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
沉降观测监理实施细则
目录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JL-1标段 (1)一、编制依据 (1)二、工程概况 (1)1.自然地理特征 (2)1.1地理位置 (2)1.2地形地貌 (2)1.3地质条件 (2)1.4水文地质 (3)1.5气象条件 (4)1.6地震参数 (4)三、监理工作范围及重点 (4)1、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 (5)2、监理工作主要内容 (5)四、沉降变形观测的标准与要求 (8)1、沉降变形测量 (8)2、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8)3、变形监测网技术要求 (9)4、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11)5、实施测量工作要求 (13)6、沉降变形观测监理控制要点 (16)⑴路基工程 (16)⑵桥涵工程 (17)⑶梁体观测标: (19)⑷观测频次要求 (21)⑸隧道工程 (22)⑹过渡段工程 (25)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XCJL-1标段沉降变形观测监理实施细则一、编制依据1、铁建设[2006]158 号《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2、工管技[2009]77 号文《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3、铁建设[2009]209 号《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 TB10621-2009;4、铁建设[2009]196 号《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 TB 10601—2009;5、铁建设[2007]85 号《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6、中铁一院、中铁二院编制的《新建铁路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技术方案》;7、其它相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二、工程概况新建西安至成都客运专线西安至江油段(四川省境内)站前工程XCZQ-1标段D2K344+470~DK383+878,线路长为38.925Km。
本标段复杂特大桥5400.5m/3座、大桥1519.9m/5座、中桥186.2m/2座、涵洞71.47m /5座。
隧道30632km /8座。
区间路基长0.422km,中子站场长度为1.895 km。
(整理)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
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
高速铁路沉降变形观测
桥台观测标埋设位置示意图
预制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连续梁徐变观测标埋设示意图
ⅰ按三等垂直位移的技术要求进行观测,读数取位至0.1mm; ⅱ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 ⅲ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基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⑸每个桥梁墩台应在承台施工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以后根据高铁测量规范或 沉降观测细则要求的时间间隔进行观测。
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的位置。
3.观测期间应对变形监测网设施和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
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4.变形观测成果的所有原始观测记录应真实、可靠,具有可
追溯性,严格执行责任人签字制度,并应符合竣工文件编制和移
交的有关规定。
5.观测期内,墩台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6.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 应及时会同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 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 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7.变形观测单位应有专门的路基变形观测组,观测资料应 齐全、详实、规范,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及时整理、汇总分析, 提供给相关单位。建设单位负责铺轨条件的评估工作,并组织 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咨询等单位实施。
⑷桥涵变形观测应满足下列要求: ①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关于发布沉降 观测测量标志技术要求的通知》沪昆浙工函〔取其平均值作为初始观测值。
③变形观测中应符合以下规定:
墩身、承台观测标埋 设示意图
长 沙
第二章 路基工程沉降观测及评估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路基沉降观测目的: 一是用来指导现场路基施工填筑速率; 二是用来推算路基工后沉降。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铁路特殊路基设计规范》要求: “在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边桩, 在路堤中心线地面上设置沉降观测设备,进行水平位移和沉 降观测,控制填土速率,测定地基沉降值,同时作为验交时 控制工后沉降量的依据。” 《时速300-350公里新建客运专线铁路设计暂行规定》要求: “软土及松软土地基上填筑路堤时,应在边坡坡脚外设置 边桩进行水平位移观测,在路堤基底地面设置沉降观测设备 进行沉降观测。在路堤填筑过程中,必须控制填土速率。控 制标准应为:路堤中心地面沉降速率≤1.0cm/每昼夜,坡脚 水平位移速率≤0.5cm/每昼夜。应根据沉降观测情况进行综 合分析,以推算地基的最终沉降量,并及时调整工艺、工法 使地基处理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同时应作为验交时控制工 后沉降量的依据。”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横剖面沉降观测方法
采用横剖仪和水准仪进行横剖面沉降观测。每次观测时,首先用水准仪测出 横剖面管一侧的观测桩顶高程,再把横剖仪放置于观测桩顶测量初值,然后 用横剖仪测量各测点。区间每2.0m 测量一点,车站内测点间距可为3.0m。
继续教育培训资料
位移边桩:采用C15 钢筋混凝土预制,断面采用15cm×15cm 正方形,长度 不小于1.5m。并在桩顶预埋Φ20mm 钢筋,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 1) 边桩埋置深度在地表以下不小于1.0m,桩顶露出地面不应大于10cm。 2) 埋置方法采用洛阳铲或开挖埋设,桩周以C15 混凝土浇筑固定,确保边 桩埋置稳定。完成埋设后采用全站仪测量边桩标高及距基桩的距离作为初始 读数。
铁路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路基工程1、路基沉降变形观测(1)路基沉降观测控制标准无砟轨道地段路基可压缩性地基均进行沉降分析。
按照《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4.1.4条: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
工后沉降一般不应超过扣件允许的沉降调高量15mm;沉降比较均匀、长度大于20m的路基,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并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的竖曲线半径应能满足下列要求:R sh≥ 0.4V sj2式中:R sh——轨面圆顺的竖曲线半径(m);V sj——设计最高速度(km/h)。
(2)一般规定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指导进行信息化施工,必要时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砟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沉降变形满足无砟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时间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3)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变形监测的内容主要有:路基面沉降变形监测、路基基底沉降监测、既有线监测、水平位移监测、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4)沉降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置沉降观测装置应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应对观测装置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
根据经验,埋设的观测设施的有效性以及对其保护是否得力是决定整个观测工作成败的关键。
各部位观测点应设在同一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路基沉降观测断面及观测断面的观测点的布置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并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法、路堤高度、地形地势的起伏情况、堆载预压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观测方法和工期要求核对设计资料,根据施工核对的地质、地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落变形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数据是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设技术要求的依据。路基地段均应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采用观测桩法进行。在基床底层或基床表层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埋设,桩周围用级配碎石固定;当采用堆载预压进行路基处理时在卸载后埋设观测桩进行测量。
地基沉降观测 非岩石地基,均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观测可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位移计等方法进行监测。沉降板简单、实用、可靠,是常用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地基沉降观测沉降板埋设示意图
路基沉降观测
果提缕尝艘备玻毯葱隐革路汝尼各佣煮洁塌倾吁纤消困泥脱篮称猛赤优祥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
吕芭除鹰床利迭咋妖骸禾铃苔芦冀可镭陵襟蔑媳叛痔抠院炼梯烃约剩砰碗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55896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四、垂直位移监测网的建立 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按照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依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精度施测,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段至少应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 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
沉降比较均匀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竖曲线半径应能够满足下式要求时,允许的最大工后沉降量为30mm。
路桥、路隧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
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范(QCR9230-2016)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Q/CR 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Q/CR9230- 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Specification for Settlement Deformation ofRailway Engineering(报批稿)2016-11-1发布2016-11-1实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新资料推荐…………………………………………………中国铁路总公司发布中国铁路总公司企业标准铁路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与评估技术规程主编单位: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批准单位:中国铁路总公司实施日期:2016 年 11 月 1 日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 年·北京前言本规程根据原铁道部《关于印发 2011 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11]10 号)的要求,在《客运专线铁路无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的基础上,全面总结我国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客货共线铁路的建设、运营实践经验和科研成果,并借鉴国外高速铁路的成功经验编制而成。
本规程共分 7 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基本规定、路基、桥梁、隧道、预测与评估;另有 1 个附录。
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如下:1.总则中对规程的适用范围、沉降变形观测的时间、仪器检定等进行了规定。
2.基本规定中明确了建设各方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以及平行观测数量,规定了变形监测网的建立、复测、观测等级、观测精度、观测路径等测量技术要求以及观测设备、观测数据整理的要求,并规定了沉降变形异常及数据异常的反馈和处理。
3.明确了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的重点,规定了路基的观测期以及观测断面间距、观测点布置、观测频次等要求以及沉降观测的起始时间,并对加密或降低沉降观测频次的情况进行了规定。
沉降观测内容及方法
沉降观测主要内容及观测方法1 沉降变形观测范围、内容运粮河特大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
2 运粮河特大桥沉降变形观测2.1一般要求2.1.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每个墩台均进行沉降观测。
2.1.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每30孔选择1孔进行(不足30孔应按30孔计,另每300孔增加3孔进行观测)。
2.1.3桥涵主体工程(包括架梁)完工后,沉降观测期一般应不少于6个月;岩石地基等良好地质区段的桥梁,沉降观测期应不少于60天。
观测数据不足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适当延长观测期。
2.2观测点的布置2.2.1桥梁墩台基础沉降观测点布置:墩台沉降观测点按《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施工,承台上布置两个,墩身上布置两个,共计四个(目前承台已覆盖,线下部分只需对墩身部分进行测量,493座墩身)。
2.2.2预应力混凝土梁徐变变形观测点布置:设置在箱梁四个支点和跨中截面两侧腹板梁顶处,每孔梁的测点数应共计6个,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我部现有536孔梁须进行沉降徐变观测)。
2.2.3变形观测点钢筋头为半球形,高出埋设表面30mm,表面做好防锈处理,具体见《新建铁路哈尔滨至大连铁路客运专线沈阳至哈尔滨段施工图桥梁沉降观测标布置参考图》。
2.3观测精度: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
竖直布置沉降观测点示意图水平布置沉降观测点示意图2.4观测频次2.4.1墩、台基础的沉降观测频次见表5.4.1表5.4.1 墩台基础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备 注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时,测点应移至墩身或墩顶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墩身侧面当墩高H 小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Ⅰ-Ⅰ截面及基础平面墩身侧面当墩高H 大于2.5m 时埋标示意图架梁前全程1次/周预制梁架设全程前后各1次预制梁桥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制梁前全程1次/周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桥位施工桥梁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工程完工~无碴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碴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0~3个月1次/月4~12个月1次/3个月无碴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2.4.2预应力混凝土徐变上拱观测频次见表5.4.2。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沉降变形观测方案1、工程概况兰渝铁路LYS-4 标一分部承建的工程位于宕昌县官亭镇与两河口乡,为时速200km客货共线(双箱运输)电气化双线铁路。
合同段起讫里程为:DK285+81卜DK303+782全长17.971km。
主要工程项目为天池坪隧道(14528m羊古堆隧道(439n)、化马隧道(进口段2500n)以及龚家沟中桥108.5m (2 (3-32)m连续梁桥)、庙下中桥124.2m (3X32mj梁)、羊古堆中桥81.5m (2X32m梁)。
2、编制依据《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新建铁路兰州至重庆线沉降变形观测管理办法》《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3、沉降、位移变形观测的目的及意义兰渝铁路铺设无砟轨道地段的工后沉降要求严格、标准较高,设计中对土质路基、桥梁墩台基础等均进行了沉降变形计算,采取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施工期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系统的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系统综合分析评估,验证或调整设计措施,使路基、桥涵、隧道工程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分析、推算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合理确定无砟轨道开始铺设时间,确保兰渝铁路无砟轨道结构铺设质量。
4、沉降变形测量4.1兰渝铁路LYS-4标一分部管区沉降变形观测工作以桥梁、隧道等建(构)筑物的垂直位移观测为主,根据桥梁、隧道工点具体要求确定。
4.2兰渝铁路工程测量的高程系统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4.3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建立独立的变形监测网,覆盖范围一般不宜小于4公里,基准点选择应优先考虑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
4.4 结构物的变形监测应充分利用CPI、CPII和水准基点作为水平和垂直位移监测的工作基点。
4.5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4.5.1基准网、变形点测量网均按三等水准测量精度进行。
高速铁路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
沉降观测基本技术要求一、沉降变形观测首次开展工作的时间性要求:1、桥梁:从承台施工完成后就要进行首次观测,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将回填不再使用,随施工的逐步进行依次进行墩身、桥台、梁体的变形观测。
2、隧道:从一段水准基点间隧道填充或底板施工完成后立即进行,观测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
3、路基:路堤地段从路基填土开始进行沉降观测,路堑地段从级配碎石顶面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换填地段从换填底层开始进行)。
路基填筑完成后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六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
4、涵洞:从涵洞主体施工完成后开始观测。
二、沉降变形观测元件埋设的技术要求:1、桥涵:承台观测标:埋设Φ20mm钢筋,表面高出3mm,位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和右侧大里程墩身观测标:埋设Φ14mm不锈钢螺栓,表面露出20-30mm。
位于墩身两侧高出地面0.5-1m桥台观测标:原则应设置在台顶,测点不少于4处,分别设在台帽两侧及背墙两侧。
梁体观测标: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六个,位于两侧支点和跨中;连续梁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中跨跨中及边跨1/4跨中附近设置,三跨以上连续梁布置相同。
涵洞观测标:测点设置于涵洞两侧的边墙上,在涵洞进出口及涵洞中心位置分别设置,每座涵洞测点数量为6个,涵洞填土后观测点可从边墙移到帽石上,涵洞进出口的帽石上各设置两个测点,位于帽石两侧位置。
桥台观测标、梁体观测标、涵洞观测标埋设元件同承台观测标2、隧道:每个观测断面设置2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隧道中线两侧各6.24m处;明暗交界、围岩级别、衬砌类型变化处及变形缝处每个观测断面设置4个沉降观测点,分别设置在中线两侧各约6m和变形缝前后各0.5m处。
3、路基:一般路堤地段观测断面包括沉降观测桩和沉降板,沉降观测桩每断面设置3个,布置于双线路基中心及左右线中心两侧各3.2m处;沉降板每断面设置1个,布设于双线路基中心。
软土、松软土路堤地段观测断面一般包括沉降观测桩、沉降板和位移观测桩。
铁路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要求
桥梁工程专业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1、一般规定(1)无砟轨道铺设前,应对桥梁沉降、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桥基础沉降、梁体变形等均符合技术标准要求。
(2)通过各施工阶段对墩台沉降的观测,验证和校核设计理论、设计计算方法,并根据沉降资料的分析预测总沉降和工后沉降量,进而确定桥梁工后沉降是否满足铺设无砟轨道要求。
(3)根据沉降资料分析,对沉降量可能超标的墩台研究对策,提出改进措施,以保证桥梁工程的安全;同时积累实体桥梁工程的沉降观测资料,为完善桩基础沉降分析方法作技术储备。
(4)观测期内,基础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核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2、桥梁变形控制标准(1)梁部梁部变形以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轨道铺设后,无砟桥面梁的徐变上拱值不宜大于10mm。
(2)桥梁墩台桥梁墩台基础的工后沉降量不应超过下列允许值:墩台均匀沉降量(无砟轨道):≤20mm静定结构相邻墩台沉降量之差(无砟轨道):≤5mm对于高速铁路,控制桥涵沉降,主要是工后沉降,计算工后沉降的值,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偏差很大。
因此有必要进行实测验证,积累观测数据。
(3)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框构桥、旅客地道及涵洞的地基为压缩性土地层时,应计算其沉降,铺设无砟轨道时,工后沉降量不应大于相应地段路基的控制标准。
3、变形观测方案(1)观测点布置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部、桥墩及承台上设置观测标。
简支梁的一孔梁设置观测标6个;连续梁的一联根据联长的大小设置18~28个观测标;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身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
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对原材料变化不大、预制工艺稳定、批量生产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每30孔选择1孔设置观测标。
其余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
移动模架施工的梁,对前三孔进行重点观测,以验证支架预设拱度的精度。
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
青荣城际铁路Ⅲ标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有效状态:有效中交二航局青荣城际铁路指挥部二〇一一年五月目录1.目的 (3)2.编制依据 (3)3.适用范围 (3)4.沉降监测工艺简介 (3)5.仪器设备及人员要求 (4)6.沉降监测工艺流程 (4)7.监测断面的设置 (4)7.1路基工程 (4)7.2桥涵工程 (8)5.3隧道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7.4过渡段工程 (11)8.沉降监测 (11)8.1一般要求 (11)8.2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的布设 (12)8.3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13)8.4各种地段沉降变形观测 (14)8.5沉降变形测量精度要求 (15)8.6沉降观测的频次 (15)8.7观测点的保护 (18)9.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19)9.1一般要求 (19)9.2资料整理 (19)9.3提交资料 (20)10.附件 (20)10.1沉降观测小组人员名单 (20)10.2沉降观测仪器设备 (22)沉降观测作业指导书1.目的明确沉降观测工作的流程、操作要点、相应的工艺标准和内业数据的处里,指导、规范沉降观测,为评估做好准备。
2.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道部工管技 [2009]77号);(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10).铁道部有关规定及和新建青荣城际铁路工程设计文件;3.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我施工指挥部施工范围内的所有路基(含过渡段)、桥梁、涵洞、隧道工程(即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变形观测。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监测作业指导书
铁路施工作业指导书范本—沉降变形观测作业指导书1 说明成绵乐客运专线各种结构物(路基、桥涵)工后沉降控制精度、系统的监测以及系统的评价,是成绵乐客运专线无碴轨道施工成败的关键。
客运专线无碴轨道路基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综合考虑路基填高的差异,地基土成因类型、地层结构的复杂性,地基沉降估算的复杂性和精度控制的难度,工后沉降控制标准以及有效控制工后沉降的艰巨性等,在施工过程中要求对全段路基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系统设计。
在路堑基床和路堤基底、填筑层中、路基面布置监测点构筑纵横向立体监测网络,并在施工期间进行系统的沉降监测与系统的分析评估,以保证工后沉降量满足无碴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特殊要求。
为了保证路基施工按照公司要求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系统的实施,在无碴轨道施工前提供合格的监测数据便于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正确的评估,在进行变形观测系统实施时,要保证各种元器件按照要求进行埋设并保证功能正常,采集正确的能反应实际情况的沉降数据,因此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1.1编制依据(1)《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2)《客运专线铁路无砟轨道测量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6]189号);(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4)《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5)《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6)《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施工技术指南》(TZ216-2007);(7)《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设计指南》(铁建设函[2005]754号);(8) 成绵乐城际客运专线铁路工程设计文件;(9) 铁道部有关规定。
1.2 观测项目1.2.1 路基工程1) 基底沉降变形观测;2 ) 路堤本体沉降变形观测;3) 软土地基水平位移观测;4) 路基面沉降观测;5) 深厚层地基分层沉降观测;6) 路堑高边坡地表位移观测;7) 路堑高边坡深部位移观测;8) 过渡段沉降差、岩溶塌陷沉降差观测1.2.2 桥梁工程桥梁墩台沉降变形观测。
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考试题库(精选)
2023年一级建造师之一建铁路工程实务考试题库(精选)单选题(共60题)1、土袋围堰适用于水深()的土。
A.不大于2m、流速小于1.5m/s、河床为渗水性较大B.不大于2m、流速小于1.8m/s、河床为渗水性较大C.不大于3m、流速小于1.5m/s、河床为渗水性较小D.不大于3m、流速小于1.8m/s、河床为渗水性较小【答案】 C2、轨道类型按()方式划分。
A.运营条件B.运营速度C.结构类型组成D.线路等级【答案】 A3、无缝线路的锁定轨温是指()。
A.长轨节温度应力状态为8MPa时的轨温B.长轨节温度应力状态为5MPa时的轨温C.长轨节温度应力状态为2MPa时的轨温D.长轨节温度应力状态为0MPa时的轨温【答案】 D4、具有检测结果直观准确,可检测强度与厚度,但操作复杂,对混凝土有轻微破坏特点的结构混凝土检测方法是()。
A.超声法B.回弹法C.地质雷达法D.钻芯法【答案】 D5、在现场施工时,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根据()调整后,成为施工配合比。
A.水灰比B.砂子和石子的含水率C.水泥的含水率D.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答案】 B6、路基面以上的线路部分,轨道直接承受列车荷载引导列车行走,由钢轨、配件、()等组成。
A.轨枕、扣件、道砟、道床B.轨枕、扣件、道岔、基床C.轨枕、扣件、道岔、道床D.轨枕、扣件、道砟、基床【答案】 C7、线路施工桩点是指()。
A.标志线路中心位置的中线桩B.标志路基界限的边桩C.标志线路中心位置的中线桩和路基界限的边桩D.平曲线控制桩【答案】 C8、预制浮运沉井在注水下沉前进行的工作是()。
A.精确定位B.施工准备C.起吊、滑道下水D.清理基底【答案】 A9、常用的余热处理钢筋级别为Ⅲ级,强度等级代号为()。
A.Q235B.K1400C.Q215D.K1450【答案】 B10、当混凝土生产不连续,且一个验收批试件不足()组时,采用非统计方法评定混凝土等级。
A.5B.10C.15D.20【答案】 B11、铁路工程变更设计中,()应对1类变更设计文件进行初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桩可采用埋设钢钎或钢筋混凝土沉降 观测桩,钢钎长度不小于60cm,直径不小于40mm, 顶面磨圆。轨道板底座两侧或支挡等结构物上设置观测桩 时,可采用不锈钢观测标。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一、目的
为满足对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①线下构筑物变形评估 的需要,并确定无砟轨道的铺设时机,以及②为运营养护、 维修提供依据,应建立线下构筑物变形监测网,对线下构筑 物进行变形观测。
二、主要依据的标准及规范
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 [2006]158号);
三、变形测量主要内容
变形测量的应建立变形监测网(包括水 平位移监测网、垂直位移监测网) 、设置变 形监测点以及变形观测。
变形测量的内容包括路基、涵洞、桥梁、 隧道等大型构筑物的垂直位移监测网和水平 位移监测网。
对于建设期间客运专线铁路来说重点是 垂直位移监测,也就是通常说的沉降观测。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
五、路基沉降观测
1、无砟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标准: 1) 路基在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的工后沉降
应满足扣件调整和线路竖曲线圆顺的要求,工后 沉降一般不应超过15mm。
2) 沉降比较均匀且调整轨面高程后竖曲线 半径应能够满足下式要求时,允许的最大工后沉 降量为30mm。
3)路桥、路隧或横向结构物交界处的差异沉 降不应大于5mm,过渡段沉降造成的路基与桥梁 或隧道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 。
2、《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评估技术手册》工管技[2009] 77号 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铁建设2007〕85号)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
2、路基沉降观测的内容和方法 路基变形监测主要包括:路基面的沉降观
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路基坡脚位移观测和 过渡段沉降观测。
通常情况下路基工程沉降变形观测以路基 面沉降观测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路基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观测 非岩石地基,均应进行地基沉降观测。 地基沉降观测可采用沉降板、剖面沉降管、位移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变形测量点分为基准点、工作基点和变形观测点。其 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基准点:每个独立的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 可靠的基准点,且基准点的间距不宜大于1km。基准点宜 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 点或稳固的其它水准基点;
2)工作基点:应选在比较稳定的位置。对观测条件 较好或观测项目较少的工程,可不设立工作基点,在基准 点上直接测量变形观测点。基准点不足可加密,加密后的 水准基点(含工作基点)间距200m左右时,可基本保证 线下工程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3)变形观测点:应设立在变形体上能反映变形特征 的位置,并与建筑物稳固地连接在一起。沉降变形点按路 基、桥涵、隧道等各专业布点要求进行。
为了保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基准点、工作基点 进行定期检测。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采用的仪器应进行检定,并在检定有效期内; 每周期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检验校正, 并保留检验记录。 2)每周期变形观测时,宜按下列规定执行: ● 采用相同的图形或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 ● 使用同一仪器和设备; ● 固定观测人员; ● 固定基准点和工作基点; ● 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数据是确定路基工后沉降是否满足无砟轨道铺
设技术要求的依据。路基地段均应进行路基面沉降观测。 路基面沉降观测采用观测桩法进行。在基床底层或基床表
层施工完成后,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埋设,桩周围用级配碎石固 定;当采用堆载预压进行路基处理时在卸载后埋设观测桩进行 测量。
四、垂直位移监测网的建立
垂直位移监测网可根据需要独立建网,按 照沉降变形等级三等的要求、依照国家二等水 准测量精度施测,高程应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 系统。不能利用水准基点的监测网,在施工阶 段至少应与一个施工高程控制点联测,使垂直 位移监测网与施工高程控制网高程基准一致;
全线二等水准贯通后,应将垂直位移监测 网与二等水准基点联测,将垂直位移监测网高 程基准归化到二等水准基点上。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垂直位移测量
水平位移观测
变形测量
等级
变形观测点的高 程中误差(mm)
相邻变形观测点 的高差中误差 (mm)
变形观测点的 点位中误差 (mm)
三等
±1.0
±0.5
±6.0
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变形监测
垂直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n——为测段水准测量站数
计等方法进行监测。沉降板简单、实用、可靠,是 常用的地基沉降观测方法。
地基沉降观测沉降板埋设示意图
路基沉降观测
普通沉降板由底板、测杆和保护 套管组成,见右图。底板可采用混凝 土预制或采用钢板,底板尺寸为 50cm×50cm×5cm,混凝土预 制底板用C25 混凝土预制;测杆采 用Φ40mm钢管,与底板固定在垂 直位置上;保护管采用塑料套管,套 管尺寸以能套住测杆并使标尺能进人 为宜。随着填土增高,测杆和套管亦 相应接高,每节长不超过1.0 m。接 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 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 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
路基沉降观测
路基沉降观测
沉降板一般设置在线路中心或路肩,根据观测内容不 同,沉降板埋设于路基基底(路基基底处理完成后,在基 底碎石垫层顶部开槽埋设)或路堤基床底层表面(监测堆 载预压期间路基填筑体的沉降量),对于桩网复合地基应 埋设于垫层上顶面,沉降板埋设位置采用全站仪定位。
观测方法: a. 采用水准测量,按测量精度要求和频次定期观测沉 降板测杆顶面测点高程; b. 沉降板观测时应在测杆头上套一个专用的测量帽; c. 测量帽下部以刚好套入测杆为宜,测量帽上部以中 心为一半球形的测点为宜; d. 在沉降板测杆接高时应同时测量接高前后的测杆高 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