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全书思考题和练习题简答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第⼀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是化学变化中最⼩的微粒,它由原⼦核和核外电⼦组成;正确原⼦是化学变化中的最⼩粒⼦。
原⼦是由居于原⼦中⼼的原⼦核和核外电⼦构成,原⼦核⼜由质⼦和中⼦两种粒⼦构成的。
构成原⼦的基本粒⼦是电⼦、质⼦、中⼦。
(2)相对原⼦质量就是⼀个原⼦的质量;错误相对原⼦质量是指以⼀个碳-12原⼦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个原⼦的真实质量与⼀个碳-12原⼦质量的1/12的⽐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数⽬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分⼦。
氢⽓相对分⼦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分⼦。
氧⽓相对分⼦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数⽬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构成的⾦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原⼦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原⼦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个物理量,它表⽰含有⼀定数⽬粒⼦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通常⽤m表⽰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所以尿素的肥效最⾼。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1,2,3答案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吉林大学版)第1_2_3_章第一章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1.2习题及详解一、判断问题1.状态函数都具有加和性。
(×)2.系统的状态发生改变时,至少有一个状态函数发生了改变。
(√)3.由于caco3固体的分解反应是吸热的,故caco3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是负值。
(×)4.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反应热效应时,其热效应与过程无关,这表明任何情况下,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反应的起,始状态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无关。
(×)5.因为物质的绝对熵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温度升高可使各种化学反应的δs大大增加。
(×)6.δh,δs受温度影响很小,所以δg受温度的影响不大。
(×)7.凡δg大于零的过程都不能自发进行。
(×)8.273k,101.325kpa下,水凝结为冰,其过程的δs<0,δg=0。
(√)kt??(ph2o/p?)4(ph2/p?)49.反应Fe3O4(s)+4h2(g)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3Fe(s)+4H2O(g)为10。
2No+O2反应速率方程→ 2no2是:v?kc2(no)?c(o2)。
(√),该反应一定是基元反应。
(×)二.选择题1.气体系统通过路径1和路径2扩展到相同的最终状态,两个变化过程产生的体积功相等,没有非体积功,则两个过程(b)a.因变化过程的温度未知,依吉布斯公式无法判断δg是否相等b.δh相等c、系统和环境之间的热交换不等于D。
上述所有选项都是正确的cucl2(s)+cu(s)→2cucl(s)δrhmθ(1)=170kj?mol-1cu(s)+cl2(g)→cucl2(s)δrhmθ(2)=-206kj?mol-1则δfhmθ(cucl,s)应为(d)kj.mol-1a、 36b.-36摄氏度。
18d.-十八3.下列方程式中,能正确表示agbr(s)的δfhmθ的是(b)a.ag(s)+1/2br2(g)→agbr(s)b.ag(s)+1/2br2(l)→agbr(s)c.2ag(s)+br2(l)→2agbr( s)d.ag+(aq)+br-(aq)→agbr(s)在4.298k下,在下面对参考状态元素的描述中,正确的一个是(c)aδfhmθ≠0,δfgmθ=0,smθ=0b。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题答案在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本文为大家提供的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题答案。
实验一:酸碱中和滴定实验1. 为什么酸碱滴定实验中常用酚酞或溴酚绿作为指示剂?答案:酚酞或溴酚绿能够在酸性和碱性介质中发生显色反应,颜色变化明显,便于判断滴定终点。
2. 在滴定过程中,为什么滴定瓶应该定期晃动?答案:滴定瓶定期晃动可以使反应充分均匀,加快反应速率,保证反应的准确性和重现性。
实验二: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 如何判断溶液中过氧化氢的浓度?答案:可以使用亚铁离子标准溶液滴定过氧化氢溶液,观察颜色变化,直到出现镉红色为止。
根据反应的配比关系,可以计算出过氧化氢的浓度。
2. 为什么在氧化还原滴定中选择亚铁离子为标准溶液?答案:亚铁离子易氧化成二价铁离子,且能够和一些氧化剂发生定量的反应。
因此亚铁离子可作为氧化还原滴定中的标准溶液使用。
实验三:络合滴定实验1. 为什么络合滴定中常用硬质底物?答案:硬质底物通常为指定化学计量比的金属离子配合物,可以通过溶解度积常数的计算得到配合物的浓度,便于滴定分析。
2. 为什么络合滴定中添加 EDTA 后溶液会从酸性转变为碱性?答案:EDTA 为四碱金属络合剂,当 EDTA 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后,金属离子被完全配合,溶液中的 H+ 反应会减少,导致溶液由酸性转变为碱性。
实验四:气体液体分配实验1. 气体液体分配实验中,为什么需要用饱和盐水洗涤气体?答案:饱和盐水可以去除气体中的杂质和湿气,使气体更纯净,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2. 为什么实验中垂直锥形瓶加水会产生水柱?答案:在锥形瓶中,水柱的高度取决于水与气体的平衡压力差。
平衡压力差会产生一个等于水柱高度的水头,使水柱高度达到稳定。
实验五:测定能量消耗实验1. 为什么在测定能量消耗实验中需要燃烧样品?答案:燃烧样品可以产生热量,在测定过程中,可以利用热量的释放量来计算燃料的热值。
(完整版)大学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1、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A、标准压力PӨ=100.00KPaB、T=298.15KC、bӨ=1.00mol·kg-1D、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能表示CO2的Δf H mӨ(298.15K)的反应式为( )A、C(金刚石)+ O2(g)= CO2(g)B、C(石墨)+O2(g)= CO2(g)C、CO(g)+1/2O2(g)= CO2(g)D、CO2(g)=CO(g)+1/2O2(g)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4Fe2O3(s)+Fe(s)=3Fe3O4(s), Δr H mӨ=-74 kJ·mol-14Fe(s)+3O2(g)=2Fe2O3(s), Δr H mӨ=-1664kJ·mol-1则可计算出Fe3O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Δr G mӨ=10kJ·mol-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A、自发进行B、非自发进行C、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6、汽车尾气中的CO,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解反应CO(g)= C(s)+O2(g)的Δr H mӨ=110.5kJ·mol-1,Δr S mӨ=-0.089kJ·mol-1·K-1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7、(1)U,S,H,G均为( )(2)Δr H m>0为( )(3)Δr G m <0为( )(4)KӨ为( )8、反应的Δr H mӨ <0,温度升高时(T2>T1)则平衡常数( )当Δr H mӨ>0,温度升高时则( )9、碳燃烧反应为基元反应,其方程式为C(s)+O2 (g)→CO2 (g)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A、υ=kc(C)c(CO2)B、υ=kc(O2)c(CO2)C、υ=kc(CO2)D、υ=kc(O2)10、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度,主要因为( )A、增加了分子总数B、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C、降低了活化能D、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11、已测得高温时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的活化能为167kJ·mol-1。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四章思考题、习题

答:电负性是描述化学键中各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能力。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电负性数值逐渐增加,但同 周期过渡元素的电负性变化不大。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电负性数值逐渐降低。
7、如何理解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答: 共价键的形成条件之一是原子中必须有成单电子,而 且形成的共价键的数目受到未成对电子数的限制。在形成共价 键时几个未成对的电子只能与几个自旋相反的单电子配位成键。 这说明共价键具有饱和性。 在形成共价键时,原子间总是尽可能沿着原子轨道最大重 叠的方向成键,轨道重叠越多,形成的共价键也就越稳定。原
⑤ CO2气体分子之间存在色散力。
10、晶体有几种主要类型?以下物质各属于何种晶体? ① NaCl; ④ 冰; ② SiC; ③ 石墨; ⑤ 铁。
答:晶体主要有: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原 子晶体和过渡型晶体。 ① NaCl为离子晶体; ② SiC为原子晶体;③ 石墨为过渡 型晶体﹙混合型晶体﹚; ④ 冰为分子晶体; ⑤ 铁为金属晶
分别与三个Cl原子的p轨道重叠成键,因此 NCl3为三角锥形。
12、用分子间力说明下列事实: ① 常温下F2、Cl2是气体,Br2是液体,碘是固体; ② NH3易溶于水,而CH4却难溶于水;
③ 水的沸点高于同族其它氢化物的沸点。
答: ① F2 、 Cl2 、 Br2 、碘分子都为非极性分子,其分子量逐
体。
11、试用离子极化的观点解释AsF溶于水,AsCl、AsBr、 AsI难溶于水,溶解度由AsCl到AsI依次减少。 答:阴离子半径越大,受阳离子的极化影响,其电子云的变 形性越大,阴、阳离子的电子云重叠也就越多。离子中的共价键 成分也越多。 由于F¯ 、Cl¯ 、Br¯ 、I¯ 从左到右,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大学化学实验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实验一化学实验中的基本操作思考题:1)使用滴定管应注意哪些问题?应如何排除滴定管中的气泡?答:(1)洗涤酸式滴定管先用少量的铬酸洗液洗涤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最后用待装液润洗2-3次。
酸式滴定管用洗涤液洗涤时,应先将乳胶管摘下后再洗,洗净后再装上。
(2)试漏装入液体至一定刻线,直立滴定管5分钟,观察刻线的液面是否下降,滴定管下端有无水滴滴下,酸式滴定管旋塞缝隙中有无水渗出。
若有滴漏,酸式滴定管应在旋塞上涂一薄层凡士林;碱式滴定管需更换玻璃珠或乳胶管。
(3)赶气泡酸式滴定管快速方液可赶走气泡,;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向上弯曲,用力挤捏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排出,排出气泡。
(4)滴定左手使用活塞,左手拇指在前,食指和中指在后,轻轻向内扣住活塞,逐渐放出溶液。
(5)读数读数时视线应与弯月面下缘实线的最低点相切,即实线应与弯月面的最低点在同一水平面上。
为了减小误差,每次都从零开始读数。
排除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同(3)2)使用移液管的操作要领是什么?为何要垂直流下液体?最后一滴液体如何处理?答:移液管的操作要领:(1)洗涤应用少量的铬酸洗液洗涤,然后用自来水洗涤,再用少量蒸馏水洗涤2-3次,再用待装液润洗2-3次。
(2)吸取溶液手拿刻度以上部分,将管的下口插入欲取的溶液中,吸取溶液至刻度线2cm以上,迅速用食指堵住移液管管口。
(3)调节液面将移液管垂直提离液面,调节溶液的弯月面底部于刻度线相切(4)放出溶液放液以后使尖嘴口在容器内壁靠约30秒,注意最后一滴的处理,吹或不吹。
为了使液体自由落下,不停留在管内壁,确保移液准确定量,故放液时要垂直流下液体;若移液管上没有注明“吹”字,最后一滴不可吹出,因为在设计移液管时,移液管体积没有包括最后一滴溶液的体积。
3)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应如何进行定量转移?答:称取一定质量的固体放在小烧杯中,用水溶解,转移过程中,用一根玻璃棒插入容量瓶内,烧杯嘴紧靠玻璃棒,使溶液沿玻璃棒慢慢流入,玻璃棒下端要靠近瓶颈内壁,不要接近瓶口,以免有溶液溢出。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第三章A第3章水化学与水污染一、是非题(对的在括号内填“√”号,错的填“某”号)3(1)两种分子酸H某溶液和HY溶液有同样的pH值,则这两种酸的浓度(单位:mol/dm)相同。
()(2)0.01mol/dmNaCN溶液的pH值比相同浓度的NaF溶液的pH值要大,这表明CN的Kb值比F-的Kb值要大。
()(3)由HAc-Ac组成的缓冲溶液,若溶液中c(HAc)>c(Ac),则该缓冲溶液抵抗外来酸的能力大于抵抗外来碱的能力。
()(4)PbI2和CaCO3的溶度积均近似为10-9,从而可知两者的饱和溶液中Pb2+的浓度与Ca2+的浓度近似相等。
()(5)MgCO3的溶度积Kp=6.82某10,这意味着所有含有MgCO3的溶液中,c(Mg)=c(CO3),而且c(Mg)·c(CO3)=6.82某10。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标号填入空格内)(1)往1dm3、浓度为0.10mol/dm3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晶体并使之溶解,会发生的情况是_______。
(A)HAc的Ka值增大(B)HAc的Ka值减小(C)溶液的pH值增大(D)溶液的pH值减小(2)下列各种物质的溶液浓度均为0.01mol/kg,按它们的渗透压递减的顺序排列是______。
(A)HAc-NaCl-C6H12O6-CaCl2(B)C6H12O6-HAc-NaCl-CaCl2(C)CaCl2-NaCl-HAc-C6H12O6(D)CaCl2-HAc-C6H12O6-NaCl(3)设AgCl在水中,在0.01mol/dm3CaCl2中,在0.01mol/dm3NaCl 中以及在0.05mol/dm3AgNO3中的溶解度分别为0、1、2和3,这些量之间的正确关系是______。
(A)0>1>2>3(B)0>2>1>3(C)0>1=2>3(D)0>2>3>1三、填空题在下列各系统中,各加入约1.00gNH4Cl固体并使其溶解,定性分析对所指定的性质影响如何并简单指出原因。
大学化学思考题答案

实验一称量与滴定1.用分析天平称量的方法有哪几种?固定称量法和减量法各有何优缺点?在什么情况下选用这两种方法?答:直接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减量称量法固定质量称量法:操作速度很慢,适用于称量不易吸潮,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粉末状或小颗粒样品,以便容易调节其质量减量法:速度快,用于称量一定质量范围的样品或试剂,在称量过程中样品易氧化或易与CO2反应可运用此法。
2.分析天平的灵敏度越高,是否称量的准确度就越高?答:否灵敏度越高,达到平衡的时间太长,不便于称量。
3.减量法称量过程中能否用小勺取样,为什么?答:不能样品会沾到小勺上,影响称量准确度。
实验二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1.滴定管在装入标准溶液前需用此溶液润洗内壁2~3次,为什么?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是否需要干燥?是否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为什么?答:由于滴定管在用蒸馏水洗涤过程中,会有残留水液,需用标准溶液润洗内壁2~3次以消除标准溶液因残留水液而浓度降低引入的误差。
用于滴定的锥形瓶或者烧杯不需要干燥,更不需要用标准溶液润洗,因为水的存在对滴定结果无影响,而标准溶液润洗则会带来误差。
2.用HCl溶液滴定Na2CO3时所用水的体积是否需要准确测定?为什么?答:不需要准确。
因为NaCO3质量已经确定,所以水的体积对测定无影响。
3.用Na2CO3为基准物质标定0.1mol/L的HCl溶液时,能用酚酞作为指示剂吗?答:不能。
酚酞在中性溶液中为无色。
此滴定反应为:Na2CO3+2HCl=2NaCl+H2CO3H2CO3部分电离为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终点溶液pH值为3.9,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0~10.0.4.若Na2CO3溶解不完全,会对分析结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答:若Na2CO3溶解不完全,测出的VHCl偏小,则cHCl偏大。
5.每一次滴定完成后,为什么要将标准溶液加满至滴定管零刻度再进行下一次滴定?答:为了避免滴定管粗细和刻度不均匀造成的误差。
北京大学分析化学教材习题思考题答案word

分析化学习题与部分思考题参考答案第1 章绪论1.130.0mL 0.150mol ·L -1 的HCl 溶液和20.0mL 0.150mol ·L-1 的Ba(OH) 2溶液相混合,所得溶液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计算过量反应物的浓度。
答案:2 0.150 20.0 0.150 30.0c (Ba(OH) 2 )( 量) 0.015mol L过(20.0 30.0) 211.2称取纯金属锌0.3250g,溶于HCl 后,稀释到250mL 容量瓶中,计算c(Zn 2+)。
答案: c (Zn3m 0.3250 102 0.01988mol L )M V 65.39 250.011.3欲配制Na2C2O4 溶液用于标定KMnO 4 溶液(在酸性介质中),已知11c KMnO 4 0.10mol L ,若要使标定时两种溶液消耗的体积相近,问应配制多大浓5度(c)的Na2C2O4 溶液?要配制100mL 溶液,应称取Na2C2O4 多少克?2 2答案:2MnO 5C O 16H 2Mn 10CO 8H O4 2 4 2 2n 15KMnO14 n Na C O22 2 4c 15KMnO14 V KMnO c Na C O V Na C O4 2 2 4 2 2 42若:V (KMnO4) V(Na C O )2 2 4则:1 1c(Na 2C O ) c KMnO 0.050mol L2 4 42 51m( 3Na C O ) 0.050 100 10 134.02 2 40.67g1.4用KMnO 4 法间接测定石灰石中CaO 的含量(见例 1.6),若试样中CaO 含量约为40%,-1 KMnO4溶液约30mL,问应称取试样多少克?为使滴定时消耗0.020mol·L答案:1w(CaO) c15KMnO V KMnO4 43m10sM12CaO100%40% 5 1.50202ms301030.6808100%ms0.21g1.5某铁厂化验室常需要分析铁矿中铁的含量。
大学普通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习题答案1. 答案(1-)(2-)(3+)(4-)2. 答案(1c )(2d )(3a )(4d )(5abd )(6ad )(7d )(8d )3. 答案(1)燃烧前后系统的温度(2)水的质量和比热(3)弹式量热计热容4..答案: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K C g KgJ g m o lg m o lJ b )35.29659.298](120918.4[5.0122100032261111-+⨯⋅⋅-=⨯⋅⋅⨯----- C b =849J.mol-15.答案:获得的肌肉活动的能量=kJmolkJ molg g8.17%3028201808.311=⨯⋅⨯⋅--6. 答案:设计一个循环 3× )(2)(32s Fe s O Fe →×3→)(243s O Fe )(3s FeO ×2(-58.6)+2(38.1)+6p q =3(-27.6) 17.166)1.38(2)6.58()6.27(3-⋅-=----=molkJ q p7.答案:由已知可知 ΔH=39.2 kJ.mol -1 ΔH=ΔU+Δ(PV )=ΔU+P ΔVw ‘=-P ΔV= -1×R ×T = -8.314×351J = -2.9kJ ΔU=ΔH-P ΔV=39.2-2.9=36.3kJ8.下列以应(或过程)的q p 与q v 有区别吗? 简单说明。
(1)2.00mol NH 4HS 的分解NH 4HS(s) NH 3(g)+H 2S(g)(2)生成1.00mol 的HClH 2(g)+Cl 2(g) 2HCl(g)(3)5.00 mol CO 2(s)(干冰)的升华CO 2(s) CO 2(g) (4)沉淀出2.00mol AgCl(s)AgNO 3(aq)+NaCl(aq) AgCl(s)+NaNO 3(aq)9.答案:ΔU-ΔH= -Δ(PV )=-Δn g RT (Δn g 为反应发生变化时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 (1)ΔU-ΔH=-2×(2-0)×8.314×298.15/1000= - 9.9kJ(2)ΔU-ΔH=-2×(2-2)×R ×T= 0(3)ΔU-ΔH=-5×(1-0)×8.314×(273.15-78)/1000= -8.11kJ (4)ΔU-ΔH=-2×(0-0)×R ×T= 010.(1)4NH 3(g)+3O 2(g) = 2N 2(g) +6H 2O(l) 答案 -1530.5kJ.mol -1(2)C 2H 2(g) + H 2(g) = C 2H 4(g) 答案 -174.47kJ.mol -1(3)NH 3(g) +稀盐酸 答案 -86.32kJ.mol -1 写出离子反应式。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五六章思考题、习题

思考题:1. Co(Ⅲ)以通式CoCl m•nNH3生成八面体构型配合物,m及n的值可能是哪些?若1mol的一种上述配位化合物与Ag+离子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问m和n的数值各为多少?答:(1)由于Co(Ⅲ) 为+3,则m=3,CoCl m•nNH3为八面体构型配合物,即配位数为6。
n的值可能为6、5、4、3(2)1mol配位化合物与Ag+离子作用生成1molAgCl沉淀,配合物的外界为1,n=6-(3-1) =42. 在不同条件下,可从三氯化铬水溶液中获得3种不同颜色的配合物。
分别加入AgNO3后,紫色的可将氯全部沉淀为AgCl,而蓝绿色的有2/3的氯沉淀出来,绿色的加入AgNO3后只有1/3的氯沉淀为AgCl,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写出它们的结构式。
答:紫色[Cr(H2O)6]Cl3蓝绿色[CrCl(H2O)5]Cl2绿色[CrcCl2(H2O)4]Cl3. 衣物上的铁锈渍,可先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润湿,再滴加草酸溶液,然后以水洗涤而除去。
试予以解释。
答:衣物上的铁锈渍,先用高锰酸钾的酸性溶液润湿,是使其氧化并以Fe3+存在,滴加草酸溶液,Fe3+与C2O42-形成易溶于水的络合物,用水冲洗即可除去。
4. [Fe(H2O)6]2+为顺磁性, 而[Fe(CN)6]4–为反磁性, 请分别用价键理论和晶体场理论解释该现象。
答:价键理论[Fe(H 2O)6]2+ 配离子中的Fe 3+离子在配位体H 2O 影响下,3d 轨道的五个成单电子占据五个轨道,外层的4s ,4p ,4d 轨道形成sp 3d 2杂化轨道而与6个H 2O 成键,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Fe(CN)6]4– 配离子中的Fe 3+离子在配位体CN -—影响下,3d 轨道的五个成单电子占据3个轨道,剩余2个空的3d 轨道同外层的4s ,4p 轨道形成d 2 sp 3杂化轨道而与6个CN —-成键,形成八面体配合物。
晶体场理论[Fe(H 2O)6]2+轨道分裂能△o=10400cm -1 ,P=17600cm -1,因P ﹥△o ,故为高自旋态,顺磁性。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大全

第一章课后作业答案1-4.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它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正确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的。
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电子、质子、中子。
(2)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一个原子的质量;错误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个原子的真实质量与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3)4g H2和4g O2所含分子数目相等;错误4g H2含有2mol氧气分子。
氢气相对分子质量2,4g/(2g/mol)=2mol。
4g O2含有0.125mol氧气分子。
氧气相对分子质量32,4g/(32g/mol)=0.125mol。
所以分子数目不相等。
(4)0.5mol的铁和0.5mol的铜所含原子数相等;正确铁和铜都是由原子构成的金属,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相同,即摩尔数相同,就表示原子数相同。
(5)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错误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数(N)(如:分子,原子等)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A)之比,即n=N/NA。
物质的量是一个物理量,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符号为n。
物质的量的单位为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物质的质量: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和空间位置而改变,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之一,通常用m表示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物质的摩尔质量(6)化合物的性质是元素性质的加合。
错误化合物的性质是由组成该化合物的微观结构决定的,例如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性质却不同。
1-5.硫酸铵(NH4)2SO4、碳酸氢铵NH4HCO3和尿素CO(NH2)2三种化肥的含氮量各是多少?哪种肥效最高?答:①硫酸铵(NH4)2SO4,含氮量为(14*2)/(14*2+1*8+32*1+16*4)≈0.212②碳酸氢铵NH4HCO3,含氮量为14/(14+1*5+12+16*3)≈0.177③尿素CO(NH2)2,含氮量为(14*2)/(12+16+14*2+1*4)≈0.467综上,0.177<0.212<0.467,这三种肥料中,尿素的含氮量最高,所以尿素的肥效最高。
大学化学基础(邓建成第二版)第一章思考题、习题

T < 2 1 9 6 .1 K
(3) HgO (s) = Hg(l)+1/2O2 (g) 70.29 76.06 205.03
Θ ∆rH m = 91kJ / mol
Θ Sm ( J ⋅ mol −1 ⋅ K −1 )
Θ ∆ r S m (298.15 K ) = 205.03 ×1/ 2 + 76.06 − 70.29
则反应可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8. 查表求下列反应:2Fe2O3 (s)+3C(s) = 4Fe(s) + 3CO2 (g) 在什么温度下能够自发进行?
Θ Θ 解:查表得298K时各物质的 ∆ f H m 和 Sm
Θ ∆ f H m (kJ / mol )
2Fe2O3 (s)+3C(s) = 4Fe(s) + 3CO2 (g) -824.2 0 87.4 5.74
㊀
㊀
3NO2(g)+H2O(l) = 2HNO3(l)+NO(g) 33.18 -285.83 -174.10 90.25
Θ Θ Θ Θ Θ ∆rHm (298.15K) =[∆f Hm ( NO, g) +2∆f Hm ( HNO,l)]−[∆f Hm ( HOl) +3∆f Hm ( NO , g)] , 3 2 2
2 .反应:N2(g)+3H2(g)=2NH3(g) 在恒容量热器中进行,生成
㊀ 2molNH3时放热82.7J,求反应的△rUm和298K时反应的
。
根据 rHm △
㊀
解:Qv=1mol×
㊀ △rUm ㊀
(反应进度为1mol)
△rUm = –82.7J/mol Qv= –82.7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U=Q+W , 由 Qp= △H 得:
大学化学思考题

《大学化学》思考题2005年12月1. 根据J 与K θ的变化关系,讨论为什么增加产物的浓度,平衡向着逆方向移动?为什么温度升高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正方向方移动?2. 钟乳石的主要成分为CaCO 3,根据平衡CaCO 3+CO 2+H 2O Ca(HCO 3)2讨论钟乳石的形成机理。
3. 从可行性、加快速率、提高效率和效益的角度,应用热力学和动力学原理解决合成氨的生产条件的优化问题,包括生产中的压力,温度,催化剂和分离手段。
N2(g)+3H 2(g ) 2NH 3(g)4. 若C+O 2=1/2CO ,C+O 2=CO 2,CO+1/2O 2=CO 2的标准平衡常数分别为K 1θ,K 2θ,K 3θ,从盖斯定律及K θ与△G θ的关系出发,讨论各平衡常数的关系。
5. 请根据盖斯定律和反应热的定义推导出任意化学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与各反应物物质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的关系。
6. 对任意反应是否温度升高都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请讨论。
7. Kelvar 是一种强度很高的聚合物,可它制造的绳子用于海水和钻井平台,其强度相当于钢丝绳强度的20倍,也可用于制造防弹背心,合成它的单体为: NH 2H 2N C C O OH OH O(1) 请写出聚合物的分子结构,注明其链节和单体单元,并写出其缩聚反应式。
(2) 注明两条分子链之间的氢键。
(3) 如果它的平均分子量为105,则它的分子链平均聚合度为多少?(4) 与钢丝绳相比,在海水中使用它有什么优点?8. 汽车用铅蓄电池电力不够,不能使汽车正常发动,这时,电池内的溶液中H +浓度比正常工作时高还是低?说明其化学原理。
9. 苯环的分子式为C 6H 6,分子呈正六边形结构,请从杂化轨道理论分析各碳原子的化学键。
10. 空气中少量的硫化物会与银器反应生成Ag 2S 而使其失去光泽,有效的处理办法是将银器与一小片锌用导线连接浸到含有少量盐的溶液中去,请分析为什么这种方法能够使银器恢复光泽?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完整版)大学化学实验思考题答案实验一络合滴定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及参考答案:1、因为EDTA与金属离子络合反应放出H+,而在络合滴定中应保持酸度不变,故需加入缓冲溶液稳定溶液的pH值。
若溶液酸度太高,由于酸效应,EDTA的络合能力降低,若溶液酸度太低,金属离子可能会发生水解或形成羟基络合物,故要控制好溶液的酸度。
2、铬黑T在水溶液中有如下:H2In-? HIn2-? In3-(pKa2=6.3 pKa3=11.55)紫红兰橙从此估计,指示剂在pH<6.3时呈紫红色,pH>11.55时,呈橙红色。
而铬黑T 与金属离子形成的络合物显红色,故在上述两种情况下,铬黑T指示剂本身接近红色,终点变色不敏锐,不能使用。
根据实验结果,最适宜的酸度为pH 9~10.5,终点颜色由红色变为蓝色,变色很敏锐。
3、Al3+、Fe3+、Cu2+、Co2+、Ni2+有干扰。
在碱性条件下,加入Na2S或KCN掩蔽Cu2+、Co2+、Ni2+,加入三乙醇胺掩蔽Al3+、Fe3+。
实验二原子吸收法测定水的硬度一、思考题参考答案:1.如何选择最佳的实验条件?答:通过实验得到最佳实验条件。
(1)分析线:根据对试样分析灵敏度的要求和干扰情况,选择合适的分析线。
试液浓度低时,选最灵敏线;试液浓度高时,可选次灵敏线。
(2)空心阴极灯工作电流的选择:绘制标准溶液的吸光度—灯电流曲线,选出最佳灯电流。
(3)燃助比的选择:固定其他实验条件和助燃气流量,改变乙炔流量,绘制吸光度—燃气流量曲线,选出燃助比。
(4)燃烧器高度的选择: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燃烧器高度曲线,选出燃烧器最佳高度。
(5)狭缝宽度的选择:在最佳燃助比及燃烧器高度的条件下,用标准溶液绘制吸光度—狭缝宽度曲线,选出最佳狭缝宽度。
2.为何要用待测元素的空心阴极灯作光源?答:因为空心阴极灯能够发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谱,而且为了保证峰值吸收的测量,能发射出比吸收线宽度更窄、强度大而稳定、背景小的线光谱。
大学化学(第二版)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PNH3/Pө)2
(PN2/Pө)1 ·(PH2/Pө)3
ΔrGm(T) = ΔrGmө(T)+2.303RT lgQ
Sn(s)+O2(g)= SnO2(s)
[P34:8题] 设汽车内燃机内温度因燃料燃烧反应达到1300℃, 试计算该反应: N2 (g) + O2 (g) = 2NO(g) 在1300℃时的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和标准平衡常数Kө。
p(O2) = 101.325Kpa×21% = 21.28Kpa
P(O2)
Pө
1
P(O2)/Pө
21.28Kpa
100Kpa
解: 查表可知: Sn(s) + O2(g) = SnO2(s) ΔfGmө (298.15K)/( kJ·mol-1) 0 0 -519.7
(1) 在标准态下自发进行的温度T的计算:
△rSmө(298.15K) =∑viSmө(生成物) -∑viSmө(反应物) =[ 1×106.7] –[1×39.75 + 1×248.22 + 1/2×205.14] = -283.84J·mol-1·K-1
(1000/100)1 ·(1000/100)3
(1000/100)2
ΔrGm(T) = ΔrGmө(T) + 2.303RTlgQ = -21.63 + 2.303×8.314×10-3×573.15×lg(100) = 0.318(kJ·mol-1)
ΔrGm(T) =ΔrGmө(T) +2.303RTlgQ = -145.28 + 2.303×8.314×10-3×1250×lg(22.37) = -112.98kJ·mol-1<0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DOC)

第1章 化学热力学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 2.A 3.C 4.B 5.D 6.C 7.C 8.C 9. A 10. C 11. A 12.C (二)填空题1.40;2.等温、等容、不做非体积功,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 3.>,<,=,> 4.增大、不变 5.不变 6.3.990 kJ·mol -1(三)判断题1. ×2. ×3. ×4. ×5. √6. ×7. ×8. ×9. × 10. × (四)计算题1.解:(g)O N (l)H 2N 4242+O(l)4H (g)3N 22+(l)H N 42摩尔燃烧热为 2.解:)mol ·(kJ 28.254166.963.502)84.285(401f B r --=-⨯--⨯+=∆=∆∑HH ν)mol ·(kJ14.627211r-Θ-=∆=H Q pK 1077.3109.9824.37333mr r ⨯=⨯--=∆∆=-S T 转)mol ·(kJ 78.34357.86)15.137(36.3941f B r --=---=∆=∆∑G ν)K ·mol ·(J 9.9865.21056.1975.191216.21311B r ---=--⨯+==∆∑νNO(g)CO(g)+(g)N 21(g)CO 22+)mol ·(kJ 24.37325.90)52.110(5.3931f B r --=----=∆=∆∑H ν此反应的 是较大的负值,且)(,)(-∆-∆S H 型反应,从热力学上看,在 T 转的温度以内反应都可自发进行。
3.解:外压kPa 50e =p ,11p nRT V =,22p nRTV =,2e p p = 系统所做功:定温变化,0=∆U0=+=∆W Q U ,所以Q =1 247.1(J ) 定温过程pV =常数 ∆(pV )=0 所以 0)(=∆+∆=∆pV U H 4.解:查表知CaO(s) + SO 3(g) = CaSO 4(s)求得同理求得 因为 所以根据经验推断可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
(完整版)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教学内容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1.系统(体系)被划定的研究对象。
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能量交换);..物质交换,只有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
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6*.途径完成某过程的路径。
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变量是相同的。
7*.容量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具有加合性,例如m(质量)V、U、G等。
8*.强度性质这种性质的数值与系统中的物质的量无关,不具有加合性,例如T、 (密度)、p(压强)等。
9.功(W)温差以外的强度性质引起的能量交换形式 [W=W体+W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2. 错3. A4. D5. 4.99 mol6. 5.1 mmol·L-17. (1) 15.8 mol·L-1(2) 14.8 mol·L-1 8. 0.32 L 9. 10.3 m L 10. 4.00 mmol 11. 不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变化12. 2.4 mol·kg-1 2.2 mol·L-1 0.04113. 0.018 14.(1) 0.023 0.977 (2) 1.34 mol·kg-1第一章稀溶液的依数性6. 2.33kPa7. ⑴乙溶液⑵甲溶液变稀,乙溶液变浓,直到二者蒸气压相等⑶ 3.22g 8. C14H10 9. 28.1 -1.85℃10. C10H14N2 11. 8 12. 342.713. 凝固点从高到低的顺序为C>A = B>D14. 渗透压由大到小的顺序是D>B>C>A15. A16. D 17. B 18. 6.91×104 19. 722 kPa20. K3Fe(CN)6→3K+ + [Fe(CN)6]3-21. 是22. C6H12O6的浓度大,在同样温度下渗透压大。
23. Na2CO3溶液的渗透浓度高,沸点就高。
24. 2.323 kPa 25. 6.85 ×104 g · mol-126. -24.4℃27. 0.30 mol·L-128. 122 g·mol-1,244 g·mol-129. ⑴ 251 g·mol-1⑵ 4.54×10 –4 kPa ⑶- 0.0148℃30. (1)错(2) 错31 A32. C 33. C笫二章电解质溶液1. 答:2. 答:3. (1)H2O + H2O OH-+ H3O+(2)HCO3—+ H2O CO32—+ H3O+(作为酸)HCO 3— + H 2OH 2CO 3 + OH — (作为碱) (3)HSO 4— + H 2OSO 42— + H 3O + (作为酸) HSO 4— + H 2OH 2SO 4 + OH - (作为碱) (4)H 2PO 4— + H 2OHPO 42- + H 3O + (作为酸) H 2PO 4— + H 2OH 3PO 4 + OH — (作为碱) 4. H +的浓度并不是PO 43—浓度的3倍。
5. 两性物质的酸常数比碱常数大,则显酸性;酸常数比碱常数小,则显碱性。
HCO 3-: K b2 >K a2 ,所以溶液显弱碱性。
H 2PO 4-: K a2 >K b3 ,所以溶液显弱碱性。
6. 第一杯混合液2.88;第二杯混合液7.00。
7. 0.181 mol ·L -18. (1) 应加入碱性的NaAc ,(2) 5.70 ,(3) 13.95。
9. 3.75×10-6 。
10. 2.911. (1) 5.28;(2) 8.31;(3) 11.5112. (1) 不相同 (2) 相同 。
13. B 。
14. D 。
15. A 。
16. (1) pH 4.50,[A -] = 0.20;(2) pH 0.70,[A -] =3.15×10-5 mol ·L -117. 0.115 mol ·L -1 。
18. 2.14×10-6 。
19. D 。
20. B.。
21. B 。
第三章 缓冲溶液1、决定缓冲溶液pH 的主要因素是p K a 和缓冲比,决定缓冲容量的主要因素是总浓度和缓冲比。
3、⑴ 8.27~10.27 ⑵ 3.89~5.89 ⑶ 6.21~8.21 ⑷ 2.74~4.744、9.555、⑴ 0.56 ⑵ 0.35 ⑶ 5.6 ⑷ 2.26、 ⑴ K a2 ⑵ 10.447、V (H 2PO 4- ) = 392 mL ,V (HPO 42-) = 608 mL8. 0.51 g 9.⑴ KH 2PO 4-Na 2HPO 4 ⑵)HPO(24-n = 0.182 mol ,)PO H (42-n = 0.118 mol 10、⑴1.0 mol·L -1 ⑵9.07 11、⑴ 7.40 正常 ⑵ 7.31<7.35 酸中毒⑶ 7.70>7.45 碱中毒12、⑴ 4.92 ⑵ 0.64 g 13、 13.0 g14、V (HCl )=0.24 L ,5.8 (g) 15、⑶ 和 ⑸ 16、7.8⨯10-6 mol · L -117、3.81 18、⑴ 10.14 ⑵ 1.6 g 19、1.5520、⑴ 1 ⑵ 取400 mL HCOOH 和200 mL NaOH ⑶ 0.333 mol · L -1 21、 5.22 22、20第四章难溶强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9、D 10、选 D 12、A13、D 14、B 15、2.80 ~8.8716、6.3×10-5 mol·L-1(2) 6.3×10-5 mol·L-1, 1.26×10-4 mol·L-1 (3) 1.0×10-10 mol·L-1 (4) 1.1×10-6 mol·L-1(5) 同离子效应使溶解度大大地降低,OH -的影响比M2+大17、6.61g 18、(1)0.20 mol·L-1(2)400 mmol·L-119、没有沉淀生成20、(1)8.72×10-4 mol ·L-1(2) 7.6×10-6 mol·L-1(3) 同离子效应所致21、2.8 ×10-5 (2) S2 = 6.1 ×10-822. (1) PbSO4先沉淀(2) 4.33×10-5 mol ·L-1 23、(1) 1.05×10-5 (2) 1.1×10-9 (mol·L-1)第五章胶体和乳状液3、C4、D5、(1)[(Fe(OH)3)m·n FeO+·(n-x) Cl-]x+·x Cl-;(2)[(As2S3)m·n HS-·(n-x) H+]x-·x H+,两溶胶等体积混合将会产生聚沉。
6、[(Au)m·n AuO2-·(n-x)Na+]x-·x Na+,在电场中向正极方向迁移。
7、 B 9、B 。
14、【答】先加明胶,对金溶胶起保护作用,再加NaCl溶液时金溶胶不会聚沉。
先加NaCl,金溶胶发生聚沉,再加明胶溶液时,沉淀也不会溶解。
17、[(AgCl)m·n Cl-·(n-x) Na+]x-·x Na+,Al(NO)3>CaSO4 >Na3PO4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基础7、(1)对(2)错(3)对(4)对(5)错8、(1)对(2)对(3)对(4)对(5)错9、(1)错(2)错(3)错(4)错(5)错10、(1)错(2)错(3)对(4)错11、A12、D 13、B 14、B15、(1)-231.2 kJ(2)-228.8 Kj 16、(1)4 (2)2 17、65.7 kJ·mol-118、-386 kJ·mol-119、1.9 kJ·mol-120、- 633.1 kJ·mol-1,- 635.7 kJ·mol-121、(1) 0.000 390 1,21.09 kJ·mol-1(2) 128.1 kJ·mol-1 22、16.07 23、15.5424、7.4×104- 27.2kJ· mol-125、(1)26.65 k J·mol-1(2)333K = 66℃26、 2 878.43 kJ·mol-1或2 879.87 kJ·mol-127、- 171.34 kJ·mol-128、- 1935 kJ· mol-1 29、11009 J · mol-1,0.0118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1(1)D (2)E 6.(1)0.25 mol⋅L-1 min-1(2)0.18 mol⋅L-1 min-1(3)0.35 mol⋅L-1 min-1 7.(1)3.2⨯ 104 s(2)1.7 g 8.(1)0.014 mol⋅L-1⋅s-1(2)0.028 s-1(3)0.056 L ⋅mol -1⋅s-1当A的浓度为1.0 mol⋅L-1时,反应速率常数不变。
9.(1)3.0 ⨯ 10-8 mol⋅L-1⋅s-1(2)1.7s(3)1.6⨯ 10-9 mol⋅L-110. 5.0 h11.(1)1.8⨯ 103 s(2)283 K 12. 107 kJ ⋅mol–1, 2.2倍13. 85.3 kJ ⋅mol–1, 84.7 kJ ⋅mol–1, 4.05⨯101214. 10 15. 75.2 kJ ⋅mol–116. 金催化时:7.0⨯ 1013倍,铂催化时:7.0⨯1024倍。
17. 加快了0.2倍18. 1.83⨯ 104a 19. 7.1⨯ 10-12s 20. 10 t1/221. 3.3 kPa 22. 17.5 kJ ⋅mol–1第八章电极电位1.+6,+2.5 3.Fe2(SO4)3 4.-0.762V5.正极MnO-4 + 8H+ + 5e- ─→Mn2+ +4H2O,H+,Mn2+,MnO4-|Pt 负极2Cl- ─→Cl2↑+ 2e-,Cl-|Cl2(g), Pt(-) Pt,Cl2(p)|Cl-(c1) || H+(c2),Mn2+(c3),MnO-4(c4)|Pt (+)6.能,金属离子浓度必须不同7.0.52V8.(1) 、(2) 、(4) 、(5)9.0.428 1V, (-)Cu | Cu2+(0.1 mol·L-1) || Ag+(0.1 mol·L-1) | Ag(+)10.逆向11.φ ( H+/H2)=-0.0592 pH12.H+ 浓度越小,电极电位越低,反之亦然。
含氧酸根在酸性强的条件下,氧化能力强。
13.1.48×10-6 14.-0.899 8V15.(1) 0.329 (2) 9.25×109, 反应(2)进行的程度大16.正极:Fe3+ + e =Fe2+ 负极:Cd = Cd2++2e,E = 0.830 2 -(- 0.432 6) = 1.262 8>0,正向17.4.0, 1.0×10-418.K = 4.93×1030反应很完全19.(1) (-) Zn(s)∣Zn2+(aq)‖Ag+(aq)∣Ag(s) (+)(2) (-) Pt, Cl2(g)∣Cl-(aq)‖Cr3+(aq) , Cr2O72-(aq), H+(aq)∣Pt(s) (+)20.0.8146 V21.-0.4281V,逆向,(-) Cu | Cu2+(0.1mol·L-1) || Ag+(0.1mol·L-1) | Ag (+)22.7.86×10-4 mol·L-123.1.476 4 V第九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1、(1)玻尔将普朗克量子理论应用于原子结构,提出了原子能级不连续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的不连续光谱;(2)德布罗意提出了电子的波动波粒二象性质;(3)海森堡提出不确定原理:不能同时准确地测定电子的位置和动量;(4)薛定谔提出了电子运动的波动方程,比玻尔模型能更好地阐明电子的行为;(5)洪特指出,电子在简并轨道上排布时,尽可能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6)泡利提出不相容原理,指出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2个电子的4个量子数完全一样;(7)徐光宪提出在多电子原子中填电子时能级高低可按照n + 0.7 l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