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合集下载

经济危机论文: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经济危机论文: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我国经济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在全球经济这个大背景下,中国国内的经济在高度增长,并享受着全球化带来的益处,但同时也受到全球金融和经济的强烈冲击,遭受着国内经济结构缺陷带来的宏观风险。

这种风险并非快速的出现,而是慢慢的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再集中出现,给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引起经济危机。

随着金融机构中的资产价值的下降,国家可能会由于资产的损失而出现贷款紧缩,使社会的总需求有所下降。

这种经济萎缩会导致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下架,造成经济的低迷恶性循环。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选择正确的宏观经济政策,才有助于解决经济危机。

一、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当国际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经济相对比较稳定。

在第三个极度,无论是GDP、工业总值,还是消费物价,都比上半年有一定的回落,在九月份,物价上涨4.5个点,比政府控制的指标要低,其他部分数据和指标也互见升降,总体情况比很多欧洲国家要好,经济也相对较为景气。

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渐加大,我国经济上的很多问题也开始暴露。

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进入一个全新的时期。

它是对我国经济的一个考验,同时又是一个好的机会,是全国重点关注的问题。

面对强大的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我国要在别的国家和地区出现的危机中吸取经验,获得一些启发,正确的看待我国经济中潜在的风险,利用好相应的机会,使我国经济得到空前的发展。

从以上可以看出,经济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是有利有弊的,总的来说,只要利用好这次经济危机的机会,就有可能促使我国经济得到快速的增长。

二、我国在经济危机下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加强宏观调控的力度首先,要加强各经济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

特别是产业与贸易、财政与金融,以及金融各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在宏观层面上的信息沟通、政策合作,防止因部门利益带来冲突。

二是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加强国际协调以及与周边地区的金融合作。

随着发展中金融体系与全球金融的交互作用的加深,金融逐渐变得无国界,在汇率机制、外汇储备管理、金融业改革、国际银行监管及对冲基金等高杠杆金融机构监管方面,中国都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协调和合作。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宏观调控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宏观调控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宏观调控引言金融危机是指金融市场出现剧烈波动或系统性崩溃,导致经济衰退和社会不稳定的危机。

这种危机往往会对各国经济造成巨大冲击,而财政宏观调控则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手段来应对金融危机。

本文将从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财政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和实施策略三个方面来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财政宏观调控。

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金融危机会导致全球需求下降,从而直接影响到中国的出口。

其次,金融危机会对金融体系造成冲击,导致信贷紧缩和资金流动性不足,给实体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此外,金融市场的动荡还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对社会和政治环境造成重大影响。

财政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财政宏观调控是指通过国家财政手段来调节宏观经济,以实现经济稳定和增长。

其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增加财政支出在金融危机中,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经济增长。

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民生投入等方式,可以提高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复苏。

2. 减税降费降低税收负担和减少企业和个人负担是财政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通过减税降费,可以提高企业和个人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

3. 调整财政政策金融危机中,政府可以通过调整财政政策来引导经济发展。

例如,加大对关键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以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4. 增加财政透明度和规范性金融危机中,提升财政透明度和规范性对稳定市场信心和恢复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政府应增加财政信息披露和监管,并加强财政管理和治理。

财政宏观调控的实施策略在金融危机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财政宏观调控的实施策略来应对危机。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实施策略:1. 推动基础设施投资中国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的力度,通过增加基建项目的规模和数量,提振需求,推动经济增长。

例如,修建铁路、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加强城市化建设等,以促进投资和消费。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和经济波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1.1 减缓出口市场增长由于全球经济的下滑,很多国家的消费者减少了对外来商品的需求,造成了市场的萎缩。

作为一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中国的外贸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出口市场增长减缓,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1.2 影响投资环境世界上许多金融机构都面临着倒闭甚至破产的风险,这使得全球的投资氛围急剧恶化。

外资流入的速度减缓,投资机会减少,导致了国内企业的投资意愿下降,给实体经济带来了困难,对经济增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3 破坏金融市场秩序全球的金融市场遭到了重创,股票、期货等市场价格波动频繁,大量的金融机构破产,投资者损失惨重。

在中国,由于投资市场崩溃,许多投资人瞬间亏损,市场秩序受到了破坏,金融领域的稳定性遭到了破坏。

二、应对措施2.1 采取货币政策在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时,中国的政府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

政府提高公共财政支出,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政策,加强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以促进投资、消费的回升,提振经济信心,缓解经济下滑风险,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2.2 扩大内需在面对减缓出口市场增长的影响时,政府提出要扩大内需,培育国内消费市场,通过推动消费和促进投资来增加国内生产总值,并提高中国经济的稳定性和韧性。

政府还注重培育新兴消费领域,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购物环境和多元化的产品选择。

2.3 优化产业结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还显示出经济发展的问题在于长期依赖出口、低附加值制造业以及资源依赖型产业。

因此,政府还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政策,以引导财政和投资流向高科技产业、服务性产业和环保产业等高附加值和创新性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对世界各国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为了应对危机,各国政府不得不采取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对应措施,以期从宏观层面分析金融危机的应对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一、货币政策的调整货币政策是国家调控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纷纷采取降息措施,以刺激经济增长。

降息可以减少贷款成本,促进企业投资和消费,带动经济活动。

同时,央行通过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国债和其他金融资产,增加市场流动性,缓解金融市场的紧张局势,稳定金融体系。

二、财政政策的调整财政政策是国家对社会经济进行调控的重要手段。

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政府纷纷通过财政刺激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

其中包括减税和增加政府支出。

减税可以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投资和消费,刺激经济增长。

增加政府支出可以通过扩大公共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三、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金融危机暴露出经济结构问题,各国政府加大了对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力度。

结构性改革包括改革金融体系、推动经济产业升级、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等。

通过改革金融体系,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健康发展。

通过推动经济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通过提高生产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四、国际合作与治理改革金融危机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来应对。

各国政府加强了国际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全球金融治理方案。

在国际金融机构层面,各国共同推动改革,增加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决策中的权力,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民主和公平。

同时,各国政府也加强了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以促进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整以及结构性改革的推进,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国际合作与治理改革则能增强全球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均衡性。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的经济变化往往会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便是一个充分的例子。

在这个危机中,各国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我国也不例外。

面对危机的挑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危机的影响,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本文将从全球经济危机背景、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以及政策的运用效果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浅议。

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全球金融危机始源于美国次贷危机和房地产泡沫破裂,随后波及全球。

这个危机被认为是自1929年经济危机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在这次危机中,全球国内生产总值(GDP)连续两年下降,全球失业率上升,金融市场遭受重创,全球贸易和投资流动受到严重影响。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经济政策,以应对危机的影响。

主要包括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

在这些政策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最为常用的手段。

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特点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其自身的特点。

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受到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以稳定经济。

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

在危机期间,我国的财政政策调整重点是加大财政支出,扩大基础设施投资和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来刺激内需扩大。

此举一方面可以增加就业,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国内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第二,采取稳健的货币政策。

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为了稳定经济,我国采取了较为稳健的货币政策。

通过加大货币供给、降低利率、增加再贷款等方式,来支持企业融资和增加投资。

第三,推进行业结构调整。

为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我国经济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着重增加高附加值行业和增加自主创新,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国家经济结构。

第四,深化改革,在经济政策方面也加大了改革力度。

着重推进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等,以提高经济机制效率。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对各国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使得宏观经济政策成为重要的调节手段。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讨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并分析其中的挑战与机遇。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金融危机的定义。

金融危机是金融体系发生严重紊乱的情况,其原因可以是市场波动、信用违约或制度性问题。

这种危机往往导致金融机构破产、信用紧缩、投资下降等,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对于宏观经济政策来说,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在于应对急剧下滑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上升以及信用紧缩等问题。

而有效的宏观经济政策需要关注短期刺激效应和长期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采取一系列适当的措施,如减税、增加公共支出、降低利率等,以刺激经济恢复增长。

然而,在推动经济复苏的同时,政府也需要面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结构性问题。

例如,金融监管的失灵可能是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之一,因此政府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监督,以预防类似危机再次发生。

此外,对于依赖外部经济环境的国家来说,金融危机还可能加剧国际贸易的不稳定性,因此政府需要制定合适的外贸政策来应对挑战。

除了应对内外部的结构性问题,宏观经济政策还面临着宏观经济稳定的挑战。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不确定性因素,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需要通过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等手段来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

与挑战相对应的是宏观经济政策所面临的机遇。

首先,金融危机往往给政府提供了改革和调整的机会。

政府可以借此时机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其次,金融危机可能会使得政府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财政支持和产业政策来扶持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总之,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诸多挑战,但同时也为政府提供了改革和调整的机遇。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策略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经历了多次金融危机,这些危机不仅给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也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困扰。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普遍采取了宏观经济政策来稳定经济状况。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应对的策略。

首先,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金融市场的崩溃导致了全球经济的波动,股票市场暴跌、金融机构倒闭等事件频发。

这种情况下,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投资收益下降等问题,导致投资和消费意愿下降,经济活动受到抑制。

同时,金融危机还引发了就业压力,大量企业倒闭导致失业率飙升,加剧了社会不稳定。

面对金融危机,各国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尽量减轻危机带来的冲击。

其中,货币政策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常用手段之一。

通过降息、放宽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试图刺激经济增长,提高市场流动性,缓解企业和个人的融资问题。

此外,财政政策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政府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等手段来刺激需求,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这样做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复苏,还能够缓解失业压力,增加人民生活水平。

宏观经济政策的设计要考虑到该国的经济实际情况以及金融危机的严重程度。

在实施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需要综合考虑通胀压力、利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等因素。

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胀加剧,进一步加剧经济不稳定。

而财政政策的制定则需要考虑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债务负担等因素。

在执行过程中,政府需要合理安排资金使用,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金融监管政策也是防范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金融监管机构需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督,强化风险管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

通过建立合理的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并化解潜在风险,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也能够有效应对金融危机。

各国应加强信息共享,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出应对危机的政策,共同维护全球金融稳定。

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的执行需要密切关注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全面评估政策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政策。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金融危机是指由于金融市场出现系统性风险和金融不稳定性而引发的一系列经济问题。

2007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金融危机对全球范围内的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

首先要了解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

金融危机导致银行系统资金链断裂,信用收缩,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资金,从而导致经济活动的冻结。

这意味着企业投资减少,消费减少,经济增长放缓甚至衰退,失业率上升。

另外,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也会导致经济波动加剧,投资者信心下降,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下跌。

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政策来应对。

首先,货币政策是其中一项关键政策。

央行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经济,促进信贷和投资的增长,从而提振经济活动。

此外,央行还可以采取量化宽松政策,购买国债和其他资产,以增加流动性,稳定金融市场。

其次,财政政策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和减少税收来刺激经济增长。

增加公共支出可以促进就业和消费,减少税收可以提高企业利润和个人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增长。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少债务和赤字来加强财政可持续性,增加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

此外,政府还可以采取结构性改革政策来提高长期经济增长潜力。

结构性改革包括改善市场竞争,促进创新,提高教育和技能水平等。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生产率和效率,增强经济的韧性和适应力,并有助于减轻金融危机的长期影响。

然而,尽管政府采取了上述措施来应对金融危机,但宏观经济形势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政府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可能会产生反作用。

例如,过度放松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和资产泡沫,而不是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的财政政策可能受到财政限制和政治约束的限制,制约了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其次,全球化的金融市场也增加了金融危机传播的风险。

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性意味着一个国家的金融危机可以迅速蔓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导致全球范围内的经济衰退。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及对策分析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所带来的浪潮不仅波及到了发达国家,同时也影响到了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新兴经济体。

因此,对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及其后续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

首先,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并不仅仅是金融领域的影响,同时也涉及到了实体经济和社会运行模式等方面。

其中最直接的影响便是国际贸易受阻,出口下降,进而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现象。

其次,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断加深,中国企业的融资渠道也受到了限制,导致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受挫。

此外,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国政府也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经济压力,并避免金融风险的不断逼近。

接下来,我们需要对金融危机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

首先,由于中国的出口在国际市场中占据着相当大的份额,同时受益于国际市场需求的整体上升,因此经济增长的绝大多数还是来自于出口。

然而,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国际市场需求降低,无疑会对中国的出口造成直接的冲击。

实际上,2009年底至2010年初,中国的外贸绝对值连续出现了两个季度的负增长,整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于以往。

其次,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还依赖于投资,因此融资渠道是否正常也将影响中国经济的发展。

然而,由于国际信贷市场的冻结以及投资失去了信心,外向型经济下的中国企业的融资条件受到了限制,进而影响了实体经济的生产和发展。

此外,由于在金融危机中受到影响较小的实体经济投资,其资金需求量将更加旺盛,而且对于大规模资本投入的需求也将具有强烈的周期性,这对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最后,在面对这样的情况下,中国政府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经济压力,并避免金融风险的不断逼近。

首先,中国政府通过适当调整货币政策来维持流动性,促进贸易,来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经济规划,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进而促使金融市场发挥具有更加广泛的作用。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解析与思考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解析与思考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解析与思考一、引言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体系陷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中美欧等各国对于如何应对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提出了不同的政策和措施。

本文将围绕“金融危机下的宏观经济政策解析与思考”,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角度出发,对当前金融危机的原因、影响以及各国应对措施进行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对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建议。

二、金融危机的原因与影响1. 金融危机的原因金融危机的突发与提前贷款、抵押证券化、金融衍生品等创新金融工具的介入密不可分。

在此基础上,金融机构广泛开展杠杆化经营活动、制度性风险再融资、高频交易等活动,进一步削弱了资本市场的稳定性和整体风险控制的能力,激化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造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2. 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的影响直接体现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

在经济发展方面,金融危机导致资本市场大规模崩盘,企业经营难以为继,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贸易受阻,导致全球经济增速骤降,失业率激增,社会福利转移支付负担骤增。

在社会稳定方面,金融危机原因深层次的内在逻辑导致了财富的高度集中,引发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进而会导致导致政治制度的不稳定,加剧社会矛盾。

三、国际实践1. 美国的实践在金融危机后期,美国政府通过大规模刺激计划和财政政策干预,维护了国内的经济稳定。

此外,美国牵头建立了G20机制,致力于现代金融体系改革和经济治理的协调合作。

2. 欧洲的实践在金融危机后期,欧元区国家通过提高利率,实施加强监管和合作,实现了对金融危机的初步控制,但同时也加剧了债务危机,导致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恶化。

三、中国的实践在金融危机之前,中国实现了高速的经济发展。

而在金融危机后期,中国政府采取了多项有效措施,包括大规模的基建投资、实现两化融合带动产业升级和人力资源培育等,让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四、对于中国的建议与思考1. 加强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资本市场机制,促进资本市场进入下层市场,增强私人投资和企业融资的能力。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金融灾难频繁发生,不论是2008年的次贷危机,还是2011年的欧债危机,都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和影响。

虽然我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政策的合理性和稳健性,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经济表现依然比较稳定。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探讨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第一,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由于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外贸逐渐变得困难。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外贸收入占GDP的比重一直很高,外贸量的减少无疑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不小的压力。

因此,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保障外贸的稳定。

其中包括促进出口,扩大内需,加强货币政策等措施。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多边贸易谈判,拓展多元化市场以应对外贸的压力。

第二,金融危机对我国资金市场的影响金融市场是全球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波动往往对实体经济和货币政策产生影响。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我国资本市场表现出了一定的震荡。

而且,在危机巨大压力下,我国金融市场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处于不良状态的贷款,企业资本不足等。

政府为了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保护投资人和市场,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这其中包括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增加监管,缓解流动性等措施。

政策的适时性和针对性,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我国的金融稳定和金融市场。

第三,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储备的影响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抵御外部风险和保证国际支付清算能力的重要法宝。

我国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前,通过不断加大对外汇市场干预和国际储备的增加,积累了相对较丰富的外汇储备。

但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我国外汇储备出现明显减少的趋势。

因此,保护外汇储备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回收海外资产并增加国内外汇储备,我国在处理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对外贸易收支进行调整优化,单独设立了国家外汇储备基金等等。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对策是一个严肃但不可避免的问题。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近年来,全球金融危机不断发生,对各国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新的挑战。

金融危机的发生往往会导致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失业率上升,投资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适应金融危机的挑战,各国纷纷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以保持经济的稳定运行。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产生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国家在应对金融危机中所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1.1 金融危机导致经济波动加剧金融危机的爆发通常会导致经济波动的加剧。

在危机期间,企业的信心受到打击,投资和消费都会减少。

此外,金融体系的不稳定也会导致市场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增加,进一步抑制了投资的意愿。

1.2 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上升金融危机常常伴随着企业的倒闭与裁员,导致就业形势严峻,失业率上升。

失业人口增加会进一步减少消费能力,从而进一步压缩需求,形成恶性循环。

1.3 政府财政压力加大金融危机还给各国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压力。

危机期间,政府面临着税收减少、社会保障支出增加等问题。

为了保持经济的稳定,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使得国家财政赤字增加。

二、金融危机应对措施与政策调整2.1 货币政策的调整面对金融危机,许多国家都选择了降低利率和放宽货币政策的举措。

通过降低利率,政府鼓励企业和个人增加借贷,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还可以通过量化宽松政策来注入流动性,增加市场信心。

2.2 财政政策的调整金融危机也推动了一些国家加大财政支出力度,通过增加公共投资、扩大社会保障等方式来刺激经济。

此外,政府还可以减少税收负担,为企业减轻压力,促进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2.3 结构性改革的推进金融危机之后,一些国家开始推进结构性改革,通过改善营商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来提高经济的竞争力。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经济增长潜力。

2.4 国际合作与监管改革金融危机的根源常常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各国之间需要加强合作,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国际金融体系等方式来有效抑制金融风险的传播。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浅议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摘要全球经济危机是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严重经济衰退,对世界各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巨大挑战。

本文将讨论在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运用。

我们将重点探讨我国在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方面所做出的相应调整和应对措施。

引言全球经济危机对各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的冲击。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也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受到了影响。

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我国需要调整和运用合适的宏观经济政策来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挑战。

1. 货币政策的运用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我国实施了降低利率的政策。

降低利率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此外,降低利率也可以鼓励资本流入,提高金融市场的流动性。

其次,我国采取了相应的货币供应措施。

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可以提供更多的流动性支持,从而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

此外,我国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避免大规模的资金外流。

2. 财政政策的运用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

首先,我国采取了扩大财政支出的政策。

通过增加政府支出,可以刺激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在全球经济危机期间,我国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以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

其次,我国还采取了减税和提供财政补贴的政策。

减税可以降低企业和个人的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和消费意愿。

提供财政补贴可以帮助受到冲击的行业和个人渡过难关,稳定就业局势。

3. 产业政策的运用产业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具有重要作用。

在全球经济危机条件下,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来推动经济增长和提升竞争力。

首先,我国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

金融危机下的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分析自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世界各国纷纷采取了宏观调控政策来应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影响。

但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本篇文章将通过对国内外实际案例的分析,探讨宏观调控政策的效果以及存在的问题。

一、国内调控政策效果分析在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主要包括“四万亿”投资计划、降息等措施。

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保障就业、维护金融稳定。

首先,我们来看“四万亿”投资计划。

该计划主要通过政府投资来刺激经济增长。

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投资的增长,但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

例如,过度投资导致了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同时也加剧了管理的难度。

此外,该计划对于一些未必必要的基础设施投资过多,却忽略了其他领域的发展。

其次,降息政策。

降息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降息对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造成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对消费者的影响不太明显。

因此,降息政策需要在一定时期内多次持续实施才能产生实际效果。

二、国外调控政策效果分析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也纷纷采取了各种形式的宏观调控政策。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几个具体的国家和地区。

美国在美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减税和货币宽松政策。

这些政策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带来了一定风险。

例如,货币宽松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减税政策可能导致财政压力增大等问题。

英国在英国,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放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包括降低利率和购买债券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量化宽松”政策。

财政政策则主要包括增加公共支出等。

这些政策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增长率,但也导致通货膨胀问题日益严重。

日本在日本,政府采取的主要政策措施是扩大财政支出和采取货币宽松政策。

这些政策对于经济增长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

例如,过度依赖货币宽松政策会导致通货膨胀,扩大财政支出过度则会导致债务问题加剧等。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宏观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宏观经济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宏观经济引言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我国宏观经济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我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和探讨。

1. 政策调控的转变在金融危机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

过去,政府普遍采取宽松货币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这种政策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一些问题。

因此,政府开始更加注重宏观调控,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调控和监管。

首先,我国加大了货币政策的逆周期调节力度。

通过灵活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防止经济发生大幅度下滑。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财政政策的积极调节,通过增加财政支出来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

2. 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加强经过金融危机的教训,我国加强了金融风险防范和监管。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和措施,如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完善资本市场监管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

通过加大对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预警,我国成功避免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

同时,也推动了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3. 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

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支持,通过引导资源向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倾斜,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此外,政府还推动了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强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改善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条件。

这些结构性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外贸依赖度的下降金融危机以后,我国逐渐减少对外贸易的依赖,加强内需的拉动力度。

政府推动了国内消费的增长,通过扩大内需来抵消外需的不确定性。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合作,开展多边贸易谈判和区域贸易协定的谈判,推动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和发展。

这种降低外贸依赖度的策略,有助于提高我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减少外部冲击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我国能够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分析引言:金融危机是指发生在金融体系中的严重经济危机,通常会对整体经济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作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种手段,宏观经济政策在此时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探讨它在稳定经济、保护市场、促进增长和提高就业等方面的作用。

一、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1.货币政策的调整: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通常伴随着需求的萎缩和通货紧缩的风险。

因此,中央银行往往会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手段来刺激需求,避免经济进一步下滑。

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出售国债、降低储备要求等措施来增加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以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

2.财政政策的调整: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确定性,政府往往会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措施来稳定经济。

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增加公共支出、减税或提供贷款等手段来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就业机会。

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通过定向的支出刺激措施,例如扶持关键产业、提供失业保险等来保持经济的稳定。

同时,政府还可以加强财政监管,防止类似金融危机再次发生。

3.结构性政策的调整:金融危机暴露了经济结构中的一些缺陷和问题,使政府意识到需要调整结构性政策,以提升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加强金融监管、改革金融体系、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等措施来减少金融风险。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等手段来促进经济结构升级和产业转型。

二、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1.稳定经济:金融危机常常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包括通货紧缩、消费和投资下滑等。

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维持经济的稳定。

通过适当的货币和财政政策调整,政府可以缓解金融危机对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增长和就业水平的稳定。

2.保护市场:金融危机会导致金融市场的动荡和风险的扩散。

宏观经济政策可以通过增加监管力度、提升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透明度等方式,保护市场免受金融危机的冲击。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管理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管理

金融危机与宏观经济管理近年来,全球经济一直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冲击,金融危机也时常发生。

在这种情况下,宏观经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第一部分: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首先,金融危机导致了经济的不稳定。

由于金融危机的种种原因,资本流动的不稳定性使得宏观经济管理的难度大大增加。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国内经济的稳定受到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全球经济失衡、贸易战争等问题会直接影响到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我们需要格外注意用好宏观经济管理这个工具。

其次,金融危机使得金融市场的规律失去了原有的效力,从而造成了严重的金融市场不稳定。

金融市场不稳定会使得金融机构的风险增加,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的稳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调整的能力也随之受到限制,这就需要妥善地对金融市场进行监管和控制。

第二部分:如何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针对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应对。

1.加强宏观调控功能,制定更加精细化的宏观经济政策面对金融危机所引发的贸易不平衡问题,我们应该加强宏观调控功能,从而精细化制定宏观经济政策。

这些宏观经济政策应该根据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以确保经济的长期稳定性。

2.加大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我们需要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力度,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和公平性。

监管机构应该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动向,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3.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金融危机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金融体制和监管体系的漏洞所造成的。

因此,我们需要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监管体系的完善。

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更加严格,同时在金融体制方面进行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4.鼓励合理投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金融机构应该鼓励合理投资,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模式。

将投资引导到实体经济中去,以推动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结语经济发展面临着很多挑战,金融危机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挑战。

金融危机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金融危机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金融危机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及建议张占涛(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信阳464000)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很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两种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需求;有效性中图分类号:F019.6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65-02收稿日期:2009-07-08作者简介:张占涛(1980-),河南驻马店人,经济学学士,讲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企业投资研究。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均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资本项目的管制,金融体系并未受到太明显的影响,所以,中国在目前阶段所面临的考验首先来自于实体经济层面,扩大内需以缓解外需减少带来的冲击是政策的首要目标。

为此,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两种政策都是对需求的管理,但是对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却不同,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两种政策的效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分析(一)乘数作用限制了投资的拉动作用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实施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4万亿元的投资,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较低的投资乘数使这一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太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及我国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大致为0.3,只相当于英美国家一半的水平。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因为预期的不乐观而继续走低。

(二)财政政策很难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消费不足问题美国这次危机不是消费需求不足,它的消费很活跃,其经济增长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资需求不足。

17988 金融危机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7988 金融危机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金融危机后的宏观经济政策分析背景和概述金融危机是近年来全球金融市场最严重的一场危机,它在短时间内摧毁了全球金融格局,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这场危机中,不同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以缓解危机对经济的冲击。

笔者将围绕着这个话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分享我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全球危机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不同国家的经济表现也不尽相同。

在欧洲和美国,金融危机直接导致了GDP的严重缩水,通货膨胀升高,失业率上升。

但是在一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危机的影响比较有限,经济增长及其韧性依旧存在。

前景与挑战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形势逐渐恢复,但仍面临着众多的挑战。

其中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全球贸易形势的动荡,以及新兴市场经济体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增强。

因此,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我们需要考虑这些挑战,以充分利用全球化趋势,推动全球经济的发展。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影响在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都开始了自己的调整。

许多国家针对危机加大了财政刺激力度,加强了监管和调控,这些政策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例如,美国在危机后提出了《多德-弗兰克法案》,旨在增强金融机构的金融稳定性;中国则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维护经济发展和金融稳定。

这些政策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并促进相关行业的发展。

个人看法我认为,在金融危机中,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十分关键。

政府需要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手段,以重新推动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和降低成本压力,同时也要重视对消费市场的稳定和扶助。

此外,我认为当局也需要加强监管和防范风险,避免类似危机再次出现。

总的来说,金融危机冲击了全球金融市场,但同时也给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以加强自身经济建设和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在未来,希望各国政府能够继续致力于通过宏观经济政策和其它相关措施,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全球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背景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分析及建议
发表时间:2010-01-11T14:04:02.060Z 来源:《中外企业家》2009年第8期下供稿作者:张占涛
[导读] 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很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
张占涛(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信阳 464000)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压力很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整个国民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两种政策的有效性对于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消费需求;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F01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6-0065-02
面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各国均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

对于中国而言,由于资本项目的管制,金融体系并未受到太明显的影响,所以,中国在目前阶段所面临的考验首先来自于实体经济层面,扩大内需以缓解外需减少带来的冲击是政策的首要目标。

为此,我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虽然两种政策都是对需求的管理,但是对需求结构的影响和作用机理却不同,结合我国的特殊情况,两种政策的效果也会有较大的差异。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分析
(一)乘数作用限制了投资的拉动作用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

初步匡算,实施十项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4万亿元的投资,对于拉动内需、刺激经济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然而,由于我国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较低的投资乘数使这一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由于住房支出、教育支出占家庭支出比重太大、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完善及我国传统的勤俭节约观念等因素的制约,我国居民当前的边际消费倾向严重偏低,大致为0.3,只相当于英美国家一半的水平。

在当前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边际消费倾向也会因为预期的不乐观而继续走低。

(二)财政政策很难改变中国长期以来的消费不足问题
美国这次危机不是消费需求不足,它的消费很活跃,其经济增长需求不足主要是投资需求不足。

相反,中国的内需不足主要不是投资需求不足,而是消费需求不足。

中国不缺投资需求,中国从政府到企业,从中央到地方,投资都有经验、有热情、有积极性。

但是中国怎么刺激消费需求,确实是经验不多,体制上、政策上、环境上的准备也不是很充分。

世行认为,中国目前是投资需求过旺而消费需求不足,但是目前中国刺激内需的政策主要是刺激投资需求,而中国实际上投资需求很旺盛,应想办法刺激消费需求。

从短期来看,虽然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为扩大内需做出很大贡献,但是从长远的经济增长目标来看,消费需求的增长才是根治我国需求不足的根本所在。

而我国在刺激消费需求方面,缺少经验、缺少办法,体制上、传导机制上也存在障碍。

(三)货币政策的作用空间有限
自2008年9月以来,央行连续几次下调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1年期存款利率已经从4.14%下降到2.25%,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从17.5%下降到13.5%。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从信贷投放看,1~2月2.69万亿元的天量信贷,已超出今年5万亿元信贷底线的50%。

目前项目贷款和流动资金贷款控制全都放松到了极点,面对创下历史之最的一季度4.58万亿元信贷投放,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尤为重要。

所以,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的空间很有限。

(四)“流动偏好陷阱”使货币政策的反衰退作用十分有限
从反经济哀退作用看,由于存在所谓流动陷阱,因此给很多投机者带来了机会。

在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可能效果比较显著,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则不明显。

因为,此时厂商对经济前景普遍悲观,即使央行松动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也不肯增加贷款从事投资活动,银行为安全起见也不肯轻易贷款,这样货币政策作为反经济衰退政策,其效果就甚微。

二、提高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一)全面提高刺激消费政策的有效性
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

消费需求不仅是总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消费倾向的大小也将决定各项乘数的大小,从而全面影响宏观经济政策的效果。

1.改善投资和消费结构
当前,投资和消费的结构性失衡,投资需求增长过快,排斥了消费需求的增长空间。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实际投资需求(剔除价格因素后),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是13.5%,比西方国家要快1倍还多;这几年更高,从2003年以来就没有低于24%。

2008年我们紧缩投资,防止过热,控制投资规模,结果公布出来的数据还是25.5%;2009年一季度是28%。

可见,这些年我国固定资产的投资增长速度是很快的。

一个国家的钱是有限的,去买投资品,就不能去买消费品,两者之间是排斥的。

2.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其消费增长是不是和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很大程度取决于居民收入分配在总分配中的情况。

目前,从中国各地每年公布的数据看,增长最快的是政府的财政收入,往往比GDP的增长速度快1倍;而GDP的增长速度又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企业收入的增长速度也快于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

所以这些年,政府收入增长最快,其次是企业,最慢是居民,因而国民收入分配中居民的收入分配比重持续下降。

1998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68%,2008年占59%,10年间比重下降了9个百分点,因而总的消费比重也在下降。

这是国民收入分配宏观方面的矛盾。

3.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民收入
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差距过大,说明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更多地给了有钱人。

根据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有钱人消费的绝对量大,但是消费占其收入的比重小,越有钱消费占收入的比重越低。

富人拿到钱后,只将很小一部分用于消费,大部分用于投资、储蓄和买保值品,这又加大了经济增长和国民消费的不匹配。

所以,消费收入差距过大,不只是影响公平,还影响效果,更影响经济的可持续性。

因此,我们收入分配中宏观上和微观上都存在问题,宏观上居民收入的比重在降低,微观上居民的收入差距在拉大。

分配的问题影响经济的
增长,使消费需求严重不足。

(二)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要加快开发新的市场工具。

应根据经济需要,增加发债规模,积极调整债券结构,增加可资利用的债券品种,进一步增加银行间市场的开放程度,扩大货币市场主体,吸收证券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增大银行间市场的覆盖范围,最终建成我国集同业拆借市场、国债市场、贴现市场于一体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金融市场。

(三)选择利率作为中介目标,降低货币流通速度波动过大造成的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由于作用因素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准确估计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动方向和幅度,对于政策制定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在金融创新不断涌现、各种金融支付工具层出不穷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用一个新的中介目标来替代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减弱货币流通速度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

从整体上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经济效果被弱化,但是两种政策的作用机理、调整的力度和调整的对象却不同,要从整体上促进经济的复苏,两种政策必须合理的搭配使用,取长补短,而不能单纯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双管齐下,标本兼治”。

参考文献:
[1] 程国平,方苏立.关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的探讨[J].商业时代,2007,(26).
[2] 何新.何新论金融危机与中国经济[M].北京:华龄出版社,2008.
[3] 韩康.中国宏观调控三十年[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4] 金歌.2009金融风暴下的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5] 滕永洲.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黑龙江金融,2008,(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