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概念
简述国学的概念和分类
简述国学的概念和分类国学是指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和传承的学科体系。
国学的概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
广义上,国学是以中国古代文化为核心的一种综合性学科,包括文学、历史、哲学、政治、军事、礼制、音乐、绘画、医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
狭义上,国学特指研究和传承经典书籍,如《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著作的学问。
国学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一个是对经典文献的解读与研究,另一个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研究。
国学的核心是经典文献的研究,它强调对古代文化遗产的传承和理解。
国学通过研读经典著作、解读诗词歌赋、理解典故典籍,来揭示和探究古代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国学也涉及对古代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思想观念、艺术形式等的研究,以期全面理解中国古代文化。
国学的分类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文化内涵的分类:国学可分为经学、史学、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学科。
经学主要研究儒家经典,如《论语》、《大学》;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包括正史、编年史、集部等;哲学研究古代思想文化,如儒家、道家、墨家等;政治学研究古代政治理论和制度,如《尚书》、《礼记》;文学研究古代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理论,如《古文观止》、《文心雕龙》。
2. 时间跨度的分类:国学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可分为上古国学、先秦国学、汉唐国学、宋明国学等不同的时期类别。
上古国学主要研究古代先民的文化和崇拜;先秦国学以诸子百家、孔子及其弟子等为主要研究对象;汉唐国学注重经学的传承和发展;宋明国学则着重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3. 方法研究的分类:国学研究方法上可分为传抄、古籍校勘、经典注释、批评理论等多个方面。
传抄是将古代经典著作手抄流传下来,保持古代文化的传承;古籍校勘是对古籍文献进行整理、校订和校勘,以确保其准确无误;经典注释是对古代经典著作进行解读和注释,以助于理解和研究;批评理论是对古代文学作品进行评析和评价,以揭示其艺术特色和内涵。
国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
国学的核心概念有哪些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而独特的核心概念。
这些核心概念蕴含着深厚的思想理念与价值观,对于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国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天人合一”、“中庸之道”、“五常八德”以及“阴阳五行”。
仁义礼智信是国学中最基本的核心概念,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义观念的集中体现。
仁即为仁爱之意,指人们应该对他人怀有仁爱之心,以和平、友善和善良的态度对待他人。
义则强调道德准则和公正原则,要求人们做到正直、诚实、忠诚以及责任感。
礼是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的体现,强调对人的尊重、敬意和礼仪规范。
智则是指人们应该具备明智而兼容并蓄的智慧,追求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信强调对信仰的坚守,以及对真理和价值观的相信。
天人合一是国学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强调宇宙和人的统一。
这一概念认为,在宇宙中一切事物都是相互关联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人应该依照天地之道去生活,尊重和顺应自然,和谐地与周围环境相处,并认识到自己是整个宇宙的一部分。
中庸之道是思想家孔子强调的核心概念,意味着一种平衡和调和的态度。
中庸之道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心理和行为的平衡,避免过度和偏见。
它要求人们在世界的各个方面都保持适度,既不能过分追求自我利益,也不能完全忽视自己的权益。
中庸之道主张在行为和心态上都要有节制,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五常八德是对人类行为准则的总结和规范。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遵循的行为准则。
八德包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的核心。
五常八德所体现的是人们对于道德和品质的追求,以及对社会和家庭关系的重视。
阴阳五行是国学中的医学和哲学观念,指的是一种关于自然和宇宙的经验性理论。
阴阳五行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五行(木、火、土、金、水)以及相应的阴阳属性。
这种理论认为事物相互间存在着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关系,人们可以通过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来获得健康和平衡。
国学文化 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基础知识
“国学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与道德观念,它是中华
文化的核心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学复兴的推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
学习国学文化,以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然而,要深入学习国学文化,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
下面,我将分步骤阐述这些基础知识。
一、国学的概念和历史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涉及到文学、语言、
历史、哲学、宗教等多个方面。
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
时期,经历了秦汉、魏晋、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发展和变化。
二、国学经典
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论语》、《孟子》等。
这些经典是中
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是人们学习中华文
化的重要途径。
三、国学文化的精髓
国学文化的精髓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重要思想和观念,
如天人合一、以德治国、知行合一等。
这些观念贯穿于中国历史的各
个时期,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作用。
四、国学的应用
国学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历史记忆,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价值
观念。
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国学文化来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思维方式,并将其应用于社会实践和个人
发展中。
总之,学习国学文化的基础知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
要一步。
只有深入学习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国学文化,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贡献。
国学总结公文
国学总结公文一、引言国学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和瑰宝,承载着中国传统思想和智慧的丰富内容。
作为一种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的学问,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对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国学进行总结和概述,希望能够对国学的核心思想和传统价值观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二、国学的概念国学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哲学进行研究的学问,它包括了经典文献、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礼仪等多个领域的内容。
国学以《易经》、《尚书》、《诗经》、《礼记》、《周礼》等经典著作为基础,通过研究和解读这些经典文献,来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
三、国学的核心思想1.天人合一:国学强调宇宙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人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我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心灵与宇宙的统一。
2.仁爱和谐:国学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和修养,强调对他人的关爱和尊重,倡导亲人亲邻、和睦相处的价值观念,鼓励人们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3.中庸平衡:国学倡导中庸之道,即遵循中道而行,追求平衡和稳定。
国学强调个体与社会、阴阳、道德与利益等的平衡,提出为政不端、治国不乱的原则。
四、国学的传统价值观1.孝悌忠信:国学强调孝顺父母、兄弟姐妹之道,提倡尊重长辈,关爱亲人,并倡导对朋友和社会的诚信和忠诚。
2.礼仪之邦:国学注重社会礼仪的规范和传承,倡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礼节,尊重他人,维护社会秩序。
3.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国学强调个人修养和自律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完善和家庭和睦,才能对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4.格物致知:国学倡导通过观察事物、研究世界来增长知识,提倡思维开放和学习精神。
五、国学的意义和现实价值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2.塑造个人品格:国学注重道德伦理的培养,对于培养人们的良好品格和家庭美德有积极作用。
3.提升文化自信: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可以增强个人和国家的文化自信心,提升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影响力。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国学知识:
国学的定义: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学派之分: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无主从之分。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
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
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
国学的当代价值: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意识,闪耀着传承千载的理性光芒,既可以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又能够为修养身心、涵养德行带来很大帮助。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原创实用版)目录1.国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国学知识的内容分类3.国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及示例4.国学知识的价值与应用正文【国学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国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之学,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瑰宝,包含了丰富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在历史长河中,国学知识不断发展和完善,成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财富。
学习和传承国学知识,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知识的内容分类】国学知识的内容繁杂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般来说,国学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经部:主要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儒家经典,是研究古代社会制度、道德观念和哲学思想的重要资料。
2.史部: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等史学著作,以及各种野史、杂史等,是了解我国历史变迁、社会风俗和民族精神的宝库。
3.子部:以诸子百家的著作为主,如《论语》、《孟子》、《墨子》、《庄子》等,涵盖了儒、道、墨、法、兵等各个学派的思想,是研究古代哲学、伦理、政治、科技等方面的重要文献。
4.集部:主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如《楚辞》、《文选》、《全唐诗》、《红楼梦》等,是展现中华民族丰富情感、审美情趣和文学才华的瑰宝。
5.丛部:包括天文、地理、医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如《山海经》、《水经注》、《本草纲目》等,是研究古代科技、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参考。
【国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及示例】国学知识涵盖了各个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例如,《周易》中的八卦理论,揭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变化规律;《尚书》中的“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观念,强调了国家的根本在于民众的福祉;《论语》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提倡人们要关爱他人,和谐相处;《红楼梦》中的人物描绘和故事情节,展现了封建社会的风俗民情和世态炎凉。
【国学知识的价值与应用】国学知识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国学通论
国学通论第一章什么是国学一、“国学”这个词最初指国立的学校;二、国学又称中学、国粹、国故、国故学、旧学、汉学;三、国学的分类1、考据之学:是事实求是地考察真相的学问;2、义理之学:是研究国学的思想理论,内涵精神之学;3、经世之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4、辞章之学:文学、艺术;四、国学的概念: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第二章儒学与经学一、经学指中国历代训解和阐发儒家经典的学问,研究经籍中义理之学术称经学;二、汉人为经书作的注解称为“传”、“注”;后人再为注解作的注解一般叫做“疏”或“正义”;三、儒学的思想倾向1、人本思想;2、王道思想;3、德治思想;第三章十三经一、《易经》的内容:用自然现象的变化解释社会现象;二、《易经》的含义:简单、变、不变;三、《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传》是对《易经》的解释和说明;四、《周易》是古代占卜之书;五、《周易》把天下万物的运行规律归结为八卦,八卦又结合形成六十四卦;六、《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政书,是虞、夏、商、周时期“典”、“谟”、“训”、“诰”、“誓”、“命”的汇编;七、《尚书》的内容与政务有关;八、《尚书》按时代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九、西汉出现了三种《尚书》1、《今文尚书》,作者为伏生,用隶书写作,共28篇;2、《古文尚书》,这本书被称为“孔壁本”,用先秦古文字书写;3、“伪尚书”,东莱张霸所献;十、《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集了春秋中叶以前五百年间流传的诗歌;十一、《诗经》的内容有风、雅、颂三种形体,表达手法为赋、比、兴;十二、三礼指《仪礼》《周礼》《礼记》;十三、《周礼》原名《周官》,其最后一篇《冬宫》已失传,诸官以天、地、春、夏、秋、冬为类,分别归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六职管理,这本书成为后来变法的制度渊源;十四、《礼记》实质是“仪礼之记”;十五、《春秋》,鲁国的编年史,为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史;十六、《左传》十七、《公羊传》《谷梁传》,阐发微言,《公羊传》属齐学,文风恢奇博弈;《谷梁传》是鲁学,文风纯谨细微;十八、《论语》,语录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共20篇,“礼”和“仁”是孔子思想的两个基本点;十九、《孟子》将《论语》的“仁”发展成“义”,围绕问题展开深入的讨论;二十、《孝经》主要阐述孝道观念;二十一、《尔雅》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最早的一部训诂学著作,特点:1、以标准语解释方言;2、是当代的语言解释古语;3、使用常用字解释生僻字;第四章史部概论一、史书分类1、班固—“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中国历史上“国学”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
那么你对国学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国学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国学的概念“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以及中医学、农学、术数、地理、政治、经济及书画、音乐、建筑等诸多方面。
现“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国学是以先秦的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宋明理学和同时期的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共存共鸣的,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在思想统治领域起主流作用的是儒家,但其它各家学说也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政治领域的法家、军事领域的兵家、医学领域的医家、还有道家、释家、农家等等,某一领域起主流作用并不代表全部。
所以,国学的各个学派学说并没有主从之分,并不存在以哪一家学派学说为主体。
国学的分类方式四库方式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道德经》《诗经》、《孝经》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国学的概念
国学的概念近年来,“国学”一词不断出现在报刊媒体和人们的口头上。
它作为对中国古代文化学术的简称,其概念包括中国古代全部文化学术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称。
根据《辞海》解释: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
从时间上来看,国学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从空间上来看,国学可以追溯到太古时期的中国;从内容上来看,国学又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黄帝、尧、舜、禹等祖先。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的祖先以其丰富的聪明才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不仅创造了异常灿烂的古代文化,而且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这就是“国学”。
“国学”一词最早见于清末。
严复在《辟韩》中说:“今乃以中国所有之学,号为国学。
”章太炎在《国学讲习记》中把“国学”与西方的“ Western Studies”对译,认为国学即是“中学”,“西学”即是“西学”。
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生在《当代学术信息》发表《略论“国学”一词的提出》一文中提出“国学”一词的标准定义应该是: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和知识、理论著作的体系。
也有学者主张,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的简称。
但这些观点都缺乏全面性,因为国学还应包括历史、哲学、地理、政治、经济等方面内容。
国学所指涵盖领域十分广泛,凡是与中国文化和学术有关的各种文献、著作、档案、碑刻、文物等,均可称为国学之范围。
国学作为一门学问,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国学是中国固有的学术,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第二,国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虽然在时间和空间上它们各有自己的领域,但却无时无刻不处在相互影响、相互激荡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
第三,国学具有自身的结构,包含着自成体系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
第四,国学是民族文化的宝库。
它涉及到中国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贯穿古今,连通中外。
它在世界文化之林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不论何种观点,均属于中华文化范畴,是每一个炎黄子孙应予以爱护的精神财富。
我们需要对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继承与发扬,使其发挥出更大的社会效益,服务于全人类。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原创版)目录1.国学的概念与意义2.国学知识的内容3.国学知识的价值与应用正文【国学的概念与意义】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一种独特的文化体系。
它涵盖了哲学、文学、艺术、道德、礼仪、法律等方面的丰富内容,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及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学知识的内容】国学知识的内容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儒家思想:儒家是我国古代主流的哲学思想,提倡“仁爱”、“礼治”等道德观念,其经典著作有《论语》、《大学》、《中庸》等。
2.道家思想: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顺应自然,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经典著作有《道德经》、《庄子》等。
3.佛教思想:佛教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宗教之一,其思想核心是“四苦”、“八苦”以及“因果报应”等,对我国的文化、艺术、哲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4.诗词歌赋:我国古代的诗词歌赋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诗经》、《楚辞》、《唐诗》等,它们以优美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
5.历史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它们记录了我国的历史,是我们了解和学习历史的重要资料。
【国学知识的价值与应用】国学知识不仅有着深远的历史价值,也有着现实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国学,我们可以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同时,国学中的许多思想和观念,如“仁爱”、“礼治”、“因果报应”等,对于我们今天的生活和工作也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企业管理中,可以借鉴儒家的“礼治”观念,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在人际交往中,可以借鉴佛教的“因果报应”观念,以善意和诚信对待他人。
国学的概念与内涵课件
• 中国作为有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传统的国家, 当我们的经济要发展、要腾飞的时候,也必 须重视对儒家文化、儒家伦理的研究。
•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得以形成的主 要土壤和环境。民族精神是一以贯之的。
• 以儒家“仁”为核心的伦理价值观念,在中 国文化中代代相传一直没有变过。面对市场 经济,儒家文化也是完全适应的。在五千年 绵延不断的历史长河中,“仁”的形式和途 径是不断变化的,但它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不 变的。
•第一种指中国固有的学术文化,即西方文化 在近代输入以前中国文化在几千年的历史中 所创造的学术体系。所谓学术文化是指学术 形态的文化,而不包括非学术形态的文化, 如民俗等。北师大张岱年教授说:国学是指 一国的学术,学术是系统而专门的学问,国 学即一国的系统而专门的学问。
•第二种用来泛指中国传统文化,其范围 大于学术文化,一切传统文化形式都包 括在内。即 国学就是中华各民族历史 文化中产生的学术、学问。这个概念接 近《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表述,其范 围比第一种要大一些。
•近些年我们提倡以德治国、依法治国、以人 为本、和谐社会、与时俱进、执政为民以及正 确的义利观、荣辱观、礼义廉耻观等,因为这 些思想资源源于中国传统,是传统文化中固有 的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色”从 何而来?当然应该从中国传统文化而来,离开 传统“特色”就无从谈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人类处于多元文化的沟 通、交流之中,这也促使人们寻找自己的民 族之根和文化身份。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 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但一个民族如果丧失 了自己的文化,就要灭种,而灭种比亡国更 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传统文化是民族的 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惟一标志。悠久的 传统文化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民族 心理、审美情趣和行为习惯,合理开发和利 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就成为应对全球 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国学包括什么内容?
国学包括什么内容?1、国学是一个国家治国、齐家、修身的所有学术、文化的总和。
含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所有门类;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在国家的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
不但不可缺,还要不断创新,以便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2、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3、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4、国学,称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语言学等。
古代指国家设立的学校,如太学,国子监。
5、国学,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6、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7、国学”大概是与“中文”相关的一个领域,比如儒、道、周易、八卦之类的东西,甚至包括古典文学如红学、金学之类8、“国学”,它的内涵与外延,质的规定性,学界至今尚无统一意见。
但普遍认为: 国学,就是中国独有的传统学术;它是有别于西方学术,独具特点且自成体系的文化形态;是中国固有的文化传统、人文理念和认识方法。
钱穆先生《国学概论》“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一般来说,国学应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以孔孟儒学为核心,为主体。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的核心概念
国学的核心概念国学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学问体系,其核心概念包括仁、义、礼、智、信、忍、和、法、术等。
仁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仁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和道德伦理的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仁是一种自觉而有意识的道德行为,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关心和无私帮助。
仁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对他人的关怀和尊重,是促进社会和谐与人类进步的基础。
仁以人为本,强调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导向。
义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二。
义是指人们对于道义规范和正义原则的遵循和实践。
义包括正义、公平和负责任等方面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于原则和道义的尊重。
义是一种道德责任感和社会公平意识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
义强调社会公平和正义,促进社会的公平和谐发展。
礼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三。
礼是一种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体现了人们对他人的尊重和敬重。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保障。
礼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相互尊重,是一种行为和思想的规范。
礼以修身为本,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智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四。
智是指人们的思想和认知能力,是人的智慧和才能的表现。
智强调人的智慧开发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是培养人的创新和才能的基础。
智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智慧和学问的追求和重视。
信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五。
信是指对于真理和道义的信仰和认同。
信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培养人的诚实守信和信念坚定的基础。
信强调人们对于真理和正义的坚守和维护,是一种道德和精神的力量。
忍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六。
忍是指人们在面对困境和苦难时的坚持和承受能力。
忍是一种心理和道德品质,体现了人们的勇气和毅力。
忍以忍辱为本,强调在逆境中的坚持和自律能力。
和是国学的核心概念之七。
和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和和睦关系。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体现了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和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助合作和相互尊重,是一种促进社会和谐和团结的力量。
五年级上册国学
五年级上册国学摘要:1.概述国学的概念和意义2.五年级上册国学的主要内容3.五年级上册国学的教育价值4.如何有效学习五年级上册国学正文:1.概述国学的概念和意义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累的精神财富。
它包括了哲学、历史、文学、艺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智慧结晶。
国学教育对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2.五年级上册国学的主要内容五年级上册国学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
其中主要包括经典文学作品,如《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古代诗词,如《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历史故事,如《史记》、《汉书》等;以及蒙学读物,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3.五年级上册国学的教育价值五年级上册国学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学习国学可以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2)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学生可以领略古代文学的优美,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国学中包含了许多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如孝道、忠诚、礼仪等,这些观念和准则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4)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国学中的许多哲学观念和思维方法具有很高的智慧价值,学生通过学习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4.如何有效学习五年级上册国学(1)注重诵读。
国学经典作品的语言优美,适合诵读。
学生可以通过大声朗读、背诵来感受作品的韵律美,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联系实际。
学生应该把国学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会运用国学智慧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创新教学。
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手段,如多媒体、网络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国学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培养习惯。
国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
国学方面的知识点总结一、国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史和价值观念。
国学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经典的精神,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和研究方法。
国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儒家学派的形成,经历了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不断发展和演变。
二、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四书五经》、《诗经》、《周易》、《论语》、《孟子》等古代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思想体系,对于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有着深刻的影响。
三、国学的主要内容国学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哲学、文学、历史、礼仪等多个方面,其中哲学包括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学派的思想;文学包括了诗词、散文、戏曲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历史则是考察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演变;礼仪包括了古代的礼制、礼仪、礼乐等方面。
四、国学的精髓国学的精髓主要包括了儒家的仁义道德、礼乐文化、中庸之道、孔孟之学等核心理念。
儒家的仁义道德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友情、师生之道、君臣之义,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情怀和理念。
礼乐文化则是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俗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庸之道强调了“中和”、“适度”的理念,提倡温和、恭谦、宽容的处世态度。
孔孟之学注重了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五、国学的当代价值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们的当代生活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国学强调了人文精神和道德伦理,对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
同时,国学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根源,促进文化的多元发展和繁荣。
在当今社会,国学的研究和传承备受重视,许多学者致力于国学的挖掘和研究,旨在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的概念的解释
国学的概念的解释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学科,主要研究中国古代的文化和思想。
它涵盖了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的传统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首先,国学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遗产,国学正是通过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深入研究和传播,使得古代智慧得到延续和发展。
国学强调“以天下为己任”,倡导崇尚中华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价值观,以此激励人们保持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国学强调个体与整体的统一。
传统的国学思维方式注重整体的观察和思考。
国学认为世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
国学通过研究古人的经验和智慧,提出了众多的“治国安邦”之道,并将之应用于现实生活中。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个体与社会、个体与家庭的和谐,有助于培养和谐社会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
第三,国学注重修养和德性的培养。
在国学中,修身养性是最为重要的,国学通过研读古代文化经典和名人言行,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和如何修身养性。
通过学习和吸收古人的智慧,人们可以获得道德修养,增长人格魅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
这种修行方式强调个体品格的培养,有助于改善社会风气,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第四,国学注重以古为鉴。
国学通过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研究,揭示古人的经验和智慧,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学提倡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古人的智慧,如“天人合一”、“和而不同”等概念,指导人们在竞争和合作中保持和谐,追求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第五,国学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
国学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结合,认为只有将传统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才能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国学注重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现代发展紧密结合,以创造新的价值和意义。
总之,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并通过研究和传播,为现代社会提供借鉴和启示。
国学的概念及内容
02
国学的主要内容
经部
经部是国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收录了儒家经典著作, 包括《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等。这些经典是古代儒家思想的核心,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经部的内容涵盖了古代中国的哲学、政治、伦理、文化等多 个方面,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
运用国学理念,培养员工忠诚度,激励员工发挥潜能, 促进企业发展。
战略管理
汲取国学智慧,指导企业制定战略规划,应对市场变 化,实现可持续发03
社交礼仪
国学强调礼仪规范,有助 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遵循 礼节,促进人际关系和谐。
家庭教育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培养 家庭道德观念,传承良好 家风,促进家庭和睦。
04
国学的价值与影响
文化传承价值
总结词
国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传承价值。
详细描述
通过研究国学,人们可以了解中华文 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 ,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 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道德教育价值
总结词
国学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 观念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研究法
总结词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收集、整理、鉴别、解释 和评价,以揭示国学的历史演变、文化传承 和发展规律。
详细描述
文献研究法是国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深入研究,可以了解古代 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情 况,进而揭示出国学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承。 在文献研究过程中,需要对文献进行收集、 整理、鉴别、解释和评价,以确保研究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子部
关于国学概念
13
(3)修复中国人为人类未来 筹划的能力
பைடு நூலகம்
14
基本判断能力的丧失
在许多中国人的心目中,西方的昨天已成 为我们的今天,西方的今天一定就是我们 的明天,西方人引领着人类的发展。民族 基本的为未来筹划的能力在西方价值观念 的冲击下丧失殆尽。
15
中国智慧拯救人类
以五经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支配东亚世界 ,平稳地走过了两千多年。西方文化支配 世界只有两百来年,便使人类感受到了种 种危机,此中有一种大智慧在。 五千年的大脑思考与五百年大脑的思考 犹如五十岁成人与五岁孩子思考的差别
文字学 音韵学 训诂学 最根本的是文字
文字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事物
《说文》说:“取,捕 取也。从又从耳。《周 礼》:‘获者取左耳。’ 《司马法》曰:‘载献 聝。’聝者,耳也。” 耻、聑(即妥帖之“帖” 本字,安也 )( 童谣: 羞!羞!羞!,羞掉耳朵打 烧酒。 )
晋
“晋”字,《说文》:“进也,日出万物 进。从日,从臸。” 《仪礼· 大射仪》郑注: “古文箭作晋。”因箭前射,故《释名》 说:“箭,进也。” 司马相如《子虚赋》说:“左乌号之雕弓, 右夏服之劲箭。” 鲁、秦、豫、晋之命名。
51
老子:如何处于不败之地
“道”:世界万事万物所必须遵循的规律。 “德”:得也,是道在万物的体现。 具体可归纳为三点: 一是治国之道。 二是处世之道。 三是养生之道。
52
庄子:如何超越痛苦的人生
让生命超越“物累情牵”的俗世泥淖,开 拓一个新的人生境界,获取充分的自由与 快乐。他认为一切都是身外之物,唯有生 命是属于自己的,因而生命才是人生最根 本、最宝贵的东西,人的一切追求,都应 该以保持生命的健康、独立、自由和快乐 为原则。
国学的概忥和内涵
一、国学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国学,是指以释、道、儒三家学问为主干,文学、艺术、戏剧、音乐、武术、菜肴、民俗、婚丧礼仪等等为枝叶的传统中国文化体系。
狭义的国学,则主要指意识形态层面的传统思想文化,它是国学的核心内涵,是国学本质属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认识并抽象继承、积极弘扬的重点之所在。
中国没有西方意义的哲学,有的是思想。
从古到今,皆为此般!而国学不仅仅是哲学或思想,更不是守旧学者在书斋里研究的枯燥文章,它是贯穿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精髓。
国学是四书五经,是二十四史,是唐诗宋词,是红楼梦和三国,是老庄,是禅机,是数不尽的古代文献,当然也是贯穿在其中的精神。
但国学最根本的是思想,是中国家国一体的和谐文化,是贯穿中国历史进程的孝、悌、忠、信、礼、仪、廉、耻等为核心的八德思想。
2.内涵国家之文学,才是国学之根本。
学者黎黍匀认为,国学内涵包括了有国家文化与艺术特征的各类学科,这些学科具有历史性、延伸性、发展性、现代性、国家性。
(1)历史性:体现在古代文学的出现和影响力,比如《孟子》的学说,在各个时代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属于历史性质。
延展性:包括了持续性和同化性。
历代有印度佛学与我国阴阳学说的结合,形成了中国佛学的体系,以及各个学科互相渗透同化。
最明显的是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
(2)发展性:包括了该文化或艺术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持续影响力。
如儒家自孔子之后,不断出现了朱熹、王阳明等人的丰富和发展,以及在宋朝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重视,使其影响力及发展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3)现代性:包括了该文学在当代的指导意义和当代的价值。
威尔·杜兰认为:“或许除了《道德经》外,我们将要毁所有的书籍,而在《道德经》中寻找智慧的精妙。
”这是国学在当代的生命力和客观影响力,也是国学本身的价值的体现。
(4)国家性:包括了国家的文化与艺术特征,能够明显区别于他国的文化,具备世界范围内的独特性。
如印度的佛学与中国的道德经,有相似点也有明显的区别特征,埃及的太阳文化与中国的阴阳文化既有相似点也有明显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国学”概念
党圣元教授的讲座“国学之由来及其当下之文化担当”主要讲了以下几方面内容:首先,党圣元教授指出,从上一个世纪以来,“国学”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明确的概念,更多的情况下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位学者都是根据不同的文化观和视角解释“国学”。
根据时间的变迁,对于“国学”的解释也是在逐渐变化的。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古代的“国学”指设立学府,如,太学、国子监等。
“国学”指学问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期,兴起于二十世纪初。
在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后思想学术逐步恢复,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一九九零年代后兴起至今,近代以来,“国学”意指中国特有的学问,亦指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
关于“国学”的范畴问题,党圣元教授给出了两种解释: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国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术数等。
“国学”以现代学科分,可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
以思想划分,可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从广义上来说,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
包括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涉及的范围。
关于对“国学”有两种著名的看法。
第一种:国粹源邓实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有地而人生其上,因以成因焉,有其国者有其学。
学者也,学其一国之学以为用,而自治其一国也。
”邓实的这种国学概念很广泛,强调国学经世致用性。
第二种:章太炎在《国学概论》中称:国学之本是经史非神话,经典诸子非宗教、历史非小说传奇;治国之方法为辨书记的真伪、通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
讲完“国学”的背景知识之后讲到二十世纪以来,中国的三次“国学”热。
第一次是而二十世纪初,章太炎、刘师培等倡导国学、国粹、国故,出现了一批相应追随者。
到了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国学研究又热了起来,出了梁启超、章太炎外,一些五四以来的新名流如胡适、吴宓、汤用形等人也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主流,由此而出现二十世纪以来的第二次“国学热”。
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学术界又出现了关于国学问题的讨论,以及出现了古籍整理、编撰和翻印近代以来研究国学名著的热潮,形成了第三次“国学热”。
最后讲到“国学”在当下文化担当的位置以及如何正确的定位国学。
党圣元教授指出,“国学”概念的界定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推移不断变化的。
我们不必强迫自己等同前人,也不能要求后人停留在我们今天的人是水平上。
我们应该以一种更为宽广的胸怀和视野看待“国学”。
此外,“国学”中的“国”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国学”不包括那些外国学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对象的考察和研究。
党圣元教授对如何对待“国学”问题做出总结:从当前世界的文化格局来看,仅仅把“国学”当做对其他的外部的或异质的文化之回应,是远远不够的。
从未来世界的发展来看,仅把文化当做东方文化的代表而欲与西方文化一争高下或轮流坐庄,也显得不够圆融。
实际上,相会对话、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已经成为当代文化发展的趋势。
因此“国学”应该自觉的向“天下之学”方向扩展,这也许更加贴近国学的本意。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
我觉得了解“国学”首先要了解“国学”的概念,党圣元教授在讲座中也花费了大量时间为我们明确“国学”这一概念,并且把“国
学”与“国故”和“国粹”加以辨析。
因此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也是学界至今仍然有争议的问题:究竟什么是“国学”,怎样才能明确地认识和理解“国学”这一概念。
“国学”是近年来学术界最为响亮的一个概念,它一般被理解为本国的传统学术。
这个概念的意义并非产生于中国,在中国古代,“国学”一词最早出现于周朝,指国家设立的学校。
关于近代“国学”概念,有的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文化,产生了近代“国学”的概念。
我们现在称之“国学”,先秦时期称为“文学”,此时“文学”是对当时学术的总称;外国人则称为“汉学”,以前还有人称为“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里的“中学”就是指“中国的学术与文化”;此外还有“国故”、“国粹”等叫法。
党圣元教授在讲座中也提到过“国粹”和“国故”,并讲到它们之间的辨析。
由于“文学”失去了时代性,“国粹”、“国故”有很大的保守性,“中学”、“汉学”又隐去了主体立场,是缺少情感维系的科学名称,“国学”则寄托了中国人的传统爱国情感,且并不排除与时偕行,因此被更多人所采用。
此外,对于近代“国学”这一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历来众说纷纭。
有人认为国学是一个泛指的概念,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特指的概念,并且在特制的概念中又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
有关“国学”概念的界定,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泛指说。
意思是说“国学”不是中国所特有的,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学。
邓实的观点“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以及章太炎的观点“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都体现出这种泛指观念。
也就是说,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国学,国学与国家同时形成,是国家得以存在的根本,与国家密不可分。
二、特指说。
是指“国学”是中国特有的,专指中国的学术和文化。
一种原因是“国学”的名称起始与现代,近代以来,西学东渐,为了区别于西学,于是称中国本有的学术为“国学”。
还有一种原因是有人认为“国学”是“国故学”的缩写,中国一切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简称为“国学”。
三、“赋新思于旧事”的国学概念。
这个概念是就现代那些曾留过洋的国学大师而言的,这些国学大师在研究“国学”时,大多借用了西学的逻辑分析和推理,以及实证和实验的方法,而不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研究方法。
因此,这里的“国学”概念是:近代中国学子用考据和义理之法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之学术。
也就是说,近代以来的国学是含有西学成分的,但这是就研究方法而言。
若就研究本体而言,国学还是传统的中国学术。
以上所说的就是比较常见几种有关对“国学”概念的理解。
第一种泛指说范围太大,很容易导致“国学”概念的泛化和幻化,虽然联系国家有一定根据和道理,但并不利于我们研究和发展“国学”,所以这种概念不能被人普遍接受。
第三种观点,所谓“国学”是“近代中国学子用考据和礼义之法研究中国古代文献之学术”,这种说法漏洞很多,首先,这一概念是就现代那些曾留过洋的国学大师而言的,而非就中国学者而言,所以这个概念是片面的。
其次,这种观点与现代的学术文化并不相符。
“国学”既然是与西学接触后的中国学术,那么“国学”在内涵上就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局限与中国本土文化,所以说这种观点也并非正确的“国学”概念。
第二种观点,虽然是特指中国特有的学术,但是这种特指的观念也很广泛,因为我们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因此学术上也是多民族的,实际上我们所说的“国学”一般专指汉语言文学,即专指汉语言文学为主的传统学术文化。
然而,汉语言文化地学术系统,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说认为“国学”指我
国过去的一切文化历史;狭义说则认为不是所有的汉语言文化都是国学,国学是专指经、史、子、集这四部学问的。
这种特指说虽然重点突出,但是很容易导致我们专注于单方面学术的研究,不利于全面弘扬“国学”。
综上所述,现在并没有产生一种统一的“国学”概念,现存的各种对“国学”的概念的定义都有自己的特点以及漏洞,而且“国学”概念有其历史发展过程,关于“国学”概念的界定问题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推移不断变化的。
我们现今界定“国学”的概念,宜宽不宜细,我们可以笼统的把“国学”概念定义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和学术。
研究“国学”的时候,不仅要在中国传统的范围之内,同时要面向世界。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环境的推移,终有一天,“国学”概念会出现一个统一明确的界定,这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参考书目:
《国学通论》草胜高 2008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学概说》陈璧耀 200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国学概论》刘毓庆 2009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国学通论讲义》詹杭伦 2007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学概论》章太炎讲演曹聚仁整理 200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文学院 4班
1090100145
佟金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