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和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知识小结1、记叙文是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4、叙述的人称:第一人称(使文章更亲切或更真实,便于直接抒情)、第二人称(亲切,如同面对面说话,真诚)、第三人称(客观、实际、灵活、自由,不受时空限制)。
5、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事线、物线、情线、地点为线、时间为线。
一般只有一条线索,特殊的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通常有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复杂的记叙文,往往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7、描写的表达方式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
以此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或心理活动)。
环境描写可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此外,还可以从描写的角度来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常叫作细节描写。
有的则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
8、抒情的表达方式: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抒情9、记叙文阅读的一些具体技巧(1)先从原文找现存语句(有特别规定除外),再做适当调整、提炼。
(2)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作用: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有文采,更突出某事物……的特征。
反问、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的作用:增强表达的语气和语势。
对比、衬托等写作手法的作用:通过两类事物的鲜明比较,更突出地表现出某事物……的特征(3)记叙中的议论语句一般是点明中心,画龙点睛。
①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文章的结尾: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中考语文复习考点16记叙文阅读散文重点难点(原卷版)
记叙文阅读(散文)关于“散文阅读”的要求为:(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已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一、散文阅读综合【考点讲解】一、知识点讲解1.散文的概念散文是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于主观抒写的,不讲究骈偶押韵的文体。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2.散文的特点散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所谓“形散”,指的是散文的取材十分的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先进事迹的片段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
“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叙事、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都能在中心思想的统率下,得到尽情的发挥。
所谓“神不散”,指的是散文的立意高远,主题集中。
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文章的中心展开,为文章的中心思想服务。
3.散文的分类(1)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思。
特点:通过某些生活片段,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鲁迅的《藤野先生》。
(2)抒情散文: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等。
特点: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包含较多含蓄和象征的成分。
如:张晓风的《行道树》,茅盾的《白杨礼赞》。
(3)哲理散文:以议论为主,借助某种形象的说理,直接发表议论。
特点:议论、抒情和描写三者相结合,近似于杂文,但比一般的杂文更具有文艺性。
如: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
4.散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文章始终的脉络。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
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_初中记叙文阅读方法和技巧记叙文阅读理解在考试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在答题的时候,要运用哪些方法和技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记叙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和套路,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技巧【1】1、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2、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中议论是以记叙为基础,对记叙的内容进行分析或评论。
“叙”主体,“议”是附属成分,不可本末倒置;“议”是“叙”的自然发生,并不是强加上去的。
“议”宜短不宜长,点到为止,不可以“议”代“叙”。
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
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3、记叙文中抒情: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是指作者或主人公直接倾吐内心感受的抒情发式;间接抒情是指寄情于景,融情于物,感情流露于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字里行间的抒情方式。
注意:阅读散文时,要特别注意文章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的特点。
作用: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4、记叙文中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一般要求文字简明扼要。
5、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过渡:过渡是段落层次连接的桥梁。
要求:恰当、巧妙,能够使文章连贯、布局慎密、转承自然。
过渡时一般用词语、句子、段来过渡。
作用:过渡能在段与段、层次与层次之间起到纽带作用或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组织成篇的作用。
(2)照应:照应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方面。
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思路初一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思路初一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和思路(上)1、概括全文的主要事件或某段主要内容。
(概括能力)解题技巧:(1)概括时抓住“谁”“做什么”“结果”三要素概括。
(2)概括语言要简洁,力争用一句话,在30字以内完成概括。
(3)概括时要注意适当点出特殊的背景、环境和情节。
(4)要弄清文章的主人公,确定“谁”。
思路:(怎么样)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结果2、散文中人称的使用和人称变化的作用。
解题技巧:(1)判定人称时要看叙述者是第几人称。
(2)第一人称的使用是为了给读者以真实感,使叙述结构层次清晰,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的使用是为了便于直接抒发作者的强烈的感情。
(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回答)第三人称的使用是便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的叙述,丰富文章的内容。
思路:判定人称——结合文本内容回答作用——思考对中心是否有作用。
3、文章的写作顺序及其作用答题技巧:(1)顺叙和倒叙用于篇章,而插叙用于段落。
(2)顺叙作用:使文章层次清晰,脉络清楚,事件叙述较完整。
倒叙作用: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和情节的曲折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避免叙述和结构的单调性。
插叙作用:补充文章的相关背景等有关内容,使文章内容更加完整充实。
(3)所有的记叙顺序都有可能对文章的中心起到一定的作用。
思路:判定顺序——结合文本内容分析直接作用——结合中心看看这种顺序的运用是否有利于体现文本的中心。
4、文章中某些段落和内容对文章中心所起的作用。
答题技巧:(1)分析段落的位置,根据位置确定作用。
(2)分析语段内容和中心的关系,所有的语段内容最终都是为中心服务。
(3)段落的作用通常包括结构和内容两部分:结构作用一般有过渡、引起下文、总结上文、为下文做辅垫、首尾呼应、点题等;内容作用一般是点明中心、深化中心、便于抒发某种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等。
开头语段作用:结构作用:开篇点题;首尾呼应;引出下文或总领全文。
内容作用:交代某个内容;为下文的某个情节做辅垫;开篇点明文章的中心。
记叙文(含散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
阅读文章和掌握审题答题技巧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特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明了表达。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等。
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文和小说。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 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精选】中考阅读(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二、议论文阅读技巧 (5)三、议论文的常见题型 (7)一、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看题目、人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答: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9.填写读书卡片。
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
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小说、散文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方法及答题公式阅读方法:1、浏览考项,细读答题。
浏览题目,然后带着问题仔细的、有目的的阅读。
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快速浏览全文,重视标题(中心)、开头段(观点)、结尾段(结论)及各段落的首句(主题句),不管生词难句。
3、复读全文,验证答案。
答题完毕时,同学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再看一遍,以确保答案的正确,同时答案要求:准确,简洁,全面。
考点之一:叙事线索考查类型:直接让考生回答“本文的线索是什么?”1、应该注意的语句:(1)标题(2)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3)文中反复出现的议论、抒情。
2、线索类型及主要思考方向: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⑤时间线索3、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考点之二:语言赏析1、分析某个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1)理解词语的方法:①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指代的内容。
②联系上下文体味词语概括的内容。
③体味词语的表达效果,揣摩词语的情味和色彩等附加意义。
④替换法:用同义词替换某个词语,将形成的新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对照,通过比较,体会适当与否,分析原因,从而理解词语的意思.答题对策:(1)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双关义、引申义。
(2)各种词语的作用:①动词形容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②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③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④叠词能起强调作用。
公式:本词字面上是XX意思,但放在本文中,是XX意思,起到了XX的作用。
(2)某个词语可否替换(删除)首先要标明观点,可以或者不可,一般情况下不可。
答题公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删除)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2、赏析句子1、用词之美(同上)2、修辞之美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注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全汇总一、记叙文知识点★时间地点和人物,主要人物中心定;(中心:中心思想) ★起因经过和结果,记叙要素要分清;★记叙顺序有四种,顺插倒补看事情;(顺插倒补:顺叙、插叙、倒叙、补叙)★第一人称以我写,局外人写三人称;★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议抒描和说明;(叙议抒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人物描写有四种,肖像动作和言心;(言心:语言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描写记分明,社会自然要分清;★记叙文体多线索,时空物人和感情;(时空物人:时间、空间、事物和人物)★抑扬对比和陪衬,象征手法加拟人。
(抑扬:先抑后扬和先扬后抑;手法:写作手法)二、说明文知识点★给人知识说明文,介绍事物阐事理;★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来表意;(特征:事物的特征;方法:说明方法)★图表数字和举例,诠释分类下定义;(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还有比较和比方,阅读写作要注意;(作比较、打比方) ★说明顺序只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求浅易;★总分并列和递进,说明结构细分析。
(总分:包括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和分总关系)三、议论文知识点★表明观点和主张,以理服人议论文;★观点态度要鲜明,论据一定要充分;★例证引证和喻证,对比论证要分明;(四种论证方法)★提出问题是引证,分析问题即本论;★解决问题是结论,议论结构须分清;★议论语言要准确,更是要求严密性。
破解记叙文10招一、记叙文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二、描写方法的分类: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环境描写①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②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文、散文)答题技巧
初中语文文学性作品阅读(记叙、散文)答题技巧题型一:概括主要内容(一)短语型简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限定字数方法:“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了”或“什么怎么样了”。
答题时要注意所给例子,有没有规定字数,这种类型的题目,在回答时往往省略主语。
例 1.本文记叙了作者回访老屋的经过。
请摘录文中语句,把作者的行踪补充完整。
(3分)站在村口远远望去→(1)→(2)→默默地坐在堂屋里→(3)→站在老屋门口答案:(1)默默走近老屋(2)抬脚跨进门槛(3)在老屋的里里外外转来转去例2.“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答案:(1)花期早(2)开得多(盛)(3)花朵美(4)花味香(5)叶子绿(6)生长快(4分,意思对即可,至少答出四点)例答案:不理解(反感、嫌烦等)赞赏(推崇、赞美、赞同、认同等)(二)句子型简要概括文本主要内容或主要情节,无字数限定方法:“谁,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干了什么。
”或“在什么环境中(什么情况下)谁干什么。
”例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5.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3分)答案:(1)一开始并未重视,随意栽在院子一角,毫不关心。
(1分)(2)经常忽略具有超强生命力却显得不起眼的平凡的花和平凡的花香。
(2分)例7.父亲的哪些行为让“我”觉得“他是和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答案:(3分,至少写出三点)父亲不回北京、安身于小城,做普通的工作;不仅爱好广泛,而且都能耗费精力将其一一做到极致;过着一种“不求上进”的生活,甘做普通老百姓;与大多数人的忙碌奔波完全不同,与功利化过重的现实社会“脱节”。
题型二:赏析句子(一)抓修辞手法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拟人答题格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什么人格化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了什么怎么样(的情态)。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方法和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一些小伙伴在做阅读理解时感觉无从下手,失分严重。
这里分享的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汇总,可以帮您系统答题,从容拿分。
第一部分记叙文一、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二、常见叙事线索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时间的先后6.地点变换线索找出其线索的方法: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三、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1、2、3、4、5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5、1、2、3、4、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 1、2、X、3、4、5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4.补叙:在叙述的结尾,补充交代与前面情节相关的内容。
1、2、3、4、5、X四、记叙的人称第一人称:"我";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
第三人称:"他"或"他们",作用: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让人觉得客观、可信。
第二人称:以“你”来讲述或者抒情议论。
(在诗歌和讲演中较多)作用:面对面地倾诉会更亲切自然;或者面对面地斥责语气会显得更加强烈。
五、人物的描写方法描写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角度:正面描写: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方法)侧面描写:以环境渲染烘托;以他人来衬托;他人的反应来衬托(方法)1.肖像(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2.神态描写(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处境、……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归纳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归纳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可以说,它是一门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课。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总结归纳,希望对你们有帮助!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一、题型:段意、主要内容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二、选择或概括文章的中心有很多的问答题都是根据中心解答的,例如:谈谈你的收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你有什么启发。
有些文章可以直接在文中找到中心句。
写人的,主要是赞美主人公的某些优秀品质;写景主要赞美景的美丽可爱;写物比较复杂一点,单纯写物,就是表达对物的喜欢。
借物喻人和借物喻理的文章,在此类文章的结尾部分,仔细地揣摩,看它那些带有议论性的话,如果有写人的成分,那就是借物喻人,如果有说理的意思,那么一定就是借物喻理。
三、理解句子的含义所谓的含义就是蕴含在文章里面的意思,它不是一下子就能看出来的,要通过我们仔细地揣摩,采取一找二写的方法来完成。
句子的意思有明暗两种明的就是在文章结束那些议论性的话,你把它拿过来,稍加整理,也能回答;暗的难度大一点,必须在通晓全文的基础之上,把文章中一些重要的事件所反映的思想感情,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四、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总起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结上文;引起下文。
3.文末: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篇末点题;照应开头。
五、修辞手法的运用和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是一种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阅读记叙文(散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理清文章结构:记叙文(散文)通常会按照一定的时间、空间或逻辑顺序来组织文章。
在阅读时,要注意找出文章的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 分析人物形象:记叙文(散文)往往会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
阅读时要关注这些描写,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3. 把握文章主题:记叙文(散文)的主题通常是通过具体的事件、场景或人物来体现的。
在阅读过程中,要注意体会作者对事件的态度和感受,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把握文章的主题。
4. 赏析语言艺术:记叙文(散文)的语言往往具有优美、生动、形象的特点。
在阅读时,要注意品味文中的好词好句,分析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感受语言的魅力。
5. 联系生活实际:记叙文(散文)中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阅读时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6. 勤做读书笔记: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感悟、理解、评价等记录下来,这有助于加深对文章的印象,也方便日后复习和回顾。
总之,阅读记叙文(散文)需要我们细心品味、用心感悟,通过不断地阅读和积累,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课件(41张PPT)
方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答题技巧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往往会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不同情节展现的人物的个性不同。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 根据情节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品读细节描写的句子,能 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中考现 代 文 阅 读 专 题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 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 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 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 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 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
2.散文的特征
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时间跨度大;③空间转换广;④事件牵涉多;⑤表达方 式活;⑥取材组材巧。
散文
3.散文的分类
①叙事散文:在此类散文中,作者写人和叙事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中。
小说
4.小说的三要素
方法技巧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例1(2020陕西,12题)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 点?
例2(2021天津,16题)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 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1.答题技巧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几个要素。找出这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可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 容。
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记叙文 说明文 议论文)
深入,气势磅礴,品味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能更好的理解体会作者 的情感态度。
答题模板:①这是个……句子,(作用)表达了……;②运用了…… 修辞,写出了……特点,表达了……作用;③运用了……表达方式, 点明了(写出了、抒发了、交代了)……。
题型 7 工整句的赏析 答题模板:这个句子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目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些句子往往与中心密切相关。⑥ 找反复出现句(段)。为了使自己所要表达的感情更强烈、观点更鲜明, 作者有时采用反复的手法来强化所要表达的感情、观点,从而达到深 化主题的目的。⑦找独立成段句。独立成段的句子在文中往往起强调 作用,与主题关系密切。
二“并”: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指出 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有些文章内容繁杂,找不到关 键句,需要考生进行分析并概括。
写作手法及作用
总的答题模板:明写法→述内容→析效果。组织答案时,切忌停 留浅层的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深层分析。
用
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要点: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 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性格。还 要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题型 1 评价人物题 答题模板:文中人物……(言或行)表现了人物……的精神(品质、 性格、思想个性),我认为这个人物……,比如“……”这样的标志性 语 言 。 “ 我 认 为 …… 。 ” 言 简 意 赅 地 表 明 自 己 的 观 点 。 再 用 “ 比 如”“例如”等词语,运用举例或道理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要从人物 的言行中分析其中蕴含的精神或品质。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 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晰,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
记叙文、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小说答题技巧一)、明确概念何为散文?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理解特点: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三)、散文的分类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五)、散文的线索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按照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能够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散文的主题归根结柢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二、考点及常见题型阐发一)、整体感知考点1.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考点2.为什么写(写作意图,即文章要表达的情、理、观点)考点3.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先写什---再写什么---后写什么)例1:2006年资阳市中考题《一位母亲与家长会》第1题:本文以为线索,通过对母亲四次参加孩子家长会的描写,勾画出孩子的成长进程,塑造了一个的母亲形象,赞美了母爱的伟大。
二)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1.比喻:生动、形象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3.排比:增强语言气势4.反问:加强语气5.反复:强调6.对比:突出个中一个。
7.对偶:句式整齐结构统一8.夸张:极力的表现。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
记叙文(散文)阅读技巧基本读文方法:写什么(文章的主要内容),怎么写(作者的行文思路),为什么写(文章的主题、要表达的情感等)。
一、整体感知:1.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题型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题型2: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格式:谁+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间或在什么情况下)+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
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1)摘句法:即摘录这一段(层)中最能表现中心的语句(首括句、结尾句、中心句)。
2)缩句法:将能表现段意(层意)的长句压缩成短句。
3)联合(结合)法:把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4)择要法:在若干层意思中,可选择主要层意为段意。
2.理清线索(1)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2)作用:是作者组织材料的思路在文章中的反映,是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脉络。
文章的线索(只能答一个单线)1)时间顺序(人或物的成长经历)答题时只答成长经历…2)空间顺序(游记的行踪)答题时答行踪或所见所闻所感(具体写)3)某一事物为线索(具体写出) 4)情感为线索(具体写)(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3.概括文章中心的方法:(1)分析题目概括法(2)从文章的开头找出中心(3)从过渡句、段找中心(4)从文章的结尾拨出中心(5)在文章主人翁的语言描写中找中心(6)从抒情部分找中心(7)从作者的议论部分找中心(8)从课文的反复部分找中心(9)从重点句、段找中心(10)套路法。
如:记叙文的文字表达的写法是“本文记叙了……表现了(赞扬了)……特点、品质、精神等”。
童话、寓言、故事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故事……告诉(说明)……道理。
”说明文的表达格式是“本文通过……说明(揭露、批评)……”散文的文字表达格式是“本文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11)写作背景法(12)归纳段意,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法。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及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题方法第一部分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1、二种常见叙事线索:物线、情线。
2、二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3、二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4、二种说明语言:平实、生动。
5、二种说明文类型: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6、二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7、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8、二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部分1、三种人称: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1、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2、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3、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4、情节主要了解各部分的基本内容及理解、分析小说情节的方法、技巧。
5、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例:《孔乙己》开端部分叙写咸亨酒店的格局和两种不同身份、地位的酒客(短衣帮、长衫主顾)来往的情景,交代了当时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社会背景,为下文孔乙己这个特殊的人物的出场作下铺垫。
6、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例:《孔乙己》发展部分叙写孔乙己第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刻画孔乙己的肖像、神态、动作、语言等,揭示其贫困潦倒、自欺欺人、迂腐可笑、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的思想性格。
7、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例:《孔乙己》高潮部分叙写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咸亨酒店喝酒遭人耻笑的情景,通过侧面反映丁举人的横行霸道、心横手辣和正面描写孔乙己的身残气微,表现其悲惨遭遇,从而深刻的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8、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例:《孔乙己》结局部分以“大约”、“确实”这样一组意味深长的词句,不但为孔乙己的悲惨命运增添了悲剧意味,还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思考。
9、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2024中考备考重点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2024年中考语文
重难点04 散文阅读(五大考点多种技巧)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记叙文材料来自散文和小说,其中散文占了一大半。
从选材看,内容广泛,涉及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散文,包括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等。
文本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关注亲情友情、人与社会、自然风景等,注重思想内涵和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
引导学生对生存、生活、人文的关怀和思考。
从题型看,以主观性试题为主,百分之七十是主观题,选择题占比不多、填空题更少。
开放性试题增多,赋分相对较高。
2024年的散文命题,除了传统的阅读理解题外,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题型,如赏析题、微写作等。
从命题角度看,突出考查整体阅读能力,以文意把握、词句品析、人物评、写法揣摩、感悟体验为考查着力点,考查考生对文章的主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全方位理解。
从试题数量和赋分看,一般在5个左右,赋分15-20分,个别地方甚至更高。
考点一、散文的标题【设题形式】1.如何理解标题的深刻含义?2.赏析文章标题的妙处。
3.给文章拟个合适的标题。
4.文章的标题是否能用……替换?为什么?【答题要点】1.标题的含义(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2)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3)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
2.标题的作用(1)内容上:概括文章……内容,交代时间、地点,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或性格特征,突出人物形象。
(2)结构上:贯穿全文线索。
(3)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质;(4)主旨上:点明文章的主题;寄托……情感;奠定全文……感情基调。
(5)情感上: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6)手法上:设置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运用(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7)效果上: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人深思,营造氛围,富有诗情画意等。
3. 拟写标题的方法(1)抓住文章的核心人物拟写;(2)抓住文章的核心事物拟写;(3)抓住文章的核心事件拟写;(4)抓住作者的情感拟写;(5)抓住文章的线索拟写;(6)抓住作品反复出现的内容拟写。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
初中语文阅读答题技巧汇总初中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1【答题公式】语文答题公式1(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语文答题公式2一、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现代文阅读
初中要考的现代文体裁:
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六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散文,则看懂描写对象,抒情基调(线索),阐明的哲理(感悟),语言特点。
说明文,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方法,说明顺序及说明语言。
议论文,则把握中心观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和作用。
小说,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人特性格的特征。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请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题格式:
1、此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
即谁做了什么。
2、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
3、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二、文章标题有什么作用?
答题格式:以…为线索,体现了作者XX的思想感情,吸引读者
1、全文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点明主旨
3、形式新奇,吸引读者
三、某个词语的作用?能否用另一个词语替换?
答题模式:不行替换。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
四.请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1.记叙
2.议论
3.抒情
4.描写(环境、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5.说明
注意:考表达方式,一般是考某个句子或某个段落(某几个段落),不会是全文。
答题模板请参考第五点。
五、段落(或句子)的作用
答题格式: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1、内容上的作用:运用修辞、表达方式等,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某个事物的某些特点;或让人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结构上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在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在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六、修辞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修辞本身的作用+文章内容
1,比喻: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特点,使抽象的事物具体(或形象化)等。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事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加强语言气势。
5,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6,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
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七、记叙的顺序(方式)是什么?(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八、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现手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写作手法本身的作用+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2,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渲染气氛。
表达作者…思想感情
13,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烘托故事情节的发展)。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的发展。
九、读完全文,有何感受?
答题格式:概括下全文+点明文章主题+自身感受(紧扣主题)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散文知识
(一)、明确概念
散文,是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哲理,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对比、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把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三)、散文的分类
(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四)、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五)、散文的线索
1,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主线(即文章的中心思想)。
(有些散文有明线和暗线)
2,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3,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4,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六)、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
(七)、散文的语言(1)质朴、自然(2)生动、形象(3)深刻、隽永。
(4)多用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