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生理课件.02-肌电原理与应用

合集下载

肌电原理与应用

肌电原理与应用
肌电技术可用于肌肉疾病、神经损伤等疾病的 诊断和评估。
康复治疗
通过肌电信号的监测和反馈,帮助患者进行有 针对性的康复训练。
运动科学
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肌电技术可用于分析运动员的肌肉活动和疲劳状况。
未来发展方向
便携化与智能化
研发更小型、便携的肌 电设备,集成智能化分 析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
多模态融合
将肌电与其他生物电信 号(如心电、脑电等) 进行融合,提高信号的 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个性化与定制化
针对不同个体和需求, 定制个性化的肌电设备 和方案,提高应用效果 。
THANKS
感谢观看
信号处理
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需要进 行放大、滤波和数字化处 理,以便进一步分析和应 用。
干扰排除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排除 其他干扰信号的干扰,如 电磁噪声和电极接触噪声 等。
02
CATALOGUE
肌电的应用
医学诊断
肌肉疾病诊断
肌电图可以检测肌肉的电活动,对于诊断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萎 缩等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肌电原理有助于理解肌肉活动的机制,为医学、体育等领
域提供重要依据。
肌电原理的应用领域
医学诊断
通过检测和分析肌电信号,可 以对神经肌肉疾病进行诊断。
康复医学
利用肌电信号评估肌肉功能, 指导康复训练,促进患者恢复 。
运动科学
在运动训练中,肌电信号可以 用于监测肌肉疲劳、力量和爆 发力等指标。
人机交互与假肢控制
神经传导检测
通过测定神经传导速度和潜伏期,可以评估神经功能和诊断神经性 疾病。
疼痛评估
肌电信号可以反映肌肉的紧张度和疼痛程度,有助于评估疼痛和治疗 疼痛。
生物反馈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PPT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 PPT
2. 波幅:仅由针尖附近的少数肌纤维决定的 ,反映肌纤维密度
3. 相位变化 正常2相或3相,>4相为多相电 位,正常肌肉的多相电位在20%-25%
平均波幅的正常值:400-1000V。 平均时限的正常值:8-13ms。
大力收缩的募集类型
干扰相:正常人在大力收缩时呈现密集的、 快速发放的许多个MUP,它们不能被区别清 楚。 混合相或单纯相:神经源性病变时因为运 动单位的减少而没有足够的MUP发放,大力 收缩时表现为混合相或单纯相。 病理性干扰相:肌病时,大力收缩时许多 低波幅的多相电位的发放就形成了低波幅 的干扰相,又称病理性干扰相。
,肘部(-)在正中神经腕部电刺激 2)胫后神经记录: Cz ,T12,L4, 腘窝(-)
在胫后神经内踝部刺激
丘脑皮层电位 臂丛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躯体感觉电位为评价脊髓和脑干后柱、中丘脑 系以及临近组织的功能提供了有效的工具.
马尾 -脊髓下段电位
通常用于下列检查: 外周感觉神经 较大直径的神经通路
神经源或肌源性损害时,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自发 电活动,又称自发电位。
自发电位
失神经支配2周后出现
纤颤电位 2-3相,起始为正相
正锐波
初始正相
束颤电位 MUP自发单个发放
肌强直样放电 许多肌纤维高频放电
突发突止,连续机关枪样
• 运动单位电位 MUP 1. 时限:反映一个MU所有的肌纤维同步放
Hale Waihona Puke 电的程度PNS:外周神经系统 CNS:中枢神经系统
SEP的临床意义
SEP:感觉通路的判断,病变在哪个阶段 (神经丛、神经根、脊髓、中枢)
SEP的临床意义
正中神经: N9/P9:臂丛 N11/P11:周围神经进入颈髓突触前电位 N13/P13:脊髓灰质后角?枕骨大孔之下? N14/P14:内侧丘系(下部脑干、丘脑) N20:以后是皮层近场电位,丘脑下结构 P25、N35、P45感觉皮层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PPT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 PPT
肌纤维数量减少 肌细胞膜损害 。。。。
➢ 常在神经损害后2-3周出现
测定指标
➢ 插入电位 ➢ 自发电位(静息) ➢ 运动单位电位(MUP,小力收缩) ➢ 募集电位(大力收缩)
自发电位
正常的自发电位:终板噪音及终板电位
特点:Sea shell声音;疼痛但动针后消失 机制:非传导的终板除极, 单个Ach 量子随机释放引起的
➢ MCV异常,不一定就是神经性损害
➢ 肌源性损害:能够出现CMAP波幅降低 ➢ 肌无力综合症(Lamber-Eaton):全身性CMAP波幅降低
➢ 上下肢运动传导都异常,考虑是全身性疾病
➢ 周围神经病 ➢ 运动神经元病
➢ 双上肢运动传导异常,一定要做下肢。 ➢ 一侧肢体传导异常,一定要做对侧 ➢ 单侧肢体一条N异常,除了做同侧的其她神经
观察指标
➢ 潜伏期/传导速度 ➢ 波幅
判断标准
➢ 传导速度降低超过正常值的20%,潜伏期延 长超过正常值的高限。
➢ 波幅下降,低于正常值的低限 ➢ 意义:
➢ 髓鞘损害:传导速度降低、潜伏期延长 ➢ 轴索损害:CMAP波幅降低
感受神经的测定
➢ 顺向性检测:刺激远端神经,在近端神经干记 录动作电位(SNAP)
异常自发电位:
纤颤电位 正锐波 肌强直放电
临床意义
➢ 纤颤电位:
➢ 见于失神经后两周。正常人1处自发电位占4、2%。 ➢ 意义:失神经;肌营养不良:肌肉坏死继发的失神经所致;
肌炎:肌膜的应激性↑。
➢ 正锐波:意义同纤颤波 ➢ 肌强直放电:见于先天性肌强直
运动单位电位(MUAP)
肌肉轻度自主收缩时的电活动
➢ 逆向性检测:
正中神经感受检测:刺激指I、III、IV,在腕部记录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

肌电图临床应用课件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用于检测肌肉电活动的生理学方法,通过记录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位变化,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神经系统或神经-肌肉连接是否存在异常。

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肌电图具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评估治疗效果以及指导康复训练。

一、肌电图原理肌电图是通过将导电粘贴电极或针电极插入患者肌肉组织中,记录肌肉发出的生理电位来反映肌肉的活动情况。

正常肌肉在休息状态下也会有一定的电活动,称为静息电位。

当肌肉受到神经冲动或自发激活时,会产生动作电位,表现为一系列电位波形。

通过测定这些波形的形状、幅度、时程等参数,可以判断肌肉活动的异常情况。

二、肌电图临床应用1.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鉴别运动神经元疾病、神经-肌肉传导障碍和神经-肌肉连接疾病等不同类型的疾病。

例如,通过检测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的肌电图波形变化,可以明确诊断肌无力、肌肉病变等疾病。

2. 评估神经肌肉功能:肌电图可以在手术前后或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进行动态监测,评估治疗效果以及疾病的进展情况。

例如,对于脊髓损伤患者,可以通过肌电图检测患者的肌肉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康复训练方案。

3. 针灸治疗效果评估:肌电图还可以用于评估针灸治疗效果,通过监测患者接受针灸治疗后的肌电图变化,可以客观反映针刺对肌肉功能的影响,指导针灸治疗的方向和进程。

4. 运动损伤康复监测:对于运动员或者运动损伤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受损肌肉的康复情况,指导运动康复训练的方案设计,以提高运动员的康复速度和效果。

5. 重症监护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肌电图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情况,及时评估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康复率。

三、肌电图的局限性尽管肌电图在临床应用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肌电图检测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操作技术、测量环境、患者情绪状态等因素会影响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01
02
03
04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如肌肉 萎缩、肌无力、肌强直等。
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与预后评 估:如臂丛神经损伤、腕管综
合征等。
运动医学与康复:评估肌肉功 能和损伤程度,指导康复训练
和治疗方案。
职业病与工伤鉴定:评估职业 病和工伤对神经肌肉系统的影
响,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02
肌电图检查技术
电极放置
作用
诊断神经肌肉疾病,评估肌肉和 神经功能,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指导治疗和康复。
肌电图的基本原理
神经电生理学
神经肌肉系统的电活动是由神经元和 肌肉纤维的电生理特性所决定的。
电极放置
将电极放置在肌肉上,记录肌肉的电 活动,通过分析这些电活动的波形、 幅度、频率等参数来评估肌肉和神经 的功能状态。
肌电图的应用范围
脊髓病变
总结词
肌电图有助于诊断脊髓病变的神经传导异常。
详细描述
肌电图可以检测脊髓损伤或炎症引起的神经传导障碍,有助于诊断脊髓病变,如脊髓炎、脊髓压迫症 等。
周围神经病变
总结词
肌电图对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详细描述
肌电图可以检测周围神经的传导速度和波幅异常,有助于诊 断各种周围神经病变,如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等。
肌电图精品医学课件
汇报人: 2023-12-28
目录
• 肌电图概述 • 肌电图检查技术 • 肌电图解读与报告 • 肌电图在神经科疾病中的应用 • 肌电图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 肌电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肌电图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肌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肌肉电活 动的检查方法,用于评估神经肌 肉系统的功能和状态。

肌电的测试原理和应用

肌电的测试原理和应用

肌电的测试原理和应用一、肌电测试原理肌电(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通过检测肌肉电活动来了解肌肉功能的方法。

它利用肌肉产生的微弱电信号,通过电极将这些信号采集并转化为可视化的数据,从而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肌肉的活动情况。

肌肉的收缩产生的电信号被称为肌电信号,它是由肌肉内部的神经元活动引起的。

当神经元刺激肌肉时,产生的电信号通过肌肉细胞的膜传导出来,形成肌电信号。

一般情况下,肌电信号是微弱的,需要使用肌电仪器来进行放大和分析。

肌电测试的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电信号的采集:将电极贴附于肌肉表面或肌肉内部,以采集肌电信号。

通常使用表面电极和穿刺电极两种方式进行采集。

表面电极适用于采集肌肉活动较低的信号,而穿刺电极适用于需要更高灵敏度和准确性的测量。

2.肌电信号的放大和滤波:肌电信号具有较低的幅度和高频噪声,需要通过放大器进行放大和滤波以提高信号质量。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肌电信号放大到可测量的范围,滤波器可以去除信号中的高频噪声。

3.肌肉活动的分析:通过分析肌电信号的幅度、频率和时域特征等参数,了解肌肉的活动情况。

可以使用时域分析方法、频域分析方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等进行肌肉信号的处理和解读。

二、肌电测试应用肌电测试在医学研究、康复治疗和运动训练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生物医学研究:肌电测试可以用于研究肌肉活动与人体运动的关系,了解肌肉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以及评估药物和治疗方法对肌肉功能的影响。

2.康复治疗:肌电测试可以用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和运动控制能力,帮助康复医生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通过跟踪肌肉活动的变化,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3.运动医学:肌电测试可以用于评估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协调性,并帮助优化运动技能。

通过了解肌肉活动的特点和变化,可以改善训练方法,提高运动表现和预防运动损伤。

4.人机交互:肌电测试可以用于开发肌电控制的人机交互系统,实现无线手势控制、虚拟现实和智能外骨骼等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DF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PDF

肌电图的原理及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简称EMG)是一种通过测量肌肉的电活动来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损伤的方法。

肌电图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肌肉电活动产生:肌肉收缩过程中产生的电信号可通过电极捕捉和记录。

肌肉组织中的神经元通过电流进行通信,当神经传递肌肉收缩指令时,肌肉产生的电信号就可以被记录下来。

2.肌肉电活动检测:通过电极将信号传递到肌肉内部,并记录下所检测到的电信号。

通常,电极分为表面电极和针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适用于浅表肌肉,针电极适用于深层肌肉。

3.信号放大和处理:采集到的原始电信号通常较弱,需要经过放大和滤波等处理,以便进行分析和解读。

信号放大可以提高信噪比,滤波则可剔除不需要的干扰信号。

4.数据分析和解读:经过放大和滤波处理后的肌电图信号可以进行多种分析方法,如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提供有关肌肉活动的量化参数,如肌电幅值、频率和时变特征等。

二、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诊断神经损伤:通过肌电图可以评估神经和肌肉的功能状态,从而帮助诊断神经损伤的类型和程度。

常见的神经损伤包括周围神经损伤、运动神经元病变和神经传导障碍等。

2.评估肌肉病变:肌电图可以检测和评估肌肉的病变情况,如肌无力、肌萎缩和痉挛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的特征参数,可以判断肌肉病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肌肉活动研究:肌电图广泛应用于肌肉活动的研究领域,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康复和人机交互等。

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了解肌肉的活动模式、力量和协调性等。

4.运动损伤预防:通过分析肌电图信号可以对运动员的肌肉活动进行评估,从而预测运动损伤的风险。

这对于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和预防运动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三、肌电图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虽然肌电图在临床中有许多应用,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包括:1.技术要求高:肌电图的采集和分析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人员,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肌电测定分析课件

肌电测定分析课件

断。
肌电图(EMG):
记录肌肉电活动的图
形,用于评估肌肉功
2
能、神经肌肉控制和
肌肉损伤。
3
肌电图分析:对肌电
图进行量化分析,以
评估肌肉功能、神经
肌肉控制和肌肉损伤。
肌电测定分析的应用领域
运动医学:评估 肌肉功能、运动 表现和康复效果
康复医学:评估 肌肉功能、制定 康复计划和评估 康复效果
神经科学:研究 神经肌肉功能、 神经传导和神经 肌肉疾病
02
肌电图可以反映神经肌肉 功能状态
04
肌电图可以评估疾病的严 重程度和预后
肌电测定分析的临床应用
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
01
肌电图检查:通过检测肌肉 和神经的电活动,判断神经 肌肉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03
实验室检查:如血液检查、 尿液检查等,排除其他疾病
05
肌电图检查与临床症状、实 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相结 合,综合分析,明确诊断
肌电测定分析课件
演讲人
肌电测定分析概 述
肌电测定分析结 果解读
肌电测定分析方 法
肌电测定分析的 临床应用
肌电测定分析概述
肌电测定分析的定义
肌电测定分析:通过 测量肌肉的电活动, 评估肌肉功能、神经
肌肉控制和肌肉损伤 1
的一种方法。
肌电图诊断:根据肌 电图分析结果,对肌
4
肉功能、神经肌肉控
制和肌肉损伤进行诊
示肌肉病变
频率异常:频率异常 升高或降低,可能提
示神经病变
持续时间异常:持续 时间异常延长或缩短, 可能提示肌肉或神经
病变
波形与肌肉收缩关系 异常:波形与肌肉收 缩关系异常,可能提
示肌肉或神经病变

肌电图临床应用PPT课件

肌电图临床应用PPT课件

编辑版ppt
3
分析内容:观察什么?
1、插入电活动
2、自发电活动:在肌肉充分松弛状态下所观察到的电 位,称自发电位。正常肌肉一般观察不到自发电位。
主要观察:纤颤电位和正锐波,在重度周围神经损伤的 肌肉,此两种电位常同时出现,习惯上称为“失神经电
位”。在神经损伤15-21天时出现,临床观察中,在肌
肌原性损害:包括肌营养不良、肌炎、先天性肌病 等。
特点:有些可见自发电位,但运动单位数量正常。 平均时限下降,波幅降低,多相电位增多。
编辑版ppt
6
废用性:一般只有最大用力时波幅降低。 对上运动神经原病变一般无异常肌电图 表现,对检查不能配合者如小儿神志不 清者均不能获得满意检查结果。
看图
编辑版ppt
1
电诊断学是神经系统检查的一种延伸,它依据一 般的神经系统解剖原则对周围运动和感觉障碍进 行定位,为临床检查的进一步深入提供详细的客 观证据,它可帮助测定在临床上容易被忽略的病 变。通过不同的特殊测定可以对神经不同节段及 肌肉疾病提供鉴别诊断依据,可以对不同反射作 定量研究,对神经通路作分段测定。电诊断与影 像学(CT、核磁共振)临床检查联合应用可起到 互补作用,比较客观全面地提高了定位诊断率并 对预后估计有一定的帮助。
编辑版ppt
15
临床应用:
1、诊断周围神经病变和损害,如臂丛损害,腕 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神经损害,糖尿病,周
围神经病,药物中毒周围神经病,酒精中毒周围
神经病,遗传性周围神经病,腓骨肌萎缩症等格
林巴利。
2、结合针极肌电图,可对前角细胞、神经根、 周围神经病损与肌原性疾病的鉴别。
①臂丛损害:上臂丛 肌皮、腋神经、岗上神经
编辑版电为的运动单位

02-肌电原理与应用PPT课件

02-肌电原理与应用PPT课件
眼震电(ENC) 视网膜电ERG) 胃电EGG) 皮肤电反射(GSR) 心音(PCG) 脉搏波 心冲击图(BCG) 心阻抗 呼吸率 肌肉等张收缩 血液容积记图 体温
幅度范围 0.01-5mV 2-200μV 0.1-5mV 0.02-5mV 0.05-3.5mV 0.001-1mV 0.01-1mV 0.01-3mV
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双相波,波幅为 1.8mv,明显低于细胞内记录。
1.2 正常的肌电活动 1.2.1 电静息 正常骨骼肌完全放松时没有电活 动,所描记出的肌电图表现为一条直 线,称为电静息。
1.2.2 插入电位(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当插入电极或移动已插入肌肉的电极 时,可出现一些持续时间很短、波幅很低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插入电位或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的时限为1-3ms,波幅为100μv。插入电 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平均持续时间为300ms。当电 极停止移动后插入电位即消失。
0-7mV 15-500Ω
32-40℃
频率范围 0.05-100Hz 0.1-100Hz DC-10kHz 5-2kHz
DC-50Hz 0.1-200Hz DC-1Hz 0.01-1Hz 0.005-2kHz
0.1-60Hz
DC_40Hz DC-60Hz 0.1-10Hz
DC-10Hz
DC-30Hz
表面电极 一般的表面电极是由两片Ag-AgCL金属片 组成的。测试时一般将电极置于肌腹处或肌肉 运动点处,。将电极沿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平行放 置,两电极间隔2-3厘米,进行双极引导。
表面电极的优点是: ①方便易行,不会造成损伤,容易被受试 者接受; ②用表面电极所测到的肌电变化可反应整 块肌肉的机能状态; ③适用于测量运动时的肌电变化。因此用 表面电极来测量肌电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 科学研究中。

肌电相关知识及电极介绍幻灯片

肌电相关知识及电极介绍幻灯片
肉收缩的最小的功能单位。 一个运动单位包括
胞体、树突、轴突及其分 支以及其控制下的肌纤维。
2.肌电信号的组成 肌电图所记录的肌电信号是众多运动单
位的肌电信号的重合。
肌电电极也不可能只记录到肌电活动的一个点。
动神经传导速度
4.生物电信号的幅值和频率
表面肌电信号的峰峰值一般为 0~6mV ,均方根值为0~1.5mv。频 率为0~500Hz,主频介于 50~150Hz,干扰范围一般介于
外表阵列电极
虽然 sEMG 信号检测手段抑制了针电极的有 创,但传统的双电极 sEMG 只能记录一块肌肉 的运动单元综合电活动,不能提供肌肉不同空间 位置的电活动信息。
近年来出现了一种基于阵列电极的 sEMG 信 号检测方法。
优点
可以通过同时记录肌肉外表多个空间位置的电活动 , 以获取肌肉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
实验设备及参数 采用外表阵列电极和 RM6280C 多道生理参数记录仪记录前臂指浅屈肌 (FDS)外表肌电信号及力量传感器的输出电压, 其 中电极是直径为 1. 2mm 镀金圆电极组成的 6 × 2(行 ×列)电极阵列, 各电极中心距为3 mm, 沿 肌纤维方向贴于前臂指浅屈肌肌腹处, 记录仪信号 采样率设为 2000 Hz。
5 结论
本研究利用阵列电极, 在食指单指力量输出 实验中, 多点采集 FDS 高密度 sEMG 信号, 提取 sEMG信号 RMS, 分析其随力量水平的变化情况。
研究结果说明, RMS 幅值随手指力量水平的 增加呈现出递增趋势, 可作为 sEMG 信号的特征值 , 用于反映肌肉活动水平;
FDS 不仅存在不同的功能分区, 对于同一功 能分区, 不同解剖位置参与手指活动控制程度不同 。
肌电相关知识及电极介绍 幻灯片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

肌电图及其临床应用ppt课件

神经源性损害
肌源性损害
时限增宽 波幅升高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4相 募集相
• 时限缩短 • 波幅降低 • 多相波百分比增高 • 募集相
单纯相、单混相、混 • 低波幅或病理干扰
合相

多相电位
神经传导速度
• 测定包括运动神经和觉得神经 • 运动神经,是测定在电刺激神经时所获得
的肌肉动作电位。 • 觉得神经,是测定电刺激神经末梢或神经
• 3. 相位变化 正常2相或3相,>4相为多相 电位,正常肌肉的多相电位在20%-25%
平均波幅的正常值:400-1000 V。 平均时限的正常值:8-13ms。
大力收缩的募集类型
干扰相:正常人在大力收缩时呈现密集的、 快速发放的许多个MUP,它们不能被区别清 楚。 混合相或单纯相:神经源性病变时由于运 动单位的减少而没有足够的MUP发放,大力 收缩时表现为混合相或单纯相。 病理性干扰相:肌病时,大力收缩时许多 低波幅的多相电位的发放就构成了低波幅 的干扰相,又称病理性干扰相。
F波 H反射 瞬目反射
常规EMG和NCV的顺应症
•运动神经元及其以下病变
•肌肉病变


疾病的早期诊断
常规EMG的临床意义
• 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神经源性损害 or 肌源性损害

神经源性损害的定位〔周围神经、
丛、根〕
• 发现临床下病灶及易被忽略的病灶

运动神经元病、深部肌萎缩
常规EMG
• 检测每块肌肉三个步骤: • 插入电位和电静息 • 轻收缩肌电图 • 大力收缩肌电图
• 自发电位
失神经支配2周后出现

纤颤电位 2-3相,起始为正相

肌电原理与应用

肌电原理与应用
插入电位的时限为1-3ms,波幅为100μv。 插入电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平均持续时间为 300ms。当电极停止移动后插入电位即消失。
1.2.3 终板电位
在终板区进行肌电记录,肌肉不受到刺激也 可出现自发电活动。这些电活动以终板噪声和终板 电位的形式出现。
终板噪声的特点是基线不稳定。出现终板噪声 时,如果轻轻移动电极常可出现单个的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呈单相或双相。终板电位的幅度可达 250μv,其时限为1-5ms。终板噪声就是来源于远距 离的终板电位。
针电极 ⑵ 双心针电极 用这种电极可记录较小范围内的肌肉电变化。 可引导单个运动单位的电位。用双心针电极所测 出的运动单位电位一般比用同心针电极引导的范 围更小。所记录的电位在两电极间的距离小于 0.5mm时,波幅比同心针电极为小,如果间距大于 0.5mm,则大于同心针电极。由于两引导电极的表 面积相等,在测量时这种电极可获得较好的共膜 抑制比。
细胞内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单相负波,波幅为 100-120mv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为 双相波,波幅为1.8mv,明显低于细胞内记录。
1.2 正常的肌电活动 1.2.1 电静息 正常骨骼肌完全放松时没有电活 动,所描记出的肌电图表现为一条直 线,称为电静息。
1.2.2 插入电位(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当插入电极或移动已插入肌肉 的电极时,可出现一些持续时间很短、波幅很 低的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插入电位或 插入电活动。
针电极 ⑶ 普通针电极 记录时将电极插入肌肉中作双极引导,无关电极 可用一表面电极并接地即可。也可用两个针电极同时 插入肌肉内进行双级引导。 ⑷ 多导针电极 在一个针管内装有许多根相互绝缘的金属丝。每 根金属丝的末端间隔相等的距离排列在针管开放的一 侧。各金属丝作为引导电极,针管作为辅助电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C_40Hz DC-60Hz 0.1-10Hz DC-10Hz DC-30Hz DC-0.1Hz
3.1 生物电测试分析的仪器设备
⑴ 主机为286以上系统微型机一台 ⑵ 传感器 肌电电极(测肌电) 心电电极(测心电) 脑电电极(测脑电) 拉力传感器(测力量) 压力传感器(测压力,如血压) 关节角度测定仪(测关节角度变化)
1.1.2 动作电位
肌纤维兴奋时,产生的可传导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幅度为100~120毫伏,持续时间为2~4毫秒。 细胞内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单相负波,波幅为100-120mv 持续时间较长;细胞外记录的动作电位为双相波,波幅为 1.8mv,明显低于细胞内记录。
1.2 正常的肌电活动 1.2.1 电静息 正常骨骼肌完全放松时没有电活 动,所描记出的肌电图表现为一条直
影响运动单位电位的因素: ④ 电极的种类 用双心针电极所引导的动作电位电压较同心 针电极高。 ⑤ 电极离活动肌纤维的距离 电极离活动的肌纤维越近电压越高,反之就 越低。 ⑥ 缺氧和低温 温度下降和缺氧时,肌电电压下降。增加运 动单位电位时限。温度改变1°C时运动单位电位 时限可增加10--30%。
针电极(也叫插入电极) 由于记录肌电的目的不同,针电极又分为许 多种,即同心针电极、双心针电极、单针电极、 多道针电极。 ⑴ 同心针电极 这种电极的直径一般为0.3-1mm。用于记录骨 骼肌动作电位的针电极直径一般为0.5-0.6mm,主 电极的斜面积为0.07平方毫米。如果进行单肌纤维 的肌电检查,所用的针电极的主电极面积要求为 0.005-0.001平方毫米。
生 物 医 学 信 号 的 特 征
初级信号的名称 心电(ECG) 脑电(EEG) 肌电(EMG) 眼震电(ENC) 视网膜电ERG) 胃电EGG) 皮肤电反射(GSR) 心音(PCG)
幅度范围 0.01-5mV 2-200μV 0.1-5mV 0.02-5mV 0.05-3.5mV 0.001-1mV 0.01-1mV 0.01-3mV
线,称为电静息。
1.2.2 插入电位(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当插入电极或移动已插入肌肉的电极 时,可出现一些持续时间很短、波幅很低的电位变化。 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插入电位或插入电活动。 插入电位的时限为1-3ms,波幅为100μv。插入电 活动的持续时间较短,平均持续时间为300ms。当电 极停止移动后插入电位即消失。
3.1 生物电测试分析的仪器设备
⑶ 生物电放大器 通用生物电放大器(肌电、心电、脑电等) 专用生物电信号放大器 肌电放大器 心电放大器 脑电放大器
3.1 生物电测试分析的仪器设备
⑷ 模数转换卡 (A/D卡,以SC40系列为例) 该卡的技术指标如下: 分辨率: 12BIT 最高采样频率:60 KHz 模入通道数: 32单端,16双端 模入范围: ±5V,±10V, 0-10V 2路12BIT D/A, 5μS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供用户使用 48BIT可编程DI/DO供用户使用 外触发采集
表面电极 一般的表面电极是由两片Ag-AgCL金属片 组成的。测试时一般将电极置于肌腹处或肌肉 运动点处,。将电极沿肌纤维的走行方向平行放 置,两电极间隔2-3厘米,进行双极引导。
表面电极的优点是: ①方便易行,不会造成损伤,容易被受试 者接受; ②用表面电极所测到的肌电变化可反应整 块肌肉的机能状态; ③适用于测量运动时的肌电变化。因此用 表面电极来测量肌电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 科学研究中。
生物电信号处理分析步骤
连续的模拟信号 采样后变为离散 的数字信号 量化后的数据
编码后的数据
D/A转换
输出模拟信号
3.2 生物电计算机测试分析基础
3.2.1 数据采样 在确定采样的时间间隔(ΔT)时,要满足采样定理。 采样定理:采样频率应至少等于或大于被处理信号 中的最高频率的两倍。否则就会发生混淆、失真现象。 Fs≥2Fmax ΔT=1 / Fs Fs: 为采样频率 Fmax:被处理信号中的最高频率 ΔT: 采样的时间间隔
3.2 生物电计算机测试分析基础
3.2.1 数据采样
T
1 Fs
3.2 生物电计算机测试分析基础
在一般的信号处理中选择采样频率为: Fs=(3~5)Fmax 在进行频域分析时,应注意频率分辨率ΔF和采样时 间间隔ΔT之间的关系。 ΔF=1 / ΔT· N 1 T Fs ΔF:频率分辨率(功率谱上所代表的频带宽度) ΔT:采样的时间间隔 N: 采样的数据量 如果要进行时域分析,希望不丢掉被分析信号的峰 值,最好加大采样频率,以保证幅值的不失真。有时可 将采样频率定为大于10Fmax。但是如果进行频域分析, 则采样频率不宜过大。
影响运动单位电位的因素: ⑦ 年龄 随着年龄的增长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增大。 ⑧ 肌肉的机能状态 肌肉疲劳时肌电幅度升高,疲劳初期运动单 位电位时限缩短,这是因为疲劳时运动单位同步 放电传导受阻, 造成运动单位的时限增大。
2 骨骼肌电活动的引 导与测试
3.1 生物电测试分析的仪器设备
⑸ 应变仪 使用拉力、压力传感器时,需选配适当的应变仪。 ⑹ 记录设备 选用多导记录仪,磁带记录仪,磁盘记录器 ⑺ 显示器 ⑻ 专用分析软件
生物电测试分析的仪器设备
传感器部分 肌电电极 心电电极 脑电电极 压力传感器 张力传感器 关节角度议
生物电放大部分 肌电放大器 心电放大器 脑电放大器 应变仪等
不足是:
①引导出的肌电是许多运动单位电位的综
合电位,波形复杂,不便分析;
②不能较细致地反映肌肉内部某部位或某
一运动单位的肌电变化情况; ③由于皮肤的电阻较大,用表面电极所记 录到的肌电会有所减弱。
3 肌电的处理与分析
(生物电的处理与分析)
生物电主要是指肌电、心电和脑电等生物电信号。 另外压力、力量、关节角度变化等指标可通过传感器 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应用计算机进行测试分析。 各种生物电之间的主要差别是频率、幅度和波形。 如果能控制数据采样的频率,可实现多种生物电信号 共用一个模数转换通道,再通过不同的数据处理与分 析模块的组合,就能实现应用计算机对生物电信号进 行测试分析。分析不同的生物电信号及相关信号(如 压力、肌力、关节角度等)。
3.2 生物电计算机测试分析基础
根据公式: ΔF=1 /ΔT· N 因为: 1 T Fs Fs=1/ΔT ΔT=1/Fs 如果Fs越大,则ΔT就越小。在N(采样点数)不变 的情况下,则有ΔF变大,也就是频率分辨率下降。要提 高频率分辨率,就要加大采样的点数。如果ΔT不变,N 越大,则ΔF越小,频率分辨率越高。
影响运动单位电位的因素: ② 运动单位中的肌纤维的密度和运动单位的 大小 电位的幅度不仅和活动的肌纤维的距离有关,
而且也取决于参与活动的肌纤维的数量。因此,
运动单位电位的波幅是肌纤维密度大小的尺度。
运动单位电位的幅度还同运动单位的大小有关。
影响运动单位电位的因素: ③ 肌肉的收缩程度 肌肉的收缩程度不同运动单位电位的电压也不同, 轻度肌肉收缩时肌电电压较低,收缩程度加大时,电 压增加。这是由于肌肉轻度收缩时,一般只动员少数 兴奋阈值较低的运动单位参与工作。这些运动单位一 般属于慢肌运动单位,兴奋时其电位幅值较低。收缩 程度加大时,往往可动员阈值较高的运动单位参与工 作。这些运动单位一般是快肌运动单位,兴奋时其电 位幅值较高。另外,肌肉进行较大强度收缩时,肌纤 维往往产生同步活动,而使肌电电位幅值加大。
监视部分 多道示波器
数据采集部分 数据采集卡 数据处理部分 计算机
输出设备 显示器 记录仪
3.2 生物电计算机测试分析基础
电信号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模拟信号,另 一类是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是指一个单一的正弦波,或是其 组合波。是在时间和幅度上均连续的信号。
数字信号--基本上是由发生在离散时间间隔 上的“脉冲”组成。是在时间和幅度上都不连续 的信号。
2.1 肌电的引导
Piper用表面电极引导出了骨骼肌随意收缩时的肌电 Adrian和Bronk(1926)发明了同心针电极,并引导出了 运动单位电位。 在此基础上Basmajian等又发展为诱导型针电极。 Buchthal等再进一步发展为多导电极。 另外,用微电极引导单肌纤维的电活动也被广泛应用。 引导肌电的电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针电极,另一 类是表面电极。
频率范围 0.05-100Hz 0.1-100Hz DC-10kHz 5-2kHz DC-50Hz 0.1-200Hz DC-1Hz 0.01-1Hz 0.005-2kHz
脉搏波
心冲击图(BCG) 心阻抗 呼吸率 肌肉等张收缩 血液容积记图 体温 32-40℃ 0-7mV 15-500Ω
0.1-60Hz
针电极 ⑵ 双心针电极 用这种电极可记录较小范围内的肌肉电变化。 可引导单个运动单位的电位。用双心针电极所测 出的运动单位电位一般比用同心针电极引导的范 围更小。所记录的电位在两电极间的距离小于 0.5mm时,波幅比同心针电极为小,如果间距大于 0.5mm,则大于同心针电极。由于两引导电极的表 面积相等,在测量时这种电极可获得较好的共膜 抑制比。
3.2 生物电计算机测试分析基础
3.2.2 A/D转换 计算机进行一般计算时,要求输入数字信号, 而我们所检测到的生物电信号都是模拟信号。把 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模─数转 换”(analog signals-digital signals转换,简称 “A/D转换”)。
肌电原理与应用
肌电与肌电图的概念
肌电--骨骼肌兴奋时,由于肌纤维动作 电位的产生、传导和扩布,而发生电位变化 称为肌电。 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 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记录所得到的图形, 称为肌电图(electromyogram, EMG)。
1 骨骼肌的电活动
1.1 骨骼肌的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1.1 静息电位 正常骨骼肌纤维在静息状态下肌纤维膜内外 存在电位差,膜内为负,膜外为正,这一电位差 称为静息电位。 猫的骨骼肌肌纤维的静息电位为-79.5毫伏; 鼠的骨骼肌肌纤维的静息电位为-99.8毫伏; 豚鼠的骨骼肌肌纤维为-85.5毫伏; 小白鼠的骨骼肌肌纤维为-61.0~-88.9毫伏; 人类骨骼肌肌纤维为-65~-87.4毫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