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语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标题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内容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题型一:划分文章的段落,并概括内容方法指津:(1)按事件的发展过程(2)按空间的转换(3)按时间的变化(顺序、倒叙、插叙)(4)按感情的变化(5)按内容的逻辑变化(如总分总)(6)按表达方式的变换(叙事、抒情、议论)题型二:分析文章的线索1、类别:人物线索、事件线索、事物线索、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变化线索、明暗两线2、方法指津:①文章的标题;②文中段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句;④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行踪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结构严谨。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高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1)、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2)、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3)、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4)、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阅读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初中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指导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言语感情色彩浓厚,婉转含蓄,声调协调,表现力强。
在阐发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言语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言语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了解其深层含义。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
高中语文散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及解题套路【一】高中语文散文阅读必备答题技巧 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须掌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事件的演变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事件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顺序。
叙事散文以叙述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注意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研究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作者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常常抒写作者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作者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作者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而也常常在人物的描写、事件的记叙中融注作者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作者对生活的高度认识,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作者的心声,给人以启迪,仔细品味,都富有一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一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味作者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常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说、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答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特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明了表达。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等。
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文和小说。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第一篇: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点四:表现手法的考查考点五:文章结构的考查考点六:赏析语言的考查考点七:结合实际的考查考点八:作文片段的考查考点一: 叙事线索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人物线索 : 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时间线索 : 按时间顺序事件线索 : 中心事件物品线索 : 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一件珍贵的衬衫》特征线索:某一事物的特征《背影》感情线索 : 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紫藤萝瀑布》答题格式:①是贯穿全文的脉络;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③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④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⑤表现文章主旨;⑥照应文章题目;⑦用于抒发感情;考点二:记叙顺序的考查考查类型:文章顺序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格式:顺叙的作用:线索清楚,层次明晰。
倒叙的作用:造成悬念、突出情节结局或情节中最精彩部分;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的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或主题。
考点三:表达方式的考查考查类型: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1、表达方式五种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一般来讲,记叙文多采用记叙、描写、抒情表达方式。
最常考到的是描写方法的作用。
2、描写的几种形式:① 从不同角度(方面)来描写,如从上到下、从里到外、从局部到整体等② 以动衬静(以静衬动),动静结合来描写③ 正面与侧面来描写(直接与间接)④ 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3、描写方法:外貌描写:指出人物xx地位、处境、经历。
交代了人物的xx身份。
动作描写:表现动作过程;展现情节;显示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心理描写:揭示人物xx内心世界或刻画人物xx思想品质。
神情描写:表现人物xx内心世界;刻画人物xx性格,反映人物xx品质。
题型12 现代文阅读II记叙性散文 (答题模版)-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答题技巧与模板构建
题型12 现代文阅读II 记叙性散文1、散文基本特征:(1)情感浓烈,选材广泛(富有抒情性,形散神聚);(2)真实自然,富于美感(写真人真事,可以艺术加工,表达方式多样);(3)以小见大,纸短韵长(哲理性)。
2、散文的分类(传统的分类:据内容和性质分)⑴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⑵写景散文(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文章)⑶抒情散文(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文)抒情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没有贯穿全篇的情节,强烈的抒情性为其突出特点。
它或者直抒胸臆,或者触景生情,洋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
抒情散文感情真挚,语言生动,常常运用象征和比拟的手法,把思想寓于形象之中,因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3、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散文不像小说,散文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可循,它的内容广泛,跳跃性很大,可涉及古今中外,天南海北,国计民生,花鸟虫鱼等诸多方面。
“形散”主要表现在:1、时间跨度大。
如秦牧的散文《土地》。
从今日的土地一片生机,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晋公子重耳狼狈出逃时手捧泥土感谢土地是上苍的恩赐。
2、空间转换广。
余光中《听听那冷雨》写雨,一下子写台北的雨,一下子写大陆的雨,一下子写美国的雨,一下子写古人如何听雨,自己童年如何听雨,一下子写现代人如何听雨……3、事件牵涉多。
如袁鹰的散文《井冈翠竹》,写井冈山的竹子做过武器杀伤敌人,做过竹筒盛粥,做过红军的扁担挑着中国革命从井冈山走到延安,走到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竹子又被派上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用场……事件多得让人应接不暇。
4、表达方式活。
茅盾名篇《白杨礼赞》,就综合地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文章开头就记叙和描写了汽车在黄土高原上奔驰看到的黄土高原的外貌,用抒情和议论点明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神聚”指的是文章始终紧紧围绕一个中心,贯穿一条红线,做到结构紧凑,层次分明,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形散神聚”的特征增加了散文的阅读难度,考场上有的同学读了一篇散文后,往往不知所云,不得要领。
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叙事性散文阅读技巧篇一:叙事性散文阅读方法及例题分析叙事类散文复习技巧①理解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②理解文章中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和表达作用。
③能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把握文章中作者的态度或观点,作出自己的评价。
④能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⑤能就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写作特色等作初步的鉴赏品评,提倡多角度有个性地理解。
⑥能由文章的感情、观点、价值观和思维方法等产生联想和创新。
现代文阅读考察中,先考察对文章整体阅读的宏观把握和感受,在考察细微之处的字词句的具体理解和运用;最后考察级和自身实际的延伸阐发。
其中既有对阅读方法的评估,又有对学习习惯的展示和量化。
备考指南]1.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从而理清脉络。
2.掌握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叙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倒叙: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叙述。
作用:埋下伏笔,造成悬念,以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避免叙述的平直呆板。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衬托文章的中心内容,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或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
3.熟悉各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记叙是叙事类散文基本的写作方法。
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第二人称:直接,拉近距离,面对面。
第三人称:灵活自由,叙述空间大。
)描写分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抒情: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与人、事、物上,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抒情的作用在于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议论:记叙文中恰当地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结尾的议论。
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公式阅读方法:1、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有目的的阅读。
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应该注意的语句:(1)标题(2)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3)文中反复出现的议论、抒情。
2、线索类型及主要思考方向: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语言赏析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理解词语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③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④替换法: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答题对策:(1)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引申义。
(2)各种词语的作用:①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②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③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④叠词能起强调作用。
公式:本词字面上是XX意思,但放在本文中,是XX意思,起到了XX的作用。
(2)某个词语可否替换(删除)首先要标明观点,可以或者不可,一般情况下不可。
答题公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删除)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赏析句子1、用词之美(同上)2、修辞之美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散文)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简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限定字数方法:“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了”或“什么怎么样了”。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2.“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例答案: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二)句子型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无字数限定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案:(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例7.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答案:(3分,至少写出三点)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
【高考语文】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所写事件常考题型:阅读全文,概括文章写了关于谁的几件事/一件事。
或者“简要概括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技巧:文段中事例的概括:①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②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可用这样的模式:“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考点二:品味题目常考题型:①为什么以此为题?②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③试分析题目的作用。
④给文章加(换)题目。
答题技巧:文章的标题是“文眼”,统帅全文。
它的作用主要有概括主要故事情节、文章的线索、揭示文章的中心、点明写作对象等作用。
答题技巧:(1)先看题目本义:词语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写作内容如主要事件人物等)(2)再思考深层含义:中心(主旨):与中心的关系(揭示了,点明了)人物:与人物关系(表现人物性格;表明作者情感;是作者感情触发点)结构:线索、悬念表现手法:象征(3)最后分析其效果:运用比喻、化用诗词、引用歌词、一语双关等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阅读兴趣等(议论文的题目一般点明论点或论题;说明文常点明说明对象或特征)可以从——内容上、主题上、线索、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中心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考点三:记叙线索及作用常考题型:这篇文章的线索是什么?答题技巧: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等。
线索判断技巧:A看题目,B看议论抒情句,C看多次出现的字眼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
高考散文阅读常见题型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类答题技巧【一】行文思路(或结构)1、常见题型①*以什么为线索?请你进一步地理解*思路。
或除了以为思路安排的*结构外,*还有另一个隐喻性的表达结构,请写出体现这一线索的思路来。
②*主要分几个画面来写,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③请概括*写了哪些方面?或概括特点?④为什么从这里写起;先写这个后写那个,为什么?为什么作者在*开头写某某内容?2、解题思路:答题程序应该是分析层次结构,把握段落大意,然后准确切分*层次并概括层意,最后把层意按照先后顺序组合起来。
一般从结构、内容(表现形象,思想情感、主题思想)与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回答。
3、答题格式:先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附:记叙文(散文)的*结构特点:时间上组织材料; ②从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等;以什么(物件、观察点)为中心;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层深入。
同时要适时的结合中心回答。
【二】行文表达作用1、常见题型:①局部某句话、某处叙述句(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者这样写对全文结构安排有什么作用?文中某段文字不要行不行?为什么?②某一引文(诗句或典故等)在*中有什么作用?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③某一处环境描写的作用或文中描述了某某景色,请加以简要概括,并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解题思路:主要从内容和结构上解答分析。
3、答题格式:某段或语句:写了……内容(概括这句话或者段落的大致意思),运用……手法,起到了……作用或表达效果(联系中心)引文的作用: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情感;丰富了*内容,增强了*的感染力;结构上起到了……作用景物描写:这一景物描写了……自然环境,渲染了的……气氛;烘托人物的……心境或性格;暗示……社会环境;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附:引文作用常使用的术语(1)开头:①总领全文; ②引出下文的……情节或引出话题;③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或与下文构成对比;④开篇点题,营造……的气氛,奠定……的感情基调;④制造悬念或埋下伏笔,吸引读者。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范本模板】
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及答题方法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四、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阅读记叙文(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清文章结构:记叙文(散文)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
在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散文)往往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时要关注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3. 把握文章主题:记叙文(散文)的主题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体现的。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感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赏析语言艺术: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感受语言的魅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记叙文(散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6. 勤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也方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总之,阅读记叙文(散文)需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感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1.知识模式(储备)(1)、首句(段)——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铺垫,埋下伏笔。
尾句(段)——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
转承句(段)——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中心句(段)——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点睛句(段)——点明全文中心,统领下文;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段)——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段)——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
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2)、散文主体材料及穿插性材料作用:主体材料可更好地表现主旨;穿插性材料对主体性材料起着补充、丰富、拓展的作用,行文更活泼,曲折有致,丰富或深化主旨。
2、思维模式(1)、位置定位。
句段在文中、段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不同。
材料所在段落的范围。
这些都是答作用题首先要思考的。
(2)、把握句段、材料的基本内容,以此作答,这是前提。
(3)、抓住句段及材料在上下文中的关联作用。
即使题干上没有要求说“具体”作用,在答题中也切不可笼统回答“承上启下”。
(4)、根据不同文本的内容安排,有时还要结合表现手法所起的作用考虑结构作用。
这类手法的作用还有“对比”“衬托”等。
3、答题模式结构上:常见的表现手法1.承上启下:既承接了上文……,又引起了下文……,由……过渡到……(物人,景情,事理),由……转而写到……2.引起下文:为下文写……埋下伏笔,为下文写……张本,为……进行了铺垫,呼应下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3.总结上文:呼应上文……,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并进一步……,卒章显志,表达了……4.线索:贯穿全文的线索,在文中x次出现,层层递进,逐层深入,把……感情推向高潮内容上:是为了写什么或为了说明什么(主要内容或主题),抒发了……情感,表现手法、用得比较生动的词句及其表达效果(2)、关于引文(引述、穿插性材料)在原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模式。
记叙文散文阅读指导
①交代了某某背景、情况(要根据文意概括) ②为下文某某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4)补叙(在结尾)。 ①补充交代某某情节(要根据文意概括); ②照应上文,解开悬念,让故事真相大白。 ③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
6、本文题目有什么作用? 可从以下角度考虑:
1、该段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说明、议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第一问: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人物描写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细节描写。
第二问:一般最后都要从情感、性格上分析: 生动形象写出了某某人的某某感情(某某性格)。
(1)是全文的线索; (2)用某某修辞,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3)点明中心; (4)奠定感情基调。
本文题目有什么含义? 可从以下角度考虑: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3、自然环境(或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渲染某某气氛; (2)烘托某某人的某某心情或性格。 (3)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4、整篇文章的表现手法 :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以小见大、虚实结合、先抑后扬、动静结合
5、该文段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1)顺叙。 (2)倒叙(在开头)。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积累(一)基本概念:何为散文?散文,就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得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得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得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得独特感悟得一种文体。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就是就散文得内容而言;自由灵活,就是就散文得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得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得感情、感受、感悟得散文.1)写人得散文:描写人得某种精神面貌,通过她得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得目得,进一步对要写得这个人得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得评价 ,对人得某种精神得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有得抓住人物得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得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得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得精彩片段,表现人物得精神、性格与气质,如杨振宁得《邓稼先》;有得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得记叙,如鲁迅得《阿长与山海经》;有得着重突出人物群像得描绘,如莫泊桑得《福楼拜家得星期天》……2)叙事得散文:记事得目得就是写人,写人得目得就是突出人得性格,写人得性格得目得就是展示人得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得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就是一个有头有尾得故事,如许地山得《落花生》;可以就是几个片段得剪辑,如鲁迅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就是一个典型得细节化得生活片段,如朱自清得《背影》……2、描写性得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得散文(情景交融得、借景抒情 ):一般先作情绪上得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得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得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得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得散文(托物言志得、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得特点与人得性格得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得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得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得好恶、希望、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性散文阅读指导及答题技巧一、文体知识积累(一)基本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的一种文体。
描写见闻、表达感悟,是就散文的内容而言;自由灵活,是就散文的形式而言。
散文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所谓记叙性散文,就是通过记人、叙事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感受、感悟的散文。
1)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有的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与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有的从横向角度,剪辑若干的精彩片段,表现人物的精神、性格和气质,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有的注重对人物生活片段的记叙,如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有的着重突出人物群像的描绘,如莫泊桑的《福楼拜家的星期天》……2)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文中之“事”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可以是几个片段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可以是一个典型的细节化的生活片段,如朱自清的《背影》……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1)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2)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2、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4、线索:文章结构的红线。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写景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
5、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6、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一、阅读习惯的养成(一)整体感知在领学生阅读文章时先抛给他们一个对整体把握的问题。
如:文章写了什么(内容),怎样写的(结构、语言——修辞、表现手法)为什么这样写,要达到的效果(主旨)(二)动笔点评培养学生读书动笔读书的习惯。
1)分析文章题目:中心、线索、人物、事件、语言特点等。
2)精读全文:勾画出每段的关键词、关键句。
3)分析结构,弄清每段的段意: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又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4)归纳全文中心思想:主要内容(事件、景物的情况和特点)+中心(人物品质、感情、哲理)。
5)赏析写法:语言表达(修辞、表现手法)、结构。
(三)实践引路结合文章进行体会。
美丽乌龟我见过一只非常美丽的乌龟。
它的壳和头都是翠绿色的,翠绿色的壳上有着咖啡色的花纹。
它的背高高地隆起,就好像是一个篮球的半圆,弧线优美光滑,一点也不像一般的乌龟那样扁平。
最奇特的是乌龟的嘴很大,两边的线条翘起,像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地对人注视,一眨不眨。
是在一位朋友的画室里看见那美丽的乌龟的。
我对朋友说:“这辈子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乌龟,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朋友向我谈起这只乌龟的来历。
他在巴西旅游时,第一眼看见就爱不忍释;他没想到世界上竟有这样美的乌龟,于是百般恳请,出了高价才从原主人处购得。
但是,这用双手才能环抱的大乌龟,重达30公斤,怎么带回来呢?通过了动物出口的种种检验,才从海运将它用货箱托运了回来。
“巴西到台湾的货轮开了三个月才到,我心想,万一它死掉了,就留着做标本。
没想到开箱的时候,它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张开,吓了我一大跳。
”朋友说。
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
万万没想到的是,朋友说:“乌龟死了,这是它的壳,我留下来作纪念。
”航行超过万里、在木箱里靠着一息都能存活的乌龟,怎么会死呢?朋友说:“我到南部去开展览,离开一个星期,想想不能每天喂它,离开的时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来后少了一把,乌龟却死了。
后来找了一位兽医来看,他说乌龟是撑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气吃了。
”我和朋友抚摸着巴西龟留下的壳,内心感慨不已。
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的乌龟,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了。
可见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饱足也不尽然可喜。
在饱足中的节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还要艰难哪!(作者:佚名选文有改动)欣赏:选文《美丽乌龟》叙写的故事很简单,没有曲折的内容,没有紧张动人的场面,也没有激动人心的细节,但作者睹龟“思”人,以小见大,从一只乌龟的生死故事中感受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于是就赋予这篇文章以丰富的内涵。
试题:1.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洁说明本文的写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2. 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概括本文中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3. 从表达目的的角度,完成下面的评析。
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只巴西乌龟的故事来表达作者对________的感悟。
4. 从构思技巧的角度,在文中找出与画线句相照应的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5.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简说本文中的“对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6. 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一句话表达你读了乌龟的故事之后的感慨。
解题:第1题要求我们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来理解文章的思路。
所以第一关要准确把握什么是“表达方式”,然后才能答题。
所谓“表达方式”,指的就是叙述、说明、议论、抒情等书面或口头的“写作”方式。
于是我们就可以回答“叙议结合”。
当然,答“先叙后议、叙议结合”或“先叙后议”均可,但最好不回答“有叙有议”。
第2题要注意对答题的严格限定,即要求我们“从情节梳理的角度”来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括。
换个说法,就是要我们来概括文中故事的情节。
于是我们就可概括出这样的情节:购得乌龟,运回乌龟,乌龟撑死;也可以这样概括:买乌龟,运乌龟,喂乌龟,乌龟撑死。
答这样的题,也允许有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
第3题要联系到前面已经有了的答题铺垫,即这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文章。
再看看题目中的提示,这是一篇以小见大的文章,再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这儿表达的,是对“人生与社会”的感悟。
如果再简洁一点,答“人生”、“生命”也是可以的。
第4题比较容易找到答案。
这个画线句说到“可惜没带相机,下次一定要来帮它照相”。
那么,下文中的“过了一个月,我去看朋友,带了相机想去拍那只美丽的乌龟”就一定是与之照应的。
第5题答题的关键是集中目标。
题目中要求说说“对比”,但没有指出要我们说说与什么有关的对比。
既然文章是写乌龟的,那么毫无疑问这“对比”一定与写乌龟有关。
于是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点来阅读文本,发现“对比”,可以进行如下的表述:①乌龟忍饥挨饿却活下来与吃得太饱而撑死形成对比。
②乌龟的来之不易与很快死去形成对比。
③在很长的时间内都饿不死与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撑死形成对比。
④在极度的黑暗中在饥寒交迫中还能存活与在翠绿的花园的水池旁却因为吃得太饱而亡故形成对比。
以上只要答出其中任何一种都可以,当然,表述与之相近就行。
第6题有三个限定:①从忧患与安乐的角度写;②只写一句话;③这句话是表达自己的感慨的。
所写句子一定要符合这三个条件。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句子要表现出一定的理性,不能写出“乌龟真可怜啊”这样的话语。
类似“忧患带给人生的斗志,安乐使人丧失活的斗志”,“希望远离忧患追求安乐的人,很少会想到忧患给人带来的勇气与力量”,“人因为安乐而死,由于忧患而生”等答案都是可以的。
(三)中考阅读题及点评心灵折旧费(1)20元钱,大哥受益一生。
(2)这是五年前的事儿。
那时,大哥刚刚下岗,在县城的一个十字路口,租了一间铁皮小屋,卖些烟酒这类的东西。
(3)一天,夕阳沉沉地挂在天边。
一位中年汉子走到大哥的铁皮屋前,汉子放下手中沉甸甸的编织袋,从口袋里摸索出马毛钱,买了一包抵挡的香烟。
汉子抽出一根烟,点上,然后和大哥寒暄起来。
从谈话中,大哥了解到,汉子就是我们县的人,刚刚从外地打工回来。
汉子说,他的家距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的土路,他很犹豫地提出,能不能从大哥那里借一辆自行车,因为他已经坐了一晚上和一白天的车了。
大哥看看夜幕已经降临,又打量着眼前这位陌生的民工,最后还是把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剩下哪都响”的“东方红”牌自行车推了出来。
当时的大哥,确实多了一个心眼,他本来刚买了一辆新自行车,但是大哥可不敢轻易地相信别人。
汉子十分感动,说最晚明天上午就把车换回来。
也许是由于匆忙,汉子并没有来得及留下他的姓名以及村名,就匆匆地骑车走了。
当我的嫂子听说大哥把自行车借给一位陌生人的时候,和大哥大闹了一场。
嫂子说大哥是榆木疙瘩不开窍,这回肯定被人骗了,不信等着瞧。
(4)第二天上午,大哥焦急地等待在铁皮屋前,他多么希望那位汉子早点出现呀。
然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大街上人来人往,就是没有那个汉子的身影。
嫂子在一旁不断地敲敲打打、冷嘲热讽,大哥由沉默变得烦躁,又由烦躁变得愤怒。
(5)到了中午,太阳放着刺眼的光芒。
汉子仍然没有来,大哥终于绝望了,任凭嫂子把他骂得狗血喷头。
大概是在中午12点半的时候,那位汉子骑着车子忽然出现在大哥面前。
汉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水,连声说着:“对不起,对不起,来晚了。
”大哥先是惊喜,但随之而来的是一股无名之火从心底升起。
大哥厉声说:“对不起个屁!你耽误了我大事!”汉子很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
(6)忽然,大哥灵机一动说:“这样吧,我不能把自行车白借给你,你得掏个钱,就算是车子的‘折旧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