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阅读理解散文阅读技巧全_共5页
最全面的散文阅读复习答题技巧ppt课件
![最全面的散文阅读复习答题技巧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cf1e033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59.png)
④几百年来,赏雪吟诗的文人们来去匆匆,唯有张岱手中的笔,极简极淡。他似乎信手在西湖的舟中拨洒一幅水墨丹青,寥寥数笔,清淡、素净之极。好文字
原来正是这样,不是花满枝丫,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风尘俱静,素雅纯粹。那些文字有画意,有诗情,有韵味。
⑤读季羡林先生暮年的文字,也是满目素洁和干净。不唱高调,至情至性,质朴无华。好文字原是清新自然,素面相见。他放下枝头所有的繁华,沉浸在文字
(一)记叙散文
以记叙人物、事件、景物为主的散文,称为记叙散文。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 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 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
如朱自清的《背影》
第3页,共10页。
㈡ 抒情散文
抒情散文是注重表现作者的思想感受,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散 文。这类散文有对具体事物的记叙和描绘,但通常没有贯穿全篇的情 节,其突出的特点是强烈的抒情性。它或直抒胸臆,或触景生情,洋 溢着浓烈的诗情画意,即使描写的是自然风物,也赋予了深刻的社会 内容和思想感情。其基本特征是寓情于景,寓情于物,借物抒情,托 物言志.
例2:县城一条小街镶嵌着一家书店。店面不大,书摆放得螯整齐齐。店主是五十岁上下的和蔼老人。在店门前,有老人一手端着茶壶,一手翻着书,坐在
躺椅上,一种悠然的韵味从时光中飘过。老人看得书只有固定的几本——《孙子兵法》《论语》和《三国演义》。 老人喝茶用的壶是固定一把,灰褐色,很陈旧。 有一天,老人安静地坐在书店前举着紫砂壶一边喝茶,一边翻看着《论语》。有风吹过,卷动他的发丝,像秋天的芦苇般飘扬,一朵朵洁白的芦絮起伏。风
“大伯,这茶壶卖不卖?”文物贩子看完壶后,轻轻放下,轻声问道。 老人抬眼疑惑地望着文物贩子,摇摇头,没有吱声。 “大伯,我给您五万,可以吗?” 文物贩子见老人摇头,开了价。 老人依旧摇头。 “十万可以吗?”文物贩子提高了声音。 “我喝茶的工具,祖上留下来的。不卖!”老人发了语,不再理会文物 贩子,喝着茶,翻开了书。 文物贩子悻倖离去,走了十几步后,还不住地回头看老人手边的茶壶。 没过几天,那个文物贩子再次登门,进门就开了价:“老伯伯, 茶壶卖给我吧,三十万。这可是天价啊!” 老人浸润在日光下,捧着壶,微闭着眼睛。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39b70e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d8.png)
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散文阅读答题技巧1中考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找“要素”。
阅读叙事性散文,必需把握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大事(起因、经过、结果),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和大事的演化性质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
可以说,对人物、大事理解得越深,对文章中心思想就挖掘得越透,概括得越准。
2、理挨次。
叙事散文以表达和描写为基本表达方式,阅读时,应留意讨论记叙的挨次(顺叙、插叙、倒叙),讨论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做到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进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大事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确定的。
依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表达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大事、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把握文章的线索,有利于把握文章的内容、结构以及所表现的中心思想,读起来整体感更强。
4、品情感。
抒情散文着重表现的生活感受,的喜怒哀乐都包含在字里行间。
抒情散文经常抒写的感情历程,表达心灵之声,因此,阅读时,首先要把握住的感情脉搏。
即使是叙事散文,由于文中所写的人物大多是所接触的,有交往的,有的甚至是休戚相关、患难与共的莫逆之交,因此也经常在人物的描写、大事的记叙中融注深切而独特的情感。
5、析哲理。
就是挖掘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
散文的抒情,总是在叙事、咏物的基础上进行,常说的见物思情就是这个道理。
在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往往是对生活的高度熟悉,即思想的升华。
它传达着的心声,给人以启迪,认真品尝,都富有肯定的生活哲理,尤其是借物抒情之作,在阅读时,肯定要把握作品的立意,透过关键词句(段)去体会所寄寓的道理。
抒情散文中的“哲理”经常隐含在以下诸方面:①文中的警句;②篇末的结束语;③神话、传奇、典故的类比;④象征;⑤“物”的形象。
或者说,可以总结如下:(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初中中考散文阅读学习知识点学习及答题技巧
![初中中考散文阅读学习知识点学习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46a3e2376a20029bc642dd9.png)
中考散文阅读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一:的含和作用1.的含:1)表含:的字面含、在文中的含;深含:引申、比、象征(2)假如是比性的,文中常常不是的字面含来睁开表达,我系文章的详细内容,弄清比或象征,我就能够悟出的深刻含。
2)的作用方法:情上:点明中心事件(关人、物);成全文的索,文章的情(主要情)都此睁开;人物上:突出人物的形象或品;主上:揭露(示意)要旨。
表达上:运用修辞,形象而又存心,更能吸引者的趣。
穿全文索、表示写作象、关主要情、象征或比、流露感情要旨。
别的有:惹起者趣、制造念、衬托、使形象生等。
《复生》目含:一指蜥蜴复生;二指我被蜥蜴的生命力打,最生活充希望。
《野外上的白》目作用:(1)“白”是全文的叙事索;(2)“白”是母的形象特点(表示写作象);(3)敲盆赶鼠、跪着插秧的“白”,突出母的辛(关主要情);(4)表达出作者母的疼爱、母的和母念(流露感情要旨)。
(二:、句子、段的作用( 1.的表达作用答套路:生表人物或事物的特点;或神刻画了⋯⋯事物⋯⋯的情状,表了人物⋯⋯的心情或性格。
(比如:(1)合境明文中加点“眉色舞”一的妙。
(生形象地表了“我”朗畅快淋漓地展自己,投入感情忘我表演的情,表出“我”当的愉悦和。
(或:生形象地表了“我”朗是抑挫、神彩的情)(2)指出下边句子中加点的表达成效。
在一的叶下,出三小花。
“”字形象生写出了太阳花一阳光马上开放、目的特点,表了作者的惊。
((2句子段的作用( 1.内容上(抒怀句:画点睛、深入中心、揭露主⋯⋯(写景句:衬着氛围、衬托人物心情、表人物性格、揭露人物命运、推情展、托、⋯⋯( 2.构上:(在开:置念、引出下文、作、点⋯⋯(1)境描绘:点明故事生的地址、境,引出下文,下文情展作((2)其余:开篇点,确立全文的感情基;全文或惹起下文,下文情展作在文中:上文、承前启后(渡)在尾:点、照、升主尾段、句(内容上)全文内容,深入了文章中心,(构上)呼了开,(成效)引者的思虑,使文章留有余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6f0696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902517e.png)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归纳前言在中考语文中,阅读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而其中又以散文题型最为常见,因此,掌握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中考语文的考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归纳总结。
技巧一:抓住中心思想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题目常常会问及文章的中心思想。
因此,掌握抓住中心思想的技巧是解题的关键。
在阅读文章时,要注意平时学过的排比、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
有时,作者会用这些手法突出文章的主题,而跟随主题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
技巧二:排除干扰项在选择题中,干扰项往往会带来误导,甚至让准确的答案被误选。
因此,学生在解题时首先要注意排除干扰项。
在选项中,不少干扰项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提到的内容,但是它们只是与文章相关而已,而并非答案。
因此,在选择题中排除干扰项,才能选择准确的答案。
技巧三:注意细节问题在解题时,注意细节问题同样非常重要。
这包括语言细节和逻辑细节。
语言细节主要涉及到文章的修辞、语言、词汇等问题,而逻辑细节则包括文章的结构、思路、线索等问题。
通过注意细节问题,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还能有助于正确解读题目。
技巧四:总结概括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往往会出现“请总结文章大意”这样的题目。
此时,学生需要总结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但要有分寸,不能总结过于简洁或过于复杂。
一般来说,总结概括的内容应该包含几个方面:作者的观点、作者阐述的内容、作者的体现手法和文章的核心思想等。
技巧五:联想应用在阅读理解散文题型中,通过联想应用的方式进行解题也是非常有效的。
比如,通过类比思考、归纳总结、概括内容等,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
同时,联想应用也有助于扩大学生的视野和思维,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的水平。
结语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是考生需要特别关注的一部分。
通过抓住中心思想、排除干扰项、注意细节问题、总结概括以及联想应用等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解答文章题目,顺利通过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散文题型的考试。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ff74b9c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3c.png)
初一散文阅读技巧
初一学生阅读散文时,可以采取以下技巧:
1. 抓住线索,理清思路:散文通常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可以是人、物、事、情感或其他抽象概念等。
找到这条线索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路。
同时,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这些往往也是文章的线索。
2. 体会情感,深入意境:散文常常借助景物描写来传达作者的情感。
在阅读时,要善于想象自己置身于文中描绘的环境中,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心境。
这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3. 品味语言,感受文采:散文的语言优美、精炼、生动。
在阅读时,要注意体会文中的修辞手法、用词造句,以及语言节奏、韵律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还能更深入地领略散文的美妙之处。
4. 联系生活,思考启示:散文常常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思想启示。
在阅读时,要注意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文中传达的启示或教训。
这可以帮助你拓展视野、提升思维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5. 细读慢品,反复揣摩:阅读散文需要耐心和细心。
在阅读时,要放慢速度,仔细品味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段落。
对于难以理解的地方,可以反复阅读、揣摩。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涵。
总之,阅读散文需要多读、多思、多体会。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
经验,你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散文阅读水平,更好地领略散文的魅力。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d23c0d9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a1c981f.png)
答题思路:
一. 要读懂题旨要求。 二. 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三. 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
对相同的词语。
仿写
谈感受
考题形式:对描写对象、人物感情、文章的 内容和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品味富有表现 力的语言。
答题思路:
1. 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思想感情 2. 有明确的观点和态度 3. 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流畅
一.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 词语的表达作用。 3. 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 性。
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意
五、表达 方式的作 用
考题形式:表达方式的作用。
答题思路: 1. 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 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直接表达作者的思 想感情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考外貌、 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 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 想性格。 2. 议论的作用 表达观点、点明主旨 3. 抒情的作用 抒发感情、点明主题
七、发展性考题
考题形式:给一个句子,仿写一个或几个。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 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 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 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 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 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 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 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4719de4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7.png)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
在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需要积累一定的阅读答题技巧。
以下就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首先,我们要学会逐字逐句的阅读,把握整体的文言文语言特点,习惯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并认真掌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这是阅读散文的基本功,只有真正把握住整篇文章的主旨,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其次,运用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文章的文字。
要善于从文中抽出定状语、主谓宾结构、以及状语从句等,加以对比分析,去筛选出答案中可能出现的信息。
第三,要重点关注文章提到的各种观点和细节。
散文中总是充满着各种观点、思想、信息等等,只能认真阅读,找出文章的真正含义,把握文章的主要重点,才能正确把握答题。
最后,要学会综合多种知识技能,把新老知识和观点有机结合,找出答案的依据。
同时,多读语文作品,培养关注文本细节的能力,多练训练,积累语文知识。
总而言之,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技巧是一门技术活,通过认真阅读,逐字逐句的弄清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对文章的文字结构进行分析、把握文章的重点和要点、综合多种知识技能等,既能在考官面前取得优异的成绩,又能够帮助自己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在未来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1 -。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docx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docx](https://img.taocdn.com/s3/m/d4d2869a192e45361166f5ab.png)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和实例解析(一 )散文在内容上虽然或状物,或记人,或写景,但所写的总是作者自我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也是感觉的结果。
散文在形式上的特点,一是往往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二是往往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三是往往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四是往往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9.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
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
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 (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生深青布棉袍,确册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予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
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l )选文中刻画父亲形象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A.肖像描写B. 动作描写C. 心理描写(2 )选文中先后两次写到“我”的流泪,这泪水是()A.伤感愧疚的泪B. 伤心悲痛的泪C.离别忧伤的泪D.感激动情的泪(3 )选文中写“父亲”外貌时,先后写了“戴黑布小帽”“穿黑布大马褂”,对其用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才替祖母办丧事,黑色有哀悼的意思。
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
![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https://img.taocdn.com/s3/m/fc4bca46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2a.png)
初中散文阅读答题技巧及套路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中考阅读理解的重点之一是记叙文和散文。
对于整篇文章的整体感知十分重要,包括对文章主旨、线索和思路的了解,以及对文章重点段落的分析和理解。
做阅读题必须具备四种意识:文体意识、语境意识、文本意识和题目意识。
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去答题,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一切答案可以在文中找到,注意答案在问题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答题要点和要求,按分值答题。
做阅读题的流程包括:速读,确定体裁和中心,再通读原文,反复斟酌并作答,复查是否按照要求作答,是否表述明确。
1.判断文章体裁,备选答案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说明文、议论文和记叙文。
2.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技巧包括看标志词确定时间和地点,识别中心人物,概括事件要考虑文章中心,句式是“什么人+干什么”或“什么人+怎么样或为什么+干什么”。
3.概括文章内容,中心句通常在文章首尾的议论抒情句中。
方法包括看题目、人物或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句式可以是“此文记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或“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或“抒发了作者的……的感情”。
4.分析材料组织特点,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可以按时间、地点、事情发展过程、情感变化过程或总分总的方式划分段落层次。
技巧包括合并同类项,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和段尾句,找标志词。
6.记叙线索包括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和见闻线。
判断技巧包括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和看多次出现的字眼。
线索的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写作手法是指作者在文章中使用的各种技巧和方法,以达到表达主题、描绘人物、营造氛围等目的。
常见的写作手法包括比喻、夸张、反问、排比、对比、借代等。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比喻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思。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汇总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eabafe85727a5e9846a61bb.png)
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汇总中考语文阅读题是很多考生的畏惧的一道大题,因为语文阅读题不仅占分比高,对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的要求也较高,难度较大。
以下是整理归纳出来的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
希望可以帮到你!中考语文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二、散文分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三、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52cb940faa00b52acfc7cac9.png)
初中语文散文阅读题答题方法及阅读理解能力提升策略分析散文的结构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感悟。
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
写人叙事的散文多按时间、空间顺序进行;抒情类散文多以某一物,某种情为线索行文,议论文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最主要的是会分析句段和穿插性材料在结构上的作用。
句段的结构作用因位置不同而不同:处在开头,一般是统引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抑扬、引发下文某种思考;处在中间,一般是承上启下,前后呼应、过渡;处在结尾一般为总结上文,呼应开头,点明题意,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等。
所谓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尾,或中间,视文章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或营造氛围,或表现风格。
概括段意、主题散文阅读是从阅读开始的,不是从做题开始的。
而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通读全文,把握主旨。
把握主旨的内容包括两点,一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二是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的概括。
概括把握主旨的方法有:▌读题目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与中心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切入点。
▌析首尾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内容,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析议论抒情句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联系背景有不少文章,只要了解它的产生背景,就可能深切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创作意图,准确概括文章的中心内容。
除了对作者和写作年代关注外,还要抓好文后的注释或说明性的文字。
同学们一定要切记,概括作品主题时一般用语是:本文通过对……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情感(赞美了……或批判了……)。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
![初中散文阅读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262dd5853c1ec5da50e270fe.png)
(1)谁(在什么情况下)干什么事,(怎 么干,结果如何)。
(2)物怎么样,(特点是什么)
答题规律总结:
(1)关注段落中心句,位置在开头或结尾。 开头更多一些。
例如:胡杨的“精神”体现在哪些方面? ③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坚忍的树。④胡
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无私的树。⑤胡杨, 是我平生所见最包容的树。⑥胡杨,是我 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各段中心句,在段首。
命题趋势
二、命题特点
1、篇幅 2、材料 3、文体 4、内容 5、题型 6、答案
命题趋势
三、命题内容 1. 词句理解 2. 文意把握 3. 要点概括 4. 内容探究 5. 作品感受
知识清点
一、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
散文是作者把自已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 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形式上: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
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线索常常 是人、物、事、情、活动。 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 依据等。 答题要点:找到线索,根据提问灵活回答。关键是能判断准 线索。
顺序
考题形式 1.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整顺序?为什么? 2.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 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思路: 1.注意审题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2.从原文中抽出的语句,往往是总结性的或承上启下的
(2)关注过渡句。过渡句既要总结上文, 还要开启下文,所以会对上文概括,对下 文总说。
(3)所给答题范围内容要找全。可以借助 标志时间的推移、地点转换的词语。
(4)每部分内容概括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或主题相联系。
(5)“概括”的答题要求意味着从文中能 够得到信息,但是不能照抄原文,需要经过 提炼、加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表述。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与分析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3615c7a8114431b80dd81d.png)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与分析一、散文的基本知识1.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 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2、初中阶段常分为状物散文、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形”是文章所写___________------------------- 的事物,“神”就是文章的主旨。
散文的“形”一般会显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较散,感觉有些乱,但它有一定的线索,将文章相对散乱的材料组织起来,来表达一个共同的中心主旨。
二、散文考点分析(一)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初中散文阅读理解技巧与分析2、考题形式:直接概括全文或某一段落的主题或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领:(1)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2)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1、线索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
2、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 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3、考题形式: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
4、答题要领:状物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物”:如《背影》中的“背影”;高尔基《海燕》中的“海燕”;《珍珠鸟》中的“珍珠鸟”……叙事散文的线索往往就是所写的“事情的经过”或“作者的所见所闻”:如《散步》中“一家人的散步情景”;鲁迅的《藤野先生》中的“我与藤野先生的关系”。
初中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初中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17a69d0d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16.png)
初中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初中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初中散文阅读知识与技巧最近很多同学问老师要散文阅读的答题技巧,所以老师就简单整理了一份,同学们可以先看看,有不清楚的地方咱们留言区交流哈~一、分类(根据对象及内容分为三类):1、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
①写人的散文:描写人的某种精神面貌,通过他的言谈举止,为人处世来达到显示性格的目的,进一步对要写的这个人的行为品质进行评价,然后表明作者对某种精神的评价,对人的某种精神的评价,或赞美,或否定。
②叙事的散文:记事的目的是写人,写人的目的是突出人的性格,写人的性格的目的是展示人的精神,表明对这种精神面貌的态度,或赞美,或否定。
2、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即抒情性散文。
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3、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初中不作要求)。
二、方法:理材料,抓线索,识文眼……1、找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2、理顺序。
研究记叙的顺序(顺叙、插叙、倒叙)、文章怎样过渡和照应、如何开头和结尾3、抓线索。
线索是情节发展的脉络,线索的作用在于联系事件和场面,贯串情节。
一篇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是由文章的中心决定的。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①以人为线,②以事为线,③以物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时间为线,⑥以地点为线。
总之,凡能贯串繁多材料,体现材料间内在联系,有利于中心、事件、活动的,都可以作为文章的线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一、散文定义:形散而神不散,文章文笔随意但词词句句都与主题中心有关应试中出现的散文是指以记叙和抒情为主的篇幅短小、取材广泛、形式自由而又十分注意文情并茂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是作者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这里,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文体。
二、散文分类1、记叙性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
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
这类散文要求有真实感。
2、抒情性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
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表达方式以抒情为主。
3、议论性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她的说理往往借助市里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书法来进行。
文学色彩很浓,不同于议论文。
表达方式以抒情、议论为主。
三、散文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及作用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作用:①可以将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用 A 来象征B,(通过写A……或A的……的特点),突出具体表现了 B 的……的特征。
②可以使文章更加含蓄些,运用眼前植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利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某一事物为陪衬来突出需要描写事物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衬托(反衬)出……的……特征3、先抑后扬(针对文章整体而言):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然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作用:通过先贬低事物……形象,突出强调事物的……特征4、托物言志(针对文章整体而言):作者在对事物的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描写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情感。
作用:通过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6、对比:故意把两个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作用:使相反或相对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突现出来,更为鲜明、突出1.衬托有主、宾之分,陪衬事物是为被陪衬事物服务的,是为了突出被陪衬事物的。
对比是表明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是平行的并列关系,并无主、宾之分。
2.衬托描写的是两个事物;对比可以是两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
3.衬托的表达效果主要在于突现正面或反面事物,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
对比的表达效果主要是用比较的方式提示事物的本质,使好的显得更好,使坏的显得更坏。
让人们在比较中鉴别,给人们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7、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是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作用:直接和间接描写手法结合运用,可以是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8、伏笔和铺垫作用:通过写……,为下文……的发生埋下了伏笔,使情节严丝合缝。
9、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10想象: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照应。
作用:写……,与前文相照应,反复的抒发了……的情感,增加情感深度。
四、表达方式及其作用(1)叙述。
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作用:令读者了解故事情节、人物等各方面。
(2)描写。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记叙文,特别是文学创作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
在一般的抒情、议论、说明文中,有时也把它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逼真传神、生动形象。
作用:渲染气氛,调动读者积极性,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
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
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的文学作品和记叙文中,也常常把它作为重要的辅助表达手段。
直接抒情:再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间接抒情:寄情于人、寄情于事、寄情于物,在叙述描写字里行间渗透作者的感情。
作用:表达抒发作者情感,渲染气氛,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
(4)议论。
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它是主要表达方式;在一般记叙文、说明文或文学作品中,也常被当作辅助表达手段。
作用: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作用:使读者更好地了解文章的背景、环境,状物的细节等,从而细化文章或状物,助于更好地深刻了解。
五、散文的考点1、把握内容、概括主题2、理清脉络、把握顺序3、品味语言⑴赏析文中的句子①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
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②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句子。
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
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③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④从写作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⑤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句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⑥领悟主旨,联系上下文体会情感,品味语句。
⑵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关键要抓住中心词,要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⑶词语含义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判断。
(注意词语的原始释义+语境含义)可以这样答:这个词语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描写(形容)……的……状态,表现了……⑷词语妙用(XX 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 来回答,打出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或是对 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 或生动性。
答:①不能,因为 XX 是指(的意思是)……,表达了文章的……的 情感(体现了作者……的感情),若删去,就不能体现。
②不能,XX 的意思是……,用在这里是指……,表现了某人…… 的性格,所以不能。
③不能,XX 的意思是(大概/绝对),去掉后语气就显得太绝对(模 糊),与原意不符,不能表达出……的意思,所以不能删去。
4、表达方式的作用5、表现手法的作用6、发展性考题⑴仿写 ①读懂题旨要求,按要求答题 ②找出例句的关键词,答出与关 键词语相近或相反的词语在相应位置 ③要尽量贴近文章主旨,不能 仿写和文章主旨毫不相干的一句话。
⑵谈感悟考题一般有:①对描写对象 ②对人物情感 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 语句 ④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等 答题关键:①能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的思想态度,不能模凌两可 分 ②要有自己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理由要充 六、散文阅读的一般方法1、要理清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分析主旨的方法: ①标题提示发,即从文章标题直接获取文章中心主旨的方法。
主要 指议论性、抒情性散文。
②段意串联法:即将每段的中心句联系起来,在整体上找出它们表 达陈述的集中点,从而概括出文章的主旨。
③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本文描写(记叙)了……(事件、景色等),赞美了(批判了/揭示了) ……,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或体现了作者对……的…… (原则:尽量用文中的语句来组合回答)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即抓住文章线索。
抓线索的方法: ①注意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词语 ③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从关键句、关键词上品析散文的语言。
(散文语言的特点:①质朴、自然②生动、形象③深刻、隽永)5、分析语句含义答题技巧①语句本身的意思(联系句子所在段落来思考)②句子深层的意思(主要联系主题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