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角平分线(2)》教案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角平分线(2)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角平分线(2) 教学设计

上写出它们完整的证明过程,包括写 出已知,求证和证明。其他学生在练 习本上完成。让学生把证明落实到笔 上,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 力,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监控自己的思 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时间紧张的话让学生口述证明过程, 老师进行指导,并加以指正。然后出 示教师的过程,让学生体会。
6.类比三角形三条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 质定理,试着用三线共点的思路给出证 明。证明的过程中用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 理和判定定理。 7.时间允许的话鼓励学生到黑板上写出 完整的证明过程,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完 成。因为要把想法落实到纸上,有些同学 的证明存在不严谨的地方,在教师的个别 指导下得到纠正。写出证明的过程,理顺 7. 以学生的证明为样本, 重点讲解三 了自己的思路,加深了对定理含义的理 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 解。 理。明确指出学生的错误,指正修正 表述不规范的地方,给其他同学作示 范。 8.认真听讲,对黑板上同学证明错误或 表述不规范的地方认识得更清楚,根据老 师的讲解批改同桌的证明, 在当 “小老师” 二、综合应用定理,学习例题 的同时加深对定理的理解。 1. 把例题抄写到黑板上,一边抄写 一边让学生注意体会教材上数学 语言的表述。 让学生把例题抄到笔 记本上, 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熟悉 数学的用语及表述方式。 1.在老师抄写例题的同时,把例题抄写 到自己的笔记本上,熟悉数学用语和表述 方式。清楚例题的条件和结论。
2.对这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目,一时感 到难以入手。对于第一问,有的可能想用 2. 让学生首先自己思考例题的解决方 勾股定理来计算,但 AD 的长度未知,因 法。向学生说明:这是一道综合的题 此行不通。 目, 例题不光把计算和证明贴在一起, 而且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的多个定理, 引导学生在较大的范围内思考问题。 3.在老师的提示下,分析条件和结论, 3.提示学生:先从条件出发,想一想 思考它们分别可以推导出什么结论、都需 由条件可以得到哪些结论 ? 然后从结 要什么条件? 联想比较好的同学的做法基 论出发,思考如果要证明结论成立或 本可以找到思路。 计算出结果, 都需要什么结果?从前后 两个方向思考,渗透分析和综合的解 决问题的方法。 4.初步解决了问题的学生回答老师的问 4. 先提问: 有没有同学已经有了想法? 题,不够严密的地方在自己和老师同学的 说出来和同学一起交流。鼓励学生发 帮助下纠正过来;没有找到和没有完全解 言,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比较接近, 决问题的学生受到启发; 会让其他学生感到亲切,有比较好的 启发的作用。 5.认真听讲、记笔记。体会老师的思路, 对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决问题有了感性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角平分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角平分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角平分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几何变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学生通过学习角平分线,可以进一步理解几何图形的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线段的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对几何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够深入,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弱。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学会运用角平分线解决简单几何问题;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2.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操作、交流等活动,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2.准备角平分线的模型或实物;3.准备练习题和拓展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回顾线段的中垂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提问: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中垂线有什么关系?它们在几何图形中有什么作用?2.呈现(10分钟)展示角平分线的模型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角平分线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通过示范和讲解,阐述角平分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运用角平分线解决简单几何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错误并讲解原因。

5.拓展(10分钟)出示拓展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其在几何图形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板书(5分钟)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突出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应用。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第2课时)》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第2课时)》精品教案

《角平分线》精品教案操作:作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答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追问:你发现了什么?答案: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已知:如图,在△ABC 中,角平分线BM 与角平分线CN 相交于点P ,过点P 分别作AB ,BC ,AC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F .求证:∠A 的平分线经过点P ,且PD =PE =PF .证明:∵BM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 上,且PD 丄AB ,PE 丄BC ,∴PD =P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E =PF .∴PD =PE =PF .∴点P 在∠A 的平分线上(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学生动手画图,并认真观察所画图形,得出猜想.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证明.直观体会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的这一性质.证明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即∠A 的平分线经过点P .归纳: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BC ,AC ,AB 的垂直平分线,∴a ,b ,c 相交于点P ,且PA =PB =PC .指出:这是一个证明三条直线交于一点的又一种证明依据.练习1:在△ABC 内到三条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BC 的()A .三条中线的交点B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 .三条高的交点D .以上均不对答案:B例1:如图,在△ABC 中,AC =BC ,∠C =90°,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E 丄AB 垂足为E ,(1)已知CD =4cm ,求AC 的长;(2)求证:AB =AC +CD .(1)解:∵AD 是△ABC 的角平分线,DC 丄AC ,DE 丄AB 垂足为E ,∴DE =CD =4cm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学生归纳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尝试转化为几何符号语言.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然后班内交流,并认真听老师的点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例题的学习.归纳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并掌握几何符号语言的表达形式.应用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应用.△CAO=______________.答案:4:5:6归纳: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连线形成三个等高的小三角形连接CO ,并延长交AB 于点F ,则CF 即为∠ACB 的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2.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相交于O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1>∠2B .∠1=∠2C .∠1<∠2D .不能确定∠1与∠2的大小关系答案:B3.如图,在△ABC 中,∠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P 恰好在BC 边的高AD 上,则△ABC 一定是()A .直角三角形B .等边三角形C .等腰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C拓展提高如图,BP ,CP 分别是△ABC 的外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P .求证: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证明:过点P 分别作PE ⊥AB 于点E ,PF ⊥AC 于点F ,PG在师的引导下完成问题.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BP,CP分别是△∴PE=PG,PG=PF ∴PE=PF.答案:2作业布置基础作业教材第32页习题1.10第1、2、3题能力作业教材第32页习题1.10第4题学生课下独立完成.检测课上学习效果.。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

2024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第4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并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线段中点的性质等知识。

但由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运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直观演示、实例分析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三. 教学目标1.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2.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理解和运用;2.引导学生发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过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2.直观演示:利用教具演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问题;4.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角平分线演示教具;2.实例:选取一些实际问题,用于练习和巩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3.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教具,引导学生回顾角的概念和线段中点的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5分钟)展示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通过演示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3.操练(15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实例,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第二课时教案 (2)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角平分线》第二课时教案  (2)

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2、 能够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角平分线的相关结论 难点:角平分线的相关结论的应用教学方法 观察实践法,分组讨论法,讲练结合法,自主探究法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在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时,我们发现,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个点。

我们看看,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有什么性质。

二、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1、用尺规作角的平分线1) 以你现在的能力作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2) ☆ 做一做 书本P 34 做一做与其他尺规作图一样,这里要求学生会写出“已知”、“求作”、“作法”。

此外,还应能说明所作的射线是角的平分线的理由。

3) 作角平分线的方法:有量角器度量;用三角板作;用尺规作图法作。

2、讲解例题例1 用尺规作图法作下列各个角的平分线。

分析:这四个图都很有代表性,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深化作角平分线的方法。

PCB ADOX BAOOAB例2 如图,求作一点P ,使PC = PD ,并且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

分析:这是一条综合题,两种重要作图都要运用到。

3、例题讲解例3 作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

分析:此例比较复杂,让学生细心一点作出图形。

作出图形后让学生尝试归纳定理。

4、角平分线的相关推论1) 归纳总结通过上面的作图,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结论。

2)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 符号语言∵ 点P 是△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且PE ⊥BC ,PF ⊥AC ,PD ⊥AB ∴ PD = PE = PF 4) 证明此处内容的引入与前面探讨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位置关系相似,在证明结论时,可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位置关系的证明思路和方法PCBADEFNM进行思考。

三、随堂练习书本P 33 随堂练习 2 四、小结角平分线的作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4角平分线(第2课时)教学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4角平分线(第2课时)教学详案

1.4角均分线(第 2 课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教课目的1.在角均分线的基础上概括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的有关性质.2.可以运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的性质解决实质问题.3.提升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课要点在角均分线的基础上概括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的有关性质.教课难点可以运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的性质解决实质问题.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导入新课【问题】在一个三角形居住区内修有一个学校 P,P 到 AB,BC,CA三边的距离都相等 , 请在三角形居住区内标出学校 P的地点 ,P 在哪处?研究新知【活动】活动 1 分别画出以下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你发现了什么?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互动】(小组议论作图,教师指引总结结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发现:三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订交于一点.【活动】活动 2 (学生着手作图,发现结论)分别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用刻度尺量一量每组垂线段,你发现了什么?发现: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相等.【研究】(小组议论)剪一个三角形纸片,经过折叠找出每个角的角均分线,察看这三条角均分线,你能否发现相同的结论?结论:三角形三个角的均分线订交于一点, 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思虑】(小组合作,老师指导)要证明这个结论,该怎样设计证明思路呢?要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订交于一点,只需证明此中两条角均分线的交点必定在第三条角均分线上即可.【互动】(引起学生思虑,老师指导)试写出证明过程.已知:如图,△ ABC的角均分线 BM,CN订交于点 P.求证:点 P 在∠ A 的均分线上,且点P 到三边 AB, 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 P 作 PD,PE,PF 分别垂直于 AB, BC,CA,垂足分别为 D,E,F.∵BM是△ ABC的角均分线,点 P 在 BM上,∴ PD=PE同.理 PE=PF.∴PD=PE=PF.即点 P 到三边 AB, BC,CA的距离相等 .由 PD=PF,可得点 P 在∠ A 的均分线上 .【研究】(师生互动)下边我们用学得的这个结论,解决下边的例题.【例题】如图,在直角△ ABC 中, AC=BC,∠C =90 ,AP 均分∠ BAC ,BD 均分∠ ABC ,AP,BD 交于点 O ,过点 O 作 OM ⊥AC,OM =4.(1) 求点 O 到△ ABC 三边的距离和;(2) 若△ ABC 的周长为 32,求△ ABC 的面积 .【思虑】(激发学生思虑)先剖析第( 1)小题 .由三角形三个角的均分线订交于一点 , 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知,点 O 到△ ABC 三边的距离和为 3OM=12.【研究】(学生小组议论)第( 2)小题,直角△ ABC 的两直角边的长未知,周长已知,怎样利用条件求△ ABC 的面积?用面积切割法来解答:解:如图,连结 OC ,过点 O 作 ON ⊥BC , OE ⊥AB ,垂足分别为 N ,E ,则 S △ ABC =S △ AOC +S △ BOC +S △ AOB=1 1 12 AC ·OM+ BC ·ON+ AB · OE 22 = 1 OM ·(AC+BC+AB)2= 1 ×4×32=64.2【总结】 ( 学生总结,老师评论 ) 三角形内角均分线的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反过来,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即为三角形内角均分线的交点,这一结论在此后的学习中会常常用到.讲堂练习1.如图,在△ ABC中,点 O是△ ABC内一点,且点 O到△ ABC三边的距离相等.若∠A=40°,则∠ BOC的度数为 ()A.110°B.120°C.130°D.140°2.已知: OE 均分∠ AOB,P 为 OE上一点, PC⊥OA于 C,且 PC=5,则 P 点到OB的距离为 _____.3.已知: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CB中,∠ ACB=90°,∠ B=40°,AD 均分∠ CAB 交BC于 D点,则∠ CAD =________.4.如图 , 直线 l1、l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错的公路 , 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 , 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 , 可选择的地点有几处 ? 画出它的地点 .参照答案1.A2.53.25°4.解:有四周,如下图 .讲堂小结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部署作业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均分线交于一点,而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应用:地点的选择问题教材习题 1.10题1、题2、题3.板书设计4角均分线第 2 课时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结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均分线订交于一点, 且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已知:如图,△ ABC的角均分线 BM,CN订交于点 P.求证:点 P 在∠ A 的均分线上,且点P 到三边 AB, 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 P 作 PD,PE,PF 分别垂直于 AB, BC,CA,垂足分别为 D,E,F.∵BM是△ ABC的角均分线,点 P 在 BM上,∴ PD=PE同.理 PE=PF.∴PD=PE=PF.即点 P 到三边 AB, BC,CA的距离相等 .由 PD=PF,可得点 P 在∠ A 的均分线上 .例如图,在直角△ ABC中,AC=BC,∠C=90 ,AP均分∠ BAC,BD均分∠ABC,AP,BD交于点 O,过点 O作 OM⊥AC,OM=4.(1)求点 O到△ ABC三边的距离和;(2)若△ ABC的周长为 32,求△ ABC的面积 .。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第2课时 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 教案

北师大2024八年级数学下册 1.4 第2课时 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 教案

1.4 角平分线主要师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活动1 分别画出下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三角形,并按照要求画出三条角平分线.猜想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活动2 分别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用刻度尺量一量每组垂线段,你发现了什么?师生活动: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画垂线段,并且思考问题.猜想结论:过交点作三角形三边的垂线段相等.师追问:你能证明以上两个结论吗?二、探究新知二、小组合作,探究概念和性质知识点一: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已知:如图,在△ABC中,角平分线BM与角平分线CN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求证:∠A的平分线经过点P,且PD = PE = PF.师生活动:引导学生类比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的证法尝试完成证明.师生共同归纳: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典例精析例1如图,在△ABC中,已知AC = BC,△C = 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1)如果CD = 4 cm,求AC的长;(2)求证:AB=AC+CD.证明:由(1) 的求解过程易知,Rt△ACD△Rt△AED (HL).△ AC=AE.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引入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把文字命题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并进行严格的证明.既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兴趣,又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设计意图:本例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的多个定理,而且将计算和证明融合在一起,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决问题.△ BE=DE=CD,△ AB=AE+BE=AC+CD.师生活动:1.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做题.2小组内批阅.3.对板演的内容进行评价纠错.例2 如图,在直角△ABC中,AC = BC,△C = 90°,AP平分△BAC,BD平分△ABC;AP,BD交于点O,过点O作OM△AC,若OM=4,(1) 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和为.温馨提示:不存在垂线段——构造应用(2) 若△ABC的周长为32,求△ABC的面积.解:如图,过点O作OE△AB于点E,ON△BC 于点N,连接OC.师生活动:让学生尝试解答,并互相交流、总结,归纳解题步骤,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活动,加以指导.例3 如图,在△ABC中,点O是△ABC内一点,且点O到△ABC三边的距离相等.若△A=40°,则△BOC的度数为()A.110° B.120°C.130° D.140°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熟练运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解决问题,通过此题让学生对定理的理解与使用更为明确.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设计意图:综合提升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判定定理解的运用水平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回答,教师引导学生阐述思路,教师整理板书:三、当堂练习,巩固所学1. 如图,已知△ABC,求作一点P,使P到△A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且P A=PB.下列确定P点的方法正确的是( )A. P为△A,△B两角平分线的交点B. P为△A的平分线与AB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P为AC,AB两边上的高的交点D. P为AC,AB两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题1 题22. 如图,在△ABC中,△C = 90°,DE△AB,△CBE=△ABE,且AC = 6 cm,那么AE + DE= cm.3. 如图所示,是一块三角形的草坪,现要在草坪上建一凉亭供大家休息,要使凉亭到草坪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凉亭的位置应选在( )A. △ABC的三条中线的交点B. △ABC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C. △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 △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的判定的理解.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运用.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的运用.BCA4. 已知:如图,△ABC中,△C = 90°,AD是△ABC 的角平分线,DE△AB于E,F在AC上,BD = DF.求证:CF = EB.5.如图,直线l1、l2、l3表示三条互相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选择的地址有几处?画出它的位置. 设计意图:考查学生对角平分线性质与判定的掌握,提高学生作图能力.板书设计1.4.2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三条内角的平分线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课后小结教学反思。

《角平分线》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角平分线》第2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八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角平分线》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证明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3.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及判定定理的学习过程中,体会抽象、类比、分类的数学思想.4.经历探索、猜测、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增强证明意识和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证明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回顾】教师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回答.问题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是什么?预设:角平分线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几何语言:如图,OP平分∠AOB,PD∠OA,PE∠OB,则PD=PE.问题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是什么?预设: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一个角的内部,并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几何语言:如图,PD∠OA,PE∠OB,PD =PE,则OP平分∠AOB.问题3:三角形的边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有什么性质?预设:三角形的边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边两个顶点的距离相等.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教师活动:进一步提出思考问题,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又有什么性质呢?已知:如图,∠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过点P分别作AB,BC,AC的垂线,垂足分别为D,E,F.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且PD=PE =PF.证明:∠BM是∠ABC的角平分线,点P在BM上,∠PD=P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E=PF.∠PD=PE=PF.∠点P在∠A的平分线上(在一个角的内部,并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归纳】教师活动:根据上面例题的解决过程,和学生一起总结归纳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点的性质,简单介绍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内心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这一点称为三角形的内心.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应用:三角形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特征,该交点与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连线形成三个等高的小三角形,利用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等于原三角形的面积,求角平分线交点到三边距离或者求三角形的面积,体现等面积法的运用【应用问题】如图,三条公路把A,B,C三个村庄连成一个三角形区域,某地区决定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内修建一个集贸市场,要使集贸市场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这个集贸市场应建在哪里?与同伴交流讨论一下.预设:集贸市场Q应该建在三条线段AB,AC,BC对应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处.【典型例题】例3 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点E.(1)已知CD=2,求AC的长;(2)求证:AB=AC+CD.分析:(1)由已知可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勾股定理求出BD的长,从而求出BC的长,即AC的长.(2)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三角形全等可以证明AC=AE,再通过证明∠BDE为等腰由角相等可以得出线段相等,进而可以进行线段之间的转化,达到证明线段之间和差倍分关系的目的.2.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证明边相等的重要依据,常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综合应用,在应用中常用到“构造法”和“转化思想”.角平分线有关问题的常见辅助线做法:2.如图,∠ABC的三边AB,BC,CA的长分别为40,50,60,其三条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S∠ABO∠S∠BCO∠S∠CAO=_______.3.如图,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过点O作DE∠BC,分别交AB,AC于点D,E.求证:DE=BD+CE.4.已知:如图,在Rt△ABC中,∠ACB=90°,∠B=60°,AD、CE分别是∠BAC,∠BCA的平分线,AD与CE相交于点F,FM⊥AB,FN ⊥BC,垂足分别为点M,N.求证:FE=FD.答案:1. B2.4:5:63.证明:∠BO平分∠ABC,∠∠ABO=∠CBO.∠DE∠BC,∠∠CBO=∠DOB.∠∠ABO=∠DOB. ∠BD=OD.同理可证OE=CE,∠DE=OD+OE=BD+CE.4.证明:连接BF,由题意易知BF即为∠ABC 的平分线,则FM=FN,在Rt∠ABC中,∠∠B=60°,∠∠BAC=30° ,∠∠DAB=12∠BAC=15°.∴∠FDN=∠DAB+∠ABC=75°,∠FEM=∠BAC+∠ACE=30°+12∠ACB=30°+45°=75°.∴∠FEM=∠FDN.在△FEM与△FDN中,FM=FN,∴Rt△FEM≌Rt△FDN.∴FE=FD.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角平分线-教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 角平分线-教案

《4 角平分线》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并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难点:例解性质和判定的互逆关系,并能正确运用它们解决问题.教学过程1、引例在S 区有一个贸易市场P ,它建在公路与铁路所成角的平分线上,要从P 点建两条路,一条到公路,一条到铁路,怎样修才能使路最短?它们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例1、在△ABC 中,已知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并且BE=CF ,试证:AD 在∠BAC 的角平分线上.3、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例2、在∠AOB 中有一点P ,已知PE ⊥OA 于E ,PF ⊥OB 于F ,且PE=PF .试证:点P 在∠AOB 的角平分线上.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例3、在△ABC 中,已知AD 将∠BAC 平分,点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试证:BE=CF .4、练习在△ABC 中,AM 平分∠BAC ,BN 平分∠ABC ,AM 与BN 于点P ,试证:点P 到三边的距离都相等;点P 在∠ACB 的角平分线上.四、小结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角的内部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S公路铁路P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定理.2、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证明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定理.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1、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2、三角形三条边的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一定在三角形.二、自学提示探究一:1、用尺规作图作下面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你发现什么结论,并证明.如图:设△ABC的角平分线BM、CN交于P,求证:P点在∠BAC的平分线上.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引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若设这一点到其中一边的距离为m,三边长分别为a、b、c,则三角形的面积S=__.例:△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已知:CD=4cm,求AC长.求证:AB=AC+CD.一、当堂训练:1、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__.2、△ABC中,∠C=90°,∠A的平分线交BC于D,BC=21cm,BD:DC=4:3,则D到AB 的距离为__.3、如下左图Rt△ABC中,AB=AC,BD平分∠ABC,DE⊥BC于E,AB=8cm,则DE+DC=__cm.4、如上右图△ABC中,∠ABC和∠BCA的平分线交于O,则∠BAO和∠CAO的大小关系为__.5、Rt△ABC中,∠C=90°,BD平分∠ABC,CD=n,AB=m,则△ABD的面积是__.。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第2课时角平分线的应用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第2课时角平分线的应用教案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角平分线的应用》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将一个角平均分成两个相等角的情况?”(如折叠纸片)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角平分线的奥秘。
4.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素养:引导学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角平分线的概念和性质,提高数学抽象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教师应着重讲解并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三角形中,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若一条线段将这个角平分,并且两端点到对边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线段为该角的平分线。这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通过具体例题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题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角平分线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尺规作图找出三角形的角平分线,这个操作将演示角平分线的基本原理。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第2课时角平分线的应用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容包括: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将角分为两个相等的角。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在三角形中,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若一条线段将这个角平分,并且两端点到对边的距离相等,则这条线段为该角的平分线。
-掌握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对于判定定理的理解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练习和案例分析来掌握。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角平分线(2) 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 角平分线(2)  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2)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角平分线的概念在第一册的教材中已介绍过,它的性质很重要,在几何里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时常常用到它们,同时在作图中也运用广泛,刚学过的运用HL 定理来证明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为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创造了条件。

性质定理和它的逆定理为证线段相等、角相等,开辟了新的途径,简化了证明过程。

2、重点与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逆定理及它们的应用。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a、角平分线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b、这两个定理的区别;c、学生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定理,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定理。

3、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角平分线的画法;(2)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逆定理;(3)能够运用性质定理和逆定理证明两个角相等或两条线段相等;(二)能力目标:(1)通过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2)通过定理的初步应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让学生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成就感;(2)通过对角平分线的进一步认识,渗透运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侧面认识事物的辩证思维方法。

二、教法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的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学生才会深切地感受到数学带给他们的乐趣。

这节课,我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观察,组织讨论等方法,多媒体引导,以学生为主,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的力量,通过观察,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创造力。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教师只是在学生的思维受阻的情况下进行适时的引导。

三、教学过程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情境通过实例1的思考与探索,让学生复习了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一概念。

通过实例2,给学生对角平分线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新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教案: 角平分线

新北师大版数学八下教案: 角平分线

1.4 角平分线
第1课时角平分线
学习目标
1.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
2.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的证明.
学习难点
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必须增加前提条件“在角的内部”.
学习过程
任务一:
1、自主学习:有一种蜘蛛网的主网线是它相邻的主网线构成的角平分线(如图),如果蜘蛛在∠AOB平分线OC上一点P处,为尽快爬到OA或OB上控制猎物,它应该选择什么路线,两条路线长度关系怎样?
2、合作探究
问题:(1)还记得角平分线的概念吗?
(2)还记得角平分线上的点有什么性质吗?
(3)以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得到了这个结论,我们能进行严格意义的证明吗?你能否将蜘蛛实例的结论转化为一个命题,写出已知与求证进行证明?
已知:.
求证:
证明:
O
B
P
O
P
A
B
D
C
E
定理:
几何语言:
∵∴
3、巩固练习:(1)习题1.9第2题
任务二:
1、自主学习:(1)你清楚这定理的条件与结论了吗?(2)交换定理的题设和结论得到的逆命题是什么?(3)你能证明逆命题是真命题吗?
逆命题:
已知:
求证:
证明:
由此得出定理:
推理格式:∵∴
2、巩固练习:习题1.9 第3题
任务三:角平分线定理的应用
例1 如图,在△ABC中,∠BAC=60°,点D在BC上,AD=10,DE⊥AB,DF⊥AC,
垂足分别为E,F,且DE=DF,求DE的长. 课堂小结:
A
O B
E
C
D
P
课堂检测
如图:AO平分∠BAC,OD⊥BC,OE⊥AB,OD=OE,。

角平分线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角平分线第2课时课件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

求证: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证明:过点P作PD,PE,PF分别垂直于AB,BC,CA,
A
垂足分别为D,E,F. ∵BM是△ABC的角平分线,
ND
F
P
M
点P在BM上,
B
C
∴PD=PE.同理PE=P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E
∴PD=PE=PF.(等量代换)
即点P到三边AB、BC、CA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在△BCO中,∠BOC=180°-(∠OBC+∠OCB)=180°-60°=120°.
五、课堂总结
1.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注意: 一个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交点共有四处. 2.角平分线的应用 应用角平分线性质:求三角形的面积、周长等.
E G
C
M
F
B HD
【当堂检测】
1.如图,△ABC的外角∠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则下列结论正确的 是( B ) A.点F在BC边的垂直平分线上 B.点F在∠BAC的平分线上 C.△BCF是等腰三角形 D.△BCF是直角三角形
【当堂检测】
2.已知,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注意:(1)三角形两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共一处;P4 (2)三个外角两两平分线的交点,共三处.P1,P2,P3
四、典型例题
例1:如图,已知∠CBD和∠BC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求证: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证明:过点F作FG⊥AE于G,FH⊥AD于H,FM⊥BC于M. ∵点F在∠BCE的平分线上,FG⊥AE, FM⊥BC. ∴FG=FM. 又∵点F在∠CBD的平分线上,FH⊥AD,FM⊥BC,A ∴FM=FH, ∴FG=FH. ∴点F在∠DAE的平分线上.

初中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 三角形的证明角平分线教案

初中数学北师大八年级下册(2023年修订) 三角形的证明角平分线教案

角平分线思教师巡视指导,总体协调,维持课堂秩序【导学流程】一、基础感知知识回顾引入新课: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符号语言:例:如图,已知AD为△ABC的角平分线,∠ABC=90°,EF⊥AC,交BC于点D,垂足为F,DE=DC,求证:BE=CF.二、深入学习探究点1: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已知:在△AOB内部有一点P,且PD上OA,PE⊥OB,D、E为垂足且PD=PE,求证:点P在么AOB的角平分线上。

问FEDCBA21EDCPOBA21EDCPOBA几何语言:练习: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 为D 、E ,BE 、CD 相交于O ,且OB = OC 。

求证:∠1 =∠2。

探究点2: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 已知:如图,设△ABC 的角平分线BM 、 CN 相交于点P ,求证:P 点在∠BAC 的角 平分线上。

证明:过P 点作PD⊥AB,PF⊥AC, PE⊥BC,其中D 、E 、F 是垂足。

21EDCPOBA21OE DABC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符号语言:即时练习:1、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A.三条中线的交点;B.三条高的交点;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不能确定2、如图,△ABC的三边AB、BC、AC的长分别为4,6,8,其三条角平分线将△ABC分成三个三角形,则S△OAB:S△OBC:S△OAC=3、如图所示,直线l1,l2,l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中转站P可选择的点有()A. 一处B. 二处C. 三处4、△ABC中,AC=BC, ∠C=90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于E. (1)已知:CD=4cm,求AC长(2)求证:AB=AC+CD议教师巡视指导,总体协调,维持课堂秩序小组合作讨论纠正组长负责协调:小组组长负责:看小组成员做题的正确率和过程,小组内先进行讲解纠正学生在思的基础上,把不能完全参透的知识抛出来讨论,再次促进学生思考的过程,让知识更加透彻化展仔细倾听,为评做准备展思的内容1、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思和议的成果,看学生的自学掌握度,为评做好准备评1、对孩子的错题,以及写法规范进行归正和点评2、对本节课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整合,学生做好笔记,让学生再次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及目标仔细聆听,做好笔记,归纳整合对学生本节课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点评,是本节课的收拢之笔。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角平分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4《角平分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平分线》是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1章“几何变换”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材通过引入角平分线的概念,引导学生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并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知识基础,对角的概念、垂线的性质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仍需要通过实例来加深对角平分线概念的理解,并熟练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还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并能运用角平分线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角平分线的概念、性质及运用。

2.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运用。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探索角平分线的性质。

2.操作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角平分线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角平分线的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什么是垂线?垂线有什么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垂线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教师给出一个实例:在三角形中,从一个顶点向对边画一条垂线,这条垂线会把对边平分,那么这条垂线还有什么特殊的性质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平分线。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角平分线(2)》教案

新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角平分线(2)》教案

4.角平分线(二)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均有一个很深的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是通过例题来巩固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证明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目标:(1)证明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2.能力目标:(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2)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3)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4.教学重点、难点重点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②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几何中的问题.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第二环节: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究平台;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问题l 习题1.9的第1题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能证明自己发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于是,首先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当然学生可能会提到折纸证明、软件演示等方式证明,但最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上的证明。

第二环节: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究平台已知:如图,设△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 证明:P 点在∠B AC 的角平分线上.证明:过P 点作PD ⊥AB ,PF ⊥AC ,PE ⊥BC ,其中D 、E 、F 是垂足.∵BM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 上, ∴PD =P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同理:PE =PF . ∴PD =PF .∴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除证明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还有什么“附带”的成果呢?(PD =PE =PF ,即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于是我们得出了有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结论,即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下面我通过列表来比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D FEMNC BA P问题2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几处?你如何发现的?l 3l 21l CBA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2 角平分线教案 北师大版(2021学年)

八年级数学下册 1.4.2 角平分线教案 北师大版(2021学年)

八年级数学下册1.4.2 角平分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数学下册1.4.2 角平分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数学下册1.4.2 角平分线教案(新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课题:1。

4。

2角平分线教学目标:1.理解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2. 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交流的过程中学会向别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

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实际生活中几何中的问题.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法及学法指导:教法:运用启发诱导式、讨论探究式、激励竞学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点拨,采用一题多解、变式训练、投影展示等手段进行落实。

结合本课的实际情况,类比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学习,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一、顺手牵“羊”——复习回顾;二、三“羊”开泰--情境引入;三、虎口擒“羊”——探究学习;四、“羊羊”洒洒-—典例分析;五、“羊羊”得“亿"-—课堂小结;六、亡“羊”补牢——达标测试七、“羊”眉吐气——布置作业.学法:利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学习本课新知;通过比赛的方式完成达标练习.课前准备:教师:利用几何画板、PPT等工具制作图形、课件,从网络上下载相关图片,精选例题;学生:准备好《课本》、《助学》,练习本及没人3张三角形纸片等.教学过程:一、顺手牵“羊”——复习回顾活动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角平分线(二)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通过上节的学习,学生对于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和逆定理均有一个很深的了解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本节主要是通过例题来巩固定理和逆定理的应用,提高学生证明推理能力。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1)证明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相关的结论.
(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灵活运用.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推理证明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图形语言的能力.
(3)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①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②综合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解决几何中的问题.
难点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过程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第二环
节: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究平台;第三环节:例题讲解;第四环节:课时小结;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第一环节:设置情境问题,搭建探究平台
问题l 习题1.9的第1题作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你发现了什么?能证明自己发现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于是,首先证明“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 .
当然学生可能会提到折纸证明、软件演示等方式证明,但最终,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逻辑上的证明。

第二环节:展示思维过程,构建探究平台
已知:如图,设△ABC 的角平分线.BM 、CN 相交于点P , 证明:P 点在∠B AC 的角平分线上.
证明:过P 点作PD ⊥AB ,PF ⊥AC ,PE ⊥BC ,其中D 、E 、F 是垂足.
∵BM 是△ABC 的角平分线,点P 在BM 上, ∴PD =PE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同理:PE =PF . ∴PD =PF .
∴点P 在∠BAC 的平分线上(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ABC 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 .
在证明过程中,我们除证明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外,还有什么“附带”的成果呢?
(PD =PE =PF ,即这个交点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
于是我们得出了有关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结论,即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下面我通过列表来比较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D F
E
M
N
C B
A P
问题2
如图:直线l 1、l 2、l 3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选择的地址有几处?你如何发现的?
l 3
l 2
1l C
B
A
要求学生思考、交流。

实况如下:
[生]有一处.在三条公路的交点A 、B 、C 组成的△ABC 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处.因为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而现在要建的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这一点刚好符合.
[生]我找到四处.(同学们很吃惊)除了刚才同学找到的三角形ABC 内部的一点外,我认为在三角形外部还有三点.作∠ACB 、∠ABC 外角的平分线交于点P1(如下图所示),我们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可知点P 1在∠CAB 的角平分线上,且到l 1、l 2、l 3的距离相等.同理还有∠BAC 、∠BCA 的外角的角平分线的交点P 3;因此满足条件共4个,分别是P 、P 1、P 2、P 3
P 1
P l 3
l 2
1l C
B
A
教师讲评。

第三环节:例题讲解
[例1]如图,在△ABC中.AC=BC,∠C=9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
(1)已知CD=4 cm,求AC的长;
(2)求证:AB=AC+CD.
分析:本例需要运用前面所学的多个定理,而且将计算和证
明融合在一起,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
并能综合运用它们解决问题.第(1)问中,求AC的长,需求出
BC的长,而BC=CD+DB,CD=4 cIn,而BD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DBE中,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DE=CD=4cm,再根据勾股定理便可求出DB的长.第(2)问中,求证AB=AC+CD.这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种形式的证明,利用转化的思想AB=AE+BE,所以需证AC=AE,CD=BE.
(1)解:∵AD是△ABC的角平分线,
∠C=90°,DE⊥AB.
∴DE=CD=4cm(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AC=∠BC ∴∠B=∠BAC(等边对等角).
∵∠C=90°,
∴∠B=1
2×90°=45°.
∴∠BDE=90°—45°=45°.
∴BE=DE(等角对等边).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BDE中
BD=2DE2.=4 2 cm(勾股定理),∴AC=BC=CD+BD=(4+42)cm.(2)证明:由(1)的求解过程可知,Rt△ACD≌Rt△AED(HL定理) ∴AC=AE.
∵BE=DE=CD,A
D B
E
C
∴AB=AE+BE=AC+CD .
[例2]已知:如图,P 是么AOB 平分线上的一点,PC ⊥OA ,PD ⊥OB ,垂足分别为C 、D .
求证:(1)OC=OD ;
(2)OP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
P D
A
E C
O
B
证明:(1)P 是∠AOB 角平分线上的一点,PC ⊥OA ,PD ⊥OB , ∴PC=PD(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在Rt △OPC 和Rt △OPD 中, OP =OP ,PC =PD ,
∴Rt △OPC ≌Rt △OPD (HL 定理). ∴OC =OD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2)又OP 是∠AOB 的角平分线,
∴OP 是CD 的垂直平分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 思考:图中还有哪些相等的线段和角呢?
第四环节: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定理证明了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一点到三角形各边的距离相等.并综合运用我们前面学过的性质定理等解决了几何中的计算和证明问题.
第五环节:课后作业
习题1.10第1、2题
四、教学反思
本节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很高,如例1中问题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个典型例题,加以发挥,使例题的功能得以体现,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功效。

如果课堂时间允许还可以将该题加以改变,用多种方法证明和求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