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色龙教学设计——宁鸿彬
《变色龙》教案设计2
![《变色龙》教案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3b2a2f6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6.png)
《变色龙》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主人公的特点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动物变色的原因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推理等方法,深入了解动物变色的原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思考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中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动物变色的原因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2. 动物变色现象的科学解释。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兴趣。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变色龙》的相关素材(图片、视频等)。
2. 生字词卡片。
3. 课堂讨论话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变色龙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简要介绍变色龙的特点,提示本课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找出生字词,并与同桌交流学习。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巩固学生词汇。
(2)分析课文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变色原因。
4. 互动讨论:(1)分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心得和观点。
5. 总结拓展:(1)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变色龙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意义。
(2)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小故事或绘画一幅变色龙的画面。
七、作业设计:1. 抄写生字词。
2. 编写一个小故事,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变色龙的特点和变色原因。
3. 绘画一幅变色龙的画面,展示变色龙的特点。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b67a6a4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0.png)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的写作特色,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感受现实主义文学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把握。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评价。
3. 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分析小说中的象征手法。
2. 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思想。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实际情况。
2.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基本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引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特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深入分析:(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的象征手法及主题思想。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强调重点,提醒注意事项。
6. 课后作业:(1)结合课文,分析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
(2)阅读类似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所学内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典型人物形象为例,深入剖析小说的写作特色。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七根火柴》《变色龙》课堂实录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七根火柴》《变色龙》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1ccee79e172ded630b1cb67a.png)
宁鸿彬《皇帝的新装》课堂实录1.给童话加一个副标题,这是一个……的皇帝。
2.通过这个练习,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涵盖所有人物、所有事件)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
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3.这两个骗子并不高明的骗术却骗了那么多人。
这些人上当受骗的原因是什么呢?大家在发言的时候,请注意结合课文具体地谈出自己的见解。
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打开书!(板书:皇帝的新装)《皇帝的新装》是一篇童话,作者安徒生。
下面默读“提示”第一段,读后请同学们说说你认为介绍作者这部分内容,应该抓住几个要点?(生看书,片刻生举手)生1∶我认为应该抓住五点:名,安徒生;时,19世纪;地,丹麦;评,世界著名童话作家;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等。
师:很好!下面准备读课文。
读完之后,请你们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省略号什么意思?生(齐):要填出来形容皇帝的词语。
师:对!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所以在读课文时,要边读边思考。
下面按座次朗读课文。
(8名学生按座次朗读了课文,教师巡视,并不时在书上做记号。
)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
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对于自己职位不相——”什么?生(齐):不相chèn。
师:正确!大家跟我读,不相chèn。
生(齐):不相chèn。
师:再读。
生(齐):不相chèn。
师:“这可hài人听闻了”中的‘‘骇”,念h—ài一hài,标第四声。
在书上注一下。
跟我读,hài人听闻。
_生(齐):hài人听闻。
师:再读。
生(齐):hài人听闻。
刘向军:以问题为主轴——宁鸿彬老师《变色龙》课例赏析
![刘向军:以问题为主轴——宁鸿彬老师《变色龙》课例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245a3a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6.png)
刘向军:以问题为主轴——宁鸿彬老师《变色龙》课例赏析以问题为主轴——宁鸿彬老师《变色龙》课例赏析刘向军钱梦龙先生提出了“三主课堂”: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
此主张甚是有理。
在钱先生的基础上,我主张再增加“三主”: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情趣为主调。
在这“六主”之中,我认为最核心的是“问题为主轴”。
问题是课堂教学存在的前提。
问题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无问题即无课堂,无问题即无教学,无问题即无训练,无问题即无情趣。
因此,我们说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主轴,原动力。
在确定“教什么”和“怎么教”时,“以问题为主轴”始终是最重要的教学考量。
而问题是明晰还是含糊,是散乱还是集中,是肤浅还是深入,是聚合还是发散,是约束还是激发,这大有讲究。
对中学语文学科而言,教师能否预设或是随机捕捉那些确实有思维含量的教学真问题,从而产生以少胜多、举一反三、牵一发而动身之效,是衡量一节课层次高下的最重要的标准。
宁鸿彬老师最长于设计有强烈教学驱动作用的课堂主问题。
他所教的《变色龙》一课虽是10多年前的课堂教学实录,但此课例至今依然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典之作。
可以大胆地猜测:只要契诃夫的经典短篇《变色龙》还能入选中国的中学语文教材,宁鸿彬老师的这个经典课例就永远值得借鉴。
《变色龙》教学实录延续了宁鸿彬老师一贯的教学风格:重基础,重落实,重引导,重学生学习,重思维训练,简洁明快,直奔核心,匠心经营。
在连续两节课的教学时间里,宁老师引领学生对《变色龙》的精华有了相当深入的学习,其中有诸多可圈可点的教学匠心,而善于抛出或者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教学的主问题从而以主问题来推动思维训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无疑是宁老师最得意、最精彩、最经典的教学特点。
在第一课时中,宁老师共设计了3个主问题。
第一个主问题:“下面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
发言时,先说出你拟的标题是什么,然后稍作解释。
”这个主问题既明确了思考的时间——“两分钟”,又明确了要求——另拟个标题并稍作解释。
《变色龙》 教案设计
![《变色龙》 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9f4a15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5.png)
《变色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习性。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通过描绘事物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心。
(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保护动物的意识。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变色龙》的阅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点的讲解和拓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点的讲解和拓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学生对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课题,引发学生对变色龙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变色龙有什么了解?2. 阅读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变色龙》。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小组讨论,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点。
3. 生字词学习:(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4.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变色龙》。
(2)完成生字词练习。
(3)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并写一篇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变色龙的其他知识,如生活习性、分布地区等。
(2)参观动物园或科普馆,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757169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bf.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能力。
1.2 教学内容故事情节概述:介绍《变色龙》的故事情节,主要角色以及故事背景。
文本分析: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思考与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师介绍故事情节和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内容。
互动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创意写作法: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
第二章:教学准备2.1 教学材料《变色龙》小说原文。
相关背景资料。
教学PPT。
2.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座位分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张桌子。
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动物世界的变色现象。
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变色对生存的意义。
3.2 故事情节介绍教师简要介绍《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和主要角色。
学生阅读故事,理解故事背景。
3.3 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的象征意义、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4 思考与讨论教师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问题和社会现象。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展开批判性思考。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和小组活动。
4.2 学生理解度评价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和文本分析的理解程度。
4.3 学生创造力评价评价学生在创意写作中的表现,包括想象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
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表达自己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的看法。
5.2 课后作业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制作关于《变色龙》的手抄报。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教学目标的细化针对学生的阅读水平,细化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80c745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b.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变色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变色龙》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其中的科学道理。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科学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自学能力。
2.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境教学法:创设实际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变色龙》的相关资料。
2. 生字词卡片。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变色龙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勾画出生字词。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解释词语含义,让学生正确发音。
4.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科学道理,讨论如何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5. 课文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6. 实践环节: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观察周围环境的变色现象。
7.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科学道理的重要性。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运用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的实践作业。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学生在合作探究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4. 学生完成实践作业的情况。
2024年《变色龙》的教学设计
![2024年《变色龙》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f9d0be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e.png)
《变色龙》的教学设计《变色龙》的教学设计1教学设想:1、从阅读学表达;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和习作资源,渗透观察和写作方法,从阅读中学会表达。
2、通过读书把握变化龙的外形特点等,做一名讲解员,以说促读,说中内化。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大自然——昆虫——小动物——奇特的小动物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带着求知欲读课文2、用一两句话简介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扫清障碍1、要求:字字正确、句句流畅,声声响亮2、练习读3、指名,指导:“名副其实、窥视”4、完成课后第3题(以上由第一课时完成)四、默读课文,把握重点1、默读要求:思考从课文中看到一个怎样的变色龙?画出描写它的句段。
2、默读3、交流4、再读“变色龙”,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
(捕食or变色)五、精读课文,内化语言。
当变化龙的讲解员:可以加上自己搜集的资料;可以加自己生动有趣的解说词;可以重点介绍某个方面……(课堂高潮处)六、跳出课文,学表达1、激疑:作者是怎样观察才把变色龙写得此这么好?(看、听、问、摸)向我介绍时,又是怎样介绍的?2、把解说词写下来or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七、走出起跑线,引向课外“难得碰到”,为什么又要给放了?观察、写日记、找资料拓展阅读:非洲见闻《变色龙》的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了解一些动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列举出动物适应环境的各种办法,如冬眠、保护色、拟态、警戒色等。
2、引导学生积极合作与交流,并体验合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关心新科技、新发明,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要求学生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利用简单表格等方法整理有关资料。
二、重点难点重点:了解一些动物保护自己的方法。
难点:动物的自我保护是根据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三、教学准备在各个科普收集了许多有关动物自我保护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录像片段以及新鲜有趣的故事。
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听老师的口令,做动作。
一只眼睛睁开,一只眼睛闭上;两只眼睛看左边,两只眼睛看右边;两只眼睛看前面,两只眼睛看后面;一只眼睛看前面,一只眼睛看后面。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aa867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1d.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文本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运用问题驱动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欲望。
(2)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善于观察、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介绍。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文本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以及文章结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
(2)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文本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以及文章结构。
2. 教学难点:文本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以及文章结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写作目的和观点。
2. 互动法:提问、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3. 实践法:练习生字词,进行文本分析。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播放变色龙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2)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自主学习,掌握生字词(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3. 课堂讨论,理解文本(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观点以及文章结构。
4. 练习巩固,提高能力(1)学生进行文本分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5. 总结拓展,培养意识(1)总结课文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爱动物,保护环境。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449e848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5.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读全文,梳理小说情节,了解小说大意,概括奥楚蔑洛夫等人的形象,理清奥楚蔑洛夫态度变化的原因。
2.结合课文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如何使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表现出讽刺效果的。
3.理解小说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及其蕴含的社会意义。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梳理故事情节,完成情节图。
2.分析奥楚蔑洛夫人物的形象。
3.分析作者如何运用对比、夸张等艺术手法达成讽刺效果的。
难点:理解小说所反应的社会现实及其蕴含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导入语: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色龙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吗?它其实是一种爬行动物,它善于随环境的变化,随时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
虽然自然环境中的变色龙很少见,但社会中的变色龙可不少。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一起学习变色龙是如何变色的。
2.作者介绍:契诃夫,俄国作家,戏剧家。
与莫泊桑、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他一生写了七百多篇小说,代表作有《契诃夫小说选》。
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赞扬他说:“只需一个词就创造一个形象,只需一句话就可以创作一个短篇故事,而且是绝妙的短篇故事。
”(二)整体感知1.通读全文,题目中的变色龙是指谁?概括小说大意。
明确:变色龙是指奥楚蔑洛夫。
小说大意:这篇小说主要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其中伴随着狗主人的猜测,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随之变化。
2.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
小组合作谈论完成下面的图表,并据此简要复述课文。
3.请同学们思考,如果你是警官,你将如何处理案件?需不需要考虑狗主人是谁?明确:狗主人和赫留金都有责任。
狗主人没有管理好小狗,造成小狗咬伤人,赫留金他伤害小狗,无事生非。
明确:在处理案件的时候,不需要考虑小狗主人的身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狗主人的身份不能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4.由此可见,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明确:奥楚蔑洛夫是根据狗主人的身份进行断案的,他的性格是趋炎附势、欺上媚下的。
《变色龙》教案设计
![《变色龙》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89bd5d9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a2.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3)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想象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探索的精神。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分析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2. 教学难点:(1)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欣赏文学作品,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变色龙》。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认读和理解。
(2)引导学生运用阅读技巧,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写一篇短文。
3. 选择一本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下节课分享阅读心得。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情况。
3.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dfa82d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3b.png)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把握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故事情节。
(2)学会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人性、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增强对文学作品的共鸣。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变色龙》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1)深刻理解主人公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2)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和社会意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家契诃夫及其作品《变色龙》。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标注不易理解的字词和句子,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堂讲解:(1)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2)深入剖析主人公性格特点,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四、作业布置:1. 请总结《变色龙》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分析。
2. 请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对主人公性格的认识和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基本理解《变色龙》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小说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在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主人公性格进行深入剖析。
但在分析其他文学作品时,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得到了提高。
《变色龙》课堂教学教案
![《变色龙》课堂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9c23e3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7f.png)
教学手段:
1.小组讨论。
2.说《变色龙》原版及中文翻译。
2.多媒体投影仪。
3.黑板、白板等教学工具。
教学评估:
1.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表现。
2.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考试成绩的评估。
2.讲解小说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教学内容及时间:
第一节课:导入环节,介绍小说《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让学生了解小说的基本情况。时间:20分钟
第二节课:讲解小说中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时间:40分钟
第三节课:以小组讨论为主要授课方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对小说内容的理解与感受。时间:40分钟
《变色龙》课堂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变色龙》的作者和内容。
2.掌握小说中重要人物和事件的情节。
3.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习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2.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小说中复杂的人际关系。
2.掌握小说中人物的特点和行为。
教学方法:
1.组织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课堂练习:
1.请简要介绍小说《变色龙》的作者和背景。
2.列举小说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并分析他们的性格特点。
3.小说中有哪些重要情节?请简要叙述。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7fa355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d7.png)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作品背景及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作品,了解、欣赏小说的写作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培养学生的朗读、思维、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增强对人生百态的洞察力。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变色龙》的内容,把握作者、作品背景及故事情节。
2.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分析作品,了解、欣赏小说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 培养学生的朗读、思维、表达和创造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情节设置等方面,深入理解作品。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4.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变色龙》的文本及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小组讨论记录表。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课文《变色龙》的作者、作品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初步感知作品氛围。
3. 讲解生字词:针对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进行讲解,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并运用。
4. 分析人物形象: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5. 欣赏写作技巧:通过对课文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欣赏小说的写作技巧,如描写手法、对话设置等。
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c56cf7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b3.png)
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 课《变色龙》教学设计【课标分析】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熟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材分析】《变色龙》属于人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目标是在梳理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基础上,对作品的内容、主题有自己的看法,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学习欣赏小说语言,了解小说多样化风格。
《变色龙》是契诃夫的一篇讽刺小说,人物动作态度的前后对比,语言行为的鲜明反差使得小说充满讽刺意味,在引人发笑中让人深思。
作者通过多变的语言,夸张的行为,讽刺了一位沙皇专制官僚霸权之下,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虚伪善变的警官奥楚蔑洛夫,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
【学情分析】本课文教学对象是九年级学生,在前期小说单元的学习中对小说三要素、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等知识已有了解,能独立梳理小说情节脉络,概括小说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在《孔乙己》等小说的学习中对语言的讽刺意味有所认知,但自主解读能力还有所欠缺,语言的运用能力也有待提升。
【教学目标】1.能复述故事情节,能通过语言品读、演读等教学活动,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通过语言品读、演读学习契诃夫讽刺小说中对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和运用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的方法。
3.通过练笔运用夸张、对比的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心理、塑造人物形象。
4.通过小组交流探究理解小说的主题及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品读、分析人物形象,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教课一得──《变色龙》板书艺术的构思
![教课一得──《变色龙》板书艺术的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0daafb9c58fafab068dc02a3.png)
教课一得──《变色龙》板书艺术的构思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尤其语文学科,更需要精心设计。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曾说:语文板书是课文解说的高倍浓缩,要求有序、求精、求巧。
我在设计《变色龙》一文的板书时,先后推敲了四种方案。
设想一:采用一字板书。
一个大大的变字,几乎占领黑板的二分之一,别说那醒目夺人的气势,单就教材内容而言,这一个字,既体现了本文的重点,又突出了人物多变的性格特点。
但细细想来,对初中学生要全面地、系统地把握课文内容来说,显得具体不足、抽象有余了。
设想二:采用备课资料(31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中的板书二。
这个板书紧扣小说的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全跃然于黑板。
尤其突出了主人公的变色次数、变色原因和变色内容。
很大程度地弥补了设想一之不足。
但此板书总计132字,再加上分门别类的表格和箭头,教师要在一节课45分钟之内,与学生共同活动的情况下完成,显得书写与画的任务大、费时多、不太实用。
另外,就人物善变的性格特点来说,学生也不能直观的一眼看出来。
设想三:采用备课资料(306页)中板书设计一。
此板书图文并茂,用曲线标示人物多变的性格特点,再加一变字领先,其它58个字做旁注,醒目明了而又直观。
但转念又一想,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多变,只是性格特点的表象,而其性格的本质特点,则是不变。
此板书显示不出人物本质特点的一面。
设想四:在以上三个设想的基础上,最终确定采用统领式板书:奥楚蔑洛夫维护沙皇统治此板书用一个大字变(红色粉笔书写)立于黑板正中,统领左右的两线条15字。
以此来显示主人公变的表象与不变的本质特性,再用维护沙皇统治这几个字来揭示出主人公的丑恶灵魂。
这样,一幅十足的令人憎恶的鹰犬形象通过板书较完整地体现了出来。
实践所知,精心设计的板书,好似教师分析课文,总结课文的纲,又好似学生理解课文的路。
但教无定法,决非无法,板书形式不一,只要效果最佳。
【教课一得──《变色龙》板书艺术的构思】。
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例研究
![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fa5c4b8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cd.png)
01
02
03
01
本研究仅选取了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几个课例进行深入分析,未来可以进一步探讨该模式在不同年级、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地区的应用情况,以验证其普适性。
研究不足与展望
02
本研究主要关注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和实践操作,对于其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缺乏深入探讨,未来可以进一步深化这方面的研究。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宁鸿彬作为国内知名的语文教育专家,其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改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01法
本文旨在通过对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课例的研究,总结归纳出宁鸿彬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的主要理念、方法和经验,为进一步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质量提供参考。
《荷塘月色》教学案例
宁鸿彬老师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典型案例分析
特点
宁鸿彬老师的阅读教学具有严谨、扎实、灵活的特点,他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情趣。
亮点
宁鸿彬老师的阅读教学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他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此外,他还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重视思维训练
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与借鉴
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注重语言运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写作等,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关注语言运用
宁鸿彬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强调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文本,体验作者的情感、思想、文化等,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dba8f9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5.png)
初中语文《变色龙》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
(3)能够运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审美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现象,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包容差异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小说情节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
2. 小说中的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的鉴赏。
3. 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小说中修辞手法的运用。
2. 学生对小说主题思想的个性化解读。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了解小说基本情节,初步感知作品风格。
2. 合作探讨: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讽刺幽默语言。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例句,讲解小说中的修辞手法。
4. 写作训练: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引导学生关注小说基本情节。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品味讽刺幽默语言。
4. 案例分析:讲解小说中的修辞手法,让学生感受作品魅力。
6. 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小说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 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3. 小组竞赛:设立小组竞赛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 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小说中的情境。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变色龙教学设计——宁鸿彬
![变色龙教学设计——宁鸿彬](https://img.taocdn.com/s3/m/0019ca104a7302768f99390e.png)
《变色龙》教学设计与实录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宁鸿彬【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的主题。
2、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
【教学设想】1、借助题目做文章,进一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要点】1、从课文题目入手,初步抓住人物的特征。
2、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力眼的警官”,等等。
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能够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而且有兴趣;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实际是在做调查,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给以启发性的纠正。
二、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
)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说明:这个问题是承接上一步骤而来的,继续以课文题目为媒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个问题也是课后练习的题目,将它自然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以上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上的阅读把握,初步抓住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下面转入局部的阅读,以深入理解内容。
三、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2、熟读课文。
《变色龙》教案范文
![《变色龙》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bac74e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9e.png)
《变色龙》教案范文教案:《变色龙》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复述故事主要情节。
2.能够品味故事中的情感,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3.能够运用已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二、教学重点1.故事主要情节的理解和复述。
2.自由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三、教学难点1.运用已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的句子表达。
2.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变色龙》故事书。
2.班级中的学生。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故事(10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故事《变色龙》,简单说一下变色龙的特点。
2.教师展示故事书,并通过封面向学生解释故事的主题。
3.教师鼓励学生猜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听故事(15分钟)1.教师口头讲述故事,同时学生依据故事情节进行描绘。
2.学生利用自己描述的内容进行交流,并与同伴互相讨论和分享。
Step 3: 复述故事(15分钟)1.教师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描述转化为有逻辑和结构的简短故事。
2.学生逐一复述故事,教师及时指导并纠正语法错误和发音问题。
Step 4: 讨论故事中的情感(15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在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如喜悦、善良和勇敢等。
2.学生依次回答问题,并举例说明。
Step 5: 运用已学词汇和句型进行简单句子表达(20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句子模板,要求学生使用词汇和句型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对话,并彼此分享。
Step 6: 展示和分享(15分钟)1.学生选择一位同学将自己的句子表达出来,并互相欣赏。
2.教师选取几位学生作为代表进行展示和分享。
六、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选择一些其他故事进行阅读和讨论。
2.学生可以参与一些与动物和大自然相关的活动,体验自然和动物的魅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的讲述和学生的参与,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习的动力。
通过讨论故事中的情感,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并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变色龙》教学设计与实录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宁鸿彬【教学目标】1、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理解小说的主题。
2、指导学生学习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思想。
【教学设想】1、借助题目做文章,进一步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抓住主要人物对待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变”与“不变”这一点,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观察事物的本质的方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要点】1、从课文题目入手,初步抓住人物的特征。
2、训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读课文(自读或请几个学生读)要求:根据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理解,另给课文拟一个题目。
学生可能拟出的题目是:“一个看风使舵的人”、“变化多端的人”、“多变的人”、“两面人”、“势力眼的警官”,等等。
说明:这种另拟题目的办法,只是一种形式,目的是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学生能够拟出题目,就要在读课文过程中进行思考,而且有兴趣;所拟的题目表现出他们初步阅读的水平,教师从中可以发现学生哪些地方读懂了,哪些地方有问题,实际是在做调查,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这是一举多得的办法。
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教师不轻易否定,只是对学生表达不好的语言给以启发性的纠正。
二、提出问题刚才同学们给课文另外拟了不少题目,作者为什么用“变色龙”做这篇小说的题目呢?(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可视具体情况提示他们看看课本上的注解,帮助理解这个问题。
)明确: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态度反复变化,好像“蜥蜴”善于变色一样,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作为这篇小说的题目,生动形象地揭示出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说明:这个问题是承接上一步骤而来的,继续以课文题目为媒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这个问题也是课后练习的题目,将它自然有机的融合到教学过程中。
以上是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上的阅读把握,初步抓住了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下面转入局部的阅读,以深入理解内容。
三、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二。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教学要点】1、理清主人公的六次变化,深入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和课文的中心意思。
2、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研究问题的习惯。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提问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的过程中,态度一共有几次变化,在课本上画一画,并且用最简洁的话说出他每次变化的原因、内容(或在学生已经完成的作业的基础上进行这一步工作)。
明确:一共有六次变化:第一次:听了赫留金申诉,不知狗主人是谁时对小狗──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
对赫留金──肯定赫留金被狗咬了。
第二次:人群中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它是那么小,它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你那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你们这些鬼东西。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下贱胚子。
对赫留金──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巡警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名贵的狗。
狗是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你这混蛋,不用把你那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第五次: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对小狗──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对小狗──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对赫留金──我早晚要收拾你!说明:抓住警官的六次变化,是局部精读的第一步。
一般来说,学生找出这六次变化的原因和内容并不十分困难,教师要注意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奥楚蔑洛夫的语言中去逐渐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教师提问警官有没有始终不变的地方?学生可能回答:媚上压下不变变化无常不变一切为私不变思想和行为不变,等等。
教师点明: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中,态度来回变化,但是,在这来回的变化之中,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始终不变,充分暴露了奥楚蔑洛夫作为沙皇忠实走狗的卑鄙心理。
说明:引导学生在看到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来回“变化”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他“不变”的一面,使学生深入到人物的内心深层,从而准确把握住人物的性格特征。
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辩证的观察事物、研究问题的思想,并且将这种思想应用到理解教材和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去。
三、理解课文主题教师提出问题。
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呢?学生可能回答: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
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幅统治者奴才的嘴脸。
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
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
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等等。
说明:学生如果一下子答不出来,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在广场上的是什么人?答案是什么人都有,哪个阶层的人都有,所以他们可能对同一事情的看法不一样。
这个问题的设计,是通过结尾一处细节看全文的主题,将小说的背景情况与主人公性格特征结合在一起,最终达到教学目的。
整个教学过程是从整体到局部又回到整体,引导学生在文章中走一个来回。
四、出示卡片,落实字词异想天开无缘无故荒唐伶俐洋溢说明:最好在阅读分析过程中,结合具体内容进行词语教学,最后利用卡片达到强化、巩固的目的。
五、布置作业续写课文内容。
要求:想象警官走后又发生了什么事。
400字左右。
宁鸿彬:《变色龙》教学实录第一课时师:上课。
(师生问好)师:按常规做练习。
生(1):(朗诵《西江月·井冈山》)师:很好!生(2):(朗诵《咏柳》)师:很好!生(3):(朗诵《黄鹤楼》)师:很好!三位同学朗诵得都不错,但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都没有加进与诗内容相配合的手势动作,这是今后应该注意的。
大胆地尝试做些动作,勇敢地向自己挑战;况且即使做错了也没有关系,下次继续努力。
(师依次出示卡片:仄仄、打量、朦胧、无聊、迷茫)生:(依次流利做答)师:就复习到这里。
今天讲《变色龙》,(板书:变色龙契诃夫)谁把作者的名字读一下?生(9):qi ke fu师:有不同意见吗?生(10):qi he fu师:对!契诃夫的“诃”很容易读成ke,这个字的读音应该加以注意。
大家跟我读: qi he fu(齐): qi he fu : qi he fu (齐): qi he fu师:今天我们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
这节课准备教大家一种阅读课文的方法,讲完课后,根据你的理解,可以试着总结一下今天所运用的是什么阅读方法。
下面看课文注释①,根据以往我们所介绍过的有关知识,你认为对于作者应如何掌握?生(11):我认为应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名,契诃夫;时,1860—1904;地,俄国;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师:很好!对于作者就这样掌握。
下面准备读课文,读完课文后,请你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
现在按座次朗读课文。
生:(共计19人按要求依次朗读完课文)师:大家读得都比较好,但有两个字的读音须要注意:一是“恐吓”的he,大家跟我读:恐he生(齐):恐he师:恐he生(齐):恐he师:再有就是“逮住它”的dai,这个字还有dai的读音。
如何区分呢?单用这个字的时候,读成“dai”;和别的字组成词的时候,读成“dai”,比如逮捕。
大家跟我读,dai住它生(齐):dai住它师:dai捕生(齐):dai捕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准备时间,重新给课文拟个标题。
发言时,先说出你拟的标题是什么?然后稍作解释。
(生翻书思考,片刻举手)生(31):我拟的标题是“奉承多变的奥楚蔑洛夫”。
理由是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的事件时,他的言行举止变来变去。
在不断变化之中,奉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
生(32):我拟的标题是“两面人”。
所谓“两面人”是指,奥楚蔑洛夫有对穷苦、没有地位的人凶狠的一面,还有对有权力有威望的人一味地顺从的一面。
师:你的意思是说一个人有两副面孔,对没钱没势的人一副面孔,对有钱有势的人一副面孔。
生(33):我拟的标题是“穷人和富人”。
因为奥楚蔑洛夫警官对穷人是一个态度,而对富人则是另一个态度。
师:你的意思是对的,但你拟的“穷人和富人”容易让人误解。
比如说有一个作文题是《穷人和富人》,你怎样理解这个题目的意思呢?你一定会认为让你写两个人,一个穷人,一个富人。
你能不能稍微改动一下。
生(33):(沉思片刻)穷人?富人?师:很好!生(34):我拟的标题是“狡诈多变的警官”。
理由是:奥楚蔑洛夫来回变了好几次,一会儿夸狗,一会儿又说把狗弄死,这些说明多变;而且在每次变化时,又总是为自己找到比较好的借口,这又说明他非常狡诈。
生(35):我拟的标题是“荒唐的奥楚蔑洛夫”。
课文写道,奥楚蔑洛夫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又那么说,对狗的态度忽上忽下,对赫留金的态度忽左忽右,做法十分荒唐。
师:大家的发言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警官,可见奥楚蔑洛夫警官是这篇文章的主人公。
大家拟的标题都对,那么作者为什么要以“变色龙”为题呢?生(36):变色龙是爬行动物蜥蜴的一种。
这种动物皮肤的颜色可以随着四周的物体颜色而改变。
本文的主人公奥楚蔑洛夫也是随着环境、事态发展的变化而变化。
警官的做法就好比是变色龙,所以作者用变色龙为题目。
师:很好!刚才大家发言用词虽然不同,但都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一个显著特点———变(板书:变),下面请大家迅速浏览一下课文,看看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几次?并且用简要的话概括一下这几次变化?生(37):我认为奥楚蔑洛夫一共变了六次。
第一次事件开始,奥楚蔑洛夫不知狗的主人是谁时,说它是“野畜生”、“疯狗”,“把它弄死好了”,肯定赫留金是受害者。
第二次有人说好像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却说道:“它那么小,怎么会咬着你的?”对赫留金却说“鬼东西,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发生了骤变,“什么玩意儿!毛色不好,模样不中看,下贱胚子。
”而对赫留金却说:“你呢,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第四次,当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却说它是“名贵的狗,娇贵的动物。
”对赫留金说:“混蛋,不用把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
”第五次,当厨师说不是将军家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说它是“野狗,弄死它算了。
”第六次,当厨师说是将军哥哥的狗时,奥楚蔑洛夫又说这小狗“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这坏蛋生气……好一条小狗……”而对赫留金却说:“我早晚要收拾你!”师:对!同是一条狗,三次说是野狗,三次却说是名贵的狗。
课文就是在警官奥楚蔑洛夫对狗的态度变化中,展现了主人公的一大特点———变。
这种变来变去的作风叫什么?(生思考,片刻举手)生(38):奉承生(39):随机应变生(40):欺软怕硬生(41):顺其自然生(42):看风使舵师:大家的发言可以概括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用褒义词概括,第二种是用中性词概括,第三种是用贬义词来概括。
对奥楚蔑洛夫这样的人物应该使用哪种感情色彩的词语呢?生(齐):贬义词师:那么用哪个词语来概括最为恰当呢?生(齐):看风使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