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美

合集下载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

我国民族声乐演唱的艺术特征简析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因此民族声乐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民间艺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民族声乐的演唱技巧和艺术表现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不同类别的民族声乐进行简要分析。

一、汉族声乐汉族声乐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一种民族声乐演唱形式。

其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口音刚劲利落、声音洪亮舒畅。

汉族声乐常常使用“大嗓门”,表现出较高亢、宽阔的气势。

2. 重视情感表达。

汉族声乐演唱以情感表达为主,歌曲表达的情感直接并深刻。

3. 旋律较为婉转。

汉族民歌旋律多为自然、柔美和优美,旋律和声音关系较为和谐自然,具有很高的音乐美感。

4. 强调节奏韵律。

汉族声乐节奏韵律非常明确,演唱者常常重复某些节奏或模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少数民族声乐除了汉族声乐以外,中国还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声乐,如维吾尔族、藏族、壮族、苗族等等。

少数民族声乐的艺术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少数民族声乐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2. 器乐伴奏丰富。

与汉族声乐不同,少数民族声乐往往会配合不同的器乐伴奏,如吉他、板胡、乌克兰等。

3. 声音特点独特。

各个民族声乐的特点非常独特,如蒙古族的“喉音”、壮族的“跳音”等等,为民族声乐演唱增加了独特的魅力。

三、京剧演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唱腔独特、技巧繁多,为中国的声乐文化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1. 深情细腻,表现技巧独特。

京剧演唱通过演员变化不同的腔调,来引导观众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2. 腔调繁复,艺术值得探究。

不同的唱腔代表不同的情感和性格,要求演员能够熟练掌握各种唱腔并善于运用。

综上所述,中国民族声乐演唱形式各异,但它们都有着非常优美的艺术特征,代表着中国民间文化的精髓。

同时,民族声乐也在丰富着我们的生活,对于推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畴包括了不同时期、地域和民族的声乐形式和曲目,如汉族的梆子、北京京剧、苗族的芦笙歌、藏族的唐卡歌等。

这些声乐形式和曲目具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和宗教内涵,反映了中国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传统音乐创作和表现方式。

在这些声乐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其主要美学特征,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音乐和词汇的统一,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与文学相配”的观念。

在民族声乐中,词曲并重,旋律与歌词的相得益彰,使得音乐和词汇在表现内容和情感方面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例如,北京京剧中的唱腔和台词相辅相成,旋律通过演唱者的配合和表情演绎出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其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创作和演唱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这体现了民族声乐的独特性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声乐形式,常常在歌曲中表现出民俗习惯、祭祀崇拜、生活场景等传统文化元素,通过民族声乐艺术的传承和演绎,使得这些传统文化得以流传并丰富传统音乐文化。

再次,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歌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表现,这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重要性能之一。

民族声乐中经常出现身段舞蹈、换衣、扮相、变脸等演技,这些唱腔外衣的表演形式象征着不同的情感或者角色,从而丰富了声乐艺术的表现形式。

最后,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注重美学价值的传递。

民族声乐不仅仅是音乐和歌曲的结合,更是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不同的声乐形式和曲目中,常常表现出对爱情、友情、亲情等情感的讴歌,表达对祖国、家乡、自然等的热爱和崇敬,以及对民族精神、道德品质、传统文化等的弘扬。

总之,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要美学特征包括音乐和词汇的统一、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要素材、注重歌唱者的表演技巧和身体表现、以及强调美学价值的传递。

通过对这些特征的理解和掌握,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民族声乐艺术,并为其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浅析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韵 自行选择组合的 。不同的组合就使旋律变
化各具特色 ,但主要都是 由字调的起伏进行
表现的 ,陕北民歌就是最鲜活的例子。
( 2 )润 腔 的 抒 情 达 意 美 。
样就使 中西方文 化得到了交叉 和碰撞 ,让民
族 声乐既具有鲜明的民族特 征,又具备鲜明
的 时代 气 息 。

“ 入侵” , 又使此时的民族声乐很难成 为民族
中 国悠久 灿烂 的 历史 文化 ,熏 陶 出极 具 审美 追求 的 民族 声乐 。 中国 民族 声 乐就
是 一 颗 生 长 在 传 统 文 化 土 壤 中茁 壮 成 长 的 壮
艺术是一种 以汉 民族声乐艺术为主、少数民 族声乐艺术为辅的艺术,是五十六个 民族声
乐艺术的集合体。 ( 2 ) 从 历史 发 展 、 时 间 顺 承 的 角 度 来
声乐 的代表 。 所 以,民 族 声 乐 艺 术 又 应 该 将
近现代汉 民族 原生态的民歌 唱法 作为其审美
的 价值 所在 , 并结 合 少 数 民 族 的 歌 唱方 法 。
对 多种 装饰 音 的灵 活运 用 ,是 抒情 达 意美的最主要特征 ,装饰音 一般 都能够让 歌 曲的旋律具备流畅性,使歌 曲节奏虽 然有所 变化 ,但 却不会产 生较大 的波动 ,不仅 能够 让民族 声乐流 畅 自然 ,还 能够使作 品具有纯
的 表 现 , 让音 乐 更 具 张 力 , 更 引人 入 胜 。 当
有越 来越 多的文艺工作者开始将创 作的方向
转 向人 民群众 ,从基 层获取 到第一手素材 ,
的韵味美主要体现 在其语言和声音两方面。
( 1 ) 民族声乐艺术语言方面的韵味美。
语 言 ,是 民族 的灵魂 ,更 是 民族 文化 的根基 , 中华 民族 的语 言具有 很 强 的旋 律 性 ,同时极具复杂性,运用在声乐方面时,

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
论 中 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 美 学特 征
◎王亚辉
( 许 昌学院音 乐学院 , 河南 许 昌 4 6 1 0 0 0 )
音 乐 美 学 是 对 音 乐 艺 术 规 律 研 究 的 一 门 理 论 学科 , 它既是艺 术美学 的分 支 , 又是音 乐学 的分 支 , 因而是 可 以用 美学 观点 与 方法 进行 音 乐研 究 的一 种 声乐美 学。简 单地说 , 音 乐美 学就是 美学 与音乐 学 的交叉与结合 。声乐艺术 美学属于音 乐美学的分 支学科 , 是 一 门研 究声 乐艺术 审美价值 和艺 术美 的 理 论学 科 , [ ¨因而 , 必然 要 受到 美学 规律 的束 缚 与 制约。深入 研究 中国民族声 乐艺术 的美学 特征 , 对 建立现 代音 乐美学 体 系和促 进 声 乐美 学 的发展 有 重 要的理论意义 。

( 二) 创 造 性 美学 特 征
中国民族 声乐艺 术是一 门融合 古今 中西 的 、 具 有创造 性的综合艺术 ,是在 自我完善过程 中逐 步确 定 存 在 方式 与 创 造 力 的艺 术 。 我 国 当代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创造 性特征可 以概括 为“ 古 为今 用、 洋 为中用” , 既秉 承传统 , 又 吸收西 洋 , 既具 有时代特 征 , 又 具有 民族 特 色 。 “ 古 为今 用 ”主要是 就 中国民族 声乐 艺术在 审
发展 对 研 究 中国 民族 声 乐 艺 术 的 美 学 特 征 具 有 重 要 的价 值 。 特定 的社 会形态 与文 化形态会产 生特定 的美 学 思想 ,中华民族独特 的人 伦关系与血缘 关系是我 国 古代 文艺 美学思想产生 的源泉。因而 , 中国声乐艺术
的发展 深受中国传统音 乐美学思想影 响。美学 的研 究对 象是艺术 , 艺术 是美的载体。[ 其实 , 作为一种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

浅谈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特点民族音乐结合了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具有深厚民族精神。

中国的民族声乐领域非常广泛,不同于传统民歌,也不同于现代歌剧或流行说唱。

其艺术表现力强,歌唱技巧可应用于多种歌曲风格,丰富了民族声乐表演形式。

标签:民族声乐;特点;风格前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民族声乐在工作生活中逐渐形成。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域辽阔。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是根据各地各民族的地理环境,风格习惯和语气逐渐形成。

另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和地区都积累了丰富的曲目,在歌手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技巧和表现方法后,创造出来的歌曲风格。

1 民族唱法的基本特点民族歌曲对气息有严格的要求。

其一直都以小骸为主的声音系统为代表。

作为一种充分吸收民间文化的方式,有必要在表演时采取优美的姿态,以表现口腔的表情的优美。

其演唱方式也非常重视歌手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唱歌的过程中,有必要保持清晰的吐字方式,以便听众可以清晰地理解作品的内容。

歌手也必须注入丰富的情感,以便观众欣赏作品的魅力并获得情感共鸣的效果。

1.1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在1940年代,一些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地区的艺术工作者研究了传统民歌。

为了向大众普及歌曲,他们根据民族音乐的特征和规律,努力学习,并参照西方演唱方法,形成了自己的戏歌唱法方式。

这种方法最大的艺术特色是结合民歌的自然本質和戏曲的韵味。

但又不同于传统的声乐和歌剧,可以说开启了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大门。

1957年的全国声乐会议清楚地表明,我们的历史使命是努力创造一种适合国情的声乐文化。

会议明确了声乐教育的指导方针,为中国声乐产业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6年,沉阳音乐学院率先建立了民族声乐专业。

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开设了民族声乐专业。

同年,由文化部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任命的民族班被提出,并提出“在保持民族风格的同时提高和发展歌唱能力”。

1964年,在周恩来同志的倡议和决定下,中国音乐学院成立。

民族声乐中的美声唱法

民族声乐中的美声唱法

民族声乐中的美声唱法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好,世界文化之间的互动机会也越来越多,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主流。

声乐文化也是如此。

近年来,中国的民族声乐已经受到西方声乐文化,和国家与中国民族特色声乐已经开始整合西方贝尔声乐,可以丰富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西方文化的表现形式在唱歌的过程。

关键词:民族声乐;美声唱法;风格引言民族声乐主要指民歌演唱,其起源于戏曲,是我国艺术领域中的瑰宝,独具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声乐与西方美声唱法相结合是声乐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民族声乐汲取传统民间唱法的艺术特点与欧美唱法的优点,蕴含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与地域风貌,是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的重要产物。

民族声乐教育是以民族声乐唱法为教授内容,深入挖掘民族声乐作品内涵和特点,将民族声乐的演唱方法及歌唱技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歌唱中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充分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并将民族声乐演唱发扬光大。

1民族声乐和美声声乐的特点和异同1.1民族声乐的特点民族声乐独具中国传统特色,当中富含我国56个民族的主要特征,包括背景、文化、习惯及语言创造等多个方面,发展形成的这种声乐文化艺术在表现形式上是丰富多彩的。

民族声乐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产生于民众之中也传承于民众这中,演唱形式得以丰富发展。

民族声乐的演绎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是人们的一种重要娱乐方式,使人们精神更加充实。

民族声乐的特点主要在于音域、声音、咬字和音调上,如音域宽阔、声音豪放、吐字清晰、曲调高亢等。

民族唱法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演唱者的情感上,通过声音将曲意中的情感传达给听众,通过声情并茂地演唱将曲境内涵诠释出来。

在歌唱方法上,中国民族与美声间存有异同点,二者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较大的文化特殊性上。

多年来民族声乐得以健康发展,我国民族声乐所演唱的主要是民间歌曲,这种单一化的纯粹唱法已无法满足当下民族声乐的发展要求。

民族声乐在汲取民族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对西方美声声乐进行了借鉴,从声学特点和科学发音方面对其开展了大量理论研究,民族声乐中蕴含的国家民族特色越发突显,形成的声乐艺术表现形式也越发具有代表性。

谈民族声乐演唱的韵味美特征

谈民族声乐演唱的韵味美特征

2019第6期下(总第304期)ZHONG GUO NONG CUN JIAO YU民族声乐的表演涉及演唱、二度创作、形体、舞台等多个方面。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的民族声乐表演形成了一些既定的原则和相应的审美要求,这些又指导民族声乐表演形成了诸多与之相配合的表演技巧要素。

以歌唱艺术的歌声和语言相互结合来进行的,思想感情表达就是歌唱艺术的神韵美,神韵美是通过歌唱的语言表达出来的,是由字韵、声韵、情韵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表达的,是我国民族声乐韵味的重要体现标志。

一、字韵美字的韵味是构成中国戏曲、曲艺、民歌的基本条件,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最起码的技术要求之一,字韵美,即是咬字吐词准确、清晰。

根据声乐作品的语言风格、语言系统,字的内涵须遵循一定的语言规律和要求,咬字的技术最基本的美学原则,是准确和清晰地将字的首腹尾、四呼、清浊等交代清楚。

在“字”上下大的工夫,是形成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品格的基本要素。

中国优秀的民族声乐歌唱家们都十分强调继承戏曲唱法吐字的清晰和韵味。

在演唱中重视“字”的韵味,中国戏曲、曲艺“重字”的传统,哺育了一批又一批的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个性的歌唱家,确立了其特有的美学品格,不断地丰富着中国当代的民族声乐艺术,在继承咬字吐字韵味传统中进行新的艺术创造。

二、声韵美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需要运用歌唱技巧来加以控制字与声的延长、婉转,才能使字清声美。

(一)字重声轻传统声乐理论认为“一字不正如钝刀杀人”,虽然过于夸张,但却说明对歌唱语言表现的高度重视。

而那富有听觉魅力的歌声,正是从一个字一个音节中体现出来的。

字重声轻是指歌唱者在歌唱中要强调字头,这样才能做到字音清晰,声音圆润、连贯。

字前声后,也就是说用唇、齿、喉这些部位把字音交代清楚之后,咬字在口,应迅速让母音回到喉部上来,发声在喉。

字重声轻,强调字头的力度带动声音与呼吸的有机结合,字前声后必须结合起来理解,并在一瞬间完成,促使呼吸支持的稳定。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

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风格探究

子 ,而更 是好 像 沉醉 在 一种 忧伤 的思 绪 中,似 乎 回到 了那 个 古老
时代 ,这 就 是 意 境 之 美 。另 一 方 面 , 民族 声 乐 意境 美 在 于 “ 空 灵 ”的效 果 , 即通过 强 弱 、快慢 、 张 弛、 断连 等手 法 营造 “ 虚 实 我 国 是 一 个 具 有 悠 久 历 史 的 多 民族 国家 ,在 长 期 的 民族 融 结合 ”的效 果 ,使 听众有 种 意犹 未尽 的感觉 ,促 使其 联 想万 千 。 合 过 程 中 ,各族 人 民依靠 辛 勤劳 动和 对 生 活 的美好 追 求不 仅 创造 2 . 韵 味美 。如果 说意 境 美是 我 国 民族 声乐 美学 的 至高 要求 的 了 巨大 的物 质财 富 ,而 且 创造 了丰 富多 彩 的精 神财 富 ,其 中民族 话 ,那 么 韵味 美 则是 其核 心 要求 , 它是 民族 声 乐 的精髓 。韵味 不 声 乐 艺术 就 是一 个 具有 突 出代 表 性 的精 神文 化 财 富 ,它就 像 一个 仅 是 民族 声乐 艺 术家 多年 以来 不 懈追 求 的 目标 ,也 是广 大 听众 评 璀 璨 的 明珠 一样 在 悠久 的 华夏 历 史文 明星 空 中 熠熠 生 辉 ,用独 特 判 一个 民族 声 乐 作 品好坏 的重 要 标准 。抽 象 的 说 ,韵 味是 一个 美 的方 式诠 释 着意 蕴深 厚 的 民族 特 征 。具体 来 说 , 中国 民族 声乐 是 学 范畴 , 除 了意 指作 品 的美学 境 界之 外 ,也 指 审美 主客 体之 间的 个 比较 宽泛 的学术 概 念 ,近 现代 以来 ,我 国 同 时存在 着 形态 各 种 联 系 。 民族 声乐 的韵 味主 要 体现 在字 韵 和 声韵 。字 韵就 是 强 异 的5 6 个 民族 ,但从 语 言上 说 , 这些 民族 分 属 五个 语 系 、十个 语 调 民族 声 乐 中的语 言之 美 ,而 语 言是 一个 民族 区别 于另 一 民族 的 族 、几 十 个语 种 、数 不 胜数 的方 言支 系 ,而 且每 个 民族 又 有若 干 个 主 要文 化特 征 , 它造 就 了声 乐艺 术 的 民族 性 。汉 语 是我 国主 不 同 的支系 ,这 样 就形 成 了更为 复杂 的 民族 地缘 文化 体系 。 要 的 民族语 言 ,构 成 了我 国 民族 声乐 艺术 的关键 语 言依 托 。中 国 二 、我 国 民族 声乐 的美 学思 想基 础 汉字 主 要有 声母 、韵母 、 声调 组 成 ,正如 音 乐 中的音 长 、音 强 、 我 国 民族 声 乐源 于 各族 人 民 的辛勤 劳 动 ,具 有悠 久 的 历史 , 音色 、音 高一样 ,其 中声 调是 汉语 中独有 的一 个 特征 ,声调 变化 与 我 国的 古代 美 学思 想 有着 不 可分 割 的联 系 。 民族 声乐 正 是在 传 本身 就像 音 乐旋 律 一样 动 听 ,充满 美 感 。总 的来 说 ,汉语 非 常注 统 美学 思想 的影 响下 才 逐渐 形成 了颇有 民族特 性 的音 乐 体 系 。早 重音 节 、声 调 的变化 ,同 时汉 语 中有着 大 量 的数 词 、量词 、语气 在 原 始 时 期 我 国 的 民族 音 乐 就 有 了美 学 意 识 , 其 中 出 土 的 文 物 词 ,而且 汉 族特 别 讲究 押 韵、对 仗 、 回环 、平 仄 等修 辞手 法 ,这 “ 骨笛 ” “ 骨 哨 ”等 就证 明古人 对 声乐 有 着 不一 般 的美 学讲 究 。 会非 常适 合 于演 唱和 吟 诵 。对 于充 满 乐感 的汉 语 来说 ,字 韵 的要 而 具有 真正 意 义上 美 学 思想 最早 产 生于 “ 百家 争 鸣 ” 的春 秋 战 国 求就 是 “ 咬 字准 确 、吐 字清 晰 ” ,这有 这 样才 能 有效 传递 作 品基 时 期 , 具 有 代表 性 的 有 道 家 提 出 的 恬 淡 平和 的 “自然 乐 论 ” 思 本 内容 。声 韵是 在做 到 字韵 美 的基 础上 对 声音 的 韵味 要求 ,中 国 子 清 音美 、字 正腔 圆 ”,只 有 如此 可 想 、儒 家 的 “ 乐而 不 淫 ,哀 而不 伤 ” 的中和 思想 、墨 家 的功 利主 民族 声 乐声 韵 美 的要 求 “ 义 音 乐 美学 思想 等 。 早期 的 音乐 美 学思 想 比较 零 散 、不成 体 系 , 以达 到 “ 以声传 情 ” 的高层 境 界 。具体 来 说 ,就是 通 过科 学 的演 而 到 了 两汉 时 期 则有 了进 一步 的发 展 , 经 典 著作 《 乐 记 》 的 出 唱技 巧 ,使 声腔 能够 收放 自如 ,达 到 圆润动 听 的效 果 。在 发声 过 字 重 声轻 、字 前 声后 ; 以字 带 声 ,美声 传 现 ,尤其 是 “ 天 人 合一 ”思想 的 提 出 ,确立 了我 国声 乐美 学 思想 程 中 一定 要注 意 运用 “ 的基础 。随 后魏 晋 时期 的嵇康 在 音乐 美 学方 面 也是 颇 有建 树 ,写 义 ;字 声 流动 ,巧唱 在心 ”原则 ,让 声 音 的发 出就 像 汩汩 清泉 流 出了 《 声无 哀乐 论 》 ,深 刻论 述 了音 乐 的本 质 与本 体 问题 以及音 动 一样 美 妙动 听 ,充 满韵 味 。在 我 国 的民族 声 乐演 唱 中 ,凡是 取 乐 鉴 赏 问题 ,尤 其 是提 出的 “ 心 之与 声 , 明为 二物 ”思想 对 后世 得 突 出成 就 者 ,其 发 声 一般 都具 有 音 色 清 脆 嘹 亮 、 音 质 醇 厚 圆 产 生 了较 大 影响 。宋代 理 学开 山鼻祖 周 敦颐 提 出 了 “ 淡和 ”音乐 润 、音 色层 次 分 明的特 征 。在低 声 区振 动频 率较 低 ,从 而 使声 音 审 美观 ,与 早期 道 家 的音 乐美 学 思想 不 谋而 合且 有 所 发展 , 明代 浑 厚坚 实 ;在 中 声区 则振 动频 率 适 中 ,从 而 使 声音清 澈 明 朗 ;在 哲 学 家 李蛰 提 出 了 “ 绝 假 纯真 ,最初 一念 之 本 ” 的音 乐 思想 , 高 声区 振动 频率较 高 ,从 而使 声音 高亢 嘹亮 。 体 现 了对 音乐 的 本 真追 求 。通 过对 我 国音 乐 美学 思 想 的简 单梳 理 3 . 情 感 美 。前 面 曾经 提 到 过 , 民族 声 乐 源 于 人 们 的 生 产 生 可 以发 现 ,我 国的 民族 音乐 始 终 以 “ 礼 ”为 本 ,追 求恬 淡 、 中和 活 ,确 切地 说 是为 了表 达 劳动 者 的一 种情 绪 ,也 就 是音 乐 的本质 之 美 , 以达 到 “ 天人 合 一 ”的境 界 为 至 高追 求 ,这 也正 是 我 国 民 所在 。古 人在 音 乐 美学 著 作 《 乐 记 》 中说 “ 情 为 声 之本 ,声 为 族 声乐 的 美学 思 想基 础 。在 此 思想 基础 之 上 ,我 国民族 声 乐经 过 情之 形 ”, 李 渔 也在 《 闲 情偶 寄 》 中提 出 “ 唱 曲宜 有 曲情 ; 曲 长 久 的发展 ,呈现 出多 姿多 彩 的美 学特 征 ,下面 就 以意 境美 、韵 情者 ,曲 中之情 也 ” 的观 点 , 由此 可 见声 乐 是一 种表 “ 情 ”的 艺 味 美 、 情 感 美 、 润 腔 美 几 个 方 面 对 民族 声 乐 的 美 学 风 格 进 行 探 术 ,具 体 的说是 词情 、 曲情 、声情 相 结合 的 综合 情感 艺术 。民族 究。 声乐 艺 术 的情感 美 分为 外在 美 和 内在 美 。外在 美 主要 通过 词 情 、 三 、我 国 民族 声 乐 的美 学风格 浅析 曲情 表 达 ,不 同 的词 曲会表 现 出不 同的情 感之 美 , 比如 同为 表现 1 . 意 境 美 。 意境 是 中 国传 统文 化 一 贯追 求 的 境 界 , 只 有达 家乡 美 的 曲 目,有 的词 曲表 达得 极 为粗 犷 ,有 的 则表 现得 极 为婉 到所 谓 的意 境 ,才 说 明其 具 有极 高 的艺 术 水平 。民族 声 乐 的意境 约 ,但 却都 传递 着对 家 乡 的热 爱之 情 ,这 也正 是情 感 美之 丰 富 的 美 主 要 体现 在 以下 两 点 :一 方面 ,民族 声 乐表 演 是一 种 对声 音 的 表 现 。 内在 美主 要通 过 艺术 家 的二 度创 作 , 即把 自己的主 观 理解 和 谐追 求 , 既注 重 声 音 的 自然 流动 ,更 注 重 声音 的整 体表 现 效 和 情 感融 入 作 品,使 其 主题 升华 的过程 ,这 就 是 同一 首作 品在 不 果 ,也就 是 说 声乐 的和 谐 美包 括 音 乐 的旋 律美 、人 声 自然美 、动 同艺术 家 演 唱下 美感 不 同 的根本 原 因 ,这 也是 “ 声 情 ” 的差异 化 声 情并 茂 ”就 是 民族 声乐 情感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ﻫ一、以“情”为核心内涵音乐和歌唱的核心内涵是什么,在中、西方从来都是有争议的问题。

在西方,十九世纪以来有“唯情论”与“唯形论”两种对立观念的尖锐对立,在中国,有“声无哀乐”与“清动于中,故形于声”的观点分歧。

但从先秦以来典籍记载和近现代歌唱实践看,以情感为歌唱基本表现内涵的观点具有一贯性和主导性。

从懦家学派的孔、孟、荀以下至《乐记》等历代文献,皆把“歌以咏情”作为歌唱审美的核心内涵。

即使提出。

“声无哀乐”的稽康,也仅是把“情”与“声”分割为“名”与“实”两个范畴,并没有完全否认歌唱的情感表现功能。

ﻫ从歌唱实践看,具有聚族而居,农耕为主特点的我国汉族社区,从来把歌唱行为当作调节社区或族群内部人际关系的认同手段。

歌唱行为对以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这两种基本社会活动内容的直接干予,适应农耕宗法制社会以血缘、婚姻、师承、隶属等“天然情感”(而非法律契约)为人际凝聚纽带的组织特点,必然把情感表现作为歌唱功能实现的首要条件。

因此,无论是联络感情的“酒歌”、“对歌求偶”的情歌,还是靠煽情以招来听众的各种曲艺、戏曲歌唱,均把情感表现的地位放在声音谐美的技术之上。

这与十八世纪以来欧洲大歌剧或正歌剧强调高度技巧性的歌唱,和歌唱家以声音技能为成名首要条件的现象,也有观念上的差异。

在声,情关系的外化形式上,中西唱法亦存在相当差异。

由于历史和社会的铸造,我们在民族性格——主要是表达情感的习惯和方式上与情感表现更加直露、强烈和个体化的欧洲声乐艺术不同,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讲究含蓄、中庸和群体化。

春秋时代即已得到明确表述的情感审美理想一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作为一条重要的价值标准贯穿于两千多年以来的中国汉族音乐中。

京剧旦角荀慧生,他在表演尤二姐被害临死时最惨痛的那句唱腔“痛断肠染黄河”(二黄散板),是怎样运声的呢?他说:唱时要象游丝百转,缠绵而拖长,到煞尾似乎近于荒调,表示泣不成声,使观众也有回肠荡气,不忍卒听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达成悲剧音响效果”这种“哭音”是他在声情并茂上的艺术创造。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

探析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情感美学特征

清代李渔在《 闲情偶寄 ・ 习部 ・ 曲第 三・ 明曲意》 演 授 解 中说 , “ 口唱而心不唱 , 口中有 曲而 面上 、 身上无 曲, 此所谓无情之 曲 , 如蒙童背书 同一勉强而非 自然者也 ” 他称这种无情之 曲为“ , 死 音” 他要求演唱者 “ , 变死音为活 曲” “ , 欲唱好曲者 , 必……得其 义而后唱 , 唱时以精神贯串其中 , 务求酷 肖。若是 , 则同一 唱也 , 同一曲也 , 其转腔换字之间别有一种声 口, 目回头之际另是一 举 副神情” 此论认为明曲情 、 。 有感情的演唱能 以精神贯穿其中 . 能 给演唱 以生命 , 变勉强为 自然 , 变死音 为活音 , 足见他对 “ 曲情 ” 的 重 视 。这 些 都 是 对 白居 易 “ 唱歌 兼 唱情 ” 的继 承 与发 展 。 说 清代徐大椿在《 乐府传声 ・ 曲情》 中认 为唱曲应“ 、情 ” 声” “ 兼 备 以“ 为主, 出了“ 情” 提 唱曲之法 , 不但声之宜讲 , 而得 曲之情为 尤重” 这是针对唱曲只求声音好坏而不管内容和感情 表达的错 。 误倾向而提 出的。 虽然这个观点早在唐朝的 自居易就 曾论及过 , 但 徐 大 椿进 一 步 发 展 了这 一 观 点 。他说 :… … 盖声 者 众 曲之 所 “ 尽同 , 而情 者一曲之所 独异 , 不但生旦 、 、 口气各殊 , 丑 净 凡忠义 奸邪 、 风流鄙 俗 、 悲欢思慕事各不同。 使词虽工妙, 而唱者不得其 情, 则邪正不分 , 悲喜无别 , 即声音绝妙 , 与曲词相背 , 而 不但不 能动人 , 反令听者索然无 味矣 。 因此 , 情” ” 重“ 的目的主要在于感 人 。要 做 到 这 点 , 认 为 “ 唱 者 先 设 身 处地 ” 能 使 演 唱 “ 容 他 必 才 形 逼真” “ ,必先明曲中之意义曲折” 才能“ 使听者心会神怡 , 若亲对 其 人 , 忘其 为度 曲矣 ” 而 . .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论文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论文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探析论文摘要: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具有典型的美学特征,在社会历史的不断演进过程中,随着艺术领域的逐渐扩大,其美学特征也不断呈多样化趋势发展。

本文拟从情感美学特征、创造性美学特征和现代性美学特征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美学特征,旨在促进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良性发展,同时也为其今后的传承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音乐被称之为流动性的建筑,能够给人一种美好的感受,不但可以有效地触动人类的感情世界,强化人类的专注力,调节人类的情绪波动,而且能够激发人类的丰富想象力与创造力。

在华夏民族数千年的悠悠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与积累下来了无数珍贵的文化历史遗产,而民族声乐艺术就是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之一。

从广义角度去看,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包含范围非常广泛,即曲艺、戏曲、民歌、小调等都在其范畴之内。

从狭义角度去分析,民族声乐艺术主要是指继承民歌传统唱法并汲取西方美声唱法的一种现代化民族音乐艺术。

步入21世纪之后,在这个充满歌声的新时代,更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向前推进的关键时期。

因此,随着民族声乐艺术理论与研究的迅速发展,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探究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音乐领域也把民族声乐艺术的理论范畴与美学特点探索提上了重要日程。

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概述纵观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对审美的追求由来已久。

在某种特定的社会文化形态下便会形成其相对应的美学理念,长久以来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的血缘关系和人伦关系是促使我国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美学理念形成的根本条件。

而传统艺术文化中的美学理念对我国声乐艺术的演进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我国传统的音乐美学理念的形成产生于西周时期,经过了萌芽阶段、百家争鸣阶段、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元明清发展时期,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从这几个发展时期来看,便会发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音乐美学理念是在著名的儒家与道家音乐思想相互竞争、相互促进的环境下发展的,以当时的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为基础形成了一套对音乐的理论,指出音乐必须要受到礼的约束,在审美的过程中注重将主客体、感性与理智等形式的统一,以给人们带来轻松、愉快的审美感受。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

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范畴涵盖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声乐形式,如山歌、工人歌、民歌、傣歌、蒙古长调等,这些形式各具特色,展现出我国各民族独特的音乐艺术魅力。

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包括韵律多样、情感丰富、表现力强、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等方面。

以下将对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进行详细阐述。

一、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1.山歌山歌是中国各地农村地区特有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其表现形式多样,包括竹筒琴、竹笛、手鼓、击缶、唱摇等。

山歌内容通常反映农村生活,描绘农民的劳动、爱情、家庭和社会现实等。

山歌音乐的特点是简单朴实、真实感人,具有较强的地域文化特色。

2.工人歌工人歌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音乐形式,是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直接反映。

工人歌具有明显的阶级性和群众性,其歌词多以反映工人阶级的疾苦、斗争和胜利为主题,音乐节奏激昂,表现力强烈。

3.民歌民歌是我国各地民间广泛流传的一种音乐形式,通常是由普通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创作并传唱的。

民歌内容丰富多样,有爱情歌、离别歌、劳动歌等,歌词朴实真挚,情感真挚动人。

4.傣歌傣歌是傣族特有的一种民族音乐形式,多由傣族男女青年在节日、婚丧嫁娶等场合传唱。

傣歌的歌词内容丰富多样,表现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音乐节奏轻快愉悦。

5.蒙古长调蒙古长调是蒙古族的传统音乐形式,其特点是声音低沉、嗓音浑厚、音域较宽,多用于史诗、神话等叙事性内容的演唱。

蒙古长调在表现力和情感上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被誉为蒙古族文化的珍宝。

二、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主要美学特征1.韵律多样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韵律多样,展现了不同民族的音乐节奏和韵律特色。

比如山歌的韵律简单朴实,工人歌的韵律热烈激昂,傣歌的韵律轻快愉悦,蒙古长调的韵律低沉浑厚。

这些不同的韵律特色反映了我国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情感丰富民族声乐艺术的特点之一就是情感丰富,歌词内容真挚感人,歌唱者通过音乐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对家园的眷恋,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珍视。

浅论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表演美

浅论民族声乐独唱艺术的表演美

后 ,还有赖 于表演者在尊重原作风格 与思想感情 的基础 上, 通过 自身的演唱,用特有 的声腔 艺术赋予音乐作 品以生命 。 也就是 说,只有将原作赋予 声情 的再现 ,歌 曲的歌词美和旋 律 美才会真正得 以展示 。古语有 :“ 乐之筐格在 曲,而色泽 在唱”之说。“ 乐之筐格 ”是 说书面无声的声乐原作 ,如果 不通过有声 的演唱就不 能显示其 “ 泽”之美。因此,表演 色 的声腔之美是独唱 艺术 的核心 因素与主导因素。 而要获得声 腔之美 , 首先 必须掌握科 学、 优美 、 富有 感染 力的歌唱 技巧。 要有合理 的气 息作基础 ,在 气息和共 鸣综合运用的基础上, 做到 声要 圆润 、腔 要彻 满;做 到音高声不竭、音低 声不虚 ,

并提 出了民族声 乐独唱 艺术表演 美的实践 方法。 关键词 :民族 声 乐;独唱艺术;表演 美 个创 造美和展示美 的过程 , 正如戏剧 演员创 造舞 台人 物形 象 的 目的不是为 了创造而创造 , 而是 要通过 自己所创 造 出来的 舞 台人物形象来反映 生活, 评价 生活, 观众从 中 会生活 使 领 的真谛。独唱 艺术 中的表 演也是 如此,歌唱主体 的艺术创作 也是 为 了反映 生活 ,揭示生活 中的真谛。也就是说 ,表演美 的产生与社会 生活 紧密相关 , 它是 歌者诠释 作 品不可缺少 的
独唱 艺术 的表演美 的审美对 象是在表 演主体 与观众 的 互动 中生成 的。表演主体 的表演 ,包 括其 歌声和形体表 演, 是构成审美对 象的现 实基础 。表演主体 的表 演,通过观众 的
中所采取 的抒发 、 表达情感 的有力手段 , 它是在 声乐表 演实 践 中由心理 活动主导而表现 出来 的 体语言。 形 在展 现作品声 音美 的同时,也是作 品表演美 的创造过程 , 向观众传达 作 是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浅谈民族声乐艺术的音乐美学因素

的“ 民歌唱法” 。指建立在汉语及少数民族语言、 ) 各方言土语语音基础上 , 以传统形态长期存在于各族农耕、 畜牧 、 渔猎 等地方 ( 以农村 为主 ) 的极其 多元化 的 民间歌 曲演 唱风 格 。( ) 2 曲艺 、 曲演 唱风 格 。曲艺 的歌 唱 戏
形态受方言语音制约更大 , 曲艺和戏曲的演唱者职业化程度较 高, 而且 使这类唱法得以更多的加工、 规范。 特别是戏曲, 由于艺人的流动性而使特定剧种的唱法不一定存在于本方言区, 从而在唱法上更常见于有相邻 地区文化风格的特点 。() 3 民族新唱法风格。指 2 世纪初以来 , 0 由于西方音乐传人而形成的汉民族( 民歌 、 曲艺、 曲) 戏 唱法与欧洲艺术歌曲和歌剧唱法的混合形态。这一唱法基本存在于城镇社区, 通过职业化的学 校或其他师承关系进行传授。此类唱法风格的语言部分多采用汉语普通话 , 因而与汉语方言关系已不太密
( 陕西教育学 院音乐系 , 陕西西安

70 6 ) 10 1
要: 民族声乐艺术从产生到发展经历 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 以明显 的地域性 和很强 的 民族性为背景 , 由
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对文化精神的不同追求 , 共同形成 了民族声乐艺术 的基本美学 因素 。而今天 的民族
声乐艺术在借鉴 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后 , 其表 现方式和不 同类型就得 以丰 富, 品本 身所蕴含 的文 作 化思想和音乐 内涵得到升华。歌者的演唱技巧、 文化素养 、 精神追求 、 价值取 向也直接决定着 对作 品本身 的诠释。
影 响下形 成 的非 原生性 的 “ 民族 新 唱法 ” 很难代 表 中国 民族声 乐艺术 的传统 风貌 。
收 稿 日期 :0 0 3 5 2 1 —0 —0

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地位

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地位

民族声乐艺术中的地位一、民族声乐艺术中“声腔美”的基本特征(一)中国民族声乐艺术风格概述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是具有我国自身特殊性、民族风格多样的歌唱表现形式,它是声乐艺术的音乐表现形式之一。

民族声乐学科经历着由传统民族民间流传的歌唱唱法阶段,上升到对传统声乐实行系统专业的科学研究。

到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传入中国,一批留学归国的作曲家为中国的声乐艺术创作,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作品将西方作曲方法与我国音乐风格相结合,创作了很多优秀民族声乐作品。

与此同时,西洋美声唱法也进入中国,在演唱方法和表演形式上持续借鉴和吸收,使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更为丰盈,体现出传统风格与时代潮流相结合的创造性审美特征。

发展至21世纪的今天,出现了中西声乐文化持续碰撞、交流、借鉴相结合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当代中国民族声乐演唱风格,融入了更多时尚气息,与社会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传统与时尚的辩证统一,体现了我国声乐艺术吸纳百川,持续发展与创新的美学思想。

当代我国声乐美学,是在中国传统声乐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与西方音乐思想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形成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综合性的美学特征。

在借鉴西洋美声唱法的同时融入我国古代声乐艺术、传统民族民间歌曲艺术、戏曲艺术的一些技法,从而更好地歌唱出民族的艺术风格。

在歌唱技法咬字吐字、行腔、声腔、表演风格上有别于传统的民歌、戏曲,与西洋美声唱法有着一定的共性特征。

民族声乐歌唱的音色色彩不同于西洋美声唱法,有着“甜、柔、亮、脆”的声音色彩,合理借鉴美声发声方法并与中国的语言曲调相结合,使我国民族韵味的语言和行腔曲调建立在气息共鸣的支持上,声音的高低强弱使用自如、吐字咬字清晰、音色明亮更富有穿透力,具有全新的民族演唱风格。

(二)民族声乐艺术中声腔美的基本特征不同国度以及历史文化间的差异,与之相对应会产生不同的声乐艺术形态、风格特征以及审美标准。

声腔作为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个性特征之一,是透出声音色彩美的有声造型,从音质、吐字咬字、行腔三个方面共同体现声腔自身美的基本特证。

气韵生动——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意境美

气韵生动——论民族声乐艺术的意境美

的摆动 ; 造成 喉音 装饰 效果 ; 傣族 人歌 唱 时带有 鼻 音 等等 。但恰 恰 是 这 些 特殊 的发 声 方 法 , 使 得 才 歌 唱保 持着原 生态 艺术 的魅 力 。在 当下物 质世 界
趋 同的 背景下 , 作 为人 类 “ 物 质遗 产 ” 文 化 其 非 的
价值 则 愈显 突 出。 试想 , 如果 用 科 学 的 发 声 方法
人 相应 ” 的人与 自然谐 和发展 的哲学有 密 切联 系 。
“ , 好 在人 与 天之 间构 架 了一 座 桥梁 。可 以 气” 恰
说 ,气 ” 中国传 统 文 化 中一个 独 特 而 又 内涵 丰 “ 是 富 的概 念 。美 学 学者 叶 朗认 为 , 魏 晋南 北 朝 美 在
学 中 ,气 ” “ 有三 个 方 面 内涵 : 1 ‘ ’ “ . 气 是概 括 艺 术 本源 的一个 范 畴 ; “ .气 ’ 概 括 艺术 家 生 命 力 ”2 ‘ 是 和创造力 的一个 范 畴 ” “ . 气 ’ ; 3 ‘ 是概 括 艺 术 生 命 的一个 范畴 ” 。作 者认 为 ,气 韵生 动 ” 气 ” 达 “ 的“ 表
冯 亚
摘 要 : “ 气韵 ” 中 国传 统 艺术 审 美 中独 特 的命 题 。论 文从 这 一 美 学 范畴 显 示 的 是 人 类情 感深度 具 有的 意境之 关切 入 , 讨 “ 探 气韵 生 动” 民族 声 乐演 唱 中的 内涵 和歌 在
曲处理 方法 , 而总 结 出“ 从 气韵 生动 ” 演 唱之 意 境 美 , 映 了 中国传 统 文化 对 全 宇 的 反
弦既 折 , 韵乃 扬 ” 韵 ” 雅 中“ 是声音 谐美 的意思 。后
“ ” 韵 ” 合 成 “ 韵 生 动 ” 最早 是绘 画 气 与“ 结 气 ,

【浅议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议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

【浅议中国现代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

这不仅造就了中国人民勤劳、质朴、坚韧与善良的优秀品质,同样也造就出中国非凡灿烂的民族文化。

我国的民族声乐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一样,来源于生活,发展于生活,是用民族的语言和音乐来记录民族的生活历史、风俗习惯,表达各民族的思想情感。

民族声乐的美既存在于表演之中,也存在于欣赏之中。

本文着重从表演和欣赏两个方面,就我国民族声乐的审美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中国民族声乐的艺术范畴民族声乐是一个国家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对民族的文化发展和传承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于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时间性和地域性的客观因素,论述起来较为复杂。

从广义上讲,我国民族声乐涵盖了包括传统戏曲演唱、曲艺说唱、民间歌曲、现代民族唱法、新歌剧的演唱以及西洋演唱方法民族化等范畴。

从狭义上讲,民族声乐就是“民族唱法”,是继承发扬了传统的民歌演唱方法,又吸收了西洋美声唱法的先进经验和技巧,融会贯通而成的一种唱法。

现代民族声乐是一门独立的、具有专业音乐性质的歌唱艺术形式。

在本质上,现代民族声乐与传统民族声乐一脉相承,具有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审美习惯和艺术特征;在演唱上,现代民族声乐一方面继承了传统唱法的精华,另一方面又吸收了西方声乐元素,形成了有别于传统的新的民族歌唱形式,以民族语言为演唱基础,以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为原则,表现出了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新的歌唱形式。

本文所讨论的民族声乐,属于狭义范围上的概念。

二现代民族声乐的特点现代民族声乐不只是民族与美声的结合,同时还体现在民族与通俗的结合,它是新时代民族声乐发展的产物,顺应了现代人对艺术的审美与追求。

概括地讲,现代民族声乐主要有3个特点。

1 内容的时代感和流行性。

现代民族声乐在保持了民族特点的基础上,不但在旋律上琅琅上口,在歌词上也明显地具有时代感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

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探究

中国民族声乐的审美探究
中国 民族声 乐 的审美探 究
■ 冯倩 郑 州师 范 学 院
摘 要: 声 乐艺 术 是 音 乐 与 文 学 交 融发 展 的 结 果 , 是 人 类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中不 可 或 缺 的 组 成 部 分 , 能够给人独特的审美感受。 本 文对 中 国 民族 声 乐 美的 本 质 、 民族 声 乐艺 术 的 审 美特 征 以及 审 美取 向 三 方 面 对 中 国 民族 声 乐审 美进 行 探 究 。
二、 中 国 民族 声 乐 的 审 美 特 征 ( 一 )雅 俗 性 。 生 活 环 境 、 社会阅历 、 教 育程 度 、 民 族 文化 等 因素 不仅 直 接 影 响 着 声 乐表 演 者 对 声 乐 作 品 的 理 解 . 也 直 接 影 响着 他 们 的二 度 创 作 同 一 部 声 乐作 品 在 不 同演 唱 家那 里 有 着 不 同 的 表 现 方 式 .
为乐体 ” , 可见 , 音乐与文 学是相互联 系 、 相 互补 充 的
变得 低 落 。 民族 声 乐 审 美 的 即时 性 不 仅 能 使 人 产 生 瞬 时 记 忆 .对 旋 律 精 华 记 忆 犹
新, 而且 还 能 使 人 们 在 审 美 活 动 中 体 验 到 美感 和 乐趣 即时 性 带来 的直 接 审 美 心 理
花红 、 杏 花 白》 带 给 人们 的 是 “ 雅” 之美 : 细
腻 的情感 、 清 亮的嗓音 , 而 由 山西 农 民石
占 明演 唱 的 民歌 版 却 体 现 出 真 实 的 “ 俗”
有着不 同的声音 美 . 如 刘斌演唱 的《 咱当 兵 的人》 柔 和 多 情 而 豪放 洒 脱 。 使 人 联 想
关键词 : 民 族 声 乐 审 美 美的 本 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族语言,孕育了闪烁着中国音乐智慧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品种——中国民族声乐。

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最早源于戏曲、曲艺、民歌,它以汉语语言为基础,以民族情感为主,以字领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韵味浓郁,唱演均重,神情兼备,真切动人。

作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美学理论的一个永久性课题,中国民族声乐的“字、声、情、韵”基本特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及其审美风貌和精神。

本文在提炼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字、声、情、韵”四个方面研究民族声乐的艺术之美。

一、字清声美歌唱者在演唱发声时必然会有咬字的过程,而“声”又会必然伴随在演唱咬字吐字之中,“字”与“声”在演唱中两个作为重要因素,既矛盾又相统一,缺一不可。

在演唱中,歌唱者唯有正确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才能有字清声美的效果。

在论述“字”与“声”的关系时,《唱论》提出了:“字真、句笃、依腔、贴调”的观点:字重声轻、字前声后、以字带声、美声传义、字声流动、巧唱在心,体现出字清声美的要求和美学法则。

1.字重声轻,字前声后字重声轻指歌者演唱时强调字头的力度,以保持呼吸的稳定以带动声音与呼吸的有机结合。

字前声后是指歌唱者演唱时通过唇、齿、喉把字音咬清后,应让母音迅速回到咽部上来。

由此可见,字重声轻和字前声后不是孤立的动作,而是结合在一起的、瞬间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字音清晰,声音圆润、连贯。

2.以字带声,美声传义以字带声强调歌唱者唱清字头并完成音调韵律的抑扬、长短、快慢、强弱等音乐的变化和对比。

美声传义则指歌者演唱中分析和把握好歌词的语气、语调、情态、语势等要求,最后把词和曲以及韵律融为一体。

通过以字带声、美声传义,字、声、曲得以完美结合,使观众在欣赏中从字、义、声的信息之中受到感染,得字明义,得声动情,获得审美享受。

3.字声流动,巧唱在心在字重声轻、字前声后,以字带声、美声传义的基础上,字声流动强调在演唱过程中增强气息的流动性,从而完成字、声的流动性。

巧唱在心则指歌者凭音乐素养,依据旋律轻重强弱、快慢急徐、高低抑扬、顿挫连断的变化,发挥想象,化有限为无限,用心去完成歌词韵律与流动旋律之间的结合,把音乐旋律美感的流动性扩展得更宽阔。

歌者只有不断虚心学习多种民间艺术的演唱风格和方法,方能把中国声乐作品自如地行腔、润腔。

二、以“情”动人“情”是意识的产物,是主观的东西,是声乐艺术的灵魂和生命。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人的声音是内在感情激发的结果。

“情”是多种能力和智慧的综合,“感人心者,莫先于情”。

对音乐来说,好的歌曲皆是因情而发,整个艺术过程就是:它的产生是作词者动心,演唱是歌唱者唱心,欣赏是听者感心的。

“情”的存在才赋予人声个性化的使命。

“声”在“情”的作用下,被赋予个性和特点,让听众能够感受到强烈的感染力。

“情”是歌者对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背景、事物和生活内涵、角色人物的思想感情等,具体地分析、观察和感受。

“情”是歌者把所理解的内容和感受的情感,运用演唱的技能和技巧,用歌声表现出来。

“情”是作者的感情、歌者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作者感情的发挥相互统一、协调融合等。

声乐艺术是直接用人声表演的艺术,声乐艺术具有民族性,每个民族都有自身的社会历史形成状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所以每个民族的审美习惯也各不一样,所以歌者需要采用特殊的情感处理方式去演唱民族歌曲才能彰显出音乐的内容,唱出自己民族的演唱风格。

“唱情”就是“声入而应,情交而感”,与人“情通”,歌声“入人”;使人“神往”歌声“化人”,真正达到真情所致。

声乐演唱是歌唱者把音符和文字变为音响的过程,是一项充满创造性的艺术活动,是对一个艺术“二度创作”的过程。

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艺术作品,只有经过歌唱者的艺术加工和二度创作,并将歌曲的文学内容与旋律淋漓尽致地展示给听众,才能让听众欣赏、接受。

这就要求歌唱者,结合声乐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作品内涵,领悟作品中的情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美刘艺华摘要: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背景下,在中国丰富多彩的语言基础上,具有行腔韵味艺术特点的中国民族声乐,“字、声、情、韵”基本特征在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准则下相应生辉。

由于它鲜明的特色和贴近群众生活的演唱内容,深得观众的喜爱。

为了全面认识我国民族声乐的艺术之美,本文在提炼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民族声乐艺术所讲究的“字、声、情、韵”基本特征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作了一些粗浅的阐述。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美;字声情韵音乐・43・感,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音乐灵魂,将歌中的精髓转化成动人的歌声,在表演时,“身临其境”地做到换位思考,启发音乐的想象力,让歌声通过自身的形体、眼神、情和动作等表演,体验作品中人物内心世界的喜怒哀乐,将作品中角色鲜明的个性特征生动地刻画出来,将作品情感展现出来,真正把唱词、思想情感、乐曲旋律和表演方法相结合,达到人歌“情与音和”的相融效果,让听众切身感受到美的情感享受。

譬如同样一首《教我如何不想他》,截玉强演唱时表现出情深义重,而刘欢演唱时却潇洒自然。

三、“韵”味十足历代均有文人论及到“韵”,“韵”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特征,作为中国的一个传统的美学概念,是指文艺作品的境界之美,尤其是指审美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审美感受和联系,意即为含蓄、深远而有意味的,能引起情感上的久久共鸣,使表演者和欣赏者都能获得美的某种感受。

“韵”是韵味,是色彩,是个性,是风格,在欣赏者的想象中,在演唱家的歌声中,“韵”是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独特的美学品格,是中国民族声乐文化的灵魂,给人以独特的美。

它作为一种物质媒介把听众引向了音乐所表现的美的艺术境界。

在我国的民族声乐艺术中,“韵”是衡量一个歌唱者演唱水平的重要标准,是对歌唱者的一个重要美学要求,是歌唱家创造的富有特殊感染力的意境和装饰性润腔产生的韵味儿——神韵。

在民族声乐的演唱技法中,讲究的是“字音是骨头,韵味是肉”。

歌唱者要实现动人的唱腔,就必须运用音乐的丰富变化手段,在舒展的行腔中,蕴含饱满、鲜活的音韵动态与“字”浑然一体,形成浓郁的行腔韵味。

在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韵味”的实现常常靠的是“润腔”,也就是说,“润腔之美”表现的就是“韵味之美”。

主要是通过连音、揉音、倚音、直音、颤音、摇音、提音、跳音、泣音等“润腔”来体现“韵味”。

除此之外,还运用打破句逗的换气、节奏的张与弛、巧唱休止符、拖腔的运用、儿化音的处理等其他演唱所需情感来营造风格韵味。

在经历几代演唱家、声乐教育家的共同努力后,现代的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发展渐呈多元态势,中国民族演唱家、声乐教育家,把中国民族声乐的“韵”之美,作为他们共同追求的美学理想。

四、“字、声、情、韵”,交叉融汇在实际的声乐演唱中,作为中国民族声乐演唱艺术的基本特征,作为贯穿于民族声乐演唱始终的四个重要环节:“字、声、情、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互相依赖、互相影响,共同促进,相得益彰,四者始终是交融汇合在一起,形成纵横交错的关系,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能构建一个完美的民族声乐表演体系。

字是腔的先导,腔是字的延续和美化;声为情之“形”之“体”,情为声之“本”之“魄”;“声”是声乐艺术的唯一物质手段,是“情”和“韵”的基础,要道出“情”,表现“韵”,就必须依托于“声”;“情”的外化形式是“声”和“韵”,“韵”依“声”而存在,“韵”之间充盈着“情”,“韵”和“声”都受“情”所支配;“韵”的躯体是“声”,“韵”的灵魂是“情”,“韵”包裹着“情”。

惟有将“字”“声”“情”“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以字带声、以声传情,声赖情声,以情带声,融声以情,情韵融合,才是中国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才能唱出优美的歌声,表达出歌曲的意境,做到“字正腔圆,含情之声,织而成韵,聚而成曲”。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作为我们民族自己“心上的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古老文化的艺术结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文化、思维方式、心理特征、审美情趣以及表现手法在声乐艺术上的综合反映。

我们要继承艺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以开放的心态去不断地研究和吸收更先进的演唱方法,去不断追求和创新更加完美动听的声音,去不断满足民众文化艺术欣赏的要求,在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上写上自己的一笔,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1]陈四海.《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社,1996.[2]金明春.《民族声乐艺术》[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3]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4]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10.[5]王玉美.《声韵一谈歌唱技巧与艺术实践》[M].济南:黄河出版社,2005.[6]解伟.《浅论中国民族声乐的主要特征》[J].《美与时代》,2005(11).[7]尹兆旭.《从“歌唱中的音色审美”看声乐艺术的民族化问题》[J].《中国音乐》,2004(3).[8]王群英.《中国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韵味美》[J].韶关学院学报,2006(2).[9]韩勋国.《“字”“声”“腔”的审美特征与传“情”一“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新释》[J].《中国音乐》, 2005(3).[10]孙芳.《声与音融,情与音和——演唱中的声音与情感定位》[J].《黄河之声》,2008(3).[11]王占文.《声乐艺术中的情感把握与表达》[J].《黄河之声》,2008(18).[12]胡晓杰.《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声”与“情》[J].《黄河之声》,2010(11).[13]韦家燕.《关于声乐艺术中“声”与“情”关系的哲学思考》[J].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3).[14]郭建民.《从对“韵味”的追求,看民族声乐艺术的审美特征》[J].《中国音乐》,2002(10).(刘艺华,安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音乐教育教学与研究)音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