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课文分析

合集下载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同步阅读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同步阅读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同步阅读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到火星上去种草到火星上去种草,这话激动人心,也令人生疑。

美国宇航局将于2007年发射一个探测器直飞火星,其使命之一就是在那遥远的、贫瘠的地方种植一种名为“拟南芥”的植物。

当然,在火星上种草,是由机器人代劳的。

这个机器人将随同着落器降落火星,对火星土壤状况进行数据采样,传给地面科学家分析,然后科学家们控制机器人通过施肥、浇水对火星土壤进行改良,营造出拟南芥能够生存的环境。

拟南芥的种子,并非直接插入火星土壤,而是首先在着落器中的微型温室里萌芽,待长成幼苗后再移栽到火星的泥土中。

拟南芥之所以被选为挺进火星的先锋,是因为它有独特的优点。

它不但个头矮,最高不过20多厘米,而且生长周期短,一个月内即可发芽抽叶。

更重要的是这种杂草状的十字花科植物基因,在所有植物基因组中率先被完整破译。

这种拟南芥.....非寻常种类,而是经过了转基因技术改造的。

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能够发出绿莹莹的光,报告自己在火星上是否生了病,是否遭遇高温、干旱等恶劣天气。

科学家根据转基因拟南芥发回的种种报告,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使得它们在火星上更好地生长。

花这么大的气力到火星上去种草,主要是为了实践科学家们提出的“生态合成”理念。

具体来说,是想验证能否通过植物来吸纳火星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制造出生命演进所需要的氧气。

在那昼夜温差悬殊、湿度只有0.03%的火星上,草能种得活吗?科学家们十分乐观,信心十足地说:“我们对此毫不怀疑,我们将证明,地球上进化出的生物,也有能力在那遥远的世界里生存。

”一旦转基因拟南芥在火星上扎下根,寂寞宇宙中的这片草,无疑将成为吸引人类登临火星的一种无声的号召。

1.根据上下文,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具体指代什么。

(1)它.被插入了一些所谓的“报告基因”。

(2)我们对此.毫不怀疑。

2.第4段中加点的“这种拟南芥”具有哪些特点?请分点概括回答。

3.综合全文,找出“到火星上去种草”目前必须由机器人代劳的主要原因。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教师参考用书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 基因畅想课文分析pdf新版语文版【含答案】

基因畅想这篇课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幻故事,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小品。

由于文章的内容多处叙述了自己实验的过程,读来不仅真实可信,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一般的科学小品容易因为名词术语较多,读起来难度较大。

但此文语言通俗易懂,虽有一些名词术语,但并不影响阅读时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而且有些语言极富文学性,仔细品味,很有意思。

例如,形容奖章上的小猪,用了“憨态可掬”;形容小猪不愿独处,作者用了“锐减”“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和“郁郁而终” 等词语,都很有文采。

除此以外,有些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十分耐读,这是一般科技小品不具备的。

例如,谈到猪十分干净时,文章写道:“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

” 这里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用来实验的猪具有情感,而且赋予人们印象中的脏猪以人的特征。

再如,形容小猪脾性时,文章写道:“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如果陈述对象不标明小猪的话,还以为是在陈述一个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乖巧的孩子。

又如,在谈到医学专家利用基因技术给病人治病时,文章却这样写道:“更有趣的是,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

”真是妙语惊人,这要比形容医术高明的“妙手回春” “医术高超”等语言俏皮得多了。

这些精妙的词语文章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理解。

文章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是十分巧妙的,作者从自己“获奖”写起,并用“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巧妙地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其实作者在第二段交代得很清楚:“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

”告诉读者这只是一种想象。

作者的“获奖”正是对基因未来发展的想象,同时想说明这种成功已为时不远。

接下去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入手,写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

七年级语文教案 基因畅想 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资料

七年级语文教案 基因畅想 教学设计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word文档资料

七年级语文教案基因畅想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教案一、设计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课文中既有作者对科学实验情况的介绍,又有对未来的展望。

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探究精神。

2.让学生多层面地了解基因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实验、事例,使他们明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对未来的畅想,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3.品味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想”一词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本文就是作者对基因(生物体遗传单位)所作的一次大胆想象。

(二)整体把握1.从题目入手文章的题目是“基因畅想”,理解“基因”“畅想”两个词的意思,以便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请举出你知道的与基因有关的事例。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进行科学大胆的想象的意义。

3.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小组讨论,划分文章结构。

文中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1)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让学生自己分辨。

(2)“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的起因及探索过程。

4.用关键性问题统摄全文结合课文,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对基因技术进行了怎样的畅想。

(意在使学生学习并懂得本课结构上的特点——倒叙)教师引导、讲析课文,结合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提示:此猪非彼猪——猪身人心——抱憾而去——首开先河——计划被迫暂停——量体裁衣——健康如初。

(三)重点难点突破1.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19《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基因畅想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3、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

4、培养热爱科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特点。

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宜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养成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3重点难点学习重点: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品味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难点: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基因技术也在广泛的应用,那么,请你们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基因是什么?(展示相关的资料)借助资料,我们大致知道了什么是基因以及相关的一些知识。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美国心外科专家漆孝诗所写的一篇科学小品文《基因畅想》,看看他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怎样的神秘窗口(出示课题)---题解畅想: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出示学习目标活动2【讲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读准下列字音:憨态可掬hānjū嬉游xī偌大ruò笃信dǔ恭良gōng迄今qì抱憾hàn前瞻性zhān濒危bīn镌刻juān横亘gèn虔诚qián心有余悸jì解释词语:憨态可掬: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独处:单独生活。

抱憾:心中存有遗憾的事。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悸,心慌,害怕活动3【讲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根据提示,按语文活动小组进行展示。

这五道题相对比较简单,可由3号、4号学生回答,并给与评价加分。

4号加4分,3号加3分,2号加2分,1号加1分)1、文中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请分别找出来。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19-基因畅想》教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19-基因畅想》教案语文版word版

精品初中语文试题试卷教案资料
19.基因畅想
漆孝诗
一、教学设想
这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

在内容上介绍了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些更加前卫的知识——基因技术,即具时代气息,又有趣味性。

语言上通俗易懂,生动有趣。

教学本文,主要是引发学生对基因技术等科技的好奇心与兴趣,此外就是体会俏皮生动的语言特征。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1.认真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语言
2.小组合作:搜集有关基因工程技术的资料信息,如:克隆技术。

(二)课堂活动
1.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
2.例举一些应用基因技术的事物。

(三)感知想象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问题组:
1)为使人类长寿,科学家们曾做了哪些努力
2)哪一项科研成果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
3)基因技术到目前为止,有没有成功地应用于人类?为什么?
2.基因工程有利有弊,应引导学生看问题要全面,对基因技术应趋利避害。

(四)本文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选择你喜爱的语句,朗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doc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语文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

作者本人是身处基因实验研究前沿的美国著名心外科专家,作者在文中介绍了科学家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作者用极富文学性的语言,很值得品味;结构上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倒叙的手法,合乎情理,交待了作者畅想的缘由,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写作手法的作用。

学生分析学习了两篇想象的文学生小学时对想象能力做过培训,本文的内容又极其生动,所以,体会文章的构思及想象的特点,应该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计理念通过教学达到“课程标准”中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的要求,使学生在领略作品内涵的同时获得人生的启迪。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叙的实验、事例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对未来的展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本课教学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基因技术可能缺乏了解,因此,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课前介绍一些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如有可能,还可以请有关专家举办一次专题讲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

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教学流程.导入课文1.出示克隆绵羊“多利”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此的了解。

2.出示一些转基因果蔬品种的图片,请学生谈谈对这些的了解。

(条件允许的话,可以使用多媒体展示,也可以现场展示一些转基因的果蔬品种。

)【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及产生关注当代社会科技动向的自豪感。

使学生认识到基因技术不仅在动物界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且己广泛、成功地应用于植物界】.探讨课文(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按语文活动小组进行竞赛。

七年级语文第19课《基因畅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19课《基因畅想》教案

七年级语文第19 课《基因畅想》教学设计19《基因畅想》导教案一、走进作者漆孝诗,留美华人,有名气度外科专家。

刚届中年,他已在心肺移植、冠状动脉外科和主动脉外科等方面,获得超人成绩,手术做得像诗同样美丽,研究做得像精深的交响乐,著述像优美的散文,因此多次获取美、法等国家医学奖,蜚声国内外的气度外科界。

二、基因与基因工程基因(遗传因子)是遗传的物质基础,是DNA (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拥有遗传信息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拥有遗传效应的 DNA 分子片段。

基因经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达给下一代,使后辈出现与亲代相像的性状。

人类大概有几万个基因,储藏着生命孕育生长、凋亡过程的所有信息,经过复制、表达、修复,达成生命繁衍、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等重要生理过程。

基因是生命的密码,记录和传达着遗传信息。

生物体的生、长、病、老、死等全部生命现象都与基因有关。

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体健康的内在要素,与人类的健康亲密有关。

基因工程( genetic engineering)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 DNA 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一样根源的基因按早先设计的宏图,在体外建立杂种 DNA 分子,而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征、获取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基因工程技术为基因的构造和功能的研究供给了有力的手段。

基因工程是生物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和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微生物工程共同构成了生物工程。

所谓基因工程(genetic engineering) 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

是将外源基因经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它是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 DNA 大分子提拿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合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 DNA 分子连结起来,而后与载体一同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生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物质在此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进而获取新物种的一种崭新技术。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 基因畅想课文全解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 基因畅想课文全解 语文版

19.基因畅想【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基因:生物体遗传的基本单位,存丰于细胞的染色体上,成直线排列。

英语gene的音译。

畅想:敞开思路,毫无拘束的想象。

憨态可掬j :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偌ru 大:那么大。

嬉游:嬉戏游玩。

独处:一个人单独相处。

造化:这里指福气,运气。

抱憾:心中存有遗憾的事。

克隆:不采用自然界正常受精的方式,而采用无性繁殖的方式复制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一群后代。

英语clone的音译。

前瞻性:这里指超前性。

瞻,往前或往上看。

虔qi n诚:恭敬而有诚意。

口水战:这里比喻激烈的争论。

心有余悸j :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还感到害怕。

悸,心慌,害怕。

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漆孝诗、留美华人、著名心胸外科专家,刚届中年。

他已在心肺移植,冠状动脉外科和主脉外科等方面,取得超人成绩,手术做得像诗一样漂亮,研究做得像精湛的交响乐,著述像优美的散文,因而多次获得美、法等国家医学奖,蜚声内外的心胸外科界。

2、关于基因现代遗传学家认为,基因是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特定核苷酸序列的总称,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基因不但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还可以使遗传信息得到表达。

利用基因,人们可以改良果蔬品种,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更多的转基因植物、动物、食品将问世,人类可能在新世纪里培育出超级作物。

人类只有一个基因组,大约有5万至10万个基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美国科学家于1985年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0亿个碱基对的序列,发现所有人类基因并搞清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破译人类全部遗传信息,使人类第一次在分子水平上全面地认识自我。

【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这篇课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二、文章脉络课文共8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语文:5.19《基因畅想》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语文:5.19《基因畅想》教案(语文版七年级上)
2.课前热身:
教师启发学生:马克吐温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他的力量何以让一位出版商成为19世纪无可争议的头号大傻瓜?
简介作者(课件展示作者画像):
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小说和其他作品,如他写的著名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受到全世界读者特别是少年读者的欢迎。他还创作了反映美国社会的著名小说,如《百万英镑》、《镀金时代》等,鲁迅曾经称他为“幽默作家”。今天我们就要学习这位幽默大师的文章。 (这一部分可以安排学生课下搜集材料,课上介绍。)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归纳整理。代表发言。
师生共同讨论,教师最后明确:
共做了三件事情:撰文讽刺希金斯投河,撰文嘲笑两位知名人士;给一个新来的外乡人的诗增写挖苦他的注脚。
影响是:作者办的周报引起了轰动,使这期报纸销量大增。作者初步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使得周围的人不能不对年幼的作者辛辣老练的文笔刮目相看。(第一、三件事情详写,第二件事情略写。
二、初读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师生互动(一)—学生小组内互动,师生全班内互动:
自学生字词,并针对自读中对课文不懂的地方相互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加以整理。提交全班共同读议,予以明确。
1)生字词(加点字):
煞费苦心 滑稽猝不及防撰文 俗不可耐
言简意赅戏谑乳臭未干 盛气凌人
趾高气扬诽谤涉水过河
2)新词语(课下注解有的除外):
粗糙 花花公子 琐闻 苛责
教师检查学生字词的自学情况后,组织学生就文章中不懂或有疑问的词句进行全班讨论,全班群策群力帮助解答,教师也参与到其中去。
3. 师生互动(二):“叔父离家外出了一周”,十三岁的马克·吐温独立办了一期《汉尼巴尔周报》,他在“第一次文学尝试中”做了哪几件事情?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上几件事情中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七年级语文上册 5.19《基因畅想》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5.19《基因畅想》教案 语文版

19、《基因畅想》【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想像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3、使学生树立为造福人类而努力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难点】:1、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2、引导学生把握文中所叙的实验、事例那些是事实,那些是对未来的展望;3、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

【教学流程】:(一)导人新课:什么是基因呢?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走入漆孝诗的《基因畅想》。

(二)通读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生字:hān jū ruògōng hàn bīn gèn qián憨态可掬偌大恭良抱憾濒危横亘虔诚jì xī dǔ qì zhān juān 心有余悸嬉游笃信迄今前瞻性镌刻多音字:咽——(yān)咽喉;(yàn)吞咽;(yè)哽咽。

给——(jǐ)供给、给予;(gěi)送给。

作——(zuò)作业;(zuō)作坊解释词语:锐减:急剧减少。

量衣裁体: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处理问题,办理事情。

文学常识:《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作者是(漆孝诗),是(美)国的心外科专家。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要点提示: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像)(2)文中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请分别找出来。

(要点提示:事实,第3段谈自己的工作,谈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展望,第6段对基因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畅想)(3)文中提到\'堪称20世纪最出神人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指的是哪一项研究成果?具体说说进行这项研究的原因及探索过程。

(要点提示:成果,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原因,需要心脏移植的人很多,而心脏来源却很少;探索过程,19世纪,哈迪将黑猩猩的心脏移入病人身上。

语文版七上语文基因畅想

语文版七上语文基因畅想

初中语文试卷鼎尚图文整理制作基因畅想【疑难解析】1.课文中提到的“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是什么?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

让需要心脏移植的人不再抱憾而去,不必心有余悸。

2.说说人类研究猪身人心的探索过程。

1960年,哈迪将黑猩猩的心脏移入病人身上,首开心脏移植先河;尔后,贝利又将狒狒的心脏移植到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身上;经过20年的探索,终于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说说作者对基因技术的前景作了哪些畅想?甲生:外科医生就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性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

乙生:根据某人的基因身份证,预测他何年何月何日会心脏病发作,还知道发作的方式,并能适时为病人换上超立体设计、生产好的基因心脏。

丙生:大大增加人类的寿命,可使人活到500岁。

【重点品析】1.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这段话如果陈述的对象不标明是小猪的话,你还以为在陈述一个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乖巧的孩子。

2.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

作者在这里不用“妙手回春”“医术高明”这一类词语,而用“量体裁衣”一词,显得俏皮,充满生活气息。

3.“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

”“心有余悸”的运用既富有新意,又深入浅出,使语言余味无穷。

【同步达纲练习】一、据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你知道下列词语的含义吗?(1)前瞻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心有余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能用一句话概括第六段的内容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语言生动活泼,全文通俗易懂,你还能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理解转基因作物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基因畅想》教案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基因畅想》教案 语文版

《基因畅想》1教学目标1. 了解“基因”。

2. 感悟蕴涵其中的科学精神。

2学情分析学生进入中年级后,对“自我”这个概念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们已经感受到了自己已经能够独立处理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在刚开始的中年级学习中,他们也切实体验到自己与两年前刚成为小学生刚有太多不同。

而自己的成长变化与各自家庭的关爱与呵护是分不开的。

学生们平时沉浸在浓浓的爱中,很少留意到身边亲人对自己的关爱的细节。

或者说,他们中一部份孩子已经有所触动,可是因为长期的享受,已经对此麻木了,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了。

3重点难点1、理请行文思路,了解“基因”。

2、感悟蕴涵其中的科学精神。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基因畅想》活动2【导入】研读课文课文围绕“基因”这个热点话题展开“畅想”,主要论述了三个问题:1.猪身人心试验的缘由和进展(第1~5自然段)文章以“畅想”开篇:“我获了新奖:奖章及奖状上都镌刻着憨态可掬的猪头。

”由此引出猪身人心试验。

1989~1998年,作者两度参与这项试验。

作者不但绘声绘色地描写了试验猪善解人意、温厚恭良的可爱形象,还称之为“人类的好朋友”。

然后交代试验的缘由:仅美国一年等待心脏移植的人近四五万,而只有2 200人享有换心的机会。

另据报道,全世界每年约有5万人接受器官移植,有25万人在等待移植手术,200万人需要进行心脏或肾脏移植。

这么多器官从哪里来?于是聪明的先哲想到了动物,从1960年开始试验把动物心脏移植到人体。

经过近20年探索,成功地通过基因转录制成猪身人心。

作者盛赞这是20世纪“最出神人化又富前瞻性的创举”。

但2000年8月起,该计划因猪病毒会感染人而暂停。

2.基因工程将造福人类(第6~8自然段)紧承上一部分,作者毫不含糊地表明态度:“我本人历来明确支持这项实验”。

理由之一上文已交代,为了延长数以万计心脏病患者的生命。

理由之二,猪病毒肯定会在不久之后得到有效控制。

语文:第19课《基因畅想》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第19课《基因畅想》教学课件(语文版七年级上册)
⑥ 对基因技术发展进行前瞻性畅想
三、 ⑦⑧ 基因畅想不是梦,很快能实现(回到现实)
文中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 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请 分别找出来。
明确:事实:第3段谈自己的工作,第5 段谈人体器官移植发展历史。 展望:第6段对基因的发展进行 了科学的畅想。
1、“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 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明确:为下文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 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自然地使 用倒叙手法,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
倒叙,是根据表达的需要,把 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 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前边,然后再从 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 进行叙述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方法,能增强文章 的生动性,使文章产生悬念,更能 引人入胜,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 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七嘴八舌话基因
“科学是把双刃剑”,这话一点也不 错,基因研究能给人带来好处,也能 给人带来灾难,你能说说基因研究有 可能带来哪些社会问题吗?
科学小品,也称科学小品文或文艺性说 明文。它用小品文的笔调,将科学内容生动、 形象地表达出来。
于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为 一体,使读者在文学欣赏中获得科学知识。
横亘
ɡân juān
抱憾
hàn
憨态可掬 jū
镌刻
偌大
嬉游 簇新 虔诚
ruò
xī cù qián
心有余悸 jì 濒危 bīn
憨态可掬:形容神态天真而略显傻气的样子。 偌大:那么大。 嬉游:嬉戏玩耍。 独处:单独生活。 造化:福分;命运。 抱憾:心中存有遗憾的事。 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 还感到害怕。悸,心慌,害怕。
教大家几个常见食品的鉴别法!

第十九课:基因畅想_基因畅想赏析

第十九课:基因畅想_基因畅想赏析

第十九课:基因畅想_基因畅想赏析导学平台[课标要求]1、提高学生搜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发想象力。

2、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3、使学生树立为造福人类而努力的远大理想。

在教学中采用导读式、引导式、讨论式、情景式等教学手段。

[学法点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即主动,要主动地在语文实践中丰富人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合作,就是要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探究,则要求善于质疑问题,深入研究并解决问题。

先分小组讨论探究,然后全班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基因畅想》是一篇带有科幻性质的科学小品,介绍了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些更加前卫的知识-----基因技术,时代气息及科学气息浓郁。

阅读课文首先要理清课文采用倒叙手法的结构,然后概括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体味课文通俗易懂、极富有文学性的语言。

[疑难解析]质疑:哪一项科研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有前瞻性的创举?解惑:经过近二十载的探索,科学家成功地将人心脏的基因转录到猪身上,制成了猪身人心。

质疑:为什么说医学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解惑:因为他们能适时地为每个病人换上早就超立体设计、生产好的,完全适合该病人的基因心脏。

质疑:文章多处叙述自己实验的过程,还举了一些实例,有什么好处?解惑:读来不仅真实可信,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语言揣摩]1、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

能否变成猪很干净,认为它脏是人们对它的误解。

不能。

原句采用拟人的手法,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用来实验的猪具有情感,完全把人们印象中的脏猪赋予了人的特征。

2、体全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此句的好处。

采用拟人手法,形容小猪脾性温顺,就象陈述一个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乖巧的孩子,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

这是一般科技小品不具备的。

3、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加点词是否用词不当?否。

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语文版

福建省泉州市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基因畅想》教学设计 语文版

《基因畅想》教学设计一、设计思路本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了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课文中既有作者对科学实验情况的介绍,又有对未来的展望。

教学中可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丰富同学们的知识,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利用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及探究精神。

2.让学生多层面地了解基因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实验、事例,使他们明确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对未来的畅想,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以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3.品味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畅想”一词就是敞开思路、毫无拘束地想象。

本文就是作者对基因(生物体遗传单位)所作的一次大胆想象。

(二)整体把握文章的题目是“基因畅想”,理解“基因”“畅想”两个词的意思,以便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请举出你知道的与基因有关的事例。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领会进行科学大胆的想象的意义。

学习小组讨论,划分文章结构。

文中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1)叙述的一些实验、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让学生自己分辨。

(2)“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的起因及探索过程。

结合课文,请同学们说说作者对基因技术进行了怎样的畅想。

(意在使学生学习并懂得本课结构上的特点——倒叙)教师引导、讲析课文,结合学生的回答以课件提示:此猪非彼猪——猪身人心——抱憾而去——首开先河——计划被迫暂停——量体裁衣——健康如初。

(三)重点难点突破1.由于学生刚接触科幻小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通过细读揣摩本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语言。

2.课前引导学生查找、积累资料,采用讨论、质疑等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因畅想
这篇课文介绍了利用基因技术进行科学实验的情况,并以此为基础,对未来人类利用基因技术进行大胆的预测和科学的想象。

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幻故事,也不同于一般的科学小品。

由于文章的内容多处叙述了自己实验的过程,读来不仅真实可信,还使人感到亲切自然。

一般的科学小品容易因为名词术语较多,读起来难度较大。

但此文语言通俗易懂,虽有一些名词术语,但并不影响阅读时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而且有些语言极富文学性,仔细品味,很有意思。

例如,形容奖章上的小猪,用了“憨态可掬”;形容小猪不愿独处,作者用了“锐减”“无精打采”“闷闷不乐”和“郁郁而终” 等词语,都很有文采。

除此以外,有些语句写得很俏皮,充满着生活气息,十分耐读,这是一般科技小品不具备的。

例如,谈到猪十分干净时,文章写道:“人们大都认为猪脏,这可真是太冤枉它们了。

” 这里不仅写出了作者对用来实验的猪具有情感,而且赋予人们印象中的脏猪以人的特征。

再如,形容小猪脾性时,文章写道:“猪还特别善解人意,它喜欢偎在你脚边,温厚恭良,从不暴躁。

”如果陈述对象不标明小猪的话,还以为是在陈述一个依偎在父母身边的乖巧的孩子。

又如,在谈到医学专家利用基因技术给病人治病时,文章却这样写道:“更有趣的是,医学专家为病人量体裁衣的手法将胜过世界上最神奇的设计师。

”真是妙语惊人,这要比形容医术高明的“妙手回春” “医术高超”等语言俏皮得多了。

这些精妙的词语文章中还有很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认真理解。

文章的结构采用倒叙的手法是十分巧妙的,作者从自己“获奖”写起,并用“奖章上镌刻着一头憨态可掬的猪”巧妙地设下伏笔,由此引发对基因发展“猪身人心”的畅想,使人感到真实可信。

其实作者在第二段交代得很清楚:“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我时不时如此想象。

”告诉读者这只是一种想象。

作者的“获奖”正是对基因未来发展的想象,同时想说明这种成功已为时不远。

接下去作者从自己的工作入手,写自己为什么要和猪打交道。

第四段是过渡段,自然地引出第五段——人体器官移植发展的历史,指出“猪身人心”出现的背景和必要性、紧迫性以及存在的不足。

作者认为“猪身人心”的出现是克隆羊之后“又一惊世之作,堪称20世纪最出神入化、最富前瞻性的创举”。

同时也科学地、客观地指出存在
的问题是“某些猪病毒会因此传染给人”,使得“该计划被迫暂停”。

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基因的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畅想,这就是第六段的内容。

作者是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前瞻性的畅想。

作者以十分生动的语言、恰当的修辞对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医学难题作了形象的描绘:“再过几年,心外科医师就能像修理工为汽车或自行车换上新零件一样,为晚期或先天性心脏病人换上簇新的生物零件——猪身人心。

”这里“生物零件”的比喻使用得真是形象极了。

“医师们在病人换心后出院时,说不定会像极负盛誉的商家一样亲切地送‘客’:‘您走好,不必心有余悸,我们的产品保质四十年。

’”这里对成语“心有余悸’’的使用也是既准确又富有新意,很是耐人寻味。

作者作为一个医学专家,能够把一个为一般人很不熟悉的换心手术过程这样生动形象、极富文学色彩而又深入浅出地描写出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了语言的基础作用是多么的重要。

文章的结尾作者满怀信心地指出“实现上述大胆的设想肯定已为时不远”,告诉读者:作者对基因的畅想不是幻想更不是梦想,是能够很快实现的。

课文的难点有以下几个方面,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或简要介绍,或引导理解,或留下作业分组讨论:
1.对“基因”及其技术的了解,以及基因技术的应用。

为了丰富这方面的知识,我们编选了一些资料供参考,见“有关资料”。

2.课文中所叙的一些实验、一些事例,有些是事实,有些是对未来的展望,应引导学生把握。

3.基因技术未来能否改变人们的生活,虽然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但为了丰富学生知识,拓展他们的想象力,引导他们关心科学,有必要进行一次讨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