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

合集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指通过阅读文章和写作活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强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下面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教师的指导方法和学生的角色转变三个方面,谈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在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方面,教师可以将阅读和写作环节相结合,并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巧妙的设计。

在阅读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文章的内容去写一篇类似的作文。

这样不仅让学生将阅读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写作任务,要求学生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方法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读写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阅读文章的关键性词汇、句型和篇章结构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表达意图,为后续的写作打下基础。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精读和泛读,让学生通过精读文章来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和内涵,通过泛读文章来扩大视野和提高阅读速度。

教师还应该及时反馈学生的写作成果,帮助学生纠正写作中的错误和不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学生的角色转变方面,学生应逐渐成为主动学习的主体,通过读写结合的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阅读和写作活动,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生还需要不断扩展阅读的范围,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阅读速度。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是一种必备的方法。

读和写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每个孩子都需要在阅读中进行写作实践,使孩子们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能力、逻辑反应能力、语义理解能力。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是什么呢?一、阅读体验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注重阅读体验的培养。

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感受到文字的美感和语言的魅力。

这样就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因此,老师在设计阅读教学时,应该兼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注重阅读材料的选择和教学环境的创造,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二、阅读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还包括阅读分析。

阅读分析是一种理解思维的整合,是学生获得知识、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阅读分析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对于文本的了解,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观点,并且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这种思考和观点。

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适当设置一些阅读分析的环节,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并且能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三、写作练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还包括写作练习。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写作练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阅读材料的不同,在练习写作定位、书写规范、构思能力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同时,老师还要注重写作练习和阅读教学的结合,使写作练习和阅读教学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学习方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还包括学习方法。

学生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阅读理解上,要通过各种方法深入挖掘文本的内涵,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本。

因此,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方法,教导学生如何审题、分析、归纳和总结。

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学生如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比如写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文章。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方法一、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丰富读写结合的形式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书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作文的范例。

因此,教师可以灵活地创造性地利用作为“例子”的教材,对之进行“二度开发”,把读写链接的点找出来,并把读作为写的第一步,让学生“取法范文,学写文章”。

1.从课文中积累语言文字在《语文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在“习作目标”中要求“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课文为例,教给学生一些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作者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是怎样准确、生动地使用语言的,以此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

如三年级上册第单元习作是写秋天的图画。

在写作之前可让学生回顾课文《秋天的雨》,引导学生巧妙地运用所积累的词句,努力把自己的认识和体验,用自己喜欢的语言原汁原味地表达出来。

如写秋天的果园时,一学生这样写道:“看那黄澄澄的橘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头挨着头,脸对着脸,你挤我碰,等着人们去摘呢。

”虽然有些词汇和句子都来源于课文,可是并非是生搬硬套,而是经过了重组和改造,带有了个人特色。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懂得了如何运用优美的语言进行表达,还在很大程度上对课文优美的语言进行积累和内化,可谓益处颇多。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最大化地在读写训练中有收获,读写结合的训练点绝不能单纯地停留在文本内容上,而是需要着眼于“语文形式”方面。

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并深刻体会文章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要更进一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揣摩文章的表达方式,体会到其相应的表达效果。

三年级的课文中大部分是写人记事的文章。

小学生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实践

小学生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实践

小学生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实践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接触到阅读和写作的重要时期,通过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本文将从读写结合的定义、实施方法和实践效果三个方面,探讨小学生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实践。

一、读写结合的定义读写结合是指通过阅读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新闻资讯等多种文本,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导他们进行写作实践。

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实施方法1. 教师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童话故事、诗歌、科普读物等,通过分析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想象力,为他们提供写作的素材和创作灵感。

2. 学习小组合作组织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阅读彼此的作品,并进行互相评价和指导。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学习到他人的优点和不足之处,进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3. 组织写作比赛学校可以组织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比赛可以设立不同的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创作,并邀请专业人士评选优秀作品,给予学生鼓励和奖励。

三、实践效果1.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读写结合的实践,学生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意图,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提升写作能力通过读写结合的实践,学生会接触到不同风格和类型的作品,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和改进。

3. 培养创造力读写结合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通过阅读文本和写作实践,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总结:小学生学习中的读写结合实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阅读和写作的结合,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创造力,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世界、表达自己。

教师在实施读写结合实践时,可以采用教师引导、学习小组合作和组织写作比赛等方法,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读写结合的三种形式及操作要领

读写结合的三种形式及操作要领
引导效应 , 从 而使读 与写相互作用 , 和谐共生。读 写结合 , 是 两个环 节的“ 相 融共生” , 主要有“ 以读促写” “ 以写带读” “ 读 写共 生” 三种基本形式 , 其操作 要领 应随着读 写结合 的形式不 同而有所不 同。
【 关键词 】 中学语 文; 读写结合 ; 基本 形式; 操作要领 【 中图分 类号】 G 6 3 3 . 3 【 文献标 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0 0 5 — 6 0 0 9 ( 2 0 1 5 ) 1 0 - 0 0 2 4 - 0 3 【 作者简 介】 徐杰 , 江苏省江 阴市教育科学研究室( 江苏江 阴, 2 1 4 4 0 0 ) 教研员。 本文论 及 的 “ 读 写结 合 ” , 是 指 在 阅读 教 学 中融
逐 层 深 入地 走 进 文本 深 处 , 我设 计 了 三 次 “ 写” 的活
的写作活 动 , 有 抓手 , 有指 向 , 有落 点 。
4 . 把课 文 当作 “ 用件 ” 来训 练写 作能 力 。 教 材 中有 一 些 选 文 并 不 是 经 典 之 作 .这 些 课
文, 语 言浅 显 , 中心 也 未必 深 刻 , 与其“ 浅文浅教” ,
不 如试 着 挖掘 其 在写 作 训练 上 的教 学 价值 . 也 许 能 有 意想 不到 的收 获 。 以读促 写 , 前 提和关键 是 教师 要具 有 一双 慧 眼 ,
是 语 文 教学 的重 要 内容 。比如 梁衡 的《 夏感》 , 在表
现 夏天 的热 烈 和气 势 的时候 , 作者 连 续 用 了十 几个
动词 。我们 可 以将 其拿 来让 学 生感 受 “ 动词 的表 现
力” , 让 学生 仿 写“ 春 日的池 塘 ” 或是 “ 秋 日的 田野 ” ,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策略
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可以促进学
生的阅读与写作水平的提高。

下面将介绍几种读写结合策略。

一、写读联系法
这种方法是让学生在阅读前写出本篇文章或课文的主要知识点和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然后在阅读过程中仔细地寻找答案,并将其记录下来。

通过写读联系法,学生不仅可以提
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和
写作来加深对知识点和问题的理解。

二、谈话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将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分享给其他组员,并听取其他组员的看法和观点。

这种互动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谈话阅读,学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增强口语和写作表
达能力。

三、片段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将选定的文章或课文进行分段,让学生将一篇文章或课文分成若干个段落,每个段落中包括一个或几个主题句或关键词。

学生在阅读时要注意每个段落的主题句或关
键词,并在阅读后通过连贯性分析,对文章或课文的整体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通过片
段阅读,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或课文的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
能力。

四、鉴别阅读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文章或课文进行分析和比较,对文章或课文进行认真的鉴别,找出
其中的优点和缺点。

通过鉴别阅读,学生可以理解文章或课文中的观点和主旨,提高学生
批判性思维和写作能力。

同时,这种方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团体合作和互相学习。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1. 引言1.1 引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方法。

通过读写结合,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例如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同时进行写作,或者通过阅读后的讨论和分享来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写结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是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

在本文中,将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方法,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策略,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写结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引言结束】.2. 正文2.1 什么是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将阅读和写作两者结合起来,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知识,通过写作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提高语文素养。

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各种阅读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如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后,要求他们进行文本摘抄、概括、仿写等操作,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归纳,并将所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表达。

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够锻炼写作能力。

读写结合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思考,通过写作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这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

读写结合是一种很有效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2.2 为什么要进行读写结合为什么要进行读写结合呢?读写结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阅读的内容。

通过读书和写作的结合,学生可以将阅读到的知识和信息实时地转化为自己的文字表达,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读写结合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我们来了解一下“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的具体内容。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进行即时的写作和讨论。

在课堂上,老师首先给学生一段阅读材料,然后要求学生进行速读,并以写作的形式对所读内容进行总结或评论。

接着,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相互交流,互相学习。

老师会对学生们的写作和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建议。

通过这样的循环训练,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在于将读、写、讨论三个环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不断地读写中,不断地讨论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要求找到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总结,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后,通过写作和讨论的环节,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内容的理解和看法,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

在老师的点评和指导下,学生们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进行改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

我们来谈一下“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影响。

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课往往单调乏味,学生面对大量枯燥的文字感到枯燥乏味,很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而通过“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进行写作和讨论,这能够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并且主动去理解和思考课文内容。

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通过阅读后及时的写作和讨论,学生们能够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并且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学生在实践中不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我们来讨论一下如何更好地实施“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

老师要合理安排课堂时间,把握好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整个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表达。

读写结合的三种形式及操作要领-最新年精选文档

读写结合的三种形式及操作要领-最新年精选文档

读写结合的三种形式及操作要领本文论及的“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

读写结合首先是一种教学方法。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读”和“写”巧妙结合,从而有效组织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还是一门教学艺术。

所谓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

也就是说,通过“读”与“写”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对读写本身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能不断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呈现形式之一:“以读促写”以读促写,常常被用在作文指导课上,其形式是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写作指导的元素,然后组织相关的写作活动。

1.把阅读材料作为“例文”,进行句段仿写训练。

教材中有许多经典的语段,对这些语段的模仿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比如梁衡的《夏感》,在表现夏天的热烈和气势的时候,作者连续用了十几个动词。

我们可以将其拿来让学生感受“动词的表现力”,让学生仿写“春日的池塘”或是“秋日的田野”,要求连续运用10个不同的动词。

这样的仿写,既直观又实用,使学生对“景物描写中的动感”有了实践操作的体验和积累。

2.把阅读材料作为“样本”,进行写作专题训练。

教材中有很多含有某种“相同特质”的文章,它们或者写法上类似,或者选材上类似,把这类文章组合起来,以这些文章为样本,可以很快地使学生获得某种写作的方法。

3.把阅读材料当作“积木”,在文字的不断“变形”中训练写作能力。

比如阅读曹文轩的《草房子》中《孤独之旅》这一章,我们可以做很多“写”的活动:选段组合,写“孤独”;选句排比,说“成长”;编写剧本,细说镜头;用第一人称“我”来改写故事……每一次对原著文字的“重组”,都是基于阅读的一种写作训练,这样的写作活动,有抓手,有指向,有落点。

4.把课文当作“用件”来训练写作能力。

教材中有一些选文并不是经典之作,这些课文,语言浅显,中心也未必深刻,与其“浅文浅教”,不如试着挖掘其在写作训练上的教学价值,也许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

其实,它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法之一。

读写结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还能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

读写结合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来学习,通过写作来巩固和实践所学。

在教学中,读写结合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读、正读和写作。

预读阶段:在预读阶段,老师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对文本的兴趣。

老师可以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家庭、学校等实际情境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问题导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迅速领悟文章的主题、结构、情节,提高其阅读效果。

在正读阶段,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阅读分析。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及时指导、纠正学生的阅读错漏,并提高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使其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重点、逻辑和信息。

写作阶段:在写作阶段,学生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对文章的阅读分析,写出自己的文章。

这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力,提高其写作能力,提高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除此之外,在读写结合的过程中,老师还需关注以下几点:一、注重阅读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量往往是以节选文章为主,这样会影响学生语言的积累和语感的形成。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读原稿和完整的篇章,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二、注重写作质量写作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运用,它需要学生有系统、全面的知识储备,同时还需要有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因此,在写作中,老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完整、准确、生动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创新能力。

三、注重个性差异在读写结合中,老师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为每个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和水平都不相同。

所以,老师要灵活运用不同方式,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确保阅读和写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读写结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它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提升整体文化素质和综合素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作文始终成为困扰广大师生的最大难题,通过加强小学生课外读写,采取因材施教的办法,开辟小学生作文课堂训练新通道。

一、读写结合的几种做法读写结合做法很多,大家对读写结合的做法的理解也不同。

大致有以下几种做法。

1、读写自然结合。

文章读多了,自然就能写了。

“劳于读书,易于作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成章”等等。

这都是传统的看法和做法。

2、读什么,写什么;读一篇,写一篇,读的目的是为了写。

有的教师为了突出这种读写结合,甚至阅读课上时间都平分秋色,一般的时间进行读,另一半时间进行写,读写完全按比例的结合。

3、以单元训练主题带动读写结合。

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在表达方式上有所不同,积累,读写有要求,但是不机械,又形式多样。

如课后小练笔,有添写空白,有续写,有仿写等;单元安排的读写练习,紧扣学生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使学生想说,要说,会说。

二、阅读习作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优秀作品给人的启示太多,光靠脑记不行,还要培养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勤做读书笔记。

在小学生作文启蒙阶段,我们一方面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典范性作品及小学生优秀作文,一方面有意识让学生定期摘抄好词佳句或片段,完成阅读记录卡,补充学生词汇量,丰富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审美力,提升应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新课标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总量不少于100 万字。

阅读与写作,吸收与表达,一个是进,一个是出,从外到内,从内到外,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文章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育,获得间接经验,而在真正理解的同时,对文章的写作技巧必然有所领会,可以作为写作的借鉴。

”由此可见,阅读应成为作文积蓄的主要途径之一。

我们在每天课前三分钟,由全班学生轮流为大家朗读阅读卡片,定期收集阅读卡片,组织全班性、小组内的学习交流,供同学评赏。

五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五年级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将阅读和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五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一、课前预习与写作联系在每堂课之前,让学生提前阅读教材内容,并进行预习。

预习的同时,引导学生注意阅读材料的结构、语言特点、关键词汇等方面的内容。

在预习完成后,组织学生进行写作,要求他们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或归纳等。

这种方法可以巩固学生的预习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结合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阅读内容相关的写作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材料获取写作素材。

例如,在学习古代诗词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经典的古诗词,然后要求他们创作一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古体诗。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创作,提高写作能力。

三、图文结合的写作练习在写作过程中,引导学生将图文相结合。

为学生提供图片或图表等资料,要求他们根据所提供的图文材料进行写作。

例如,给学生展示一幅描绘季节变化的图片,让他们用适当的词语和句子来进行描写。

这样的写作练习可以让学生从视觉感知中获得写作素材,并锻炼他们的想象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阅读材料的再创作在读书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读后的再创作。

例如,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然后改编成自己的故事,或者写一篇与故事情节相关的文章。

通过阅读材料的再创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能力,并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五、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分享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并进行分享。

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日记、小作文等形式记录自己的思考、观察、体验等,然后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通过分享,不仅可以展示学生的写作成果,还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拓宽写作思路。

综上所述,五年级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课前预习与写作联系、阅读材料与写作任务结合、图文结合的写作练习、阅读材料的再创作和写作素材的积累与分享等方式来实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
语文教学一直都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语文教学中,读写是两大基本能力。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特别是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方式更具有积极的作用。

那么,在初中语文教
学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读写结合的教学呢?
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并进行相关写作的方式进行。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选择适当的课文或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

在读完
文章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和意义,分析文章
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写下学生自己的读后感、心得体会,或者进行文章的
改写与拓展。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既能够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又能够提升自己的表达
能力和写作能力。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还可以通过“读写结合”的课堂活动形式进行。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朗读、小组讨论、小组合作写等形式的活动。

在小组朗读中,学生可以相互倾听、相互学习,感受文章的语言韵律、情感表达,提高学生的朗读能
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针对课文的内容展开合理的讨论,激发学生
的思维,促进学生对课文的深入理解与思考。

在小组合作写中,学生可以相互协作,相互
辅助,共同完成有关课文的写作任务,从而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写作水平。

利用读写结合基本形式提升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利用读写结合基本形式提升学生语文读写能力

利用读写结合基本形式提升学生语文读写能力读写结合是指在教学中将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旨在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通过读写结合的教学,学生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语言,进而在写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巧。

以下是利用读写结合基本形式提升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一些做法:一、阅读材料基础形式的运用1. 阅读理解题:选择与阅读材料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回到文本中寻找答案,从而提高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

可以让学生在回答问题的同时锻炼写作能力,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将答案表达出来。

2. 摘抄或改写句子:让学生从阅读材料中挑选出自己认为重要或有启发的句子,并做出摘抄或改写,从而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并提升写作能力。

3. 仿写或模仿:让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结构、语言特点等进行仿写或模仿,写出与阅读材料风格相似的文章,通过模仿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写作形式的运用1. 续写或完善: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开头或结尾,延续或完善文章的内容,从而锻炼学生的续写能力和提高写作水平。

2. 写作小品文:根据给出的题目或写作提示,要求学生写出小品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写作表达能力。

3. 作文的修订与改写:在学生完成作文之后,进行作文的修订与改写,让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剖析,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

三、技巧与方法的引导1. 提供写作素材:根据不同的主题,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运用素材进行写作,帮助学生构思和组织文章的内容。

2. 模板的使用:为学生提供写作模板,让学生学习模板的结构和语言用法,提升写作能力。

3. 有效的反馈与指导:在学生完成作文后,进行有效的反馈与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通过以上的读写结合基本形式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读写能力。

教师在具体实施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这些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阅读材料的含义、把握写作的方法,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
“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是指文本阅读、写作训练和口语表达三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互相协调、互为支撑,以达到学生语言能力全面提高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文本阅读作为基础,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

教师可以为学
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新知识、扩大视野、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写
作思维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各种阅读策略,如快速阅读、精读、泛读等,提高阅读效率,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写作训练环节,让学生通过写作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
思维能力。

在写作训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梳理思路,培养好的写作习惯和
技巧,以及灵活运用各种优美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

口语表达作为“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模式的重要环节,是锻炼学生口语交流能力、
提高学生整体语言素养的关键。

在口语表达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演讲比赛等形式,让学生逐渐适应口语表达环境,在交流中学会倾听,学会思考,不断提
高口语表达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总的来说,“读写当堂训练”三结合模式是一种全面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教育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还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
力的提高,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根据学生
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把握好语言教育的方向,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读写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通过阅读积累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写作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两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

要实现读写结合,首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兴趣。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读写活动中来。

例如,在讲解《孔乙己》这篇小说时,可以让学生扮演孔乙己这个角色,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理解孔乙己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产生阅读和写作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实现读写结合的关键。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阅读,如默读、朗读、分角色阅读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深入理解文本的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一些阅读技巧,如略读、寻读、预测等,让学生更快地把握文本的主旨和结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例如,在讲解《背影》这篇散文时,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一篇关于自己父母的散文。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写读后感、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写作训练,让学生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应注重读写结合。

例如,可以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或者让学生缩写一篇文章并提交缩写稿;还可以让学生改写一篇文章并提交改写稿。

这些作业既可以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要注意把握作业的难度和数量。

作业难度过低会导致学生无法充分锻炼读写能力,而难度过高则会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

同时,作业数量也要适度,过多会导致学生无法按时完成或者抄袭现象的出现,过少则无法达到练习的效果。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难度和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亳州二中语文组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我这里谈的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

读写结合,首先是一种教学方法。

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读和写巧妙结合,从而有效组织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它还是一门教学艺术。

所谓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环节的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

也就是说,通过读与写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对读写本身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能不断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主要呈现这样三种基本形式。

读写结合的呈现形式之一: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常常被用在作文指导课上,其形式是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写作指导的元素,然后组织相关的写作活动。

路径之一:把阅读材料作为例文,进行句段仿写训练。

比如梁衡的《夏感》,在表现夏天的热烈和气势的时候,连续用了十几个动词。

我们可以将其拿来训练动词的表现力,让学生仿写春日的池塘,仿写秋日的田野,仿写的要求,就是要连续运用10个不同的动词。

这样的仿写,既直观,又实用,使学生对景物描写中的动感有了实践操作的体验和积累。

路径之二:把精美时文作为范文,进行写作专题训练。

我曾经读过一篇报刊时文《美丽如初》,这篇精美小散文后来被作为多地中考散文阅读的考文。

这篇散文,的高明之处是将母亲和我接弟弟放学这样的日常小事写得很丰厚,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该文材料丰厚的原因,得出了引一笔,描一笔,忆一笔,宕一笔这四个一笔,并且当堂进行了写作训练:借鉴四个一笔,丰厚父亲送我上学。

这是丰厚写作材料的能力训练,我们还可以借助阅读进行其他能力点的训练,比如,阅读冰心的散文《微笑》,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片段连缀的作文结构形式,要求撷取生活中的小镜头,以幸福为主线进行串联。

路径之三:把阅读材料当做积木,在文字的不断变形中训练写作能力。

比如阅读曹文轩《草房子》里《孤独之旅》这一章,我们可以做很多写的活动:选段组合,写孤独;选句排比,说成长;编写剧本,细说镜头;用第一人称我来改写故事……每一次对原著文字的重组,都是基于阅读的一种写作训练,而且,这样的写作活动,有抓手,有指向,有落点。

路径之四:把课文当做用件来训练写作能力。

请看我的一个课例:执教《蓝蓝的威尼斯》,我设计的课型,就是以读促写课,我设计了四个读写的环节:1.读课文,写几句话。

介绍《蓝蓝的威尼斯》,文章的文体、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特点要尽量写出来。

2.读课文,写一段话.用摘录文中关键句的方法,分别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城市特点、交通特色、主要建筑及夜景。

3.读课文,续写一组排比句。

威尼斯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她美在那片梦幻般的蔚蓝的世界;美在……;美在……4.读课文,写一句广告词。

结合课文内容,为威尼斯设计一句话广告词,要精练、形象、有感召力。

在这节课中,学生边读边写,边写边读,在持续的逐层递进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在教材中,有一些选文,并不是经典之作,这些课文,语言浅显,中心也未必深刻,与其浅文浅教,不如试着挖掘其在写作训练上的教学价值,也许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以读促写,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在阅读材料中发现合适的写作训练点,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读写活动,使这个点顺利达成。

所以,所有的阅读材料,要精心选择,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为写服务;所有的阅读活动设计,要精心谋划,精巧推进,以便更好地指向写的训练要点。

读写结合的呈现形式之二:以写带读。

以写带读,课中活动的重心和落点在读,写是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一种推进,一种策略。

换言之,就是在课堂上巧妙安排写的环节,以此带动、推进读的进程。

这是一个以写带读的典型课例:《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1.读出童话的味道;2.写一写故事里的变和不变;3.根据提示,给课文写一段术语点评。

写术语点评的步骤是:1.简要解说什么是术语;2.教师示范写一段术语点评;3.出示四个术语(背景、人物、巧合,升华),请学生选其中的一个术语,写一段话,评价课文某一个方面的妙处。

这节课,写是形式,阅读、鉴赏是实质。

通过写变与不变,完成了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初步感知;通过写术语点评,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行走,从不同角度形成阅读鉴赏的文字片段,继而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发现,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水平。

以写带读,写与读的关系是这样的:写为读指引着方向。

通过组织一个写作活动,来指引学生的课堂阅读和思考的方向,此时的写,就是一个方向标。

比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走进文本深处,我设计了三次写的活动:1.写一个词语,用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结合课文,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2.写一段话,比较第3节和第5节,分析它们有什么异同;3.文中有三段写山的文字,却不显得雷同,请你写一写其中的原因。

这三次写,其实就是三次阅读指向,它引导学生从内容层面、知识层面、情感层面、语言层面对文本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读得透。

写为读推进着深度。

我们有些老师喜欢在课堂上问问题、找答案,老师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应接不暇地回答,有时候很多提问甚至是无效提问,学生的回答就一直是浅层次低水平。

为了让课堂安静下来,让学生的心宁静下来,就需要给学生整块的时间,以便他们在文本语言里来来回回穿行。

此时,写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比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候,问及愚公精神,百分之百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怕困难,显然,他们是受到固有概念的影响,没有能深入文本去理解分析。

于是我就安排了一个写的活动:愚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除了不怕困难以外,还有什么呢?请你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写一段文字。

学生静静读书、写作,不久,就呈现了他们的读书成果——所谓的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聚集力量的智慧;甘于奉献的胸怀;面对嘲讽的淡定……在这个读写活动中,因为要形成文字,所以逼着学生读得细;因为要挖掘丰富内涵,所以逼着学生读得深。

写为读提升着层次。

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应该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形象地说,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在课堂上循着文本一步一步向上走。

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通过设计、组织阶梯式的阅读活动来逐层推进,从而达到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培养阅读思维的目的,但是,读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途径。

有时候,写的活动,如搭梯子一般,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层次。

比如我在教学《狼》一文时,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是圈点批注,这也是写的一种形式。

具体的做法是:1.分别以屠夫和狼为视角,写几个短语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狼的黠,请进行简要评注;3.狼表面的黠,其实恰恰表现了它的蠢,你同意这个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写写你的发现。

我们来看,这三次写,分别着眼于小说的情节、人物的形象和写作主旨,每一次写的活动,都是在前一次读写活动基础上的展开,要写得准确,写得到位,就必须将思维的触角深入到文本的不同层次,而这三次写,环环相扣,节节递升,就非常鲜明地体现了对读的层次性促进作用。

阅读教学中的写,与作文教学中的写,有着很大的区别。

从写的形式来看,有写句、写段、写纲、写篇……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写,都要为读服务。

比如教学《五柳先生传》,我安排了一个写的环节——去掉九个不,写的是哪些人?这是一个写句活动,写九句话,绘九种人,这九种人,是五柳先生所不齿之人。

这里写句就是为了理解人物,这样的写,侧面入手,达成正面解读。

从写的特征来看,有概写、缩写、扩写、仿写、改写、评写、续写……无论是哪一种写,都要从阅读中来,到阅读中去,其最终的目标,是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欣赏、分析、学用……是阅读能力的综合体现。

从写的时机来看,读前写、读中写、读后写、边读边写……无论在什么时候写,都要根据解读文本的规律和阅读活动的实际,因势象形地安排。

比如我教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诗人同行,写四字短语,表现诗人见闻,这个写是在读后进行的;代诗人抒情,写一段内心独白,表现诗人心情,这个写是与读不断交叉进行的;给诗人画像,写一段肖像描写,表现诗人形象,这个写,是在读之前进行的,先让学生根据学习积累,描述诗人形象,然后读诗歌,进行应证和互参。

我们看,这三写的时机,是随着阅读的节奏和进程而如影随形地跟进。

时下,我们有些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也开始注重融入写了,他们读《济南的冬天》必写《家乡的冬天》;读完《社戏》也需写一写《身边的小伙伴》才踏实;学完《安塞腰鼓》,就写《拔河比赛》的场面……有很多诸如此类的写,是为写而写,假如没有读做铺垫,学生似乎也能写得出,写得好,这样的写与读就是脱节的,这样的写,孤立于阅读活动,对文本的阅读体验,并没有起到反哺和推进作用。

以写带读,还需要警惕一写了之的现象。

有些老师为了推进阅读,也精心设计了以写带读的环节,但往往将写作为读的一个尾巴,在即将下课的时候,虚晃一枪,写流于表面,缺乏后续的有力跟进。

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要安排写的环节,必须要有时间的保证;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评价的作用,对学生写的成果,及时进行加工处理。

也就是教师采取评判、矫正、补充、追问、小结、提升等手法,对写的内容进行精加工和深加工,以此推动和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

读写结合的呈现形式之三:读写共生。

所谓读写共生,就是读与写相互融合,共生共长。

也就是,在读写结合的课堂上,教学的重心不一定是读,也不一定是写,而是互相支撑,互为作用。

读写结合以后,生成新的学习资源,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

黄厚江老师执教《孔乙己》,就是一个读写共生的经典课例:首先阅读这双手,初步理解人物形象;其次根据小说具体情节,补充关于手的描写;然后再展开想象,描写孔乙己死的场景(要有手)。

活动1的读,是写的铺垫,也是写的方向引导,即:符合小说所塑造人物形象特点的写。

活动1和活动2的结合,其作用是:对人物形象的深度理解;对刻画人物形象特写镜头法有深切体悟;通过活动,提高想象能力;训练了细节描写的能力……如此种种,生成的,是新的学习资源,培养的,也不是纯粹的读的能力或写的能力,而是一种综合能力。

活动3既是活动1、2的延续和深入,又与小说结局部分的读相互作用,读为基础,写为拓展;读是初步理解,写是深入体悟。

这样的读写结合活动,串起了小说背景、批判现实意义、人物悲剧根源等诸多的小说欣赏要素,生长了小说的文本阅读空间。

譬如是,水和石子的亲密接触,固然使水和石子都受到作用力及反作用力,但是因为它们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涟漪,那微波荡漾,就是美丽而丰富的共生资源。

既然是共生,就不能做简单的读、写加法,而应该因课制宜,不同的课文,不同的课型,不同的教材选文功能,在读写活动实施过程中,对读写结合的教学指向、对读与写的组合形式、对读与写安排的侧重……都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