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溶解的秘密》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册第六单元《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围绕溶解现象,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认识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的含义,了解溶解的基本过程。
2. 能够观察、描述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通过实践,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溶解过程。
重点: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糖、盐、沙子、水、搅拌棒)、投影仪、白板。
学具:记录本、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向学生展示糖、盐、沙子和水,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物品能混合在一起吗?”邀请学生上台尝试,观察溶解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以糖溶解为例,讲解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通过投影仪展示糖溶解的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进行盐和沙子的溶解实验。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教师巡回指导。
各小组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溶解现象。
教师点评,强调溶解的概念和过程。
5. 生活应用(5分钟)讨论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粉、糖水等。
邀请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溶解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和过程2. 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洗衣粉溶解的过程,记录下来。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探讨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可以通过溶解来使用。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实验环节激发了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但在讨论环节,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尝试其他物品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开展“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奇妙的科学》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探究溶解的过程和原理,以及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的含义,了解溶解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发现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感知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原理和过程。
2.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溶解现象,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糖、盐、面粉等)、幻灯片、教学图片。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糖、盐、面粉、水、小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颗糖,让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在水里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请幼儿预测糖在水中的变化,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糖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幼儿观察糖是如何消失在水中的。
(2)讲解溶解的含义,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盐、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答疑问。
4. 讲解溶解原理(5分钟)(1)通过幻灯片和教学图片,讲解溶解的原理。
(2)让幼儿结合实验现象,理解溶解过程。
5. 感知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5分钟)(1)教师举例说明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洗衣粉、糖等。
(2)引导幼儿讨论还有哪些物品是通过溶解来使用的。
(2)提出问题:“你们还知道哪些有趣的溶解现象?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哦!”六、板书设计1. 大溶解的秘密2. 副(1)溶解的含义与过程(2)溶解的原理(3)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的一种溶解现象。
2. 答案:示例:观察洗衣粉在洗衣机中的溶解过程。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为《科学的幼儿》,对应章节为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第5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原理,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2. 掌握简单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原理的理解,实验操作方法的掌握。
教学重点:溶解现象的认识,观察和描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投影仪、PPT。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实验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在水中消失、盐在水中溶解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2. 新课导入(10分钟)讲解溶解的概念,通过实物演示和PPT展示,让幼儿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讲解溶解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
4. 实验操作(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亲自操作,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结果。
5. 随堂练习(5分钟)结合实验结果,让幼儿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2. 内容:溶解的概念溶解的原理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实验结果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调味品,记录哪些可以溶解在水中,哪些不能。
思考为什么糖和盐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沙子不容易溶解?2. 答案:调味品中,糖、盐、味精等容易溶解在水中,而胡椒粉、五香粉等不易溶解。
糖和盐容易溶解在水里,因为它们分子小,极性大,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力强;沙子不容易溶解,因为它是固体颗粒,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力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溶解现象,提高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秘密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探讨大班科学活动中溶解现象。
教学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第四章《奇妙物质世界》中第二节“溶解与不溶解”展开。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溶解概念,探究不同物质溶解性,解溶解过程中影响因素,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解溶解概念,知道溶解与不溶解区别。
2. 掌握不同物质溶解性,能列举生活中常见溶解现象。
3. 学会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溶解过程中影响因素。
4. 培养孩子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过程中影响因素,以及如何通过实验验证这些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掌握溶解概念,解不同物质溶解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各种物质(糖、盐、沙子等)。
2. 学具:记录表、画笔、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向孩子们展示一颗糖在水中逐渐消失现象,引导他们思考:糖去哪儿?(2)讨论: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物质消失现象?2. 探究溶解概念(10分钟)(1)讲解溶解定义,让孩子们理解溶解与不溶解区别。
(2)举例说明:哪些物质能溶解,哪些物质不溶解。
3. 实验观察(15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情况。
(2)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溶解过程中影响因素。
4. 例题讲解(10分钟)(1)通过一道例题,讲解如何判断物质溶解性。
(2)引导孩子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10分钟)(1)完成教材第四章课后练习题。
(2)针对孩子们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秘密2. 内容:(1)溶解定义(2)溶解与不溶解区别(3)不同物质溶解性(4)溶解过程中影响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节课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观察实验现象,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大班科学溶解的秘密教案
大班科学溶解的秘密教案大班科学《溶解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感知溶解的现象。
2、能大胆地表述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并愿意与同伴交流分享。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哪些不能。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操作,发现溶解的特点。
2、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过程和原理。
(2)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在实验中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材料。
三、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幼儿亲自操作实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获得直接经验。
2、观察法: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3、讨论法:组织幼儿交流分享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1、每组幼儿准备一个透明杯子、一根搅拌棒、盐、糖、沙子、石子、面粉、食用油、水。
2、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导入部分(1)教师通过提问引起幼儿的兴趣:“小朋友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把东西放到水里的情况吗?比如把盐放到汤里,把糖放到水里。
那你们知道放进去的东西会发生什么变化吗?”(2)展示一杯清水和一些常见的物质,如盐、糖、沙子等,让幼儿猜测哪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
2、实验操作(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准备好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并用搅拌棒搅拌,观察物质在水中的变化。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观察物质的变化,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搅拌速度和时间,看看会有什么不同的结果。
3、交流分享(1)实验结束后,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请幼儿说一说哪些物质在水中溶解了,哪些没有溶解,并描述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教师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东西能溶解在水里,而有的东西不能呢?”4、观看多媒体课件(1)播放溶解过程的动画或视频,帮助幼儿更直观地理解溶解的原理。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教学目标•能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
•能够观察并描述溶解物质的特征。
•能够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并记录结果。
教学材料•小玻璃杯•透明果汁•白糖•红豆•植物油•玻璃棒活动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本次科学活动的主题:溶解的秘密。
•学生对溶解是否有了解,有哪些常见的溶解现象。
•要求学生阅读并理解重点词汇:溶解、溶液、溶质、溶剂。
2.实践环节•教师将一些小玻璃杯分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将不同的材料(透明果汁、白糖、红豆、植物油)放入不同的杯中,并观察每种材料在水中的溶解特征。
•要求学生记录下每种材料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并观察水的颜色是否有变化。
3.总结•要求学生从实验中总结出溶解的基本特点并写出学习感想。
•教师简单介绍以下知识点:–溶质是被溶解物质。
–溶液是形成的混合物体系。
–溶剂是使溶质溶解的物质。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过程顺利完成,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能够初步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性。
但是,在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1.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注意卫生和安全。
2.在引入环节中,部分学生对于溶解相关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3.学生实验结果记录不够规范,部分记录没有标明材料名称。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热情,以后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加强安全教育和实验操作规范,保障学生安全。
2.在引入环节中,可以再深入讲解一些溶解相关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更深层次理解。
3.在实验记录环节中,可以进一步强调记录规范化和标准化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探索科学》第5册的第三章《奇妙的化学反应》,详细内容为“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溶解现象,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2. 通过实验操作,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发现溶解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沙子等)、PPT、黑板、粉笔。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颗糖果,请一名幼儿上台演示将糖果放入水杯中,观察糖果的变化,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果会消失?”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食盐、糖、沙子在水中溶解的现象,讲解溶解的定义,让幼儿了解溶解是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的过程。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在记录表上。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的规律,如哪些物质容易溶解,哪些物质不易溶解。
5. 巩固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不同物质的图片,让幼儿预测它们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并说明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食盐、糖、沙子溶解:固体在液体中均匀分布2. 溶解能力:食盐、糖:容易溶解沙子:不易溶解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说明原因。
答案示例:妈妈煮糖水时,糖块放入水中后会慢慢消失,这是因为糖容易溶解在水中。
2. 作业要求:字迹清楚,描述准确,家长签字确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掌握了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的章节为《溶解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溶解现象,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学习使用简单的实验工具,培养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在水中均匀分布的现象,并能够识别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了解溶解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原理,掌握实验操作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探索溶解的秘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食盐、糖、沙子、植物油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每组一份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糖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糖为什么会消失。
2. 讲解溶解的基本概念(5分钟)教师简要讲解溶解的定义、原理和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3. 实验探究(10分钟)(1)教师演示:将食盐、糖、沙子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溶解过程。
(2)学生分组实验:每组选择一种物质(食盐、糖、沙子、植物油),观察并记录其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4.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讲解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5. 随堂练习(5分钟)(1)哪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速度最快?最慢?(2)为什么糖在热水中的溶解速度比在冷水中快?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定义、原理2. 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3. 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至少三个例子,并说明其溶解原理。
2. 答案:(1)洗衣粉在水中的溶解:洗衣粉中的表面活性剂与水分子发生作用,形成乳状液体。
(2)醋在酱油中的溶解:醋中的醋酸与酱油中的氨基酸发生反应,使酱油变酸。
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科学教案(精选2篇)
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科学教案(精选2篇)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篇1在这次的教学开放活动中,我在经过几次的磨合之后,终于选定了中班科学:《溶解的秘密》。
在平时活动中孩子在泡冲剂药时或者饮料时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但是他们对溶解的定义和哪些材料可以溶解于水却了解不够。
于是在本活动中选择了孩子熟悉的冰糖、沙子、小石子、酸梅晶和盐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幼儿进行充分的操作、探索、记录和个性化的讲述,在猜测、观察、比较、探究的过程中,使幼儿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同时,通过幼儿同伴之间对实验现象提出异议,培养幼儿交往合作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态度。
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其他幼儿倾听的能力。
在活动开始出示了材料沙子、小石头、冰糖、酸梅晶、盐,请幼儿猜测如果这些材料放入水里会产生什么现象,由此,引出溶解的概念。
接下来就是进行猜测并记录,在这一环节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猜测大胆记录下来,有些孩子还能根据记录表跟旁边的孩子讨论讨论。
猜测结束就开始实验操作了,在实验操作前向介绍并演示实验方法,并要求孩子实验一种并记录一种,可是在课上很多孩子不能够边实验边记录,甚至有一个孩子沉浸在操作活动中,他一个劲儿向同一杯水里加入不同的材料,我再三提醒后他甚至不觉。
大多数孩子能按照试验要求操作并记录下来。
最后在交流总结环节,为了让孩子更直观的发现不同的材料放到水里,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
小石头、沙子是不能溶解的,盐、酸梅晶和冰糖是可以在水中溶解的。
特别是冰糖,冰糖在水中是可以溶解的,只是速度比较慢我们自己录制了一段冰糖溶解的视频并进行剪切。
孩子在观看活动中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因为冰糖溶解的过程是剪切过的,因此,孩子不能理解。
当一个孩子发出:“不可能吧”的声音后,接下来又有几个孩子跟着说不可能。
在接下来的环节我请出这几位说不能的孩子,想利用他们的话开头,讲解一下原因,可是孩子们竟然临阵而逃,告诉我,我好像弄错了,这让我哭笑不得。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
1.板书标题:《溶解的秘密》
2.板书内容:
-溶解的定义
-溶解的过程
-溶解的影响因素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
要求:至少记录3个溶解现象,描述溶解过程及特点。
2.学会观察溶解过程,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溶解过程的特点。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培养观察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明矾等)、多媒体课件。
6.自我提升方面: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如语言表达、课堂组织等,以提升教学效果。同时,多学习科学领域的知识,为幼儿提供更多有趣的科学探索活动。
2.例题讲解(10分钟):简洁明了地讲解溶解的概念、过程和特点。
3.随堂练习(10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实验时间,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4.分析讨论(10分钟):引导幼儿探讨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培养交流合作能力。
5.知识巩固(5分钟):及时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生活应用(5分钟):联系实际生活,让幼儿学以致用。
7.作业设计
观察记录家里的溶解现象,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在评价作业时,教师需关注幼儿观察的准确性、描述的清晰度以及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使用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便于幼儿理解。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精品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什么是溶解,什么是溶质和溶剂。
2. 培养幼儿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探究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溶解的基本原理。
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质和溶剂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沙子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沙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个小朋友在喝糖水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提出问题:“糖为什么不见了?它去哪儿了?”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讲解溶解的概念(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讲解溶解的概念,让幼儿了解溶质和溶剂的关系,知道什么是溶解。
3. 实验探究(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面粉、沙子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引导幼儿发现溶解现象,并讨论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4. 例题讲解(5分钟)以食盐在水中的溶解为例,讲解溶解的基本原理,让幼儿了解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5. 随堂练习(5分钟)出示一些物质,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否能溶解在水中,并说出理由。
七、板书设计1. 板书溶解的秘密2. 板书内容:溶解:一种物质(溶质)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均匀分布的现象。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
(2)为什么食盐能溶解在水中,而沙子不能?2. 答案:(1)例如:糖在水中溶解、洗发水在水中溶解等。
(2)因为食盐的分子与水的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而沙子的分子与水的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隐秘(精选6篇)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隐秘篇1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隐秘来源:淄博市临淄区辛店中心幼儿园王丽云【设计意图】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奇怪心和探究的欲望。
依据大班幼儿的爱好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看、留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设计了这几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试验,从中发觉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看、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1、通过试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外形大小等有关。
3、通过试验活动,激发幼儿观看事物变化的爱好,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力量。
【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试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外形大小等有关。
【活动预备】1、老师预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试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亮杯、一只食用匙;每组三种试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一、开头部分:1、观看引导,激发爱好。
(1)老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看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索: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二、基础部分:1、组织幼儿观看了解试验用品。
(1)老师:请小伴侣看看桌上放着什么试验用具和用品?(2)请幼儿观看: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外形),什么颜色,什么味道?(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头做试验。
试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1)老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嬉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假如把它们放进水里,会消失什么状况呢?(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现幼儿记录,幼儿叙述自己的猜想。
试验并记录:究竟谁不见了.(1)老师:小伴侣的说法各有不同,究竟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试验试试对吧。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为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溶解的过程和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过程,并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合作分享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溶解的概念、过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奶粉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包括烧杯、玻璃棒、食盐、糖、奶粉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杯糖水,引导学生观察糖是怎样消失的,进而引出溶解的概念。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溶解的定义、溶解的过程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用实验方法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搅拌等。
4.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探究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示例:盐溶解在水中,使水变成盐水,可以用来腌制食物;洗洁精能溶解油污,帮助我们清洁厨房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溶解现象,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步骤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溶解现象,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
可以让学生尝试用其他物质进行溶解实验,进一步探究溶解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步骤的掌握;2.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3. 作业设计的深度和广度;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践性。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教案溶解的秘密教案篇1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实验操作,使之了儿解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溶解了的物体虽改变了原有模样,但性质不变。
2、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3、丰富词汇:溶解、结晶体、固体、粉末状、盐、味精、调味品等,促进幼儿逻辑思维与连贯讲述能力的发展。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准备:1、实验用具、用品。
每个幼儿一只小碗、一只食用匙;每组三只小碗,分别装有结晶体的果珍饮料、方糖、红糖;一盆热开水。
2、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一段蜡烛头、六支长蜡烛、一盒火柴、一只塑料桶、几只热水瓶。
3、将雨花石、鹅卵石等物浸泡在水中放在自然角。
活动过程: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小段蜡烛,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蜡烛在水是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3.开始做实验。
(1)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小碗中,再加些热水。
(2)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然后让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
(3)请每组幼儿就以上问题展开议论,请几个幼儿小结,教师补充,同时学习“溶解”一词。
4.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解后饮用的?(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丰富词汇:盐、味精、调味品)(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5.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溶解的秘密》含反思
大班科学优质教案《溶解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溶解秘密》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科学》,详细内容包括溶解定义、溶解过程、影响溶解速度因素以及溶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解溶解概念,掌握溶解过程,解影响溶解速度因素。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兴趣,培养幼儿主动探索、合作学习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溶解概念,掌握溶解过程,解影响溶解速度因素。
2.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亲身体验溶解现象,培养幼儿观察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糖、盐、碘酒、水等)、多媒体课件、挂图。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糖、盐、小石子、水、调羹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一杯糖水,提问幼儿:“你们知道这是什东西?它是怎来?”引导幼儿观察糖溶解过程,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溶解动画,引导幼儿解溶解概念。
3. 例题讲解:讲解糖、盐、碘酒等物质在水中溶解过程,让幼儿解溶解特点。
4. 实践操作:a. 分组实验: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糖、盐、小石子在水中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幼儿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秘密2. 内容:a. 溶解定义b. 溶解过程c. 影响溶解速度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请你描述一下溶解过程。
b. 你认为影响溶解速度因素有哪些?c. 举例说明溶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用。
2. 答案:a. 溶解过程是:固体物质与液体接触,逐渐分散在液体中,形成均一稳定混合物。
b. 影响溶解速度因素有:物质性质、温度、搅拌等。
c. 溶解在生活中应用:如制作糖水、盐水,洗涤剂清洗油污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溶解概念和过程,提高幼儿观察、思考能力。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的秘密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溶解的秘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奇妙的化学反应》,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溶解的秘密”。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概念,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
2. 通过实践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提高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教学重点:观察并记录溶解现象,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称量纸等)、食盐、糖、奶粉、沙子、色素、水。
学具:记录表、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杯盐水,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好奇,提出问题:“大家知道这杯水为什么变咸了吗?”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用简单的语言讲解溶解现象,介绍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引导幼儿关注溶解的基本概念。
3. 实验操作(10分钟)(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为什么有的物质能溶解,有的物质不能溶解。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溶解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2. 内容:(1)什么是溶解?(2)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
(3)实验记录表格。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厨房中的物品,哪些能溶解在水中?(2)尝试用色素给水染色,观察溶解过程。
2. 答案:(1)盐、糖、味精等可以溶解在水中。
(2)色素加入水中,水会变成相应的颜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了溶解现象,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课后可以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如洗衣粉、洗发水等在水中溶解的过程,让幼儿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章学习,使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概念,探索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知道溶质和溶剂的名称及作用。
2. 培养幼儿观察溶解现象的能力,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溶解的概念、溶质与溶剂的关系。
难点:观察溶解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演示用的小杯、搅拌棒、食盐、糖、沙子、色素、水、放大镜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小杯、搅拌棒、食盐、糖、沙子、色素、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杯水,加入食盐并搅拌,让幼儿观察食盐消失的过程。
2. 讲解溶解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使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质和溶剂的名称及作用。
3. 探索溶解过程(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食盐、糖、沙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用放大镜观察。
4.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如何用科学的方法观察和记录溶解现象。
5.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食盐、糖、沙子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概念2. 溶质与溶剂的关系3. 实验观察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略2. 作业题目:用图画表示溶解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反思,分析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找出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溶解现象,探索溶质与溶剂的关系,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讲解溶解概念3. 探索溶解过程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板书设计6. 作业设计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践情景引入1. 选择易于观察的溶解现象,如食盐在水中溶解。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溶解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3.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4.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1.纸杯2.盐3.糖4.温水5.冷水6.搅拌器7.透明杯8.笔和纸2. 教学环境教室中要安排实验的场地,让学生能够自由活动。
3. 教学过程本节课分为三个阶段,包括导入、实验和教学反思。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首先,老师会和学生们交流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溶解的现象,例如冲泡咖啡、煮面条等。
让学生们在生活中认识到溶解这个概念,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看一下溶解的本质。
2. 实验1.首先,老师会准备两杯水,一杯温水,一杯冷水。
给学生们两种不同的物质——糖和盐。
2.然后,把一小勺盐放在一个小碗中,另一个碗放一小勺糖。
3.要求学生们先将碗中的糖和盐放入一个纸杯中,然后将加入适量温水的纸杯放在一旁,将加入适量冷水的纸杯放在另一旁。
4.用搅拌器将两杯水中的糖和盐加入纸杯中,观察结果,找出其中的区别和异同。
5.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用不同种类和颜色的物质进行溶解实验,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3. 教学反思在实验结束后,老师会同学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学生可以将个人的观察数据和评价写在纸上,或者将自己的实验结果和看法讲述出来。
老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学现象的内涵,分享学生的经验和发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突出了实践和观察的方法,旨在通过实验经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际的研究方法和科学原理。
这些实验直观地帮助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进攻,主动探究的习惯。
同时,老师还应该注重教学反思,这是一个重要的评估反馈环节,应该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并总结这次实验,提高他们认识科学知识,在实景体验和认知的过程中感受到科学原理的魅力。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依据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节《溶解的秘密》进行教学。
详细内容包括:1. 溶解现象的认识;2. 溶解的原理;3.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4. 实践操作:观察和记录常见物质的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2. 培养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3. 增进对科学的兴趣,激发探索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溶解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溶解现象的认识和观察,以及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糖、面粉等)、观察记录表;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汤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溶解的概念、原理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食盐、糖、面粉等物质在不同温度、不同搅拌速度下的溶解情况,并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分享与交流(5分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溶解现象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6. 课后延伸(5分钟)布置作业,鼓励幼儿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并与家长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2. 内容:1)溶解现象2)溶解原理3)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4)实验观察记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因。
2. 答案:(示例)妈妈煮汤时,放入了盐,盐在汤里消失了,这是因为盐溶解在汤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中的观察、表达和合作能力,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共同探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溶解原理的理解。
2024年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科学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溶解的秘密》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溶解的秘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溶解实验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溶解是什么,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观察溶解现象,能描述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
3. 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简单的实验方法。
教学重点:观察溶解现象,描述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实验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糖、盐、水等)、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格,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如糖溶解在水中、盐溶解在汤中等,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黑板演示,讲解溶解的概念、特点和实验方法。
同时,让幼儿分组讨论,分享各自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3. 动手实验(10分钟)每组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糖、盐在水中的溶解实验。
观察溶解过程中物质的变化,并记录在表格上。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巩固溶解的概念和实验方法。
同时,针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的秘密》2. 内容:溶解概念溶解特点实验步骤观察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溶解现象,记录在作业本上。
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能溶解,有些物质不能溶解?2. 答案:作业一:如糖溶解在水中、洗衣粉溶解在水中等。
作业二:物质是否能溶解取决于其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溶解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了解更多的科学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活动:溶解的秘密
【设计意图】
在生活中幼儿对冲剂类药物放入水中后会发生溶解现象产生了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
根据大班幼儿的兴趣所在以及他们在认知活动方面,无论是观察、注意、记忆过程或是思维和想象过程,都有了自己的观点和方法这一年龄特点。
设计了这几课,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尝试、实验,从中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在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中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知道有的物体有被水溶解的特性。
2、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3、通过实验活动,激发幼儿观察事物变化的兴趣,训练幼儿手脑并用的能力。
【活动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感知溶解的特性。
难点:知道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有关。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一只玻璃杯、鹅卵石。
2、幼儿实验用具、用品:每个幼儿三只透明杯、一只食用匙;每组三种实验材料,分别为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
3、袋装果珍、泡腾片。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观察引导,激发兴趣。
(1)教师出示一颗鹅卵石,再将其放入装水的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2)请幼儿思考:鹅卵石在水中没发生什么变化,那么其他东西放入水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二、基础部分:
1、组织幼儿观察了解实验用品。
(1)教师:请小朋友看看桌上放着什么实验用具和用品?
(2)请幼儿观察:碗内的果珍、方糖、面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滋味?(丰富词汇:结晶体、固体、粉末状)。
2、开始做实验。
实验一: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
(1)老师: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2)幼儿猜想并记录。
(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
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
(1)老师: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
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小记录本后面,把这种有趣的现象画出来。
(2)让幼儿从上述三种食品中各取少许放在自己的透明杯中。
(3)引导幼儿观察:不搅拌饮料,看看有什么变化?(提示:颜色怎样,滋味如何?)用食匙搅拌后,又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哪种糖化的快。
(4)指导幼儿做记录,那种糖化的快。
(5)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
(6)幼儿将自己配制的饮料喝完,请每组一名幼儿讲解实验结果。
化的最快的糖是什么形状的,最慢的呢?
教师小结:一些物质放进水中会不见,这种现象叫溶解,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化的越快,物体的溶解与水的形状、大小有关。
实验二:
(1)让幼儿取一种糖放入两个碗中,一个加凉水,一个加温水。
引导幼儿观察,那个碗里的糖化的快。
(2)请幼儿做实验记录,并请幼儿讲解自己的试验结果。
教师小结:可溶于与水的物品,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溶化得快。
物体的溶化速度与水的温度有关。
3、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1)教师提问:还有什么食品也是用开水冲泡溶解后饮用的?
幼儿将泡腾、果珍倒入水中搅拌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出现的现象,引导幼儿举一反三。
(2)教师提问:妈妈烧菜时用哪些东西使菜更有滋味?(盐、味精、调味品)
(3)教师提问:妈妈平时做家务时还使用哪些会溶解的东西呢?(如洗衣粉、肥皂等)
教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发生变化。
有的原来是固体状或粉末状的东西,遇到水就会改变它原来的样子。
人们可以利用这些东西的特点来创造美好的生活。
【活动延伸】
生活经验拓展:请幼儿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还能够溶解在水里?请幼儿回家尝试,与同伴交流分享经验。
教学反思:这节活动课中幼儿经历了从猜想、实验、记录,到讨论和交流的基本环节,注重了幼儿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让孩子在自己的动手操作试验中验证猜想的结果,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实验中溶解的物体不断的发生变化,不断的变小,变细,消失,甚至会起泡泡,这种现象让幼儿探索的兴趣始终积极高涨,孩子们自始至终都积极投入,积极地进行猜想,主动地投入实验,认真地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
为了让幼儿更直接明了的观察到溶解的现象,在实验中选择透明的器皿,让幼儿一目了然看到溶解的过程,并选择较易溶解和溶解速度对比强烈的材料进行实验。
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
探究性的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幼儿的提问。
但在活动中很多幼儿上课时多以听和记为主,很少主动的提出问题,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更加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