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儿生活行为习惯

幼儿生活行为习惯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生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孩子的成
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需要引导和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首先,幼儿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他们应该学会吃早餐、午餐和晚餐,并
且要有规律地吃饭。
家长需要给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食物,教育他们要尝试各种不同的食物,培养他们的饮食品味。
此外,幼儿还需要学会饭后自己清洗餐具,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其次,幼儿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他们应该学会自己洗手、刷牙和洗脸,
养成每天洗澡的习惯。
家长和老师要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教育他们保持身体清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同时,幼儿还需要学会自己整理房间和玩具,养成整洁的生活习惯。
此外,幼儿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他们应该每天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
睡眠时间。
家长需要给予孩子良好的睡前教育,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总之,幼儿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努力。
通过正确的引导
和教育,孩子们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具有良好生活习惯的小公民。
幼儿园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策略 幼儿园生活习惯

幼儿园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是他们建立起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阶段。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有益,还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和学习产生重要影响。
幼儿园作为孩子们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应该在培养孩子们良好生活习惯方面下功夫。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幼儿园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制定明确的生活规章制度在幼儿园,制定明确的生活规章制度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基础。
这些规章制度应当涵盖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起床时间、就餐规范、卫生习惯等。
1. 设立早操时间,规范孩子们的作息时间,培养良好的起床习惯。
2. 制定严格的就餐规范,倡导文明用餐,培养幼儿的饮食习惯。
3. 加强卫生教育,建立良好的洗手、整理书包等生活习惯。
二、灵活多样的生活教育活动除了制定规章制度以外,幼儿园还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 组织生活技能课,教授幼儿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技能,如洗衣、扫地、擦窗等,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2. 定期举办集体生日会、节日联欢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礼仪意识和公共秩序观念。
3.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结合实际情境开展相关的生活习惯教育,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
三、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家庭是孩子们性格和生活习惯的第一课堂,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至关重要。
1. 建立起家长学校,邀请专家为家长们进行生活习惯养成方面的培训,加强家长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关注和引导。
2. 定期举办家长座谈会,与家长们分享孩子在幼儿园生活中的表现和进步,共同探讨孩子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和经验。
3. 倡导家长家庭教育,让家长从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各种生活习惯,与幼儿园协力促进孩子的全面成长。
四、示范引领,树立榜样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愿意模仿周围的人,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应该成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榜样。
1. 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到言传身教,示范出“先做到,再教会”的态度。
2. 幼儿园其他工作人员也应该起到示范作用,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言行举止,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自理能力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与自理能力幼儿期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良好的习惯和自理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积极引导和有效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一、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石,对于他们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家长和教师们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1.1定期作息时间建立良好的作息时间表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
让幼儿每天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就餐、午休、睡觉,帮助他们调整生物钟,培养规律的生活习惯。
1.2饮食均衡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不要让幼儿挑食,鼓励他们多样化的饮食,摄取各种食物营养。
同时,教导他们吃饭时要细嚼慢咽,不要谈笑大声以及不要边吃边玩。
1.3个人卫生意识培养幼儿良好的个人卫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教导幼儿正确洗手,并告诉他们为什么要洗手。
同时,教授他们正确刷牙的方法,并养成每天早晚刷牙的习惯。
幼儿还应该学会自己梳理整洁的头发,穿脱衣物等。
1.4劳逸结合幼儿学习之余,还需要进行适当的休息和娱乐活动。
家长和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合理安排学习和娱乐的时间,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保持良好的视力和姿势,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动手能力。
二、培养自理能力自理能力是幼儿独立生活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幼儿培养自理能力。
2.1示范教学幼儿在学习自理能力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看到成年人的示范。
教师和家长应该亲自示范正确的自理技能,例如穿脱衣物、洗手等,让幼儿有一个正确的参考榜样。
2.2激发兴趣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制定游戏和故事选择的方式,让幼儿参与到自理活动中来,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3逐步接触在培养自理能力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循序渐进。
从简单的活动开始,逐步引导幼儿进行更复杂的自理活动。
例如,可以先教幼儿如何穿脱衣物,然后逐渐引导他们学习自己洗手、梳洗等。
幼儿园学生生活习惯培养方案 幼儿园生活习惯

一、背景介绍幼儿园生活习惯培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幼儿时期是孩子个性形成和习惯养成的重要阶段,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育和未来的学习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制定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生活习惯培养方案,对于幼儿园教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养目标1.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包括自己洗脸、洗手、穿脱衣物等基本生活技能。
2.培养孩子的规律生活习惯,包括定时作息、饮食规律、玩耍与学习的有机结合等。
3.培养孩子的良好卫生习惯,包括经常洗手、嘴巴、洗澡等。
4.培养孩子的社交礼仪习惯,包括独立完成个人基本事务、懂得尊敬长辈、团结友善等。
三、培养方法1.榜样示范:老师和家长要做好自己的行为榜样,带领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习惯观念。
2.情景教育: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教育幼儿正确的生活习惯。
3.游戏体验:在游戏中融入生活习惯的培养教育,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教育。
4.奖惩分明:对于孩子表现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不良习惯及时进行批评和引导。
四、教育措施1.定期开展生活习惯教育主题活动,如自理能力比赛、卫生习惯教育周等,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
2.树立正确的评价标准,不同芳龄段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和自理能力,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育。
3.家园合作,学校和家庭共同配合,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环境中都能得到正确的教育引导。
4.注重细节管理,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习得良好的生活习惯。
五、评估办法1.定期进行生活习惯评估,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测评指标和评估办法,全面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养成情况。
2.建立档案记录,及时记录孩子的生活习惯表现,跟踪观察其习惯养成的过程,为下一步教育提供依据。
3.家校共育评估,定期邀请家长参与生活习惯养成情况的讨论或观摩,建立立体的评估机制。
4.对孩子生活习惯的评估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案,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纠正。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首先,幼儿的生活习惯包括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睡眠习惯等。
在饮食方面,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培养孩子的饮食均衡和健康意识。
在卫生方面,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等卫生习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可以有效预防疾病和保护孩子的健康。
在睡眠方面,家长和老师要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让他们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其次,幼儿的行为习惯也是需要培养的重点。
比如,要教育孩子养成礼貌的行为习惯,学会尊敬长辈、友善待人;要教育孩子养成自理能力的行为习惯,学会自己穿衣、整理书包等;要教育孩子养成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学会节约用水、保护植物等。
这些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可以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
最后,家长和老师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时,需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首先要以身作则,成年人要做好榜样,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教育孩子。
其次要注重引导和激励,要用温和的语气和方式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孩子继续保持好习惯。
最后要注重耐心和坚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和坚持,不能急功近利。
总之,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重要的教育任务,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师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幼儿生活习惯培养需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比如,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让他们学会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其实对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信心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教导孩子如何爱护环境,如何与他人和睦相处,如何有礼貌地说话等,这些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途径。
其次,幼儿生活习惯培养需要注重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最容易模仿的生物,他们会模仿家长和老师的一举一动。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做孩子的良好榜样,自己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这样才能影响孩子,让他们自然而然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幼儿生活习惯培养需要注重耐心和持之以恒。
培养孩子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家长和老师的耐心和持之以恒。
在孩子养成坏习惯的时候,不要着急和大声呵斥,而是要耐心地引导和教育,让孩子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的重要性。
同时,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能期望孩子一蹴而就。
总之,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过程。
只有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教育和榜样的力量,加上耐心和持之以恒的教导,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家长和老师都能重视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计划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计划幼儿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幼儿生活习惯培养计划,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培养自理能力。
自理是幼儿生活习惯中最基本的一环。
通过独立穿脱衣物、整理自己的床铺、洗手、自己上厕所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自我照顾能力。
第二,培养整洁卫生习惯。
幼儿园是幼儿的第二个家,在这里他们学会的卫生习惯将对他们未来的生活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讲故事等方式灌输幼儿正确的卫生观念,培养幼儿勤洗手、养成刷牙、擦嘴等良好习惯。
第三,锻炼饮食习惯。
幼儿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教师应通过亲子活动、讲座等形式,向家长传递合理饮食的观念,同时在幼儿园内,组织幼儿规律进餐、独立吃饭等活动,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四,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定期作息、规律睡眠是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休息时间在幼儿园内设置拉伸运动、放松活动等,使幼儿能放松心情,获得足够的休息。
第五,培养安全习惯。
幼儿是容易遭受意外伤害的群体。
教师可以通过安全教育、模拟演练等方式,引导幼儿养成安全习惯,包括在街道上过马路时手牵手、不乱碰电线、远离危险物品等。
第六,积极培养社交习惯。
幼儿期是社交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社交习惯对于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相互尊重、合作与分享等社交习惯。
第七,培养孝敬父母的习惯。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亲子活动、有关孝敬父母的教育片等手段,激发幼儿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培养孝敬父母、体谅他人的习惯。
第八,培养公共道德习惯。
公共道德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观摩生活、亲身示范等方式,培养幼儿的公共场合行为规范,如排队、礼貌说话、不乱扔垃圾等。
第九,培养节约习惯。
节约是一种美德,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师可以通过主题活动、教案设计等方式,向幼儿传递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理念,培养从小节约、保护环境的习惯。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浅谈幼儿园小班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近年来,幼儿园小班幼儿的教育备受关注,良好的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育专家认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幼儿将来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习惯不仅能提高幼儿的自律能力,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术表现和社交技能,同时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那么,如何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呢?一、坚持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规律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
一般来说,每天早晨定时起床、定时吃早餐、定时午休、定时入睡都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这些,还需要让幼儿懂得刷牙漱口、改掉吐东西的坏习惯、要遵守公共场合的礼仪,如排队、走路不打闹等等。
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很多幼儿因为挑食、嗜甜等问题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这对于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因此,幼儿的家长和老师需要教育他们吃健康的食物,需要在食物中增加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同时要注意控制糖分、脂肪等有害成分的摄入量。
三、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幼儿的学习来说,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幼儿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能力。
首先要帮助幼儿建立对学习的兴趣和热爱,其次,要教育幼儿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防止过多的玩耍时间,保证他们的学校作业完成情况。
关于识字、数学、想象力等,也需要在学前阶段开展训练。
卫生习惯是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可以保持环境清洁,预防疾病传播,而且还可以创造有利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气氛。
因此,应该督促幼儿养成勤洗手、勤通风、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等良好卫生习惯。
幼儿的情感习惯也是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幼儿教育中,特别要注意识别和纠正幼儿的不良情感行为,例如发脾气、自私、攻击性等,同时要鼓励幼儿表达真实情感、体验喜悦和友好、乐于助人等良好情感习惯。
总之,培养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良好习惯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和健康发展,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学术技能和社交技能的提高,而且有助于创造一个安全、健康、愉悦的教育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幼儿园老师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园老师如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园时期,孩子们正在建立他们一生中的基础。
在这个关键的发展阶段,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幼儿园老师在孩子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幼儿园老师可以采取的方法,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树立榜样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要意识到我们自己是孩子们最重要的榜样。
我们的行为和态度会对孩子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以积极的方式展示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我们要按时到校,保持卫生,团结友爱,这样能够向幼儿们展示良好的行为模范,让他们学会模仿和效仿。
二、创设有序的学习环境在幼儿园中,创设一个有序的学习环境对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1. 设定日常规范:制定简单明确的日常规范,如整齐摆放座椅,收拾玩具等,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组织和整洁的习惯。
2. 设置学习区域:幼儿园老师可以为学习活动划定特定的区域,如阅读角、画画角等,让孩子们明确学习的场所,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和自律性。
3. 制定时间表:建立一个规律的课程时间表,让孩子们适应有序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养成守时和时间管理的好习惯。
三、提供积极的鼓励和反馈幼儿园老师应该以鼓励的方式教育幼儿,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在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 肯定和奖励: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生活习惯时,老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努力是受到重视和认可的。
2. 给予个人反馈:老师可以和幼儿进行一对一的交谈,提供积极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和改进自己的行为习惯。
3. 创设激励机制:可以设置一些小型活动,比如赛跑比赛、整理玩具比赛等,通过游戏和竞争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四、家园合作家庭是孩子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幼儿园老师可以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家访:老师可以定期进行家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生活习惯,与家长分享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教育者都应该重视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家庭环境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养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例如保持整洁、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健康饮食等。
同时,家庭中的纪律和规矩也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制定一些简单明了的规则,如每天定时收拾玩具、晚上按时睡觉等,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培养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场所。
老师应该在日常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教导他们如何穿衣、洗手、整理书包等。
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一些生活技能的课程或活动,如健康饮食、安全常识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此外,家长和教育者还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教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东西,或者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传递健康生活的知识。
此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一些小任务,如帮助清理餐桌、收拾玩具等,让他们体验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激发他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积极性。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通过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多方合作,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幼儿期是孩子成长中一个关键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生活习惯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未来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每个家长需要思考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首先,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成长的基础。
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家长需要教导幼儿要勤洗手、养成饭前便后刷牙的习惯。
同时,家长还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教导幼儿正确的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避免疾病的传播。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幼儿自身的健康,还能提高幼儿园集体的健康水平。
其次,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十分重要的。
家长应该注意幼儿的膳食均衡,并且多给幼儿提供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此外,家长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饭菜种类和食物的制作方式,培养幼儿合理用餐的习惯。
在幼儿园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教育活动,教导幼儿正确选择食物,并养成良好的餐桌礼仪。
第三,睡眠习惯对幼儿的成长也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幼儿期是大脑发育最为迅速的时期,良好的睡眠质量能够促进神经元的连接和记忆的巩固。
因此,家长应该确保幼儿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并且保持固定的睡眠时间表。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定时休息和睡前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第四,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对幼儿的身体和心理发展也非常关键。
家长可以鼓励幼儿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打球等,帮助幼儿增强体质和锻炼协调能力。
同时,幼儿园中的体育活动也是锻炼幼儿运动能力的重要机会。
通过参与体育课程和游戏活动,幼儿可以培养出喜爱运动、勇敢尝试的习惯。
第五,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的学习成绩和未来的学业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家长要注意培养幼儿的注意力和集中力,避免过度依赖电子产品对幼儿的学习和思考能力的影响。
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境、开展有趣的学习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习惯。
此外,家长和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帮助他们建立喜欢学习的心态。
第六,培养幼儿的自我调节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时期是孩子性格和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发
育和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来谈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律和自控的能力。
比如,按时起床、整理床铺、自己穿衣、洗脸刷牙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实际上是对幼儿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的锻炼。
只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更好的自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其次,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够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比如,幼儿
在家里要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在幼儿园要学会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耍,这些都是培养幼儿责任心和团队合作意识的良好机会。
只有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能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融入集体和团队,学会与他人和谐相处。
最后,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障。
比如,良好的饮食习惯、睡
眠习惯和运动习惯,都是对幼儿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只有养成了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才能拥有更好的身体素质和更健康的生活状态。
在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要
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同时,要注重激发孩子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和快乐感。
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中茁壮成长,迎接更美好的未来。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以身作则法: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将会成为幼儿一生的财富。
幼儿好模仿成人习惯,成人的良好行为是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具体、形象而又直观的示范。
如准备睡觉时铺被、拉窗帘、洗脸、洗脚;吃饭前碗筷、桌凳的摆放凳都是给孩子一种示范和暗示。
2、形象渗透法:利用看、讲故事、教儿歌、游戏等形式进行渗透教育来达到培养目的。
3、定位法:将幼儿常用的物品、玩具摆放在规定的地方,并严格要求按规定的位置摆放,使其对常用物品的位置形成固定的印象,这样就能养成其不随便使用别人物品的习惯。
4、督促检查法: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的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
浅谈如何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如果孩子不注重个人卫生,这可能会导致他们感染疾病或传染给别人。
以下是一些建议,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讲解卫生重要性给孩子讲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以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告诉他们关于细菌、病毒等的基本知识,以及不良卫生习惯可能导致的后果。
以身作则以身作则。
家长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如洗手、刷牙等,并让孩子看到自己的好习惯。
家长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每天洗手每天提醒孩子洗手。
洗手是预防疾病传播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在进食、接触动物、使用厕所后等情况下,要教育孩子养成洗手的好习惯。
每天洗澡鼓励孩子每天洗澡。
洗澡可以保持身体清洁卫生,预防皮肤病的发生。
健康饮食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
健康饮食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打扫房间定期打扫房间和换洗衣物。
保持房间清洁整洁,定期换洗衣物可以减少病菌的滋生。
奖励养成良好习惯奖励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当孩子表现良好时,可以适当给予奖励,例如表扬、小礼物等。
耐心教育记住,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引导。
家长需要耐心教育孩子,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幼儿时期是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会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谈谈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
首先,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
幼儿时期的孩子很容易受到身边成年人的影响,因此家长和老师应该成为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榜样。
无论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还是日常生活习惯,家长和老师都应该做到身体力行,让孩子在模仿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比如,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健康的饮食习惯,如何保持个人卫生,如何整理自己的房间等等。
通过耐心的教育和引导,让孩子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重要性。
此外,要给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
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给孩子树立明确的目标,比如每天按时刷牙、整理自己的玩具等。
同时,也可以设立奖励机制,当孩子达到了既定的目标时,给予他们一些小奖励,让他们在培养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和快乐。
最后,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
在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
让他们有机会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同时在他们需要帮助和支持的时候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培养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和自信。
总之,培养幼儿生活习惯是一个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过程。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机制,同时给予孩子足够的自主权和支持,让他们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这样不仅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
浅谈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由于 生 活 教 育 具 有 不 确 定 性 、 广 泛 常 生 活 中 , 我们 还 可 以利 用 一些 有
帮 助 其 他 幼 儿 摆 餐 具 、发 筷 子 , 饭
后 提 醒 同 伴 漱 口 、 擦 脸 、 涂 面 霜 等 。 刚 开 始 幼 儿 的积 极 性 很 高 ,轮 到 自己 做 值 日生 时 ,都 会 很 早 地 来 到 幼 儿 园 。 但 是 不 出几 个 星 期 , 就
入 厕 后 自觉 整 理 好 衣 裤 、 餐 前 便 环 节 中 ,我 们 用 儿 歌 “ 毛 巾 ,擦 大 的兴 趣 ,幼 儿 问 形 成 了竞 争 的 萌 大
后 洗 手 、 餐 点 后 漱 口 等 。 我 们 把 擦 嘴 ;长 毛 巾, 擦 擦脸 ;小 毛 巾 , 芽 , 每 个 幼 儿 都 想 争 取 更 多 的 分
技 巧 、练 习技 巧 、 熟 悉 技 巧 。 如 :
好 习 惯 。相 信 只 要 教 师 严 格 要 求 、 段 时 间后 ,幼 儿 的 劳 动 积 极 性 明显
在 操 作 区投 放 豆 豆 、木 珠 、 玻 璃 珠 持 之 以恒 ,通 过 不 断 的 强 化 、 累积 提 高 了。
21 12 2 3 0 l D
生活 自理 的技 巧 和 区 域 活 动 结 合 起 擦 擦 手 ” 引导 幼 儿 学 习 正 确 使 用 毛 数 。我 们 还 要 求 值 日生 做 小 榜 样 ,
来 , 给 幼 儿 提 供 充 分 动 手 、 动脑 的 巾擦 脸 ,并 随 时给 予 提 醒 和 帮 助 。
请 其 他 幼 儿 监 督值 日生 的工 作 ;鼓
成 , 就 会 形 成 条 件 反 射 。俗 话 说 :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的措施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的措施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律能力。
以下是一些措施可以帮助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
1. 规律的作息时间,建立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2. 健康饮食习惯,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包括多样化的饮食,定时进餐,少吃零食和垃圾食品。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培养他们对健康饮食的认识。
3. 定期锻炼,让孩子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可以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的运动方式,如户外活动、游戏、体育课等,帮助他们保持身体健康。
4. 定期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刷牙、洗澡等个人卫生习惯,培养他们对卫生健康的重视。
5. 整理个人物品,教导孩子养成整理个人物品的习惯,如整理玩具、书籍等,让他们学会爱护自己的物品和保持整洁。
6. 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教导孩子尊重他人、友善待人,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让他们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7. 增加家庭活动,多参与家庭活动,如共同准备晚餐、一起做游戏、阅读故事等,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安全感。
总之,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常规需要家长的耐心和引导,通过日常的教育和榜样示范,让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都是非常有益的。
幼儿教案: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

幼儿教案: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幼儿时期是塑造一个人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幼儿期中养成,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未来的行为,习惯,乃至生活质量。
因此,幼儿教育要重视学生生活习惯的教育,让学生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本文将从生活习惯教育的概念、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以及具体实施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生活习惯教育的概念所谓生活习惯教育,是根据人体机能和生理心理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幼儿一定的行为和事物的习惯。
该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而且还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发展。
二、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方法1.注重示范孩子的观察、模仿能力较强,在教育中,需要通过家长和老师的言语、行为来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在衣着搭配、用膳和起居等方面,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走在孩子前面,并及时指出孩子错误的行为。
2.建立规范为了使孩子不受妨碍正常生活的因素的干扰,需要建立相应的规范,促进孩子习惯的培养。
在自我卫生、起居、用膳等方面,需要向孩子宣传相关的规范。
3.强化训练要想习惯的养成有所保障,就得靠长时间的训练。
但是,由于孩子的生活习惯的养成过程较慢,训练过程比较长,因此需要家长、老师进行耐心引导,以便孩子渐渐地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喜欢变通对于一些难以养成的生活习惯,需要采取巧妙的游戏和实践训练,让孩子通过活动中的轻松愉悦的方式,达到不被限制、自然而然养成良好习惯的目的。
三、实施策略1.要充分发挥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逐渐地让孩子在自己的习惯中创造出好的生活习惯。
2.在教育过程中注重体验式教学,让孩子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良好生活习惯的记忆和理解。
3.要正确的引导孩子,不仅要注意到结果,更应该注重过程。
4.坚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原则,促使孩子意识到幸福的生活不仅需要自己的努力,也需要与他人和睦相处的态度。
5.训练孩子的自控能力和自制力,让他们学会用更明确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幼儿时期是孩子们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有助于
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还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家长和老师们都应该重视幼儿的生活习惯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首先,幼儿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健康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给孩子们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培养他们喜欢吃水果、蔬菜和健康食品的习惯。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不要吃太多垃圾食品和零食,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
其次,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充足的睡眠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帮助孩子们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让他们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不要熬夜玩手机和电脑,培养他们良好的睡眠习惯。
另外,幼儿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能够帮助孩子们远离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教育孩子们勤洗手、勤换衣、勤洗澡,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保持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环境卫生习惯。
最后,幼儿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适当的运动能够帮助孩子们增强体质,保
持健康。
家长和老师们应该鼓励孩子们参加各种户外活动,培养他们热爱运动的习惯。
同时,也要教育他们不要长时间玩电子产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老师们的共同努力。
只有在家长和
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生活习惯培养
幼儿期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成长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他
们的生活习惯,这些习惯将对他们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因此,家长和老师在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首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和老师需要以身作则。
孩子们是最好
的模仿者,他们会模仿成年人的一举一动。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成为孩子们的榜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讲究卫生,按时作息,有规律的饮食等,这样孩子们会慢慢地学会模仿。
其次,家长和老师要给予孩子们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老
师要给孩子们讲解为什么要养成这些生活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明白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身体健康和成长的重要性。
同时,要耐心的引导和教育,不要强迫孩子们养成某种生活习惯,而是要通过引导和教育,让孩子们自愿地接受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最后,要给予孩子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
当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家
长和老师要及时给予他们适当的奖励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乐趣和价值。
同时,要给予他们适当的指导,让他们在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和满足。
总之,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共同
努力。
只有在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下,孩子们才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良好的生活习惯下茁壮成长,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访谈提纲

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访谈1. 导言幼儿园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孩子们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的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访谈。
本次访谈的对象是一位资深幼儿园教师,她将分享她的经验和见解。
2. 教师介绍我访谈的对象是李老师,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幼儿园教师。
李老师已经从事幼教工作十年以上,对于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有着深刻的理解和实践。
3. 生活习惯教育的重要性李老师认为,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和社交习惯的重要途径。
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还能培养积极向上的社交行为,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4. 生活习惯教育的目标与内容4.1 目标:李老师表示,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卫生习惯和社交能力。
同时,也要引导幼儿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和饮食习惯。
4.2 内容:•自理能力的培养:教师会指导幼儿如何穿脱衣物、梳洗头发等日常自理事务。
•卫生习惯的培养:教师会教导幼儿正确洗手、刷牙、洗脸、洗澡等卫生习惯,并注重手部卫生的重要性。
•社交能力的培养:教师通过鼓励幼儿主动交流、分享、合作等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能力。
•作息习惯与饮食习惯的培养:教师会制定规范的作息时间表,并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教师也会引导幼儿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
5. 生活习惯教育的教学方法5.1 游戏教学法:李老师认为,游戏是幼儿园生活习惯教育中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
通过游戏可以激发幼儿的参与和学习兴趣,加深他们对于习惯的理解和重视。
5.2 观摩示范法:教师会通过观摩示范的方式,给幼儿展示良好的生活习惯。
例如,在洗手前后进行示范和引导,教会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和步骤。
5.3 激励鼓励法:李老师认为激励和鼓励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重要手段。
教师会及时发现幼儿的进步和努力,并给予表扬和奖励,激励幼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一些幼儿在入园时很多习惯已经形成之前,不管是否好或坏的习惯,入园后他不知道他的习惯是好还是坏,在平时的幼儿园生活中他的习惯在老师的不经意间就会得到巩固,坏习惯也会加强。我作为一个大三初级实习生,面对我班(小班)的栋栋小朋友爱打人,已经有很多家长向我告状,我就针对这情况做出了了解,平时看到栋栋和别的小朋友玩耍的时候,总是展现一些手攥拳头、表情凶狠等一系列行为,然后在放学的时候我就跟其幼儿家长沟通了解了下情况,结果就是栋栋在家经常看一些武打动画片,久而久之已经形成了习惯,而且栋栋小朋友的妈妈也说是学习动画片上的形成了习惯。如果老师能够及时观察到每一位幼儿,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位幼儿,这种现象就不会屡次发生了,并且“打人”就不会是栋栋的习惯了。
3.1.3坚持积极正面教育,更多鼓励和赞美……………………………7
3.2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8
3.2.1家庭环境,幼儿生活习惯培养…………………8
3.2.2幼儿园环境,幼儿生活习惯培养…………………8
3.3家园合作,共同促进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9
参考文献 ……………………………………………………………10
1.1饮食习惯包括:
1、幼儿能正确的使用餐具,独立进食。
2、幼儿吃饭的时候不要大声讲话,不要看向四面八方扩散,专心进餐。
3、让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剩菜的好习惯。
4、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定时定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渴了就喝水的习惯。
1.2睡眠习惯包括:
1、让幼儿养成睡前大小便,能独立安静地入睡的习惯。
浅谈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摘 要
首先本文阐述了培养幼儿生活习惯内容的重要性。然后,幼儿的发展是在与周围环境的交互,实现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以及所有年龄组的儿童训练措施。最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帮助孩子摆脱坏习惯。总之,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身受益。
《洗手歌》
吃饭之前要洗手,
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把小手打打湿,
再用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
甩甩小手真干净。
儿歌把幼儿洗手应注意的事项以及先后顺序都表达清楚了,小朋友们一边洗手一边念儿歌,小手洗的干干净净。
午休时间,总是有几个小朋友哼哼唧唧不肯入睡,原来他们是习惯让妈妈陪着睡,有些要妈妈拍,有些要抱妈妈的胳膊,有些要摸妈妈的耳朵,有些甚至要妈妈拥抱着才肯入睡,于是挑选了一首中午睡觉的儿歌:
2、让孩子们基本掌握正确的睡姿。(右侧卧睡或仰睡)
3、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时间。
1.3自理能力包括:
1、让幼儿养成饭前饭后洗手的习惯。
2、玩具、书籍不能乱扔乱放,让孩子们养成自己安排整理玩具的习惯。
3、让幼儿学会按顺序的穿上或脱下衣服、不穿反鞋、会自己系鞋带。
4、给幼儿独立的空间,可以让幼儿参加一些喜欢的劳动。
俗话说:“三岁看小,五岁看老”,孩子成长不仅具备缩影性,还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育方式的影响。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家庭氛围的营造对于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是意义重大的。家庭的协作和分享,以及幼儿园的良好配合可以有效引导幼儿在耳濡目染之间感受亲切温暖的家庭气氛,培养良好的习惯基础和认识底线。
引言
我们经常说的性格决定命运,但一个人的性格除了第一个因素外,主要是由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习惯是影响命运的重要因素,习惯应该从小培养,生活中处处充满了教育的机遇,老师和家长都应该适时把握时机,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包括他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等等。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是指孩子们科学指南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践形式,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
正面教育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当老一辈“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关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时,越来越多的宝爸宝妈们开始崇尚科学育儿。如果说棍棒代表的是对孩子天性的压制,那么鼓励则代表这对孩子天性尊重的启发。所以说,作为老师就应该对幼儿做到及时的表扬,不管幼儿对错,就算是批评,作为老师也应该有个度,做到多鼓励,多表扬!
惯的培养内容 …………………………3
1.1饮食习惯包括…………………………………3
1.2睡眠习惯包括 …………………………………3
1.3自理能力包括…………………………………3
二、幼儿不良习惯表现及形成原因 ………………………………4
2.1父母太多的包办和呵护…………………4
表扬、激励是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最有效的方法。根据幼儿喜欢表扬、喜爱奖赏的心理,我们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上进行了尝试。就比如:我班的杉杉小朋友,自理能力特别差,每天午睡她都是最后一个起床的,我没有批评她,只是问她:每天比前天快一点,而且还告诉她一个小“秘密”:总是对自己说:“快点,赶上别的小朋友”,果真这方法特别有效,第二天她真的比前一天快了点,我称赞她。以后她每天起床都很快,一个月下来,竟然赶上了其他的小朋友。
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在幼儿园的训练本身是不够的,要培养孩子的习惯,家庭教育将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有重要责任。”请配合幼儿园做到统一标准、统一要求。就说我们幼儿园组织的培养幼儿《21天好习惯》的例子,幼儿本周所学内容,字卡、数字、字母,每位幼儿每天晚上都要坚持认一遍字卡、数字、字母,中间不可间断,周六周日照常坚持,坚持到21天的小朋友幼儿园会有奖励,(奖状、图画等),也有的老师会利用家长会和微信贝聊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重中之重,介绍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介绍生活习惯培养的要求、内容、方法等,如果孩子在幼儿园是一种要求,在家里又是另外一种要求,所以这样很难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一些父母在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中,有时执行而有时却不执行,这样就会使幼儿在思想上造成混乱和不确定的条件,因此,老师会利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早接待、晚离园的接待时间与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和宝爸宝妈们一起研究、讨论孩子的教育问题,为了达到最好的家园共育。
除了这些之外呢,父母和老师也应该以身作则。从一点一滴开始,给幼儿做榜样,教育幼儿做到的家长与老师也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幼儿。
二、幼儿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原因
2.1父母太多的呵护和包办
据说:中国父母比世界各国的父母活的都很累。如今,大部分中国家庭是独生子女,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总是让孩子在溺爱的环境中长大,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现在由于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以至于孩子缺乏独立的能力。我们小区就有这样一个小女孩,她是由姥姥一手带大的,眼看明年就要上幼儿园了,还要姥姥喂饭吃。更别说独立穿衣服和收拾自己的玩具了。其实每个孩子在内心深处都是渴望“独立”的,但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包办,让孩子错过了独立的最佳时期。因此看来,中国家长在对孩子的付出程度上,在世界排名第一。
2.3同伴间的影响
孩子的交往能力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一种最重要的社会交往之一,而且有一些孩子就是爱模仿别人,对小伙伴的行为分不出对错,不经意间就模仿了。就比如我们班有一个小朋友,口袋里放了好多的橡皮泥,当我发现问他时,他却说别的小朋友也有拿。所以说同伴是促进同伴交往能力各方面发展的重要因素。
《午睡》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齐。
铺好被子上床去,小被暖和盖身体。
闭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闹睡午觉。
房间里面静悄悄,一觉醒来精神好。
3.1.3坚持积极正面教育,更多鼓励和赞美
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的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生活习惯继续保持,作为实习的我来说,我们幼儿园设置了《好习惯》班币评比栏,对于按时入园,独立进餐,安静入眠等表现好的幼儿,及时鼓励并奖励他班币。
3.2.2创设良好幼儿园环境,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应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参与。结合我们研究内容,我们在走廊和房间用于创建相应的环境。为了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参与我们的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我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刺激他们渴望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例如:“小猫和小弟”、“小猪变干净了”等故事去诱饵和感染他们,然后让他们看、听中知道讲卫生光荣的道真理;通过演唱儿童歌曲“我有一双小手”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手,必须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次,我从物质环境角度入手,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在活动室为幼儿创设了能力角、娃娃家,配置实践为孩子系鞋带、穿脱衣服的项目,为了鼓励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习惯,设计了“小红花评比栏”;在卫生间的墙面上张贴了“水是生命之源”的宣传画,在水管旁剪贴了“小水滴哭了”的儿童漫画,教育幼儿节约用水;在幼儿寝室悬挂了月亮、星星的挂饰,设计了一张“宝宝睡着了”的壁画,这些充满童趣的形象,活跃的气氛,环境优美,因为给幼儿亲切、喜悦的感觉,让孩子们受到积极地影响。
3.2环境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3.2.1创设良好家庭环境,培养幼儿生活习惯
那么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父母正试图创建和维护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和快乐的一种氛围。在这中的家庭的孩子会感到温暖和幸福,情绪稳定,从而使孩子们得到爱的熏陶,还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其次,作为家长创造美丽、整洁的家庭环境,是幼儿从小就萌发出爱整洁,知道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作为一名教师,要将教师的教育模式扩展到家庭教育,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要求孩子。
3.3家园合作,共同促进生活习惯的培养
作为幼儿生活和成长最重要的两个生态环境——家庭和幼儿园,对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发挥着重要的教育影响作用,并承担着教育幼儿的共同责任。有这么一个例子:幼儿园老师经常遇到这样的尴尬,孩子一回家,就冲到玩具柜前,哗哗哗几下,把柜子里的玩具全部翻了出来,挑一两个玩具便到一旁完了起来,到吃饭的时候还是在玩,而且是边玩边吃,这习惯确很不好,所以我想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也这样吗?我作为一名实习的教师来说首先要培养的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只有通过培养习惯在幼儿园是不够的,要培养学生的习惯,家庭教育将会起到很大的帮助。那么,怎样创建一个家园联系的渠道,使家园教育同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