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垄断现象

合集下载

寡头垄断的博弈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寡头垄断的博弈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寡头垄断的博弈理论,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现象
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个大型企业或者组织在某个特定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从而限制其他竞争者的发展,对于消费者和市场的公平性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博弈理论指的是一些人为的和有意识的决策,涉及到多个相关各方的决策和交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博弈现象。

例如在选举中,每个参选人都是在通过自己的竞选策略争取选民的支持,而选民们则需要考虑他们对不同候选人的支持程度以及其他因素来选择自己认为最能代表自己利益的候选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博弈情境。

另外,在购物中,电商平台之间的价格竞争也是一种博弈。

消费者需要在价格和需求之间做出选择,而电商平台则需要联合或竞争对手制定自己的价格策略以获得竞争优势。

在寡头垄断的市场中,这些大型企业之间也存在着博弈。

他们需要在产品质量、价格、营销策略等方面制定自己的策略,以争取市场份额和更多的利润。

此时,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影响因素将会受到风险和不完全信息的影响。

他们需要更加关注产品售价、质量、售后服务等因素,以保证自己的消费利益。

如果寡头垄断者过于强大,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虽有选择但是只能在选项有限的情况下做出购物决策。

总之,博弈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各种情境下参与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的数学和逻辑框架。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博弈现象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周围的决策和交互,并根据这些信息做出更好的选择。

知识产权垄断

知识产权垄断

知识产权垄断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在创造性活动中所产生的专利、商标、版权等权利,它们的保护旨在鼓励人们进行创新与发明。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知识产权也可能导致垄断现象的出现。

本文将探讨知识产权垄断的原因、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办法。

一、知识产权垄断的原因1. 法律保护机制:知识产权的存在是为了鼓励创新,但过于严格的法律保护机制可能会导致少数大企业掌握了大量的专利、商标或版权,从而形成垄断。

2. 技术壁垒:某些领域的技术进步迅猛,导致其他企业难以跟进,进而使拥有相关专利的企业获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形成垄断。

3. 工业集中度提高:随着企业的兼并与收购,行业内的巨头企业数量减少,少数企业可通过持有大量知识产权来控制市场,形成垄断。

二、知识产权垄断的影响1. 消费者权益受损:由于垄断企业对市场的控制,消费者缺乏选择,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可能偏高且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2. 抑制创新与发展:知识产权垄断可能限制其他企业进入市场,从而抑制了创新与发展的动力。

创新者可能因为担心侵权被起诉而不敢尝试新的创意,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3. 垄断利润增加:垄断企业可以通过控制市场实现价格操纵,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这可能会导致社会资源分配不均衡,加剧社会不公平现象。

三、解决知识产权垄断的办法1. 改进法律保护机制:适度调整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范围,避免过分利用知识产权限制竞争,防止垄断企业滥用专利、商标或版权。

2. 鼓励创新竞争:加强对创新的支持,并为初创企业提供保护机制和政策支持,以鼓励更多的企业投入到创新和竞争中。

3.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合作,建立更加公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通过合作与交流,解决知识产权保护的跨国问题,减少垄断企业跨国扩张的可能。

4. 增强市场监管:加强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监管力度,防止企业滥用市场垄断地位,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

结论知识产权垄断对经济和社会都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避免垄断导致的消费者权益受损和创新与发展受阻,需要在法律保护机制、创新竞争、国际合作和市场监管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

垄断行业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垄断行业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垄断行业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商品和服务供应商众多。

然而,也有一些行业存在着垄断现象,这对消费者福利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垄断行业往往缺乏竞争,由于市场上仅有少数几家供应商,他们可以随意调控价格。

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很难获得合理的价格水平。

一旦垄断供应商决定提高产品或服务的价格,消费者只能接受或选择其他供应商。

而且,由于供应商之间的商定价格,消费者很难找到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或服务。

其次,垄断行业通常掌握着市场的整个供应链,从生产到销售环节几乎都被他们控制着。

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质量掌握的信息相对有限,难以做出理性的决策。

供应商可以通过推销或宣传策略操纵消费者的需求,强制他们购买高价或低质的产品或服务。

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缺乏选择权和信息透明度,无法以自己的利益为导向进行购买。

此外,垄断行业的存在还可能导致创新的减少。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供应商必须不断努力创新产品或服务,以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然而,在垄断行业中,供应商占据主导地位,缺乏与其他竞争对手的直接竞争压力,因此对于创新的动力较弱,投入的研发和创新资源自然较少。

这对消费者来说,意味着他们无法享受到更先进、更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

然而,与垄断行业同时出现的常常是政府对其进行监管的机构。

这些机构的目的是保护消费者利益,确保市场公平竞争。

它们对垄断行业进行监管,限制价格操纵和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消费者不受不公平的市场行为侵害。

监管机构的发挥作用,有助于消除垄断行业对消费者福利的负面影响。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也改变了垄断行业对消费者的影响。

互联网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广泛的选择,让消费者寻找更具优势的价格和产品质量变得更加容易。

消费者之间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和评论平台分享对于产品和服务的评价和心得,使得信息更加透明,消费者享受到更大的权力。

综上所述,垄断行业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是负面的。

垄断行业的存在使消费者在价格、选择和创新方面受到一定的限制。

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

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

打破我国银行业垄断的对策建议
(一)加速利率市场化进程 要打破银行业垄断,必须尽快放开对于银行业现存不合理的管制规定,加快利率市 场化进程。放开市场价格,让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在银行业市场即利率在市场 流动中合理形成。 (二)降低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 人为限制是存在于我国银行业的根本问题,因此改革要从减少人为因素入手。银行 业准入门槛过高,导致民营资本无法进入银行业,便会催生地下金融的发展。因此, 降低准入门槛,使民间资金有合理流动的渠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是银行 业改革的努力方向之一。 (三)完善法制体系建设,规范银行业经营行为 利率市场化、降低银行业进入门槛、放开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并不意味着完全任 其自由发展。因为市场有其盲目性,容易导致市场失灵。 因此加快发展银行业,在加快市场化进程的同时,配套改革和措施也要完善,政府 还要在服务方面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坚决履行监管职责,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 范银行的各种行为,让各种收费呈现出制度化发展趋势,为银行业的充分发展起到 促进作用。
垄断市场形成的条件
• (一)市场上只有唯一一 • (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导致垄断的原因
两种类型
• 垄断可分为两种类型: • 1、政府完全垄断。通常在公共事业中居多,如国有铁路、 邮电等部门。 • 2、私人完全垄断。如根据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或根据 专利生产的独家经营以及由于资本雄厚、技术先进而建立 的排他性的私人垄断经营
4.完全垄断市场会造成消费者利益的损失
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由于垄断企业垄断了市场供给,并凭借着垄断权力控制了市场价格, 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垄断企业控制的市场高价格。这样一来,消费者出高价格购买的产品和服 务,价格与其价值严重背离,消费者的利益与其权利严重背离,必然造成消费者利益的重大损 失。从实质上来看,垄断企业对消费者造成的各种损失,就是垄断企业对消费者利益和权力的 掠夺。垄断企业对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行为,既违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等价交换的基本原则,又 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同时,垄断企业对其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很难有正确的认识及改 进的措施。因而,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进行干预。如对垄断企业的产品价格进行调节, 甚至直接定价,对其征收合理的高额税收,从而降低垄断企业的超额垄断利润;加强对垄断企 业的监管和处罚,及时发现并制止垄断企业对消费者的损害。

分析某行业内部存在的垄断行为

分析某行业内部存在的垄断行为

分析某行业内部存在的垄断行为一、引言在市场经济中,垄断行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垄断者通过控制市场,限制竞争,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然而,在某些行业内部,尤其是一些特定行业中,垄断行为可能达到令人不满的程度。

本文将分析某行业内部存在的垄断行为,并讨论其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

二、背景和定义在我们进行分析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垄断行为。

垄断是指一个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通过控制生产、销售或提供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标准、品质或价格等方面来限制竞争并获得较大市场份额,并且具有系统性持续性影响的行为。

该行为通常导致市场上其他竞争者难以进入,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并可能损害消费者权益。

三、某行业内部存在的垄断现象1. 市场集中度高:在某些行业中,只有少数几家企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并拥有巨大的市场份额。

这种高度集中度使得企业能够更轻易地行使垄断权力,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并对市场价格和品质进行控制。

2. 垄断定价:垄断企业通常能够通过抬高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由于没有足够竞争者的存在,消费者只能被迫接受垄断企业所设定的价格水平,难以选择其它更具性价比的产品或服务。

3. 独占资源和技术优势:某些企业通过独占关键资源或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来限制其他竞争者的进入。

这使得其他企业很难与之竞争,在市场上形成了不对等的竞争环境。

四、垄断行为对市场和消费者的影响1. 限制竞争创新:垄断企业处于相对稳定和有利位置,缺乏必要的创新动力。

缺乏竞争压力可能导致他们减少研发支出,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水平。

2. 提高产品或服务价格:垄断企业限制了市场上多样化产品和服务的供应,使得消费者无法享受到真正公平合理的价格。

他们可以单方面抬高价格,削弱消费者购买力。

3. 降低产品或服务质量: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压力,垄断企业可能减少对产品和服务的投入。

这可能导致产品或服务质量下降,并影响消费者满意度。

4. 阻碍市场公平竞争:垄断企业通过控制市场和压制竞争,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阻碍了其他企业合法参与市场活动的权益。

什么是自然垄断

什么是自然垄断

什么是自然垄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商品和服务。

有些行业竞争激烈,有众多的企业提供相似的产品或服务,让消费者有很多选择。

但有些行业却并非如此,它们往往由一家或少数几家企业主导,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这就是自然垄断。

那到底什么是自然垄断呢?简单来说,自然垄断是指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使得在一个特定的市场中,由一家企业提供产品或服务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更有效率、成本更低的情况。

想象一下,在一个城市里建设供水系统。

如果有多家企业分别建设自己的供水管道网络,那城市的道路可能会被挖得千疮百孔,不仅会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会给市民的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相反,如果由一家企业来统一建设和运营供水管道网络,就可以避免这些问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这就是自然垄断的一个典型例子。

自然垄断的形成通常有几个关键因素。

首先是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或服务规模的扩大,单位成本会逐渐降低。

比如在电力供应行业,建设大型发电厂和铺设广泛的输电网络需要巨大的初始投资。

但一旦这些设施建成,每多生产一单位的电力,其成本会相对较低。

因此,由一家大型企业来供应电力,可以充分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降低平均成本,从而以更低的价格为消费者提供电力。

其次是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当一个企业同时生产多种相关产品或提供多种相关服务时,成本会降低。

以铁路运输为例,铁路公司不仅可以运输旅客,还可以运输货物。

如果将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分开由不同的企业来经营,那么每个企业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轨道、车站等基础设施,成本会大幅增加。

而由一家企业同时经营旅客运输和货物运输,就可以共享基础设施,实现成本的节约。

再者,网络效应也是形成自然垄断的一个重要因素。

网络效应是指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价值随着使用它的用户数量的增加而增加。

比如电信网络,使用的人越多,相互通话就越方便,网络的价值也就越大。

如果有多个相互独立的电信网络,那么每个网络的用户数量都会相对较少,网络的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经济学案例市场竞争与垄断现象

经济学案例市场竞争与垄断现象

经济学案例市场竞争与垄断现象经济学案例:市场竞争与垄断现象引言: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竞争和垄断现象一直是经济学关注的热点问题。

市场竞争有助于激发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而垄断的存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和消费者福利的减少。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案例,探讨市场竞争与垄断现象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案例一:电信市场竞争与垄断在许多国家的电信市场,垄断现象较为普遍。

以美国电信市场为例,曾长期由一家巨头企业垄断。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的改革,竞争对手得以进入市场,推动了电信服务的创新和价格下降。

竞争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多个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迫使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更低的价格,消费者从中受益。

其次,竞争刺激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如3G、4G、5G等技术的应用便是案例。

最后,竞争还推动了资源的高效配置,促进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

然而,竞争过度也可能引发问题。

某些竞争者可能会以不正当手段获取竞争优势,如低价倾销或恶意打击对手。

此外,过度的竞争可能导致行业内企业数量过多,资源过度分散,最终使得市场不稳定。

综上所述,电信市场的竞争和垄断现象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合理的市场竞争和有效的监管是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

案例二:石油行业市场垄断石油行业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存在垄断现象的典型案例。

少数大型石油公司控制着全球大部分的石油生产和销售。

这种垄断现象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垄断石油公司能够操纵石油价格,从而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和经济。

其次,垄断石油公司的存在限制了其他企业的进入,削弱了市场竞争的力量,从而减少了技术创新和资源的有效分配。

此外,垄断石油公司还可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妨碍公平竞争和消费者福利的实现。

为了解决石油行业的垄断问题,国际社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监管,通过加强对垄断石油公司的监管,防止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其次是鼓励竞争,通过促进新能源开发和推动其他石油公司加强竞争,降低行业的集中度。

最后是引入替代能源,减少对石油行业的依赖,从而削弱垄断石油公司的市场地位。

举例说明旅游市场中的完全垄断

举例说明旅游市场中的完全垄断

举例说明旅游市场中的完全垄断摘要:一、旅游市场的垄断现象二、完全垄断的定义和特点三、旅游市场中的完全垄断举例四、完全垄断对旅游市场的影响五、应对完全垄断的措施正文:一、旅游市场的垄断现象在旅游市场中,垄断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稀缺性,一些旅游目的地或旅游产品可能会被少数旅游经营者所控制,形成一定程度的垄断。

例如,某些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可能会被独家经营,限制其他旅游公司进入市场,这种垄断行为可能会导致旅游产品价格上涨,游客的旅游体验受到影响。

二、完全垄断的定义和特点完全垄断是指一个公司或个人完全控制一个市场的生产和销售,具有以下特点:1.市场中只有一个供应商,其他公司无法进入市场;2.该供应商对市场的控制力非常大,可以自由决定产品的价格和数量;3.由于缺乏竞争,该供应商无需担心市场份额的丧失,因此没有动力提高产品质量或降低价格。

三、旅游市场中的完全垄断举例在旅游市场中,完全垄断的例子并不鲜见。

比如,某些景区可能会被独家经营,其他旅游公司无法进入市场,形成完全垄断。

此外,一些旅游线路也可能被少数旅游公司所控制,限制其他公司的进入,这也属于完全垄断的范畴。

四、完全垄断对旅游市场的影响完全垄断对旅游市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价格影响:由于缺乏竞争,完全垄断者可以自由决定产品价格,这可能会导致旅游产品价格上涨,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

2.质量影响:完全垄断者没有动力提高产品质量,游客的旅游体验可能会受到影响。

3.市场影响:完全垄断可能会导致市场缺乏活力,限制了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创新。

五、应对完全垄断的措施针对旅游市场中的完全垄断现象,政府和行业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1.加强监管:政府需要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防止垄断行为的发生,保障游客的权益。

2.鼓励竞争:政府和行业需要鼓励旅游市场的竞争,开放市场准入,吸引更多的旅游公司进入市场,打破垄断格局。

浅谈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垄断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浅谈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垄断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当然,食堂作为一个个案来研究有点 片面,但中国走上垄断是发展的一个必 要阶段,由于对利润的追逐,还有企业 自身的发展和扩张,同个行业的各个企 业对市场的鲸吞已经呈现白热化状态, 这种状态政府要加以引导,引导企业加 强品牌建设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 质量和科技能力,以及专业的品牌战略 ,不断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增强国民幸福感。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谢谢观看
浅谈微观经济学中市场垄断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人亦孰不欲富贵?而独於富贵之中 ,有私龙断焉济学中具体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形 成的?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又会造成 什么样的影响呢?
2017/3/21
孟子在千百年前就说过:“
市场垄断
2017/3/21 9
对于学校来说,他对于食堂他只有两 个限制,一是食物安全。二是价格要维持 在一定区间。所以管理者一般会让价格在 寻租与最优价格之间选择控制价,而食堂 质量是否会影响到招生,学校如果看做一 个企业的话,他要想把自己的产品教育推 销出去,他必然考虑学校的软硬件是否足 够吸引人。而食堂在大家上大学时,几乎 不是考虑的重点,很多时候基本上没考虑 过。所以学校对于食堂管理倾向于一个垄 断者,他们容易管理,而且有很大的利润 。
2017/3/21 4
事实上垄断是由于边际成本降 低以及专利技术垄断而造成的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垄 断现象,因此我们1 5
举个例子,如果采用市场对商品价格进行统一定 价,因为生产厂家之间的生产规模,生产成本, 生产技术,甚至生产速度都是不同的,从而每个 生产商所获得的利润也不相同,如果长期进行统 一定价,生产厂商就会丧失生产动力,不会再进 行新产品的研发与科技的创优,那么就无法形成 大规模经济,那么发展就会滞后。 反之,为了取得企业的垄断地位,企业势必 要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但从另一方面来 看,市场竞争通过价格战等手段,一定会造成资 源浪费和收入不均带来的重重矛盾。所以说垄断 于我们而言是把双刃剑。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以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为题,我列举了以下10个例子:1. 价格垄断:我所在的城市有一家超市连锁店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可以通过控制商品价格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导致其他竞争对手很难进入市场,从而形成了价格垄断现象。

2. 谣言传播:社交媒体的普及使得谣言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某些个人或组织可以利用谣言来操纵市场,影响股价或借此牟利。

3. 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存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这些产品冒充知名品牌,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也损害了正规企业的利益。

4. 虚假广告:一些商家通过虚假广告来夸大产品的功能和效果,以此吸引消费者购买。

这种行为违反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误导了消费者,造成了经济损失。

5. 不正当竞争:某些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来获得竞争优势,例如恶意诋毁竞争对手、窃取商业机密或抄袭产品等,这严重扭曲了市场竞争环境。

6. 劳动合同纠纷:在劳动关系中,存在一些雇主或雇员违反劳动法规定的行为,例如拖欠工资、违法解雇、不提供合理的工作条件等,导致劳动合同纠纷的发生。

7. 环境污染:某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了不环保的生产方式,造成了环境污染。

这不仅损害了公众的健康,也增加了环境治理的成本。

8. 不正当税收避免:一些企业通过各种手段避免缴纳应该支付的税款,例如虚报利润、偷漏税等。

这损害了国家的财政利益,也不公平地分担了税收负担。

9. 不平等待遇: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些企业对待不同性别、种族或其他群体的员工存在不平等待遇的情况。

这违反了劳动法的平等原则,也削弱了社会的公平性。

10. 贪污腐败:在政府机构或企业中,存在一些官员或员工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行为,例如贪污受贿、权力滥用等。

这不仅损害了国家和企业的利益,也破坏了公共资源的分配公正性。

以上是我身边的一些经济法现象的例子,它们在不同层面和领域对经济秩序和公平性产生了影响。

在法律与经济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我们需要加强对经济法规的监管和执行,以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蔬菜垄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蔬菜垄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

蔬菜垄断行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蔬菜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保障人们健康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发现蔬菜行业存在着垄断现象,少数供应商垄断市场,导致蔬菜价格飞涨,影响了广大消费者的生活。

本报告旨在分析蔬菜垄断行业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蔬菜垄断行业的现状分析2.1 垄断供应商蔬菜行业的垄断现象主要体现在供应商方面。

少数供应商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份额,形成了行业的垄断局面。

这些供应商通过控制蔬菜的种植、采购和销售环节,牢牢掌握了市场的话语权。

他们通过人为操纵供需关系,控制市场供应量,从而推高蔬菜价格,获取更高利润。

2.2 高昂的蔬菜价格垄断供应商的存在导致蔬菜价格不断攀升。

由于市场上只有少数供应商,他们可以随意抬高价格,使得消费者购买蔬菜变得越来越困难。

蔬菜是消费者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高昂的价格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尤其是低收入人群。

2.3 垄断行业的消极影响蔬菜垄断行业对社会、经济和产业链都带来了消极影响。

首先,高昂的蔬菜价格使得人们的生活压力增加,特别是那些靠蔬菜为主食的家庭。

其次,蔬菜垄断行业也损害了市场竞争的原则,阻碍了其他农民和企业的发展。

最后,垄断行业的存在还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3. 解决方案3.1 政府监管政府在蔬菜行业的监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政府应加强对蔬菜市场的监控,及时发现并打击垄断行为。

同时,政府还应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蔬菜行业的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管理,保证市场的公平竞争。

3.2 扶持农民和农业企业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和农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提高蔬菜供应能力。

只有增加蔬菜供应的多样性,才能打破供应商的垄断局面。

3.3 增加蔬菜进口为了缓解国内蔬菜供应紧张的情况,政府可以适度增加蔬菜的进口量,引进国外的蔬菜资源。

通过增加蔬菜的供应量,可以有效抑制市场垄断现象,稳定蔬菜价格。

生活中的垄断现象

生活中的垄断现象

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银行前言:最初收到这个话题——谈谈垄断在现实生活的表现形式,自己没想到很多,大概是习惯“被垄断”了吧,以至于有时某个产品一大众品牌(实则垄断产业)突然下架换了个新牌子,自个反而有点不适应,更有甚者各种挑剔。

由此可见,垄断早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的产业链已然遍及各个角落。

为何?我想大致不过俩字——利益。

原本我是想写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可这几天又频频看到新闻媒体提及“垄断产业”,尤其是不合理高薪这点,连人民日报、党报都屡次提出,斟酌再三,我决定讲讲“银行”,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又确实暴利的行业。

顺便说下,财政部也表态明年将完善垄断行业工资调控,看来国家是有心要在“社会公平”这块下功夫了,毕竟贫富差距形势可是越来越严峻了,垄断可是一大推手。

关于这话题,本人参照了金融网、经济时报、财富网及新闻网的部分文章,在此不一一指出,文中我将列出一些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部分内容不作详述。

正文:一、数据: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13.28万亿元,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为47.3%,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

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占行业总利润的六成多,达到6808.49亿元。

具体来看,2011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08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5.6%;农行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增长28.5%;中行实现净利润1303.19亿元,增长18.81%;建行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增长25.48%;交行实现净利润507.35亿元,同比增长29.95%。

在银行高额利润来源中,息差收入占据绝大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去年共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6792亿元,其中,五大行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3051亿元。

以中行为例,2011年中行分别实现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2280.64亿元和1002.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58%和21.41%,其中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30.53%,同比提高了0.67个百分点。

劳动关系中的垄断与反垄断

劳动关系中的垄断与反垄断

劳动关系中的垄断与反垄断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领域,涉及到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益和利益。

然而,有些情况下,垄断现象会对劳动关系产生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劳动关系中的垄断现象以及反垄断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劳动关系中的垄断。

垄断指的是一个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或个人控制着产品或服务的供应,从而能够对价格和质量进行操纵。

在劳动关系中,垄断可以出现在雇主市场或劳动力市场。

在雇主市场中,垄断现象意味着只有少数几家公司控制着大部分的就业机会。

这给雇员带来了很大的不利,因为他们的谈判能力被削弱了。

雇主可以通过降低工资、削减福利或限制工会活动等方式来操纵劳动力市场。

这种情况下,雇员很难寻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也很难争取到更好的工资和待遇。

另一方面,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垄断现象也会对劳动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当只有少数几个雇员拥有特定的技能或专业知识时,他们可以利用这种垄断地位来要求更高的工资和待遇。

这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其他雇员很难获得同样的机会和待遇。

这种垄断现象也会导致技术进步的缓慢,因为垄断者没有动力去改进和创新。

然而,反垄断措施的重要性在劳动关系中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反垄断的目标是打破或减弱垄断者对市场的控制,以促进竞争和保护消费者和雇员的权益。

在劳动关系中,反垄断措施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首先,政府可以制定和执行反垄断法律和政策,以防止垄断者的不当行为。

这些法律和政策可以包括禁止垄断行为、限制垄断企业的市场份额和规模、鼓励竞争和促进公平贸易等。

通过这些措施,政府可以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竞争,从而保护雇员的权益。

其次,工会和劳工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以反对劳动关系中的垄断现象。

工会可以通过集体谈判和集体行动来争取更好的工资和待遇,从而平衡雇主市场中的垄断力量。

此外,工会还可以提供培训和支持,以帮助雇员提高技能和竞争力,减少劳动力市场中的垄断现象。

最后,教育和培训也是反垄断的重要手段。

2022年集体收锅底费、方便面统一涨价 专家解读垄断行为

2022年集体收锅底费、方便面统一涨价 专家解读垄断行为

集体收锅底费、方便面统一涨价专家解读垄断行为在生活中,究竟哪些属于垄断行为,哪些企业在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消费者、企业如何推断辨别?日前,西南政法高校经济贸易法学院唐青阳教授,用社会中的垄断现象进行逐一解读。

案例一:火锅店集体加收10元锅底费2022年8月,重庆市十多家火锅店贴出告示,统一收取10元锅底费。

经查,这些火锅店具有串通合谋涨价的嫌疑。

随后,物价部门责令火锅经营者停止串通涨价的行为。

解读:这起案件属“价格垄断协议,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

在竞争中,为了避开两败俱伤,企业经常联合起来,成为同盟者,订立垄断协议,这已经违法。

案例二:便利面协会让企业统一涨价2022年7月26日,全国10多家品牌的便利面统一提价,涨幅达20%至40%,而这些便利面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95%以上。

而世界便利面协会中国分会是此次涨价大事的操纵者。

解读:由于行业协会可能通过某些打算、决议限制市场竞争,《反垄断法》特殊规定,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垄断行为。

有以协会名义发布通告,统一调价的,都属垄断。

案例三:厂家限制跨区销售汽车假如你是重庆的消费者,即使你知道某一款车在上海的成交价格更廉价,但你却不能去上海买,由于上海的车商不会卖给你。

即使你从上海购买胜利,卖给你车的上海经销商一旦遭到举报就会面临厂家的罚款。

假如不同地区的汽车经销商相互串货,便是违规行为。

解读:《反垄断法》规定,“经营者禁止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选购市场”。

经营厂家此举属于垄断。

案例四:厂商指定配送高档汽车零部件高档豪华汽车的生产厂商只对指定的4S店单一配送零部件,形成垄断,消费者只有到指定的4S店修理汽车。

而一旦在零部件上垄断后,汽车厂家就可以对修理和价格进一步垄断。

解读:《反垄断法》规定,禁止经营者“没有正值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对配件进行专供管理的做法已违法。

案例五:供应商进商场要交进场费在零售业中,供应商时常会被大型零售商收取进场费、条码费、节庆费、店庆费等。

垄断与市场失灵

垄断与市场失灵

垄断与市场失灵在市场经济中,竞争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公平竞争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行业存在垄断现象,垄断不仅扼杀了市场竞争,还会对消费者造成影响,导致市场失灵。

一、垄断的定义和成因垄断是指市场上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掌握着某种资源或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主导地位。

垄断行业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企业数量较少,市场份额高,进入门槛大,市场和价格难以竞争。

针对垄断产生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是技术、资本等因素的不平衡,导致少数企业具有了垄断性资源和地位;另一方面则是政府营商环境、监管不力等制度方面的失误,使得特定企业获得了掌控市场的机会。

二、市场失灵的表现形式在垄断产业中,市场失灵表现为企业过于强大,消费者不再是市场上的独立决策者,而是在垄断者的控制下进行选择。

这种情况下,垄断者很容易掌控供需关系,通过操纵价格和产品质量等手段,牟取更多的利润。

在市场失灵的情况下,消费者往往处于被动地位,难以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而是不得不接受垄断者推出的低质量、高价位的产品和服务。

如此一来,整个市场将失去公平竞争和创新的动力,可能对该行业甚至整个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

三、应对垄断的措施针对市场经济中出现的垄断现象,政府需要积极开展相关的监管和调控措施。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促进市场竞争,鼓励各个企业之间存在公平竞争,防止出现市场垄断现象,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垄断行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防范垄断化趋势,以保护公民权益。

此外,加强反垄断法的立法和执行力度、完善反垄断的法律法规体系,也是预防垄断行为的有效措施。

另外,垄断与新兴市场的增长也紧密相关,政府应该着重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市场中的新进入者提供机会和资源,以推进市场的开放和多元化发展。

最后,从个体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自身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水平,学会对比产品和服务质量、价格等因素,不盲目跟风购买,避免成为垄断者牟取暴利的受害者。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

我身边的经济法现象例子经济法是指国家为了规范经济活动而制定的法律规则的总称。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经济法现象,下面列举了10个例子。

1. 价格欺诈:某些商家在商品标价时使用虚假信息,以达到误导消费者或牟取高额利润的目的。

例如,标称正品的商品实际上是假冒伪劣产品。

2. 垄断行为:某些企业掌握了市场上的绝对优势地位,通过限制竞争和操纵市场价格来获得不正当的利益。

例如,某个电信公司垄断了整个市场,导致消费者无法选择其他供应商。

3. 偷税漏税:一些企业或个人通过虚构交易、隐藏收入等手段来逃避纳税义务,从而导致国家财政收入减少。

例如,某家企业通过虚构购买服务的方式来降低纳税金额。

4. 不正当竞争:某些企业通过恶意诋毁竞争对手、低价倾销等手段来破坏市场秩序,获取不正当的竞争优势。

例如,某家企业散布虚假信息,诋毁竞争对手的产品质量,以吸引消费者购买自己的产品。

5. 虚假广告:广告商在宣传产品或服务时提供虚假信息,误导消费者,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

例如,某家药品公司在广告中夸大了自己产品的疗效,误导消费者购买。

6. 劳动合同违法:一些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的规定,未按时支付工资、未签订劳动合同等,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例如,某家公司未按时支付员工工资,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7. 侵权行为:某些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使用他人的知识产权,侵犯了知识产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例如,某家公司未经许可使用了其他公司的商标,侵犯了其商标权。

8. 金融诈骗:一些人以投资理财为名义,通过虚构项目、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手段,欺骗他人的财产。

例如,某个投资机构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投资,最终骗取了大量资金。

9. 虚假宣传:某些企业在宣传产品或服务时夸大其优点,掩盖缺点,误导消费者。

例如,某家化妆品公司在宣传中声称产品可以让皮肤变得年轻,但实际效果并不明显。

10. 环境污染: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违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排放大量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垄断的经典案例

垄断的经典案例

垄断的经典案例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垄断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垄断现象的出现,往往会对市场造成不利影响,限制了竞争,损害了消费者利益。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垄断的经典案例,以便更好地了解垄断的本质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微软公司的垄断案。

在上个世纪90年代,微软公司垄断了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其Windows操作系统占据了绝大多数市场份额。

微软公司利用其在操作系统市场的垄断地位,限制了其他软件开发商的发展空间,对竞争对手采取了不正当手段。

这导致了美国司法部门对微软公司提起反垄断诉讼,最终微软公司被判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对市场造成了不正当的限制和损害。

另一个经典的垄断案例是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案例。

20世纪初,AT&T垄断了美国的电话服务市场,成为了美国唯一的电话服务提供商。

AT&T的垄断地位导致了电话服务价格的高昂,服务质量的下降,以及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排斥。

最终,美国政府采取了反垄断行动,将AT&T分拆成多个独立的公司,以恢复市场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国际知名的垄断案例,比如中国的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在通信市场的垄断,以及欧洲的谷歌公司在搜索引擎市场的垄断等。

这些案例都表明,垄断现象对市场和消费者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需要引起政府和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垄断的形成往往源于企业的市场支配地位,一旦企业获得了垄断地位,就会采取各种手段来维持这种地位,限制竞争,损害消费者利益。

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垄断现象的出现,保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总的来说,垄断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垄断现象的出现会对市场和消费者造成严重的损害。

政府和监管部门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垄断的形成,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希望通过对这些经典案例的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垄断问题,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最新】

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最新】

1、用实例说明自然垄断及其特征(一)自然垄断是经济学中一个传统概念。

早期的自然垄断概念与资源条件的集中有关,主要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在现代这种情况引起的垄断已不多见。

而传统意义上的自然垄断则与规模经济紧密相连,指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者更多的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者劳务,如果相关产量范围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学对自然垄断的认识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1982年,鲍莫尔、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

假设在某个行业中有X种不同产品,Y个生产厂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可以生产任何一种或者多种产品。

如果单一企业生产所有各种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该行业的成本就是部分可加的。

如果在所有有关的产量上企业的成本都是部分可加的,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的。

换言之,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

平均成本下降是自然垄断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新定义扩大了自然垄断的范围,它不仅包括传统的自然垄断即强自然垄断,还包括了所谓的弱自然垄断。

现代法学一般认为:自然垄断是指由于市场的自然条件而产生的垄断,经营这些部门如果进行竞争,则可能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或者市场秩序的混乱。

法学上的自然垄断概念不仅涵摄了经济学上自然垄断的内容,还突出了现代竞争法的精髓。

这是社会进步的客观反映。

(二)自然垄断产业的特征1、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由于规模经济的存在,单一企业的平均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持续下降,产量越大成本越低,单个企业进行生产会导致成本最低。

如果任由多个企业同时生产,由于产量较低,每家企业的平均成本会居高不下。

这时就应该由政府出面对市场的进入进行干预,让一家企业独家垄断。

规模经济之所以导致自然垄断,还因为在边际成本递减条件下,一方面,原先进入该产业部门的企业,生产规模越大,边际成本持续下降,因而必须把生产规模扩大到独占市场的程度;另一方面,在垄断企业已经存在的情况下,即使政府不干预,任何新企业试图进入该产业,其初始成本必然很高,无法与垄断者展开竞争,即规模经济成为其他企业进入该产业的壁垒。

垄断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垄断行为的定义和影响

垄断行为的定义和影响垄断行为是指某一企业或少数几家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通过掌控产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以及定价权来限制市场竞争,从而导致市场资源无法充分配置和社会资源浪费的现象。

垄断行为的存在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垄断行为的定义垄断行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占有率的控制:垄断行为的核心是企业在某一市场上具备显著的市场力量,能够通过掌控大部分市场份额来影响市场的价格和供给。

2. 市场进入的限制:垄断企业通过设立障碍,例如准入门槛的提高、专利权的滥用等手段,限制其他企业进入该市场,进一步加强自身的市场地位。

3. 价格操纵:垄断企业可以通过固定高价格、抬高市场价格水平的方式,牟取暴利,从而阻碍其他企业的发展。

4. 技术壁垒:垄断企业通过技术壁垒的设置,使其他企业难以突破,限制市场竞争的程度。

5. 垄断合同:垄断企业通过与分销商签订排他性合同、限制竞争的协议等方式,控制市场渠道和销售市场。

垄断行为的定义是基于垄断经济学的理论,从市场结构和行为两个层面来进行界定,旨在揭示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和社会福利的损害。

二、垄断行为的影响1. 价格失真:垄断企业通过抬高价格,使消费者面临较高的购买成本,降低消费者福利水平。

2. 产品质量下降:缺乏市场竞争的压力,垄断企业可能减少投入,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消费者选择受限。

3. 创新受阻:垄断企业面对较少的市场竞争压力,缺乏激励进行创新和技术进步,从而限制了产业和社会的发展。

4. 资源浪费:垄断企业为了保持市场地位,可能进行过度投资、压低成本、降低产能利用率等行为,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效益下降。

5. 不公平竞争:垄断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例如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垄断定价等行为,破坏公平竞争环境,不利于中小企业和新兴市场参与竞争。

垄断行为对市场经济的损害是显而易见的,为了维护合理市场秩序和提升社会福利水平,政府应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例如加强市场监管、制定反垄断法规、促进市场竞争等,从源头上遏制垄断行为的发生。

中国的垄断现象

中国的垄断现象
Company Logo
中国垄断现象的分类
政府垄断
行政垄断
非法 垄断 (主 要)
行业壁垒 差别待遇 地区垄断
根据产 生原因 分
合法 垄断
经济垄断
自然垄断
国家垄断
权利垄断
Company Logo
垄断的利弊及负面效应
利:1,在自然垄断,公共利益的行业或领域, 避免资源浪费 2, 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安全,如城市供水、 电网、煤气 等 3,涉及国防安全的必须垄断,如军工产业、 人民币的印发pany Logo
弊:1,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抑制中小型企业发 展 2,抑制创新,降低市场效率,阻碍资源有 序流动 3,推高商品价格,降低服务质量 4,获取暴利,加大贫富差距 5,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 的提高
Company Logo
克服非法垄断的的对策
要害是“消除市场禁入”,“消除垄断行为” 1,健全法制,对如《反垄断法》的完善,制 定科学合理的管理细则 2,改革政府体制,建立立法者、投资者、管 理者、监督者相互独立和相互制衡的公司运营 体制 3,建立行业信息披露制度 4,建立有利于消费者的诉讼机构,改革消费 者组织,允许成立各种消费者组织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企业, 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 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 操纵和控制。 政治经济学上指 少数资本主义企业凭借其控制 的巨额资本,足够的生产经营规模和市场份额, 通过协定、同盟、联合、参股等方法,操纵或 控制一个或几个部门的商品生产或流通,已获 得高额利润。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中国垄断现象的产生及背景
我国形成垄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历史原因、 国情原因、文化原因等,但最主要的还在于体 制性原因。 体制原因:中国原有的经济体制属于排斥市场 机制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经济体制从 行政化、高度集中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 变时,原有体制中颇具根基、盘根错节的行政 化、官本位权力机制,也开始寻找新的环境土 壤,原有的行政化垄断势力依托逐步成长、极 不健全的市场机制、竞争机制,尽可能地、不 失时机地为自己营造出了可观的生存和发展机 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银行
前言:
最初收到这个话题——谈谈垄断在现实生活的表现形式,自己没想到很多,大概是习惯“被垄断”了吧,以至于有时某个产品一大众品牌(实则垄断产业)突然下架换了个新牌子,自个反而有点不适应,更有甚者各种挑剔。

由此可见,垄断早为大众所接受,并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它的产业链已然遍及各个角落。

为何?我想大致不过俩字——利益。

原本我是想写国内方便面市场的,可这几天又频频看到新闻媒体提及“垄断产业”,尤其是不合理高薪这点,连人民日报、党报都屡次提出,斟酌再三,我决定讲讲“银行”,这个大家都熟悉但又确实暴利的行业。

顺便说下,财政部也表态明年将完善垄断行业工资调控,看来国家是有心要在“社会公平”这块下功夫了,毕竟贫富差距形势可是越来越严峻了,垄断可是一大推手。

关于这话题,本人参照了金融网、经济时报、财富网及新闻网的部分文章,在此不一一指出,文中我将列出一些观点,并谈谈自己的看法,部分内容不作详述。

正文:
一、数据:
2011年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113.28万亿元,其中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资产占比为47.3%,商业银行净利润为1.04万亿元,同比增长36%。

根据工农中建交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年报,五大国有商业银行净利润水平占行业总利润的六成多,达到6808.49亿元。

具体来看,2011年,工行实现净利润208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增长25.6%;农行实现净利润1219.56亿元,增长28.5%;中行实现净利润1303.19亿元,增长18.81%;建行实现净利润1694.39亿元,增长25.48%;交行实现净利润507.35亿元,同比增长29.95%。

在银行高额利润来源中,息差收入占据绝大部分。

统计数据显示,已公布年报的12家上市银行去年共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6792亿元,其中,五大行实现净利息收入约13051亿元。

以中行为例,2011年中行分别实现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2280.64亿元和1002.3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了17.58%和21.41%,其中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达30.53%,同比提高了0.67个百分点。

建行2011年实现净利息收入3045.72亿元,同比增长21.10%。

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的数据,全球最赚钱的5家银行里,中国就占了3家,并且中国银行(601988)业的资产增长速度世界最快,为43.86%。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1年全社会融资规模为12.83万亿元,其中银行主导的融资业务规模为10.37万亿(人民币贷款7.47万亿、外币贷款0.57万亿、委托贷款1.3万亿、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1.03万亿),占总融资规模的80.83%。

从2011年非银行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情况来看,在其财务费用构成中,在有可比较数据的979家上市公司当中,其利息支出已从2010年的919亿元进一步上升至1256亿元,增长36.7%,远远超过了上市公司净利润增幅。

在有可统计数据的702家非银行类上市公司中,其2011年年报披露的应付利息则从2010年同期的182亿元增长至410亿元,增长了125%。

二、形势
以上数据突出反映了我国银行业的垄断现状。

我国银行垄断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银行业几乎垄断了整个社会的融资渠道;二是银行业内部的国有大型银行居于主导地位,形成了其在银行业内部的垄断;三是银行业通过规模扩张获得了巨额的垄断利润。

总体来看,
银行掌握着整个社会的大部分金融资产,并且已经成为社会资金供求无可替代的重要枢纽。

银行业长期的单极化发展已经使垄断问题根深蒂固。

虽然我国的净息差水平不是世界最高,但是,由于银行信贷在我国的资金配置中占主导地位,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银行的收入是息差乘以信贷投放的规模,因此造成当前银行业高盈利。

但与此同时,实业公司净利润却停滞不前。

在金融业的快速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并没有跟上脚步,小微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日益凸显,打破银行垄断正式被提上日程。

三、讨论
1.“垄断”危害
a. 银行垄断的“低收高放”模式,变相地剥夺了实体经济和储户的利益
b. 银行垄断降低了金融服务效率
c. 垄断而产生的过高的银行高管薪酬,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结构失衡
d. 垄断导致银行创新乏力、业务单一,使其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2.“垄断”的根源——制度问题
a. 利率制度(我国的利率制度规定了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存贷的价格边界之间存在着一个稳定的差额)
b. 银行市场准入制度(我国银行业市场存在大量垄断租金,但是因市场准入制度的存在使这种暴利得以延续,而民营银行的市场准入受限,使市场严重缺少创新和活力)
c. 资本市场制度(资本市场规模扩张会出现银行非中介化,也称金融脱媒,这种趋势可以打破银行的垄断。

但是,资本市场受限于制度约束,如股票发行交易制度、分红制度、退市制度等,发展缓慢,完全不能发挥融资过程中对于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
d. 产权制度(我国企业产权界定不清且保护不力,阻碍企业直接融资的发展,使之度银行贷款存在依赖)
e.经济体制(经济发展处于由计划到市场的转轨过程中,经济结构中由国有经济一头独大,市场中以国有经济为主导)
3.如何打破“银行垄断”——利率市场化、改革?
针对上述5项制度分别进行改革应为正确的解决途径,在此不一一叙述。

四、个人观点
严格说来,从法律上讲,垄断行为包括: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就上述来说,国内银行业既没有行业上的垄断性也没有哪家银行在该行业中具有垄断性地位。

实际上,应该是政府行政性及制度上的垄断。

政府过度管制导致银行信贷过度扩张,进而形成其高利润的“垄断”现象,到如今成为影响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的“有生力量”,也难怪会引起众怒。

如何打破这种“垄断”现象,恐怕不是简单增加银行数量,让民营资本介入或者提高税收调节薪酬分配就能了事的。

最好还是从根本入手,放松对息差和贷款额度的管制,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加大对银行业的改革力度,使银行信贷增长控制在适度水平;否则,一味治标不治本,从美国金融史来看,中小银行过多则可能成了整个金融体系积累风险的根源,成为金融危机爆发的诱因。

从目前看来,实现“全面小康”、“共同富裕”,这条路任重道远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