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新闻价值观比较

一、我国新闻价值观

我国新闻传媒由国家经营,由政府对传媒业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度管理。因此,侧重于舆论引导的社会角色。新闻媒体首先必须完成党和政府所赋予的宣传内容,要在不违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满足受众的息、娱乐等方面内容的需要。我国对新闻的处理上比较重视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对于显著事件和重要事件的报道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政策”,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的稳定发展等等,考虑的是社会效应。“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①。

二、美国新闻价值观(CJR普利

三、异同

尽管中美呈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观,但中美新闻工作在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要素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如报道思想、报道内容方面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1、美国新闻报道主要以负面的“揭丑”报道为主;中国新闻报道却以正面的“讴歌”报道为主

美国新闻界向来有“揭丑”的传统,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向主要是揭露性新闻。它们所揭露的情况是某些政党、尤其是政府所不愿意泄露的。在1917年至1990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约有40%属于此类新闻。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曾出现两次大的揭丑浪潮。

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调查性报道”这一深度报道样

式。新闻业的揭丑传统在新闻价值观上有所反映,并通过大的新闻奖项的设立得到进一步确立和推动。与此不同的是,获得我国范长江奖的新闻报道都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这同范长江新闻奖的评奖基本要求有关,也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密切联系。

中西方比较确定的新闻价值标准主要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人情味等。美国关于战争、疾病、腐败、枪杀等负面新闻的报道,首先能够满足普通受众趣味性的需要,这是国外新闻业商业化的必然结果。一方面,这些负面因素的确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也在社会功能上起到了缓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解压阀”作用。而中国的新闻作品要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求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求新闻业务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而出现这种差别也就不足为奇了。

2、西方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而中国新闻作品的个性化不足,较多地体现了一种共性。

以普利策奖为例,评选过程中在题材以外更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特征。而中国的诗学文化传统给予新闻思维的是抒情性细节,强烈地追求叙事中的情景合一,这促成了一些新闻精品的诞生,但另一方面,又会变成一种呆板的叙事。美国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是以受众价值为标准的。重视受众需求层次和接受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是市场导向为主的新闻业的必然趋向。普利策

新闻奖也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而中国强调传者价值标准,较少考虑受众的需要。不过这两者都会把新闻价值推向极端化。以传者为中心会导致权威、封闭和自足的传播体系;以受众为中心会形成一种降低其文化品位的结果,使新闻失去了主体性,使受众商品化。

3、美国突出深度报道的地位;而中国的深度报道地位不强。

在西方新闻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以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为代表的深度报道开始兴起。20世纪30年代,解释性报道在美国被提到了至上的高度。到了,60年代,也是从美国开始,调查性报道引起了广泛的注意。我国由深度报道而获奖的新闻却不多,随着受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仅要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大事,更想了解到事件的原因、动机和结果,还渴望得到进一步的分析,而深度报道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些需求。不仅如此,深度报道还会对读者的新闻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以正确的态度,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想象去看待事件。可喜的是:近年来深度报道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新闻界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