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作文讲评测训练第七十三集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67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语文
本试卷共 10 页,150 分。考试时长 150 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 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对于构成书法艺术美的现实根据,我国历史上的书法家、书法鉴赏家 和理论家,也有很好的认识。汉代书法家蔡邕就明确指出,书法的点画 形体必须处处能引起人们对于现实中种种美的形体和动态的联想,才算 得上是艺术。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瓘认为,书法的点画 形体上,并由此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即所谓“囊括万殊,裁成 一相;或寄以骋纵横之志,或托以散郁结之怀”。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2020 年3.3北京高考语文适应性测试(讲评版 )(共 67张PP T)
一、本大题共 5 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我国文字的产生,基础是“象形”。最初写字就是画画,加上中国 文字书写所用的特别的工具,可以使点画的形态有粗细、强弱、肥瘦、 刚柔、方圆、曲直等变化,这就使得我国的文字书写在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成为了一种借助于点、线、形的种种变化、组合和结构以体现形式 美的艺术。
我国历史上不少书法理论家,对于书法艺术的书体创作有过很好的 讨论。唐代孙过庭曾说过:“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 章务检而便。”孙氏的观点表明,书法艺术可以通过汉字的不同书体体 现,不同的书体具有不同的表现力。清代刘熙载则把不同的书体分为两 大类,他说:“书凡两种:篆、分、正为一种【 1 】,皆详而静者也; 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依据刘氏的区分,前一类书体显然宜 于表现静态之美,而后一类书体则宜于表现动态之美。
2020年高三语文高考作文精评及例文
2020年高考作文精评及例文编辑:亓浩 2020.6湖南卷一、真题请以“踮起脚尖”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二、解析看到这个题目,我就突然想到必背名篇荀子《劝学》中有句话:吾尝跂而望焉,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跂而望,应该就是踮起脚尖(好像又说是踮起脚后跟,这个并不影响我来反弹琵琶立好意)来看,以便看到目标。
但依靠人身体本身的高度和自身的先天禀赋是有限的,踮起脚尖当然就不如“登高”更能望远,我站在巨人的肩上就能比巨人看得更远。
文化的积累、思想的传承、科学的发展莫不如此。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拒绝踮起脚尖的小家子气,而要有登高望远的博大胸怀。
我们甚至可以说之所以要踮起脚尖,是因为自身的高度不够或者自信不够!记得中学时候因为家贫匮乏,自己不长个子,每次测身高都试图踮起脚尖增加一点高度,甚至读大学的时候还在漂亮的女同学面前为自己165cm身高而自卑,内心里很羡慕有长得高的男同学。
现在想来何必!对于身高、相貌甚至残疾等身体天赋和缺陷要敢于正视,人之所以为人在于思想的高贵,何必踮起脚尖呢!这是个中心主题,中间可添加若干材料,如贝多芬的丑陋相貌与绝美音符、高贵的心灵,司马迁的宫刑与发奋修史等等。
网上热评2020年高考作文题之“最”,很多人认为最有挑战性的是湖南卷的《踮起脚尖》, “踮起脚尖……”是人的一个简单的动作,一个平常用而又平常的动作。
“踮起脚尖”能做什么?最直接的作用是能克服一定的视线障碍,让人看到更宽更远的地方;能摘到正常站着而不能摘到的果实;能借此攀上一个高一级的台阶!当然,“踮起脚尖”可以理解为“人的一种力所能及的努力”。
人的许多成功都在于“力所能及的努力”。
这“踮起脚尖”也是学生学习时摘到桃子的那“跳一跳”!“泰山不避细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避细流,故能成其深”;“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我们不期望所有年轻人均一次“挟泰山以超北海”,但我们希望所有年轻人通过无数次的“力所能及的努力”成就事业,攀上南天门,蹬上“玉皇顶”!这“踮起脚尖”价值导向功能突出,又不乏一点含蓄,寓哲理于举手投足,以小见大。
2020届高考作文讲评测训练第六十二集
2020届高考作文讲评测训练第六十二集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单数,因为每个人都那么独一无二。
有人说,要把自己看成复数,因为离开了群体,你将一事无成。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审题:即将参加高考的青年学子理应有家国情怀、民族精神,理应对集体主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等崇高精神进行思考,当然也包括独立之思想、健全之人格的树立。
这个作文题借“单数”与“复数”两个概念引导同学们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材料由两句话组成,如果单向审题,可以有观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言下之意就是鼓励张扬个性、拥有自信、特立独行;或是“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群体”,言下之意为感恩他人、融入集体、珍惜良好的人际关系。
当然更好的是将个人与集体辩证统一起来,比如,在个性的前提下讲求集体的融合;虽然个性的突出在创新的时代十分必要,但家国的振兴更需集体的力量;个人不自由,集体无意义;等等。
如此,既张扬个性接地气,也弘扬集体主义提升格局。
优秀作文:我本不同倘若把人比作数字,有人说,人是一个单数,每个人都独一无二,正如龙生九子而各不相同;有人说,人是一个复数,在社会中,人不可能脱离团体而存在。
我认为,即使是在团体集合中,我们都是一个单数,因为独一无二,因为我本不同。
有人说,上帝创造了亚当之后之所以要创造夏娃,为的是让他们形成一个团体;女娲之所以抟泥造人,为的是让他们形成一个团体。
古时的智人团体让我们的祖先在莽荒大陆所向披靡,近代的同盟联军让我们在侵略战争中逆转败局,现代的经济共同体让我们的经济騰飞于世界东方:好像团体是万能的。
试想,若是上述团体完全是复制出来的,那便会在一条道路上“一往无前”终至自掘坟墓。
我们之所以存活至今,正是因为每个人都不同。
诚如麦家所说:“人生是一个圆,有的人一辈子也没有走出命运画的圆圈,他就是不知道经过圆上的每一个点都有一条腾飞的切线。
2020高考全国I卷作文分析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作文、语文、思路、环节、空间、认识、问题、亮点、有效、充分、整体、现代、合理、良好、发展、发现、特点、热点、主旋律、意识、思想、力量、根本、精神、基础、需要、利益、能力、规模、水平、任务、反映、关系、增强、分析、搞好、把握、形成、树立、丰富、规划、引导、指导、帮助、教育、解决、振兴、完善、加强、创新、实现、统筹、推动、多层次、中心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分析2018年高考语文试卷作文题共9道,其中3道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6道由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命制。
试题以材料作文为主,总体上以厚重感与鲜活性兼具的材料、新颖而灵动的形式,直接而策略地反映时代主题,正面而巧妙地传递价值观念。
2018年高考全国卷(一)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00年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2008年汶川大地震。
北京奥运会,2013年“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投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 “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
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圈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条作,不得抄表,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作文“我和2035有个约定”则被网友认为“过于政治性”,看到江苏卷作文“解读语言传递”的网友的看法是,“看不懂”、“让人摸不到头脑”。
一、此作文题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紧贴时代:在试题中暗含热点时事。
试题材料“世纪宝宝中国梦”精选7个年份,既集中展示中国新世纪的标志事件和新时代的重大规划,又精准对接这一代考生成长史的重要时刻,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与历史感。
2020年高考前语文大测试讲评
• 答题角度:
①人物:写了……内容,刻画/突出……形象/性格/ 心理 ②情节: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或上文) ,使结构严谨。 ③ 环 境 : 描 写 ( 渲 染 、 营 造 ) 了 …… 画 面 ( 氛 围 、 意
境),表现(暗示)了人物的…… 形象(心理)。 ④主题:卒章显志;暗示(深化、丰富)主旨。 ⑤读者感受/艺术效果:产生共鸣,强化了读者印象;留
• 丢分原因:1、对诗句意思理解不正确,无中生有。
•
2、答题要点重复。
•
1993年12月,共青团中央开始实施中国青年志愿
者行动。 20多年来,广大青年志愿者走进西部,走进
基层,走进群众,在雪域高原,在贫困乡村,在你我身
边,挥洒着辛勤的汗水。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又着力开
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农民工子女“关爱行动”、助残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 的一项是(D) • A.小说开头对果园的描述,“我”初见果园就觉得果
园“有些不一样的别致”,为小说增添了浪漫的理想色 彩。 • B.曹环林种的水果不卖也不吃,他和村支书的“嘿嘿” 一笑,为小说设置了悬念,为下文插叙果园的由来作铺 垫。 • C.“保证让箬源村变成孙猴子的花果山”一句含意丰 富,既指让箬源村变成真正的果园,也指让孩童们更快 乐。 • D.“我”作为扶贫干部,因为心里有事要请曹环林帮 忙,所以才没有丝毫犹豫,迅速帮他找到了辅导老师。 • 【解析】“我”之所以爽快答应帮助曹环林找辅导教师, 是因为“我”觉得这是好事,解决了留守儿童的作业辅 导问题,这也是扶贫干部的职责所在,并不是因为有事 要请曹环林帮忙才帮他找辅导老师的。 • 【注意】总结错误选项的“点”(人物、手法、效果等)
全国III卷2020年高考真题作文深度点评与分析
厚植育人功能,彰显语文底色——2020全国卷III作文试题解读(一)作文咏叹调套用时下的一句话: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尤其是三年来,那些夙兴夜寐,挑灯夜战,然而在历次考练中阒寂无名的孩子,谁不渴望自己就是“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鲲鹏呢?语文是整个高考战役的排头兵,而作文是语文试卷中的轰天炮。
满分150的语文,作文占分是60分,真可谓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大考、小考,模拟考、联考……学生们作文练习的次数不可谓少;满分秘诀、高分技法,作文预测、时文素材积累与狂背……考生们花的功夫不可谓不多,然而最终的结果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二)2020年全国卷III真题呈现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
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三)独家解读,抛砖引玉【题目解读】此次作文从考查的六维雷达目标来看:方向之一,责任担当:完善自我、学会担当方向之二,学会学习:不断超越、勤于反思方向之三,实践创新:自我审视、学会规划方向之四,人文底蕴:镜子哲学、诗意生活方向之五,科学精神:勇于探究、理性思维方向之六,健康生活:生活方式、绿色健康【审读材料】材料由“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引出话题——如何在关照世界的时候,关照自己,审视自我。
题目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在旅行的途中,我们一方面要欣赏领略外在的世界的风光旖旎,要感受外部环境的绮丽绚烂,更要学会“对镜自照”,多一些审视,尤其是关注自己的内心,是否浮躁,自己的眼光是否俗世短浅,是否充满太多的铜臭味儿。
2020全国高考Ⅲ卷作文评讲
三、开头存在的问题
1.身份错误;(我的身份与高一学生的身份) 2.称呼对象不准确;(尊敬的老师) 3.开头篇幅太长;
四、行文存在的问题
1.只谈认识自己; 2.只谈画好像; 3.思维扁平化; 4.文章没有结构和思路。
五、结尾存在的问题
1.书信结尾特征不明显; 2.结尾错误落款或没有落款。
审视自我,行稳致远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标题存在的问题
1.无题;(占比三分之一,自扣3分) 2.题目太大,太宽泛;(镜子、自画像) 3.题目不规范; 4.题目在文章中没有照应。
二、格式存在的问题
1.称呼语不顶格; 2.问候语不另起一行空两格; 3.称呼语和问候语后没有标点符号; 4.书信写成演讲稿; 5.结尾问候语和格式错乱; 6.点号还有人放在句首;(逗号和句号)
2020全国高考Ⅲ卷 作文评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 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 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 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
2020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精准解析及优秀范文两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解析首先,浙江卷高考作文属于材料作文,读懂材料是第一步。
对于材料作文我们可以用抓关键词句法、由果溯因法、分层概括法等方法来找到材料的表述要义。
材料分为三大句,第一句的关键词是“每个人”“坐标”“期望”,第二句的关键词为“家庭”“预期”“社会”“角色”,第三句的关键词为“落差”“错位”。
综合三句话的关键词句,我们可以看出,材料要表达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同时家庭和社会又赋予了我们责任与角色,而这两者之间,即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可能会有落差与错位。
材料的重点是第三句,第一句是引子,第二句是铺垫,第三句才是核心。
所以我们写作时不可只关注第一句或第二句,如果行文大谈个人的理想、坐标,或者大谈家庭对个人的影响而不提及“偏差”“错位”的问题,其审题便是有偏差的。
第二,浙江卷高考作文关注学生和社会生活实际,具有任务驱动的性质。
写作时应注意其任务情境。
浙江卷高考作文考生并没有选择时下的抗疫等热点作为命题点,但其命题依然体现了对考生核心素养的考查。
它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活变化现状,提出了不少考生现在或以后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在成长过程中应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与家庭、社会所产生的“落差或错位”的问题?这审视的是考生在“落差或错位”面前如何进行个人和家庭、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思考。
它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考查了考生“勤于反思”“问题解决”等核心素养的要素。
所以学生在写作时,要注意自己对于个人与家庭、社会“落差或错位”的思考,可以分析造成这种“落差或错位”的原因、列举“落差或错位”的现象,提出解决的措施等等。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解析上海卷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2020年高考语文上海卷作文原题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审题分析】1.写作情境的限制。
作文材料是由一个前提条件和一个选择疑问构成的。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材料中已知的前提条件,“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对此问题的答案,是命题者的立意所在,考生要思考的是如何回答这一问题。
2.典型任务的限制。
考生须整体把握材料中两句话的内在关系,再结合特定的任务立意来行文。
也就是说,考生不但要兼顾到材料中的前提背景,还要明确表明对“人是否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这一问题的态度、认识和思考。
价值判断的限制。
命题人要考生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前提是要明确“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涵盖哪些方面,“人对事物发展进程”的影响涉及的范围有哪些,小到个人、家庭,大到社会、国家、世界的都可以考量。
文体的限制。
虽然文体没有明确的限制,但材料要求谈对一问题的认识的思考,所以在文体的选择上,议论文较能表达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立意角度自由。
立意角度相对来说是自由的,“谈谈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可小可大,既利于考生着眼于小,具体而微地写作,也利于考生从宏观落笔而进行宏大叙事,在一个较为宏阔的历史场景甚至现实情境,铺展文笔,深厚而思。
这则作文材料,重点考查的是考生的深入探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发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联想思考自由。
这则作文材料是一个能启发考生思考,能让考生找到相契合和相互关联的写作材料,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是否能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这在理性思辨和文化审美以及生命感悟上,都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新高考高三线上测试(一模)作文讲评及考场作文临场突破指导(24PPT)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新高考高三线上 测试( 一模) 作文讲 评及考 场作文 临场突 破指导 (24PPT )
二、考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发现考生作文中存在诸多问题: • 浅层思考,缺乏深度 • 脱离材料,忽视任务 • 入题太慢,中心偏离 • 逻辑错误,以偏概全 • 似联实断,不会扣题 • 囿于“小我”,缺乏高度 • 书写潦草,卷面混乱 • 儿童语体,格调不高
准确,才能保证立意切合题意。如果审题出现偏差,作文就会偏离题意甚至离题。 如何提高自己的审题能力呢?
1.找准题眼
读懂材料叙述的主要内容,找准关键词(题眼),是材料作文审题的基本方法。要会用“圈点 勾画法”划出关键词,并能借助表格、 流程图、思维导图等工具进行信息筛选和关系梳理。
•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考试有很多种,既有高考、中考这样的学业考试,也有生活中大大小小、形形色色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这个题目,可能是由于命题人的疏忽或迟疑,导致出现了一个失误。前面要求“以 ‘面对考试’为题”,后面又要求“自拟标题”,但只是对作文的标题产生些许影响, 无论如何写作的中心都在于“面对考试”,可以看作一个半命题的作文。可以结合材 料用加法来明确写作的内容,例如“谁面对考试”“怎样面对考试”“面对考试结果 如何”等等。据此来谈论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新高考高三线上 测试( 一模) 作文讲 评及考 场作文 临场突 破指导 (24PPT )
山东省济宁市2020年新高考高三线上 测试( 一模) 作文讲 评及考 场作文 临场突 破指导 (24PPT )
2020全国高考Ⅰ卷作文评讲
二、格式存在的问题
1.称呼语不顶格; 2.问候语不另起一行空两格; 3.称呼语和问候语后没有标点符号; 4.讨论会发言稿写成演讲稿; 5.点号还有人放在句首;(逗号和句号)
三、开头存在的问题
1.不引材料,不点观点; 2.不完成三个人中哪一个我最有感触的任务; 3.大篇幅扩充材料,占文章大量篇幅; 4.不顾情景是讨论会,上来就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 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 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题目提供的写作情境包含两部分,一是鲍叔向齐 桓公推荐管仲,自己甘居其下,而齐桓公不计前嫌,重用管仲,终 成一代霸业的历史事实。一是后人、孔子和司马迁等对这三个历史 人物的三则评论。考生联想和思考要由此出发,不得脱离材料,另 起炉灶。思维的落点要在“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 触最深”这句话上。
2020全国高考Ⅰ卷 作文评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 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 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 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 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 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 “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一、标题存在的问题
1.无题;(占比三分之一,自扣3分) 2.题目太大,太宽泛;(《看管仲》《论鲍叔》《齐桓公的霸王之 业》等) 3.题目太冗长;《知人善任 胸痛襟开阔 责任担当》 4.题目在文章中没有照应;《鲜花和绿叶》 5.题目费解;《以二尺高雅做一尺高官》 6.题目怪异;《读书会——齐桓公》
2020年全国Ⅲ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课件44张)
• 考生在回答“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时,虽说可以有不同的 职业选择,人生理想的追求也可因人而异,但无论怎么讲,考生 所交流的内容都必须符合社会主义新时代新青年的特殊身份,都 必须契合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主 题,都必须引领学弟学妹们力争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新青年, 做一个对国家和民族有用的人,也就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20年版)所要求的,做一个“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 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 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 二、设身处地,现身说法
• 作为一个过来人,到底给高一的学弟学妹们说点儿啥 呢?是漫无边际地侃大山,还是结合自己初三毕业后即 将升入高中时的所思、所感和所需,设身处地地站在高 一新生的角度思考?如果考生的书信不能踩到点子上, 就有可能净扯些隔靴搔痒的瞎话和大而无当的空话套话, 丝毫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这样的写作自然也就失 去了存在的价值。
• 倘若考生站在高一新生的角度,设想此时此境他们最需要的 是些什么?或者说,进入高一之后,他们可能会猝不及防地遭遇 到哪些窘境?面对有可能即将到来的迷茫,作为过来人,有什么 值得借鉴的经验或教训,或者能提供什么有益的意见和建议?比 如刚进入高中时面对铺天盖地的习题该咋办?如何迅速适应高中 突然增大的课程难度?如何适应高中老师与初中老师不一样的教 学习惯和教学方法?如何与新同学和新老师和谐相处?如何应对 每周各科考试的轮番轰炸?如何面对课外迁移训练时的不知所措? 如何消弭远离父母和家庭之后的孤独与无助?如果正确处理课内 与课外的关系?如何合理分配各科学习的时间?如何解决效率不 高疲于奔命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 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 思考。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全解析(15页)
2020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全解析北京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一、试题特点北京卷两道大作文试题形式平稳。
材料更贴近现实,关注社会,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学科能力、思辨意识等方面的呈现。
试题一:(一)题目解析聚焦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彰显国家科技发展、时代风貌,引导学生思考、关注个人在集体、社会、国家、世界发展中的责任与使命。
试题要求中提到“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联系题目语境“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可思考此题重点虽为“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但其价值却是“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的目标与方向。
为此,除立足个体,关照大格局大视野也是此题应该注意的要点。
(二)写作角度基于语料,学生可重写“个体功用”,也要兼顾“共同”的作用。
考生可思考个人与集体、个体与群体、个性优势与协同发展、和谐共生、服务社会乃至国家、世界的大同观。
写作材料可联系自身对现实的思考与积累、如个人价值与人民大众、普通劳动者与走向改革开放的中国速度、新中国成就与人民福祉、走向世界的中国与“一带一路”建设,从家国情到国际观等等。
2020高考语文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三)参考答案
作文审题立意选择题(三)参考答案31【答案】CD【解析】C项有些言外之意说当今时代母爱并不实际,只是在于外在,在于晒;D项没有针对方式的变化。
32【答案】AD【解析】B项理解材料偏了,材料没有所谓“成功”;C项中强化了材料中的“听从狐狸的话”,但是那不是重点;E项不是主要内容。
33【答案】AD【解析】A项材料是文化(名字)的差异,谈尊重稍显扩大化;D项理解偏差,造成斯名字的原因并不一定是种族歧视问题。
很明显,贴了英文名字的亚洲人就没有受到攻击,所以,不是种族歧视。
34【答案】DE【解析】D项中的“灵活”过于宽泛;E项就是就小事论小事了,没有把握材料的实质,也不像议论文的标题。
35【答案】AB【解析】A项题目含义笼统,习惯的养成固然重要,但是没有看到教育也需要按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的接受情况,本材料的悲剧的改变并不是养成好习惯就能改变的。
B项题目是材料背后的深思,但是与材料没有直接联系。
详细解题技巧请参考语文匠提分图书《高考作文黄金教程》。
36【答案】BE【解析】B项是对整体材料的立意,不适合任务驱动作文的比较、权衡的需要;E项是名词的叠加,观点不鲜明。
37【答案】BC【解析】A项思考不深,没有看出作业的新形式;D项跑题;E项把“特色作业”强调出来了,但是题目只是简单的名词,只是把事件说出来了,没有明确的观点态度。
38【答案】CE【解析】C项标题有记叙文题目的感觉,没有体现议论文标题的特点;E项没有明确出老人或者女儿哪一方的立场。
39【答案】AD【解析】B项中“生活”这一方面材料中没有;C项标题的意思是良好开端要从现在努力的意思,无关材料;E项没有提到自主阅读的内容。
详细解题技巧请参考语文匠提分图书《高考作文黄金教程》。
40【答案】CD【解析】A项把材料范畴扩大化了,也就是把材料引申太远了,没有利用材料论事;B项看似就是学生们的简单吐槽,没有把提出合适的处事观点;E项这样类似的题目都是观点不鲜明,最好不要平均说两面,不要简单把两个名词简单联系在一起,需要选择出哪一方,才能具体阐述出自己的看法,才能符合命题的要求。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选评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I作文选评作者:李先虎来源:《中学生阅读·高中·读写》2020年第11期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
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
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
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
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
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
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佳作点评霸主的品格①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霸主的品格》。
世人皆知管鲍之交,感叹二人超越政治的深厚情谊,二人同心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更是流芳百世。
孔子和司马迁对管仲、鲍叔二人有着极高的评价,似乎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完全倚仗二人,真的是这样吗?②翻开这段历史,如果对管仲相齐的全过程加以整体考量,你会发现成就霸业的主角只有一个,他就是故事的真正主角齐桓公。
公子小白历尽艰难后称霸,这主要得益于他拥有霸主的品格。
③他拥有忍辱负重的品格。
公子小白回国途中,管仲带兵阻击他,一箭射中他的衣带钩,他装死骗过管仲,躲在帐篷车里日夜兼程赶回齐国,得以保全性命。
这何其狼狈,简直是奇耻大辱。
虽遭此奇耻大辱,但他以霸业为重,即位后以宏大的气度包羞忍辱,不与使他蒙羞的管仲计较,接受鲍叔的举荐,重用管仲,终成霸业。
小不忍则乱大谋,纵观历史,成就伟业的英雄们,大都有忍辱负重的品格。
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卧薪尝胆而终成一霸;项羽不能忍辱,因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而自刎,痛失“卷土重来”的机会。
由此可见,对一个霸主来说,忍辱负重是战胜挫折、重铸辉煌所必备的品格,而齐桓公具备这样的品格,最终得以成就霸业。
2020届沈阳市第七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届沈阳市第七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三次联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疫情当前,各地开学时间被迫一延再延。
不过,学校可以不去,学习不能落下,孩子的成长更是“一刻都不能停”。
于是,“停课不停学”蔚然成风,一时间,学生端坐屏幕前,一线教师变身十八线主播,每个家长不论愿不愿意都干起了助救、网管和摄影师的营生。
通过社交媒体,人们看到有乐在其中的,有苦中作乐的,有叫苦不迭的。
有的学校没等假期结束就提前开通网课,有的老师苦于钻研直播软件,有的家长与网速和流量做斗争,有的学生则被迫超长在线待机以备随时抽查。
一些学校弃优质教育资源不用,要求全体教师录制视频课程,有些老师要求学生每天打卡,上传学习视频。
实际上,对于云课堂的过度泛滥,已经提前“享受”云办公的成年人并非不知其害。
除了饱受硬件设备和网速的困扰,更要承受24小时随叫随到的压力,且不论长时间看着屏幕工作带来的视觉刺激。
更何况是孩子们呢?疫情当前,形式主义是大敌。
某种程度上,这场疫情阻击战也给了教育领域纠偏的机会窗口,切莫再把经念歪。
(摘编自北京商报《停课不停学走心别走形式》)材料二:[注]数据教育部。
大学生:400份;家长:300份;老师:200份。
材料三:居家隔离成为这个超长寒假的常态,研究一些美国家庭采用的“在家上学”方式,也许能为我们提供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消除假期综合征,把生活节奏调整到上学模式。
把家庭作息时间调至一个比较正常的状态。
家长要率先垂范按照平时上班的节奏起床,以此给孩子一个积极的影响和暗示。
在家里布置出一个有“教室感觉”的空间。
营造学习的物理氛围。
帮助孩子走出散漫,进入学习感觉的第二个办法,就是设法把家里的一个空间布置出一点教室的味道,增加一些学习的仪式感。
每日时间表、每周课程表,一个都不能少。
制定时间表,把孩子的责任与义务具体化,让孩子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
2020年西安市七十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西安市七十三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二十四节气:从天时到日用之时对于国人来说,二十四节气不仅关乎农事、祭祀、养生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美食、活动,还蕴含着一整套根深蒂固的时间认知与哲学观念。
当然,那也是一套历来与空间统治所结合的时间统治秩序。
古人最早的时间观念,与日、月两大自然标识的启示有关。
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对人类生活节奏有明显影响。
人类最早通过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将一年分为春分、秋分、冬至、夏至四个节点,也就是《尚书·尧典》中记载的日中、日永、宵中、日短。
据此推算其他节气点,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对应于二十四节气。
汉代《淮南子》中记载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在西汉以后一直传承到现在。
二十四节气的形成,与国人对自然时序的理解有关。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一套思维方式,比如,阴阳五行的观念,主要用阴阳二气的运动变化来理解时间的流转。
比如,古人会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变化的关键期,阴气处于最高点,但阳气开始发生。
中国人从来没有固定的看法,习惯在流转中理解世界,理解时间。
最寒冷的时期,看到阳气发生所带来的温暖的气息,在近似绝望的环境中营造希望的心境。
中国人有个观念叫顺气,阳气发生的时候,我们要顺气。
冬至,阴气高涨,阳气发生,顺的是阳气;夏至阳气高涨,阴气发生,顺的则是阴气。
阳气发生的时候,人应该静穆,现在所讲的过年团圆,其实就是过去冬至关门团圆风俗的遗存,不过少有人知。
同时,这时人应该顺气,帮助阳气生长。
怎么帮?有一套习俗,北方吃馄饨,南方吃冬至团。
包裹形状的馄饨和团,是阴阳观念的化身,皮如果是阴性物质,里面包裹的则是阳性物质。
夏至则恰恰相反,夏至粽,粽叶属阳性;以前记载的江南习俗中,里面包的东西是乌龟肉和鸭肉,属于阴性,现在端午节吃鸭蛋,鸭蛋也是阴性食物。
时间制度,其实是一套很重要的国家管理制度。
2020届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郑州市第七十三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代中国从天圆地方“天下”进入地球“天下”以来,传入了西方“人性恶”的人类哲学思想,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遏制“性恶”的国家行政观念:因为人性本源是恶的,因此必须配之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国家制度。
这种关于“人性恶”的人类哲学观点,中国其实在春秋战国时代早已有之,代表人物便是诸子百家之一的荀子。
荀子持“人性恶”观点,而同时代的孟子则持“人性善”的观点。
中国古代历史的各种哲学流派,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
按故往历史中国十分惯常思维的“大是大非”原则来看,人性的善与恶,是两个绝然相反的人类社会哲学元素,荀子与孟子应被归为两个不同的学说流派。
但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学术却把两位持泾渭分明哲学观点的人,同称为“儒家”。
不知两位已作古二千多年的大学者会不会在黄土之下跃骨而起?仔细想来,把不同哲学流派的学者们归于“一家”的文化现象,也在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情理之中。
中国数千年实行的是皇权行政一统论,而与行政一统论相匹配的学术一元论,也就不得不把为华夏人类思想作出过杰出贡献的各流派人物都归入相同的彀中。
在归入“一家”之后,再予以分门别类,作内部清算,谓之“一家”之内的不同“路线斗争”,再或逐“师门”,斥之学术叛徙、学术内奸。
那个时代的这种学术的历史发展逻辑,同样与封建社会一统皇权独裁之下的“羁縻”臣僚、清算各派臣僚的行政制度,完全匹配。
但显然,两者本来就不在一个学术流派中,而这正是符合近代以来人们认同的人类历史“学术多元论”观点的。
历史地看,皇朝社会恶劣的一元论阻碍了古代中国社会分科学说的产生,从而使古旧读书做官的儒学成为通向文化一元论的单行线和独木桥,但人类思想(包括经济形态)本质的多样性决定了学术的“多元”,何必纳入一家?它实质是泯灭了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哲学思想的丰富多彩性。
春秋末期,早于荀子孟子一百年的孔子仅谈到了人类哲学“仁”的思想,而荀孟则开始了人性恶和人性善的争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届高考作文讲评测训练第七十三集
人生永不“落榜”
一、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60分)
对于你来说,参加清华大学自主选拔的这段经历,也许为你的人生带来了经验与成长,对于清华大学来说,这也是我们无比珍视的财富与宝藏。
在来自全国各地的万千优秀学生中做出选择,并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情。
因为我们清楚地知道,需要为每位考生闪着光的人生负责任。
而最终做出的决定,永远是带着遗憾与痛心的。
相对于一个单纯的结果,我们更想让你了解:人生的路口有很多,未来的选择也有很多。
曾经无悔地奋斗过,没有因为成就而冲昏头脑,没有因为挫败而一蹶不振,这就是这段岁月给我们最好的礼物。
我们不愿刻意历历细数一路走过的艰难与荣光,因为梦想还有,来日方长。
我们期待你整装待发,再次奔赴心中的芳华。
(节选自《清华大学给自主考试落榜生的一封信》)
阅读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分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
材料节选自一封信,写信者为清华大学,收信人为参加清华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落榜生。
立意的重点在清华大学对自主考试落榜青年的期望那一段文字上,虽然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上失利,甚至经历了高考失利,或人生中的其他失败,但对曾经的奋斗与拼搏却不必后悔,因为对青年人而言,失败与挫折也是一笔财富。
只要心中的梦还在,只要愿意继续为之努力,美好的理想终会实现。
对于高三考生而言,这道题既是一道作文训练题,也是一道人生指导与励志题。
(一)限制性
1.情境限制。
材料节选自《清华大学给自主考试落榜生的一封信》,文字原本的阅读对象是在清华大学自主招生中落榜的学生,重点在“落榜”一词上。
因此写作的情境必须限制在“落榜”之下,或者由落榜引申为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失败与挫折。
2.内容限制。
“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与思考”,“感受与思考”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请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所写内容既要和材料相关联,又要与现实生活中的自身实际相关联。
3.立意限制。
一个“更”字限定了材料的重点,考生立意要重在后半部分清华大学对自
主考试落榜青年的期望上,由此生发感悟与思考。
这段话已经设定好了立意的方向,考生只需在这个方向上展开即可。
审题难度不大,但要体现对考试落榜或挫折失败问题的深刻领悟。
(二)开放性
1.写作者的身份是开放的。
写作者的身份不只局限于自主招生的落榜生,也可以是高考落榜生,甚至可以拓展到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挫折与坎坷的青年学生,或面临其他重大人生选择的青年人。
2.立意角度开放。
清华大学对自主考试落榜青年的期望这段话中共有四个句号,四个句号分别是四个重点。
考生可以侧重一点来写,也可综合立意。
3.内容开放。
任务部分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自身实际”写一篇文章,材料是固定不变的,但对材料的感悟却是个性化的,“自身实际”更是个性化的,内容的开放性极强。
参考立意
(1)梦想还在,未来可期。
(2)无悔过去,放眼未来。
(3)人生是道选择题,未来选择有很多。
(4)折梦为翼,负梦前行。
(5)整装再发,再赴芳华。
范文:
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读了《清华大学给自主考试落榜生的一封信》,我的内心感慨颇多。
木心先生曾说:“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繁华似锦。
”同样的,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无路可走。
人生之旅既有春和景明,也有风雨兼程,这段惠风和畅,那段便可能雨骤风狂。
不要说曾经失去,也不要说曾经拥有,失去的不是永远失去,得到的也不是永远拥有。
人生的路口有很多,未来的选择也有很多。
“跌倒了就要站起来!”如果通过这段黑暗能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一步,我愿意不断地调整,不断地向前迈进,如同史铁生一般在困境中找出生命的精彩,如同中国女排的姑娘们逆风翻盘,赢取胜利。
也许对于年轻的我们来说,不服输的姿态是我们的武器,坚定地向前迈步是武器上的利刃。
挫折这个魔鬼,他妄想摧毁我们的意志,拖住我们的步伐,吞噬我们的信念,即使寸步难行,我们也需坚持前行,因为路的尽头种着梦想。
折梦为翼,负梦前行。
我们的梦想是什么?也许是一所理想的大学,一座向往的城市,一个想要遇见的人。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将坚持与努力挥洒向生活,别人游戏时我们学习,别人睡觉时我们学习,别人偷懒时我们学习。
我们的梦想是诗,是远方的田野,面对社会发展的滚滚洪流,我们又怎甘心屈身于一个小小的城镇,躲在阴暗的角落去看闪闪发光的别人?我们要通过努力站在光鲜的舞台展示耀眼的自己。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代表远大的志向、宏伟的抱负,代表藐视世俗的狂放。
大鹏积攒实力,等待时机。
一旦时机到来,大风起兮云飞扬,此时外界再也束缚不了他了,这时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从此苦尽甘来,扬眉吐气。
梦想还在,未来可期。
“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李贺希望有朝一日能施展报复,少年正该壮志凌云,怎能一蹶不振?岂能遇到困惑就悲秋长叹?李白在风华正茂之时即怀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与豪迈,毛泽东“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即立下“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豪情壮志……试问哪一个成大事之人不是胸怀惊鸿之志呢?青年人只有满怀抱负,有拿云心事,才会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忍与勇气。
人生因理想才有了前行的方向,才不会轻易放弃奔赴心中芳华的目标。
整装再发,再赴芳华。
就像战士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远征,即便失败又如何?只要我们坚定地走过一个又一个低谷,大步向前走,走自己选择的道路,终能抵达心之所向,梦之所往。
我们曾经努力过、奋斗过,在逆境中成长,在苦难中磨砺,从失败中汲取经验,我们最终要成长为一棵真正扎根在山巅的大树。
勿忘初心,“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向前走,战胜挫折与坎坷,奔赴自己心中的芳华!
点评:人生的路口有很多,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选择放弃,向前走,战胜挫折与坎坷,终会奔赴心中的芳华。
文章最大的优点是恰当引用名言与古诗词,增添了说理的力度与深意,但不足之处是过多关注情感,而对层次的梳理不够清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