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质量控制制度

合集下载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超声科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的工作流程、质量控制标准和管理要求,确保超声科的工作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

三、质量控制标准1. 设备质量控制a. 确保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

b.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手册进行操作,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c. 定期对设备进行质量评估,确保设备的图像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2. 影像质量控制a. 严格按照超声影像质量控制标准进行操作,确保图像清晰、准确。

b.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对不符合要求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改进。

3. 诊断质量控制a. 医生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严格按照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b. 定期进行病例讨论和学术交流,提高医生的诊断水平和技术能力。

四、工作流程1. 预约与登记a. 患者预约超声检查,提供相关病史和检查要求。

b. 接待人员根据预约情况进行登记,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检查准备a. 技师根据患者的检查要求和病史,准备相关设备和材料。

b. 技师与患者进行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检查操作a. 技师按照操作规程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b. 技师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提供必要的舒适和支持。

4. 影像保存与分析a. 技师将检查结果保存到电子系统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b. 医生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诊断,编写相应的报告。

5. 报告审核与发放a. 医生对报告进行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b. 技师将审核后的报告打印或发送给患者。

6. 质量控制与改进a. 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定期进行影像质量评估和诊断质量评估,改进工作不足之处。

五、管理要求1. 培训与考核a. 新员工入职前进行相关培训,确保其了解超声科的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提高患者满意度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的日常工作流程和质量控制要求,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包括超声医师、技师、护士等。

三、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 设备维护1.1 设备定期维护检修:超声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精确性。

1.2 设备日常清洁:超声设备每天使用后应进行清洁消毒,保证设备的卫生和安全。

2. 超声检查前准备2.1 患者信息核对:在进行超声检查前,工作人员应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确保与医嘱一致。

2.2 患者告知与同意:工作人员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超声检查的目的、过程和风险,并取得患者的书面同意。

3. 超声检查操作规范3.1 检查前准备:工作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准备好所需的超声探头、凝胶等工具。

3.2 检查操作流程:工作人员应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每个步骤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3.3 影像采集和保存:工作人员应采集清晰、准确的超声影像,并按照规定的方式保存和归档。

4. 超声检查结果解读与报告4.1 影像解读:超声医师应根据采集到的超声影像进行准确的解读,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4.2 报告书写:超声医师应根据解读结果撰写详细的超声报告,包括结论和建议,并及时发送给相关医生。

5. 质量控制与评估5.1 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超声科质量控制指标,包括超声影像质量、报告准确性等方面的评估指标。

5.2 质量评估周期: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超声科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5.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6. 培训与教育6.1 新员工培训:对新进入超声科的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包括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的培训。

6.2 定期培训:定期组织培训,更新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水平。

6.3 继续教育: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相关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超声科室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重要性。

一、设备维护与管理1.1 定期设备维护:制定定期设备维护计划,包括清洁、校准、检修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1.2 设备质量控制:建立设备质量控制标准,包括定期校验设备参数、质量控制图的绘制和分析等,以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1.3 设备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包括故障报修、备用设备的调配等,以保证超声检查的连续性和准确性。

二、人员培训与管理2.1 专业培训要求:明确超声科技师的专业培训要求,包括学历、技能证书等,确保技术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2 岗位责任明确:明确超声科技师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包括超声检查操作规范、质量控制要求等,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操作误差。

2.3 继续教育计划:建立继续教育计划,包括参加学术会议、培训课程等,以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更新知识。

三、质量控制与质量评估3.1 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超声检查质量控制指标,包括图象质量、测量准确性等,以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 质量评估方法:建立质量评估方法,包括随机抽查、对照分析等,以评估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技术水平。

3.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质量评估结果,及时采取质量改进措施,包括技术培训、流程优化等,以提高超声科室的整体质量水平。

四、文件管理与数据安全4.1 文件管理规定:建立文件管理规定,包括超声检查记录的保存、归档等,以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4.2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包括定期备份超声检查数据、建立数据恢复计划等,以防止数据丢失和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4.3 数据安全保护:建立数据安全保护措施,包括数据加密、权限管理等,以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超声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质量控制制度1. 简介超声技术是现代非损伤检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制造业、医疗保健行业等领域。

超声检测在物质表面和内部缺陷、疾病诊断、结构监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证超声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建立完善的超声质量控制制度。

本文将介绍超声质量控制制度内容以及各制度的实施措施。

2. 目的超声质量控制制度的制定旨在确保超声检测的高质量、可靠性和准确性,保证超声检测结果能够准确地反映被检测物体的状态和特征。

这一制度的实施能够规范超声检测的工作流程,提高检测效率和质量,降低资源浪费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成果。

3. 质量控制制度内容超声质量控制制度包括以下内容:3.1 超声检测质量标准和要求超声检测质量标准和要求是超声检测质量控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建立超声检测质量保证的基础。

在制作标准和要求时,应参考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根据具体的检测对象和检测要求,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和要求。

质量标准和要求应该具体明确,包括超声探头、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要求。

3.2 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认证超声检测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操作人员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和认证。

质量控制制度应规定超声检测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认证要求。

检测人员应该掌握超声检测理论和知识,能够熟练操作超声检测仪器,正确识别和分析检测物的超声信号。

3.3 超声检测仪器的校准和检定超声检测仪器是超声检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定。

质量控制制度应规定超声检测仪器的校准和检定周期、方法、内容和标准。

超声检测仪器的校准和检定的结果应该进行记录,并存档备查。

3.4 检测数据的记录和处理超声检测工作产生的数据应该进行记录和处理。

质量控制制度应规定超声检测工作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式,确保数据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检测结果应当及时处理和分析,明确问题的所在,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

3.5 超声检测质量评价和管理超声检测质量评价和管理是超声质量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超声科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确保超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超声科技术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规范超声检查操作,加强质量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二、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机构1. 超声科质量控制委员会超声科质量控制委员会由超声科主任、副主任以及相关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修订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并监督执行情况。

2. 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人员由超声科主任指定,负责监督和管理超声科技术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评估。

三、超声科技术人员的职责1.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超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医院相关规定和操作规程,完成超声检查工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保障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4.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及时记录和报告检查结果,并与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和协作,确保患者的综合诊疗效果。

5. 超声科技术人员应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参加相关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工作能力和质量水平。

四、超声检查操作规范1. 检查前准备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和操作流程,对超声设备进行检查和调试,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同时,准备好必要的检查耗材和工具,并对其进行消毒和质量检查。

2. 患者安全和隐私保护超声科技术人员应确保患者的隐私权和个人信息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院规定,对患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处理。

同时,确保超声检查过程中的安全性,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和自身的伤害。

3. 检查操作流程超声科技术人员应按照医院规定的超声检查操作流程进行工作,包括患者信息录入、检查部位选择、设备参数设置、图像采集和保存等环节。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操作规范,保持仪器和探头的清洁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和提升超声科室的质量管理水平,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并要求严格遵守。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降低误诊率。

2. 提高超声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加强团队合作,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三、质量控制管理体系1. 超声设备管理(1) 超声设备的选购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和维护。

(2) 超声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关资质,并接受定期培训。

(3) 超声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质量控制测试,记录测试结果并进行分析。

2. 超声图像质量控制(1) 超声图像质量评估应严格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包括调节超声参数、选择适当的探头和扫描方式等。

(2) 超声图像质量评估结果应记录在病历中,并及时反馈给超声医师和技师,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

3. 超声医师质量控制(1) 超声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和执业证书,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和考核。

(2) 超声医师应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检查,确保准确性和一致性。

(3) 超声医师应定期参加临床研讨会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 超声报告质量控制(1) 超声报告应准确、完整、清晰,并及时提交给临床医师。

(2) 超声报告应包括病历号、患者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部位和结论等内容。

(3) 超声报告应及时归档和存储,便于查阅和追溯。

5. 超声科室质量评估(1) 定期进行超声科室的质量评估,包括设备管理、图像质量控制、医师质量控制和报告质量控制等方面。

(2) 质量评估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人员,并制定改进措施,确保问题得到及时解决和改进。

四、质量控制记录和分析1. 超声科室应建立质量控制记录,包括设备维护记录、图像质量评估记录、医师培训记录和质量评估结果等。

2. 超声科室应定期对质量控制记录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超声诊断前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措施:1、查对制度:检查前必须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检查部位及目的,才能按要求进行操作;诊断时,查对姓名、编号、临床诊断、检查结果;发报告时查对姓名、科别、床号。

2、询问病史。

3、预约制度。

4、按专科分类就诊。

5、危重急诊病人绿色通道。

6、超声岗位职责等级制度:初级医师工作1年后才能发黑白报告,3年后发彩超报告。

7、超声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禁非法胎儿性别鉴定。

二、超声检查中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措施:1、超声操作检查规范。

2、会诊制度:及时会诊与预约会诊结合。

3、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4、良好就医环境、配备空调等,保护病人隐私。

三、超声检查后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及措施:1、报告书写规范化:我科电脑制作统一模板。

2、报告单复审制度:报告检查后上级医生签字或盖章复审。

3、随访制度:专人定期随访,病房与病案室随访相结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疑难病例与误诊病例讨论,每月一次。

5、及时发报告,控制急诊10分钟,一般病人30分钟内出报告。

6、质量管理制度:每月一次的医疗质量安全总结会。

附:医疗质量考核内容及细则一、诊断质量(一)漏诊误诊1、科室建立漏误诊病人登记本,每月定期安排专人到各临床科室及病案室进行病例随访,诊断符合率>95%(与出院最后诊断符合的超声诊断例数/总的超声诊断例数X100%)O2、经质控小组认定为漏诊或误诊病例(除报告反映出的漏误诊外,还包括临床医生反馈病例及科室随访病例),1例扣诊断医生100元,如为打字员录入错误,扣打字员50yco3、工作中出现一般差错进行登记,凡隐瞒不报者每次扣IOo 元,发生严重差错或事故的扣当月奖金。

(二)、报告质量1、报告内容和结论描述完整、准确、规范。

2、疑难病例必要时请上级医师审核。

3、每个月进行医疗质量抽查,每位医师抽查报告10份。

医师的图文报告质量必须在良好以上,如果没有达到良好,每份报告扣50元。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引言概述:
超声科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影像学科之一,其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对于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实施、监督、评估和改进五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超声科医务人员提供指导和参考。

一、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1.1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
1.2 确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
1.3 设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文件和记录管理体系
二、实施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2.1 开展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
2.2 制定超声检查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
2.3 进行超声检查质量控制的培训和考核
三、监督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3.1 建立超声检查质量监督评估机制
3.2 定期组织内部和外部质量评估活动
3.3 针对质量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
四、评估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4.1 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4.2 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自评和外部评估
4.3 分析评估结果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5.1 设立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机制
5.2 定期召开质量管理会议讨论改进措施
5.3 落实改进措施并监督改进效果的实施情况
结语: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

只有不断完善和改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才能提高超声科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准确的诊疗服务。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超声科医务人员在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帮助。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它涉及到超声科的各个环节和流程,以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设备管理1.1 设备选购:根据超声科的实际需求,选购适用的超声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质量符合要求。

1.2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定期维护保养的制度,包括清洁、校准、故障排除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长期稳定性。

1.3 设备更新:根据科技发展和设备更新的需要,及时更新超声设备,以提升超声检查的质量和技术水平。

二、人员管理2.1 培训要求:制定超声科人员的培训计划和培训要求,包括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病例分析等,以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2.2 岗位职责:明确超声科人员的岗位职责和工作要求,包括医生、技师、护士等,以确保各个岗位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协调。

2.3 绩效考核:建立科室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包括工作量、质量、效率等指标,以激励人员积极工作和提高工作质量。

三、质量控制3.1 质量标准:制定超声检查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指标,包括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报告书写等,以确保超声检查的结果符合要求。

3.2 质量监控:建立超声科质量监控系统,包括定期抽查、质量评估和质量反馈等,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3.3 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监控的结果和反馈,及时进行质量改进措施,包括技术培训、工作流程优化等,以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效果。

四、安全管理4.1 设备安全: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规范、维护保养等,以确保超声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2 检查安全:制定超声检查的安全操作规程,包括消毒、防护措施、急救准备等,以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4.3 事故应急:建立超声科事故应急预案和处理流程,包括设备故障、意外事件等,以及时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情况。

五、文件管理5.1 文件编制:制定超声科相关文件和记录的编制要求,包括操作规程、质量记录、质量报告等,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确保超声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和医疗质量。

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医务人员,包括超声医师、技师和护士等。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超声诊断服务,确保诊断结果准确、可靠。

2. 保证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3. 加强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4. 完善超声科室的管理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和协同配合能力。

三、质量控制措施1. 超声设备的维护与保养a. 每日开机前,技师应检查设备的电源、探头和连接线等是否正常。

b. 每周进行设备的清洁和消毒,确保设备的卫生安全。

c. 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d. 设备故障时,及时报修并记录维修情况。

2. 超声医师的培训与考核a. 新入职的超声医师应进行入职培训,包括超声设备操作、图像解读和诊断报告撰写等。

b. 定期组织医师参加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更新专业知识和技术。

c. 定期组织医师进行内部质量评审,评估医师的诊断准确性和报告书写规范性。

3. 超声报告的书写与审核a. 超声医师应按照规定的格式书写超声报告,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目的、检查方法、检查所见、诊断意见等。

b. 超声报告应及时审核,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c. 超声报告应及时打印和归档,确保报告的可追溯性和保存安全性。

4. 超声科室的质量监控a. 定期进行超声图像质量评估,评估图像的清晰度和解剖结构显示情况。

b. 定期进行超声设备性能测试,评估设备的分辨率、灵敏度和稳定性等指标。

c. 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超声诊断服务的评价和意见。

5. 超声科室的管理制度a. 制定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b. 建立超声科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和质量评估等。

c. 定期组织科室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解决问题。

四、质量控制结果评估1.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结果的统计和分析,评估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

超声科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规章制度
超声科医疗质量与安全制度
1.各项超声、心电图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介入影像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要检查由二名医师共同确定诊断。
3.重危或者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4.超声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者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一、科内成立质量监控管理小组
组成成员由科主任和副主任以及有关人员(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组成
。组长:郭春
质管员:杜刚
成员:马晓梅、李沈林、张海龙、周华、张勇、刘小庆、贺立君、张莉、
职责:杜刚、李沈林、张海龙、马晓梅负责诊断报告书写、描述、结论等监控,对差错、漏诊、误诊现象及时修正,并催促做好每月的质量统计报告,《报告质量控制表》、《差错分析》、《阳性病例登记》、《疑难病例讨论》、《超声诊断与手术符合率》、《危(wei)险值登记本》、《学习记录本》等登记
5.超声图文和PACS硬盘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超声图文和PACS硬盘应分别由超声科及信息科统一管理。
6.每天集体讨论,时常研究诊断中存在问题,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7.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彩超、心电图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4、病例追踪随访
(1)、质控小组指定相关人员专门负责起病例追踪随访登记,设立专门病例追踪随访登记本。
(2)、科室人员对于平时工作中所浮现的疑难或者特殊病例,要及时联系相关人员进行追踪随访登记,详细记录联系人电话及相关信息及当时检查的声像表现,并记录图象。
(3)、质控小组定期检查催促病例追踪随访情况,对已经明确的相关病例做好归纳总结,并定期发布,以供科室人员学习积累。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本制度适用于超声科室的所有工作人员。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供高质量的超声检查服务,确保准确的诊断结果。

2. 保障患者的隐私和安全。

3. 提高超声科室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三、质量控制管理组织1. 超声科质量控制委员会:由超声科室主任担任主席,包括超声科医师、技师、护士等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

2. 质量控制管理员:由超声科室主任指派,负责具体执行和监督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落实。

四、质量控制管理制度1. 设备维护:a. 定期维护:超声设备定期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b. 设备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超声图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 设备清洁:每次使用后,对超声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以防交叉感染。

2. 人员培训:a. 新员工培训:新入职的超声科室人员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包括超声技术知识、操作规范、患者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b. 继续教育:定期组织超声科室人员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和培训课程,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 质量控制指标:a. 图像质量:对超声图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分辨率等进行评估,确保图像质量的达标。

b. 检查准确性: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随机抽查和复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c. 患者满意度:定期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收集患者的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服务质量。

4. 质量控制流程:a. 预约和登记:确保患者的预约和登记信息准确无误。

b. 检查过程: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进行超声检查,确保操作规范和技术要求的达标。

c. 检查报告:及时、准确地撰写超声检查报告,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d. 结果审核: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审核和复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管理的监督与评估1. 内部审核:定期进行内部审核,评估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超声科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已经在医院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由于超声检查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超声科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就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进行阐述,包括超声科设备维护、人员培训I、质量评估等方面。

一、超声科设备维护首先,超声科设备的日常维护必不可少。

定期进行设备的保养和维修,以确保设备的工作有效、稳定。

包括设备的清洁、校正、防护等方面。

超声设备在工作时,应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避免过度使用不当导致设备性能下降。

例如,在进行超声检查时要避免高低温环境下影响超声探头的性能。

如果设备出现故障,应及时进行维修并重新检测,否则会影响检查结果。

二、人员培训超声科技术人员是超声科的核心,他们需要具备熟练的技术和专业知识。

因此,超声机构应该制定相关的人员培训计划,包括新员工培训和职业发展规划。

在人员培训中应包括以下内容:1,超声科技术:包括超声机原理、超声图像扫描技术、设备维护、患者安全等。

2.临床知识:了解各种疾病的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报告书写规范等。

3.患者交流:对患者进行细致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检查的理解。

三、质量评估超声科技术人员每年都需要进行质量评估。

评估的内容涵盖技术水平、专业知识以及诊疗效果等。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员工职业发展以及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此外,超声机构还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合理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

针对检查结果的质量评估,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严格的诊断标准和质量控制标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也要注重对患者的安全保护,减少不必要的伤害。

综上所述,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包括设备维护、人员培训和质量评估三个方面。

全面实施质量控制制度,可以为医院提供更为准确稳定的超声检查结果,增强超声科效益,也可以提高医院的服务质量和科技水平。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作为医疗领域中重要的诊断手段之一,对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超声科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水平,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和具体内容。

一、设备维护与校准1.1 定期维护: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包括清洁、消毒和检查设备的外观和操作功能。

1.2 校准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设备的工作状态和输出结果的准确性。

1.3 故障处理:建立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并记录,保障设备的正常运行。

二、操作规范与培训2.1 操作规程: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包括超声检查的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确保操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2 培训与考核:对超声科医务人员进行培训,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图象解读和质量控制知识的培训,并进行定期的考核,确保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提升。

2.3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超声科医务人员的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

三、图象质量控制3.1 标准扫描技术:制定标准的扫描技术,包括探头的选取、参数的设置和图象采集的要求,确保图象的质量和清晰度。

3.2 图象评估与记录:对超声图象进行评估,包括结构分辨率、灰阶分辨率和噪声等指标的评估,记录评估结果并进行分析。

3.3 质量改进措施:根据图象评估结果,制定质量改进措施,包括设备参数的调整、操作技术的改进和培训的加强,提高图象质量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四、信息管理与数据安全4.1 信息记录与存储:建立超声科的信息管理系统,对超声检查的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和存储,包括患者信息、检查结果和质量控制数据等。

4.2 数据安全与保密:加强数据安全管理,确保超声科的数据不被篡改和泄露,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物理措施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4.3 数据分析与应用:对超声科的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和应用,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超声科的质量和效率。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引言概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医疗机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制度,它对于保证超声科诊断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设备管理1.1 设备选型:根据超声科的需求和临床应用,选择适合的超声设备,包括彩色多普勒超声设备、经腔超声设备等。

1.2 设备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测量准确性和图象质量。

1.3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进行设备检修、清洁和消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二、人员管理2.1 人员资质:超声科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获得相关资质认证。

2.2 岗位职责:明确超声科医师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其在工作中能够按照规范操作。

2.3 培训与考核:定期组织超声科医师进行培训和考核,提升其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三、质量评估3.1 质量指标:制定超声科的质量评估指标,包括超声图象质量、诊断准确性等。

3.2 质量监控:建立质量监控机制,对超声科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测和评估。

3.3 质量改进:根据质量监控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质量改进,提高超声科的工作质量。

四、文件管理4.1 制度建设:建立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和流程。

4.2 文件编制:编制相关的文件和表格,包括设备使用记录、质量评估报告等。

4.3 文件归档:对相关文件进行归档管理,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查性。

五、风险管理5.1 风险评估:对超声科的工作流程进行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

5.2 风险控制:采取相应措施对风险进行控制,确保超声科的工作安全性。

5.3 风险应急:建立应急预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应对和处理。

总结: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保证超声科工作质量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

通过设备管理、人员管理、质量评估、文件管理和风险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措施,可以有效提升超声科的质量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可靠的超声诊断服务。

医疗机构应重视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提升超声科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制度一、质量控制的目的和任务1.完善超声科的组织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按照规章制度进行;2.制定超声科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3.制定质量控制的评估标准,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4.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5.积极参与医疗质量管理,推动超声科的质量提升。

二、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内容1.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超声操作人员应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包括超声设备的操作、质控网格的选择和优化、图像的采集和处理等。

同时,还要注意术语和术语的正确使用,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设备质量控制超声设备的定期校准和维护是保证超声检查质量的重要内容。

医疗机构应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检查设备的性能,并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图像质量控制图像质量是超声检查的重要指标之一、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图像分辨率、信噪比、色彩还原度等指标的测试,以确保图像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4.质量控制的评估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评估机制,定期对超声科的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估内容包括超声操作人员的工作能力、图像质量和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等。

5.质量管理的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培训的内容包括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图像质量控制等。

三、质量控制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医疗机构应组建由超声科相关人员组成的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制定和执行超声科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

2.制定超声技术操作规范质量控制小组应结合实际,制定超声技术操作规范,并确保所有操作人员熟知和遵守这些规程。

3.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医疗机构应确保超声设备定期维护和校准,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质量的超声图像。

4.定期对超声图像进行质量评估医疗机构应定期对超声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包括采用质控网格和常规检查方法评估图像质量,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问题。

5.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开展质量教育和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从而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作为医院中重要的影像科室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和诊断,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评估作用。

为了确保超声科工作的质量和安全,制定和执行一套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的各项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控制目标1. 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 保证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维护;3. 提高超声医生和技师的专业水平;4. 加强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和沟通,确保医疗质量。

三、质量控制内容1. 超声设备的质量控制a. 设备校准: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校准,确保其输出的图像和测量结果准确可靠;b. 设备维护:建立设备维护档案,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c. 设备更新:根据科技发展和临床需要,适时更新超声设备,提高诊断水平。

2. 超声医生和技师的质量控制a. 专业培训:定期组织超声医生和技师参加相关培训,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b. 质量评估:定期对超声医生和技师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等;c. 学术交流:鼓励超声医生和技师参加学术会议和讲座,提高学术水平和交流能力。

3. 超声检查的质量控制a. 检查标准:制定和执行超声检查的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每位患者的检查过程和结果一致;b. 检查记录:建立患者超声检查记录档案,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检查目的、检查方法等;c. 质量评估:定期对超声检查结果进行质量评估,评估内容包括图像质量、诊断准确性等。

4. 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质量控制a. 协作机制:建立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协作机制,确保患者的检查和诊断工作顺利进行;b. 沟通交流:定期组织超声医生与其他科室进行沟通交流,共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c. 质量监控:定期对超声科与其他科室的合作进行质量监控,确保医疗质量。

四、质量控制管理要求1. 制定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内容和要求;2. 指定质量控制管理人员,负责制度的执行和监督;3. 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超声设备、医生、技师和检查的相关信息;4. 定期召开质量控制会议,总结经验,解决问题,改进工作;5. 提供必要的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超声医生和技师的专业水平;6. 加强科室内部和科室之间的沟通和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作为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科室,负责各类超声检查的执行和结果解读。

为了保障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制定和执行科学的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规范超声科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超声检查的结果准确可靠,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二、质量控制管理流程1. 质量目标设定超声科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机构的要求,制定科室的质量目标。

质量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并与医疗机构的整体目标相一致。

例如,提高超声检查的准确率和敏感性,减少误诊率等。

2. 质量控制指标制定超声科应根据超声检查的特点和临床需求,制定科室的质量控制指标。

质量控制指标应包括设备维护和校准、操作规范、结果解读等方面的要求。

例如,超声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校准,医师的持续教育和培训,结果解读的一致性等。

3. 质量控制方案制定超声科应根据质量目标和质量控制指标,制定科室的质量控制方案。

质量控制方案应包括具体的控制措施、操作流程和监测方法等。

例如,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制定操作规范和标准化操作流程,定期组织医师间的结果解读会诊等。

4. 质量控制执行超声科应按照质量控制方案的要求,执行各项质量控制措施。

例如,定期对超声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超声检查,参加定期的医师培训和教育活动,积极参与结果解读的会诊等。

5. 质量控制监测与评估超声科应建立质量控制监测与评估机制,定期对质量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和评估的内容包括超声设备的维护和校准情况、医师的操作规范执行情况、结果解读的一致性等。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升。

6. 质量控制持续改进超声科应建立持续改进的机制,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及时进行质量控制方案的修订和改进。

持续改进的目标是不断提高超声检查的质量和准确性,满足临床需求和患者期望。

三、质量控制管理的相关要求1. 设备管理超声科应建立健全的设备管理制度,包括设备的购置、验收、使用、维护和淘汰等方面的要求。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保证超声科室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医疗服务水平而制定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室的工作流程、技术操作和质量管理,以确保超声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障患者的健康和权益。

二、管理机构和责任1.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修订和监督执行本制度,并对超声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2. 科室主任负责全面领导和管理超声科室的质量控制工作,包括制定科室的质量目标和计划,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3. 超声科医师负责超声检查的操作和质量控制,包括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超声检查和结果解读,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异常情况。

4. 超声科技师负责协助医师进行超声检查,包括准备设备、协助患者就位、操作设备、保存图象和数据等。

三、设备管理1. 超声设备的选购、验收和维护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修,确保其性能和质量的稳定。

2.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功能测试和质量控制,包括检查设备的清洁程度、图象质量、声音和画面同步等。

3. 设备使用过程中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即将住手使用并报告科室主任和技术支持人员,确保设备的安全和可靠性。

四、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1. 患者预约和接待:超声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患者预约和接待制度,确保患者的预约信息准确无误,并及时安排检查。

2. 检查前准备:医师和技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要求,准备好相应的设备、耗材和检查方案,并向患者解释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

3. 检查操作:医师和技师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流程进行超声检查,包括选择适当的探头、调整扫描参数、采集图象和数据等。

4. 结果解读和报告:医师应对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解读和评估,并及时编写检查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检查结论、异常发现和建议。

5. 结果审核和签字:检查报告应经过科室主任或者负责人的审核和签字,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 结果保存和管理:检查结果和相关数据应按照规定进行保存和管理,确保其安全性和完整性。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超声科质量控制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超声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确保患者得到准确、可靠的超声检查结果而制定的。

本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超声科的操作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超声科的工作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提供高质量的超声医疗服务。

二、管理责任1. 超声科负责人应制定并推行本管理制度,并确保全体员工遵守。

2. 超声科负责人应组织相关培训,确保员工熟悉并理解本管理制度的内容。

3. 超声科负责人应定期评估和监督超声科的质量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三、操作流程1. 预约和登记- 患者预约超声检查时,应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和病史资料。

- 接待人员应核对患者信息,确保准确性,并按规定的流程进行登记。

2. 检查准备- 检查前,超声医师应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病情和检查要求,并解答患者的疑问。

- 超声医师应确认超声设备的正常运行,并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质量控制测试。

3. 检查操作- 超声医师应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检查,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检查过程中,超声医师应记录必要的信息,如检查部位、图象质量评价等。

4. 检查报告- 检查完成后,超声医师应及时编写检查报告,并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报告应包括检查结论、异常发现、建议和医师签名等信息。

四、技术要求1. 超声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定期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图象质量的稳定性。

2. 超声医师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资格证书。

3. 超声医师应不断学习和更新医学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4. 超声医师应遵守医疗伦理规范,保护患者隐私和权益。

五、质量控制措施1. 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估,确保超声科的工作符合标准要求。

2. 建立和维护质量控制记录,包括设备校准记录、检查报告质量评价记录等。

3. 及时处理质量问题和不良事件,并进行教育和培训,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定期开展质量管理会议,总结经验,分享技术发展,推动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声诊断质量控制标准
一、医院要求
开展临床超声诊断的医疗机构应当向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专业技术项目准入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1、拟开展超声诊断项目的申请报告;
2、《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开展该项技术项目的人员资质和技术条件;
4、开展该项技术相应的设备、设施配备情况。

二、专业技术人员要求
(一)独立从事临床超声诊断的医师应具备以下条件:
1、取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
2、具有超声物理基础,超声解剖基础,熟悉超声设备并经过二甲以上医院正规培训,并考试、考核合格,获得超声医学继续教育学分和超声诊断上岗证。

三、仪器设备要求
1.实时超声诊断仪,并配有与检查项目有关的探头及软件。

主机具有深度增益补偿(DGC)、放大器动态范围、前处理、后处理、总增益、帧平均、机内设置的不同脏器专用软件等,彩色超声诊断仪应具有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脉冲及连续多普勒、彩色增益、彩标量程、彩色灵敏度、滤波等技术与参数。

承担心血管超声检查的单位配有较完整的心血管科软件。

2、超声探头原有性能指标75%以上,无电缆断线或图形黑条、探头表面无开裂或磨损。

仿体(标准模块)测试合格。

3、配备图像打印、记录设备对诊断有关的阳性或阴性切面,应作图像打印或其他图形记录提供临床资料并存档。

【检查方法】
(1)先从右锁骨中线第5~6肋间或第4~5肋间开始探测,并确定肝上界的位置,然后沿肋间逐一向下探测,观察每一肋间切面声像图的改变,注意门静脉、肝静脉、肝内外胆管以及胆囊的变化。

(2)右肋缘下纵切观察肝在锁骨中线肋缘下的厚度和长度,并沿肋缘下肝下缘处斜切,观察第一、第二肝门及肝静脉的一系列图像,对通过第二肝门显示肝右静脉长轴斜切面图,记录右肝最大斜径。

(3)剑突下观察肝左叶各个纵切面的图像,应尽可能显示左叶肝的上缘,并通过深吸气后进行比较观察,通过腹主动脉矢状面记录左肝长度和厚度,通过下腔静脉矢状面记录尾叶长度。

(4)沿剑突下肝下缘做向上后方向的斜切面,观察肝左叶门静脉的结构,并显示门静脉左支切面,记录尾叶的宽度和厚度。

(5)当发现肝内病灶时,从纵、横、斜各切面图观察并记录,尤需注意肿块与第
一、第二肝门的关系。

(6)应同时观察脾脏有无改变并测其厚度及肋缘下长度,必要时测脾长度和脾静脉宽度。

【注意事项】
1.探头应于探测区内连续进行观察,不应点状跳跃式探测。

在每一探测切面进行观察时,应将探头进行最大范围的弧形转动,可连续广泛地对肝内结构和病灶进行观察。

在肋间斜切探测时,应让患者做缓慢的深呼吸运动,以观察到大部分肝脏,减少盲区,特别是肝上缘近膈区。

深呼气比深吸气观察到的肝范围要广泛,注意勿遗漏近膈肌区的小病灶。

2.探测肝脏时要同时观察脾脏的变化,因为很多肝脏疾病,如常见的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血吸虫肝病等均常有脾大;原发性肝癌常合并肝硬化,探
测脾脏有助于鉴别诊断。

3.探测肝内占位病变时需记录与第一、第二肝门的关系,对临床估计预后和决定治疗方案及手术方式有重要意义。

4.探测肝内占位性病变时,需记录门静脉各分支及主门静脉大小及其内有无癌栓。

因为肝癌病人常发生门静脉癌栓,而超声显像较CT检查容易发现,这对估计预后及决定治疗方案有重要价值。

特别是对难以做出诊断的弥漫型肝癌,当发现门静脉有癌栓时,有助于诊断。

5.探测肝脏病变时要同时记录有无胸腹腔积液,因为靠膈顶部的肿瘤及肝脓疡容易刺激膈肌产生反应性胸膜炎,而致胸腔积水;肝硬化、肝癌病人常出现腹水;常规探测有助于判断病情,估计预后。

胆囊与胆道
【检查方法】
1.病人体位
(1)仰卧位:为常规探测体位,检查方便,病人舒适,但胃肠气体干扰多。

(2)右前斜位:患者向左转体450是常用的体位。

此体位可使肝和胆囊向左下移位,扩大肝胆作为超声窗的利用,减少胃肠气体的干扰,从而提高胆囊颈部及肝外胆管的显示率。

(3)坐位或站立位:可使肝、胆囊轻度下移,有利于观察胆囊结石移动和胆囊底部病变,同时可提高总胆管下段的显示率。

2.探测方法
(1)右上腹腹直肌外缘纵切:可显示胆囊纵断面,长轴多向左倾斜,沿该轴附近纵断与横断,能显示胆囊与肝脏和肝门的影像解剖。

(2)右肋缘下斜切:探头向右移动可显示右肝门静脉右支、右肝管和胆囊;向左移动,可见左肝、门静脉左支及其腹侧伴行的左肝管。

(3)右肋间斜切:一般于第6~第9肋问可获得右肝、胆囊以及门脉右支伴行的右肝管直到肝总管的纵断图像。

(4)右上腹正中旁斜切:为获肝外胆管的纵断图像,往往上段向右斜,下段
与脊柱平行或向右曲折,需追踪至胰头。

(5)上腹部横切:可显示胰头背外侧胆总管的横断图像,同时可观察胰头和胰管有无异常,此切面对发现胆总管下端病变是十分重要的切面。

【注意事项】
1.探查胆囊颈部结石时应注意采用右前斜位的方法,有利于结石移动至体部。

由于囊壁和结石紧密相接触,其强光团变得不明显,而仅表现为胆囊肿大或颈部有声影。

因此,借助脂餐试验,可了解颈部是否阻塞。

2.改善肝外胆管超声显像的方法:
(1)检查时饮水500~700mL,然后右侧卧位或坐位,使胃十二指肠充盈,并在此部位用力向两侧移动探头,把气体推开以显示下段胆管及胰头,并做总胆管的横切扫查,可较快发现病变。

(2)膝胸卧式:用探头反复挤压胆管部位腹壁,可使胆管下段的结石上移而容易显示,也有利于对无声影和弱声影的结石或肿瘤鉴别诊断。

3.探查胆道疾患时需同时探查肝脏和胰腺。

因为鉴别肝内或肝外梗阻的关键在于肝内胆管是否扩张,因此需仔细检查肝内胆管扩张与否及扩张的程度,在黄疸原因待查时特别重要,一般认为结石性胆道疾患者扩张程度轻,肿瘤性的扩张较明显。

除鉴别肝内外梗阻外尚需确定梗阻部位,如胆总管全段均扩张,病变多在壶腹部及胰头部,此时一定要探测胰腺及胰管的情况,以便确定病变在瓦特壶腹部或胰头部。

胆总管下段病变也需探测到胰头背外侧的水平。

其他如胆囊癌、胰腺癌常见肝内侵犯转移。

胆汁性肝硬化肝脏常显著肿大,光点增强,分布欠均匀。

4.提高检查胆囊结石的阳性率的方法:
(1)若胆结石太小,可选用高频探头。

(2)使声束垂直入射于体表和结石面。

(3)选用合适深度的聚焦探头,使结石位于声束的聚焦带内。

(4)适当降低增益条件,尤其是结石后方的增益不宜过强。

(5)力求使结石的后方区域避开肠袢气体强回声的干扰。

(6)可反复改变体位。

胰腺
【检查内容】
1.胰腺的形态、大小、轮廓、边界、内部回声。

2.胰管内径。

4.胰腺周围主要血管,胆总管,相邻器官与胰腺的关系。

5.胰腺病灶的所在位置、数量、分布范围、大小、形态、边缘、回声强度、有无压迫及其转移。

【检查方法】
(1)平卧位,侧卧位、坐位、立位。

(2)探头常规沿胰腺长轴走行检查,同时辅以胰腺各部位的短轴超声扫查。

(3)在左第8-9肋间以脾脏为透声窗,在脾门静脉旁观察胰尾。

(4)注意胰腺和周围脏器的关系。

(5)肝外胆道扩张者须观察胰腺及胆道的全长。

(6)胰腺超声显像不理想,可在患者饮水500-600ml后在坐位和右侧卧位检查。

【注意事项】
1.胰腺形态或位置有变异。

2.超声对胰尾部和较小胰腺肿瘤的敏感性较差。

3.胰头部有占位,需观察胆道系统、胰管受压狭窄闭塞或扩张的范围、程度。

4.假性囊肿邻近的动脉可形成假性动脉瘤、门静脉血栓。

5.胰腺外伤或炎症时,小网膜囊积液积血。

6.区分胰腺病变和周围病变。

脾脏
【检查内容】
1.脾脏的形态、大小、包膜、脾实质回声改变、有无钙化及异常团块回声,如有占位病变,应观察其边缘、内部回声高低及分布均匀程度、形态等。

2.彩色多谱勒血流检查脾静脉及占位性病变血流情况。

【检查方法】
1.检查前无须特殊准备,必要时可行空腹检查。

2.体位:右侧卧位、仰卧位及左前斜位。

3.探头位置:左肋间、左肋下。

探头置于左腋中线、腋前线与腋后线之间的第9-11肋间进行扫查。

4.正常脾脏前缘不超过腋前线,下缘不超过左肋缘。

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观察脾门及脾内血管分布,用频谱多谱勒获取血流动力学参数。

【注意事项】
脾实质弥漫性回声异常、脾实质实性占位良恶性判断应进一步检查。

肾脏
【检查内容】
1.肾脏的位置、形态、大小、包膜回声。

有无手术史,有无异位肾(盆腔、胸腔)、萎缩肾或先天性肾发育不全、肾缺如(单肾)。

2.肾皮质、髓质(锥体)的厚薄和回声强度有无异常改变;有无集合系统(肾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