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强调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成果往往局限于课本内容。
而随着教育改革和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研究性学习逐渐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新趋势。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自主发现,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
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加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的文献研究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让学生自己去找问题、找答案。
这就需要学生具备查阅资料的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图书馆、网络等渠道,积极查找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同时,还可以开设小组研究课程,构建“阅读语文”、“写作语文”、“口语语文”等不同学科的研究小组,激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扶持、共同进步。
二、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学生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需要筛选和分析信息,判断其是否符合所学知识的内容或研究议题的要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资料来源、作者背景、时间背景、言论背景等信息,并结合自身班级和学科实际,来进行逐一的筛选和分析,以完善、丰富所研究的语文内容。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鼓励学生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创新思考。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解决问题,并将思考成果表达出来。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有兴趣和激情。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充满了合作和沟通,需要学生之间互相协调、互相帮助,形成团队合作的意识。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设小组研究课程,让学生分组研究问题,并对彼此的研究成果进行讨论、交流和修改。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1. 引言1.1 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讲解和学生听讲的方式,而是让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语文学习的效果。
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未来学习能力的提高有着积极的影响。
1.2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他们在探索和实践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对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热爱。
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增强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学生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价值。
2. 正文2.1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式1. 设立研究性学习课程: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设置专门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提供研究性学习的平台和机会。
这样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制定研究性学习任务: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制定具体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浅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浅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性学习是指以性教育为核心,通过各种教育手段和方式,引导儿童了解性知识、形成正确的性态度和价值观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小学阶段,性学习对于儿童的健康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也应该积极开展性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一、性学习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而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差异,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方面的能力。
性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和性别差异。
通过性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生理变化和性别特征,消除对性的误解和恐惧,树立正确的性认知。
在学习关于生理周期的知识时,可以让学生了解女孩月经的特点和生理变化,了解男孩的声变和生理变化等,促进学生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接受。
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包括性器官部位的名称、性别特征的描述等,这些内容都需要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积累更加丰富的词汇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性学习中,学生需要阅读相关的文章、图片等材料,理解其中的信息,从中获取有关性知识和性价值观的信息。
这种阅读理解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观察和欣赏人体艺术作品、性教育绘本等,从中感受、欣赏美。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对美的认知和鉴赏能力。
二、开展性学习需要注意的问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性学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性的认知和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设计性学习的内容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方式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避免给学生带来困惑和误解。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是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既是语言文字的学习,也是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对小学语文的学习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研究性学习的定义、特点和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展开探讨,希望能给广大教师和家长一些启发和帮助。
一、研究性学习的定义和特点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主动的调查、分析和思考,探索问题的原因、规律和解决方法,形成新的认识和见解的学习方式。
研究性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主体性强。
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更多地是起到引导和促进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综合性强。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逻辑思维和实际调查等能力,从多个角度全面探究问题。
3.开放性强。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的自由和创新,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想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本身就是一个富有探究性和思辨性的学科,因此很适合开展研究性学习。
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呢?以下几点建议供广大教师和家长参考: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或者通过讨论、分组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内心愿意去关注、思考和探索。
2.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
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丰富多彩,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选取身边的事物、人物或者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如对校园内的植物、树木、雕塑等进行观察和描述,或对日常生活中的习惯、传统、节日等进行调查和解读。
3.注重生活阅读和实践操作。
生活阅读和实践操作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有趣的故事、小说,或者通过亲身体验去感受、发现语文的美和乐趣,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观察、忆述、描写等能力。
4.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给予学生适当的空间和机会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和认识语言、文学、文字的重要阶段。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小学语文教学大多以识字、背诵、默写为主,缺乏足够的研究性学习,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和无趣。
开展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方法和实施策略。
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灌输,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容易产生学习厌倦和抵触心理。
而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和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其主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 培养学生的学科认知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深入学习和了解语文的相关知识,包括文字、古诗词、文言文、现代文学作品等,从而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综合素养。
1. 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是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文学作品、诗歌、散文等进行阅读,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心得体会、情感表达、作品分析等,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2. 课堂讨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讨论和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
3. 作文写作作文写作是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体验和观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且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写出自己的作品。
4. 课外实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进行实地观察、实践活动,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从而让学生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和学习语文知识。
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浅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已使人们充分感受到,必须就时代特征和变化特点,在教学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即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进行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从中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应对急剧变化的环境的能力和发展创造力。
一、所谓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
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种学习方式就被人称做“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语文学科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应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这就要培养语文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研究性学习为学生学习语文提供一种崭新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的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一堂精彩的语文课,一场激烈的辩论会,一次调查活动的反馈……无一不是在进行语文实践,语文学科是研究性学习最便于开展的学科,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真促成语文课程目标的具体落实。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实践,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解决问题和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研究性学习策略的方法和效果。
一、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是运用研究性学习策略的前提。
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等方式,获取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对于不同主题和形式的学习活动的兴趣和喜好。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具有一定挑战性和探究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愿。
二、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设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和探究机会。
例如,引入实地考察、文献阅读、采访调研等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亲身感受和体验语文知识的应用和价值;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网络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通过开设辩论赛、报告会等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思考过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三、关注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引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和引导学生的学习策略,使学生能够在研究性学习中有效地获取、整理和运用知识。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不同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如阅读理解策略、问题解决策略等,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
通过组织学生撰写学习日记、制定学习计划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学习习惯和不足,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四、注重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结果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而研究性学习则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
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小学语文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更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判断和创新能力。
开展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者的学习方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研究的题目,进行研究性学习。
过程中,学生需要主动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资料,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最后得出结论。
这种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的学科,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语文知识,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素养。
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对不同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研究性学习正是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上进行教学引导的。
学生在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4、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研究性学习注重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协作能力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之外的生活中也能游刃有余。
上述四点说明了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非常有意义的,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确定学习目标。
在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之前,教师需要先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所需的技能和培养的能力。
只有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2、选择研究主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研究主题,如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的情节走向、诗词的作者和背后的故事等。
也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如环保、友情、亲情等。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摘要】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理解能力的重要学科,研究性学习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深入了解问题本质的一种学习方法。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性学习的概念,明确了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
接着探讨了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案例分析,以及与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最后提出了建立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的重要性。
总结了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推动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法、案例分析、学生综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评价体系、意义、未来发展。
1. 引言1.1 介绍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和实践,以解决问题或回答疑惑为目的,通过获取和整合知识,发展自主学习和批判性思维的学习方式。
它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寻找答案、探索规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打破了教师“灌输式”教学的模式,实现了教育的人文化,使教学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研究性学习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发现学习的乐趣。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知识,还可以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其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具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的重要趋势,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1.2 明确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性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思考问题、探索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提升语文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打好语文基础。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还要有耐心 , 有信 心 , 有恒 心 , 不能 有任何扭捏 趣味游 戏 、 英语 讲座 、 听力 比赛或小 品表演等 ;
4朱海 英 . . 如何减 少英语 学 习的焦虑 . 英语
畏难情绪 , 要相信 自己完全有 能力模仿得更好 。 每学期还组织演讲 比赛 ,英语歌 曲演唱 比赛等 辅导报小学教师版,0 3 3. 20( ) 4
或 比较接 近英 、 美人 士说话 的一般语速 。 如何掌 握英语 口语语速要学会梗仿 。 一要大声模仿 。 这
一
无定法 ”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 中不断创新教学 。 方法 , 才能优化教学质量, 切实提高学生能力 。
参 考文 献 : 1梁 仪 . 语 教 学 法 研 究 . 京 : 京 出 版社 , . 英 北 北
使学生有更多 的机会接触使用英语 , 多为学 说 的正常速度 , 流利 自然 。在开始练习时 , 不要 在 口语模仿说话时 , 要带手势 的动作 、 表情 。语 等 , 过分放慢语速 。 一旦 习惯 于漫速度 , 听到正 常的 言是人类交 流思想 的工具 ,但它不是唯一的工 生提供真实的语言交 际情景 ,使学生接触地道 增强表达英语 的实践能力 。 语速 , 就会 感 到 吃力 。宁 多 练 几 遍 , 不 可 放 具 。手势的动作 、 情等都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或 的英语 , 也 表
课程的要求。 开展 语 文 研 究 性 学 习 , 以激 发 学 生 的学 习 热 情 , 宽 学 生 始建年代 朝北的“ 字形 。 可 拓 凸” 天安门广场历尽沧桑 ,0 5 0多年来 , 目睹了中 它
历史背景 华大地 上几个朝代 的兴衰更替 。 9o年八 国联军攻人北京 , 1o 广场
程改革 , 也鼓励 学生实现学 习方式 的根 本性 变革 , 倡导 “ 自主 、 合作 、 探 究” 的学 习方式。研究性学 习正巧就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 了一种崭新的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种重要形式。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灌输知识,学生只是被动接受。
而研究性学习推崇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语文学习不仅是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更是对思维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升语文素养的实际效果。
通过自主研究、思考和表达,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
研究性学习也可以开启学生语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研究性学习追求的是探索和创新,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大胆提出问题,积极寻找解决办法,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它在课堂教学中促进了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深入探究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本文将浅谈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法的重要性和具体实施方法。
首先,研究性学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文本,如诗歌、散文、小说等,让学生对文本进行分析和思考。
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本的内涵和作者意图,发展对文字的敏感性。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研究性的活动,如调查研究、实验设计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探索欲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研究性学习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向他人传递自己的研究成果。
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求他们能够整合和归纳复杂的信息,通过逻辑思维将问题解释清楚。
通过经常性的讨论和互动,学生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技巧和清晰思维的能力。
再次,研究性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
这种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分析、比较和评估不同观点和信息。
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要主动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这种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对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研究性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构建问题和解决方案。
这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提出新的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活动,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渗透研究性学习法。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分组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
浅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
浅论探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引言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发展。
为了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尝试性学习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开展,旨在为语文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实践的经验。
一、性学习的基本概念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掘学生潜能的教学模式。
它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通过情感、认知和操作的整合,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培养。
性学习的目标是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来取得认知结构的重组和认知能力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趣味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灌输,缺乏趣味性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活动。
2.过分单一:教师主导的教学过于单一,学生缺乏表达和思考的机会,无法发展自己的创造力和批判思维。
3.难度过大:教材内容难度过大,学生无法主动参与,容易产生挫败感,影响学习积极性。
4.缺乏实践性:传统教学缺乏实际应用的环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有限。
1.创设情境:创建情境是性学习的重要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展示多媒体资料等方式,营造一个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环境。
在学习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教具或小剧场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提高语文学习的认知效果。
2.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的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如学习游戏、小组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提高学习效果。
3.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或者组织辩论活动,让学生在不同观点的碰撞中形成独立的思考习惯。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是性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和合作,激发彼此的思维火花,并形成互助、合作的良好氛围。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础科目,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基础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许多学校开始尝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进行探讨。
一、研究性学习的概念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实践和合作,以问题为引导,进行调查研究或探索性实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并形成问题的认识和解决方法的学习过程。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过程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创新性。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二、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意义1.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实践,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和经验,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进行深入的阅读和研究,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可以促使学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3.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合作性思维,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4.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实践探究,可以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1.开展主题研究活动。
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内容,设计一些主题研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2.开展课外读书活动。
在课外时间,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阅读活动,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开展自主研究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是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意识和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和途径探索语文知识和现象的学习方式。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需要创造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教学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在课堂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疑问、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创新性任务和项目,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和实践。
可以要求学生以小说人物为原型创作自己的作品,或者以课文内容为基础进行开放性的探究和研究。
通过这样的活动和任务,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对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通过研究性学习,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这些都是学生必不可少的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应用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研究性学习已经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
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
作为基础学科之一的语文教学同样需要注重研究性学习的应用,通过研究性学习的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应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以促进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以问题为中心,通过积极主动的思维和行动,进行研究和探求,达到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研究性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语文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设置引导性问题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
在阅读课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主动思考问题的答案。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结合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和探究。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交流和表达能力。
3.开展课外拓展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课外拓展研究,通过阅读相关书籍或资料,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在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鼓励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解读和赏析,并通过学生展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和兴趣。
4.开展主题研究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开展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学习作文时,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环境保护”主题研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当地环境保护的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浅谈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教育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语文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更是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引入研究性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呢?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浅谈一下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
一、设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首先需要设定灵活多样的教学目标。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因此教学目标不能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上,而应该更多地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可以设置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能够主动探索语文知识,善于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方面。
只有在教学目标设定合理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还需要选择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
语文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内容上,可以通过季节性的文学作品、生活中的情景化教学、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让学生更好地进行研究性学习。
教师们应该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活动,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三、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四、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还要鼓励学生进行独立研究,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思考。
在独立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的研究性学习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及整个社会的广泛支持。
只有通过这样的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小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更好地表达自己,更好地与他人交流,为自己的未来铺路搭桥。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探究性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入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实行研究,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以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的确定、方法的选择及为解决问题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利用信息的水平;是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以语文科教学为载体实施探究性学习适合了时代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探究性学习无疑也是提升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材内容是多样的,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也有多种形式。
1.重实验教学中的探究,轻理论教学中的探究探究性学习是一种理论,它渗透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实验教学是探究性教学的重要平台,但理论性教学同样能够展示探究性学习的魅力。
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它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学生去做的事,而不是为他们做好的事”。
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自己思考怎么做甚至做什么,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思考好的现成的结论。
如在学习《夜莺的歌声》一文时,“夜莺”本意指一种叫声清脆宛转的鸟,这里是指为游击队报信的孩子。
学生提出疑问:是谁用什么为游击队报信?是怎样报信的?学生带着问题深入探究,不但能从多方面领悟小男孩机智勇敢、热爱祖国的崇高品格,而且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穿着等方面刻画人物的表现方法,以及环境烘托、侧面描写等手法表达效果,收效甚佳。
如果在理论性教学过程中,我们把现成的答案交给学生,那岂不又掉入了传统教学的窠臼?理论性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够创设情景,激发学习思考,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自主的思考、求证、讨论、分析等过程,掌握所学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最大效率地获得各种素养与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研究性学习【论文摘要】研究性学习是教育界当前的一大亮点和焦点。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已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研究性学习以其自主性、开放性、探究性等特点,恰恰适应了语文学科的某些内容和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论文提纲】1、研究性学习简释2、研究性学习的理念3、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策略5、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研究性学习课堂渗透专题研究【正文】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入研究性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真正的知识不再是预先的存在,不再是那些被“格式化”地记载在书籍里的理论、概念和公式,而应该是能够被激活的知识,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知识,当然也括那些具有较强的时代意义的知识。
真正的知识拥有者不再是一味地掌握特定领域或前人总结出的资料与技能的人,而是能够发明从来没被发明的知识,能不断提出创造性解决办法的人,即在知识经济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是创新人才。
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就是要为学生提供一种崭新的能培养其创新精神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
以学科教学为载体实施研究性学习适应了时代的要求,对学生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那么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呢?一、研究性学习简释(一)概念界定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学术界对此已有不少界定。
有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活动,有的观点认为它是一种学习方式。
在此,我想从学习方式的角度界定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在教学环境中,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一定情境出发,以研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识,并相应地使创新意识、能力和精神得到提高。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念提倡研究性学习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力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活泼的氛围,让学生在宽松的心理环境中自主发展、自主探索、自由交流,在体验中学习,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认知、情感、态度、观念的发展。
(二)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发现和开发学生的多方面潜能,研究性学习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的学习”不仅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范围,更重要的是给学生提供了更多获取知识的渠道,推动他们去积累一定的感性知识。
学生研究的空间是开放的,探讨可在课内和课外,也可以在图书馆或网上;有的内容也是开放的,需要学生自己查阅课外书籍,通过各种可能与问题相关的资料获得想知道的知识。
另外,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可个体自主可小组合作,但不管是哪种形式都需要教师的适时指导。
(三)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课堂成为教与学互相推进的阵地。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师生间的界限趋于平淡。
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关系: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不再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聆听教师一再重复的事实和理论,而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观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教师成了研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
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的构建,获得思维、能力、价值观和行为等素养的发展。
(四)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主要围绕专题或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学习。
问题可由教师提供,可以是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
在学科教学中,教材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和载体,学生学习的知识局限在某一学科领域,这些知识排列是纵向的、线性的,相互之间完全靠逻辑关系加以联系。
研究性学习不再局限于学生对纯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加入一点实践。
“问题”是学生学习和重要载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涉及到很多知识,这些知识的选择、积累和运用完全以“问题”为中心,呈现横向的相互交*的状态。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必要性1、时代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之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它要求人必须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作为学生,便需具备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学生逐步养成了学习的自觉性,习惯得以养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更加强烈,同时,学生逐步学会了怎样与别人合作,怎样与别人交流信息,创新意识逐步增强,这些都适应了时代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2、课程要求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还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
作为教师应该形成“大语文”的观念,教学中,教师要加强语文与其它学科的整合,沟通生活与语文的联系,拓宽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由此以来,学生便获得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方式不再是单纯接受。
(二)语文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可能性1、语文是一门资源丰富的课程,这为学生进行研究提供了可能。
2、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一定的可研究性。
(1)汉语拼音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一册汉语拼音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随情境图的内容出现了相应的音节、词语或句子以及儿歌。
如dtnl一课出现的词语有马、兔、大米、土地,这几个词语不但起着巩固音节引导识字的作用,而且孕含着故事情节,孩子通过观察画面可以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
由此以来,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开始创新。
总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时引导学生观察画面,观察形象化的事物识记音形、把生活与拼音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质量。
对于刚上小学的学生来说,学习汉语拼音显然是有难度的,需要他们动力脑去研究。
(2)识字有些汉字字形对于学生识记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便可以指导学生观察难记字与生活中的事物,把难记字形象化。
学生可主动地去编口诀以便识记字形或把某些相似字放在一起记忆。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共同探讨识记方法,还可以上网查记一些识记技巧。
(3)课文在学习课文时,教师一般会安排一串难度层层递进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思想。
问题不断提出,学生不断思考与研究,思维得以开拓,问题得以解决。
另外,课文内容的多样性,体裁的多样化也使学生的研究成为可能。
课文的内容是与生活、科技、历史、地理、自然等联系最密切的,通过语文来了解性的学习其它学科的知识,需要学生查阅资料、调查、观察或自己实践。
例如: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提出实践要求:考查我们身边的垃圾是怎么来的,又到哪里去了。
留有充分时间让学生观察研究。
总之,不管从语文课程还是从语文教材看语文都有适合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因素,下面将谈谈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四、研究性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一)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开展专题研究专题研究指语文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
语文中有其它学科知识,其它学科中也有语文知识,把这些知识结合起来,通过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创出研究成果。
教师要引导学生确定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再指导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课内外相互结合,各学科知识相互结合,同学之间相互协作,共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帮助学生掌握了系统的语文知识,形成了系统性地学习方法和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无疑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
教材内容是多样的,所以实施研究性学习也有多种形式。
1、角色研究角色研究适用于低年级学生。
低年级课文充满童趣,具有生动、形象、活泼的特点,蕴含了真挚天真的情感。
让学生走进课文,进入课文所展示的特定情境,研究角色体验角色。
从而有感情地朗读、演读,同文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同化。
就《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来讲,教师可引导学生研究小蝌蚪是怎样找到**的,途中遇到了哪些小动物,从中体会到小蝌蚪那种坚持的精神和找到妈妈后的欢乐之情。
2、类比研究教材中有许多题材内容或表现形式类似或相关的作品。
更有同一作者的作品对于这些相关层面的知识,在学习中可根据类似的特点,指导学生对各类知识作出经验概括,引发学生类似的联想,产生研究假设,然后从促进其横向迁移、触类旁通入手,让学生在比较研究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
如学习童话类、写景类、诗类等课文,就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直接运用到新课文学习中去。
在初读的基础上,运用类比的方法,研究异同点,加深对课文和内容的理解感悟。
学习古诗《山行》后,比较学习张继的《枫桥夜泊》,让学生在类比研究中明白,同样是写景,但表达的意境却截然不同。
一则明快而有生气,一则萧条又凄凉,诗文的情感基调不同,表现力也不同。
3、延伸研究实施研究性学习,要讲究大语文教学策略,要打破教材的局限,要重视探究空间的开拓或研究对象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在经历和探索中有所发现。
如学《三袋麦子》课文,研究小猪、小牛、小猴三位人物的个性。
(1)打破思维定式,反复咀嚼文字,品出人物新个性。
(2)联系社会生活探索人物个性的社会价值。
小猪式人物能发挥美食作用,还善于手工业制作;小牛式人物,理财管家是一把好手,适宜做财务工作;小猴式人物聪明能干善于经营,是企业家。
(3)发展研究。
过年时,土地爷爷又给了它们每人一袋子麦子,它们会怎么做,给学生以延伸、联想的空间。
再如,学了《黄果树瀑布》一文后,再去研究一下它的形成。
今天(二)研究性学习时,教师不必追求学生的答案和自己的答案一致,要提倡多元化的答案;不必追求学生非得研究出个重大结果,这不是在搞科研。
我们主要是为了通过“研究”更好地全面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针对个别学生,提出个别的研究要求六、小结总之,不可否认,研究性学习确实能提高学生学习和身心发展的质量,它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它的前景是光明的。
教师要适时地,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相信有了研究性学习,学生会向更优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1、邹尚智编著《研究性学习指南》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7月第一版2、宋乃庆靳玉东徐仲林《中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年第一版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编著《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一版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资料教育部制订5、余清臣著《研究性学习》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一版6、严永梅《在研究中学习语文》语文建设2003年10期7、俞芳《让语文教学走向研究性学习》教育探索2003年第二期8、夏立新卞建华《对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北京教育2003年4期【后记】以前,自己也写过论文,觉得比较容易,因为这时写的论文总体来说要求比较松。
写过之后,觉得也没收获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