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百病生

合集下载

脾虚百病生,养脾五要点!

脾虚百病生,养脾五要点!

脾虚百病生,养脾五要点!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我们每天要吃饭喝水,饮食进入身体,全都要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以气化成精微物质,营养全身。

也就是说,脾是生命的根本保证,脾最不能虚。

举例来说,痰湿体质的人,其根本是脾虚。

脾虚则气化减弱,阳气不能运化,则代谢产物易于积聚,化为痰湿。

痰湿无所不在,而且,各种怪病因之而生。

俗话说,怪病多由痰作祟。

再者,久病之人,脾气必弱,脾弱则生痰,由此说,久病多痰。

脾虚的病状很多,或气血生化不足(气血维系着生命,气血不足,生命的活力即减弱,在女子会月经减少,甚则闭经、不孕;在儿童会面色萎黄,精力不足;在成人会眼涩、视物模糊、思维迟钝等等),或聚湿生痰(痰气无形无质,无所不到,为患最多,凡是怪病、久病,多与痰相关),或四肢乏力(脾主四肢,主肌肉,肌肉萎缩的人必然与脾虚相关)或精神不振(精源于肾,神源于心,但精神以脾为根基,脾旺则精神旺,脾虚则精神弱),或注意力、记忆力下降(脑为髓海,凡是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等等髓海不足的症状,其根本则是脾虚)等等。

脾虚,可以目测。

脾气通于口,脾气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

鼻头色黄,必属脾虚。

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

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气是否充足。

我们都知道肾不能虚,虚则易衰老,去卩不知脾更不能虚,虚则百病丛生。

那么,应该如何养脾呢?情绪控制对于养脾很重要从中医来看,肝属木,脾属土。

木本克土,维持着木与土的平衡。

若木过旺则乘土,导致土虚。

由此说,养脾,先要养好情绪。

想想天地万物,各有规律,各行其道,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应该开心才是。

感恩天地,给了我们生命;感恩万物,为我们提供生活的必需,并且给我们以快乐。

经常想想别人的好,多存感恩的心、向善的心、快乐的心,这样心境自然就开了,自然肝气顺畅,脾土得以安康。

为什么会脾胃不好

为什么会脾胃不好

脾胃不好百病生脾虚如何调理现代医学研究也认为,很多疾病的发生及恶变均与某些营养的缺乏、过多或不平衡有关。

而只有脾胃强壮,才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从而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发挥防病抗病作用。

中医方面建议你可以喝德甫的常渭宝茶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脾虚有什么症状1、脾气虚的典型症状: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的典型症状: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许多人虽然从来都不熬夜,睡眠质量也很好,但是眼眶周围却常有黑眼圈,眼袋也越来越大。

长期脾虚的症状与危害1、中气下陷的典型症状: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2、脾不统血的典型症状: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

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适合脾虚的偏方:1、北芪灵芝炖猪肉,北芪15克,灵芝9克,瘦猪肉100克;将上述材料一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同煮汤,去渣,调味后饮汤食肉;日服1次,连服10~15天观察效果。

2、冰糖莲子粥:莲子(去除绿芯)、芡实、糯米适量,核桃、黑芝麻少许;将适量的莲子(去除绿芯)、芡实、糯米熬粥;待熟时搅入少许核桃仁及黑芝麻,再熬3~5分钟后撒入冰糖即成;每天1次,连服10~15天观察疗效。

如何养脾?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饱。

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忌暴饮暴食。

二、改变饮食习惯按时就餐,坐着吃饭不要站立或蹲着。

戒吃辛辣、油炸、烟熏食物如烧烤等,不吃过酸、过冷等刺激强烈的食物,不饮酒,少饮浓茶、咖啡等。

多吃素菜和粗纤维食品如芹菜、香菇等。

三、积极食疗和按摩保健羊肉、狗肉等温热食物均有养胃效果适合胃寒病症;大蒜消毒杀菌可以帮助消除炎症,建议多吃;另外枸杞、银耳、红枣、核桃都可以零食或入菜。

饭后、睡前可以搓热双手以肚脐为中心顺时针环摩64圈。

百病源于虚,百病起于肾

百病源于虚,百病起于肾

百病源于虚,百病起于肾肾,先天之本,乃生命之源。

百病源于虚,百病起于肾,肾虚即阴阳出现失调,男女兼有,主要有三种证:肾阳虚、肾阴虚和阴阳两虚。

肾阴虚,俗称肾水不足,肾阳、肝火相对亢盛所致。

其原因有伤精、失血、耗液,以及急性热病耗伤肾阴等。

阴虚生内热,阴虚生火,阴虚阳亢的现象,从而引发多种炎症的发生。

肾阳虚,俗称命门火衰,以男性为主,就是阳气不足,缺少阳刚之气等外在表现。

肾阳虚会导致寒症的出现,如畏寒怕冷、四肢不温、手足发凉、肢倦无力、风寒湿痹、性冷淡、阳痿早泄等。

肾阴阳两虚,就是肾阳虚若未及时调治,使肾阳虚损日久,肾阴无以化生,以致肾阴阳俱虚,并使肾中精气也遭耗损。

阴阳混乱,怕冷又怕热,极度危险,一般体现在久病、重病、病危者身上。

人体阴阳互为依存,至关重要,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平阳和,缺一不可。

同时,人体是个整体,肾虚三证,损的不光是肾这个先天之本,还会伤及脾这个后天之本,先天后天之本相互影响,互为依存。

河西脾肾双补丸是由党参、熟地黄、黄芪、当归等23味名贵药材组成的大复方,这个大复方包含有以下7大名处方:23味大复方:一药含七方,治虚响当当该方已不是六味地黄丸单纯滋阴补肾,而是加入肉桂、枸杞子可达肾气丸之温补肾阳之功效。

方中熟地黄滋阴补肾为主,辅以山茱萸、山药补益肝脾精血,并用肉桂、枸杞,使温阳暖肾,微火而暖,以鼓舞肾气,但又不至于上火,补而不燥。

佐以茯苓、泽泻、丹皮调协肝脾;用党参、山药、莲子肉以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为主,辅以白术、茯苓、薏苡仁、扁豆、芡实等来渗湿健脾;同时四君子加四物汤,则气血双补,再加生脉散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党参、麦冬、五味子三药合用,共成益气养阴,生津止渴,固表止汗之功。

故河西脾肾双补丸通过补两样(补先天+后天之本)实现了管四样(治脾虚+胃虚+肝虚+肾虚),是长期体虚患者不可多得的康复良方,一药含七方,治虚响当当!。

4种常见“脾虚”舌象的调理方法

4种常见“脾虚”舌象的调理方法

4种常见“脾虚”舌象的调理方法脾虚之所以难搞,是因为它虚起来会不断升级,一路把你往——全身的亏虚上带。

所以我说,悄无声息一点点掐断你的气血来源。

这才是脾虚——最阴森可怕的地方。

而脾虚,又似乎是我们东方人天生的特质。

舌头伸出来,舌苔厚腻、有齿痕的舌相,大概占了80%,脾虚,已然成为了我们的常态。

为了我们不被脾虚困死,花花特邀黄老师来给我们解读了:4种常见脾虚舌相,及其调理方法。

无论你已经虚到了哪个阶段,都可以对照自己的舌头,找到适合自己的,食疗方法,以及艾灸外治法。

这一期,真的是干货满满,需要大家花一点耐心,仔细阅读。

观察自己的舌相,找到辩证的依据,对症调理。

找回脾的力量!来,伸个舌头看看,你是脾虚的哪个阶段?▼️入门级脾气虚:舌淡苔白,齿印明显;️脾虚+阳虚的脾阳虚:舌淡胖苔白滑;️柔弱的寒湿困脾:舌淡胖苔白腻;️油腻的湿热蕴脾:舌红苔黄腻。

Ps:看舌象,刚吃过东西的时候不行。

4种常见脾虚舌相的调理方法脾胃为中土,分属阴阳,脾为脏为阴,胃为腑,为阳。

脾胃是我们身体饮食化物的的重要脏器,是气血生化之源,是后天之本。

但常因外邪、起居,饮食的不当,最易损伤脾胃,所以看过中医的好像大多人都是“脾虚”。

入门级脾气虚脾气不足,运化失健舌象舌淡苔白,齿印明显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典型症状: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便溏,倦怠懒言,面色萎黄或㿠白或浮肿,眼肿脸肿(小朋友最常见)脾的功能受限,消化迟缓,水液代谢功能减弱,致水湿内生。

所以就出现不想吃了,食后腹胀,甚至有人吃饱了就必须睡了(饭后困)。

脾气虚进一步发展,或因久泄久痢,或劳累过度,甚至会出现中气下陷,就是脾气亏虚,升举无力。

常见有脘腹重坠,便意频频,肛门坠重,脱肛,子宫下垂……脾不统血,就是脾气虚导致的便血,尿血,肌血,齿衄,或妇女的月经过多,崩,漏……也是脾气虚伴有的症状。

脾虚的初级阶段调养思路▼这种一般要用“补”法,补脾“气”。

1、食疗补起来:多吃具有益气健脾的膳食,如陈皮,砂仁,茯苓,白术。

关于脾胃的诗词

关于脾胃的诗词

关于脾胃的诗词
以下是一些关于脾胃的诗词:
1. “脾好身方健,胃强体自康。

”这句话出自《脾胃论》,意思是脾胃健康,身体才能强壮。

2. “胃为水谷之海,脾为生化之源。

”这句话出自《医宗必读》,意思是胃是储存食物的地方,脾是产生气血的根源。

3. “脾胃虚弱,百病由生。

”这句话出自《黄帝内经》,意思是脾胃虚弱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4.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这句话出自《医方集解》,意思是脾的功能是提升清气,胃的功能是下降浊气。

5.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这句话出自《景岳全书》,意思是脾胃是人体后天的根本,是气血产生的源泉。

这些诗词都强调了脾胃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它们提醒我们要注意保护脾胃,以保持身体健康。

脾虚生百病之脾胃养生

脾虚生百病之脾胃养生

脾虚生百病之脾胃养生对于很多人来说,脾虚问题实在是非常普遍,脾虚也会给身体带来很多的问题脾的运化失职:腹胀,胃口差,大便不成形或长期便秘;脾的升清失职: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脾气下陷: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内脏下垂……;脾不统血: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

为什么你总是“脾虚”?我们的脾有“五怕”这些坏习惯看看有没有犯脾有“五怕”1怕你不运动缺少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但脾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2怕你压抑思虑伤脾,如果情绪压抑,经常波动过大,心事重重,思虑太多,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3怕你饮食不节长期食用重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饮食不节。

油腻食物会增加脾胃的负担,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寒凉冰镇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甜食太过则生痰湿。

4怕你饥饱失常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中医称之为“饮食无度”。

长期如此的话,就会损伤胃气,造成脾胃虚弱。

5怕你生活不规律像现在天气冷了,不注意保暖,寒气侵体容易伤脾;还有长期熬夜、失眠的人,脾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养,也会出现脾虚的状况。

脾虚不简单“补脾”得先辨证!讲到“补脾”,很多人认为就像是给车加油一样,吃点补益的食材或药物就能好。

但事实上,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和表现如果想要“补脾”就搞清楚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01脾气虚病因:饮食不节,忧思劳累,久病重病,素体脾虚(天生体质脾虚)都可能导致脾气虚。

表现:食后腹胀,食欲减退,大便溏稀,倦怠乏力,神疲懒言,面色萎黄,排便无力。

舌脉:舌淡或伴齿痕、苔薄白,脉弱无力。

1黄芪薏米粥材料:取大米100克、黄芪30克、薏米30克;做法:黄芪洗净切片,大米、薏米淘洗干净,一起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煮40分钟即成。

作用:补元气、止泄泻,脾虚慢性肠炎患者食用尤佳。

2黄芪党参粥材料:黄芪20克,党参20克,茯苓20克,生姜3片,大米50克。

脾胃虚弱,吃饱就困?脾胃虚则百病生!

脾胃虚弱,吃饱就困?脾胃虚则百病生!

脾胃虚弱,吃饱就犯困怎么办?✅调整饮食习惯①吃饭细嚼慢咽细嚼慢咽有助于消化、可以减少脾胃的负担,有助于原本脾胃较为虚弱的人,逐渐恢复脾胃功能,同时有助于营养的吸收。

②忌过饱,少食多餐进食过度的食物,出现饱胀感,则胃肠消化吸收则需要更多的气血,会加重饱食后犯困症状。

少食多餐,有助于脾胃功能的恢复,减少餐后犯困的情况出现。

③少吃过多热性食物辛辣、煎炸、烧烤食品容易导致胃火过盛,出现口腔溃疡,肛门灼热,消化性溃疡等。

内火易伤人体气阴,导致脾气虚弱、免疫力下降,从而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出现劳累、嗜睡等问题④饭后百步走脾胃功能虚弱的人,餐后则容易犯困,此时千万不能餐后久坐,甚至跟随意愿去睡觉。

我们可以选择慢步走动,有助于胃肠的蠕动和消化,减轻脾胃运化功能的负担;慢步走动也加快了气血的运行,上输头目的气血也相应增加,减少犯困的出现。

当然,饭后也不宜剧烈运动,剧烈运动会引起肠胃不适,会出现腹泻、肚子疼等症状。

✅日常食疗①猴头菇清鸡汤:猴头菇有“山珍猴头、海味燕窝”之称,具有暖胃健脾、补血益气的功效;鸡肉含有丰富氨基酸、蛋白质等多种营养素。

两者一起炖煮食用,对于改善脾胃虚弱具有不错效果,日常也可以补充舒克幽益生菌和金渭泰养胃粉调理脾胃也可达到不错的效果。

②山药炖排骨:山药具有健脾益胃,补肾益精的功效,排骨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钙质、水溶性膳食纤维等物质。

两者炖汤可以逐步提升脾胃之气,达到补脾益气的效果。

③小米粥:小米是一种较为容易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利用的食材,具有健胃消食的特点,对于脾胃虚弱者,食用小米粥可以通过减轻脾胃运化功能负担,达到健运脾胃的功效。

#脾胃虚弱[话题]##脾虚[话题]##金渭泰养胃粉[话题]##益生菌舒克幽[话题]# #食疗[话题]#。

脾胃不好七大表现

脾胃不好七大表现

脾胃不好七大表现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并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一说。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本期《生命时报》记者采访权威专家,教您调养出好脾胃。

脾胃是身体的轴心脾和胃虽然是两个独立的器官,但它们之间的关系却极为亲密。

打个比方来说,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杨力告诉记者,中医认为,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脾胃是整体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解释说,脾与胃在生理上息息相关,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

胃功能不好,必然会影响脾的运化,所以临床上患者往往同时出现食欲不振、饭后腹部胀饱、消化不良等症状。

脾胃之所以被称为“后天之本”,主要因为人体的生命活动有赖于脾胃输送的营养物质,是生命健康的轴心力量。

脾胃有问题,不但影响食欲、睡眠、情绪,时间长了,还会引起器质性疾病。

相反,脾胃健运,能让身体气血充足,保证各个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

更重要的是,脾胃好能长寿。

以色列一项针对1258名70~82岁老年病人的研究发现,在排除老人身体活动量、人口学特征、营养等影响因素后,脾胃健康、胃口好的老人,死亡风险更低。

脾喜欢燥,不喜欢湿;胃喜欢规律,讨厌刺激,但压力大、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让原本脆弱的脾胃更不堪重负。

中医认为,脾具有“土”的特性,土很容易吸水,所以湿气进入体内最容易伤脾,而现代人大多都存在“脾湿”问题。

另外,数据显示,我国肠胃病患者约有1.2亿,其中中老年人占70%以上,以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较为常见,发病率分别为30%和10%。

脾胃不好几大表现被称为“中国色诊第一人”的首都医科大学中医学系教授王鸿谟指出,脾胃出了毛病,症状主要可概括成8个字:纳呆、腹胀、腹泻、便溏。

脾虚不可怕,强健脾胃这三招一定要学会

脾虚不可怕,强健脾胃这三招一定要学会

脾虚不可怕,强健脾胃这三招一定要学会现代人自学养生,都清楚脾虚的人,抵抗力差、易生病!那我们该如何强健脾胃,提高自身抵抗病邪的能力呢?因为疫情的缘故,相信大家都减少了外出,老实待在家,为社会做贡献。

但宅在家也没事可干,只能吃了睡,醒了吃。

三餐大鱼大肉之余还有很多零食,坚果、水果、饼干、辣条……每天的运动量也少得可怜,只能在卧室、客厅、厨房、厕所之间循环。

恐慌之下,还有部分人为了提升自身的抵抗力,不停地给自己和家人滋补身体,炖汤不停,补品不断。

胃每天都是撑的,又不运动,很多人在不知不觉中都把脾胃伤了。

脾胃的消化和运化能力有限,吃太多食物堆积在体内,脾胃功能失常,无法转化成营养运送到全身,反而成了脾胃的负担,损伤脾胃。

十人九脾虚,现代人很多人本身脾胃就不好,这种情况对脾胃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脾胃不好的人,抵抗力差易生病1、精力不济、头晕乏力:脾胃虚弱,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浊阴窃据清阳的位置,就容易出现精力不济、头晕乏力、耳鸣眩晕等症状。

2、容易感冒、咳嗽:脾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虚影响到肺气,肺卫不固,易感外邪,导致感冒、咳嗽。

3、腹泻、便秘:脾虚胃弱,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健,不分清浊,水反为湿,谷反为滞,合污而下,则脾虚泻。

另外一种情况是脾气虚,食物易积滞,积而化热,耗伤津液,肠道失润,从而形成便秘。

4、身材瘦弱无力:脾气虚引起运化失常,食积内停,积久成疳。

摄入的食物不能消化,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无法吸收,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导致面黄肌瘦。

5、女性易月经不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在女性身上最特异的表现就是月经问题。

脾不统血,可见月经过多,甚成崩漏。

四季脾旺不受邪脾为后天之本,脾的功能健旺则人体健康,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也说:四季脾旺不受邪。

就是说一年四季中,如果脾胃的功能旺盛,人就不容易受到病邪的侵袭。

脾胃与人体抵御疾病的能力有很密切的关系。

很简单的道理,脾胃负责将吃进去的食物消化吸收,而这些东西经过脾胃的运化,可以给我们人体提供驱除病邪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脾胃不好百病丛生,6款养生粥让您从此不生病

脾胃不好百病丛生,6款养生粥让您从此不生病

脾胃不好百病丛生,6款养生粥让您从此不生”bing”《黄帝内经》讲:“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不好百病丛生。

”明代著名医学家张景岳也提出“养生要以脾胃为先”的观点,并把脾胃称为身体的基础和轴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所以现在看来我们盲目追求的花式养生心经,如果脾胃都调养不好的话,恐怕是舍本逐末了。

脾胃不好百病生中医讲的脾胃其实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包括整个消化系统,并不只是脾和胃两个器官。

胃像是一个粮仓,脾是运输公司。

我们吃下去的食物先由胃初步研磨、消化,再由脾进行再次消化,取精华、去糟粕,把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转运至全身。

很多心理精神疾病,妇科病,消化系统疾病等都和脾胃有关,在压力大、快节奏、亚健康的现代生活中,喝酒、暴饮暴食、爱吃冰冷食物、吃腌制食物、久坐少动、焦虑紧张……种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更让脾胃的境遇雪上加霜。

养好脾胃不生病中医养生专家丁世平主任介绍:很多疾病的发生及恶变均与某些营养的缺乏、过多或不平衡有关。

而只有脾胃强壮,才能使机体的营养状况从根本上改善,从而保证正常的免疫功能,发挥防病抗病作用。

那么为您推荐几款养生粥,让您的脾胃健健康康。

1、八宝粥食材:莲子、芡实、薏苡仁、山药、桂圆、红枣、白扁豆各5克、粳米l00克,煮粥食用。

功效:能益气养血,健脾强身,适用于体虚乏力、食少纳呆、气血亏虚。

2、山楂麦芽粥食材:山楂15克,麦芽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功效:能健脾开胃,消食化积,适用于饮食不消化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3、参枣粥食材:党参15克,大枣10枚,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功效:能健脾益气,适用于体虚气弱、食欲不振、脘腹胀满。

4、山药薏苡仁粥食材:山药50克,薏苡仁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功效:能补气健脾胃,止泻,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

5、薏苡小豆粥食材:薏苡仁15克,赤小豆15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

功效:能渗湿利水,健脾益气,适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食少纳差、脘腹胀闷、尿少浮肿。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

我了解到脾虚不仅可能导致孩子的身高增长缓慢,还可能影响他们的胃口和免 疫力。这使我意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只表面的症状,而应该从根本的 体质入手。
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食疗、推拿等方法来改善孩子的体质,防止脾虚的发 生。这些方法不仅具有科学依据,而且在实际操作中效果显著。这使我更加坚 定了要尝试这些方法的决心。
接下来是“第二章:脾虚是怎么来的”。这个标题旨在探讨脾虚产生的原因。 作者可能会从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让家长们了解到 脾虚并非无缘无故地出现,而是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习惯密切相关。作者还可能 会提到一些遗传、感染等病理因素,让家长们更加全面地了解脾虚的来源。
第三章:“脾虚,百病生”。这个标题强调了脾虚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作者可 能会详细描述脾虚导致的各种疾病和症状,如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免疫 力低下等。通过这些例子,让家长们更加明白脾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着极 大的危害。
《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这本书的目录结构清晰明了,内容全 面实用。通过深入剖析目录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本书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 童脾虚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调理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本书对于家长们来说 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参考书籍,希望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和 改善孩子的健康问题。
阅读感受
在我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时,我曾经感到最为关心的问题。然而,我们往往因为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而无法有效地 解决这些问题。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脾虚的孩子不长个、胃口差、爱感冒》这本书。这本书 由罗大伦博士撰写,以深入浅出的方式,为我们揭示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 现的种种问题背后的根源——脾虚。
目录分析
在当今社会,儿童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本书《脾虚的孩子不长个、 胃口差、爱感冒》旨在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儿童脾虚的相关问题,并提供相应 的调理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深入剖析目录,我们可以看到这本书的结构和内 容,以及它所强调的重点。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

脾胃伤则百病生!中医教你几招养出好脾胃前言脾胃是生命的根本。

脾胃既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组,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

脾胃是人体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

人得五味之养,全赖脾胃功能健全;脏腑及躯体的营养都依靠脾胃的消化功能。

脾胃机能正常则人体气血充足,正气旺盛;脾胃机能不振则人体气血来源匮乏,正气虚衰。

与此同时,脾胃居于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一身气机的升降调畅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脾胃升降。

脾胃升降失常则人体清气不升、浊气不降,上、中、下三焦都可能因此出现病变。

也就是中医上所说的“脾胃伤则百病生”,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护脾胃,养出一个健康的脾胃。

接下来将为大家介绍有关脾胃伤的几大表现,并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养好脾胃的妙招!1脾胃伤的几大表现1.1腹胀脾虚引起腹胀。

因为脾胃虚弱,就可以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所以会导致胃肠胀气。

中医认为脾胃位居中焦,是体内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脏具有运化水谷、运化水液、以及调节气机、输布精微物质于周身的功效。

如果脾气亏虚,升降功能失调而导致中焦气机郁滞,则会出现腹胀,同时会伴有饮食后症状加重,或者不思饮食,形体消瘦、大便不成形、矢气频频等症状。

1.2纳呆纳呆,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属于胃病。

释义: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

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

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

纳是容纳的意思。

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

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

1.3腹泻脾虚会引起腹泻,从中医来看是因为脾虚运化功能不足之后,导致水湿停聚,脾的运化水湿的功能和大小肠的转输都相关,脾虚导致大小肠的运化和转输的功能都不足,容易出现最后排出的粪便中水分残余过多,导致腹泻。

脾的运化功能包括运化食物中的水谷精微,输布水液,脾还有统摄血液的作用。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

脾虚比肾虚更可怕(2016-05-07 06:00:05)来源:三九养生堂很多人对于肾虚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对于脾虚、脾弱了解的就比较少了,告诉大家,其实脾弱比肾虚还要可怕的,你还千万不要不相信。

那么脾虚怎么办?中医如何治疗脾虚的呢?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脾虚的表现中医说过这样的话,百病皆有痰作祟,那么痰是怎么来的呢,你知道吗?水湿内停,聚而为痰,湿最先伤到的是脾,也就是说脾虚了就会容易生病,我们一直强调补肾,肾虚会导致衰老,但是疾病和衰老比起来,似乎疾病更可怕一些,这么看来脾虚更可怕了。

为什么脾衰比肾虚更可怕通常人们认为:生命的动力源头源于心脏,其实躲在暗中的脾才是生命的动力源头,它才是推动全身循环第一动力,其次是肾,然而现实中许多西医医师从来就没拿着脾当回事儿,说摘除就摘除,完全不知道脾在全身的重要性。

你知道吗,脾不仅仅是我们身体的能量马达,同事,还是杀菌灭毒的航母级消毒器哦,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脾比肾来的重要。

另有一些人误认为生命力量的动力是肾,这是错误的,因为只有脾分泌的物质强压给肾脏,肾脏才有力量过滤血液中的杂质。

当然肾影响脾,但脾又反过来又影响肾,先天在脾,后天亦在脾,人出生后,脾就是那二小片,一直长到十八岁成人,也还是那么大小,始终没有变化,生长的动能全靠脾的能量供给,只有年龄增长时,脾才稍稍增厚,到五十岁时,我们的脾内已经呈蜂窝状,其中已无实质——能量了。

如果将脾再次填实,肾水自然就会升入头部,人就有回到年轻时期的感觉。

脾与肝相辅相成,脾也存血。

脾切除之后,肝失去了脾的滋润,肝脏就会暴裂,人也就会全身没劲儿,常患血毒疾病,皮肤上总起疙瘩。

细心的妈妈都知道婴儿出生落地时,哭的声音特别响亮,音讯可以传得很远,为什么能够音讯可以传得很远呢其主要力量就是源于脾。

脾衰会有哪些现象头部五官不清,视力下降,眼球内玻璃体混浊,眼球内热、涩,眼球在运转时觉得空、眼球胀,这些都是脾衰所致。

头胀、困乏,根在后脑,也可说是脾的问题。

脾胃不好百病生,一味药专治各种脾胃不适

脾胃不好百病生,一味药专治各种脾胃不适

脾胃不好百病生,一味药专治各种脾胃不适单纯脾虚是指脾胃虚弱,脾虚湿盛,脾胃阳虚。

脾虚不能把食物化为精微,便会造成水湿在体内淤积停滞,形成痰湿,这就容易影响到头部,造成眩晕。

痰湿停留身体中部,则影响消化器官,容易出现上腹胀痛、反胃、反酸等表现;痰湿停留在身体下部,则影响生殖器官,容易出现妇科病、男科病,以及腿上的湿疹等等。

脾胃阳虚,阳虚的人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怕冷,所以,脾胃阳虚的人表现为胃冷、痛,时常感觉吃进去的东西不消化,不敢吃凉的,经常感到小肚子、四肢冰凉。

白术——调理脾胃病脾胃病常见,但懂道医的人很少,有人要说,这么复杂的“辨证分型”自我判断起来真心好难,怎么办?今天为大家推荐一味治脾胃不适的中药——白术。

白术味苦、甘,历代医学典籍和临床经验都证明,白术在健脾养胃、燥湿利水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效作用,可谓是“无白术、不脾胃”。

绝大多数治脾胃病的医方,如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归脾汤等,几乎都离不开白术。

调理脾胃的中成药,比如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半夏白术天麻汤、附子理中丸等,里面都有白术,而且分量很重。

白术的用法单纯脾虚:白术30克,泡水,代茶饮。

脾胃虚弱:白术30克,黄芪10克,泡水,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头晕:白术30克,天麻10克,加水熬半小时,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腹胀、反胃、反酸:白术30克,陈皮10克,砂仁3克,泡水,代茶饮。

脾虚湿盛,导致腹泻或大便不成形:白术30克,茯苓15克,加水熬半小时,代茶饮。

脾胃阳虚:炒白术30克,干姜10克,泡水,代茶饮。

脾胃有“四怕”,一怕生,二怕冷,三怕撑,四怕生气,而且脾胃疾病“三分治,七分养”,所以,脾胃调养重在顺应自然变化、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心态平和。

推荐三种运动养脾胃的方法,即散步、打太极拳和摩腹。

养脾胃先养心情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情志伤胃”,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心情抑郁、情绪低落时,会茶饭不思,而放松的环境和愉快的心情则会使你胃口大开。

从脾论“百病生于气”

从脾论“百病生于气”

从脾论“百病生于气”霍秀红【摘要】气学说是重要的中医理论之一,历代医家均相当重视气在人体的作用,更有《黄帝内经》提出“百病生于气”。

为了有利于指导临床,笔者试以“百病生于气”立论,从中气为诸气之本、脾气为脾脏之本以及脾气虚为脾病之本等角度,对“百病生于气”作以阐释。

%Qi theor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theories of TCM. Ancient Traditional Chinese doctors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ole of qi in the human body. What’ s more, theory of all diseases result from qi disorder was proposed in Huangdi Neijing. In order to guide the clinical practice, based on the argument of all diseases resulting from qi disorder, the author explained this theory from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middle qi being the basis of the whole body’ s qi, spleen qi being the basis of the spleen and qi deficiency in the spleen being the basis of the spleen diseases.【期刊名称】《光明中医》【年(卷),期】2015(000)010【总页数】2页(P2060-2061)【关键词】脾;气;百病生于气【作者】霍秀红【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职业技术学院安阳455000【正文语种】中文《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生于气也”,道出了中医发病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其言虽简,其义则深。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内伤脾胃,百病由⽣“内伤脾胃,百病由⽣”出⾃⾦元时期李东垣的《脾胃论》。

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的⾦元时期是⼀个战⽕纷飞的年代,⼈们处于⽔深⽕热之中,常常因没有粮⾷、饥饱失常致脾胃虚弱患病或死亡。

《脾胃论》充分认识到脾胃不和对⾝体造成的影响,故⽽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等观点,指出脾胃虚弱是导致各种内伤疾患的主要原因。

之所以如此论述,是因为如若⼀个⼈的脾胃虚弱、元⽓不⾜,则机体的正⽓不能很好的固护肌表,外邪便易侵⼊⼈体,导致机体出现各种病变。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即便是很少有⼈吃不饱、穿不暖、营养不良,但是饮⾷卫⽣、⾷品安全、营养不均衡、饮⾷不规律等现象依然存在,故此,脾胃问题依旧是影响⼈体健康的最⼤问题,不仅易使脾胃处于“亚健康”状态,还易累及全⾝各脏腑组织器官。

中医学中的脾胃病,不仅仅是我们所认识的脾胃病,其实还包含了很多与脾胃看似不相关的疾病,例如肥胖、感冒等。

所谓“肥⼈多痰湿”,那么这“痰湿”从何⽽来呢?这是缘于肥胖之⼈⼤多脾胃虚弱,脾主运化⽔饮,脾虚则⽔湿不化,湿浊内阻,停滞中焦,湿聚为痰,痰湿互结便会导致肥胖,故此,肥胖与脾胃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感冒亦是如此。

⼏乎我们⼈⼈都曾感冒过,但我们很少将它和脾胃联系在⼀起。

⼀般来说脾胃虚弱的⼈更易被传染感冒,出现咳嗽、⿐塞、流涕、喷嚏等症状。

且脾胃较弱的⼈患感冒后常迁延不愈,这是因为我们在治疗时很少能认识到脾胃虚弱之⼀本源,⽽只是单纯地治其标。

此外,腹泻、便秘、⾷欲不振、⼥性带下过多等疾患亦与脾胃息息相关,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辨证论治,⽅可从根源上调节此疾。

这么多看似与脾胃毫不相关的疾患都与脾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常⽣活中调养好⾃⼰的脾胃,对于我们⾃⾝的⾝体健康⾄关重要。

因此,要时刻牢记“治病必求与本”,切忌只治其标⽽不求其本。

浅谈脾虚的症状及调养

浅谈脾虚的症状及调养

浅谈脾虚的症状及调养作者:袁菊花来源:《养生保健指南》2015年第07期摘要:中医之脾是中国人身体的一个薄弱环节,也是中医分外强调、分外呵护的理由之一。

而脾虚则涉及到人体多种器官功能状态,以使得人们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本文从脾虚的主要表现症状及调养来进行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脾虚症状调养中医说的“脾”,不是横在腹中的那个可以切除的实体脾脏,而是涉及消化、呼吸、免疫、循环、运动等多个系统的功能总称。

如果打比喻,中医之脾,就像是养育了万物的土地,一片贫瘠土地上的生命肯定缺乏生机,一个脾虚的人自然也是病弱的、早衰的。

对中国这个崇尚“土生万物”的民族来说,脾之于人,如土之于民,所以中医才会赋予“脾”一个极高的“职称”——“后天之本”。

脾虚之所以常见,和它的两个致虚因素有关:一个是劳倦,一个是忧思。

前者伤身,后者伤心,而这两点又与中国人长久以来的生存环境与民族性有关。

中国人是心思细密的农耕民族,几千年都靠在“土里刨食”,其间颠沛流离、民不聊生是常有的事儿,这种艰难的生存过程、身体上的劳损和精神上的煎熬其实都在伤脾。

中医之脾,于是就成了中国人身体的一个薄弱环节,而这也是中医对其分外强调、分外呵护的理由之一。

创制了“补中益气丸”的名医李东垣,早在金元时期就写出了中医经典《脾胃论》[1],这本实用价值远在《黄帝内经》之上的古籍,全书都在强调“脾气一虚,百病丛生”。

中国文字对羸弱病态的形容、对生机不足的描述,其实都是脾虚之态,诸如“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脾气虚”是中医的概念,大家常常说起这个词。

很多人一说到脾气虚,就会想到消化不好。

事实上,脾气虚涉及的范围远不止消化方面的问题[2],“世界卫生组织”曾经公布过的健康指标,描述的其实也都是脾气的状态。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判断人健康、衰老与否的三大指标是“说得快、走得快、拉得快”,这三个生活的细节体现并概括了身体最重要器官的功能状态。

脾主肌肉,病色为黄,肌肉的无力和肤色的萎黄,都是脾虚之相。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

护脾阳、防脾湿脾好身体才好作者:夏军权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7年第8期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科主任中医师、教授夏军权说到养生,很多人都知道“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

不过,夏天由于天气炎热,我们的脾胃功能相对虚弱,养脾也是不可忽略的重要事情。

但是很多人却对中医所说的脾不了解,一些人还常常跟西医所说的脾脏混为一谈,因此我们有必要先普及一下“脾”的知识。

西医:脾脏是最大的免疫器官脾脏位于腹腔左上方,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

脾脏有滤血的功能,边缘区和脾索是滤血的主要场所。

脾内的大量巨噬细胞可以清除衰老的血细胞(比如红细胞)、抗原和异物。

侵入人体血内的抗原,可在脾内激发免疫反应。

此外,脾还能够储藏血液。

在人体失血的时候,脾有一定的“自身输血”的功能。

如果脾大,脾脏功能亢进,就会导致过度吞噬和破坏体内的红细胞和血小板,血小板、红细胞下降。

中医:“脾为后天之本”中医所说的“脾”,其实跟西医的脾脏是两回事。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脾主升清。

可以看出,西医认为脾可以藏血,似乎与中医“脾统血”有关联,而中医所说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显然跟西医的脾脏功能不相干。

有学者认为,中医的“脾主运化”与西医的消化吸收功能相关,可能包含了西医的胰腺和小肠的功能。

为什么中医说“脾为后天之本”?中医认为:先天之本在肾,后天之本在脾。

在肾者,因其所藏之精气,禀受于父母,形成于出生之前。

在脾者,因其运化水谷精微,灌溉营养一身,而此功能只有在出生之后才能发挥,故称后天之本。

人体的肾精需要依赖后天脾气运化水谷精微去不断的补充,人体正常的生理机能更需要依赖脾胃运化功能,所以说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这也是脾胃为后天之本的主要理论根据。

说是“气血”,应包含“精”、“津液”等在内,“气血”也是一种简略称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百病生,脾气虚的人应该怎么调理
近日,读到国医大师路志正的《活到天年》,更是看到了大师对健脾是非常重视。

中医认为:脾虚百病生,补肾不如补脾,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让我们看一下,路志正对脾虚的论述,可以加深我们对健脾八珍糕的认识。

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人们抱怨某些人懒,“能坐着绝不站着,能躺着绝不坐着”,整个人软塌塌的,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能少走一步就少走一步,能少动一下就少动一下。

他们很多其实也不是懒,很多人都是犯上了脾气虚的偏差。

脾气主升,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

脾气一虚,就像是没了气的气球,整个瘪在地上了。

所以我们有时候也说他们“没脾气”,因为脾气一虚,就算是准备干点事,往往也很难坚持下来,缺乏一股干劲儿。

我们常用“中气十足”来形容一个人说话洪亮,这个“中气”包括脾气,脾胃居身体中央,所以脾气又称中气。

中气不足的人,说话往往低声细语的,性格也比较内向。

脾气虚的人应该怎么调理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饮食有节,饭吃八分饱。

《说文解字》徐注说:“脾主信藏志,信生于土。

”“脾主信”说的是脾的功能是有节律的,到时间该吃饭就吃饭,然后让它去消化吸收,不能不停地吃,老让它工作,也不能有一顿没一顿的,这样就是“失信”了。

为什么饭吃八分饱呢?可以说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要给肚子留一点空间,这样才能让它动起来。

玩过益智游戏“华容道”的人都知道,必须留两个空格,才能让棋子走动。

吃得太多,把胃堵实了,它就不容易动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你感觉吃饱了的时候,其实已经吃多了。

所以适当地留下一点空间对机体有益。

《黄帝内经》中还说,老人“七十岁,脾气虚”,也就是说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消化能力也开始自然减退,而我们很多老年人,有节约的习惯,看到碗里还剩一点饭,即使感觉吃饱了也会勉强自己吃下去,其实这一点也应该引起注意。

脾气虚的人,可以试试以下三个食疗方。

第一个是药粥,原料:党参(或西洋参)3克、山药12克、陈皮3克、生薏仁10克、粳米50克(或小米)。

做的时候,把除了陈皮之外的药材和粳米一起熬粥。

陈皮最好用广东新会县出的新会皮,新会皮较香。

陈皮需要先用水洗净泡30分钟,然后剁得碎碎的。

粥快熬
好时,把陈皮带水一起放入粥中,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再加入少量的盐,稍微煮一下搅拌均匀,一道健脾益气的药粥就做成了。

脾气虚的人往往容易夹湿,所以加薏仁米,有些人不喜欢薏米的味道,也可以先用薏米煮汁,再用药汁和其他材料一起熬粥。

脾气虚的人,也可以吃点大枣。

这个枣怎么吃呢?例如每天做饭蒸馒头、蒸菜的时候,就把大枣放锅里一起蒸,蒸一次可能看不出变化,第二天做饭的时候,继续放进去蒸,蒸两三次之后,大枣就熟透了。

蒸熟的枣,糖的转化特别充分,吃起来味道也特别好。

有不少中药的泡制就是这样经过几次蒸晒而制成的。

还有一个益脾饼,可以给小孩当零食吃。

用茯苓30克、白术15克、干姜2克、红枣30克、鸡内金10克、炒山楂10克共为细粉,面粉250克,发酵后,放入药粉和匀,再加适量菜油、食盐烙成饼,八成熟时取出,切成棋子大的方块,再放在锅上慢慢煱干即可。

益脾饼的功效是健脾益气、开胃消食,是脾胃同调的饼干食品,做好后适用于食欲不振、食后胃痛、慢性腹泻、慢性肠胃病等患者。

这些益脾的方子,大多来源于陈实功的八珍糕。

八珍糕的配方,始见于明代陈实功所著《外科正宗》一书。

陈实功是明代御医,他根据皇子肠胃薄弱,容易引起消化不良、食少腹胀、面黄肌瘦等症,故以茯苓、山药、扁豆、山楂、麦芽、薏苡仁、芡米、粳米、糯米等碾成粉状,再加糖做成糕。

用这个配方所制成的八珍糕,不寒不热,平和温补以扶养脾胃为主,屡见奇效,对小儿因消化不良引起的疾病治愈率达到本分之百,被后人称为“医中正道”。

经现代医学实验证实,八珍糕有健脾养胃,益气和中之功效。

适用于年迈体衰,脾胃虚弱,食少腹胀,面黄肌瘦,腹泻便溏等症。

对老年脾虚患者的临床研究也表明,食用八珍糕的疗效十分显著。


清代时,八珍糕已广为人们所食用,但各地配方不尽相同。

乾隆皇帝的八珍糕配方为:党参、茯苓、白术、莲子、薏苡仁、芡米、扁豆、白糖等,共研为细末,同白米粉和而蒸糕。

据《清宫医案研究》记载: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月十九日起,至八月十四日,合上用八珍糕四次,用过二等人参八钱。

五十二年(1787)十二月初九日起,至五十三年十二月初三日,合上用八珍糕9次,用过四等人参4两5钱。

从上面这些记载上看,乾隆皇帝本人所用八珍糕配方,有一定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