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新闻价值观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程 曼 丽在 2 1 0 0年 第 5期 《 新
势 是 用 发 展 的 眼 光 认 识 外 宣 , 报 忧 , 喜于而 中阴的新,惯 观多 。 变 少报 ”;映国暗 闻 价 值 “ 态 衷 反 面习 于 . 热

让我 国媒 体成 为 全 球 新 闻信 息 源 。
特 别 是 社 会 主 义 的 新 闻 价 值 观 往 往
中 国 政 府 发 出 声 音 。 先 应 该 塑 造 首
调“ 重要 性 ”
三 是 西 方 新 闻价 值 观 注 重 以 受
好转 。也 有可 能 引发 新 的矛盾 与 冲
突 .我 们 必 须 以 亦此 亦彼 的 辩 证 眼
光 和 多维 思 维 看 待 问 题 , 采 取 更 加
这 样 的 一 种 亲近 形 象 , 也是 减 少 这
第一 , 了解 国际传 播 的规律 。 要
舆 论 形 成 的 规 律 就 是 利 益 — — 国 家 利 益 、 的 利 益 集 团的 利 益 。 家利 大 国
交流 的姿 态 , 以 负责 任 大 国的 身 是
份 , 渐进 的 和 平 民 主 方 式 , 与 以 参 国 际 秩 序 的 建 设 和 变 革 , 演 国 际 扮
军事记者
l 瓶 泰 论 ; |
如何提高我国媒体 计 经 到 会 义 场 济 是 现 新一观西往 强闻 值、. 、 转 对济 社 主 市 经 的 表 在 闻 往方 调 反 常 冲尤 变 划 外 传 播 需 要 适 应 这 样 的 形 传 统 : 是 新价观 突 其

国际传播力
合起 来 ,巧妙 地 避 开矛 盾 与 冲 突 。 从 个 体 利 益 中 寻 找 共 同 利 益 , 小 从
利 益 中 寻 找 大 利 益 . 本 国利 益 融 将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

中美核心价值观比较童海玲222009313011026摘要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包括经济核心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和人本核心价值观。

美国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同样包括经济价值观、政治核心价值观、文化核心价值观、生态核心价值观、社会核心价值观以及人本核心价值观。

中美两国除了在生态核心价值观方面有着共同点之外,其他的核心价值观都存在着本质的差异。

关键词:中国美国核心价值观比较中美文化的差异体现在方方面面,而其中价值观的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

因此,了解中美价值观的差异势在必行。

下面我将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社会、人本这几个方面来分析比较中国和美国的核心价值观。

1、经济核心价值观比较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最高抽象是“发展”和“富强”,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核心价值观的基础和主线是“富裕”和“私有”。

发展和富强是现今中国的主题,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所在,中国所追求的富强,包括富裕和强大,美国式的“富裕”也隐含着发展,这是两者的共同之处。

但是两者有着原则上的差别。

首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而发展的,而美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则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础之上的发展,这是两者之间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

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是高度社会化发展这一必然要求上来看,中国社会生产力必将比美国式生产力发展得更高更快。

中国不仅要强调发展生产力,同时也强调消灭阶级,消灭剥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而美国资本主义的“私有”性质则决定了美国式富裕是有差别的富裕,这是两者的根本界限所在。

2、政治核心价值观比较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和灵魂是“民主”和“法治,美国资本主义政治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和要求是“民主”和“人权”。

民主法治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所系。

社会主义法制的加强又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中国的民主法治与美国的“民主”“人权”虽然从字面上看意思差不多,但是两者的实质有着很大的差异。

从雾霾报道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

从雾霾报道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
1 . 转 移 焦点
战, 而北 京 “ 末 日空 气 ” 中的马 拉松 给 该 市 环保 当局 带来
灾 难性 的一个 月。
在1 0 月1 9 日北 京 国 际 马拉 松 赛 的新 闻报 道 中, 喧 宾 夺 主 的雾 霾 成 为西方 媒体 报 道 这项 赛 事 的 主 角和焦 点 ,
报 道 重 点 本 应 放 在体 育 比赛 上 , 最 终 却 转 向雾 霾 以
争, 一些 选 手戴 着 口罩 。 这 里 的空气 污 染程 度 攀升 至最 高
6 倍” 。 稿 子前 六段一直讲 述 北京 雾 霾情况 , 事件、 自然 灾害、 国际合作等 , 都属于环境报道的主要题 建 议 限值 的1
包括 中途退赛选手的抱怨 , 直至第七段才提到比赛男女
冠 军是 谁 。
在 全 球 气 候 变 暖 和 人 类 环保 意 识 增 强 的背 景 下 , 环 境 新 闻 已成 为传 媒 报 道 的重 要 类 别 , 与 环 境 有 关 的污 染 材。 环 境 问题 不仅 与经 济 发 展 、 城 镇化 以及 人们 生 活 、 生
“ 成千上万的赛跑者在周 日的北京马拉松赛上与雾霾抗
虽然 外媒的报 道经常尖 Nt  ̄ l : 评、 夸大其 涮, 但在 深度报道 方面 , 外媒体现 出较 高的专业水 准。 鉴于以雾
鹱 为代 表的 { | 环境 题报道 关乎国家形象塑造 , 环境新 闻报 道应 引起高度重视 。
r 点评 J
从雾霾报道看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
李来房 新华社对外部记 者
l N _ r ER NA T I ON AL COMM UN l C AT I ONS
案 例剖析
编者按 :近期 , 华北地 区雾霾 天气 的频 发引起 国内外媒体 高度关注 , 本 文以新华 社和 《 华尔 街 日 报》 的 卞 H 报道 为例 , 通过 梳 西方主要媒 体的有关报 道 发现 , 叶 _ l 外媒 体 在报道 蚓一事件时的侧重点不同。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

由中国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透视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1、关注重大题材与关注个人中国的新闻媒体往往更关注重大题材,很多报道离不开国家领导人和政治人物。

强调新闻媒体是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

西方媒体则更关注个人,以个体为视角,更多报道普通人的经历和生活。

中国新闻奖设立了特别奖,这一奖项可以反映评奖评委对某一类型题材的偏好。

中国新闻奖一共设立了14次,获奖作品大部分都是有关先进人物或重大事件的报道,题材都属于当年的宣传热点或者国家大事。

普利策新闻奖则着力于报道个人的生存状态。

2、重宣传与重客观中国媒体坚持“喉舌论”的政策指导,新闻媒体是党的舆论宣传工具。

使用“用事实说话”的报道手法,虽然报道“实事”,但是仍要“说话”,说符合党性的话。

西方新闻媒体讲究客观性报道,从非党派、非团体的立场报道新闻事实。

客观性的兴起与人们普遍厌倦了政党报刊的恶斗有关,所以客观性的首要要求就是彻底排除党派偏见,强调中立和无党派色彩,可以说,这跟中国媒体强调党性几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

3、重正面报道与重负面报道根据新闻事实的性质,我们可以把新闻报道分为三类,即正面报道、中性报道、负面报道等。

对2006年的普利策新闻奖科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进行分析,可以看出,2006年普利策新闻奖14项获奖作品中无一正面,负面作品达到了11件,占总数的79%,负面报道占绝大多数。

中国的新闻媒体奉行“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

西方新闻价值观则强调“揭黑”。

西方新闻界向来有“扒粪运动”的传统,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入“镀金时代”,以“揭丑”为主的负面报道兴起。

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分析中西新闻价值差异产生的原因2.1 文化背景首先,中西新闻价值产生的差异源于中西方文化价值体系的不同。

中国以“儒学”作为国学,传统文化以儒家的价值原则为主导,提倡“和”、“仁”等观念,实际上是在推崇集体主义观念。

而西方社会强调独立人格,追求个性解放,认为个人权利“神圣而不可侵犯”,是典型的个体主义。

中西新闻价值观“异”“同”的文化学阐释

中西新闻价值观“异”“同”的文化学阐释

中西新闻价值观“异”“同”的文化学阐释[摘要] 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同”表现为对基本新闻价值要素的认同,根源在于社会化的人的共通性,和新闻事实的客观存在。

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异”表现为对新闻价值观的不同理解,和实践中对新闻价值要素的不同选择。

这种差异有政治经济利益取舍方面的原因,但根源在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影响。

从文化学理解新闻价值观有助于全球传播中求同存异,实现有效传播。

[关键词] 新闻价值观念文化学新闻传播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新闻价值观决定着新闻事实的取舍与报道的不同角度。

中西新闻工作者在传播实践中,总结归纳出了大致相同的几个新闻价值要素——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等。

然而,中西方以相近价值观指导出的新闻传播实践却表现出巨大差异。

中国批评西方媒体报道无视中国国情的文化霸权主义,西方媒体则认为中国媒体报道忽视了对人权、公民知情权与个人尊严和价值的尊重。

国际传播中的意见分歧已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家间的沟通交流。

本文将从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中西方不同的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来审视分歧的根源所在;把新闻价值观置身于文化传统的大框架下,以此思考全球传播新秩序构建,思考中国软实力建设中新闻传播功能的发挥。

一、“同”——对“人”的共性、新闻事实本体和新闻价值观形成历史的考察如上所述,中西方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形成了对新闻价值基本一致的看法,这是中西方新闻信息交流和沟通对话的基础。

学者赵莉在《从<今日美国> 看美国的新闻价值观》中统计发现,“20XX年美联社和新华社所评的十大国际新闻中,有四条是完全一样的,反映出中美新闻价值观中某些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1] </今日美国>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相同性的存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作为社会化的人的共通心理与思维习惯。

人的生命存在共同性,具有相同的身体结构和行为方式。

人类共同的实践活动也面临着共同的外部环境。

这些相同或相似性,使得人类实践活动所创造、形成的心理、思维习惯和价值观具有共通性,这必然会影响到新闻传播实践中的新闻价值选择。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

中美广告标语文化价值观对比研究广告标语,作为一种重要的商业工具,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它不仅用于推销产品或服务,还通过其字句和隐含的文化价值观影响消费者。

本文将以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为例,对其中体现的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研究。

从总体上来看,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都强调了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

然而,美国的广告标语更强调个体的自由、独立和自我实现,如“做你自己”、“大胆追求”。

而中国的广告标语则更注重家庭、社会和和谐,如“家的感觉”、“社会和谐”。

美国的广告标语往往强调竞争和个人成就。

例如,耐克的“Just Do It”系列广告,强调个人努力和成就。

这种竞争和个人主义精神在中国广告中也有体现,但往往与集体主义精神并存。

例如,“与众不同,但与群同行”,既强调了个体的独特性,也强调了集体协作的重要性。

再者,美国的广告标语往往鼓励消费者追求快乐、享受生活,如麦当劳的“快乐就是麦当劳”。

而在中国的广告标语中,我们更经常看到的是鼓励人们追求品质、努力工作以实现个人价值,如的“不断追求卓越”。

美国的广告标语常常强调自由选择、个性化以及自我表达,如可口可乐的“分享这瓶可乐”。

相比之下,中国的广告标语更注重家庭、友情和社会责任,如百事可乐的“祝大家百事可乐”。

中美两国的广告标语在文化价值观上存在显著差异。

美国的广告标语倾向于强调个人主义、竞争和享乐主义,而中国的广告标语则更注重集体主义精神、工作伦理和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这种差异反映了两种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侧重点的不同。

在理解这些差异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到各自的社会背景和文化传统。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中国经济的崛起,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也将继续深化。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广告标语可能会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同时也会更加重视跨文化传播和接受度。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的交融,中美两国的公益广告在很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

它们都旨在培养文明市民,提高公众意识,教育人们如何保持人与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以保证所有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

媒体坚持正确新闻价值取向的例子

媒体坚持正确新闻价值取向的例子

媒体坚持正确新闻价值取向的例子近年来,随着全球媒体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以及一些假新闻和虚假信息的传播,媒体的角色和责任变得更加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媒体坚持正确新闻价值取向,通过专业的报道和严格的编辑标准来维护公众利益,促进社会进步。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媒体坚持正确新闻价值取向的例子。

首先,美国的《纽约时报》是一个坚持正确新闻价值取向的典范。

《纽约时报》成立于1851年,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纸之一。

它的报道以严谨、客观、公正著称,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纽约时报》的报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其新闻报道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可信度。

在众多丑闻爆料和煽动性报道中,《纽约时报》始终保持着公正客观的新闻立场,坚持依靠事实、数据和专业分析来进行报道,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可信赖的信息来源。

另外一个例子是英国的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作为英国的国家级广播公司,BBC一直以其独立、客观、公正的报道而著称。

BBC有严谨的编辑标准和道德准则,每一条新闻都需要经过多重审查和核实,在报道政治和社会事件的时候,BBC坚持公正、客观的原则,不偏不倚的呈现事实真相,极大地提高了其报道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值得一提的是,BBC还拥有国际版权、电视、广播和在线媒体等多个平台,为全球观众提供了高质量的新闻和资讯。

除此之外,中国的一些主流媒体也在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方面有所作为。

例如,中国的新华社是中国的官方通讯社,也是中国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的重要报道机构,新华社坚持正确的新闻价值取向,秉承“客观、真实、及时”的报道原则,传播正能量,回应公众需求。

中国中央电视台(CCTV)是中国最大的国营电视台,是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新闻媒体之一。

CCTV以其专业的新闻报道和权威的媒体形象,坚持“公正、客观、真实、准确”的原则,在报道政治事件、经济事件、社会事件等方面具有很高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中西新闻观之异同

中西新闻观之异同

中西新闻观之异同中西关于新闻价值观也同样存在差异与其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由于西方的新闻传播事业深深植根于其资本主义制度中,它所处社会的经济架构是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市场经济,文化观念是以崇尚个人主义为核心的价值取向。

在平和时期,西方在选取和报道新闻事件时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即能否引起关注制造轰动效应,而中国新闻传播事业是植根于以自由主义、实用主义为基础的社会主义文化价值观中的,并且它的新闻自由受着阶级性、国家利益、西方价值观念等的强烈制约。

所以我国的新闻报道则更偏向于社会效益,即能否确保舆论导向。

真实、新鲜是新闻与生俱来的两个基本特点。

而比较与大众传媒,新闻价值则是衡量人们选择新闻的依据。

新闻价值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

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就新闻价值而言,西方的新闻报道更注重的是“抢”新闻,并在第一时间发出,而中国在时效性这一点上仍然存在欠缺。

但从2009年6月初开始,央视已率先在全国8个城市设立应急报道驻点,往各驻点派记者,一旦当地发生突发事件,驻点记者必须在4-6小时内赶赴现场报道。

重要性方面,西方媒体侧重于按新闻的重要性播报新闻,而我过则多数按特定的顺序安排,更多的是按时间顺序。

新闻挖掘的角度是多样的,在这一点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如对灾难性的报道,西方报道则更多聚焦灾难本身,面对灾难性事件和灾难造成的悲剧,西方记者惯于带着浓重的情感以大量的笔墨赤裸裸地描摹事实,着力表现灾难对人的摧残,表现人的悲惨境地。

例如在印度洋发生海啸时,美国的《纽约时报》大篇幅地向读者传达灾难信息,用很多形容词来展现、渲染灾难的破坏性。

而国内报道重在消除悲剧,我国著名新闻学者王中教授曾经说过:“灾难不是新闻,抗灾救灾才是新闻。

”我国的媒体对灾难报道持相对谨慎的态度,灾难报道往往聚焦于灾难中人的精神,用相关组织和部门的如何抗灾,救灾去消解灾难的悲剧性质,这种报道传统为稳定人心,鼓舞士气,战胜灾难起到重要作用。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OntheCulturalValuesintheAdvertiseme

论中美广告中所反映的文化价值观OntheCulturalValuesintheAdvertiseme

P中A美R广T告4中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和冲突
中美广告中的文化价值观差异
尊重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 强调独立和依赖 追求自由和平等 重视家庭和友谊
中美广告中的文化价值观冲突
家庭观念:美国强调个人主义,中国强调家庭和亲情 成功观:美国强调个人成就和财富,中国强调集体主义和社会地位 消费观念:美国强调个性化和自由选择,中国强调实用和节约 性别角色:美国强调男女平等,中国强调传统性别角色和家庭分工
中美广告中文 化价值观的传 播和影响
PART 1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PART 2
中美广告的背景和特点
中美广告的历史发展
美国广告业起步较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早期的招贴广告到现代 的数字媒体广告
中国广告业在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的开放,广告 形式和媒介也日益多样化
中美广告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各自文化和市场需求的影响,形成了各 自的特点和优势
和影响
中美广告在文化价值观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中美广告在文化价值观传播中具有重要影响,能够塑造品牌形象、推广产品和服务。
中美广告在文化价值观传播中存在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社会价值观 和消费观念。
中美广告在文化价值观传播中具有积极作用,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品 牌忠诚度。
创新元素的融合:中美广告业在创意和技术上相互借鉴,推动文化价值观的创新与融合。
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中美消费者对多元化文化的接受度提高,推动广告业在文化价值观 上的融合。
中美广告中文化价值观创新的探索
文化融合:中美广告 中文化元素的相互借 鉴与融合,形成独特 的广告风格。
创新思维:中美广告 业在文化价值观方面 的创新思考与实践, 推动广告业的发展。

中外记者价值观

中外记者价值观

中外记者价值观
中外记者价值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于新闻报道的目的,中国记者更倾向于把新闻报道作为宣传的工具,强调新闻的政治性和社会效应,而西方记者则更注重新闻的客观性和公众效应。

2.对于新闻报道的原则,中国记者更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公正性、客观性”,而西方记者则主张“自由、公正、客观”。

3.对于新闻报道的方式,中国记者倾向于使用正面报道,强调新闻的积极面,而西方记者则更倾向于使用负面报道,强调新闻的批判性。

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的不同。

中国有着深厚的官僚文化传统,新闻媒体被视为政府的喉舌,记者的价值观自然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

而西方则有着深厚的民主文化传统,新闻媒体被视为社会的公器,记者的价值观自然受到这种文化背景的影响。

综上所述,中外记者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新闻报道的目的、原则和方式上。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制度对记者价值观的影响。

从雾霾报道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

从雾霾报道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

从雾霾报道看中西方新闻价值观作者:李来房来源:《对外传播》2014年第11期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环保意识增强的背景下,环境新闻已成为传媒报道的重要类别,与环境有关的污染事件、自然灾害、国际合作等,都属于环境报道的主要题材。

环境问题不仅与经济发展、城镇化以及人们生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与政治同样有着深度关联。

正因如此,环境新闻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近几年来,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中国华北地区城市秋冬季节频发的严重雾霾,并以此剖析中国面临的环境和发展问题。

今年10月,“十面霾伏”三次上演华北地区,几项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体育赛事,如环北京职业公路自行车赛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等,都碰巧遇到糟糕的雾霾天气,媒体把新闻更多聚焦到雾霾上。

据统计,10月1日-27日,美联社、法新社和路透社共发有关中国雾霾的英文报道15篇,新华社30篇。

本文通过比较新华社和西方主流媒体近期的雾霾报道,分析中西方媒体在环境新闻报道上的特点和价值观差异,以期对加强中国环境新闻的对外传播有所启发。

1.转移焦点在10月19日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新闻报道中,喧宾夺主的雾霾成为西方媒体报道这项赛事的主角和焦点,赛事本身似乎变成配角,西方媒体大篇幅介绍雾霾的严重程度及对比赛的不利影响,包括选手弃赛、戴口罩等防护措施,并在报道中引用被他们认为真实可靠的美国大使馆提供的PM2.5数据信息等。

这些媒体似乎有意借赛事向外界渲染中国的污染状况。

法新社、美联社、英国《每日电讯报》等西方主流媒体都报道了这一赛事,角度和题目相差无几,法新社文章标题为《雾霾袭击北京马拉松,选手们戴上口罩》,导语:“成千上万的赛跑者在周日的北京马拉松赛上与雾霾抗争,一些选手戴着口罩。

这里的空气污染程度攀升至最高建议限值的16倍”。

稿子前六段一直讲述北京雾霾情况,包括中途退赛选手的抱怨,直至第七段才提到比赛男女冠军是谁。

美联社《北京马拉松选手戴上口罩抵御雾霾》,导语“尽管周日重污染包围着北京,一项国际马拉松比赛如常举行,竞赛者使用口罩和海绵等装备来抵御雾霾”。

从“十大国际新闻”看中美媒体的新闻价值观

从“十大国际新闻”看中美媒体的新闻价值观

从“十大国际新闻”看中美媒体的新闻价值观作者:张萍萍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04期【摘要】媒体对新闻的衡量和取舍受到了新闻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不同国家媒体的新闻价值有着不同特点。

本文通过对新华社与美联社评选的年度十大国际新闻的对比分析,归纳总结了中美两国新闻媒体的国际新闻的新闻价值观的特点,深化了对两国媒体传播体系和特点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中美媒体新闻价值观十大国际新闻一、前言及研究方法从传播者的角度来看,新闻价值是媒体工作者和传播调控机关衡量和取舍新闻的标准。

①不同国家的新闻媒体,由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价值观念等的不同,持有不同的新闻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比中国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和美国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的年度十大国际新闻,总结两社的十大国际新闻中体现出来的不同的国际报道的新闻价值观,由此进一步深化对中美两国传媒体系的认识。

本文以1998年至2008年新华社和美联社发布的十大国际新闻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方法逐条分析两个通讯社过去十年评选出的十大国际新闻。

分析类目包括新闻的主题、涉及的国家、性质及报道集中的对象。

由于美联社2001年有两条新闻并列第十,因此2001年美联社有11条新闻。

这样,总共得到有效样本221条。

二、研究发现新华、美联两社每年度的“十大国际新闻”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通过对1998——2008年两社的十大国际新闻的对比分析,可以归纳出中美新闻媒体的新闻价值观的特点表现在以下这几个方面:(一)关注国际形势与重视政治报道通过对十大国际新闻主题的统计(见图1),可以看出军事和灾难性事件在中美两国的十大国际新闻中都占据了重要的分量。

在中国的报道中数量排在第一位的是国际关系,占28.2%,紧接着的是军事和灾难性事件,分别占23.6%和14.5%。

而在美国的评选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政治,占27.9%,排在第二位的是军事,占20.7%,灾难性事件列第三位,占19.8%。

图1:1998-2008年美联社、新华社十大国际新闻报道的主题分布柱状图新闻主题的分布说明冲突性、重要性在两国的新闻选择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浅谈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浅谈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对传 媒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进 行 宏 观调 控 和 制度 管 理 。因
中美 新 闻都 讲 求 时 效 性 , 分 夺 秒 。 争
美 国媒 体对 于 动 态 性 、 事 实 性 新 闻 , 他
们 要 求在 自 己 的媒 体 上 不 要 出现 “ 天 ” 昨
此 , 重 于舆 论 引 导 的 社 会 角 色 。新 闻 侧 媒 体 首 先 必 须 完 成 党 和 政 府 所 赋 予 的 宣传 内 容 , 在 不 违 背 方 针 政 策 的前 提 要
育 交 流 与 沟 通 也 变 得 日益 广 泛 . 国 的 我
新 闻 事 业 以 及 新 闻 学 理 论 也 在 世 界 多
元 化 的进程 中不 断发 展 、 富和 完 善 。 丰
新 闻 价 值 观 是 人 们 关 于 新 闻 价 值 的 取 向 、 准 , 是 人 们 价 值 观 念 在 新 标 它
浅 谈 中美新 闻价值 观 的异 同
■叶博兵 王 鹤
【 要 】 文 通 过对 新 闻价 值 的 分 摘 本 析, 从新 闻报 道 立 场 和报 道 性 质 来 分 析
报 》 讣 闻 报 道 记 者要 求 很 高 , 查 德 ・ 对 理 视 听 兴趣 的新 闻 。⑤ 对 我 国 传 媒 来 说 , 硬 新 闻 ” 般 是 “ 一
指 对 重 大 事 件 的报 道 ,包 括 成 就 报道 、 改 革 报道 等 。而 美 国媒 体 中娱 乐性 内容 所 占 比 重 越 来 越 大 , 闻报 道 本 身 的娱 新 乐性 内 容 也 越 来 越 多 . 肃 新 闻 也 日趋 严 娱 乐化 。正 如 中 国新 闻学 者 李 良荣 所 指 出 的 :9 “0年 代 以 来 , 着 高 新 技 术 的不 随 断装 备 , 媒业 的 硬件越 来 越 ‘ ’ 传 硬 。但 与 此 同时 , 传媒 的内容 却 越 来越 ‘ ’ ⑥ 软 。”一 些 美 国新 闻 批 评 家 抱 怨 说 : 真 正 的 ’ … 新 闻 被 ‘ 新 闻 ’ 者 ‘ 新 闻 ’ 挤 出 非 或 软 排 去 。 然 而 , 来这 些 被 称 为 ‘ 活 方 式 ’ 看 生 的报 道 将 保 持 着 或 增 加 了 它 们 的 新 的 声 誉 。 它 们 拥 有 新 闻 的 最 重 要 的 素 质 —— 那 就 是 影 响力 。” ⑦ 综 上 所 述 , 比 较 中 使 我 们 认 识 到 在 了 中 美 新 闻 价 值 观 所 存 在 的 共 性 与 差 异 , 们 只 有 通 过 客 观 地 比 较 , 能 发 我 才 现 两 国各 自 的 特 色 , 坚 持 正 确 立 场 的 在

中国新闻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中国新闻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

中国新闻人应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青年记者乔新生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不同近些年来,亚洲的一些新闻学者在分析研究中西方新闻现象的时候,惊讶地发现,中西方新闻界不仅在技术操作层面上存在很大的区别,而且在新闻价值观上存在着实质性的不同。

西方的新闻事业诞生于工业化革命时期,是伴随着隆隆的机器声兴起的一个特殊行业。

西方的新闻界从一开始就摆脱了封建统治的桎梏,融入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

在人声鼎沸的咖啡馆,新闻记者奋笔疾书,将人们关心讨论的话题诉诸笔端,从而形成了工业化时代新闻的基本样式。

虽然这种工业化时代的新闻制作模式,很早就传入中国,但是,由于中国战乱频仍,新闻的生存和发展缺乏健康的环境。

如果说中国早期的新闻刊物,还多少反映了工业化制作的影子,那么,随着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中国的新闻事业很快进入一种特定的情境——意识形态的纷争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的新闻媒体,而政治挂帅的新闻作品,让新闻彻底沦为不同政治派别的传声筒。

虽然早期的新闻作品也有风花雪月,也有小桥流水,但是,新闻作品被赋予了沉重的历史使命。

正是这种特殊的社会环境,使得中国的新闻业选择了与西方新闻业不同的发展路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中国很快陷入内战的混乱之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实现了意识形态的统一。

财产的公有制,使得民营新闻媒体没有了立足之地。

如果说经济领域的私有化改造,实现了国家资源配置的高度统一,那么,新闻媒体的国有化,则使得国家意识形态高度统一。

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中国的新闻媒体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姿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产生了特殊的思维定势。

即使经过改革开放洗礼之后,这样的新闻姿态、新闻语言乃至思维定势也未有大的改变。

譬如,发生火灾之后,新闻媒体不是在第一时间报道发生火灾的场面,而是扛着摄像机焦急地等待着领导出面。

在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会不厌其烦地反复罗列出场的领导名单,只是在结尾部分,才会轻描淡写地反映火灾造成的损失场面。

当前新闻人的“两个凡是”价值观可是,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随着一批又一批中国人走出国门,他们惊讶地发现,原来新闻媒体还可以批评政府,新闻报道还可以出现灾难性的消息。

中西方新闻写作关于“新闻价值”的认识不同

中西方新闻写作关于“新闻价值”的认识不同

中西方新闻写作关于“新闻价值”的认识不同中西新闻写作在新闻价值上的差异源于两种不同的新闻实践的差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更多的强调传媒的经济功能,倾向于把传媒视为一种产业,把受众看作一个巨大的市场;而中国则更多的强调传媒的政治和社会功能,更倾向于将传媒变成社会教育机构,向受众宣传和讲解各种正确的观念。

西方新闻习惯于把新闻价值归纳为七个标准,分别是“读者、影响、接近性、及时性、显要性、异常性、冲突”,而我国新闻界则习惯于将其归纳为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和时新性等五个要素。

从这种区分看,西方更注重受众,以受众为本位。

正因为如此,中西媒体在新闻价值上有认识上的不同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在新闻的及时性方面,西方更注重及时,中方则更关注于时宜性,有些新闻必须从社会利益的角度考虑。

从新闻自由的理念来说,消极报道、批评性的报道似乎是西方推崇的新闻理念,但中国人以“仁”为社会价值观,强调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这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以及中国的新闻价值观。

再次,西方媒体的商业意识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使媒体获得恒多的商业利益:而在我国,体现的则是中国传媒的本位意识。

二是对异常性理解的不同。

新闻价值由重要性、显著性、新鲜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组成。

在不同类别题材的新闻中,衡量新闻价值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我国新闻报道中,判定新闻价值一般是以政治思想上的重要性、显著性为首要标准。

只是近年来随新闻事业改革的深化才逐渐重视趣味性等因素。

而西方新闻报道中则把新奇性、趣味性以及人情味等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一场橄榄球比赛在媒体中的位置要高于一次火药味甚浓的总统竞选演说。

造成中西方新闻价值差异的原因众多,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一,西方的受众本位论。

西方媒体的商业意识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目光,使媒体获得恒多的商业利益。

西方的受众本位特点,受众的利益和传者是一致的、统一的。

受众的依据就是新闻欲求的满足,因此,西方是以受众为依据的价值取向。

小谈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小谈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小谈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异同新闻价值是为了解决究竟选择什么事实才会引起公众兴趣这个难题的。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本身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

这些素质包含:1.时新性。

2.重要性。

3.显著性。

4.接近性。

5.趣味性。

新闻价值是新闻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满足社会需求的素质的总和。

首先,中西在新闻价值标准上的共识是时效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

但是由于中西秉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哲学思想,存在诸多差异。

例如在平和时期,西方在选取和报道新闻事件时考虑更多的是经济效益,即能否引起关注制造轰动效应,而我国的新闻报道则更偏向于社会效益,即能否确保舆论导向。

在时效性方面,西方“抢”新闻的意识非常强,往往是采访之后马上播发。

但在我国,对于时效性的重视程度与西方有一定差距,“日前”、“最近”不断。

在重要性方面,西方是按照新闻事件本身的重要性来安排的,在我国,新闻播发是往往有特定的顺序和模式。

其次,中西对外宣传任务上,都以维护国家利益为核心,但各有侧重。

我国的广播外宣属于防御型,是为了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的形象,宣传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宣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有效地打破西方国家对国际舆论的垄断,引导和匡正国际舆论。

而西方广播外宣则属于进攻型,热衷于推行自己的一整套行为规范,宣传他们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宣传他们的价值和文化观念,推销他们的自由、民主和人权等意识形态的东西,“西化”“分化”他国。

再次,在报道口径上,在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报道上,如在2003年的美伊战争的报道上,双方都格外谨慎地遵从本国的对外政策和态度制定报道口径。

我国媒体的报道重点则是伊拉克人的灾难,以及对人的生命、对世界和平的践踏,在力求公正的同时,也表现了我国的立场,很好体现了外交部的声明:“战争必将带来人道主义灾难,影响地区和世界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而美国媒体的口径则是美化战争,所报道的都是美国政府希望让外界了解的:联军的战果、伊军的溃败、伊拉克民众欢迎“解放者”的画面。

简论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的异同

简论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的异同

简论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的异同作者:方明来源:《新闻爱好者》2009年第13期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在全球化语境下有趋同之势。

但是,由于中美两国在文化传统和新闻政策上的差异,两者价值观的差异依然会长期存在。

比较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对当今中国的新闻报道实践会有一些启发意义。

中美新闻价值观的相同点在重要性方面的趋同。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事实满足社会需求的特殊要素的总和,新闻价值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等。

而个人或团体判断新闻价值的主观标准就是新闻价值观。

①新闻价值要素中的重要性、显著性、时效性等因素,已为中美新闻界共同接受,尤其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例如,在2008年分别由美联社和新华社评出的十大国际新闻中,有6条是完全一样的,分别是“美国大选”、“金融危机”、“油价涨落”、“北京奥运会”、“孟买恐怖袭击”和“俄格冲突”,这表明中美新闻价值观中具有某些普遍性、规律性的东西。

重视事件报道,发挥舆论监督功能。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现实与舆论的一面镜子。

2007年震动全美的几件大事就成为2008普利策新闻奖关注的焦点:《华盛顿邮报》对佛罗里达理工大学校园枪击案的报道,对美国经济尤其是对信贷危机的预测和分析的报道。

此外,黑水事件、缅甸骚乱、切尼问题等也都是去年全美舆论的焦点所在。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27篇消息、通讯和评论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批评现实的作品有8篇,比例为29.6%。

这说明中国传媒在国家新闻政策范围内,不断解放思想,向西方学习批判的思维,积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关注人类命运,体现人文关怀。

面对灾难报道,美国注重报道灾难事实,呈现灾难对人的摧残,表现人的痛苦与悲惨境地,作品充满人文关怀。

中国的新闻报道也逐渐关注弱势群体、尊重人、关心人,“受众”本位意识不断加强。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李毅中质疑:为何还没人被究刑责》与《谁代表网友给小慧的后妈道歉》等就是把目光投向人类生存的微观层面的报道。

中美价值观不同简短

中美价值观不同简短

中美价值观不同简短1.中美有什么根本价值观差异居美多年,所见所闻就中美根本价值观差异仅举几例:例一中:褒扬、鼓励任何情况下的为保护国家财产而献身的行为及精神。

美:人的生命放首位,国家财产可忽略。

更不鼓励为此而献身。

注:以国家财产失火为例,我们鼓励甚至动员知青、学生去灭火扑救,并宣扬为此献身的精神。

而美国刚好相反,由政府到民众的共识:这是专职(消防员)的工作,其他人逃命是首要。

例二美:在物质上只要有“条件”,就要超前享受。

例如只要可贷款,哪怕经济上并不宽裕、要还贷,都要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人生在世,不享受更待何时?中:量体裁衣,何必贷款被赚利息而超前享受?例三美:交通法规:任何情况下,行人有绝对优先权。

中:交通法规好象还没如此明确吧。

例四美:仼何人,哪怕是没身份、或是流浪汉,只要患急病,医院首先会抢救(前提是急病,非则不在此列)。

中:先交押金再抢救。

例五中:一但发生不可抗力的自然灾害,军队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抢险救人。

美:哪怕灾情危急,出动军队抢险要走程序,往往错过最佳抢险时段。

2.中美文化在价值观方面有哪些不同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什么不同?——西方人强调利益,中国人注重关系西方与中国文化有什么不一样呢?西方组织是利益型的组织,而中国是关系型的组织,西方背后的文化是基督教文化,是对上帝的跟从,中国背后的文化是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国强调彼此关系的远近。

在西方国家里强调利益和科学,强调利益的得失,以各自利益为目标,强调按照规则办事,对事不对人,强调个人成就,双方都以利益为最大化,不愿意为关系牺牲利益。

而中国则是关系型组织,强调彼此关系的远近,以相互关系为目标,强调按关系办事,对人不对事,强调团队关系,双方以关系为最大化,不愿意因为利益牺牲关系,要做一件事,要想到有没有熟人,所以我们衡量团队是以关系来衡量。

中国文化强调信任,老板跟员工之间是信任关系。

中国员工到老板家去,心里就很高兴,因为他觉得老板没有把他当外人。

试析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试析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试析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付丽丽
【期刊名称】《传媒观察》
【年(卷),期】2007()4
【摘要】长期以来,中西方新闻价值观的差异问题,一直备受业界学界的关注。

随着传播学的引入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报道上,中西方媒体表现出更多的一致。

应当说,中西新闻价值观有日益趋同之势。

但不能否认,其差异依然存在着并将继续下去。

本文以美联社、新华社近五年来所评出的十大国际新闻为例,来分析中西新闻价值观的异同,并以此提出了三个方面的差异,即:“内”、“外”有别;“软”、“硬”有别;“褒”、“贬”有别。

通过对比,以期对当今中国的新闻报道实践提供一些有益借鉴。

【总页数】2页(P40-41)
【关键词】新闻价值观;异同;中美;国际新闻;中西方;差异问题;西方媒体;近五年来【作者】付丽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0
【相关文献】
1.中美新闻价值观异同--以自然灾害报道为例 [J], 方学芬
2.中美媒体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中的价值观的异同对比 [J], 范艺
3.浅谈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 [J], 叶博兵;王鹤
4.简论中美新闻报道价值观的异同 [J], 方明
5.中美新闻价值观的异同--从范长江新闻奖和普利策新闻奖说起 [J], 吕晓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美新闻价值观比较
一、我国新闻价值观
我国新闻传媒由国家经营,由政府对传媒业进行宏观调控和制度管理。

因此,侧重于舆论引导的社会角色。

新闻媒体首先必须完成党和政府所赋予的宣传内容,要在不违背方针政策的前提下满足受众的息、娱乐等方面内容的需要。

我国对新闻的处理上比较重视思想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对于显著事件和重要事件的报道首先要考虑的是“新闻政策”,即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经济的稳定发展等等,考虑的是社会效应。

“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这个基本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①。

二、美国新闻价值观(CJR普利
三、异同
尽管中美呈现出不同的新闻价值观,但中美新闻工作在真实性、时效性、重要性等新闻价值要素方面表现出一致性。

在具体处理过程中,如报道思想、报道内容方面仍然表现出很大的差异。

1、美国新闻报道主要以负面的“揭丑”报道为主;中国新闻报道却以正面的“讴歌”报道为主
美国新闻界向来有“揭丑”的传统,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一向主要是揭露性新闻。

它们所揭露的情况是某些政党、尤其是政府所不愿意泄露的。

在1917年至1990年颁发的580项新闻奖中,约有40%属于此类新闻。

尤其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20世纪,60至70年代,在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的情况下,曾出现两次大的揭丑浪潮。

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出了调查性报道”这一深度报道样
式。

新闻业的揭丑传统在新闻价值观上有所反映,并通过大的新闻奖项的设立得到进一步确立和推动。

与此不同的是,获得我国范长江奖的新闻报道都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

这同范长江新闻奖的评奖基本要求有关,也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密切联系。

中西方比较确定的新闻价值标准主要有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人情味等。

美国关于战争、疾病、腐败、枪杀等负面新闻的报道,首先能够满足普通受众趣味性的需要,这是国外新闻业商业化的必然结果。

一方面,这些负面因素的确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它也在社会功能上起到了缓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解压阀”作用。

而中国的新闻作品要求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要求新闻工作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要求新闻业务上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精益求精,这样才能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宣传效果,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而出现这种差别也就不足为奇了。

2、西方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而中国新闻作品的个性化不足,较多地体现了一种共性。

以普利策奖为例,评选过程中在题材以外更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特征。

而中国的诗学文化传统给予新闻思维的是抒情性细节,强烈地追求叙事中的情景合一,这促成了一些新闻精品的诞生,但另一方面,又会变成一种呆板的叙事。

美国重视新闻作品的个性化,是以受众价值为标准的。

重视受众需求层次和接受方式的多样化,从而最大程度地满足受众的需要,这是市场导向为主的新闻业的必然趋向。

普利策
新闻奖也体现了这种价值取向。

而中国强调传者价值标准,较少考虑受众的需要。

不过这两者都会把新闻价值推向极端化。

以传者为中心会导致权威、封闭和自足的传播体系;以受众为中心会形成一种降低其文化品位的结果,使新闻失去了主体性,使受众商品化。

3、美国突出深度报道的地位;而中国的深度报道地位不强。

在西方新闻界,从20世纪-30年代起,以解释性报道、调查性报道、预测性报道为代表的深度报道开始兴起。

20世纪30年代,解释性报道在美国被提到了至上的高度。

到了,60年代,也是从美国开始,调查性报道引起了广泛的注意。

我国由深度报道而获奖的新闻却不多,随着受众知识水平的提高,他们不仅要知道正在发生着什么大事,更想了解到事件的原因、动机和结果,还渴望得到进一步的分析,而深度报道正好满足了读者的这些需求。

不仅如此,深度报道还会对读者的新闻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他们以正确的态度,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观想象去看待事件。

可喜的是:近年来深度报道也越来越受到我国新闻界的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