伤等途径,穿透皮肤或粘膜屏障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状态。

二、职业暴露的危险医疗锐器伤的危害❖身体危害❖心理危害❖经济危害❖社会危害三、职业暴露的预防普遍预防❖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经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标准预防❖概念:根据普遍预防原则,医疗机构所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程序和措施。

❖原则:将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视为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标准预防❖特点: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由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给患者;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包括:❖手卫生❖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安全注射❖防护用品接触后预防❖概念:在接触可能感染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体液之后,应立即采取的一整套预防控制措施,包括应急处理、对接触源的评价、对接触者的评价和接触后预防措施、咨询与随访等。

风险控制—遵循职业病防治的优先等级原则四、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暴露后的预防措施1.暴露源:乙型肝炎病毒❖未接种疫苗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保护性抗体,无需处理。

❖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保护性抗体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接种乙肝疫苗。

❖暴露源情况不明,按乙肝阳性的情况处理。

追踪、随访❖6个月❖1年❖再次检查乙肝标志物2.暴露源:艾滋病毒(接触后4h内,最迟不超24h.但即使超过24h也应预防用药。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培训资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

判断暴露源性质
1、抗-HIV阳性→请专家评估伤口暴露级别→决定 是否用药→若需用药,尽量在4小时内服用最迟不 超过24小时,进行连续4个周的预防性治疗→填写 职业暴露个案登记表→报所在地区疾病控制部门。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球蛋白200-400IU,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 乙肝疫苗20μg,并于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20μg。
4、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染科报告。
5、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 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当立即给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 检查单。
6、如患者无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患者主 管医师应当立即给患者进行乙肝、丙肝、HIV检 测。
7、如为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应注意保密。感染 科应立即向分管院长及疾控中心报告,由疾控中 心进行调查与治疗指导。
口罩的正确佩戴法
一、洗:首先,清洗双手,以免不干净的手污染口罩内面; 二、挂:将口罩横贴在脸部口鼻上,用双手将两端的绳子
挂在耳朵上; 三、拉:像下图中所示,双手同时向上下方向将口罩的皱
褶拉开,使口罩能够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四、压:最后,用双手的食指紧压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
H
I
V 职 业 暴 露 处 理 流 程 图
职业防护
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针对各种 职业性有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以保护护 士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损伤,或将损伤 度降至最低程度。
医务人员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
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 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 须进行隔离。
用安尔碘或75%乙醇 等反复消毒、包扎

职业暴露

职业暴露
1、生物危险因素:主要指细菌、病毒,通过病人 的呼 吸道、排泄物及血液污染环境,医务人员 受到感染。 2、化学因素:主要有消毒剂、麻醉剂、化疗药品, 如:氯制剂、醛类、细胞毒类化疗药等。 3、物理因素:主要有X线、微波、超声波、紫外 线等及锐器切割伤、针刺伤等。
4、运动功能性因素:护理工作中由于负重过度、 搬病人用物用力不当、不正确的弯腰造成肌肉 骨骼损伤、超时静立、走动引起的静脉搏曲张 等。 5、社会心理因素:护士工作责任重、精神压力 大、节奏快、生活缺乏规律,容易患身心疾病, 如:胃病、高血压等,并且病区普遍存在护士 编制少、工作量大、超负荷的工作、病人对护 理服务要求逐日提高,医疗纠纷的增高,给护 士造成心理、生理上的损害。
五、物理因素暴露的
危险与防护
1、紫外线的危害与防护 2、针刺伤、锐器伤的 危害与防护
1、紫外线的危害与防护
① 紫外线对人体的危害
眼睛:紫外线辐射对眼睛的损伤可引起 角膜炎、结膜炎,紫外线辐射对晶状体 长期慢性的作用,可使晶状体混浊而致 白内障的发生。 皮肤:急性红斑反应、毒性反应,表现 为皮肤红斑水肿、水疱、荨麻疹等,最 严重的可致皮肤癌。
4、血源性传播疾病暴露后的处理
① 锐器伤、针刺伤的紧急处理方法: 刺激出血---用健侧手从近心端向远心端轻轻挤压,使其尽 量挤出血液 用流动水或肥皂水冲洗伤口 用0.5%碘伏、2%碘酊、75%酒精等对污染伤口进行消毒 包扎伤口 ② 暴露的粘膜:应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洗干净。 ③ HIV暴露后---3~4周内进行抗体检测,6~9个月复查以确定 是否感染,并且发生暴露后就要由专业人员评估后决定是 否进行药物预防和使用何种药物。
② 紫外线辐射的防护
提高防护意识,按操作规程对紫外线灯 操作; 严禁消毒时进入消毒区域; 进行紫外线照射,紫外线 强度监测时应戴防护眼镜、 帽子、避免皮肤粘膜直接 暴露在紫外线光下。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医学医药资料

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医学医药资料

提供必要的防护装备
根据工作需要,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 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定期检查和更新防护装备,确保其符 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确保员工正确使用和维护防护装备, 以提高其安全性பைடு நூலகம்。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通过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 工对职业暴露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和改 进工作,提高整体安全水平。
建立安全文化,使安全成为每个 员工的自觉行为和工作习惯。
03
职业暴露的处理流程
现场急救
01
02
03
04
立即离开暴露现场
一旦发生职业暴露,应立即离 开暴露现场,避免继续接触有
害物质。
紧急冲洗
用大量清水或其他适当的清洗 剂彻底冲洗暴露部位,以减少
有害物质的吸收。
去除污染物
尽可能去除衣物和皮肤上的污 染物,并立即更换清洁衣物。
监督与执行机制
卫生行政部门监管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医疗机构进行监管,确保医务人员遵守相关 法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行业自律组织监督
医疗行业自律组织负责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进行监督,促进医疗 行业的自律和规范。
社会监督
社会公众和媒体可以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 促进医疗服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根据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改进措 施,包括加强安全培训、改善工作 环境、完善防护措施等,以降低职 业暴露的风险。
04
职业暴露的医学监测与 康复
医学监测的方法和意义
医学监测方法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以监测 职业暴露对身体的损害程度。
医学监测意义
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治疗, 避免病情恶化。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常用资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职业防护常用资料
2、被HBV阳性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 →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效球蛋白200-400IU, 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皮下注射 乙肝疫苗20μg,并于1、6个月注射乙肝疫苗20μg。
3、职业暴露HCV后进行随访观察的建议:(1) 对暴露源要进行抗HCV的检测。(2)对于暴露者, 检测HCV和ALT水平;如果暴露者抗HCV阴性, 需进行血清学追踪,于暴露后4-6月内复查抗HCV 和ALT水平。由于暴露于HCV后1~3 周,在外周 血可检测到HCV RNA,假如期望尽早确诊HCV感 染,可以在4~6周时检测HCV RNA。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 职业防护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定义
职业暴露的定义: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 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病毒感染 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粘膜,或者是被污 染的针头及其它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 染的情况。
医务人员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是针刺伤。护士是发 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 80%的护士有被针尖刺伤的经历,医生、检验人 员也有针刺伤的危险。被污染的HBV的利器刺伤 受感染率达18%,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 HBV的血液就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被HCV污 染的利器刺伤受感染率为5.6%;被HIV污染的利 器刺伤或接触污染的血液而感染HIV的概率为 0.4%。暴露于含HBV的血液,感染率为6%~ 30%。
3、受伤部位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 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 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4、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及感染科报告。
5、如果患者为乙肝、丙肝、HIV阳性患者,或无 乙肝、丙肝、HIV检测结果,感染科应当立即给 发生职业暴露的医护人员开具乙肝、丙肝、HIV 检查单。

职业暴露与防护

职业暴露与防护
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 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者围裙。 • 处理所有的锐器时应当特别注意,防止被刺伤。 • 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医务人员洗手指征
• 接触病人前后,特别是在接触有破损的皮肤、粘膜和侵入性操 作前后。
• 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后,进入和离开隔离病房、ICU、母婴室、 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病房等重点部门时。
• 强调双向防护。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 进行手卫生,并符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的要求。 • 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
时应当戴手套 。 • 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 • 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
的物品后应立即洗手。 •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
护理操作的每一个环节,锐器伤均可能发生! 提示:增强防护意识,规范操作!
细胞毒性药物
• 日趋增多的肿瘤化疗药大都具有细胞毒性,在杀伤癌细胞的同 时,对人体正常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或抑制作用。在化疗操作 中,每个环节均可能造成皮肤接触或吸入化疗药物。
• 危害途径 • 药物溢出(玻璃瓶、安瓿不慎打破;注射器与针头衔接不紧、 压力致使松脱;注射器吸药过多致药液溢出) • 形成毒性的气溶胶(掰开粉剂安瓿;瓶装药液抽取后拔出针 头;排气时药物散发到空气中;安瓿剩余药物长时间敞开放 置) • 锐器伤
轻摇,防粉末逸出。
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防护—配药时
• 抽取药液时不超过注射器容量的3/4,防止瓶内压力过高,药 液溢出。
• 排空气时针头勿直接对着空中排(建议:排空气时针头埋在无 菌纱布内推,防止药物颗粒扩散)
细胞毒性药物职业暴露防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IV职业暴露后评估----CDC
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医疗器械、物品损伤的皮
肤或者粘膜,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医疗器械、物品粘染有损
伤的皮肤或者粘膜,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刺伤或者割伤皮肤,表 皮擦伤或者针刺伤
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血液或者医疗器械、物品刺伤或者
暴露源种类(培养液、血液或其他体液) 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
填写针刺伤报告表
职业暴露的处理---评估及处理
医院感染控制科立即对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评估风险成立进行暴露者的基线情况调查 疫苗接种或预防用药 随访
HBV职业暴露后预防
接触后预防措施与接种疫苗的状态紧密相关:
1.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有反应者(HBsAb≥10mIU/ml),无需 处理; 2.未接种疫苗者,或以前接种过疫苗,已知没有反应者 (HBsAb<10mIU/ml或阴性),应采取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 疫球蛋白200-400IU ,并在不同部位接种一针乙肝疫苗 (20ug),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二针、第三针乙肝疫 苗(20ug); 3.正在疫苗注射中,还未产生抗体,应采取24小时内注射乙 肝免疫球蛋白400U/ml,并继续按原计划完成疫苗注射。
职业暴露场所
9% 5%
8%
39%
5%
1%
25%
8%
美国卫生保健人员国立监测网
住院病房 门诊 手术室 废物处置 实验室 急诊 操作间 其他
职业暴露原因分析
手术室医生
发生率为7%-50%,其中2%-15%为缝合时 发生
原因:1、针刺伤和喷溅最为常见
2、保护性器具和防护性措施的作用认 识不足,使用率低
割伤皮肤,深部伤口或者有明显可见的血液
艾滋病病毒接触级别从小到大,发病危险性依次增 大。
HIV职业暴露后评估----CDC
效果 虽然暴露后有些药物可以预防HIV感染,但并 不是100%有效。有资料报道,服用药物后可以 减少81%的危险
HIV职业暴露后预防
尽快采取接触后预防措施,预防性用药应当在发 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接触后2小时内实施,最迟不 得超过24小时。但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实施预 防性用药。对所有不知是否怀孕的育龄妇女进行 妊娠检测。育龄妇女在预防性用药期间,应避免 或终止妊娠。 如果证实暴露源患者未感染血源性病原体,则应 当立即中断接触后预防性用药。
报告率较护士低
1%
4%
3%
6%
15%
30.3次 /100人.年
41.3次 /100人.年
55.7次 43%
/100人.年
28%
NaSH 2008年监测数据
护士 医生 技术员 保洁人员 学生 牙科 其他
引起锐器伤的器具
2%
3%
10%
6%
4%
5%
30%
8%
12% 20%
注射器 缝合针 蝶翼针 手术刀 静脉导管针 其它实心针 其它空心针 玻璃 放血针 未知
丙肝\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
丙型肝炎职业暴露后预防
目前暂无适用于HCV暴露后的预防治疗。暴露 后应尽快进行HCV抗体和肝功能检测(作为基线), 4-6个月进行追踪检测。为早期确定是否感染,可 于暴露后4-6周检测HCV-RNA,并及时报告任何可疑 的肝炎症状和体征。
梅毒职业暴露后预防
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240万u,单次;青霉素过敏 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连服14日。暴露 后3个月、6个月检查梅毒抗体测定。针、套管针、缝合针、 血糖针、手术刀…… 皮肤粘膜暴露:眼睛、伤口、粘膜……
三、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
针刺暴露发生于:
–注射 –抽血 –静脉穿刺或拔除 –锐器处理 –外科手术缝合
这样的场景你或许经历过
这种情形或许在你的周围发生过
此类事情或许你也遇到过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
exposure Occupational
and protection of medical staff
宋平 贵医大三附院感染科
“Caring for ourselves to care for our patients”
为了关爱病人,应关爱自己
学习的目标
1、了解血源性职业暴露因素针刺伤 2、熟悉针刺伤常见暴露原因(重点) 3、掌握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难点) 4、掌握职业暴露防护措施(重点)
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
皮肤黏膜暴露的处理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 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黏膜 眼睛溅人液体,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必须迅速。 避免磨擦眼睛。冲洗至少10分钟。
职业暴露的处理------报告、登记
报告与记录 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报告内容: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 暴露方式和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
针刺伤后感染的危险程度
血污染针头刺伤后,不同病原体感染危险度 HBV 感染率6%~30% HCV 感染率1.8% HIV 感染率 0.3%
国外研究证实: HBV感染率高于HIV感染率55倍,高于HCV38倍
职业暴露的特点
1、护理人员占绝大多数 2、年龄小比年龄大的多 3、工龄短的比工龄长的多 4、针刺伤占绝大多数 5、工作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 6、用后的锐器没有按规定放置造成
1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概念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
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 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 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因素
针刺伤
血源性传播病原体
比人们通常想象的要多:30多种 种类:细菌、病毒、真菌 血源传播最多:HIV、HBV、HCV、梅毒 (tp)
双 手 套 上 针 帽
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步骤
步骤1:局部紧急处理 步骤2:报告与记录 步骤3:暴露后预防 步骤4:暴露后随访
职业暴露的处理------紧急局部处理
锐器伤的处理 一挤、二冲、三消毒
轻轻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避免挤压伤口局部,尽 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5-10分钟,(用 生理盐水冲洗被污染的粘膜)。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用70%酒精 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接触的粘膜, 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 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的几率 因为短时间内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可以减少职业感染 的几率。 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