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

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亳州二中语文组

读写结合的三种基本形式及操作要领

我这里谈的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活动过程中,融入写的积极因子,在写作教学中发挥读的引导效应,从而使读与写相互作用,和谐共生。

读写结合,首先是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读和写巧妙结合,从而有效组织语文活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读写结合,它还是一门教学艺术。所谓的结合,并不是简单的两个环节的叠加,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两个环节的相融共生。也就是说,通过读与写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对读写本身有相互促进的作用,而且能不断生成新的学习资源。

读写结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主要呈现这样三种基本形式。

读写结合的呈现形式之一:以读促写。

以读促写,常常被用在作文指导课上,其形式是从阅读材料中提取写作指导的元素,然后组织相关的写作活动。

路径之一:把阅读材料作为例文,进行句段仿写训练。比如梁衡的《夏感》,在表现夏天的热烈和气势的时候,连续用了十几个动词。我们可以将其拿来训练动词的表现力,让学生仿写春日的池塘,仿写秋日的田野,仿写的要求,就是要连续运用10个不同的动词。这样的仿写,既直观,又实用,使学生对景物描写中的动感有了实践操作的体验和积累。

路径之二:把精美时文作为范文,进行写作专题训练。我曾经读过一篇报刊时文《美丽如初》,这篇精美小散文后来被作为多地中考散文阅读的考文。这篇散文,的高明之处是将母亲和我接弟弟放学这样的日常小事写得很丰厚,我和学生一起分析该文材料丰厚的原因,得出了引一笔,描一笔,忆一笔,宕一笔这四个一笔,并且当堂进行了写作训练:借鉴四个一笔,丰厚父亲送我上学。这是丰厚写作材料的能力训练,我们还可以借助阅读进行其他能力点的训练,比如,阅读冰心的散文《微笑》,我们就可以训练学生片段连缀的作文结构形式,要求撷取生活中的小镜头,以幸福为主线进行串联。

路径之三:把阅读材料当做积木,在文字的不断变形中训练写作能力。比如阅读曹文轩《草房子》里《孤独之旅》这一章,我们可以做很多写的活动:选段组合,写孤独;选句排比,说成长;编写剧本,细说镜头;用第一人称我来改写故事……每一次对原著文字的重组,都是基于阅读的一种写作训练,而且,这样的写作活动,有抓手,有指向,有落点。

路径之四:把课文当做用件来训练写作能力。请看我的一个课例:

执教《蓝蓝的威尼斯》,我设计的课型,就是以读促写课,我设计了四个读写的环节:1.读课文,写几句话。

介绍《蓝蓝的威尼斯》,文章的文体、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特点要尽量写出来。

2.读课文,写一段话.

用摘录文中关键句的方法,分别介绍威尼斯的历史、城市特点、交通特色、主要建筑及夜景。

3.读课文,续写一组排比句。

威尼斯真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她美在那片梦幻般的蔚蓝的世界;美在……;美在……

4.读课文,写一句广告词。

结合课文内容,为威尼斯设计一句话广告词,要精练、形象、有感召力。

在这节课中,学生边读边写,边写边读,在持续的逐层递进的阅读活动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训练。

在教材中,有一些选文,并不是经典之作,这些课文,语言浅显,中心也未必深刻,与

其浅文浅教,不如试着挖掘其在写作训练上的教学价值,也许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

以读促写,前提和关键是教师要具有一双慧眼,在阅读材料中发现合适的写作训练点,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读写活动,使这个点顺利达成。

所以,所有的阅读材料,要精心选择,深入挖掘,以便更好地为写服务;所有的阅读活动设计,要精心谋划,精巧推进,以便更好地指向写的训练要点。

读写结合的呈现形式之二:以写带读。

以写带读,课中活动的重心和落点在读,写是阅读活动的一种形式,一种推进,一种策略。换言之,就是在课堂上巧妙安排写的环节,以此带动、推进读的进程。

这是一个以写带读的典型课例:

《七颗钻石》的教学设计:1.读出童话的味道;2.写一写故事里的变和不变;3.根据提示,给课文写一段术语点评。

写术语点评的步骤是:1.简要解说什么是术语;2.教师示范写一段术语点评;3.出示四个术语(背景、人物、巧合,升华),请学生选其中的一个术语,写一段话,评价课文某一个方面的妙处。

这节课,写是形式,阅读、鉴赏是实质。通过写变与不变,完成了课文内容和主旨的初步感知;通过写术语点评,引领学生在文本中来来回回地行走,从不同角度形成阅读鉴赏的文字片段,继而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提升学生的阅读发现,提升学生的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的水平。

以写带读,写与读的关系是这样的:

写为读指引着方向。通过组织一个写作活动,来指引学生的课堂阅读和思考的方向,此时的写,就是一个方向标。比如我在教学《济南的冬天》的时候,为了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地走进文本深处,我设计了三次写的活动:1.写一个词语,用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并结合课文,解释这个词语的含义;2.写一段话,比较第3节和第5节,分析它们有什么异同;3.文中有三段写山的文字,却不显得雷同,请你写一写其中的原因。这三次写,其实就是三次阅读指向,它引导学生从内容层面、知识层面、情感层面、语言层面对文本进行不同角度的解读,读得透。

写为读推进着深度。我们有些老师喜欢在课堂上问问题、找答案,老师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应接不暇地回答,有时候很多提问甚至是无效提问,学生的回答就一直是浅层次低水平。为了让课堂安静下来,让学生的心宁静下来,就需要给学生整块的时间,以便他们在文本语言里来来回回穿行。此时,写也许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比如,我在教学《愚公移山》的时候,问及愚公精神,百分之百的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怕困难,显然,他们是受到固有概念的影响,没有能深入文本去理解分析。于是我就安排了一个写的活动:愚公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除了不怕困难以外,还有什么呢?请你结合课文的具体内容,写一段文字。学生静静读书、写作,不久,就呈现了他们的读书成果——所谓的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困难的勇气;坚忍不拔的毅力;聚集力量的智慧;甘于奉献的胸怀;面对嘲讽的淡定……在这个读写活动中,因为要形成文字,所以逼着学生读得细;因为要挖掘丰富内涵,所以逼着学生读得深。

写为读提升着层次。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应该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形象地说,学生的阅读思维应该在课堂上循着文本一步一步向上走。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是通过设计、组织阶梯式的阅读活动来逐层推进,从而达到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培养阅读思维的目的,但是,读不是,也不应该是唯一的途径。有时候,写的活动,如搭梯子一般,也能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层次。比如我在教学《狼》一文时,采用的教学策略就是圈点批注,这也是写的一种形式。具体的做法是:1.分别以屠夫和狼为视角,写几个短语来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2.哪些句子最能体现狼的黠,请进行简要评注;3.狼表面的黠,其实恰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