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马克思货币职能描述: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规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
3、无限法偿: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货币的能力,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4、有限法偿: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绝接受,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5、自由铸造的意义和作用:它可以使铸币的市场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如果流通中铸币的数量较多,由此导致铸币的市场价值偏低,人们就会把部分铸币溶化为贵金属退出流通,流通中铸币数量的减少会引起铸币市场价值的回升,直到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相等;相反,人们就会把法定金属币材拿到国家造币厂要求铸造成金属铸币,流通中的铸币数量就会增加,铸币的市场价值随之下降。
由此可见,“自由铸造”制度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保持货币币值、物价的稳定。
6、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格雷欣法则”):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
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又被称为“格雷欣法则”。
7、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黄金为法定币才,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以按面值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8、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调整。
9、我国的人民币制度主要内容:一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二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三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金融灵理论与实务知识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学习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考生应准确识记本章的基本概念、领会本章的基本理论。
了解货币的起源及相关理论;了解货币形式的演变历程;了解货币制度的基本构成及国家货币制度的演变;了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程。
理解货币的职能。
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主要内容;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和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
课程内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一、货币的起源货币产生后,出现了很多关于货币起源的理论。
其中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按照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仅仅是简单的或偶然的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另外一种商品上。
即:1只绵羊=2把石斧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上,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了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
即:2把石斧,1件上衣,1只绵羊= 15公斤茶叶,一定数量的其它商品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一个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身上,即:2把石斧, 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一只绵羊。
4.货币形式阶段在这一阶段,所有商品的价值都表现在了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上,即:2把石斧,1件上衣,15千克茶叶,一定数量的其他产品都等于1克黄金。
二、货币形式的演变货币产生后,伴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货币形式经历了从商品货币到信用货币的演变过程。
1.商品货币商品货币最大的特点就是其自身价值(凝结在商品货币身上的无差别的一般的人类劳动)与其作为货币所购买的那种商品的价值在量上相等。
也就是足值性。
商品货币又包括两种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实物货币自身存在一些不利于商品交换的弊端,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实物货币不易分割、(无法满足小额商品交换的需要);2)实物货币不易保管;3)实物货币不便携带。
金融理论与实务 简答题重点
简答:1、信用在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作用(简答1):首先,可以广泛集聚资金,支持规模经济。
其次,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再次,信用还可以用来调节需求总量和结构,进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
2、国家信用在经济生活中起着积极的作用(简答2):①是解决财政困难的较好途径。
②可以筹集大量资金,改善投资环境、创造投资机会。
③可以成为关键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
3、在我国开展消费信用具有深远的经济意义:(简答3)(1)消费信贷可以促进国家经济调控政策和调控方式发生重大转折。
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
(2)消费信贷有助于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分散风险,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
(3)消费信贷可以通过消费的市场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问世。
(4)消费信贷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居民消费意识的转变。
4、利率总水平的决定因素(简答4)在制定利率政策时,除了需考虑社会平均利润率外,还要考虑资金供求状况、企业承受能力、国家产业政策等经济政策、银行经营成本、社会经济运行周期、预期价格变动率、历史利率水平、国际利率水平、汇率等因素。
5、从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出发,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以下具体内容(简答5):(1)在中央银行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的储蓄及存贷款利率方面,要扭转过去那种由中央政府按照国民经济计划的要求,主要从收入分配角度出发制定利率的做法,一方面,使中央银行的基准利率成为既尊重市场利率水平,又能体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意图的灵活、有效的政策工具;另一方面,使商业银行能够根据基准利率和现实的经济情况灵活调整自身的利率政策、达到降低成本、防范风险、实现效用最大化的目的。
(2)发展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国债市场,形成真正的、有影响的市场利率。
(3)通过法定利率市场化、合理化,制约和引导民间利率,以实现高效、统一、有弹性、多层次、多样化的利率体系。
6、商业银行的性质(简答6)以追求利润为目标的、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前重点
名词解释1、区域性质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地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由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2、收益资本化: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将任何有收益的事物通过收益与利率的对比倒算出该事物相当于多大的资本金额,这便是收益的资本化。
3、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其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是消费信用的典型形式。
4、流动性陷阱:是指这样一种现象: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低时,人们就会产生利率上升从而债券价格下跌的预期,货币需求弹性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供给,都会被人们以货币形式储存起来。
5、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的动向,规定商业银行每季度贷款的增减额,并要求其执行,如果商业银行不按规定的增减额对产业部门贷款,中央银行可削减向该银行贷款的额度,甚至采取停止提供信用等制裁措施。
虽然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束力,但是其作用有时候也很大。
P324页简答题1、简述经济增长对汇率变动的影响答:总体来说,一国短期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引起进口的增加,外汇需求增加,外汇汇率有升值的趋势;如果一国的经济增长率长期超过其他国家,则会由于上述各种作用的综合发挥,该国的货币则通常会有对外长期升值的趋势。
P106页2、简述我国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原因。
答:按投资主体的性质不同,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还被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和公众股。
国家股和法人股被统称为国有股,一般不能上市流通转让,因此又被称为非流通股。
社会公众股是指社会公众依法以其拥有的财产投入股份公司时形成的可上市流通的股票。
这样,同一家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就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之分,这被称为股权分置。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开始被提上日程,并逐步推进。
3、简述货币市场的功能。
答:第一,它是政府、企业调剂资金余缺、满足短期融资需要的市场。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资料1、实物货币:是指以自然界中存在的某种物品或者人们生产的某种商品来充当货币。
2、金属货币:是以金、银、铜等金属作为货币材料,充当通常等价物的货币。
4、纸币:是指用纸制作的货币。
纸币本身不具价值,尽管作为货币的一种,但其不能直接行使价值尺度职能。
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7、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要紧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最要紧的表现形式是银行发行的各类银行卡,如借记卡、信用卡等。
9、足值货币:作为货币的各类实物与金、银、铜等金属的自身商品价值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相等。
10、不足值货币: 作为货币商品的实物,其自身的商品价值低于其作为货币的购买价值,纸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都属于信用货币范畴。
11、货币制度:是指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的一系列规定。
目的是保证货币与货币流通的稳固,为经济的正常运行提供一个稳固的货币环境。
12、主币:又称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德基本通货。
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主币是指用法律规定的金属币材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造的货币;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一个货币单位以上的现钞也被称之主币。
13、辅币:是指1个货币单位下列的小面额货币,其面值多为货币单位的1%、2%、5%、10%、20%、50%几种。
14、自由铸造:公民有权把法令规定的金属币材送到国家造币厂,由造币厂代为铸造成金属货币;公民也有权把铸币溶化,还原为金条。
15、无限法偿:是指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亦或者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同意。
16、有限法偿:是指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复习要点第一章货币一、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一)马克思关于货币起源的论述1、货币的起源是商品交换发展不可分的。
2、货币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3、货币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结果:简单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其特征:(1)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它可用来购买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二)货币形式的发展1、实物货币:指某种实物作为货币的价值与作为普通商品的价值完全相等的货币。
2、代用货币:是充当贵金融代表的纸制品,其本身所含的价值低于它作为货币的价值。
其价值由所代表的黄金的价值来决定。
3、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其价值由货币购买力决定。
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等形态。
信用货币的特点有:可兑现性、债务货币、调控货币、强制性。
4、电子货币:处于电磁信号状态的货币。
二、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货币在衡量并表现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其职能的实现是将商品价值转化为价格形式。
是一种想象的、观念的货币。
(二)流通手段: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
(三)货币贮藏:当商品卖后没有随之购买,货币暂时退出流通领域而处于静止状态,即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人们除了以金银积累和储存价值外,普遍采取银行存款形式。
(四)支付手段: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存在进行单方面转移时,发挥支付手段的职能。
其类型有:⑴商品性支付,如赊销、预付等。
⑵非商品性支付,如支付工资、赋税、借贷、租金等。
其特征有:⑴价值单方面转移;⑵反映债权债务关系;⑶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减少;(4)处于流通中的现实货币。
(五)世界货币:货币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包括一般交换手段,一般支付手段,财富转移等。
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
自学考试《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知识要点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基本知识点第一节货币的起源与货币形式的演变1、货币的出现与商品交换紧密相连,是伴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自然而然地产生的。
2、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人们的劳动有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分。
3、所有的私人劳动者的劳动构成了整个社会总劳动,从而使劳动具有了社会劳动的属性。
4、私人劳动要求得到社会承认它具有社会意义并转化为社会劳动。
解决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的唯一途径是交换。
5、交换解决了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6、一切商品都有一个共同点:都耗费了人类的劳动——体力或脑力。
7、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交换的基本原则。
8、世界上最早的货币是实物货币。
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
9、金属货币的优点:易于分割;易于保管;价值高,易携带。
10、金属货币最初是以条块形态流通的,每次交易都要鉴定金属条块的成色。
11、我国最古老的金属铸币铜铸币,银铸币是清朝末期才开始铸造。
金铸币在我国较少铸造。
12、西方金属铸币的典型形式是银元。
13、实物货币与金属货币都属于商品货币。
商品货币是足值货币。
14、信用货币是不足值货币。
主要形式有纸币、银行券、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15、我国是世界上使用纸币最早的国家,北宋——交子。
16、银行券是银行发行的一种以银行自身为债务人的纸质票证,也是一种纸制货币。
17、能够签发支票的活期存款发挥着与银行券同样的购买功能,称为“存款货币”。
18、电子货币是指处于电磁信号形态,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
19、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长城卡,1989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牡丹卡,1990年之后,各家银行相继推出推出自己的银行卡。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1、货币的五个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货币贮藏、世界货币。
2、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实际包括计价单位、交易媒介、支付手段三个相辅相成的功能。
3、货币的贮藏职能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金融理论与实务课文重点
第1章第一章货币第一节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这部分有些抽象,但理解后对后来的学习有好处。
该节突出两点: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在货币发展史中,货币曾经表现为什么样的形态。
马克思经济学的观点是:货币的产生和发展史说明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
货币的起源是与商品交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
随着社会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商品产生了。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的,所以为了平等交换,需要对商品进行比较。
这种比较的基础:内在本质是人类的一般劳动耗费,外在表现就是价值形式。
从低到高,价值形式的发展经过了四个阶段:1,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这时交换是偶然发生的,一种商品的价值也就只是偶然表现出来;2, 扩大的价值形式,这个阶段交换经常发生,所以一种商品的价值可以表现在多种商品上;3, 一般价值形式,商品交换频繁发生,所以产生了可用来表现所有商品价值的媒介物品,即一般等价物;4, 货币形式,特殊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它能与所有商品直接进行交换,也可以用来衡量一切商品的价值。
与四个阶段相对应的,从商品交换的角度看,第一、第二阶段是物物直接交换阶段,从第三阶段起进入通过媒介的间接交换阶段。
那么在货币发展史中,货币曾经采取过什么样的形式呢?从历史发展的过程看,货币的形式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和信用货币、电子货币。
从宏观经济货币供应的角度看,现代银行制度创造出一种不直接流动的货币――存款货币。
这里要理解信用货币的含义:在信用基础上发行的、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一种信用凭证。
它发行的基础,不是人们理解的是以黄金数量为基础的,纯粹是为了满足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的需要。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该节主要掌握货币的几项基本职能是什么。
几项主要职能是: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尺度用来衡量并表现商品的价值。
货币单位是衡量商品价值的价格标准,如:元、两、镑等。
商品价格则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流通手段:作为商品交换媒介并实现商品价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执行该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可用有权威证明的符号来代替。
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点
1.马克思的货币起源学说:货币是伴随着商品价值形式的不断发展变化而最终产生的。
商品价值形式经历了四个不同的发展变化阶段: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阶段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阶3.一般价值形式(一般等价形式)阶段4.货币形式阶段2.货币的职能:一、价值尺度(计价单位)二、流通手段(交易媒介)三、支付手段四、贮藏手段五、世界货币3.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币材)2)规定货币单位 3)规定流通中货币的种类4)规定货币的法定支付能力5)规定货币的铸造或发行4.金本位制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1)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其基本特点是:黄金为法定币材,金币为本位货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自由溶化;辅币、银行券与金币同时流通,并可按面值自由兑换为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入国境。
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在这种货币制度下,已经不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但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兑换成金块。
3)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
这种货币制度与金块本位制相同之处在于,也不铸造金币,市场中流通的都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有法定含金量;不同之处在于,银行券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想要兑换黄金,只能先兑换成本国在该国存有黄金并与该国货币保持固定汇率国家的外汇,然后再用外汇在该国兑换黄金。
5.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一是流通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只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组成。
二是信用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投入到流通中去的。
三是国家通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对信用货币的数量和结构进行管理调控。
6.我国人民币制度的三项主要内容:一是人民币是我国法定货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
人民币主币的单位是元,辅币的单位有“角”和“分”两种,分、角、元均为十进制。
二是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金融理论与实务要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要点金融理论与实务要点金融理论和实践是经济学重要的研究领域,是研究金融市场,金融制度和经济发展的基础。
金融理论是指探讨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理论;金融实务则是实践中应用金融理论的方法。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的要点。
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金融理论和实践的基石,它是指供求双方交易金融工具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特点是充分、高效和透明,是实现市场化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融市场可以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是指短期借款和贷款的市场,资本市场是指长期融资的市场。
在金融市场中,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股票、债券和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来实现财富增值和风险管理。
二、金融制度金融制度是指金融机构和法律法规等组成的体系,是金融市场正常运转的基础。
金融制度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规范金融市场行为,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金融制度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监管机构、法律法规等。
三、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中控制和管理风险的方法。
金融市场中有各种类型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金融风险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从而实现财富增值。
四、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是指创造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的过程。
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动力。
金融创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投资收益。
然而,金融创新也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增加。
因此,金融创新必须谨慎进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市场规则。
五、金融的国际化进程金融的国际化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金融市场和金融制度的交流和互动。
金融的国际化有利于加强国际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促进经济发展。
同时,金融的国际化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因此,金融的国际化必须具有谨慎性和适度性。
六、金融技术和数据分析金融技术和数据分析是近年来金融领域发展的重要方向。
金融技术是指运用互联网和数据分析等技术实现金融服务的创新和提高效率的方式。
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点
1、人民币货币制度的内容?(1)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的银行卷的形式,从未规定过含金量,也不与任何外币确定联系,是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
(2)人民币有现钞和存款两种形态两者可以互相转化,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辅币单位是“角”和“分”。
(3)人民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货币,具有无限法尝能力。
在我国境内市场上允许人民币流通,国内一切货币的支付、结算和外汇牌价均以人民币为价值尺度和计算单位。
国内市场严禁外币流通、金银流通、各种变相货币流通。
同时,严格防止妨害人民币及荣誉。
2、为什么说人民币是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信用关系基础上产生的并可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人民币具有这种信用货币性质。
(1)从人民币产生的信用关系来看,人民银行发行人民币形成一种负债,国家相应的取得商品和劳务;人民币持有人是债权人,有权随时从社会取得某种价值物。
(2)从人民币发行的程序上看,人民币是通过信用程序发行出去的或是直接由发贷款投放出去的,或是由客户从银行提取现钞而投放出去的。
人民币发行或收回人民币,相应要引起银行存款和贷款的变化.所以人民币产生的信用关系和发行程序看人民币是信用货币。
3、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的国际货币的特点?(1)国际货币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在现代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下,不兑现信用货币在世界上行使货币职能。
但是,并不是所有国家发行的货币都可以在国际范围内流通,能在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的货币必须就有广泛的可接受性,这种广泛的可接受性表现为:1、在际结算、支付中得到广泛的运用。
2、作为国际储备资金。
一种可以自由兑换的货币,即无须经该国货币主管当局批准即可在市场上自由兑换成其他货币。
当然,能再国际范围内行使货币职能的货币是那些再国际贸易中占较大份额、经济实力较强国家的货币。
(2)不兑现信用货币在国际间执行货币职能是具有不稳定性,相对而言,目前以几个国家的不兑现信用货币充当国际货币,则容易出现不稳定状态。
金融理论与实务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1基准利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带动和影响其他利率的利率)。
2金融工具: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凭证。
3 商业票据:是源于商业信用的一种传统金融工具,也是工商业者之间由于信用关系形成的短期无担保债务凭证的总称。
4名义利率:是包含通货膨胀补偿的利率。
5期权交易:合约双方按约定价格在约定日期内就是否买卖某种金融工具所达成的契约。
6劣币驱逐良币规律:亦称格雷欣法则,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成为“良币”,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成为“劣币”,在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界,而“劣币”充斥市场。
7间接金融(融资):资金盈余部门与资金短缺部门之间通过中央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作为媒介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金融行为。
8金融衍生工具:指其价值依赖于原生性金融工具的一类金融产品。
9流动性:指金融工具迅速变现而不遭受损失的能力。
10市场利率:随市场规律可以自由变动的利率叫市场利率。
11官定利率:是指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制定的利率。
也叫法定利率。
12期货交易:也是交易双方按约定价格在未来某一期间完成特定资产交易行为的一种方式。
13信用风险:指交易一方不愿意或者不能够履行契约义务,或者由于一方信用等级下降,导致另一方资产损失的风险。
二,简答题1 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区别和联系?一级市场是新证券的发行、认购、包销的市场,为筹资者提供筹资的市场。
二级市场是已经发行的证券再进行流通、转让、买卖的市场,为一级市场发行的证券提供流动性的市场,二者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联系的。
2、简述凯恩斯的利率理论?利率决定于货币供求数量,货币需求又基本取决于人们的流动性偏好,所以利率就由流动性偏好曲线与货币供给曲线共同决定;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货币供给增加到一定程度就不会对利率产生影响而陷入流动性陷阱。
3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我国现行的金融机构体系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相分离,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金融体系。
《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各章重点第一章货币复习思考题1、为什么说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物?信用货币的特点?2、说明货币诸职能的主要特征。
3、阐明货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的联系与差别?4、为什说人民币是一种信用货币?5、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国际货币有哪些特点?考核知识一、识记:货币、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和信用货币;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贮藏手货币币值汇率:法定货币、世界货币和可自由况换货币二、领会:2、为什么说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P73、贮藏手段职能的特征P74、货币币值与市场商品价格的关系(辅4)P95、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辅6) P136、可自由兑换货币的特点辅导材料:(理解)1、如何理解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最基本职能?2、什么是汇率?各种倾向制度下汇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3、什么是外汇?我国外汇的内容包括哪些?第二章信用和融资方式复习思考题1、试分析银行信用与其他基本信用形式的联系?2、如何理解信用的基本职能,以银行信用为例说明如何发挥信用在国发经济运行中的积极作用?3、谈一谈我国商业信用票据化的意义、困境与出路4、分析说明我国信用形式多样化的必然性。
5、说明直接融资方式与间接融资方式的异同及其在我国当前的状况。
6、金融证券化的含义是什么?有哪些积极意义?考核要求:一、识记:信用、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民间信用、直接融资、间接融资、金融证券化二、领会:1、信用的形式特征和职能?2、商业信用形式的特点、作用和局限性?3、银行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融洽资结构中的重要地位P304、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用的关系P305、国家信用的特点及其积极作用,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的关系P31-32 辅76、消费信用的基本类型及其经济意义P34-35 辅97、民间信用的特点及其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P35-368、阐明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及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P39-409、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应用:1、金融证券化对传统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方式的影响?辅导材料:1、试论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优点及局限性?2、试论述我国投融资体制的改革、融资方式和结构的发展状况?第三章利息和利率复习思考题1、应如何认识得利率的本质?2、说明利率和收益率之间的区别和联系?3、为什么说利率水平应以平均利润率为上限?4、利率与汇率的关系如何?在我国当前情况下,利率政策的制定要不要考虑与汇率政策的协调问题?5、我国利率体系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6、我国应如何发挥利率引导资金流向、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考核知识:一、识记:利息、收益、利率、收益率、单利率、复利率、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官证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基准利率、优惠利率、利率体系二、领会:1、通货膨胀率与名义利率之间的关系P482、马克思利率决定理论?3、传统上,我国利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及主要决定因素?(辅导8 P44)三、应用:1、利率水平主要决定因素综述?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论述得率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辅导材料1、简述单利与复利的异同?2、简述基准利率、一般利率和优惠利率的区别?3、资金供求状况对利率总水平有何影响?4、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简述汇率对利率总水平的影响?5、我国利率体系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6、简述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和内容?第四章金融机构体系复习思考题1、怎样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作用?2、简述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类型?3、中央银行产生的必要性是什么?中央银行的类型?P81-82 中央银行的性质?4、分析各国中央银行如何发挥其各项职能的?5、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特点有哪些?性质?考核知识:一、识记:金融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商业银行、单元银行制、总分行制、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跨国联合制、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的性质、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保险公司、基金公司、信托投资公司、投资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二、领会:1、金融体系的经济职能及其实现的方式?P582、各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P60 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P61-623、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建立过程?P61及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三个阶段?P624、商业银行的信用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5、商业银行变货币收入为货币资本的职能?商业银行创造信用流通工具的职能?6、商业银行的类型及性质?商业银行组织形式的内容?7、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P75,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构成P75-788、我国中央银行的职能特点?P879、投资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P8910、各利基金公司的存在与发展P88,11、信托投资公司的主要职能?P8812、保险公司在金融体系中的意义?P88辅助材料:1、为什么说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占特殊地位?2、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哪些金融组织?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复习思考题:1、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相互关系?2、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主要内容是什么?3、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构成?4、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内容?7、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主要业务种类是什么?考核知识:一、识记:、商业银行资本金、活期存款账户、个人支票与储蓄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定期存款账户(108-)、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18、现金资产、贷款、贷款分类、贷款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贷款呆账准备金、贷款程序、贷款管理、有问题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二、领会:1、《巴塞尔协议》对资本有何规定?P1063、商业银行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P1084、商业银行非存款类资金来源的主要内容?P1115、近年来,国际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发生哪些变化?P1146、商业银行输储蓄存款的原则是什么?7、贷款程序包括哪些内容?P131 什么是贷款原则?辅98、为什么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P136,如何为贷款定价P128 贴现与贷款存在怎样的关系?P1389、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投资对象是什么?三、应用:1、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2、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如何?4、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5、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辅导资料: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2、简述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3、银行间为什么要进行同业拆借?4、如何提取呆账准备金?5、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论述储蓄存款对国发经济发展的意义?第六章信托与租凭复习思考题1、说明信托行为形成的条件?2、分析信托的主要职能?3、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4、说明融资性租赁的功能?考核知识:一、信托、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公益信托、私益信托、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设定信托和遗嘱信托、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国内信托和国际信际、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租凭、融资性租凭、服务性租赁二、领会:1、信托种类划分的意义?信托财产的特征?辅22、动产信托的方式和特点3、不动产信托的内容和意义?4、租凭变形务对经济生活有何意义5、融资性租凭诉功能何在?性质6、为什么要有服务性租凭?简述服务性租凭其特点辅87、论述租凭诉性质和特征?辅论3第七章保险复习思考题1、分析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2、保险的基本原则及内容是什么?3、简要说明保险合同的特点?构成要素?194成立198转让与变更?终止?保险市场的组成2004、为什么要有再保险5、保险业务管理主要有哪些环节?考核知识:一、识记: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保险的分类、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转让、保险合同的终止、保险市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涉外保险、责任保险、再保险、展业管理、承保管理、理赔管理、防灾管理、再保险管理二、领会:1、什么是保险的经济补偿功能?2、财产保险主要有哪些形式?201,3、人身保险的内容有哪些202 辅9辅导材料:1、简述保险的性质和特征?2、简述可保利益原则确定的根据和意义?3、可保利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保险合同构成的要素有哪些?5、什么是保险市场?保险市场构成有哪些要素?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复习思考题1、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2、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3、全面论述以银行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和以券商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各自的体系结构及二者之间的联系?4、流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和积极意义?5、发展衍生金融市场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析说明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意义?考核知识:一、识记: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行市股票价格指数、效用、风险、成本、同业拆借市场、再贴现市场、再贷款市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订单驱动交易系统、报价驱动交易系统、衍生市场、传统市场、投资银行、经纪人、交易商、做市商、证券公司、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认股权证市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掉期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租凭市场、存款单市场、抵押市场、商业票据市场二、领会:1、金融市场功能?辅12、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辅论14、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的区别与联系?辅65、证券发行市场主体的构成?辅55、两种场交易系统的利弊比较?6、传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的区别与联系?7、货币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辅78、如何发挥资本市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辅导材料:1、从市场运行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是由什么构成的?2、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作用第九章证券市场投融资业务与风险管理复习思考题1、持续住处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有什么意义2、试列举可供企业选择的融资方式,比较说明在什么情况下以股票融资对最有利?3、与借款和发行股票相比,企业发行债券的利弊如何?4、说明信用评级及其在债券投融资中的意义?5、开放式投资基金和封闭式投资基金有什么区别?公司型投资基金和契约型投资基金的区别?6、如何全面认识投资基金的收益和风险?(构成、意义)7、分析说明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发展的积极意义?阐述在我国发展风险投资基金的重要意义?8、分析说明衍生金融工具在风险管理中的主要作用?考核知识:一、识记:证券发行、交易的基本原则P223-228股票、普通股、优先股、/ 筹集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方式,上网定价、竞价发行方式、全额预缴款、比例配售方式、认购证发行方式、储蓄存单发行方式、面值发行、溢价发行/ 系统风险、非系统风险、/ 基础分析法、技术分析法、数量化方法、/ 债券、国家债券、地方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企业债券、外国债券、欧洲债券、附息债券、贴现债券、存款单式债券/ 贴现发行、面值发行、募集发行、竞标发行、销售发行/ 投资基金、增长型基金、收入型基金、收入增长混合基金、指数基金、国际基金货币市场基金/ 风险投资基金/ 风险管理、期权、期货、掉期三、领会:1、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基本内容并阐述其对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2、简述普通股和优股各自的特点辅43、老企业续发新股票的多种原因?决定发行价格的因素?P2324、分析股票投资收益的内涵?234 区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5、综合分析说明投资者应如何管理股票投资的风险?234-2356、选股、选时和选势在股票投资决策中的地位?234-2357、分析比较投资管理三种方法的优劣?8、分析比较附息债券和贴现债券在风险和收益方面的差异2399、说明国家发行债券融资的积极意义及风险?P23710、为什么说利率风险是债券投资的主要风险P24111、说明如何对利率风险进行管理?241-242辅导资料:1、证券市场的“三公原则”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如何理解自愿、有偿、诚实信用的原则?3、如何理解《证券法》中规定的禁止行为?4、请对债券按利息支付方式进行分类并说明5、证券投资基金的定义和特点?6、以投资目标为标准,投资基金有哪些类型?7、如何利用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8、分析期权合约买卖双方风险和收益状况?第十章对外金融关系复习思考题1、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基本内容及平衡表中三大项目的联系?2、简析汇率对进出口的影响?3、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有什么特点?4、利用外资有哪些主要的形式?主要利用外资形式的内容和特点?5、阐述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及其经济意义6、分析说明我国外汇管理演变的特点及发展趋势?考核知识一、识记:国际收支、外汇收支、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外汇汇率、固定汇率和池动汇率/外债/外汇管理三、理解:1、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错误与遗漏项目的内容?2、外债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内容?(主要方式)3、世界各国外汇管理制度的类型2764、外汇管理一般包含的内容我国现行外汇管理制度的内容?辅导材料:1、国际收支的具体内容及国际收支在我国的发展状况2、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三大项目的内容是什么?3、简述外向与外汇的联系与区别?4、什么是汇率?汇率有几中表示法5、简述外商直接投资的具体形式6、论述外债管理的主要形式及其我国外债管理体制坚持的原则?第十一章货币供求与均衡复习思考题1、货币供给划分层次的依据有哪些?(意义)中国目前是怎样划分的及依据?2872、说明商业银行派生存款的原理?3、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中处于怎样的地位4、试阐述马克思关于货币需要量理论的基本内容5、你认为凯恩期、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什么意义6、说明化币供求平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间的内在联系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辅9开放条件下,如何保持社会总供求平衡?考核知识:一、识记:金币流通、纸币流通/ MO、M1、M2的内容、货币供给量/ 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二、理解;1、决定流通中货币量的基本因素?2802、纸币流通规律的基本要求?纸币流通规律及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辅13、制约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基本因素及其关系288辅64、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与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关系?5、简述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在货币供应中的作用的联系与区别辅56、货币供给的理论模式?(货币供给模式的组成及各自的关系辅7)7、制约货币乘数的因素?辅导材料:1、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2、简述货币存量和货币流量的联系和区别3、外汇收支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第十二章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复习思考题1、对通货膨胀的定义有不同的理解,这些理解之间有无相通之处?2、阐明通货膨胀的主要成因3、治理通货膨胀的一般措施有哪些?我国在治理方面积累有怎样的经经验?4、应该如何评价通货膨胀对生产发展的影响5、通货紧缩的定义应该怎样表述?它对经济有什么影响考核知识一、识记: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结构失调型通货膨胀二、理解:1、通货膨胀与纸币流通的联系?3002、通货膨胀与物价水平的联系3013、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与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4、我国通货膨胀的特点5、通货膨胀使流通陷于混乱,改变社会成员的收入和财富占有比例,降低居民实际消费水平?辅论6、评述通货膨胀可以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3077、通货紧缩的主要标志?3038、治理通货紧缩的政策选择?与途径(辅8)309辅导材料:1、为什么说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2、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衡量标志各是什么3、试述1998年我国通货紧缩的特点及其治理?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标、相互关系?2、什么叫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如何选定中介目标3、试说明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哪些及其各自作用的特点4、在实行宏观调控中,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什么必须配合使用?如何搭配(辅论2)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组合的主要类型?应用:比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功能的差异335辅7考核知识:一、识记: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率、贷款规模、公开市场业务/ 中介目标二、理解:1、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什么?辅导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什么?辅52、货币政策的工具(手段)?3、我国主要运用的政策工具?辅论14、应用:简析我国过去长期运用的贷款规模工具的优缺点5、我国今后选择运用政策工具的发展趋势6、货币政策传导的过程。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名1货币制度: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该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信用工具:是资金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以书面形式发行和流通,借以保证债权人和债务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凭证。
3利率市场化: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它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
4金融机构:指专门从事货币信用活动的中介组织,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
5证券公司:指依法设立可经营证券业务的、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
6信用中介: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
7再贴现:指商业银行把已经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再一次贴现,从中央银行那里取得现款,票据债权相应由商业银行转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到期向票据所载付款人收取票款的一种行为。
8同业拆借:指商业银行为了实现资金平衡,保持资金正常周转,头寸不足的银行就从头寸多余的银行临时拆入资金,从而形成了银行之间的短期拆解活动。
空1货币本位制经历了银本位、金银复本位、金本位和信用本位四个阶段。
2短期信用工具主要有本票、汇票、支票、国库券和信用卡。
3长期信用工具包括债券和股票。
4我国于1994年相继建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5目前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保国际、民安控股等五家中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6中国人寿在国内A股上市首日公司市值超过一万亿,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寿险公司。
7中国人民银行有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三大职能。
8商业银行的内在组织形式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及监督机构。
9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按照存款方式不同可划分为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10回购协议实质上是一种短期抵押融资方式。
11通常将保险比喻为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
12可供选择的保险投资方式主要有存款、证券投资、贷款和不动产投资。
13金融市场按交易工具的不同期限分类: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doc 7页)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doc 7页)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一系列的规定。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有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及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到决定作用的利率。
所谓决定作用,是指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终值:任何一笔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为终值,也叫本利和。
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他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安排或规定。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措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
第五章商业银行业务1、说明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相互关系?安全性.1.商业银行自有资本较少,经不起打的损失2.商业银行经营条件的特殊性,尤其需要强调它的安全性3.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必须控制风险流动性:商业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存和必要的贷款需求的支付能力.营利性:追求盈利三性:互相矛盾又存在潜在的统一协调关系3、商业银行资本金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构成?4、商业银行现金资产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商业银行进行证券投资的目的是什么?6、为什么要对贷款进行信用分析?信用分析的内容?7、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开展中间业务?主要业务种类是什么?一、识记:、商业银行资本金、活期存款账户、个人支票与储蓄存款账户、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货币市场账户、定期存款账户(108-)、商业银行的负债结构、储蓄存款、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保值储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118、现金资产、贷款、贷款分类、贷款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贷款呆账准备金、贷款程序、贷款管理、有问题贷款、贴现、证券投资、三、应用:1、负债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如何?2、现代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实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状况如何?4、商业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对商业银行有什么影响?5、储蓄存款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意义有哪些?1、简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2、简述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3、银行间为什么要进行同业拆借?4、如何提取呆账准备金?5、简述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种类6、论述储蓄存款对国发经济发展的意义?第六章信托与租凭1、说明信托行为形成的条件?2、分析信托的主要职能?3、资金信托的内容和特点是什么?4、说明融资性租赁的功能?一、信托、信托行为、信托财产、信托关系、公益信托、私益信托、商事信托和民事信托、设定信托和遗嘱信托、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国内信托和国际信际、资金信托、动产信托、不动产信托、租凭、融资性租凭、服务性租赁第七章保险1、分析保险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2、保险的基本原则及内容是什么?3、简要说明保险合同的特点?构成要素?194成立198转让与变更?终止?保险市场的组成2004、为什么要有再保险5、保险业务管理主要有哪些环节?一、识记:保险、保险的基本职能、保险的分类、保险合同、保险合同的转让、保险合同的终止、保险市场、财产保险、人身保险、涉外保险、责任保险、再保险、展业管理、承保管理、理赔管理、防灾管理、再保险管理1、简述保险的性质和特征?2、简述可保利益原则确定的根据和意义?3、可保利益的基本要求有哪些?4、保险合同构成的要素有哪些?5、什么是保险市场?保险市场构成有哪些要素?第八章金融市场运行1、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积极作用?2、金融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如何形成的?3、全面论述以银行为核心的市场体系和以券商为核心的市场体系的各自的体系结构及二者之间的联系?4、流通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和积极意义?5、发展衍生金融市场有什么积极意义6、分析说明金融市场深入发展的意义?一、识记:金融市场、金融工具、行市、股票价格指数、效用、风险、成本、同业拆借市场、再贴现市场、再贷款市场、初级市场、二级市场、交易所交易、场外交易、订单驱动交易系统、报价驱动交易系统、衍生市场、传统市场、投资银行、经纪人、交易商、做市商、证券公司、货币市场、资本市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投资基金市场、国际金融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认股权证市场、期权市场、期货市场、掉期市场、保险市场、信托市场、租凭市场、存款单市场、抵押市场、商业票据市场1、从市场运行的角度考察,金融市场的市场体系是由什么构成的?2、货币市场的组成及其作用。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资料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知识点资料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是备受广大考生关注的一个学科,它设计了许多的知识点,涵盖了金融市场、金融产品、金融风险、财务管理、投资理论等方面,重点掌握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考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以下是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点知识点:一、金融制度与金融市场1.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分类: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
金融市场包括证券市场、外汇市场、货币市场、期货市场等。
2.金融中介作用: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中扮演了重要的中介角色,帮助实现资金流动,部分金融机构还能够提供贷款、融资等服务。
3.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重要环节,包括行业监管、机构监管和交易监管等。
二、金融产品1.传统金融产品:传统金融产品主要包括储蓄、存款、债券、保险等,这些产品的特点是安全、稳定,但回报率低。
2.新型金融产品:新型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基金、期货、外汇等,这些产品风险较大,但可能带来高回报。
三、金融风险管理1.风险定义和分类:金融风险是指金融交易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性,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2.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包括风险定价、风险核算、风险传导、风险监控等内容,旨在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四、财务管理1.财务基础:财务基础包括会计、财务报表、成本核算等,这是理解整个财务管理的基础。
2.财务分析方法:财务分析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包括比率分析、财务比较分析、财务趋势分析等。
五、投资理论1.投资方式:投资方式包括股票投资、基金投资、债券投资等,每种投资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风险。
2.投资风险管理:投资风险管理包括资产配置、风险分散、止损策略等,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以上是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的重点知识点,熟悉这些知识点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中更好地把握重点和难点,从而取得较好的成绩。
需要指出的是,这些知识点只是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中的一部分,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深入了解其他相关知识点,多做题多练习,才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内容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重点内容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涉及金融领域各个方面知识的综合性课程,包括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具等内容,对金融从业者和相关专业人士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注意重点内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各种金融工具进行买卖和交换的场所和机制,是实现市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
在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中,需要着重学习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等,了解各种金融工具的特性、发行方式、市场规律等。
此外,需要深入了解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价格的形成机制,以及宏观经济形势对市场的影响。
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是指专门从事金融业务的组织和机构,它们在金融市场上担负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中,需要学习各种金融机构的分类、特点、角色和职责,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等。
此外,需要着重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监管制度以及内部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各种可证券化的金融产品,包括股票、债券、期货、期权、外汇等。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中,需要了解各种金融工具的特点、分类、投资策略等,同时要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投资风险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还需要了解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交易方式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措施。
四、金融风险管理金融风险管理是指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和业务活动时,采取一系列手段和措施进行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管的过程。
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中,需要学习多元化投资、风险分散、融资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同时要了解金融风险管理的标准和方法,包括企业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国际标准等。
五、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是指政府和金融机构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监管和管理的过程。
在自考金融理论与实务中,需要了解各种监管机构的职责和角色、监管的法律法规、监管制度和监管方式等。
此外,还要了解监管机构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进行分类、许可和审批的要求。
《金融理论与实务》知识精要点
《金融理论与实务》金融理论与实务名词解释1、货币:含义指固定地充当等价物的特别商品。
特征:它是衡量和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它可用来购置任何商品,具有与一切商品直接交换的能力。
2、信用货币:是指在信用根底上发行的,并在流通中发挥货币职能的信用凭证。
3、货币购置力,即指肯定价格水平下购置商品、劳务的能力。
3、汇率指:两国货币折算的比率,或者说是以一国货币所表示的另一国货币单位的“价格〞。
4、财政发行指货币发行也可能是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而向银行透支6、价值尺度:指货币作为尺度用以表现和衡量商品劳务的价值。
7、流通手段:是当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8、信用发行或经济发行:是指增加贷款发放是基于生产和流通扩大的需要,由此增加的货币发行是适应经济需要的。
9、国际货币:在现代各国普遍实行不兑换的信用制度下,黄金已根本丧失世界货币地位,而由某些国家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取而代之。
10、信用含义:以归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特征:归还性、付息性。
11、商业信用: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相联系的信用形式。
商品的赊销和预付货款是其主要的做法。
最典型的做法是:商品赊销。
12、银行信用:银行等金融机构与企业和个人之间发生的信用关系。
一直是我国最主要的信用形式。
存款和贷款是最根本的形式。
13、国家信用:中央政府以国家的名义同国内外其他信用主体之间所结成的信用关系。
分内债和外债。
内债主要采取政府债券发行方法。
14、消费信用:企业和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直接有于生活消费。
15、民间信用:即个人信用。
个人之间的直接借贷关系。
16、直接融资指:资金盈余者直接购置资金短缺者的债权或产权的一种融资方法。
17、间接融资指:是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一方面,以债务人的身份将资金盈余者的盈余资金筹集起来,另一方面,又以债权人的身份对资金短缺者提供资金。
银行向资金盈余者X的金融工具主要为各种存款凭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进行一系列的规定。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协调形成一个货币区,有联合组建的一家主要银行来发行和管理区域内的统一货币。
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足额偿还债务本息而出现违约的可能性。
消费信贷:是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个人发放的贷款。
赊销:是工商企业对消费者个人以及商品赊销的方式提供的短期信用。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到决定作用的利率。
所谓决定作用,是指这种利率发生变动,其他利率会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动。
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等金额的货币其现在的价值要大于其未来的价值。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
终值:任何一笔资金无论其将来会被怎样运用,都可以按一定的利率水平计算出来其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金额,这个金额通常被称为终值,也叫本利和。
套算汇率:又称交叉汇率,是根据本国基准汇率套算出本国货币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其他货币的汇率,或套算出其他外币之间的汇率。
有效汇率:是指某种加权平均汇率,他是一种货币与其他多种货币双边汇率的加权平均数。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变动的基本方式所作出的安排或规定。
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货币资金融通与配置的市场。
债券:是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直接向社会借债筹措资金时,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按约定条件支付利息和到期归还本金的债权债务凭证。
股票:是股份公司在筹措资本时向出资人发行的,用以证明其股东身份和权益的一种所有权凭证。
可赎回债券:是指该债券的发行公司被允许在债券到期日之前以事先确定的价格和方式赎回部分或全部债券。
货币市场:是指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短期资金融通的市场。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是由信用等级较高的银行组成报价团自主报出的人民币同业拆出利率计算确定的算术平均利率,是单利、无担保、批发性利率。
货币市场基金:是集合众多小投资资金投于货币市场工具的基金。
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具有固定面额、固定期限、可以流通转让的大额转让存款凭证。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从买入债券到卖出债券之间所获得的收益率,在此期间的收益不仅包括利息收益,还包括债券的买卖差价。
系统性风险:是指由于全局性的共同因素引起的投资收益的可能变动,这种因素以同样的方式对所有证券的收益产生影响。
证券投资基金:是指过发售基金份额,将众多投资者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独立资产,由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管理人管理,以投资组合的方式进行证券投资的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集合投资方式。
指数型基金:是股票型基金中的一种特殊品种基金,是指以目标指数中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目的是取得与指数同步收益的基金。
基金净值:又称基金资产净值,是指某一时点上基金资产的总市值扣除负债后的余额,代表了基金持有人的权益。
金融衍生工具:又称金融衍生产品,与基础向金融工具相对应,是指在一定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金融工具,一般表现为一些合约,其价值由作为标的物的基础性金融工具的价格决定。
金融期权:是指赋予其购买方在规定期限内按买卖双方约定的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某种金融资产的权利的合约。
金融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利用各自筹资机会的相对优势,以商定的条件将不同币种或不同利息的资产或负债在约定的期限内互相交换,以避免将来汇率和利率变动的风险,获取常规筹资方法难以得到的币种或较低的利息,实现筹资成本降低的一种交易活动。
利率期货:是继外汇期货之后产生的又一个金融期货品种,其标的物是一定数量的与利率相关的某种金融工具,即各种固定利率的有价证券。
金融机构:是指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也称为金融中介或金融中介机构。
中央银行:是指专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统一管理金融活动并代表政府协调对外金融关系的金融管理机构。
政策性银行:是指由政府发起或出资建立,按照国家宏观政策要求在限定的业务领域内从事银行业务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狭义的国际金融机构:主要指各政府或联合国建立的国际金融机构组织,分为全球性国际金融机构和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本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次级金融债券: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本金和利息的清偿顺序列于商业银行其他负债之后,先于商业银行股权资本的债券。
现金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持有的库存现金以及现金等同的可随时用于支付的银行资产。
表外业务: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记入资产负债表内,不会形成银行实现的资产或负债但却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业务。
资本充足:是资本数量适度,即商业银行持有的资本数量既能够满足其正常经营的需要,又能满足股东的合理投资回报要求。
投资银行:主要是从事证券发行、承销、交易、企业重组、兼并与收购、投资分析、风险投资、项目融资等业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证券承销:是指投资银行帮助证券发行人就发行证券进行策划,并将公开发行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筹集到发行人所需资金的业务活动。
保险: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的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存款保险: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其依法所吸收的存款为保险标的,向存款保险公司投保并缴付保险费的一种政策性保险。
货币需求:在一定的资源制约条件下,微观经济主体和宏观经济运行对执行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货币产生的总需求。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数量在扣除了物价变动的因素之后的货币余额,它等于名义货币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o。
货币供给:是指以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或抽离货币的行为过程。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含义是指这种货币是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给总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内生变量:又称非政策性变量,是指在经济体系内部由诸多纯粹经济因素影响而自行变化的量,通常不为政策所控制,如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利率、汇率等变量。
货币均衡:是指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货币失衡:是指以一国在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量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通货膨胀:是指在直逼流通的条件下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发货币贬值,物价全面、持续上涨的货比现象。
通货紧缩:由于货币供给不足而引起货币升值,物价普遍、持续下跌的货币现象。
由此,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判断通货紧缩是否发生的主要标准。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1年)一国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往来所引起的全部货币收支大体平衡。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取得资金,将已贴现的未到期票据再以贴现方式向中央银行进行转让的票据行为。
操作指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
试述消费信用的作用。
积极:①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消费品的生产与销售,有利于扩大一定时期内一国的消费需求总量,从而促进一国的经济增长。
②消费信用的发展为消费者个人提供了将未来的预期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有效途径,使其实现了跨时消费选择,提升了消费者的生活质量及其效用总水平。
③消费信用的正常发展有利于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的推销以及产品的更新换代。
不利:①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掩盖消费品供求矛盾。
②由于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在延期付款的诱惑下,如果消费者对自己未来的预期收入判断失误,过度负债进行消费,就会使消费者的债务负担过重,导致其生活水平下降,甚至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危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安全。
试述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求的影响。
(1)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①固定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有义务维护汇率的稳定。
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将会增加货币供给。
出现逆差则相反。
②浮动汇率制度下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一般不承担维持汇率稳定的义务,汇率主要由市场中外汇供求关系的变动决定。
如果已过国际收支为逆差,本国货币则会贬值。
2)国际收支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①贸易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从对外贸易总体来看,最终影响一国货币需求变动总额的是进出口净差额。
出口大于进口,是贸易顺差,外汇收入大于外汇支出,为了保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投放本国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货币需求扩大;反之则相反。
②资本与金融账户差额对货币需求的影响。
一个国家来说,资本流入,将增加对本国货币的需求,反之则减少。
试述货币政策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①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
当失业过多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
反之,如果货币政策要实现物价稳定,又会带来就业人数的减少。
所以,中央银行只有根据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寻求物价上涨率和失业率之间某一适当的组合点。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
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信用收缩的措施,这有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③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
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④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试述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原因。
①1993年,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我国利率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以市场资金供求为基础,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调控核心,由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各种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的市场利率管理体系。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进一步明确“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健全由市场供求决定的利率形成机制,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市场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