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

合集下载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 作业 第5章

无机非金属材料科学基础 作业 第5章

5.5在玻璃性质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上有两个特征温度Tg和Tf,试说明这两个特征温度的含义及其相对应的黏度。

答:(1)脆性温度Tg。

它是玻璃出现脆性的最高温度,由于这个温度下可以消除玻璃制品因不均匀冷却而产生的内应力,所以也称为退火温度上限。

在Tg时相应的玻璃黏度约为10的11次幂~10的12次幂Pa-S。

(2)软化温度Tf。

它是玻璃开始出现液体状态典型性质的温度,指玻璃在自重的作用下开始出现变形的温度。

无论玻璃组成如何,在Tf时相应的玻璃黏度约为10的8次幂Pa-S。

Tf也是玻璃可拉成丝的最低温度。

5.6
5.7
5.8网络变性体(如Na2O)加到石英玻璃中,使氧硅比增加。

实验观察到当O/Si≈2.5~3.0时,即达到形成玻璃的极限,O/Si>3时,则不能形成玻璃,为什么?
答:
5.9 试计算下列玻璃的结构参数:Na2O-SiO2,Na20-CaO-Al2O3-2SiO2,Na2O-1/3Al2O3-2SiO2。

5.10玻璃的组成为13Na2O-13CaO-74SiO2(质量分数,计算结构参数和非桥氧的质量分数。

5.11有一组二元硅酸盐熔体,其R值变化为:2、2.5、3、3.5、4.写出熔体一系列性质的变化规律:游离碱含量的变化;氧硅摩尔比的变化;低聚物数量;熔体黏度;形成玻璃的能力;析晶能力。

答:
5.12
答:
5.16 什么是硼反常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现象?答:。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2-2习题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2-2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可塑性:可塑性是指粘土与适量水混练后形成的泥团,在外力作用下,可塑造成各种形状而不开裂,当外力除去以后,仍能保持该形状不变的性能。

结合性:它是指粘土能结合非塑性原料形成良好的可塑泥团、有一定的干燥强度的能力离子交换性:粘土粒子由于表面层的断键和晶格内部离子的不等价置换而带电,它能吸附溶液中的异性离子,这种被吸附的离子又可被其他离子所置换。

这种性质称为粘土的离子交换性触变性:粘土泥浆或可塑泥团在静置以后变稠或凝固,当受到搅拌或振动时,粘度降低而流动性增加,再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能恢复原来状态,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膨化性:粘土加水后,体积会在不同程度上有所增加,这种性质称为膨化性。

收缩:粘土和坯料的收缩实际上可分为三种:干燥收缩、烧成收缩和总收缩。

粘土经110℃干燥后,由于自由水及吸附水排出所引起的颗粒间距离减小而产生的体积收缩,称为干燥收缩。

干燥后的粘土经高温煅烧,由于脱水、分解、熔化等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而导致的体积进一步收缩,称之为烧成收缩。

烧结温度:开口气孔率降至最低,收缩率达到最大,试样致密度最高。

此相应的温度称为完全烧结温度或简称烧结温度耐火度:耐火度是指材料在高温作用下达到特定软化程度时的温度。

二、问答题1. 粘土类原料的主要种类包括哪些?答:粘土是多种微细的矿物的混合体。

它主要是由铝硅酸盐类岩石(火成的、变质的、沉积的)如长石、伟晶花岗岩、斑岩、片麻岩等经长期风化而成。

2. 粘土类原料的化学组成与颗粒组成?答:由于粘土是含水铝硅酸盐的混合体,所以主要化学组成为SiO2、A12O3和结晶水,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碱金属R2O(K2O、Na2O)与碱土金属氧化物(CaO、MgO),以及着色氧化物(Fe2O3、TiO2)等。

颗粒组成是指粘土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百分比含量。

粘土矿物的颗粒很细,其直径一般小于1~2μm。

粘土的细颗粒(<1μm的颗粒)愈多则可塑性愈强、干燥收缩大、干后强度高,而且烧结温度低。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4-2电子教材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4-2电子教材

3.1.4陶瓷坯料的制备将陶瓷原料经过配料和加工后,得到的具有成形性能的多组分混合物称为坯料,根据成形方法的不同,坯料通常可分为三类:1、注浆坯料。

其含水率为28%~35%,如生产卫生陶瓷用的泥浆。

2、可塑坯料。

其含水率18%~25%。

如生产日用陶瓷用的泥团(饼)。

3、压制坯料。

含水率为3%~7%,称为干压坯料;含水率为8%~15%,称为半干压坯料,如生产建筑陶瓷用的粉料。

一、对坯料的质量要求对各种坯料的基本质量要求是配料比较准确,组分均匀,细度合理,所含空气量较少。

对某类坯料还有各自的具体要求,现分述如下。

(一)注浆坯料注浆坯料一般是各种原料和添加剂在水中悬浮的分散体系。

为了便于加工后的贮存、输送及成形,注浆坯料应满足以下要求:1、流动性好。

保证泥浆浇注成形时要能充满模型的各个部位。

流动性用100m1的泥浆从恩格拉粘度计中流出的时间来表示。

一般的瓷坯是10~15s,精陶坯为15~25s。

注浆成形时希望流动性好,但又不希望含水率太高。

因为含水率高会带来成坯速率低、易塌坯、石膏模易老化和坯体干燥慢等一系列困难。

2、悬浮性好。

浆料中各种固体颗粒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悬浮而不沉淀的性质称为泥浆的悬浮性。

它是保证坯体组分均匀和泥浆正常输送、贮放的重要性能之一。

粘土的种类和加入量对泥浆悬浮性影响较大,有时也用悬浮剂来提高泥浆的悬浮性能。

3、触变性适当。

受到振动和搅拌时,泥浆粘度会降低而流动性增加,静置后又恢复原状,此外,泥浆放置一段时间后,在维持原有水分的情况下也会变稠,这种性质称为触变性。

泥浆的触变性是用厚化系数来表征的,100ml泥浆在恩格拉粘度计中静置30min和30s 后,两者流出时间的比值就是厚化系数。

空心注浆的泥浆厚化系数为1.1~1.4,实心注浆为1.5~2.2。

泥浆触变性过大,容易堵塞泥浆管道,且坯体脱模后易塌落变形;触变性过小,生坯强度较低,影响脱模和修坯。

4、滤过性好。

滤过性也称渗模性,是指泥浆能够在石膏模中滤水成坯的性能。

《专题二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专题二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化学高教版加工制造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场景,每组选择一种典型材料进行详细介绍。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特点、制备工艺、应用领域等进行归纳总结。

2. 实验操作:选取一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如玻璃、陶瓷、水泥等)进行制备实验,包括材料的制备步骤、制备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材料的质量检测等。

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实际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生产过程中的工艺流程、技术要点、质量控制等,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和实践能力。

4. 自我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短文,总结本次课程所学到的无机非金属材料知识,包括基本概念、分类、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以及自己在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中的收获和体会。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内容应围绕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实际应用进行讨论、实验和案例分析,避免空洞无物。

2. 实验操作应按照实验指导书进行,确保实验安全和材料质量。

3. 案例分析应分析透彻,提出改进建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4. 总结短文应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字数在300字左右。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讨论积极性、实验操作规范性、案例分析深度和广度等。

2. 评价方式:教师评分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积极提交作业,并在作业中提出自己在课程学习中的疑惑和收获,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及时反馈,包括优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以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

3. 教师应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完善和调整作业设计方案,以提高课程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知识,提高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二册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质和应用,理解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1. 要求学生预习《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课程内容,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定义、分类及常见材料。

2. 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如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等。

3. 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

(二)实验操作练习1. 实验准备:学生需提前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试剂,如坩埚、电炉、酒精灯等。

2. 实验操作:进行硅酸盐类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包括硅酸盐的熔制、成型和性能测试等步骤。

3.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数据,包括熔制温度、成型情况及性能测试结果等,为后续的作业分析提供依据。

(三)课后拓展研究1. 学生需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途径收集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相关资料,了解其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撰写一篇简短的报告或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要求学生在预习后能够准确回答相关问题,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实验操作练习部分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认真记录实验数据。

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遵守实验室规定。

3. 课后拓展研究部分要求学生积极收集资料,分析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趋势,并撰写一份内容充实、逻辑清晰的报告或心得体会。

报告中应包含对无机非金属材料在环境保护方面作用的详细分析。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及课后拓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的准确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真实性以及报告的逻辑性和深度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3-2习题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3-2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玻璃形成体:玻璃形成体——能单独形成玻璃,在玻璃中能形成个子特有的网络体系的氧化物,成为玻璃的网络形成体,如SiO2、B2O3和P2O5等。

玻璃调整体: 凡不能单独生成玻璃,一般不进入网络而是处于网络之外的氧化物,称为玻璃的网络外体。

它们往往起调整玻璃一些性质的作用。

常见的有Li2O,Na2O,K2O,MgO,CaO,SrO,BaO等。

玻璃中间体: 一般不能单独形成玻璃,其作用介于网络形成体和网络外体之间的氧化物,称之为中间体,如A12O3,BeO,ZnO,Ga2O3,TiO2、PbO等。

二、问答题1、玻璃原料选择的一般原则?答:1)原料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而且成分稳定2)易于加工处理3)成本低,能大量供应4)少用过轻相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原料5)对耐火材料的侵蚀要小2、设计玻璃组成应注意的原则?答:1)根据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使设计的玻璃能满足预定的性能要求;2)根据玻璃形成图和相图,使设计的组成能够形成玻璃,析晶倾向小;3)根据生产条件使设计的玻璃能适应熔制、成形、加工等工序的实际要求;4)所设计的玻璃应当价格低廉,原料易于获得.3、试述晶子学说与无规则网络学说的异同点。

答:无规则网络学说:认为按照原子在晶体和玻璃中的作用,形成连续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其结构单元(四面体或三面体)是相同的,但玻璃网络不如晶体网络,晶体网络是有规则、周期性重复排列;玻璃网络是不规则、非周期性的,因而它的内能大于晶体,同时带来了玻璃的各向同性和连续性。

晶子学说:硅酸盐玻璃是有无数“晶子”组成,“晶子”的化学性质取决于玻璃的化学组成,所谓“晶子”不同于一般微晶,而是带有晶格变形的有序区域,在晶子中心质点排列较有规律,愈远离中心则变形程度愈大,“晶子”分散在无定形介质中,从“晶子”部分的过渡是逐步完成的,两者间无明显界限。

相同点:(1)最小的结构单元是[SiO4]四面体;(2)玻璃具有近程有序、远程无序的结构特点;不同点:两种学说强调的内容不同。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与测评)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与测评)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预习作业]一、硅酸盐材料1.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多为________材料,硅氧四面体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硅酸盐材料大多具有硬度________、________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2.陶瓷:是以________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的。

3.玻璃: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它是以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为原料,经混合、粉碎,在________中熔融,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而制得的。

4.水泥: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原料,在________中煅烧,再加入适量________调节水泥硬化速率后制得产品成分为硅酸三钙、硅酸二钙、铝酸三钙。

二、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1.硅和二氧化硅(1)硅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族,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过渡位置,其单质的导电性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是应用最为广泛的________材料。

(2)硅在自然界主要以________和________的形式存在。

(3)制取粗硅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二氧化硅可用来生产高性能的现代通信材料________。

2.新型陶瓷:高温结构陶瓷如碳化硅(俗称________)具有硬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能。

3.碳纳米材料: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硅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化合态,又有游离态。

( )(2)水晶、石英、沙子、玛瑙、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均是SiO2。

( )(3)光导纤维在强碱性条件下易发生“断路”。

53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53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分层作业)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

5.3.1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1.下列不属于传统硅酸盐产品的是A .玻璃B .水泥C .石墨烯D .陶瓷2.石灰石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以下生产所用原料中,不需要...石灰石的是 A .生产玻璃 B .生产水泥 C .生产生石灰 D .生产陶瓷3.常见玻璃为淡绿色,因为原料中混有A .氧化钴B .氧化亚铜C .三价铁离子D .亚铁离子4.熔融苛性钠应选用的器皿是A .陶瓷坩埚B .石英坩埚C .普通玻璃坩埚D .铁坩埚5.陶瓷版“冰墩墩”和“雪容融”均产自中国陶瓷之乡——福建德化县。

德化陶瓷早在宋元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陶瓷、玻璃和水泥均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 .陶瓷版“冰墩墩”上黑色涂料的主要成分为Fe 2O 3C .高温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氧化、耐磨蚀等优良性能D .陶瓷是以粘土及天然矿物岩为原料,经加工烧制而成6.玻璃、水泥、陶瓷和砖瓦都是传统硅酸盐产品,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三钙、硅酸二钙和铝酸三钙B .黑砖中的铁元素主要以氧化铁形式存在C .《陶者》“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粼粼居大厦。

”黏土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D .工艺师用氢氟酸来腐蚀雕刻玻璃制品7.钾长石(38KAlSi O )是一种钾的铝硅酸盐,可用于制备23Al O 、23K CO 等物质,制备流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流程中可以重复利用的物质只有23Na COB .钾长石用氧化物的形式可表示为2232K O Al O 3SiO ⋅⋅C .煅烧过程中Si 、K 和Al 元素转化为3CaSiO 、2KAlO 和2NaAlOD .沉淀过程中的离子方程式为222233CO 2AlO 3H O CO 2Al(OH)--++=+↓ 8.粉上多彩高温瓷器为宋代衡山窑首创,也是我国宋元陶瓷史上的艺术瑰宝。

化学家对元代的粉上多彩高温瓷器文物进行分析发现,其中含有石英颗粒,还有一定量的莫来石(2322Al O SiO x ⋅,1<x<2)、氧化铁、氧化钙和氧化镁。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5-2习题参考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5-2习题参考答案

问答题1、硅酸盐水泥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干燥与脱水——干燥是物理水的蒸发,脱水是粘土矿物分解放出化合水;2)碳酸盐分解——MgCO 3 = MgO 十CO 2,CaCO 3 = CaO 十CO 2;3)固相反应——形成低钙矿物;4)液相和熟料的烧结——出现液相,C 3S 等形成,形成熟料;5)熟料冷却——熟料温度降低至室温。

2、影响碳酸钙分解速度的因素?1) 温度:随温度升高,分解速度常数K 和压力的倒数差(011p p )都相应增加,分解时间缩短,分解速度增加。

但应注意温度过高,将增加废气温度和热耗;预热器和分解炉结皮、堵塞的可能性亦大。

2) 窑系统的CO 2分压:通风良好,CO 2分压较低,有利了碳酸钙的分解。

3) 生料细度和颗粒级配:生料细度细,颗粒均匀,粗粒少,分解速度快。

4) 生料悬浮分散程度:生料悬浮分散差,相对地增大了颗粒尺寸,减少了传热面积,降低了碳酸钙的分解速度。

因此,生料悬浮分散程度是决定分解速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也是在悬浮预热器和分解炉内的碳酸钙分解速度较回转窑、立波尔窑内快的主要原因之一。

5) 石灰石的种类和物理性质:结构致密、结晶粗大的石灰石,分解速度慢。

6) 生料中粘土质组分的性质:高岭土类活性大、蒙脱石、伊利石次之,石英砂较差。

活性越大的,在800℃下越能和氧化钙或直接与碳酸钙进行固相反应,生成低钙矿物,可以促进碳酸钙的分解过程。

3、固相反应的影响因素?1.温度、温度梯度和反应时间2.生料的细度及均匀性3.原料性质4.矿化剂4、熟料在烧结过程的影响因素?1) 最低共熔温度2) 液相量3) 液相粘度4) 液相的表面张力5) 氧化钙溶解于熟料液相的速率6) 反应物存在的状态7)熟料形成热化学5、湿法长窑、预热器窑及窑外分解窑的带是如何划分的?各带经历了哪些的物理化学变化?干燥带,这个带的作用主要是自由水的蒸发,因此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该带耗热大约占总热耗的30%~35%。

课下作业十七硅 二氧化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下作业十七硅 二氧化硅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课下作业(十七)硅二氧化硅无机非金属材料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以石灰石、食盐、焦炭、水和空气为主要原料,不能生产的化工产品是() A.漂白粉B.烧碱C.硝酸铵D.玻璃解析:选D。

生产玻璃的原料有纯碱、石灰石、石英。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人造刚玉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是Al2O3B.化学家采用玛瑙研钵摩擦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机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SiO2C.提前建成的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D.用于现代通讯的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硅解析:选D。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故D错。

3.(2011年东城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都对人体有害B.SO2、NO2或C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C.玻璃、水泥的生产都要用石灰石做原料D.棉、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解析:选C。

A项加碘食盐中的KIO3就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有利。

B项CO2可导致温室效应,但不能导致酸雨的形成。

D项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完全燃烧时还产生N2、SO2等。

4.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液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在中药、香料的萃取分离以及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氟利昂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超临界二氧化碳与CO2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同B.超临界二氧化碳是新合成的一种物质,可能是一种原子晶体C.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溶解萃取物质,可在常温常压下使二氧化碳挥发除去,符合绿色化学的思想D.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利昂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解析:选B。

从题给信息可知,超临界流体是指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而不是新合成的一种物质,故B错误。

《专题二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专题二 第一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中职化学高教版21加工制造类

《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无机非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包括陶瓷、玻璃、水泥、耐火材料等,每组选择一种材料进行介绍,包括其性质、制备方法、应用领域等。

2. 实验操作:进行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掌握制备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混合、成型、烧结等。

3.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一份关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调查报告,包括对无机非金属材料的认识、应用领域的了解以及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三、作业要求1. 讨论和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积极参与,认真听取他人的观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2. 实验操作中,学生应按照实验规程进行,确保实验安全,并注意环保和卫生。

3. 课后作业应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300字。

4. 每位学生需按时提交作业,如有问题,可在课堂上向老师咨询。

四、作业评价本次作业的评价将采用以下标准:1.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准确介绍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性质、制备方法及应用领域等。

2. 实验操作:观察学生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规范性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调查报告:评价学生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报告内容是否全面、准确,能否提出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根据以上标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改进意见。

同时,也将作业完成情况纳入期末总评中,激励学生更加认真地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请学生对本次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包括在讨论、实验和作业过程中的收获、困难和问题,以及对作业的评价和建议。

这将有助于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本次作业设计方案旨在通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化学 新人教版必修2第5章 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

高中化学 新人教版必修2第5章 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

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课时作业1.下列关于硅酸盐材料的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见的硅酸盐材料有玻璃、水泥、陶瓷B.生产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C.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只有SiO2D.硅酸盐水泥以石灰石和黏土为主要原料答案 C解析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为硅酸钙、硅酸钠、二氧化硅,故选C。

2.下列关于水玻璃的性质和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既不燃烧也不受腐蚀B.在建筑工业上可以作黏合剂、耐酸水泥掺料C.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蚀性能且不易燃烧D.水玻璃的化学性质稳定,在空气中不易变质答案 D解析Na2SiO3的水溶液俗称水玻璃,是一种矿物胶,通常用作耐火材料。

水玻璃在空气中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

3.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硅酸盐的组成,不正确的是() A.钙沸石[Ca(Al2Si3O10·3H2O)]CaO·Al2O3·3SiO2·3H2OB.镁橄榄石(Mg2SiO4)2MgO·SiO2C.长石(KAlSi3O8)K2O·Al2O3·3SiO2D.硅酸钠(Na2SiO3)Na2O·SiO2答案 C解析长石(KAlSi3O8)的正确写法为K2O·Al2O3·6SiO2。

4.硅在地壳和岩石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A.硅单质B.二氧化硅和硅酸盐C.硅酸D.无定形硅答案 B解析硅主要以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形式存在于地壳和岩石中。

5.下列关于硅的化学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下不和任何酸反应B.常温下可和NaOH溶液反应C .常温下可和Cl 2反应生成SiCl 4D .常温下可和O 2反应生成SiO 2答案 B解析 硅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除与氟气、氢氟酸和强碱反应外,不与其他物质反应。

在加热条件下,硅能与一些非金属反应,如Si +O 2=====△SiO 2。

2019-2020年人教版选修2第3单元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同步作业

2019-2020年人教版选修2第3单元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同步作业

课题1 无机非金属材料一.选择题1.有关硅酸盐产品说法错误的是()A.硅酸钠的水溶液是建筑行业使用的黏合剂B.水泥生产的设备是水泥回转窑C.普通玻璃的成分是石英、碳酸钠和石灰石D.陶瓷生产的原料是黏土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B.Si是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C.二氧化硫可用于某些食品的防腐D.工业制铜主要采用高温冶炼黄铜矿3.下列有关工业生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炉炼铁、生产普通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玻璃都要用到的一种原料是石灰石B.工业上常以电解饱和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C.纯碱在玻璃、肥皂、食品等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D.工业上利用焦炭与二氧化硅在高温下反应可直接制得高纯度的硅4.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不属于硅酸盐的是()A.水泥B.陶瓷C.水晶D.普通玻璃5.我国于2007年11月成功地发射了嫦娥一号探测卫星,确定对月球土壤中14种元素的分布及含量进行探测等。

月球的矿产资源极为丰富,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就含铁单质有上亿吨,月球上的主要矿物有辉石[CaMgSi2O6]、斜长石[KAlSi3O8]和橄榄石[(Mg,Fe)2SiO4]等,下列说法或分析不正确的是()A.月球上有游离态铁是因为月球上铁的活动性比地球上铁的活动性弱B.辉石、斜长石及橄榄石均属于硅酸盐矿C.橄榄石中铁为+2价D.斜长石的氧化物形式可表示为:K2O•Al2O3•6SiO26.陶瓷被公认为是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陶瓷由黏土和石英砂烧制而成B.陶皿可用于盛放盐酸,但不能用于盛放氢氟酸C.钢化玻璃是一种陶瓷材料D.陶瓷坩埚可用于煅烧石灰石制备生石灰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玻璃、水泥、水晶项链都是硅酸盐制品B.活性炭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向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会有气体产生D.SO2和CO2是酸性氧化物都能与强碱溶液反应,都不能与任何酸反应8.下列生活用品中主要由无机硅酸盐材料制造的是()A.不锈钢炒菜锅B.青花瓷大饭碗C.桶装水水桶D.香樟砧板9.中国制造彰显中国力量,在电影《厉害了,我的国》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制造的重点工程,下列所涉及的材料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是()世界最大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中国大飞机C919中国第一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A.光导纤维传输线B.晶体硅芯片C.新型铝锂合金机翼D.氮化硅陶瓷发动机A.A B.B C.C D.D10.下列关于玻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造普通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B.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SiO2C.普通玻璃呈淡绿色,这是因为原料中混有二价铁的缘故D.钢化玻璃的机械强度比普通玻璃大,不易破碎11.我国是世界上首个实现“超材料”量产的国家。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作业标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作业标准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系
课程作业基本要求和批改作业质量标准
2008年修订
作业是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一种重要的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学校和系部的有关规定,结合专业系具体情况,特制定课程作业基本要求和批改作业质量标准。

一、课程作业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视课程性质、内容,每本课程至少按8学时布置一次书面作业,每次作业不得少于2题,作业应有利于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并能结合实践。

二、批改作业质量标准
1、书面作业的批改要及时,每次批改面应100%。

2、批改作业要详细认真,批改用红笔,对的打“√”,错的打“×”,不能简单批“阅”或签日期, 必须指出作业错误所在,并给出一定的评价。

3、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应在课堂上或辅导答疑时向学生讲解清楚,个别问题必须面对面解决。

4、每次作业批改后,教师应及时将作业批改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认真填写在教师授课记载簿上。

5、专业系定期检查作业批改记录,并作为教师教学质量考察的指标。

二〇〇八年九月二十日。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3-1习题答案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习题作业-3-1习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阿利特:在硅酸盐水泥熟料中固溶了其它少量氧化物的C3S称为阿利特(Alite),又称为A矿。

贝利特:C2S固溶体称为贝利特(Belite),又称为B矿。

游离氧化钙:当配料不当,生料过粗或燃烧不良时,熟料中就会出现没有被吸收的以游离状态存在的氧化钙,称为游离氧化钙,又称游离石灰石灰饱和系数KH:是熟料中全部氧化硅生成硅酸钙(C3S十C2S)所需的氧化钙量与全部二氧化硅理论上全部生成硅酸三钙所需的氧化钙含量的比值。

(即KH表熟料中二氧化硅被氧化钙饱和形成硅酸三钙的程度。

)硅率SM:是表示熟料中氧化硅含量与氧化铝、氧化铁之和的质量比。

(表示了熟料中硅酸盐矿物与熔剂矿物的比例)铝率 IM:表示熟料中氧化铝与氧化铁含量的质量比,也表示熟料熔剂矿物中铝酸三钙与铁铝酸四钙的比例。

二、问答题1、试述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矿物组成及各矿物的性质。

答:硅酸盐水泥熟料主要含以下四种矿物:硅酸三钙C3S、硅酸二钙C2S、铝酸三钙C3A、和铁铝酸四钙C4AF。

硅酸三钙(C3S)主要由硅酸二钙和氧化钙反应生成。

纯C3S只在2065~1250℃温度范围内稳定,在2065℃以上不一致熔融为CaO与液相,在1250℃以下分解为C2S和CaO。

实际上C3S的分解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致使纯C3S在室温下可以呈介稳状态存在。

硅酸硅酸二钙由氧化钙与氧化硅反应生成。

纯硅酸二钙在1450℃温度以下,进行下列多晶转变在室温下硅酸二钙有水硬性的α、α΄L、α΄H、β变型都是不稳定的,有转变为水硬性微弱的γ型的趋势。

当温度低于500℃时,硅酸二钙由β型转变为γ型,体积膨胀10%而导致物料粉化。

硅酸二钙可固溶其它少量氧化物——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钾、氧化钛、氧化磷等,使硅酸二钙也形成固溶体。

纯铝酸三钙属等轴晶系。

铝酸三钙中也可固溶部分其他氧化物——SiO2、Fe2O3、MgO、K2O、Na2O 、TiO2等。

铝酸三钙有立方、斜方、四方、假四方以及单斜等五种多晶形态。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

2020-2021学年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5章第3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业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1.据报道,我国华为公司的技术标准成为世界“5G”通信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光导纤维为基础的信息高速通道更显重要。

制造光导纤维的材料是( )A.晶体硅B.二氧化硅C.铜合金D.不锈钢答案 B 二氧化硅具有良好的光学特性,其导光性非常好,制造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为二氧化硅。

2.下列关于水泥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的硬化速率B.水泥在水中能硬化,在空气中不会硬化C.水泥与水混合时会生成不同的水合物,要吸收一定的热量D.水泥溶于水后的硬化过程是一个物理变化答案 A 水泥不仅可以在水中发生硬化,而且可以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硬化,水泥中的成分与水生成不同的水合物,水泥的硬化过程主要是化学变化,此过程放热。

3.根据普通玻璃、普通水泥和普通陶瓷的生产过程,总结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①原料一定有含硅元素的物质②生成物是硅酸盐③反应条件是高温④发生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 D 硅酸盐工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原料一定有含有硅元素的物质;产品的物质类型属于硅酸盐;使物质发生变化的条件是高温;物质变化的类型,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多种复杂的化学变化。

4.宋代五大名窑分别为钧窑、汝窑、官窑、定窑、哥窑。

其中钧窑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著称。

下列关于陶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窑变是高温下釉料中的金属化合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引起的颜色变化B.氧化铝陶瓷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高品质的瓷器晶莹剔透,属于纯净物D.陶瓷属于硅酸盐材料,耐酸、碱腐蚀,但是不能用来盛装氢氟酸答案 C 瓷器中含有多种硅酸盐,是混合物,C错误。

5.石墨烯目前是世界上最薄、最坚硬的纳米材料,它是一种透明、良好的导体;石墨烯是由碳原子构成的具有单层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一种碳单质新材料,它是构建富勒烯、碳纳米管的基本单元。

利用石墨烯可制造晶体管、太阳能电池板等。

156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作业 (1)

156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作业 (1)

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石英玻璃、玛瑙、水泥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B .红宝石、珍珠、水晶、钻石等装饰品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C .氢氟酸能够雕刻玻璃D .硅酸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石蕊溶液变红解析:石英玻璃、玛瑙的成分是SiO 2,不属于盐,A 不正确;红宝石的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铝、珍珠的主要成分为CaCO 3、水晶的主要成分为SiO 2、钻石为碳单质,均不属于硅酸盐,B 不正确;氢氟酸能与玻璃的成分之一SiO 2发生反应:4HF +SiO 2===SiF 4↑+2H 2O ,C 正确;硅酸具有酸的通性,例如能与碱反应,但其难溶于水,不能使石蕊溶液变色,D 错。

2.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C )A .陶瓷、玻璃、水泥容器都能贮存氢氟酸B .硅酸钠属于盐,不属于碱,所以硅酸钠可以保存在具有磨口玻璃塞的试剂瓶中C .用SiO 2制取硅酸,应先使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然后再通入CO 2D .由Na 2CO 3+SiO 2═══高温CO 2↑+Na 2SiO 3可知,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解析:陶瓷、玻璃、水泥的主要成分都是硅酸盐,还含有的SiO 2能与氢氟酸反应,A 项错误;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能将玻璃塞和瓶体粘在一起,不便于打开,B 项错误;D 项中的反应能发生是因为生成的CO 2气体不断逸出,不能说明硅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3.下列溶液中①硅酸钠溶液 ②氢氟酸 ③氢氧化钠溶液④氯化钠溶液,可以盛放在玻璃试剂瓶中,但不能用磨口玻璃塞的是( A )A .①③B .②④C .②③D .①④ 解析:氢氟酸腐蚀玻璃,不能用玻璃试剂瓶。

氯化钠溶液可以用玻璃试剂瓶和磨口玻璃塞,硅酸钠是一种黏合剂,可以用玻璃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氢氧化钠与玻璃中的主要成分SiO 2反应生成硅酸钠,因此也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4.兵马俑中所用颜料成分大多为硅酸盐,如蓝紫色的硅酸铜钡(BaCuSi 2O x ,铜为+2价),下列关于硅酸铜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 .可用氧化物形式表示为BaO·CuO·2SiO 2B .性质稳定,不易脱色C .易溶于强酸溶液和强碱溶液D .x 等于6解析:硅酸铜钡中各元素化合价:Ba +2 Cu +2 Si 2+4 O x -2,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得:2+2+4×2-2x =0,x =6。

157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作业 (2)

157人教版新教材必修第二册 第五章第三节 无机非金属材料 作业 (2)

第三节无机非金属材料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硅酸可由二氧化硅溶于水得到B.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玻璃等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D.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硅,可广泛用于通信和医疗领域解析:二氧化硅不能与水反应,A项错误;氮化硅、光导纤维、氧化铝陶瓷都属于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项错误;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液,不燃烧也不易被腐蚀,具有防腐性,木材、织物浸过水玻璃后具有防腐性能且不易燃烧,C项正确;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可广泛用于通信和医疗领域,D项错误。

2.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A.普通玻璃和钢化玻璃的成分不一样,钢化玻璃中加了玻璃钢B.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C.水泥具有水硬性,因此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D.陶瓷的釉料在烧制时,若空气过量,一般显示的是高价态的金属的颜色解析:钢化玻璃是将普通玻璃加热软化后,迅速冷却后得到的,成分与普通玻璃一样,故A错误;水泥的主要成分是硅酸二钙、硅酸三钙和铝酸三钙,故B正确;水泥具有水硬性,因此在保存和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水防潮,故C正确;陶瓷的釉料在烧制时,若空气过量,金属被氧化生成高价态物质,显示的是高价态的金属的颜色,故D 正确。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 .水晶项链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B .工艺师利用盐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C .二氧化硅可用于制造石英表中的压电材料D .化学家采用玛瑙研磨固体反应物进行无溶剂合成,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解析:水晶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含有硅元素,但不是硅酸盐,餐桌上的瓷盘是硅酸盐制品,故A 项错误;工艺师利用氢氟酸刻蚀石英制作艺术品,故B 项错误;石英表中压电材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C 项正确;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故D 项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补:浓度差会引起扩散,扩散是否总是从高浓度处
向低浓度处进行?为什么? 解:不是。 扩散是由于梯度差所引起的,而浓度差只是梯 度差的一种。当另外一种梯度差,比如应力差的 影响大于浓度差,扩散则会从低浓度向高浓度进 行。
2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9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343 6、使用图例说明过冷度对核化、晶化速率、 析晶范围、析晶数量和晶粒尺寸等的影响。
10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补:为什么在成核一生长机理相变中,要有 一点过冷或过热才能发生相变 ? 什么情况下 需过冷,什么情况下需过热? 补:
7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8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补 : 铁 的 原 子 量 为 55.84 , 密 度 为 7.3g/cm3 , 熔 点 为 1593℃ , 熔 化 热 为 11495J/mol , 固 - 液 界 面 能 为 2.04×10 - 5J/cm2 ,试求在过冷度为 10℃ 、 100℃ 时的 临界晶核大小,并估计这些晶核分别由多少个晶胞所 组成(已知铁为体心立方晶格,晶格常数a= 0.305nm)。
13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ustry
14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15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387 11、平均粒径为 1μm的 MgO粉料与 Al2O3粉料以 1 : 1 摩尔比配料并均匀混合。将原料在 1300℃恒温 3600h后,有 0.3mol的粉粒发生反应生成 MgAl2O4, 该 固相反应为扩散控制的反应。试求 300h 后,反应完 成的摩尔分数及反应全部完成所需时间。
围更广,可以适合反应初、中期。
12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387 8 、粒径为 1μm球状 Al2O3 由过量的 MgO 微粒包 围,观察尖晶石的形成,在恒定温度下,第 1h有 20 %的 Al2O3 起了反应,计算完全反应的时间。( 1 ) 用杨德方程计算;(2) 用金斯特林格方程计算。
16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补:由 Al2O3 和 SiO2粉末形成莫来石反应,由扩散控 制并符合扬德方程,实验在温度保持不变的条件 下,当反应进行 1h 的时候,测知已有 15 %的反应 物发生了反应。( 1 ) 将在多少时间内全部反应 物都生成产物?( 2 ) 为了加速莫来石的生成, 应采取什么有效措施?
P365 9 、欲使 Ca2+ 在 CaO 中的扩散直至 CaO 的熔点 ( 2600℃)时都是非本质扩散,要求三价离子有 什么样的浓度?已知 CaO 肖特基缺陷形成能为 6eV 。
3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342
3、如在液相中形成边长为a的立方体晶核时, 求出此时晶核的临界立方体边长a*和△GK*。为什么立 方体的△GK *大于球形晶核的△G*?
4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5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6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补:熔体冷却结晶过程中,在 1000℃时,单位体积自 由焓变化△ GV -418J/cm3;在 900℃时是 -2090J/cm3。 设固-液界面能 5×10 -5J/cm2 ,求:( 1 )在 900℃和 1000℃时的临界晶核半径;(2)在900℃和1000℃时 进行相变所需的能量。
11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387 2 、比较杨德方程、金斯特林格方程优缺点及 其适用条件。 两个方程都只适用稳定扩散的情况。 杨德尔方程在反应初期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但 杨氏模型中假设球形颗粒截面始终不变。因而只适 用反应初期转化率较低的情况。 金斯格林方程考虑了在反应进程中反应截面面 积随反应过程变化这一事实,因而金氏方程适用范
17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18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419 3、
19
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
P365 4 、试从扩散介质的结构、性质、晶粒尺寸、 扩散物浓度、杂质等方面分析影响扩散的因素。
解:1)扩散介质结构的影响 扩散介质结构越紧密,扩散越困难,反之亦然:对于形成固溶体系统, 则固溶体结构类型对扩散有着显著影响。例如,间隙型固溶体比置换型容 易扩散。 2)扩散相与扩散介质的性质差异 一般说来,扩散相与扩散介质性质差异越大,扩散系数也越大。这是 因为当扩散介质原子附近的应力场发生畸变时,就较易形成空位和降低扩 散活化能而有利于扩散。扩散原子与介质原子间性质差异越大,引起应力 场的畸变也愈烈,扩散系数也就愈大。 3)杂质的影响 掺杂引起缺陷,从而影响扩散。纯化学计量化合物,本征扩散活化能 很高,扩散不易发生。人为掺杂,引入高价阳离子:造成晶格中出现阳离 子空位并产生晶格畸变,可使阳离子扩散系数增大,较高温度下,杂质扩 散的影响仍超过本征扩散,即本征与非本征扩散的温度转折点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