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理论与文学空间

合集下载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房间”意象研究——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房间”意象研究——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

爱德华·索亚“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房间”意象研究——以《一间自己的房间》为例摘要:女性意识是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最重要的写作主题之一。

其小说《一间自己的房间》中特别指出,一个女人想要写一部小说首先就是要拥有自己的一间房间,批判了当时父权制度下女性的卑微,意味着女性既要争取经济独立也要争取精神独立。

只有这样,女性才能客观的思考、没有恐惧以及怨恨地参与创作中来。

在爱德华·索亚的第三空间理论视域下分析《一间自己的房间》,以房间的意象、女性意识以及人的概念作为主要分析对象,从而阐明“房间”不仅意味着经济以及精神独立,更重要的是它融合了两者,揭示了雌雄同体的概念。

关键词:《一间自己的房间》;第三空间理论;女性独立意识;雌雄同体;女性的回归一、爱德华·索亚与第三空间理论爱德华·索亚出生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不仅是美国著名的新马克思主义学者,同时也是伟大的后现代地理学家。

爱德华·索亚受到法国哲学家列斐伏尔(H. Lefebvre)所著《空间的产生》的启发,最终在1947年出版的《第三空间: 洛杉矶及其他真实想象的地方之旅》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概念[1]。

传统意义上来说,人们徘徊在二元论的思维模式之中。

第一空间由客观性和物质性两座大厦组成,是一种强调环境的空间地理学。

然而,第二个空间倾向于基于想象的地理来阐述事实,并将它们投射到经验世界。

基于以上概念,爱德华·索亚提出了第三空间的概念。

“第三空间”的出现打破了空间的整一观念,揭示出了在二元对立思维下被遮蔽的现实空间,利用分散的后现代意识来探索被西方中心主义、男性中心主义和全球化意识所压制的声音[2]。

二、从第一空间理论角度分析“房间”意象女性渴望经济、职业、空间独立全部人类生活和生产都依赖于经济活动,被压迫者在经济上的不独立不自由确定了他们的从属地位和被压迫性。

书中伍尔夫描述到,“妇女挣的每一分钱都会根据她们丈夫的智慧处置”①(46)。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

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作者:姜俏含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11期摘要:空间以往被看做是静止、空洞的存在。

与时间相比,完全处于被忽视地位。

但随着人们逐渐步入现代社会,历史的时间性不再像以往那么明显。

现代性的到来,冲淡并击垮了时间性,使时间呈现断裂零散的碎片化现象。

历时性研究已逐渐被共时性研究所取代。

而空间恰好能够体现共时性特点。

空间理论由此方兴未艾,迎来空前绝后的研究浪潮。

关键词:空间;现代;碎片化;共时性作者简介:姜俏含(1990-),女,汉族,吉林省辽源市人,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英美文学方向。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11-0-0120世纪初,列斐伏尔是最先关注空间理论的研究学者。

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中实现了由时间向空间转向的研究,使人们开始逐步认识到空间的重要性。

列斐伏尔曾说:“在所谓‘现代’社会中,空间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毋庸讳言的”。

1列斐伏尔对空间研究主要从社会学、政治经济学方面进行阐释。

此后,空间理论研究领域逐步扩大,与各学科各文学理论之间存在交叉互融现象。

融汇了美学,文化地理学,后殖民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等各学科及文学理论内容。

由此可见,空间研究在现代性社会的地位日益重要。

列斐伏尔作为空间理论研究的先驱人物,他的空间思想为其后空间研究提供思想源泉与理论价值。

列斐伏尔将空间与社会生产紧密结合,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将以往“空洞化”的空间赋予社会属性。

空间实属社会性,“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所支持,也生产社会关系和被社会关系所生产”。

2借此,列斐伏尔的空间不再是人们一直所忽略的无生机的空洞化的物理或地理空间,而是容纳着社会关系与社会生产的空间形式。

列斐伏尔所提出的“空间的生产”实则具有双重含义:空间性生产和生产性空间,即强调空间的本体论性质。

空间中不仅存在生产实践行为与社会关系,同样个体生命在空间中的生产实践活动也可以再生产出空间。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空间理论及其在文学空间构建中的应用。

我们将首先概述空间理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各学科领域的应用。

接着,我们将分析文学空间如何借助空间理论进行构建,以及这种构建方式对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本文还将讨论空间理论与文学空间的互动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如何影响我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

通过深入分析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的内在联系,本文旨在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和解读文学作品,进而拓宽我们的文学视野和认知深度。

在接下来的部分中,我们将逐一分析空间理论的核心要素,包括空间的社会性、文化性和心理性等方面。

我们将结合具体的文学作品案例,探讨文学空间如何体现这些要素,并揭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通过这种分析,我们希望能够深化对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的理解,为文学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空间理论概述空间理论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它探究了空间如何在不同的文化、社会和科学领域中被构造、理解和体验。

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和心理的建构。

空间理论起源于哲学、地理学、社会学、文学等多个学科,并在近年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一个独立且多元化的研究领域。

在哲学中,空间被看作是存在的基本维度之一,与时间和物质紧密相关。

康德、黑格尔等哲学家对空间的理解强调了其主观性和社会性。

他们认为,空间不是客观存在的实体,而是人类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在感知和理解世界时赋予物质的形态。

地理学对空间的理解则更侧重于其地域性和物质性。

地理学家将空间看作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的交织体,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他们通过空间分析来揭示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空间联系和空间结构,从而深化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社会学视角下的空间则更多地关注社会关系和权力结构。

社会学家认为,空间是社会关系的载体和体现,是权力和资本的竞技场。

他们通过分析空间中的社会不平等、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等现象,揭示了空间与社会结构的紧密联系。

文学空间则是空间理论在文学领域的应用。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

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交融。

随着后现代主义、空间转向等理论思潮的兴起,空间不再仅仅被视为背景或场所,而是成为了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核心要素。

这一转变不仅改变了我们对空间的传统认知,也对文学观念和创作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首先回顾20世纪中后期西方空间理论的发展历程,包括列斐伏尔、福柯等空间理论家的主要观点和贡献。

接着,我们将分析这些空间理论如何影响文学观念的变化,尤其是在空间叙事、地理文学、城市文学等文学流派中的体现。

我们还将探讨空间理论对文学作品中空间描绘和空间感知的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进一步塑造我们的文学审美和文化认知。

通过本文的论述,我们希望能够揭示20世纪中后期以来西方空间理论与文学观念之间的紧密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如何推动文学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也希望借此机会反思当前文学研究中对空间维度的重视程度,并探讨未来文学研究在空间领域的新方向和新可能。

二、西方空间理论的发展脉络自20世纪中后期开始,西方空间理论经历了从边缘到中心、从物质到文化、从静态到动态的重大转变。

这一发展脉络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传统地理空间理论、社会空间理论和文化空间理论。

传统地理空间理论:在20世纪早期,空间大多被视为一种静态的、客观的、物理的存在。

地理学家们将空间视为地表上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载体,并着重于描述和解释空间的物理属性和地理分布。

这一阶段的空间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空间的自然属性和物质性。

社会空间理论: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尤其是社会学和人类学对空间问题的深入研究,空间逐渐被理解为一种社会构造。

社会空间理论强调空间的社会属性,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反映。

在这一阶段,空间被视为一种动态的社会过程,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塑造的。

文化空间理论:进入20世纪后期,随着后现代主义理论的兴起,空间进一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现象。

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

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

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研究一、概述随着后现代理论的崛起和文学研究的深化,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研究领域。

传统的文学理论往往聚焦于时间性的维度,以历史的演进和文本的解读为核心。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文学理论的空间维度,尝试从空间的角度去解读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这种空间转向不仅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也为我们理解文学的本质和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

文学理论的空间转向,意味着我们开始将文学作品视为一个空间性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一个时间性的序列。

这意味着我们要关注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元素,如地理、环境、场景、建筑等,以及它们如何与文本的时间性元素相互作用,共同构成文学作品的意义。

同时,这种空间转向也要求我们重新思考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将文学视为一种社会空间的实践,而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活动的产物。

1. 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概述文学理论,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历史发展脉络与人类社会的演进紧密相连。

自古以来,文学理论就在不断地探索、发展和完善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在古代,文学理论主要体现为对文学作品的直观感悟和简单评论。

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往往以神话、史诗、民歌等口头传承的文学形式为研究对象,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

例如,古希腊的《伊里亚特》和古印度的《摩诃婆罗多》等作品,都体现了古代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初步解析和评价。

进入中世纪,文学理论开始逐渐走向系统化。

在欧洲的黑暗时期,宗教文学成为文学创作的主流,文学理论也主要以宗教为题材,强调对圣经故事和诗歌的诠释和解读。

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逐渐形成了对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框架,如但丁的《神曲》和乔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等作品,都体现了中世纪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深入解析。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激发了文学创作的活力,文学理论也随之蓬勃发展。

这一时期的文学理论开始关注个体的主体性和自由思想的表达,强调对文学作品的审美评价和人性探索。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么?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所呈现的多元发展态势有何具体表现?5、保尔·瓦莱里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6、亚瑟·西蒙斯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7、威廉·巴特勒·叶芝的象征主义诗论是什么?8、艾兹拉·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是什么?9、托马斯·欧内斯特·休姆的意象主义诗论是什么?10、如何评价20世纪初期的象征主义和意象派诗论?11、贝尼蒂托·克罗齐的表现主义诗论是什么?12、罗宾·乔治·科林伍德的表现主义诗论是什么?13、如何评价“直觉—表现”的表现主义诗论?14、俄国形式主义是什么?15、布拉格学派是什么?16、俄国形式主义与布拉格学派的研究方法有何特点?17、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理论是什么?18、罗曼·奥西波维奇·雅各布森的文学性理论是什么?19、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艾亨鲍姆的科学实证主义文论是什么?20、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21、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22、诺曼·霍兰德的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23、雅克·拉康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批评是什么?24、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哲学思想是什么?25、威廉·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是什么?26、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观是什么?27、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创作思想是什么?28、语义学批评是什么?29、新批评是什么?30、I·A·瑞恰兹的语义学批评是什么?31、T·S·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是什么?32、约翰·克娄·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是什么?33、克林思·布鲁克斯的“细读法”是什么?34、威廉·燕卜荪的复义理论是什么?35、威廉·维姆萨特的新批评理论是什么?36、雷奈·韦勒克的作品结构理论是什么?37、艾伦·退特的张力论是什么?38、R·P·布拉克默尔的姿势论是什么?39、胡塞尔的现象学哲学是什么?40、现象学文论是什么?41、米盖尔·杜夫海纳的审美经验现象学是什么?42、乔治·布莱的现象学批评是什么?43、日内瓦学派是什么?44、存在主义是什么?45、荒诞派是什么?46、罗曼·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是什么?47、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文论是什么?48、萨特的存在主义文论是什么?49、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是什么?50、原型批评是什么?51、詹姆斯·弗雷泽的人类学理论是什么?52、荣格的原型理论是什么?53、弗莱的原型批评是什么?54、原型批评的整体性文化批评倾向是什么?55、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是什么?56、卢卡奇的现实主义文论是什么?57、葛兰西的“民族—人民的文学”论是什么?58、皮埃尔·马舍雷的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59、吕西安·戈德曼的“发生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60、特里·伊格尔顿的新马思主义文论是什么?61、法兰克福学派是什么?62、恩斯特·布洛赫的乌托邦式幻想艺术论是什么?63、贝托尔特·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是什么?64、30年代关于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之争是什么?65、30年代卢卡奇和布莱希特关于现实主义的论争是什么?66、瓦尔特·本雅明的技术主义艺术理论是什么?67、西奥多·阿多诺的否定性文论是什么?68、赫伯特·马尔库塞的新感性文论是什么?69、埃里希·弗洛姆的新精神分析文论是什么?70、于尔根·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是什么?71、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72、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是什么?73、路易斯·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论是什么?74、罗兰·巴尔特的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75、茨维坦·托多洛夫的叙事理论是什么?76、文学符号学是什么?77、恩斯特·卡西尔的符号学是什么?78、苏珊·朗格的符号学是什么?79、艾柯的文学符号学是什么?80、塔尔图—莫斯科符号学派是什么?81、洛特曼的文学符号学是什么?82、A·J·格雷马斯的文学符号学是什么?83、叙事学是什么?84、海德格尔的解释学理论是什么?85、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的复调理论是什么?86、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的狂欢化诗学是什么?87、俄罗斯历史诗学批评是什么?88、俄罗斯宗教批评是什么?89、解释学是什么?90、利科的解释学文论是什么?91、接受美学是什么?92、康士坦茨学派是什么?93、斯丹利·费希的感受文体学是什么?94、乔纳森·卡勒的读者反应批评接受文论是什么?95、汉斯—格奥尔格·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文论是什么?96、赫施对伽达默尔解释学的批判有哪些?97、汉斯·罗伯特·姚斯的接受美学是什么?98、W·伊瑟尔的阅读理论是什么?99、如何评价解释学文论?100、解构主义是什么?101、雅克·德里达的结构理论是什么?102、耶鲁学派是什么?103、保尔·德·曼的修辞学阅读理论是什么?104、哈罗德·布鲁姆的“影响即误读”理论是什么?105、希利斯·米勒的解构批评是什么?106、杰弗里·哈特曼的解构主义理论是什么?107、解构批评是什么?108、伯纳德·哈里生与乔纳森·卡勒等人分别是如何评价德里达解构主义的?109、丹尼斯·道诺霍及霍华德·费尔珀林的解构主义批评是什么?110、艾布拉姆斯对解构主义的质疑是什么?111、米歇尔·福柯的后结构主义文论是什么?112、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3、凯特·米勒特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4、锡德妮·简尼特·卡普兰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5、艾伦·莫尔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6、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格巴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7、伊莱恩·肖瓦尔特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8、茱莉亚·克莉丝蒂娃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19、埃莱娜·西苏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0、露丝·伊瑞格瑞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1、芭芭拉·史密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2、苏珊·威利斯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3、迈克多威尔的女权主义批评是什么?124、弗吉尼亚·沃尔夫的女权主义理论是什么?125、西蒙·德·波伏娃的女权主义理论是什么?126、后现代主义是什么?127、丹尼尔·贝尔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矛盾理论是什么?128、哈贝马斯与后现代主义的论战是什么?129、利奥塔德的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什么?130、弗·杰姆逊的后现代文化逻辑理论是什么?131、哈桑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理论是什么?132、威廉·斯潘诺斯的后现代主义诗论是什么?133、让—布希亚德的后现代大众传媒理论是什么?134、新历史主义是什么?135、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文化诗学是什么?136、海登·怀特的元历史构架是什么?137、后殖民主义是什么?138、爱德华·赛义德的后殖民主义理论是什么?139、盖娅特丽·斯皮瓦克对殖民地权力话语的批判是什么?140、文化研究是什么?141、文化主义是什么?142、马修·阿诺德的文化与无政府论是什么?143、F·R·利维斯的利维斯主义是什么?144、理查·霍加特的文化研究理论是什么?145、雷蒙·威廉斯的文化唯物主义是什么?146、结构主义对文化研究的影响有哪些?147、罗兰·巴尔特的大众文化理论是什么?148、安东尼奥·葛兰西的霸权理论是什么?149、阿多诺如何论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150、雷蒙·威廉斯如何论两种电视?151、斯图亚特·霍尔的电视意义生产论是什么?152、洪美恩的电视文化研究理论是什么?153、约翰·费斯克的两种电视经济理论是什么?154、赛义德的文化批评理论是什么?155、希利斯·米勒的文化研究理论是什么?156、空间理论是什么?157、米歇尔·福柯的空间理论是什么?158、亨利·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是什么?159、爱德华·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是什么?160、麦克·克朗的文学空间理论是什么?161、如何总体评价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62、为什么会产生两大主潮与两次转向?163、燕卜荪的复义理论和巴赫金的复调理论之间有何关联?164、柏格森的直觉主义与克罗齐的直觉主义之间有何关联?165、注重读者阅读接受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66、结构主义作为一种方法影响了哪些文学理论?167、将文学活动与生产活动相联系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68、受精神分析学影响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69、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关联是什么?170、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史上有哪些理论本身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影响了其它流派?171、显示出“去中心化”的文学理论有哪些?17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几次重要论战是什么?17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史上的“整体”与“碎片”之间的关联是什么?17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中文学与现实的关系如何?175、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涉及大众文化的理论有哪些?如何评价?176、关于文学创作的发生机制的动因有哪些理论?177、有哪些文论家提出并应用了细读法?178、新批评派是如何论玄学诗的?179、文学语言与科学语言的区别是什么?180、文学有机整体观是什么?181、关于艺术家与普通人的差别有哪些论述?182、在艺术作品和审美对象的区分方面,杜夫海纳和英伽登有何区别?183、尤奈斯库是如何反对传统戏剧的?184、如何比较尤奈斯库和布莱希特的戏剧理论?185、结构主义和文化主义的关系是什么?。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还乡》与《无名的裘德》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还乡》与《无名的裘德》

空间理论视阈下的《还乡》与《无名的裘德》在空间理论的视角下,考察文学作品的地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等方面的表现,可以为我们解读文学作品中的空间符号和空间感知,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本文将以空间理论为视角,探讨中国当代作家余华的《还乡》与鲁迅的《无名的裘德》两部小说,通过对比分析这两部作品中的空间叙事和空间符号,以期发现其中蕴含的深层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

我们来看看余华的《还乡》。

这部小说以农村为背景,通过农民冯主任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农村发展与变革的历程。

小说中的地理空间主要围绕着一个叫做“还乡”的村庄展开,作者通过描绘这个村庄的风光、地形、村民生活等客观现实,展现了一个真实存在的农村社会空间。

小说通过叙事的方式,将主人公冯主任内心的心理空间与外在的社会空间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展现出了一个生动鲜活的农村社会生活图景。

在《还乡》中,空间符号的运用十分丰富多样。

小说中的田野、树林、土地等自然元素,都成为了作者塑造农村生活氛围的重要符号。

田野代表了农村的勤劳致富、耕耘生活,树林则象征着自然与生命的宁静和坚韧。

而冯主任回到故乡“还乡”的过程,也充满了沉重的家国情怀和对人生的思考挣扎,这将内心的心理空间与外界的社会空间融合得淋漓尽致。

在小说结尾处,作者通过冯主任的背影,将还乡的味道留给读者,这也是对空间符号的一种高度概括和升华。

相对于余华的《还乡》,鲁迅的《无名的裘德》则展现了一个更加广阔而深沉的社会空间。

小说以上海为背景,通过一位无名的凤凰街贩夫的视角,描绘了上海社会的种种丑恶现象和人文风情。

在小说中,上海的城市空间被描绘得绘声绘色,小说中对于上海城市的描写带有浓厚的社会批判色彩,通过呈现给读者一个充满犄角旮旯和危机重重的城市角落,作者反映了上海的种种负面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

在《无名的裘德》中,作者通过对上海城市中小贩的描写,将城市空间与小贩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密切的联系,展现了小贩生活环境的窘态和社会地位的边缘性。

关于空间理论和地理批评三人谈——朱立元、陆扬与罗伯特·塔利教授的对话

关于空间理论和地理批评三人谈——朱立元、陆扬与罗伯特·塔利教授的对话

关于空间理论和地理批评三⼈谈——朱⽴元、陆扬与罗伯特·塔利教授的对话时间:2019年11⽉ 7⽇;翻译:⽅英;整理:刘宸。

朱⽴元,复旦⼤学⽂科资深教授、博⼠⽣导师;陆扬,复旦⼤学中⽂系教授、博⼠⽣导师;罗伯特·塔利(Robert T. Tally Jr.),美国德克萨斯州⽴⼤学英语系杰出教授(DistinguishedTeaching Professor),美国“⽂学空间研究”(尤其是“⽂学绘图”研究和“地理批评”研究)的领军⼈物,麦克⽶伦出版社“地理批评与⽂学空间研究”系列丛书主编,研究专长为⽂学空间理论与批评、马克思主义⽂学理论与批评、美国19世纪⽂学、美国当代⽂学与⽂化批评。

陆扬:塔利教授您好!很⾼兴能在上海见到您。

我对您的新书《处所意识》(Topophrenia)很感兴趣,请问这个书名是什么意思?塔利:“topophrenia”是我⾸创的⼀个概念,我想表达的是“place-mindedness”,即对“处所”有所意识的精神状态。

“topo-”这个词根来⾃希腊语“topos”,它在哲学⾥⾯表⽰“处所”。

这是⼀种存在主义式的处所,⽽不是⼀般意义上的地点。

“phrenia”可能会让⼈联想到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但我并不想⽤“topophrenia”这个概念指代⼀种疾病,只想⽤它来表⽰我们对处所的焦虑与恐慌。

著名⽂化地理学家段义孚有个概念叫做“恋地情结”(topophilia),它指的是我们对于某地的热爱。

⽽我认为,当我们在某个处所之内(或之外)的时候,我们对它的感受不⼀定是快乐的,有时也会感到焦虑。

这是⼀种存在主义式的焦虑(angst),尤其是当我们在某个地⽅颠沛流离、迷失⽅向的时候,我们会意识到这不是⾃⼰熟悉的地⽅。

因此,处所意识包含了空间迷失的焦虑,它召唤我们在认知层⾯为处所绘制⼀副地图。

绘图有助于我们想象⾃⼰与处所、与他⼈的整体关系,这就是我在此书的导论部分提出“绘图之紧要性”(cartographic imperative)的原因。

当代文学发展空间及趋向

当代文学发展空间及趋向

当代文学发展空间及趋向当代文学发展空间及趋向文学空间理论和批评以外部研究方法积极探索文学空间的社会文化历史因素,体现出文学与文化间复杂的关联,尤其将文学空间拓展到能动、异质和社会生成力层面上,进一步深化了文学空间研究。

当代文学发展空间及趋向当代空间认识论发生了结构性转移,它强调空间的能动性、自我生成性、异质性,由此深刻地影响着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批评,后者将话语重心转向忽视已久的“文学空间”问题,以期在对文学空间的重新审视中,建构适应于当代空间认识论的文学理论和批评话语。

当代文学研究对文学空间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它们也表征着20世纪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文学研究从关注文本形式的内部研究走向侧重社会文化的外部研究的历程和重心变换。

文学文本学空间研究当代文学研究中,巴赫金最早真正注意到了文学空间问题,他在20世纪初就提出小说的时空体概念。

巴赫金吸收了新康德主义和爱因斯坦相对论,强调文学中“空间和时间不可分割”,文学时空体是“形式兼内容的一个文学范畴……空间和时间标示融合在一起被认识了的具体整体中”[1],他以时空体为基点分析了从古希腊到现实主义小说,指出时空体是区分叙事类型特征的基础,它经历了从公共空间(狂欢广场)到私人空间领域的演变。

巴赫金站在历史诗学的角度,于社会历史语境和文学审美纬度中洞察文学空间问题,提出文学的空间和时间不可分割辩证统一的观点,为文学空间研究提供了有意义的研究框架。

同时,弗兰克在对乔伊斯、庞德等现代小说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空间形式”概念,它是现代小说中使用并置、主题重复、多重故事、夸大反讽等的艺术手段,用以说明现代小说文本中出现的空间化倾向。

弗兰克继承了西方诗画对比说的古老传统,在形式美学角度考虑文学空间问题,把现代小说中出现的碎片化、拼贴等形式美学技巧视为现代小说的新趋向,使文本形式呈现出绘画一样的空间效果。

巴什拉独树一帜,他运用现象学和精神分析法专门研究文学文本中具有诗意的空间意象和其间蕴涵的存在论哲理意蕴。

迈克·克朗文学空间理论研究

迈克·克朗文学空间理论研究

迈克·克朗文学空间理论研究作者:孟浩来源:《大学教育》 2017年第6期[摘要]在《文化地理学》一书中,迈克·克朗辟专章“文学地理景观”就文学空间问题展开了论述。

在克朗对文学空间结构的阐释中,文学文本呈现出三种空间维度:书写家与外面世界的“家园”空间,书写空间变迁与视角变换的“城市”空间以及表达两性欲求与空间经验转移的“性别”空间。

对克朗此三种空间形态的阐释将有助于丰富文学空间的相关课题。

[关键词]迈克·克朗;文学空间;家园;城市;性别[中图分类号] 11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7)06-0087-02在“空间转向”的时代语境下,迈克·克朗(Mike Crang)认为,文学创造并非简单地反映地理空间。

文学中有关地区的写作是作者主观地区经验的创造性书写与表达。

在1998年出版的《文化地理学》的“文学地理景观”一章中,克朗就文学文本中的空间结构问题进行了讨论。

他认为,文学文本中空间结构的论述大致可归纳为“家园”“城市”“性别”三个维度。

一、家园:书写家与外面的世界克朗指出,将文学文本中对地理空间景观与这一地区的实际地理风貌进行对照可知,文学与地理学的空间关系并非是将一张文学“地图”与另一张重叠那么简单。

克朗认为,一部作品中对地理昀描写就好比游记,是对“家”的创建,无论历险的结果是迷失抑或回归。

他以自己的阅读经验告诉我们,在文学作品中,不乏有对“家园”空间结构的书写:主人公(或由于被迫或出于自愿)离开了家,继而接受流浪的考验与生命的锤炼,内在的能力得以充分发挥,终于有了一番作为,以成功者的身份回家,接受世人的推崇。

这“退出一接受考验一复返”的模式,一如英雄神话的典型叙事,向前可追溯到中东地区的古老史诗《吉尔伽美什》。

而古希腊时代荷马的史诗巨作《奥德赛》以及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的《俄狄浦斯王》同样符合这一模式。

由此,克朗认为,童话故事、骑士传奇和数以百计有着英雄情节的小说故事,包括传奇故事和现代游记在内的诸多文学文本中都可以见到类似的空间结构模式。

空间理论

空间理论

对于空间一词的解释,开始它是一个地理概念,一般词典上解释为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由长度、宽度、高度等因素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

它是我们经验可以感知的具体存在的本体。

空间观念在社会学上的意义则是处于历史性的变化之中。

一般认为空间既有具体的物质形式,同时也有精神的建构。

空间既有物质属性,也有它的精神属性,如我们所知道的社会空间、国家空间、日常生活空间、城市空间、经济空间、政治空间等等概念。

比如对城市空间的理解,既可以表达为被物理与经验地意识为形式和过程,意识为都市生活可衡量可标识的形状和实践;同时它也是一种思想性和观念性的领域,在形象性、自足性的思想和符号化的表象中概念化,是一种想象的构想性空间。

即便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的群体和人们也是根据不同的社会纽带组成不同的空间联系,这种空间联系既有文化的,又有社会的,也有宗教的。

空间结构的联系显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

在西方学者空间理论分析中,空间通常分为第一空间、第二空间和第三空间。

所谓第一空间指的是空间形式具象的物质性,它是由经验来描述的事物,而第二空间指的是人类认知形式中的空间性,它是由空间的观念进行再表征的。

第三空间则结合了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视角,同时又开展了地理性和空间性想象的范围。

在这一空间中,是既真实又想象化的。

而通常第一空间被认为是真实的,而第二空间被认为是想象的。

西方大多数社会学研究者多将空间作社会文化意义上的设释。

在列斐伏尔看来,空间不仅是物质的存在,也是形式的存在。

主张从政治经济角度对待空间,认为空间是社会的产物,“空间就是(社会)产品”,“它真正是一种充斥着各种意识形态的产物”。

福柯则从观念史的角度来对待空间。

认为空间是权力实施的手段和媒介,权力是借助空间的物理性发挥作用。

一般空间理论家都认为,空间知识的生产主要是通过话语建构式的空间再现、通过精神性的空间活动来完成的。

认为,在日常生活里我们每一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关于空间的想象,这便是“心目中的地图”。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陆扬*内容提要:空间理论是近年后现代学术中的一个热点,特别是爱德华#索雅的第三空间理论。

第三空间可以比较于博尔赫斯的/阿莱夫0,具有芥子须弥的极大魅力。

由此重读文学空间,则可更多读出列斐伏尔所谓的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

关键词:空间第三空间列斐伏尔索雅克朗20世纪末叶,学界多多少少经历了引人注目的/空间转向0,而此一转向被认为是20世纪后半叶知识和政治发展中最是举足轻重的事件之一。

学者们开始刮目相待人文生活中的/空间性0,把以前给予时间和历史,给予社会关系和社会的青睐,纷纷转移到空间上来。

空间反思的成果最终导致建筑、城市设计、地理学以及文化研究诸学科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与日俱增呈现相互交叉渗透趋势。

对于现代都市空间经验这一从稳定一统向多元流动特征的变迁,文学的理解事实上不可能无动于衷。

就小说中的城市空间而言,19世纪的模式被认为是叙述和描写,20世纪一方面都市生活的时间节律明显加快,一方面空间的经验也变得支离破碎。

普鲁斯特5追忆逝水年华6中的回忆已无形式可言,乔伊斯和弗吉尼亚#沃尔夫的意识流小说则使完整的叙述不复可能。

那么,近年大有成为显学之势的空间理论对于文学又意味着什么?本文将就此作一探讨。

索雅与第三空间/第三空间0是近年后现代学术中的一个热门话题。

此概念由来于美国后现代地理学家爱德华#索雅(Edward Soja)1996年出版的5第三空间:去往洛杉矶和其他真实和想象地方的旅程6(Thirds pace:Journeys to Los Angeles and Other Real-and-Imagined Places)一书。

爱德华#索雅出生在纽约布朗克斯(Bronx)区,据他后来回忆说,在这个文化多元性表现得再明显不过的城区,他10岁时便活像个街头地理学家。

什么是第三空间?索雅承认他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使用第三空间这一概念,是有意识尝试用灵活的术语来尽可能把握观念、事件、表象以及意义的不断变化的社会背景。

空间理论论文:空间理论 空间 深度神话 异化

空间理论论文:空间理论 空间 深度神话 异化

空间理论论文:空间理论视域下的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中文摘要】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维度,空间以往被当作僵死的、刻板的、非辩证的和静止的东西而被人们所忽略。

同样,在文学作品中,空间总被当作人物活动的背景而被认为没有深度可挖。

随着空间问题逐渐成为当代社会理论的一大热点,人们也开始向文学中的空间聚焦,从空间领域对文学活动进行全新阐释,这无疑为我们当下的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本文试图用空间理论对罗伯—格里耶的小说做一个较为深入的梳理,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第一部分“绪论: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研究现状及本论文研究的特点”,主要对罗伯—格里耶小说的译介情况在国内的发展历程作简要介绍,为读者更好的理解他的作品奠定基础,对作家在写作中所呈现的空间问题进行综合考察,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突破单一论述和平面化的研究,为研究者提供一种新的思路;第二部分“罗伯—格里耶与空间理论”。

首先简要地介绍了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理念概述空间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概括了对空间理论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者及其理论;其次,阐明空间理论是如何在文学中显现的,人们可以通过文学空间的再现推导出怎样的文化含义;再次,说明罗伯—格里耶的小说与空间理论的关联性,使得用空间理论分析其新小说从理论上找到依据,为后面的分析奠...【英文摘要】As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human life, thespace which was once been treated as a dead,stiff, not dialectical and stationary object has always been ignored, and it has always been used as the activity background of characters in literature.As gradually becoming a hot point for social theory, the space problem in literature has being attracking more and more people’s attentoin. It is a new way for our literature study to research literature work from the space angl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the space th...【关键词】空间理论空间深度神话异化【英文关键词】Space theory Space Depth of myth Alienation【目录】空间理论视域下的阿兰·罗伯—格里耶的新小说摘要3-5Abstract5-6绪论9-141. 译介情况及评价9-112. 关于阿兰·罗伯—格里耶作品的研究方向11-133. 本论文的研究特点13-14第一章罗伯—格里耶与空间理论14-271.1 罗伯—格里耶的创作理念14-201.1.1 罗伯—格里耶的不确定的现实观14-151.1.2 罗伯—格里耶的”缺项”理论15-181.1.3 罗伯—格里耶的写物理论18-201.1.4 小结201.2 空间理论及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空间化倾向20-271.2.1 空间理论综述20-221.2.2 文学中的空间显现22-231.2.3 罗伯—格里耶小说的空间化倾向23-27第二章空间体验的传达27-362.1 《橡皮》:反英雄与夹缝空间27-322.1.1 解构真实空间27-292.1.2 在夹缝空间中生存的反英雄29-302.1.3 不断擦拭、重建的环境30-322.2 《在迷宫里》:”卡夫卡式”的迷宫32-362.2.1 梦魇般的空间环境32-332.2.2 静止空间中行动的凝滞33-36第三章心理空间的物化36-483.1 《嫉妒》:凝结成视觉图像的情感36-403.1.1 视觉活动透射出的”嫉妒”36-393.1.2 “蜈蚣”:嫉妒情感的凝结39-403.2 《窥视者》:原始欲望的空间显现40-483.2.1 时间的断裂和空间的延伸41-423.2.2 心理空间的呈现42-453.2.3 精神空间的失衡与社会秩序的破坏45-48结语48-49参考文献49-51致谢51-52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52。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

文学叙事中的空间方英【摘要】文学叙事中主要存在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和社会空间这3种类型。

物理空间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人的知觉可以感知的空间;心理空间是人的情感和意识对外部世界编辑后所建构的内部空间,也是人的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投射;社会空间是人际空间,是各种社会性元素的关系建构,主要强调政治、经济、权力、种族、阶层、文化等因素。

在这3种空间中,存在不同空间之间的对立、交集与边界,这些往往是文学家表现和探究的重点,应当得到特别关注。

而对同一种空间中子空间的切分,则是文学空间叙事研究必不可少的步骤。

%there are mainly three types of spaces, namely, physical space, mental space and social space. Physical space is the space in physical state, and is able to be perceived by human senses. Mental space is the interior space constructed through the edition of and the projection onto the exterior world by human emotions and consciousness. Social space is the inter-personal spac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relationship of various social factors, placing emphasis mainly on politics, economy, power, race, class and culture. In addition, the contrary of, intersection of and boundaries between different spaces are what writers favor exploring and revealing, and thus should be particularly stressed. In addition, the division of the different sections of space is necessary for the studies on spatial narrative.【期刊名称】《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年(卷),期】2016(029)004【总页数】7页(P42-48)【关键词】文学叙事;物理空间;心理空间;社会空间;边界【作者】方英【作者单位】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2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04新世纪以来,国内的空间叙事研究得到迅猛发展,成为叙事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空间研究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空间研究

二、文化表征
最后,文学空间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指空间所反映出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 权力关系。文学作品中的空间形态往往折射出一定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对于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意义具有重要影响。
二、文化表征
在创作手法和表现形式上,文学空间的文化表征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作家 可以运用隐喻、象征、意象等手法,将空间融入到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中。此外, 理论价值表现在它对于文化表征的深刻反映和独特呈现上。文学空间的文化表征 不仅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内涵,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文化和社会的视角。它揭 示了文化隐藏在表面之下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 和反思自己的文化和历史。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理论 视域下的文学空间研究
目录
01 一、空间生产
03
三、空间理论视域下 的文学空间研究
02 二、文化表征
内容摘要
空间生产与文化表征: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空间研究
内容摘要
在当今社会,空间概念已经从传统的地理、物理概念扩展到了文化、社会和 心理领域。这种转变也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空间的研究。本次演示将从空间生产与 文化表征两个角度,探讨文学空间研究的不同方面,并分析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文 学空间研究。
“空间凝视”是指文学作品通过特定的视角和描写方式使读者对某个空间产 生特殊的。在文学作品中,凝视不仅是一种视觉行为,更是一种社会和文化实践。 通过凝视,读者与作品中的空间建立起了特定的,进而对作品的主题和意义产生 深刻的理解。“空间修辞”则是指作家在描述空间时所采用的各种修辞手法,如 隐喻、象征、意象等。这些修辞手法不仅使作品中的空间更加生动形象,还反映 了作家的审美倾向和文化观念。
三、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空间研究
尽管在空间理论视域下的文学空间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 题和不足之处。首先,部分研究过于理论框架的建构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特 殊性。其次,由于空间理论本身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研究者在选择理论时存 在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最后,对于文学空间的跨学科研究还有待加强,尤其 是如何将文学与其他领域的知识相结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文学空间研究。

文学空间论域下的文学理论之生成

文学空间论域下的文学理论之生成

多 德 形 而 上 学 空 间 说 统 辖 着 西 方 近 代 空 间话 语 。 人 们将 空 间视 为 一个 预 设 的 、 态 的 , 静 被动 的 容器 思 考其 间展 开 的各种 事 物 , 此 , 学 研究 中空伺 如 文 问题 的失语 也 便 不难 理 解 。亚里 士 多德 《 学 》 诗 重 点谈 论 的是 文类 、 节 、 物 、 情 人 动作 等 问题 , 立 了 确
他 的模 仿 说理 论 . 未 涉 及艺 术 空 间 . 并 但正 是 空 间 问题 的失语 和格 外 强调 空 间 中展 开 的情 节 、 物 、 人
异质性、 能动 性 、 开放 性 的丰 富 内涵 。面对 当前 空
间认 识论 范 式转 换 、 当代 社会 生 活 空 间 化重 组 加 剧 以及 当代 文学 创作 实 践 的 空 间化 倾 向等语 境 变
动 作 等 , 明空 间 是 作 为在 场 的 人 物 、 动 、 节 说 行 情 得 以展 开 的不 言 而 喻 的一 个 预设 、背 景 和舞 台存
在着 。 自身并 无任 何 意义 。


空 间 认 识 论 与 文 学 空 间
此 观念 根 深 蒂 固 .也 体 现 在具 体 的文 学批 评
革 , 时性地 重 审空 间 认识 论 与 文 学 的关 系 , 积 历 对
极 建 构 当下 文学 空 间理 论 和 批评 话 语 就 显得 十分 必 要而 迫切 。总体 而言 , 文学 空 间在不 同空间认 识
论 制 约下 经 历 了静态 物 理 空 间到 精 神 心 理空 间 再
到 当下 动态 多元空 间 的历程 。
卡 西尔 说 :空 间和 时 间是 一 切 实 在 与之 相 关 “ 联 的框架 ,我 们 只有 在 空 间 和 时间 的条 件下 才 能 设 想人 和真 实 的事物 。”] 8 学艺 术 作 为客观 存 [P) 15文 ( 在不 可能丧 失空 间之维 。但 相 比时 间 , 学研究 对 文

现代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形式理论与空间批评浅析

现代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形式理论与空间批评浅析

现代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空间形式理论与空间批评
浅析
袁春红
【期刊名称】《雨露风》
【年(卷),期】2024()1
【摘要】如果说19世纪是时间和历史话语的天下的话,那么20世纪则是空间和共时结构的时代。

进入20世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愈来愈突显出“空间化”特征,在这样一个空间的时代、图像化的时代,理论范畴也倾向于空间性。

“现代语言学之父”索绪尔对共时结构的强调显示了语言研究的“空间转向”,而现代文学研究的“空间转向”可追溯至“二战”后美国学者弗兰克提出的空间形式理论,20世纪90年代兴盛于法国的“空间批评”则是现代文学研究“空间转向”的深化。

【总页数】3页(P00042-00044)
【作者】袁春红
【作者单位】云南民族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
【相关文献】
1.“空间转向”下的文学研究——“空间形式”的理论背景综述
2.批评理论的空间转向——论戴维·哈维对空间问题的探寻
3.空间理论与文学批评的空间转向
4.后
现代叙事视角下世界文学空间转向与流变——近年来国内外后现代文学研究综述5.如何与"现代性"周旋──从《批评空间的开创》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

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的关系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文学空间是指通过文字构建出的虚拟空间,是作家用以呈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传达情感理念的重要媒介。

而空间叙事理论则是对文学空间中叙事元素和叙事结构的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空间如何影响叙事效果,如何深化主题意义。

在文学创作中,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紧密相连,互为补充。

一方面,文学空间为叙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使作家能够自由地构建情节、塑造人物,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艺术世界。

另一方面,空间叙事理论则通过对空间元素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增强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将从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具体运用和表现,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作品的影响。

还将结合具体作品进行实例分析,以期能够更加生动、具体地展现文学空间与空间叙事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文学创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推动文学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二、文学空间的多维性文学空间并非单一的、线性的存在,而是具有多维性的复杂结构。

这种多维性既体现在物理空间的描绘上,也反映在心理空间、社会空间、历史空间等多个层面。

文学空间通过物理空间的细致刻画,为读者提供了直观的环境感知。

物理空间是文学作品中直接呈现的空间形态,如自然风景、城市景观、室内环境等。

这些空间的描绘不仅具有视觉美感,还通过象征、隐喻等手法,传达出深层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色彩。

文学空间还包含丰富的心理空间。

心理空间是人物内心世界的外化,是情感、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的舞台。

通过心理空间的描写,作品能够深入揭示人物性格、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增强读者的情感共鸣和审美体验。

文学空间还涉及到社会空间和历史空间的维度。

社会空间反映了人物所处的社会背景、人际关系和阶级地位,是作品反映社会现实和批判意识的重要场所。

历史空间则通过再现历史场景、描绘历史人物等方式,将文学作品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结合,赋予作品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空间理论和文学空间
陆扬
1、索亚与第三空间:《第三空间:》
20世纪后半叶对空间的思考大体呈两种向度。

空间既被视为具体的物质形式,可以被标示、被分析、被解释,同时又是精神的建构,是关于空间及其生活意义表征的观念形态。

索雅提出的第三空间正是重新估价这一二元论的产物,据索雅自己的解释,这一理论把空间的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均包括在内的同时,又超越了前两种空间,而呈现出极大的开放性,向一切新的空间思考模式敞开了大门。

31
第一空间认识论偏重于客观性和物质性,力求建立关于空间的形式科学,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与环境的地理学,因此作为一种经验文本在两个层面上被人阅读:一是空间分析的
原始方法,就对象进行集中的准确的描绘,一是移师外围,主要在社会、心理和生物物理过程
中来阐释空间。

第二空间认识论”要晚近得多,可视为第一空间认识论的封闭和强制客观性质的反动。

简言之是用艺术对抗科学,用精神对抗物质,用主体对抗客体。

……第二空间形式从构想的或者说想象的地理学中获取观念,进而将观念投射向经验世界。

……近年实证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以及存在主义、现象学、阐释学等等思想和方法的融合,则是推波助澜,促使两种空间融合。

第一空间分析家更多地求诸观念,反之第二空间的分析家们,也非常乐于倘佯在物质空间的形式之间。

“第三空间认识论”由是观之,它既是对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认识论的解构又是对它们的重构。

……索雅强调在第三空间里,一切都汇聚在一起:主体性与客体性、抽象与具象、真实与想象、可知与不可知、重复与差异、精神与肉体、意识与无意识,学科与跨学科等等,不一而足。

32
2、第三空间与《阿莱夫》:
第三空间的彻底开放性:一切皆见于第三空间,我们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它,其间
万象无一不是清清楚楚,然第三空间又神秘莫测,从来没有人彻底看清它、理解它,它是一个“无以想象的宇宙”。

……社会空间的社会生产,这就是列斐伏尔,也是博尔赫斯,给予“第三空间”的最大启示。

34
3、重读文学空间:迈克克朗《文化地理学》
文学景观最好是看作文学和景观的两相结合,而不是视文学为孤立的镜子,反映或者歪曲外部世界。

……文学提供观照世界的方式,显示一系列趣味的、经验的和知识的景观。

34……文学是一种社会产品———它的观念流通过程,委实也是一种社会指意过程。

35 文学故此同样是一种社会媒介,一个特定时代不同人众的意识形态和信仰,由此组构了文本同时也为文本所组构。

文本组构了作者想说、能说,甚而感到不得不说的言语,同时又组构了言说的方式。

所以文本是环环相扣,交织在它们或者是认肯或者是有意颠覆的文化惯例之中。

……克朗因此强调文学不是举起一面镜子来观照世界,而是一张纷繁复杂的意义之网。

任何一种个别的叙述,都难分难解牵擎到其他的叙述空间。

这些空间未必一定要是文学空间, 像官方文牍、学术著作,甚至宣传广告,都可罗列其中。

文本就这样组成了一张观念和观念
之间的大网,就在这大网之中,它确立了自己观照世界的方式。

……文学对于地理学的意义不在于作家就一个地点作何描述,而在于文学本身的肌理显示社会如何为空间所结构。

……在文学文本的内部来探究特定的空间分野,这些分野可以同时见于情节、人物以及作家自传等等多种方面。

克朗称进而可在文本里构建一种家园感(sense of home),由此可以帮助我们深刻理解帝国主义和现代社会的地理知识。

35……文学描写可以揭示空间如何组构,以及空间如何为社会行为所界定。

文学中空间的意义,由是观之,较之地点和场景的意义远要微妙复杂得多。

36
商场这个封闭的空间比较流连市井街道,克朗认为,它成为文学的中心场景标志了都市空间从公共空间向私人空间的转移。

它不仅是建筑和经济的移位,同样也是城市经验的移位。

……现代性不光是流于字面的描写,而本身就成为城市描写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

故此,波德莱尔的诗作不光是巴黎写景,相反其文本自身似乎也参入了这“闲荡者”的诡异行踪,一路游荡过无数人等,可是永远也无以把握整个城市。

……
文学与空间理论的关系不复是先者再现后者,文学自身不可能置身局外,指点江山,反之文本必然投身于空间之中,本身成为多元开放的空间经验的一个有机部分。

要之,文学与空间就不是互不相干的两种知识秩序,所谓先者高扬想象,后者注重事实,相反毋宁说它们都是文本铸造的社会空间的生产和再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