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荷》教案
课文《荷花》的教案设计
![课文《荷花》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ccfcfe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0.png)
课文《荷花》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荷花》。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荷花的美丽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荷花》。
2.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荷花的美丽和作者对荷花的喜爱。
3.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
2. 学会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荷花》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荷花的美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荷花的认识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荷花》。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节奏的把握。
3.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分析,深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4. 学习生字词(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灵活运用生字词。
(2)学生展示自己通过描绘事物的方法来表达感受的作品。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荷花》。
(2)运用课文中的生字词,写一篇关于自然景色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更多关于荷花的资料,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文化意义。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色,尝试用描绘事物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意识。
2. 朗读评价:评价学生在朗读时的语音、语调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课文《荷花》教案设计
![课文《荷花》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1afa174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cc.png)
《荷花》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荷花》,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图片,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相关资料,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人体美和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3)引导学生珍惜和感恩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能力。
(3)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荷花生长过程的描述。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荷花图片及相关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4. 作业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征。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荷花的了解。
(3)简介课文《荷花》的作者和背景。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分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课堂练习(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2)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编写关于荷花的句子。
5. 小结与布置作业(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2)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预习下一课。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今后的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合作意识等,给予相应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和运用,以及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024年《荷花》教学设计_6
![2024年《荷花》教学设计_6](https://img.taocdn.com/s3/m/6f6f51d2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02be85f.png)
2024年《荷花》教学设计2024年《荷花》教学设计1(约3132字)一、教学目标1、理解“姿势、翩翩起舞”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四段。
3、感受荷花的美丽,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荷花的美丽。
难点:体会作者仔细观察,丰富想象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一)重读“姿势”──感悟“画”美1、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读了课文,分享了荷花的三种姿态。
这节课,我们一起从欣赏荷花的姿态进入荷花的世界吧。
2、重读姿势美。
师:谁来读读课文第三段?(生读第三段。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究竟有几种姿势呢?在课文的第二段,我们知道了荷花有的才展开,有的全展开,还有没展开的花骨朵。
我们把这些姿势加进去,读一读,请看大屏幕。
师出示句式:看看这一朵,____________,很美;看看那一朵,____________,也很美;再看看这个花骨朵,____________,真的很美!3、大自然创造美丽的画面。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生:看看这一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很美,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另外一朵,花瓣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也很美,也真像一幅活的画。
生:再看看这个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真的很美!真的很像一幅活的画。
师:这姿势的意思就是?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姿态。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样子。
生:姿势的意思就是荷花的形态。
师:姿势这么美的荷花成了一幅活的画,这一幅活的画是谁画出来的?生:我认为是荷花画出来的。
生:我觉得是画家画出来的。
生:我有不同的想法,我认为是叶圣陶爷爷画出来的。
生:我还有不同的意见,我觉得这么美的画,只有大自然才能画出来。
师:孩子们!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这么美丽的画卷,是神奇的大自然让我们感受到荷花那充满向上的精神力量!多么了不起的大自然啊,不由得你不去热爱她,不去赞颂她!让我们热爱大自然的同学一起来,与大自然对话,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来,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三段,再次欣赏这幅活的画,再次感受荷花的美。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05ea47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3f.png)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荷花》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容,掌握生字新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小组讨论、个人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自主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荷花的美丽,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生字新词,理解文章主题和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和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2.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荷花图片和播放相关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这是什么花?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进而引入课文《荷花》。
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生字新词,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 精读课文,深入理解:a. 学习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花的词语,并理解“清香”的意思。
b. 学习第二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叶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理解“挨挨挤挤”、“冒”等词语的意思。
c. 学习第三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找出描写荷花的颜色的词语,并通过观察图片感受荷花的美丽。
d. 学习第四自然段:让学生朗读课文,理解“翩翩起舞”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说说荷花为什么“翩翩起舞”。
e. 学习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解“姿势”的意思,并想象一下荷花还会有哪些姿势。
4. 回顾全文,总结要点:引导学生回顾全文,总结出课文中描写荷花的特点和词语,并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身边的大自然景象,或者画一画自己心中的大自然景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表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赏荷《雨荷》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 赏荷《雨荷》](https://img.taocdn.com/s3/m/b978a1fe84254b35eefd34a3.png)
资料宝袋
冰心(1900.10- 1999.02),原名谢婉 莹,福建长乐人 。中 国诗人,现代作家, 翻译家,儿童文学作 家,社会活动家,散 文家。笔名冰心取自 “一片冰心在玉壶”。
预习检查
1、指名朗读《雨荷》。 2、指名认读生字和词语。
字词乐园
徘 徊 荫 庇
字词乐园
近义词: 覆盖--- 掩盖 遮蔽--- 遮拦
心灵感悟
不同作家笔下的荷花有着不同灵动 的生命,它是明艳的花朵,它是跳跃的 生命,它是深深的哲理,让我们在欣赏 荷花中细细体味把!
随堂练习
1、辨字组词。 姊(姊妹 ) 妹(姐妹 )
幻(幻想 ) 幼(幼儿 )
随堂练习
2、按要求写句子。 有并蒂的。 有三蒂的,四蒂的。 (用关联词合成一句话) 不仅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 蒂的。
1、第3段中祖父的话有何用意? 表达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从侧 面说明家乡的人们与莲的亲密关系。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2、第5段中的“不敢”“也无法”表 明什么? 表明作者为红莲在风雨中飘摇不 定而担心却又无可奈何。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3、第7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 好处?
拟人的修辞手法。对荷叶加以高度 赞赏,为下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和词语。
二、课文理解 4、因为风雨,我的心情发生了什么 变化? 烦闷—不适意—担心—放心。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5、“心中的雨点”和“无遮拦天空 下的荫庇”分别比喻什么? “心中的雨点”比喻在生活中可 能遇到的各种烦恼等。“无遮拦天空 的荫庇”比喻母亲无处不在、无时不 在的伟大的爱。
课文详解
二、课文理解 6、为什么说母亲是荷叶? 作者由荷叶为莲花遮挡风雨而想 到母亲为子女的成长无私地奉献,一 路遮风挡雨。她们甘于默默奉献的伟 大品质多么想象啊!因此作者认为母 亲就是荷叶。
课文《荷花》教案精选
![课文《荷花》教案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6a670f88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4293a1b.png)
课文《荷花》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荷花》一文。
详细内容包括:课文朗读、生字词学习、句子解析、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修辞手法赏析以及课文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 学生能够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赏析,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重点:生字词学习、课文朗读、句子解析、荷花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荷花实物或图片、课文朗读音频。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荷花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荷花的特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文朗读: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音频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生字词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字词,并对重点词语进行解释。
4.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6. 修辞手法赏析:通过例句分析,让学生了解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7.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本课所学修辞手法,创作一段描写荷花的文字。
8.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与荷花相关的练习题,进行讲解和示范。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花》2. 生字词:荷叶、荷花、蜻蜓、清香、翩翩起舞等。
3. 句子解析: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 课文主要内容: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运用本节课所学的修辞手法,描写一下你喜欢的花朵。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荷花的诗词、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文《荷花》教学教案
![课文《荷花》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9e1f79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ac.png)
课文《荷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荷花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实物或多媒体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荷花的美丽。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的朗读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课文相关图片或实物。
3. 课文原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美丽。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荷花的认识和感受。
2. 学习生字词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画出生字词。
讲解生字词的意思,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
3. 朗读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课文中荷花的美丽和作者的情感。
4. 理解课文让学生分段阅读课文,讨论每段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思考荷花给作者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画一画他们心中的荷花,并分享给大家。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如:1.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是否扎实。
2. 课文朗读和讨论是否充分,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课文。
3.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否需要调整。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荷花池,亲身体验荷花的美丽。
2. 让学生家长参与教学活动,共同欣赏孩子的作品。
3. 开展以荷花为主题的绘画、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课堂。
2. 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积极反馈,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
2024年语文《荷花》教案
![2024年语文《荷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fbe3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45.png)
2024年语文《荷花》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荷花》一文。
文章描述了作者夏日赏荷的所见所感,细致描绘了荷花的美丽景象。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课文,理解荷花的特点;学习生字词,积累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会用词语描述荷花的美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神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用词语描绘荷花的美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出示荷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它有什么特点?”2. 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精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逐段朗读,分析荷花的特点。
(2)学生讨论,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
(2)教师讲解生字词,指导书写。
5. 随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词语描绘荷花的美丽。
(2)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荷花的知识?”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荷花》2. 主要内容:荷花的美丽景象生字词学习作者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用词语描绘荷花的美丽。
2. 答案:(1)略(2)示例:荷花的美丽犹如一位仙子,碧绿的荷叶是她美丽的裙摆,粉嫩的花瓣是她娇羞的面庞。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困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3. 拓展延伸:课后可让学生收集关于荷花的诗句、故事等,进一步了解荷花的文化内涵。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荷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ce6e9f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34.png)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感受荷花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兴趣。
-通过问答、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课文中的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பைடு நூலகம்。
-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荷花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课文中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荷花的美丽?”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读比赛、仿写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4.鼓励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欣赏美的情感,通过学习《荷花》,激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关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从生活中做起。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荷花的形象描绘和情感表达,特别是对课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使他们在朗读中能够自然地传达出荷花的美丽和课文所蕴含的意境。
3.将所学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写作能力,引导学生仿写时能够灵活运用修辞手法,创作出富有想象力和美感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荷花》这篇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课文朗读:请学生在家中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认真朗读课文《荷花》三遍。要求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中荷花的美丽景象,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审美能力。
2.仿写练习:请学生运用课文中学习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仿写一篇描绘荷花的短文。要求短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表达出自己对荷花的独特感受。字数在200-300字之间。
《荷花》教学设计(9篇)
![《荷花》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fc5016b0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3a.png)
《荷花》教学设计(9篇)篇一:《荷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计理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言,发展语感,并充分利用教材留有余地的空白处,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展开想象,欣赏荷花的美丽,让他们自主学习,大胆质疑,并将课文充分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欣赏有关荷花的课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培养审美情趣,感受大自然的美。
通过学生的自主读书,发展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教学难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剪纸荷花头饰教学过程:一、复习生字,激趣导入1、复习生字2、播放荷花录象,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形象感知。
3、谈谈感受:看完录象,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形容一下你所看到的荷花吗?4、教师引入课文。
二、潜心品读,领悟美感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画出分别描写荷叶、荷花的句子。
2、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重点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间冒出来。
有的。
有的。
有的。
”4、教师把学生的发言小结,指导朗读。
三、再创想象,理解重难点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
”2、融情入景,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就是一朵荷花。
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什么呢?(充分激发学生想象力)四、拓展延伸,课后作业:(自主任选一项完成)画一幅荷花图五、板书:3、荷花荷叶大、绿、多、密看到荷花有的。
有的。
有的。
美篇二:《荷花》教学设计篇二【设计理念】阅读教学的紧要任务是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感。
因此,阅读教学的整体构架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语感为核心,以指导读书活动为“经”,以字词句的训练为“纬”;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必须坚持“重感悟、重积累、重运用”。
冰心《雨荷》第一课时教案
![冰心《雨荷》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f343bc6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53.png)
冰心《雨荷》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弄清作者借“荷叶勇敢慈怜”的品格来表达“母亲的伟大”的品质这两者之间的联系,领会作者所表达的对伟大母爱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生尊敬老人的情感。
二、教学准备1、自学课文。
2、查找有关冰心的资料。
3、收集赞美荷花的诗句。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尊敬老人的情感。
难点:弄清“物”与“人”的联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齐背周敦颐的《爱莲说》。
2、你知道其他赞美荷花的诗句吗?学生交流。
3、揭题,简介作者。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赞美荷叶的文章《雨荷》,这篇文章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和诗人冰心所作。
谁来谈谈冰心。
(同学交流资料)设计理念:通过课前的查找、收集资料,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同时激发学生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了解作者的情况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交流课前自学情况。
1、组内交流。
各小组由组长负责安排小组成员对课前自学情况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同时,请几位优秀同学上黑板板书自己的课文思路图。
2、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设计理念:本环节旨在对全班同学的自学情况进行了解,同时要求同学根据交流情况,及时对自己的预习情况进行修正和补充。
①生字词字音、字形请两组同学朗读生词。
正音。
注意:姊阴——荫并蒂徘徊请一组同学辨析字音、字形。
其他同学纠正错误。
词语理解请一组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补充。
设计理念:生字词的读音,学生借助拼音完全可以掌握。
本环节安排汇报生字的音节、音序、偏旁部首及形近字辨析等,是为了复习汉语拼音和复习学过的生字,防止回生。
词语的理解要求每位同学自学时至少要查五个自己不理解的词语的准确解释,再联系上下文理解。
通过全班互相补充基本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②课文脉络请几位板书课文思路图的同学做分析说明。
设计理念:课文思路图的的完成需要在学生仔细阅读、分析课文的基础上,因而促使学生认真自学。
课文荷的教案设计
![课文荷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c5d6b4a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dd.png)
课文《荷》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荷》。
(2)理解课文《荷》的内容,把握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荷的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2)运用多媒体展示荷的生长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荷》。
(2)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课文中所涉及的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荷》的课件或黑板。
(2)荷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荷》。
(2)收集有关荷的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荷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察。
(2)邀请学生分享收集到的有关荷的资料。
(3)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荷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篇关于荷的课文。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荷》。
(2)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荷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2)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应用拓展:(1)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荷》。
(2)背诵课文《荷》。
(3)运用所学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荷的特点。
2. 课堂作业:(1)完成生字词练习。
(2)完成关于保护环境和珍惜生命的手抄报。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荷花》教案教学设计
![《荷花》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17c96b3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d.png)
《荷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花》诗歌。
(2)理解《荷花》诗歌的主题和意境。
(3)学会生词的生字,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2)通过绘画、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主题和意境的理解。
3. 生词的生字的学习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抽象的意象的理解和表达。
2. 诗歌韵律和节奏的把握。
3. 生词的生字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3. 生词的生字卡片。
4. 绘画、表演等活动的道具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引导学生思考荷花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新课导入:(1)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朗读《荷花》诗歌全文,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3. 诗歌解析:(1)逐句解析诗歌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意象的含义。
(2)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4. 学习生词:(1)出示生词的生字卡片,引导学生朗读和记忆。
(2)运用生词的生字进行造句,巩固学习效果。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默写《荷花》诗歌。
(2)进行生词的生字测验。
6. 拓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表演活动,展示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和感悟。
7. 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强调诗歌的美好情感和人生哲理。
8. 作业布置:(1)背诵《荷花》诗歌。
(2)写一篇关于荷花的小作文。
9. 板书设计:《荷花》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荷花》诗歌。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
![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荷花》(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43c014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65.png)
3-《荷花》【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积累文中优美语言。
2.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荷花、荷叶的特点,从中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美好情操。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阅读中抓住重点词句理解,展开想象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教学流程】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谈话交流师:老师的家乡在哈尔滨,自从来到济南,老师就被这座美丽的全场所深深地吸引了,我想作为济南人的你们一定也为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美丽的景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对吗?生:对(出示趵突泉的景色)师:趵突泉人称“天下第一泉”里面古木葱茏,绿树成荫,让人顿生清凉之感,泉水清澈幽静、花草争艳,宛如人间仙境。
(示千佛山图片)师:千佛山石阶两旁有很多尊佛像,这些佛像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示大明湖的图片)“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三色半城湖”赞美的就是大明湖美丽的景色,这句诗写出了大明湖最具特点的两种植物。
生:柳树和荷花。
【设计意图】用自己家乡最熟悉的最美丽的家乡景色,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图文结合,让学生有一种“美”的感受。
为下位做铺垫。
一.欣赏美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不过看之前我有个小小的建议,那就是,待会儿你们在看荷花时,不要拘束,可以指指点点,可以喊出来、说出来!(课件播放荷花的精美图片)师:从同学们看荷花的那种惊喜的表情,老师知道你们肯定有很多的发现和感受,图片太美了,荷花更美,哪些同学看过荷花?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自己看过的荷花。
(亭亭玉立的荷花!千姿百态的荷花!洁白无暇的荷花!冰清玉洁的荷花!含苞欲放的荷花!翩翩起舞的荷花!争奇斗妍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听!多美的一个词语。
《荷花》优秀教案
![《荷花》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35c42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cd.png)
《荷花》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荷花》。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语言表达特色,以及荷花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了解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阅读,生字词学习,课文结构分析,语言表达特色。
难点:课文语言表达特色的分析,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荷花实物或图片。
学具:课文教材,生字词卡片,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美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 学习生字词学生自学生字词,教师进行讲解,巩固记忆。
4. 分析课文结构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了解课文的语言表达特色。
5. 实践情景引入创设情景,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描述,进行创作。
6. 例题讲解分析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课文结构图2. 生字词列表3. 荷花的生长过程和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荷花的作文。
2. 答案示例荷花,你是夏天的使者,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你犹如一位美丽的仙子,静静地站在湖面上,给人们带来清凉与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实地观察荷花,深入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衡量性,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明确的导向。
荷_专题_(教学设计)
![荷_专题_(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df690dbb14e852458fb5731.png)
《荷》专题教学设计罗艳华一、教学目标:1、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欣赏荷之美。
2、通过诵读四首咏荷诗歌,感受诗人笔下的荷之美。
3、通过本课学习,能简要书写自己心中的荷。
二、教学重点:感受荷之美三、教学难点:学生在赏荷、咏荷的基础上,书写自己心中的荷。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谈话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略(二) 赏荷——我眼中的荷: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描述自己对荷的印象,“我在______地方看到过荷,在我的记忆里荷是______”(2-3名学生),在整体认知的基础上播放荷的几幅图片(花、叶、茎、莲子等),侧重不同的角度展开想象获得美感。
明确:1、荷叶:清香扑鼻团团如盖青翠欲滴2、荷花:婀娜多姿清新脱俗洁白高雅3、荷茎:亭亭玉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4、莲子:清香扑鼻美味佳肴5、荷根:节节横生深埋地下可入药(三) 咏荷——诗人笔下的荷1、荷花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喜爱并赞美的对象,文人墨客们也写下了不少经典诗篇,大家知道的有哪些诗词?师展示: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宋•李清照)过渡:看来我们大家积累的有关荷的诗句也不少,下面我们共同欣赏课本上的四首咏荷诗。
2、在指导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大声诵读诗歌,然后教师示范诵读,个别学生诵读,注意纠正错音错字。
3、小组合作探讨学习,完成下列三个思考题。
(1)荷在每位诗人笔下的名称是各不相同的,那么你看到的有哪些呢?(2)这四首诗都是咏荷,但它们都选取了不同的角度来写,尝试找出每首诗歌的侧重点。
(3)诗人通过这四首诗歌分别想表现什么?(四)写荷——我心中的荷通过赏荷的过程,我们看到了荷之美,荷之韵;通过咏荷的过程,感受到诗人从不同视角表现的荷也是不同的。
在每位同学的心中对荷想必也有不同的理解,请选取某一角度描述我心中的荷,要求50字左右。
1、写荷。
2、展示成果。
3《荷花》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3《荷花》教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506385e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4f.png)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荷花》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荷花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目标。
准备教学用具和多媒体资源,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针对以上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在讲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开花过程时,可以设计更多的问题和思考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思考,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在小组讨论环节,可以提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背景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开花过程,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学具准备
Xxx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本节课使用的教材为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3课《荷花》。教师应提前检查教材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学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荷花的生长环境和开花过程,教师可以准备以下辅助材料:
答案:荷花的美丽特点是花朵大而鲜艳,花瓣排列整齐,色彩丰富。荷花的香气是淡雅的,能够吸引蜜蜂和蝴蝶等昆虫。荷花的寓意是高洁、纯洁和美好,因为荷花在水中生长,不受污泥的污染,象征着品格高尚的人。
4. 例题四:荷花的保护与欣赏
题目:请描述如何保护和欣赏荷花,并解释为什么我们要保护和欣赏荷花。
答案:荷花的保护主要是保护其生长环境,避免污染和破坏。欣赏荷花的方式是在花园、公园等地方种植荷花,观赏其美丽的花朵。我们要保护和欣赏荷花,是因为荷花是水生植物,需要保护其生长环境,同时荷花花朵大而美丽,适合在花园、公园等地方种植观赏。
【优质文档】雨荷的作者-范文模板 (11页)
![【优质文档】雨荷的作者-范文模板 (11页)](https://img.taocdn.com/s3/m/ce5397e8bb4cf7ec4afed089.png)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雨荷的作者篇一:《雨荷》教案《雨荷》教案这是冰心的一篇散文,原作题目为《往事》。
《往事》是冰心早年的作品,各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之爱的讴歌。
本文为其中的第7节。
作者由雨中荷叶护持荷花的美好景象,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关爱,由衷地赞美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由风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对红莲的遮蔽来比喻伟大的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护。
在冰心的作品中,讴歌母爱的主题占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
她曾说:“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
”这篇散文是作者虔诚赞颂母爱的名篇之一。
作者旨在讴歌母爱,但却移情于景,把笔墨用在对白莲、红莲与荷叶的描写上。
只是在结尾处,作者才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深情地唱出母爱的颂歌。
〔结构分析〕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眼前之景引入往事。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往事中关于荷的记忆。
第一层(第3自然段),祖父以三蒂莲喻我们三个姊妹。
第二层(第4~7自然段),写雨中之莲。
第三层(第8~9自然段),赞颂母爱,点题。
〔语意理解〕“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介绍后用轻轻一笔,有如电影镜头的切换,将现实引入往事。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红莲被祖父喻为姊妹花。
“花瑞”就是花的美好兆头,“应了花瑞”是说莲花三蒂并开时三姐妹出生了,三姐妹的出生正是莲花三蒂并开所预示的结果。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花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荷》专题教学设计
![《荷》专题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e950a1558f5f61fb6366654.png)
《荷》专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欣赏荷花的美,了解荷的有关知识。
2、学习咏荷诗文,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的领悟能力。
3、培养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对其文化内涵的领悟能力。
2、指导学生创作以“荷”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三、教学难点:在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五、教学步骤:(一)导入:(屏幕)出示谜语: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
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
(打一植物)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有关荷的内容。
(屏幕)课题:专题《荷》(二) 说荷:下面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出示的谜语,并结合自己对荷花的印象,口头描述一下荷花(1-2名学生)刚刚同学们作了简单的描述,下面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荷花的了解。
(提示:可从荷花的别名、组成部分、种类、成语诗文等角度入手)明确:(1)荷花,又名莲花、水华、芙蓉、玉环等。
属睡莲科多年水生草本花卉。
地下茎长而肥厚,有长节,叶盾圆形。
花期6至9月,单生于花梗顶端,花瓣多数嵌生在花托穴内,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
坚果椭圆形,种子卵形。
(2)荷花种类很多,分观赏和食用两大类。
原产亚洲热带和温带地区,我国栽培历史久远,早在周朝就有栽培记载,性喜温暖多湿。
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
(3)荷花全身皆宝,藕和莲子能食用;莲子、根茎、藕节、荷叶、花及种子的胚芽等都可以入药,可治多种疾病。
(4)荷花和佛教的关系: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
走进寺庙,随处可见莲花形象。
大雄宝殿中的佛祖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慈眉善目;称为“西方三圣”之首的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音菩萨,也都是坐在莲花之上,其余的菩萨,有的手执莲花,有的脚踏莲花,或向人间抛撒莲花(如天女)。
小学教案雨荷
![小学教案雨荷](https://img.taocdn.com/s3/m/c98d37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0b.png)
小学教案雨荷教案标题:小学教案-雨荷教案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雨荷这种植物,并培养对自然的兴趣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雨荷的外观特征和生长环境。
2. 学习如何观察和描述雨荷。
3. 学习如何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1. 雨荷图片或实物样本。
2. 学生绘画用纸和彩色铅笔。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表。
4. 雨荷的生长环境介绍资料。
教学过程:引入:1. 呈现一张雨荷的图片或展示实物样本,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植物吗?你们见过它吗?”探究:1. 分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5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分配一份雨荷的图片或实物样本。
2. 学生观察和描述:要求学生观察图片或实物,并用自己的话语描述雨荷的外观特征。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观察和描述结果汇报给全班。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的代表依次汇报自己小组的观察和描述结果,并由其他学生补充或提问。
拓展:1. 教师介绍雨荷的生长环境:通过图片、视频或简短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雨荷的生长环境,例如湿地、池塘等。
2. 学生讨论:引导学生讨论雨荷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长环境,以及湿地对我们的生活和环境的作用。
展示:1. 学生绘画: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雨荷的观察和描述,用彩色铅笔绘制一幅雨荷的画作。
2. 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幅最好的画作进行展示,并向全班讲解他们的绘画过程和想法。
总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总结学到的知识和体会。
2. 学生自我评价:要求学生回答问题:“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自己有哪些进步?”延伸活动: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湿地或池塘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雨荷的生长情况。
2. 制作海报:要求学生合作制作一份关于雨荷的海报,展示给其他班级或学校。
教学反思:1.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及时的指导和反馈,帮助他们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荷》教案
这是冰心的一篇散文,原作题目为《往事》。
《往事》是冰心早年的作品,各节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作者对人与人之间相互关怀之爱的讴歌。
本文为其中的第7节。
作者由雨中荷叶护持荷花的美好景象,联想到母亲对儿女的呵护关爱,由衷地赞美道:“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由风雨中勇敢慈怜的荷叶对红莲的遮蔽来比喻伟大的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护。
在冰心的作品中,讴歌母爱的主题占了一个极重要的位置。
她曾说:“尽我在世的光阴,来讴歌这神圣无边的爱。
”这篇散文是作者虔诚赞颂母爱的名篇之一。
作者旨在讴歌母爱,但却移情于景,把笔墨用在对白莲、红莲与荷叶的描写上。
只是在结尾处,作者才情不自禁地直抒胸臆,深情地唱出母爱的颂歌。
〔结构分析〕
全文共9个自然段,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由眼前之景引入往事。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往事中关于荷的记忆。
第一层(第3自然段),祖父以三蒂莲喻我们三个姊妹。
第二层(第4~7自然段),写雨中之莲。
第三层(第8~9自然段),赞颂母爱,点题。
〔语意理解〕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
介绍后用轻轻一笔,有如电影镜头的切换,将现实引入往事。
“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喜欢,说是应了花瑞。
’”
红莲被祖父喻为姊妹花。
“花瑞”就是花的美好兆头,“应了花瑞”是说莲花三蒂并开时三姐妹出生了,三姐妹的出生正是莲花三蒂并开所预示的结果。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花苞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
雨意正浓,天气阴沉。
红莲正开、绿叶在侧,寥寥数笔,便挥就了一幅细致生动的红莲图。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儿,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
“不适意”,心情不好,觉得不顺心,不称心。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欹”,倾斜。
红莲被雨水打得左右倾斜。
“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表明了作者为红莲在雨中的命运担心而又无可奈何,着急与无奈流露于笔端。
“被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说笑,———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在这样一个雷雨大作的天气里,妈妈慰藉女儿———荷叶遮住了红莲,这是一个含蓄的暗示。
作者由荷叶覆盖红莲这一自然现象,触发情思,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爱护,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使人认识到母爱的慈祥,勇敢与无私。
“母亲呵!你是荷叶,我是红莲。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
结尾点题,赞颂母爱。
作者把自己比作红莲,把母亲比作荷叶。
红莲之所以遭遇大雨而不倒,是因为关键时刻有荷叶扶持,绿荷为红莲遮风挡雨,作者由此联想到了人世间伟大的母爱。
“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庇?”这句话的意思是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总是母亲无私地为“我”解除各种烦恼,帮助“我”走出困境。
“心中的雨点”比喻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烦恼等。
“无遮拦的天空下的荫庇”,比喻母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伟大的爱。
整句话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沉的感激之情。
〔写作特点〕
1.移情于景,借景抒情。
2.以莲喻人,构思严谨而巧妙。
藏区六年级下册十三课
《雨荷》教案
尖扎县第一民族寄校
二0一三年五月三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