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与对策
语文作为中小学基础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既具工具性,又具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并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展学生智力,培养良好的行为。新课标更是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坚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注重学生的过程性参与,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素质,然而,在长期的农村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明确的感受到:口头表达和下笔作文是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并且积重难返,相当一部分学生中学毕业了,口不能说,笔不能写,给人说话面红耳赤,吞吞吐吐,不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下笔写篇文章不是字写得歪歪扭扭、缺胳膊少腿,便是篇幅短小,内容空洞,或词不达意,废话连篇。造成这种现状虽与学生个人因素有关,但更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脱不了干系,试问,你在小学初始阶段的基础就没打好,让高年级的老师怎么教?难怪高中语文教师要埋怨初中语文教师,初中语文教师要埋怨小学语文教师了。由于语文作为交际工具的同时,还具有“载道”的功能,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抱着对学生发展负责的态度,我认为要使语文真正成为交际的工具,并使学生通过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升华感情,提高人文素质,必须找准症结,痛下力气,从娃娃抓起,给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就三方面分述于下:
一、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能说会道的习惯
早在文字产生以前,人们主要通过口头语言进行交流沟通。作为一个正常人,他可以不识字,但他不可能不与人交往,因此,说话的重要性对每个想要正常生活的人来说不言而喻,对于刚接触语言文字不久,才开始规范学习语言的儿童来说更为重要。通过长期的语言口头表达训练,使学生初步学会清楚得体地表达自己、能说会道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特长,也是一种重要的语文能力。语文新课标也很重视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小学低年级课本上的“看图说话”,中高年级课本语文百花园中的“能说会道”都安排相当多课时的说话训练,但由于多数老师认为儿童入学前已经会说话了,进校只是学习书面语言,加上口语表达在语文试卷中难以考察,思想上不重视,平时缺乏对学生这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与人交往能力差。解决对策:
1、充分了解学生,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鼓励学生敢于在公开场合发言。比如可不限内容、长短,鼓励性格外向活泼的学生先在讲台上发言,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性格内向的学生逐步克服心理和思想在障碍,敢于在众人面前说话。
2、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通过口语交际的机会。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合作学习,班上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锻炼口语能力的机会。
3、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安排训练内容。比如可先通过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看图说话、观察实物练习说话等较简单的说话训练过渡到要求稍高的指定场景对话。
4、学习美国中小学的一些做法,建立班级交流制度,使学生口语交流制度化、日常化。总之,口语训练任重而道远,初始应以朗读和问答作为基础方法,以复述和讲述作为由读到说的过度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说话技能,以提高说话
能力。
二、培养学生认真写字、把字写好的的习惯
我们中国的汉字因其源远流长、意蕴丰富而形成一种书写艺术,历史曾出现不少书法大家。但现在学生的整体书写水平下降,有多方原因,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写字要求降低,不愿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教学生写字。有的认为教学生写字是一、二年级老师的事,学生字迹差些没关系,只要写对,考试时不耽误得分就可以了;有的认为现在科技发达了,整个材料啥的都用电脑植字,谁还用手写?正是由于思想上的模糊认识,放松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以致学生的字越写越差,字迹潦草,错字连篇。写字是一项基本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正确的书写汉字不仅是正确理解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基础,还可以养成学生认真做事的习惯,我们虽不敢祈求学生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批改作业时书写认真、字迹工整的卷面总能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因此,学生的写字教学,关键在教师。首先,要重点进行正确的执笔和坐写姿势的训练,要求学生熟记写字歌,做到三个“一”;其次,要重视范写和描红,指导学生写好独体字和合体字。尤其是对低年级学生,教师要明确要求,严格训练,经常提醒,不断激励,强化纠正,只要花大力气常抓不懈,一定会取得成效。
三、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
作文难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共性问题,关于学生作文难的原因、怎样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家是见仁见智,我认为,学生在写作中遭遇的共性问题可归纳为两点,一是“我不知道写啥”,二是“我不会写”。
要解决“我不知道写啥”的问题,必须引导学生小养成积累写作材料的习惯。所说的写作材料,包括两方面:一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字、词、句、段等,课文中学到或课外见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要用本子记下来,以备写作时用;二是写作素材,即典型材料。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文章离不开有典型意义的材料,而生活是一座弥久永新、永不枯竭的材料库,要积累写作素材,就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带着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自然,观察万物,观察、体味生活中的人和事,记录下或精彩、或难忘、或美丽、或悲伤的瞬间,作为自己写作的素材。
四、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鼓励学生海量阅读
青少年时期本是人生读书的黄金时期,在当前影视媒体、网络游戏都在抢夺孩子眼球的形势下,培养小学生好读书的习惯显得尤其必要和重要。语文教材中选编的文章,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应引导学生学好读好,特别是一些写法规范、离学生生活距离比较近的文章,如冰心奶奶的《吹泡泡》,可让学生背诵、仿写,在背诵中体会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再仿写中学习文章的写法。此外,可结合许多中小学开展的打造“书香校园”活动,从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古诗、寓言、童话入手,鼓励学生海量阅读,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陶冶情操,提高写作能力,不少读书多的人在这方面都有很深的体验,潍坊名师韩兴娥在这方面的尝试就比较成功。
学生积累了相当多的写作材料,又会背不少名家名篇,读了一定数量课外读物,老师结合具体的写作实践,教给学生必要的写作技巧,也就是袁志勇老师在小学作文讲座里说的为学生写作“搭梯子”,让学生把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解决学生“我不会写”的问题。
五、培养学生勤练笔、勤修改的习惯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文章不厌百回改”等格言俗语想必大家耳熟能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