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气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加味十全大补汤11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组成:人参2钱,当归3钱,白术3钱,茯苓2 钱,生甘草2钱,黄耆3钱,肉桂3分,川芎1钱, 熟地5钱,柴胡5分,土茯苓5钱。 功能主治:杨梅圈疮。杨梅疮发已久,将欲结痂 而复犯房事,以致作痛生圈者。
用法:水煎服10剂。虚甚者多服为妙。
8《寿世保元》卷二。
组成:黄耆(蜜水炒)5分,人参(去芦)5分, 白术(去油芦,炒)5分,白茯苓(去皮)5分, 甘草(炙)5分,当归(酒洗)8分,川芎8分, 白芍(酒炒)8分,熟地黄8分,大附子(面裹 煨,去皮脐)3分,沉香3分,木香3分,乌药5 分,牛膝(去芦,酒炒)5分,杜仲(去皮,酒 炒)5分,木瓜5分,防风(去芦)5分,羌活5 分,独活5分,薏苡仁5分,肉桂3分。
炮制:上作1剂。 功能主治:悬痈溃而不敛,或发热,饮食少思。
用法:用水2钟,煎1钟,食前服。
组成:十全大补汤阿胶、升麻、续断、枣仁、 山萸、炮姜炭。 功能主治:产后血崩,血脱气陷。
3《中医妇科治疗学》。
组成:党参5钱,黄耆5钱,肉桂1钱,白术3钱, 茯神3钱,当归2钱,川芎1钱,白芍3钱,熟地( 砂仁炒)4钱,阿胶3钱(化冲),蕲艾2钱,炙 甘草2钱。 功能主治:血寒气虚,月经后期,经来色淡,量 多质薄,腰腹或有胀痛,精神不振,平时大便溏 薄,脉迟而虚。 用法:水煎,温服。
5《洞天奥旨》卷十一。
组成:熟地1两,川芎2钱,当归5钱,生黄耆1 两,白术5钱,茯苓2钱,甘草1钱,肉桂1钱,白 芍2钱,人参2钱,金银花1两。 功能主治:伤守疮。生疮不守禁忌,犯色欲,疮 口黑暗,痛如刀割,腐烂深者。 用法:水煎服。
6《外科经验方》。
组成:人参1钱,黄耆(盐水拌炒)1钱,白术( 炒)1钱,茯苓1钱,熟地黄(酒拌,中满减半)1 钱,当归(酒拌)1钱,川芎1钱,芍药(炒)1 钱,肉桂5分,麦门冬(去心)5分,五味子( 捣,炒)5分,甘草(炒)5分。
决明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6《圣济总录》卷一一一。
组成:决明子(微炒)3分,地骨皮3分,玄参3 分,黄连(去须)3分,桔(炒)3分,柴胡( 去苗)3分,茯神(去木)3分,山栀子仁半两, 羚羊角屑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生肤翳,遮覆瞳仁。 用法: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入净洗淡竹叶10 片,煎至7分,去滓放温,食后服,临卧再服。
决明汤6方
1《圣济总录》卷一○五。
组成:石决明1两,人参1两,芎藭1两,细辛(去 苗叶)1两,五味子1两,赤茯苓(去黑皮)2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血灌瞳仁。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 食后、临卧温服。
2《外台》卷二十一引《广济方》。
组成:决明子1两,升麻1两,枳实(炙)1两,柴 胡1两,黄芩1两,芍药1两,栀子14枚,竹叶1升, 车前草4升,甘草1两(炙)。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客热冲眼,赤痛泪出。 用法:以水9升,煮取2升5合,去滓,纳芒消, 分3次温服。 注意事项:忌海藻,菘莱。
3《圣济总录》卷一○八。
组成:决明子1两,钩藤1两,牡丹皮3分,升麻3 分,羚羊角1两(镑),芍药1两,大黄(锉, 炒)1两。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时气病后,眼生翳赤痛。 用法: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 食后临卧时温服。
4《幼幼新书》卷三十三引《婴孺方》。
组成:决明子7分,大黄7分,栀子仁分,子芩7 分,升麻6分,芍药6分,柴胡6分,枳壳(炙)3 分,竹叶8合,石膏10分(碎,绵裹),杏仁2 分,甘草(炙)2分。
功能主治:小儿肝热冲眼。 用法:水4升,煮取1升2合,分为4服。2岁内 减。
增液承气汤——精选推荐
增液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卷2)[组成] 玄参一两(30g) 麦冬连心八钱(24g) 细生地八钱(24g) 大黄三钱(9g) 芒硝一钱五分(4.5g)[用法] 水八杯,煮取三杯,先服一杯,不知,再服(现代用法:水煎,芒硝溶服)。
.[功用] 滋阴增液,泻热通便。
[主治] 阳明温病,热结阴亏证。
燥屎不行,下之不通,脘腹胀满,口干唇燥,舌苔薄黄或焦黄而干,脉细数。
[病机分析] 本方证治,系由阳明温病,热结胃肠,津液受灼,或素体阴液亏损,又患温病,更伤津液所致。
热结阴亏,肠腑失润,传导失常,以致燥屎不行,脘腹胀满;燥屎内停,邪热愈盛,阴津渐竭,大肠无阴津之濡润,故肠中燥屎虽下之而不通,此即吴瑭所言“津液不足,无水舟停”之意。
口干唇燥,舌苔薄黄或焦黄而干,脉细数等,乃热伤津亏之征。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为热结阴亏之证。
故以滋阴增液,泄热通便而立法。
方中重用玄参苦甘咸寒,入肺、胃、肾经,清热养阴,《神农本草经》卷3谓其“主腹中寒热积聚”;麦冬甘微苦微寒,人肺、心、胃经,养阴生津,《本草纲目》卷16谓其“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消谷调中”;生地黄甘寒,人心、肝、肾经,滋阴生津润燥,《名医别录》卷1谓其“主男子五劳七伤……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补五脏,内伤不足”,三药相配,补而不腻,有滋阴润燥,增液通便之功。
大黄、芒硝软坚润燥,泄热通便。
诸药合用,甘寒濡润,以滋阴清热,咸苦润降,以软坚降泄,使阴液得复,燥屎得下,热结可除,是为“增水行舟”,攻补兼施之剂。
正如吴瑭所说:“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温病条辨》卷2)。
本方的配伍特点在于滋阴药与泻下药同用。
该方系增液汤(玄参、生地黄、麦冬)合调胃承气汤去甘草组成,故名“增液承气汤”。
[临床运用]1.证治要点本方专为温热病热结阴亏的便秘而设,临床运用时应以大便秘结,口干唇燥,舌苔黄,脉细数为证治要点。
2.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性传染病高热便秘,津液耗伤较重,以及痔疮日久,大便干燥不通,证属热结阴亏者。
方剂学之大承气汤(图文)
调胃 承气汤
鉴别
胃肠
热盛燥结
【证治分析】
热结旁流证发病机理
口干舌燥
热 盛 伤 津
外邪
入里
化热
相结
实热积结较甚, 迫肠中津液下流
下利清水色纯青 其气臭秽
积滞
胃肠以通降为顺
肠津被灼 腑气不通 热盛燥结
脐腹疼痛 按之坚硬有块
脉滑数
胃肠
【证治分析】 里热结实之热厥、痉病及发狂发病机理
筋脉失其濡养
里 热 伤 津
痉病
心神浮越
便秘
病因 实热与 积滞
互结于肠胃 腹胀 腹痛 舌苔 焦黑 燥裂
【证治分析】
阳明腑实证发病机理
阳明经气旺于申时
阳明 大便不通,频转矢气 脘腑痞满,腹痛拒按 按之坚硬有块 (痞满燥实)
舌黄燥起刺或焦 黑燥裂,脉沉实
入里
外邪
化热
热扰心神
相结
肠津被灼 腑气不通
积滞
胃肠以通降为顺
大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
芒 硝
三 合
枳 实
炙 , 五 枚
厚 朴
去 皮 , 炙 , 半 斤
大 黄
酒 洗 , 四 两
【用法】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去滓,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 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主治】 1.阳明腑实证 2.热结旁流 3.里热结实之热厥、痉病及发狂等
君 臣
佐
消无形 之痞满
【功
用】
峻下热结。
【配伍特点】
本方治阳明腑实证,体现“釜底抽薪,急下存阴”法;
治热结旁流,体现“通因通用”法;
治热厥,体现“寒因寒用”法。
必胜散12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必胜散12方1《张氏医通》卷十四。
组成:赤槟榔5钱,皂角刺(炒)5钱,大黄(酒煨)1两,白牵牛(生,取头末)6钱(以一半炒),甘草(生、炙)各1钱,轻粉2钱。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疠风恶疾,营卫俱病,上下齐发。
用法:壮年者分5服,中年者分7服。
每服入黑糖或白蜜2匙,姜汁5匙调服。
临卧时腹中稍空,姜汤送下。
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针刺,头目齿缝俱痛。
此药寻病根,重者,7日行1次,稍轻者,10日半月行1次,以3-5遍为度。
病退后,眉发渐生,肌肉如故。
如齿缝中有血,以黄连贯众汤漱之。
2《圣济总录》卷四十六。
组成:白术4两,甘草(炙)4两,五味子(微炒)4两,干姜(炮)3两半。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脾气虚弱,不思饮食。
用法:每服2钱匕,加盐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
3《济生续方》卷五。
组成:蒲黄(略炒)、螺儿青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齿衄。
用法:每用少许擦患处,少待,用温盐水漱之。
4《医方类聚》卷二十四引《烟霞圣效方》。
组成:雄黄、川芎各等分。
炮制: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偏正头痛,夹脑风。
用法:含水漱之。
立效。
5《局方》卷八。
组成:熟干地黄1两,小蓟(并根用)1两,人参1两,蒲黄(微炒)1两,当归(去芦)1两,芎藭1两,乌梅(去核)1两。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血妄流溢,吐血、衄血、呕血、咯血;妇人下血过多,致发虚热。
用法:每服5钱,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6《外科正宗》卷四。
组成:大黄1钱,槟榔1钱,白牵牛1钱,粉霜1钱5分。
炮制:上药各为细末。
功能主治:大麻风,血热秘结,脏腑不通。
用法:年壮者作5服,中年久虚者作7服。
用生姜4两捣汁,赤砂糖3钱,加水1大杯,3味和匀,临睡时腹中稍空,顿温通口服之即睡。
至三更,遍身麻木如针刺,头目齿缝俱痛,此药寻病之功已达,行出大小二便,或青白黑黄,又或红虫之类,此乃病根也。
1月内服药3次渐痊,眉发俱生,肌肤如旧。
7《圣济总录》卷一六九。
七宝丹1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5《永乐大典》卷九八一引《小儿保生要 方》。
组成:人参半两,紫河车1分,白茯苓1分,龙齿1 分,甘草(炙)1分,麝香1钱(研)。 炮制: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鸡头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悸。 用法:上每服半丸,薄荷汤化下,不拘时候。
6《鸡峰》卷十七。
组成:猬皮1个,皂角刺1两,猪牙皂角1两,附子1 两,榼藤子1个,硫子大。 功能主治:五痔。 用法:每服20丸,空心温酒下。如有疮者,用朱 砂1小豆大同研3丸,水调涂疮上。
功能主治:小儿急慢惊风。 用法:急慢惊风,薄荷汤送下;感冒风寒发热, 姜、葱汤送下;内伤饮食生冷,清茶送下;心腹 痛,霍乱吐泻,淡姜汤送下;伏暑伤热,积聚身 热,清汤送下;大小便闭,灯心汤送下;泄泻, 米饮送下;夜啼,灯草、薄荷汤送下,量年纪大 小,1丸半丸,不拘时服。
15年氏《集验良方》卷二。
组成:牛膝8两(酒浸一日,同何首乌第7次蒸至 第9次,晒干),何首乌(赤白)1斤,茯苓(赤 白)1斤,破故纸4两,菟丝子半斤,当归身半 斤,枸杞子半斤。
四妙散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四妙散7方1《仙拈集》卷四。
组成:花粉5钱,苦参5钱,皂刺49个(炒黄),土茯苓3斤。
功能主治:疬核,不拘久近,已破或未破者。
用法:共煎汤,当茶饮。
注意事项:忌牛肉。
2《仙拈集》卷四。
组成:雄黄、生矾、川椒、硫黄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遍身疥癞。
用法:鸡蛋黄炒油调搽。
3《丹溪心法》卷四。
组成:威灵仙(酒浸)5钱,羊角灰3钱,白芥子1钱,苍耳1钱半(一云苍术)。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痛风走注。
用法:每服1钱,加生姜1大片,擂汁入汤调服。
又,二妙散同调服。
4《活人方》卷六。
组成:川黄柏,茅山苍术(先以泔水润透,切片,晒干),向东桑皮(3种各分为2份,以1份用童便,以1份用酒,各浸透,晒干,炒微黄色),陈胆星各等分。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湿痰,风痹,筋骨拘挛,气虚体肥,经络酸麻疼痛。
用法:每服2-3钱,早、晚空心以药酒吞服。
5《叶氏女科》卷二。
组成:当归2钱,川芎1钱,白术1钱(蜜炙),黄芩1钱。
功能主治:胎漏。
用法:水煎,食远服。
6《永类钤方》卷二十二引《集验》。
组成:骨碎补、制生姜、乳香、当归。
功能主治:打破跌损内伤。
用法:擂酒热服。
7《圣济总录》卷一四一。
组成:白及半两,白蔹半两,木鳖子半两,桑螵蛸半两。
功能主治:莲花痔瘘及鸡冠痔。
用法:上为散,汤磨乳香,调令稀稠得所,摊故帛上,贴之,次日连皮拆下,更无疮瘢。
柴苓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柴苓汤7方1《扶寿精方》。
组成:柴胡2钱,黄芩1钱(炒),猪苓8分,泽泻8分,茯苓1钱半,白术1钱,官桂3分,半夏1钱,甘草2分。
功能主治:伤寒7-8日,发热泄泻,作渴引饮,烦躁不宁。
用法:上(口父)咀。
水2钟,加生姜3片,煎1钟,不拘时候服。
2《痘科类编》卷三。
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生姜、大枣、白术(炒)、赤茯苓、泽泻、猪苓、白芍药(酒炒)、酒芩、酒连。
功能主治:痘疮,风火相搏,喉中痰鸣,目睛上视,面赤引饮,喜居冷处;及邪气并于里,肠胃热甚,传化失常而致痘疮未出而泻利。
3《丹溪心法附余》卷一。
组成:柴胡1钱6分,半夏(汤泡7次)7分,黄芩6分,人参6分,甘草6分,白术7分半,猪苓7分半,茯苓7分半,泽泻1钱2分半,桂5分。
功能主治:伤寒、温热病、伤暑、疟疾、痢疾等,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发热,或寒热往来,或泻泄,小便不利者,以及小儿麻疹、痘疮、疝气见有上述症状者。
用法:水2盏,生姜3片,煎至1盏,温服。
4《得效》卷二。
组成:柴胡、半夏、人参、甘草、黄芩、生姜、大枣、猪苓、茯苓、白术、泽泻、桂枝。
功能主治:伤风伤暑疟。
用法:每服加生姜3片,麦门冬20粒(去心),地骨皮少许,煎,温服。
5《穷乡便方》。
组成:半夏1钱,黄芩1钱,赤芍药1钱,人参3分,柴胡8分,泽泻8分,猪苓7分,羌活9分,木通1钱。
功能主治:春初发头痛,怯寒潮热,是阳证者。
用法:加生姜3片,煎,半饥服。
6《慈幼新书》卷九。
组成:柴胡、白术、黄芩、茯苓、猪苓、泽泻、厚朴、甘草、人参、香薷(暑疟加)。
功能主治:疟初发1-2日。
7《伤寒大白》卷四。
组成:柴胡、黄芩、广皮、半夏、甘草、茯苓、猪苓。
功能主治:寒湿伤于少阳,下利,时寒时热,六脉弦大。
地黄饮子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地黄饮子7方1《准绳·幼科》卷一。
组成:生地黄2钱,赤芍药2钱,羌活(去芦)1钱,当归(去芦)1钱,甘草1钱。
炮制: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生下,满身面目皆黄,状如金色;或面赤身热,眼闭不开,大便不通,小便如栀子汁,满身生疮。
用法:用灯心煎汤,食前服。
乳母宜服。
注意事项:忌酒、面、五辛之物。
2《简易方》引《家宝方》(见《医方类聚》卷一二五)。
组成:人参(去芦)、生干地黄(洗)、熟干地黄(洗)、黄耆(蜜炙)、天门冬(去心)、麦门冬(去心)、枳壳(去瓤,麸炒)、石斛(去根,炒)、枇杷叶(去毛,炒)、泽泻、甘草(炙)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消渴咽干,面赤烦躁,阴虚火炎,阳明苑热。
用法:每服3钱,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后、临卧温服。
3《伤寒总病论》卷六。
组成:地黄汁1碗,藕汁1碗,生姜汁1盏。
功能主治:小产后,其恶露被热蒸断不行;亦治死胎不下。
用法:令和暖,分3-4次温服。
微有寒,煎20沸服之。
4《外台》卷三十五引《广济方》。
组成:生地黄汁3合,生姜汁3合,诃黎勒4分(末),白蜜1匙。
炮制:上相和调匀。
功能主治:小儿心腹满,吃食不下。
用法:分温服之。
微利尤良。
5《外台》卷六引《广济方》。
组成:生地黄汁6合,芦根1握,生麦门冬1升(去心),人参8分,白蜜3合,橘皮6分,生姜8分(一方云生姜汁1合)。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虚热,呕逆不下食,食则烦闷。
用法:以水6升,煮取2升,去滓,下地黄汁,分3次温服,如人行4-5里更进1服。
注意事项:忌芜荑、生冷面、炙肉、荞麦、猪肉、蒜、粘食。
6《伤寒大白》卷二。
组成:生地、丹皮、天门冬、黄芩、地骨皮、白芍。
功能主治:肝肾精竭,血燥劳瘵,及血分有火之鼻衄。
7《简明医彀》卷三。
组成:生地、熟地、枸杞子、地骨皮、黄芩、天门冬、芍药、黄耆、甘草各等分。
功能主治:血热所致吐血、衄血、下血、溺血。
用法:每服7钱,水2钟,煎8分,去滓,空腹服。
【免费下载】大承气汤综述
大承气汤综述【作者】第一临床学院中医学2007级1班齐勋【学号】0701*******【关键词】大承气汤各家学说临床应用【摘要】大承气汤出自《伤寒论·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为阳明腑实证下法代表方,由酒大黄12g,炙厚朴24g,枳实23g,芒硝6g,四味药物组成[1]。
《伤寒论》是一部较系统的“中医内科学”,其中包括部分“急诊学”的内容。
大承气汤就是治疗“急腹症”的主要方剂之一,其临床应用, 始终遵循张仲景的之意。
1、大承气汤处方立意及其脉症特点通过阅读文献知识,我了解到张仲景在运用大承气汤时候,多数用来泻热通便,可以说泻热通便是张仲景最重要的处方立意,这种主导思想主要来源于他对患者的仔细观察和对病情的深人了解以及对病位的准确判断。
例如“发热”、“潮热”、“手足撒然汗出”、“或如疟状”等都是热邪损耗阴液的因素。
“小便数”“小便不利”都是小便短少, 亦是伤阴的表现。
而阴液耗伤又是大便燥结的原因[2]。
热病伤阴, 大便燥结是阴伤的程度比较深造成的, 通便泻热的同时又护阴, 救阴是张仲景另一个主要制方立意, 单从它的主要立意来看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阳明急下三条和少阴急下三条, 都是为这一目的, 尽管他们起因不同, 但都是因热造成阴液将涸, 救阴是非常重要和正确的,但在无大便燥结的情况下, 救阴还需另谋他策, 在这方面后世有所发展[2]。
明代吴又可是使用承气汤最多的医家, 但他在使用时也很慎重, 他说“ 舌苔初白而渐变黄厚或黑苔或起芒刺或舌裂、舌短、舌硬、舌卷或白砂苔或唇燥裂或唇如焦色,或口起皮, 口臭口燥, 口渴, 鼻孔如烟、咽干目赤、气喷如火、小便赤红、涓滴作痛、大便极臭、扬手掷足, 腹痛腹满、按之愈甚、头部胀痛、大小便闭、体厥发狂等证皆为承气汤具体之证。
”吐口此明显的大承气汤证, 吴又可亦不言用大承气汤, 而只提承气汤即包括大小承气及调味承气并增加了舌诊辨证[2]。
2、大承气汤方证特点在《金匮要略》中:特征1,宿食经久不消;特征2,腹部持续性胀满、按之疼痛;特征3,化热化燥的舌脉;特征4,虽下利仍见实脉实证;《金匮》大承气汤并非用于一般伤食证,而是宿食日久固结、阻滞气机、化热化燥者[3]。
三神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4《普济方》卷一七七。
组成:羚羊角(屑)、葛粉、犀角(屑)、瓜蒌 根、白茯苓、白茅根各等分。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煎人参汤调下。更合八味丸、山药组成:乌梅肉1两,白茯苓1两,枳壳1两,白术1 两。
功能主治:消渴。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2钱,用糯藁头煎。
2《洗冤集录》卷五。
组成:苍术2两(米泔浸2宿,焙干),白术半 两,甘草半两(炙)。 炮制: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钱,入盐少许,点服。
3《得效》卷七。
组成:乌梅肉1两,远志(去心,甘草水煮过,却 以姜汁拌炒)1两,枳实(去瓤)1两。 炮制:上锉散。 功能主治:消渴。饮酒多,发积为酷热,熏蒸五 脏,津液枯燥,血位,小便并多,肌肉消烁,专 食冷物寒浆。 用法:每服4钱,水2盏,糯稻根1握,煎7分,去 滓,不拘时温服;若无糯稻根,白茅根亦可;若 无白茅根,禾秆绳代之亦可。
6《古今医鉴》卷八。
组成:苍术7钱,川萆薢7钱,小茴香1两。 炮制:上锉。
功能主治:遗精白浊。 用法:加生姜3片煎,入盐1捻同服。
三神汤6方
1《魏氏家藏方》卷九。
组成:川黄连(去须)1两,川当归(去芦,洗 净)半两,杏仁(去皮尖)1分。 功能主治:肝肾俱虚,虚热上冲,眼目隐涩,或 生翳膜侵睛,迎风有泪,视远无力;及眼暴赤 肿,目睛疼痛,热泪如汤者。 用法:上(口父)咀。每用3钱,以软净生绢片包, 线系定,银盏盛水半盏,重汤煮令水减三分之 一,候冷,时时以药包蘸药汁洗眼,入眼中,渐 渐化翳膜成泪消去。每次煎可用3-5日,每用 毕,须以净物密盖,勿使尘垢入药。
健脾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健脾汤7方1《医学集成》卷二。
组成:条参、北耆、焦术、茯苓、枣仁、砂仁、白蔻、桂圆、煨姜。
功能主治:脾虚噎膈。
2《傅青主女科》卷下。
组成:人参3钱,白术3钱,当归3钱,白茯苓1钱,白芍1钱,神曲1钱,吴萸1钱,大腹皮4分,陈皮4分,砂仁5分,麦芽5分。
功能主治:妇人伤食,误服消导药成胀,或胁下积块。
用法:水煎服。
3《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组成:乌头(炮裂,去皮脐)3分,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分,甘草(炙,锉)1分,干姜(炮)1分。
炮制: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胃虚泄泻,老人冷泻。
用法: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煎至7分,去滓热服,并2服止。
4《何氏济生论》卷五。
组成:人参2钱5分,茯神2钱5分,龙眼肉2钱5分,黄耆2钱5分,枣仁(炒,研)2钱5分,白术2钱5分,木香5分,炙甘草5分。
功能主治:健忘。
用法:生姜、大枣为引,水煎服。
5《老中医临床经验选编》。
组成:党参9g,白术9g,茯苓9g,半夏9g,陈皮6g,黄连3g,吴茱萸3g,白芍15g,甘草3g,瓦楞子12g。
功能主治:脾胃虚弱,中脘疼痛,呕恶泛酸,精神疲乏,纳食减少,脉濡细或虚而无力;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等偏于脾胃虚寒者。
6《幼科直言》卷五。
组成:广藿香、白芍(炒)、白术(炒)、白茯苓、苡仁、陈皮、甘草、车前子。
功能主治:小儿病后失调,元气有亏,脾虚作肿。
用法:水煎服。
7《胎产秘书》卷上。
组成:人参1钱,白术1钱,当归1钱,茯苓1钱,白芍1钱,神曲1钱,川芎7分,陈皮5分,炙甘草5分,砂仁5分,腹皮5分。
功能主治:妇人产后臌胀,误用消导药。
苁蓉散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苁蓉散7方1《得效》卷九。
组成:木香5钱,肉豆蔻(煨)1两,肉苁蓉(酒洗,炙)1两。
炮制:上为末。
功能主治:肿满。
用法:每服1大钱,米饮调下。
注意事项:忌生冷、油、面。
2《圣济总录》卷一○九。
组成:肉苁蓉(汤浸,去皴皮,焙)1两,巴戟天(去心)半两,槟榔(煨,锉)半两,萆薢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犀角(镑)半两,羚羊角(镑)半两,陟厘(炒)半两,黄芩(去黑心)3分,茺蔚子3分,枸杞子3分,人参3分,玄参3分,木香3分,菟丝子(酒浸1宿)3分,槐子3分,决明子(微炒)3分,丹参3分。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肾脏虚风上攻,头旋脑痛眼生翳,或有黄黑花,起如飞蝇,及腰胯痠疼,脚膝冷痹。
用法:每服2钱匕,空心温酒调下,临卧又用栀子汤调下2钱匕。
3《圣济总录》卷一○五。
组成:肉苁蓉(酒浸,切,焙)1两,滑石1分,黄连(去须)3分,井泉石1两,土马鬃1两(俗呼墙上青衣),豉(炒)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目赤飞血。
用法:每服2钱匕,以猪肝半两,烂研相和,冷水调下,临卧再服。
4方出《千金》卷十九,名见《普济方》卷二二七。
组成:苁蓉7分,续断7分,天雄7分,阳起石7分,白龙骨7分,五味子2两,蛇床子2两,干地黄2两,牡蛎2两,桑寄生2两,天门冬2两,白石英2两,车前子5合,地肤子5合,韭子5合,菟丝子5合,地骨皮8分。
炮制: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五劳六极七伤虚损。
用法: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5方出《千金》卷十四,名见《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肉苁蓉1分,续断1分,远志3分,菖蒲3分,茯苓3分。
炮制: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好忘。
用法:每服方寸匕,酒下,日3次。
至老不忘。
6《千金》卷二十。
组成:肉苁蓉1斤,生地黄30斤(取汁),慎火草2升(切),楮子2升,干漆2升,甘草1斤,远志1斤,五味子1斤。
炮制:上药以地黄汁浸一宿,出晒干,复渍,令汁尽,为散。
用法:每服方寸匕,空腹酒下,日3次。
7《医学入门》卷八。
推气散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右胁痛甚,胀满不食。右胁下大如 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嗽、发肺痈。
用法:每服2钱,姜汤调下,水煎亦可。
推气散7方
1《古今医彻》卷三。
组成:枳壳1钱半(麸炒),前胡1钱半,山楂1钱 半,钩藤2钱,甘草3分,广皮1钱,葛根1钱,桔 梗1钱。 功能主治:右胁痛。 用法:加生姜1片,水煎。
2《医学心悟》卷三。
组成:枳壳1钱,郁金1钱,桂心5分,甘草(炙) 5分,桔梗8分,陈皮8分。 功能主治:右胁痛。 用法: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
3《嵩崖尊生》卷七。
组成:砂仁2分5厘,桂心2分5厘,木香2分5 厘,炙草3分,茴香3分,丁香3分,陈皮3分, 青皮3分,干姜3分,莪术5分,胡椒1分,沉香1 分。 功能主治:右肋下病满,气逆息难,有形,但不 妨饮食。
4《嵩崖尊生》卷七。
组成:姜黄1钱,枳壳2钱,桂心1钱,甘草4分, 陈皮2钱,木香1钱,青皮8分,穿山甲4片。
功能主治:痰积气滞,右肋痛。
5《证治汇补》卷二。
组成:枳壳、肉桂、芍药、青皮。
6《医宗必读》卷八。
组成:枳实5钱,川芎5钱,甘草(炙)2钱。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左胁刺痛。 用法:每服3钱,姜汤送下。
裛衣香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组成:沉香5两,苜蓿香5两,丁香1两,甘松香1 两,藿香1两,青木香1两,艾纳香1两,鸡舌香1 两,雀脑香1两,麝香半两,白檀香3两,零陵香 10两。
炮制:上各捣,令如黍粟麸糠等物,令细末。 用法:乃和令相得,若置衣箱中,必须绵裹之, 不得用纸。
6《外台》卷三十二引《备急方》。
组成:藿香1两,零陵香1两,甘松香1两,丁香2 两。
2《千金》卷六。
组成:零陵香2两,藿香1两,甘松香1两,苜蓿香 1两,白檀香1两,沉水香1两,煎香1两。 炮制:上合捣,加麝香半两,粗筛。
3《千金》卷六。
组成:零陵香4两,藿香4两,甘松香3两,茅香 3两,丁子香1两,苜蓿香2两。 炮制:上各捣,加泽兰叶4两,为粗末用之,极 美。
4《外台》卷三十二引《备急方》。
组成:泽兰香2两,甘松香2两,麝香2两,沉香 4两,檀香4两,苜蓿香5两,零陵香6两,丁香6 两。
炮制:上粗捣,绢袋盛。 用法:衣箱贮之。
炮制:上细锉如米粒大,微捣,以绢袋盛衣箱 中。
7《千金》卷六。
组成:藿香4两,丁香7枚,甘松香、麝香、沉 香、煎香。
用法:上粗筛,和为
组成:麝香(研)1两,苏合香1两,郁金香1两, 沉香10两,甲香4两(酒洗,熬),丁香4两,吴 白胶香3两,詹糖香6两。 炮制:上捣碎,以绢袋盛。 用法:裛衣。
人参竹叶汤7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组成:人参1钱半,黄连1钱半,麦冬3钱(去 心),黄芩1钱半,炙草7分,山栀1钱半(炒), 竹叶3钱。
功能主治:上消,热盛脉数者。 用法:水煎,去滓热服。
7《保婴撮要》卷二十。
组成:人参2钱,竹叶2钱,甘草2钱,半夏2钱5 分,小麦1钱半,麦门冬1钱半。
功能主治:虚烦不得寐,或兼自汗。 用法:上药每服2-3钱,加生姜2片,粳米2撮, 水煎服。
5《奇效良方》卷六十五。
组成:人参、半夏(汤泡、炒7次)、当归、淡 竹叶、天门冬(去心)各等分。
炮制: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夏月壮热烦躁,心闷口干渴,心神不 宁,痰壅呕逆;兼治疮疹后余毒,热不退,小便 赤涩,成赤斑者;疮疹始觉不恶寒,但烦躁,小 便赤涩,干渴,成赤斑点者。 用法:每服抄2钱,用水1小盏,加生姜2片,同 煎至半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3方出《千金》卷二十一,名见《普济方》 卷一七九。
组成:葛根1斤,人参1两,甘草1两,竹叶1把。 功能主治:热病后虚热,渴,四肢烦疼。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取5升,渴即 饮之,日3夜2。
4《伤寒全生集》卷四。
组成:人参、竹叶、麦冬、甘草、软柴胡、黄 芩。
功能主治:伤寒过经,烦热不解。 卷二。
组成:石膏5钱,人参2钱,甘草7分,麦门冬1钱 5分,淡竹叶4片,粳米1撮。 功能主治:虚烦,外亦发热,有类伤寒初症,但 头身不痛,不恶寒,脉不紧数,但浮而无力。 用法:水煎,入姜汁2匙服。
2《医略六书》卷三十。
组成:竹叶3钱,人参1钱半,甘草8分,防风1钱 半(砂糖炒黑),桔梗8分。 功能主治:产后伤风,脉浮数者。 用法:水煎,去滓温服。
益气汤6方_思维导图_方剂学_中药同名方来源
组成:人参1钱,甘草1钱,黄耆2钱,五味子30 粒,柴胡7分,白芍7分,姜3片,枣2枚。
功能主治:两手发麻,困倦嗜卧。 用法:水煎,热服。
5《杂症会心录》卷下。
组成:黄耆1钱5分(蜜水炒),人参1钱,白术1 钱(炒),当归1钱,麦冬1钱,炙甘草5分,藿香 1钱,五味子10粒。 功能主治:鼻痛过于解散,其始流清涕者,继成 浊涕,渐而腥秽黄赤间杂,皆由渗开脑户,日积 月累而致尪羸。
用法: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温3服。 注意事项:忌牛肉、饧、生葱、菜、猪肉、冷 水、菘菜、海藻酢物。
益气汤6方
1《胎产秘书》卷下。
组成:人参3钱,白术3钱,当归3钱,川芎8 分,茯苓1钱5分,陈皮4分,厚朴4分,苏梗5 分,炙甘5分,腹皮6分,木香2分(磨),萝卜 子3分,木通5分。 功能主治:产后误用耗气:茴香1钱,木香1钱,全蝎1钱,玄胡1钱,陈 皮1钱,石菖蒲1钱,羌活5分,僵蚕5分,川芎5 分,蝉蜕5分,穿山甲1钱,甘草1钱5分。 功能主治:因大气得之,气闭耳聋者。 用法:酒煎服。
3《医门补要》卷中。
组成:当归、党参、白术、陈皮、柴胡、黄耆( 炙)、升麻、甘草(炙)、红枣。 功能主治:肛门下坠。
用法: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6《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组成:半夏1升(洗,四破),宿姜8两,芎藭3 两,细辛3两,附子(炮)3两,玄参3两,当归 3两,桂心2两,甘草(炙)2两,茯苓2两,杏 仁60枚(去2仁皮尖,碎)。
炮制:上切。 功能主治:脉极。虚寒则咳,咳则心痛,喉中介 介如哽,甚则咽肿喉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承气汤7方
1《普济方》卷九十六。
组成:厚朴4两(去皮),姜2两(同捣烂,焙 干),大黄2两,枳实半两(麸炒去瓤),芒消1 两半。 炮制:上除芒消外,并为粗末。 功能主治:刚痉,大便不通10数日。 用法:每服10钱,水2盏,煎1盏半,去滓,入芒 消半钱匕,搅匀,再煎2-3沸,微热服。
5《圣惠》卷三十九。
组成:茯神1两,麦门冬1两(去心),人参1两( 去芦头),青竹茹半两。
炮制:上为散。 功能主治:中毒吐却恶毒物后,觉胸心安稳。宜 服此。 用法:每服5钱,以水1大盏,加大枣3枚,煎至5 分,去滓温服,1日3次。
注意事项:三二日内宜食粥。
6《圣惠》卷十五。
组成:川大黄1两(锉碎,微炒),枳实半两(麸 炒微黄),川朴消1两,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 姜汁炙令香熟)。
2《千金》卷九。
组成:枳实5枚,大黄4两,芒消半升,甘草2 两。 功能主治:少阴病得之2-3日,口燥咽干者。少 阴病得之6-7日,腹满不大便者。下血。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5升,煮取3升,适寒温 分3服,如人行5里1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 尽服之。
3《摄生众妙方》卷四。
组成:大黄、朴消、豆豉、枳实、厚朴各等分。 用法:上用水2钟,煎至8分,空心温服。
炮制: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时气5日,肠胃中有结燥,胸中壅 闷,或时谵语。 用法:每服4钱,用水1中盏,煎取6分,去滓温 服,不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候。以利为度。
7《痘科类编释意》卷三。
组成:大黄1钱,厚朴1钱,枳实1钱,甘草5分, 芒消1钱。 功能主治:痘疮发热腹痛,大渴烦躁,大便闭, 狂妄者;痘疮焦黑,烦渴顿闷,喘促而厥逆,大 便不通者。胃腑实效,口噤胸满,卧不着席,脚 挛急,大便闭结不通。
4《千金》卷十六。
组成:前胡1两,枳实1两,桂心1两,大黄1两,寒 水石1两,知母1两,甘草1两,消石2两,石膏2 两,栝楼根2两。 功能主治:气结胸中,热在胃管,饮食呕逆,渴 者。
用法: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次 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