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做阅读的点灯人——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本书是一本阅读指南,是一本指导人们如何阅读的名作,曾是美国畅销书的榜首。
本书提出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基本上读完小学五年纪就可以达到的层次,可惜的是太多数人一直在这个层次。
作者说,主要的原因是从小学以后,再没有人教过人如何阅读,而这本书就是弥补这个空白。
在这个层次的人,基本上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能熟练阅读报纸和填写表格。
检视阅读分为速读和粗读。
速读是浏览一下书名页,如果有序就先看序,研究下目录,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如果有出版者介绍,也读下,然后从目录中找到你想了解的内容读一下,最后读一下书的最后三页。
通过速读,就会了解这本书是否值得你花更多的时间深读。
如果觉得可以花点时间来阅读的话,可以通过粗读来继续了解这本书。
粗读也是快速阅读,但是大多数人阅读是一种“半出声”来阅读,这种方法大大降低了阅读速读。
作者给出了一个好建议,指读法。
方法是这样的:将大拇指与食指、中指合并在一起,用这个“指针”顺着一行一行的字移动下去,速度要比你眼睛感觉的还要快一点。
强迫自己的眼睛跟着手部的动作移动。
一旦你的眼睛能跟着手移动时,你就能读到那些字句了。
继续练习下去,继续增快手的动作,等到你发觉以前,你的速度已经可以比以前快两三倍了。
通过粗读,可以了解全书内容,也可以为分析分析作准备。
分析阅读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中你要问几个问题,一是你阅读的书是什么类型的书,二是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描述整本书说了什么并列出本书的大纲,三是本书的作者想说明或解决什么问题。
第二个阶段其实就是列出细纲。
找到作者的关键字,找到作者的主旨,找出作者的论述,找出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答案。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10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10篇《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10篇《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艾德勒于1940年写的,距今已有八十一年,这本关于阅读的书历久弥新,堪称经典之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心得(精选篇1)《如何阅读一本书》,从最初阅读,我就对它充满期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渴望自己有更好的阅读能力,能更快更好地阅读更多书。
我更幻想自己看完整本书之后,阅读能力马上就能有一个飞跃。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任何一项技能的提高,不会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
可当我试图运用作者总结的方法去阅读其他书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很难很好的运用。
最初我以为只是对作者总结的15条规则不够熟悉,后来我意识到用作者总归的规则去阅读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阅读速度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大大减慢了。
这和我最初选择阅读这本书的初衷似乎背道而驰,因为在我之前的观念里,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是成正比的。
虽然在阅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以后,我了解到作者范多伦的观点:阅读的数量并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阅读速度越快就越好,阅读追求的是质量,是阅读中的思考,是需要带着问题去和作者对话,阅读是一门可以帮助读者提高理解力的艺术。
但是我最终体会到:去明白了解作者的观点到自己内心完全接受并付诸行动还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当我第一次读到我作者范多伦的观点,我就觉得是正确的,也是接受的,但在具体自己实践的过程中,还是碰到了障碍。
这正是我当时内心尚未真正完全接受“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力去阅读”这个观点,而只是停留在如何更快更多的获得书里的资讯,我内心还是限制在急于追求阅读数量。
我开始探索自己的阅读目的。
我为什么要追求阅读速度和阅读数量呢?我发现自己会因为阅读完很多本书而沾沾自喜,我开始反省自己。
阅读过多少本书对我而言不过只是一个数量,充其量只是我对这些数量的书中的内容有所了解而已。
只有当书里的内容帮助自己有所提升,这才是阅读真正的意义,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阅读能力。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心得体会精选篇1美国教育学家埃德加·戴尔研究出的“学习金字塔”表明,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而通过做报告等亲身体验能够记住90%,因此思考和实干才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这和目前我们所接触的主流学习方式是很不同的,单纯的阅读,恰恰是信息留存率最低的,其优点仅是信息猎取的速度和数量。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莫提默·J。
艾德勒指出,“所谓汲取资讯,就只是知道某件事发生了。
”然而,知道某件事发生,并不是我们读书的本质目的。
我们会停留于自己已经拥有了这段学问的错觉之中,并未加入任何自己的斟酌、取舍和推断。
而且,即使我们已经多次阅读,也无法在脑袋中留下过多的印记。
我想,有过相关阅读阅历的人,都会了解这种情况。
共享一个我的懒人笔记法:关键点截图→关键字标注→回忆召回。
这个方法花费时间极少,使用便利,详细方法如下:阅读电子书或纸质书时,遇到生疏的学问点、新颖的观点、论证过程等,在看书的间隙:①使用手机截图(电子书)或拍照(实体书),留意图片需要包含页码②截图后可以标记简介概要的关键词,传输到微信“文件传输助手”便于记忆和查找③在需要时,不需要去找大段完整的阐述和论证。
而是通过查找关键字或翻看图片,成为这一部分学问点有效的触发键,主动召回记忆,这样理解会更深刻。
主动召回,意味着记忆和理解的加固。
假如仅仅停留在重新阅读段落之上,不过是重新汲取了所介绍的学问和观点,不假思索地“汲取资讯”,是低效的读书。
而关键词或关键图片的有效信息查找,会真正做到对此段内容的融会贯穿。
材料和观点,会在需要用到的时候呈现或调用,做到敏捷运用。
在标注出关键词,读后感以及此段观点、素材以及可做何种思考之后,一切交付于大脑,它自会建构出错综简单的思维网络。
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每一处观点专心思考,主动建构出关联性。
假如单纯做笔记,停留在记忆的层面,而不是被启发、主动理解的层面,读的书也不会被真正理解和使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2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2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本书感觉太过冗长,不知道是不是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给自己加了很多戏;且文章的结构条条框框要求太多,个人认为读书不该有这么多的限制和指引。
童年凭兴趣读了很多书,喜欢的书也会读很多遍,厚厚的安徒生全集重的连当时的自己抬起来都费力,没人指导,没人要求,纯粹依靠兴趣,这样的读书和学习或许是更自然且效率更高的吧。
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不管你学到的是有关这本书的知识或有关世界的知识,如果你运用的只是你的记忆力,其实你除了那些讯息之外一无所获。
你并没有被启发。
要能被启发,除了知道作者所说的话之外,还要明白他的意思,懂得他为什么会这么说。
如果你问一位活生生的老师一个问题,他可能会回答你。
如果你还是不懂他说的话,你可以再问他问题,省下自己思考的时间。
然而,如果你问一本书一个问题,你就必须自己回答这个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这本书就跟自然或世界一样。
当你提出问题时,只有等你自己作了思考与分析之后,才会在书本上找到答案。
受教或是能学习是一种极为主动的美德。
一个人如果不能自动自发地运用独立的判断力,他根本就不可能学习到任何东西。
或许他可以受训练,却不能受教。
因此,最能学习的读者,也就是最能批评的读者。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各位同学大家好,在昨天的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开始读一本书之前要做的第一步工作是问自己四个问题,并对这四个进行回答,让我们建立起这一本书的初步判断。
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分析阅读的第二步,对这本书用自己的语言做一个简要的概述,以下是我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简要概述:《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实用性的读物,它告诉我们如何使用不同的阅读层次去阅读不同的书籍,它能够帮助那些想要自主学习的人更好的利用“阅读”这一手段去学习知识、增进技能、提高理解,让我们的阅读更有效率,更有收获,更快乐。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9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对于一个读不进去书的我,总想找点什么方法来提高读书的效率,最后好像还是要在书中寻找想要的东西。
我看了这样一本书——《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其实我并没有觉得这本书里介绍的方法有多么的让人恍然大悟、一下子就开窍学会怎样读书,而且像是给读书找一个目的,在做读书笔记时写下自己的感想这些方法似乎以前经常听到。
这本书大概有如何形成一份购书清单、如何写自己的读书笔记、如何运用读书笔记这些方面的内容。
语言简单易懂,重点的部分用加粗的字体突显出来,偶尔还配有示意图,整本书读起来很轻松。
这本书对每一件要做的事的原因都进行了说明,但这些说明不是什么长篇大论的理论,都是很容易让人明白的事情。
我本来是想将书中的`技巧方法一一列举出来,但想想似乎有些多此一举——如果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而去做的话,是很难坚持的,但是如果要想知道“为什么”的话就不如直接去读读这本书,何必需要我在这里画蛇添足呢?所以我只想谈论我感兴趣的那一点内容。
开始让我觉得意外的一点是作者似乎在书中强调了一种坚持大于内容的观点。
作者认为当我们有什么感想的时候,就要写在读书笔记上面,哪怕是“这本书比我想象中有意思!”这样简短的、甚至有些肤浅的语句。
作者认为“一切都应该以‘能坚持下去’为先”这似乎看起来是更强调坚持而不在乎质量,但其实读书笔记质量的提升正需要不断地练习如何表达。
这种记录自己的感想既不是说一定要写的多么的完美,也不是说为了坚持而走形式主义,重要的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想法和理解。
另一个我比较在意的观点就是,对自己有感触的内容进行标记和摘抄,而不是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东西。
“写读书笔记也是有窍门的,简单来讲,就是要彻底地专注于‘对自己很重要的事情’”“即使客观上很重要,如果眼前的信息无法与自己在感性层面上产生共鸣,那么再读多少次也不会有感想”我看到这里时忽然就明白再看专业书时候我为何会感到“痛苦”,也许正是因为那些“客观上很重要”的知识使我无法共鸣吧!有些知识在读书时无论如何都感觉很困惑,而在看完书很久之后的某一刻就忽然明白了,这种情况我也是有过的。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心得范文最新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心得范文最新5篇《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阅读圣经。
下面给您带来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心得范文1读完这本书,最大的感受是这是一本实用的书。
它不仅向你传授了阅读的技巧,还把你以前对“阅读”的固有印象打破,让你明白学习“阅读”也是和学习一项运动一般,需要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
没看此书之前,我的阅读技巧还仅仅停留在高中老师教的阅读考试文章的技巧,纯粹为了答题而生。
虽然在此之前,我看过许多名著小说,但自己很少做笔记或者写读后感,所以很多读过的书都忘了。
阅读的目的有很多:学生时代,是为了考试而读;而闲暇时看的言情小说,则是为了娱乐而读。
现在,抛开娱乐和考试,则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读。
不同于考试和娱乐,为了增强理解力而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不仅需要勤做笔记、写读后感,还需要运用此书中的技巧来阅读。
本书真的是一本满满干货的书,书中运用许多例子和课后测试来让你学会“阅读”。
但是本书只能是你提高阅读技巧的一个开始,要想真正掌握阅读,还需要不断练习!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心得范文2艾德勒在美国学界和出版界都是个传奇性的人物。
范多伦是19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位博览群书、才气过人的出身书香门第的年轻教授。
艾德勒在1940年出版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版。
在1970年艾德勒找到范多伦改编《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也是我现在看到的这个版本。
读得快、读得多就是读得好吗?读得慢、读得仔细就是读得好吗?这是这本书解答的第一个问题。
那就是引用了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有些书只需浅尝辄止,有些书该囫囵吞食,还有少数的书则当细嚼慢咽。
”不管是速读还是仔细读,读者要有自己的选择。
作者认为可以仔细读的书不过一千本。
另外读得多也不见得就是读得好,读得越多,却没收获的这种情况叫可怜。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导语】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共12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篇1:《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了很多书,却好奇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
很惭愧,当要写下这本书的读书心得时,我却只读了这本书的目录。
从小到大读了很多书,学生时代,有为学业读的书;再后来,有为兴趣而翻的书;再到婚后有了孩子,就有了为陪伴孩子一起学习而阅读的书。
纸质书,电子书,时代在变,阅读的方式也在变,但不变的是每过一段时间需要自己静心下读书的习惯。
这种沉浸既是一种放松,也是一种学习。
然而,每当工作和生活状态,在“读书”这件事儿上,还是有不少问题,于是先要自我检讨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也无不反映了不少年轻人的学习状态:一是忙。
工作占据了一个人的白天大多数时间,而回家的家务繁琐又占据了早晚的时间,读书便成了挤时间完成的艰巨“使命”。
二是浮。
越是信息接收多、事务处理多,便越会影响自己的心境,心一浮,便静不下心、沉不下心来读书。
分析到了问题和原因,便想结合这样一次读书活动和对自我学习能力提升的任务,去克服困难,坚持一些好习惯,最终实现一些原本因为不能实现的目标,因为“读书”,是永不褪色的经典“学习”之悟。
“如何阅读一本书”,既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成长读本。
它从阅读的层次、分析阅读、阅读不同读物的方法及阅读的最终目标,层层深入、教育引导,最终实现生命和心智的成长。
本书的的标题和目录让我重新认识了“读书”,及对读书的态度。
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将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提升主动意识。
每天抽出30分钟时间静心读书,将《如何阅读一本书》在8月底前完成第一次通篇阅读。
也要翻阅8月书单推荐书籍,完成读书任务。
二是学会知识转化。
读书,便是学习的过程,不论专业论点还是案例呈现,都源自生活各方面。
学会把有用的知识点转化成实际操作,改变一些陋习,改变一些以往不足的观念和意识,以不一样的视野和思考力去看待和处理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问题。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5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5篇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下面给您带来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干货挺多,非常全面的去说明了什么是阅读,以及如何去更好的阅读。
对于更好的阅读,作者以四个层次去作了阐明。
本书阅读周期挺长,大概按自己的理解总结下四个层次的阅读,可能与原文有所出入。
1、基础阅读:任何一个识字的人,都已在识字读句阶段已掌握的阅读,是最基本的阅读,不涉及读书技巧。
2、检视阅读:快速阅读或者粗读的另一种说法。
这种阅读方式要求你在阅读的时候,要快速简略的读完。
不要纠结于生僻字/一些难以理解的句子;不能回溯读已经读过的内容。
通过这样的阅读,使得你能在读完后,可以回答(1)这是一本什么书?(2)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3)还想在读一遍吗?/这本书有趣吗?这个速度可以使用指画法/眼睛扫视法……3、分析阅读:精读的另一种说法。
通常一本书,在快速阅读完之后,如果值得再读,才会使用分析阅读。
这个阶段就是通过分析阅读,把主要的主旨以及各个分论点都找出来,最后把全书的骨架架构出来,以笔记的形式呈现。
4、主题阅读:就一个话题而言的多种书籍的同时阅读。
这样的阅读,一般用在研究某一个话题的时候才用到。
这种阅读的第一步是拟一个书单,然后利用检视阅读去筛选合适的书单和重新整理话题。
然后找出这些书籍的异同点,提取自己的论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2《如何阅读一本书》是美国作家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一本教授阅读方法的书籍,被许多读者奉为阅读圣经。
本书的开篇指出了任何一种阅读都是一种活动,因此必须要有一些主动的活力。
很多人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没读多久就开始出现双眼停滞、头脑昏睡的状况,这种精神不济的状态根本无法将阅读进行下去。
作者认为,人们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阅读缺乏主动性。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8篇
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8篇给大家带来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如何阅读一本书》,我们今天继续第一篇的内容:了解书中每个部分的意义及它们是如何连接起来的,以及它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整体主题之间的关联,下面请看第三篇、第四篇、附录(一、二)、索引的介绍:如何阅读一本目录层次的思维导图?一、第二篇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1、内容:介绍了分析阅读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程序目标、前期准备、运用方法、使用步骤、注意事项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承接第一篇总论对“分析阅读”进行了具体介绍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中最重要的一项方法论,也是本书作者着重笔墨向大家推荐的一种阅读方法二、第三篇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1、内容:介绍如何将分析阅读的理论知识运用在实践当中(即在各类书籍中的应用)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是第二篇内容“分析阅读”的如何进行使用的方法论和实践论,主要告诉我们如何在不同类型的书籍中运用“分析阅读”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对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中最有效的实践方法的介绍三、第四篇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1、内容:介绍了“主题阅读”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论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对之前三种阅读层次一种归纳总结,进而引申出一种难度最大但效果最好的阅读方式“主题阅读”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对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的一种更高层次的阅读方法的普及与传授四、第附录、索引内容、与其余篇章的联系、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1、内容:提供了强化以上几种阅读层次的练习题(不含主题阅读),提供了作者认为是我们需要去阅读的“经典书单”,并做书中的内容进行了索引简介2、与其余篇章的联系:对本书三种阅读层次的做了一次结合练习题的整体复盘(除主题阅读之外),并为我们指明了伟大作品---作者的书单3、与本书主题之间的联系:是对主题即如何有效阅读一本的的实践方法做了进一步的深化,让我们可以更好的将作者的理论变成指引我们行动的方法关于《如何阅读一本书》的读书心得(精选篇2)《如何阅读一本书》出版于1940年,目前仍备受推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篇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8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读完《如何阅读一本书》,第一感觉就是一本阅读指南,介绍怎样阅读的方法和技巧,阅读所应具备的视野。
一开始作者就强调了一个观点: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通过主动的阅读,你会投入心思去不断思考,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说实话,最初是好奇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但是看过这本书后,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首先意识到了自己很多不足之处。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良师的对话。
一本新书仿佛就是一个陌生人,他包含学识却不愿吐露心声,只有当你主动去打开一本书时,才开启了你与良师的交流之门。
阅读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所谓精神食粮便是如此。
这本书关于阅读者的看法不一定尽善尽美,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书中提及了一些分类,仍具有科学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电子产业,将阅读逐渐带向电子书时代,认为书中的观点不仅适用于阅读纸质书籍,对电子书、网络阅读也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尽管很多时间阅读是为了放松或者打发时间,但我们还是应该以严肃的态度去面对阅读。
一本好书是作者的心血结晶,人生历练,更是对世人的告诫,我们应当怀着尊敬、感恩的心情去阅读。
读书是一个人的修行,当你翻开书的那一刻修行便开始了。
我们要做的不仅涉取新的知识,更要增加我们的感悟能力和理解力。
真诚阅读一本好书,对于作者对于自己都是一种嘉奖。
读完这本书,才明白最初的想法有多么愚不可及,世上没有什么事是简单而随便的,心中认为理所当然的事也未必有它的章法。
《如何阅读一本书》它也是一种哲学。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2关于书,关于读者,书与读者的关系,书的分类,怎样认识、了解和评判一本书,各类书的阅读方法,最主要的是阅读的四个层次: 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作者讲的非常详细,有分析、介绍和具体步骤,内容丰富。
本书是关于阅读的艺术,是为了增强理解力而写的。
娱乐消遣式阅读不在作者探讨范围。
这本书有点阅读门槛,提到的各类书,如果有过接触更利于理解作者的相关介绍和阅读技法。
《怎样读书》读书心得
《怎样读书》读书心得
最近我读了一本名为《怎样读书》的书,它给了我很多启发和
思考。
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观点,让我重新
审视了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法。
首先,书中强调了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理解能力。
通过阅读,我们可以了
解不同的观点和思想,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更好地理解世界。
其次,书中提到了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作者建议我们在阅读时
要有目的性,不要盲目地追求数量,而是要注重质量。
同时,要善
于思考和总结,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另外,书中还强调了阅读的态度和心态。
阅读不应该是一种负担,而应该是一种享受。
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愿意接受新的观
点和思想,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通过阅读《怎样读书》,我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也学到了
一些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阅读和学习,我们才
能不断地提升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我会继续努力,保持良
好的阅读习惯,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和见识。
感谢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启发和思考。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
The golden age is always behin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读书笔记五篇《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1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首先要保持清醒,明确自己的读书目标,不管你的目标是获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还是娱乐消遣,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的那一刻,你就具备了主动阅读的基础。
主动的阅读者要学会提出自己的疑问,以下是四个主要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讲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是你能从中获取一些资讯,那这些资讯对你的意义是什么?仅仅学会提问是不够的,要想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你还得学会做笔记。
除了在书中重点下画线、在空白处做星号,在空白处对相同观点编号等7种做笔记的技巧外,书中推荐了三种做笔记的方式:结构性笔记、概念性笔记、辩证性笔记。
结构性笔记关注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以及思考作者提出的问题;概念性笔记即发现作者的观点,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更高层次的笔记则是辩证性笔记,可以和作者进行观点的讨论。
这三种方法在分层阅读中的分析阅读中都会使用到。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能养成习惯,并按照规则来操作的人。
养成阅读的习惯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在学习到方法和规则之后,不断地练习是成为一个专业阅读者的不二选择。
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关于阅读层次的叙述占了此书的大部分篇幅,不过作者很贴心的在每一章节的结尾都做了总结,这样一来,我们阅读起来也更加容易一些。
作者提出的四个阅读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1、基础阅读基础阅读是所有阅读的基础,在这一阅读层次里,读者已经获得理解字符、词、语句含义的能力,能够通读整本书籍并提炼出作者的观点,并且开始学习不同领域与目标的学习法。
我们小学毕业之后就已经具备这种阅读能力,接下来我们就能接触到更高的阅读层次。
2、检视阅读检视阅读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阅读的层次是逐渐积累的,基础阅读也包含在检视阅读中,检视阅读又包含在分析阅读中,主题阅读包含所有的阅读层次。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阅读,作为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其实也是一种技能,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而《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是一本旨在帮助读者提高阅读技巧和理解能力的实用指南。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很多实用的阅读技巧,还对自己的阅读习惯和方式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了阅读的目的和重要性。
作者明确指出,阅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理解作者的观点、思路和论证过程。
因此,我们需要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去阅读,不断提出问题和思考,才能真正理解书中的内容。
其次,书中提出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
从了解书籍的架构、找出关键字,到分析主旨和公正评判,这些步骤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还可以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尤其是对于那些理论性较强或较为复杂的书籍,这些阅读方法更是必不可少。
此外,作者还提醒我们在阅读前要先问自己四个问题:这本书的目的是什么?作者是通过什么结构来描述的?我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这本书与我有何关系?这些问题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书籍,还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和需求,从而更加高效地进行阅读。
总的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阅读指南。
它不仅提供了许多实用的阅读技巧和方法,还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书籍,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我相信,在未来的阅读过程中,我会不断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让自己的阅读更加高效、深入和有意义。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书,它教会了我如何更有效地阅读和理解书籍。
这本书的主要观点是,阅读不仅仅是眼睛看到文字,更是大脑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阅读就是简单地看书,只要把书上的文字看完就可以了。
但是,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阅读的真正含义。
阅读不仅仅是看书,更是理解和吸收书中的信息。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分析和思考。
这本书还教会了我如何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
作者建议我们在选择书籍时,不仅要看书籍的主题和内容,还要看作者的观点和写作风格。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真正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
此外,这本书还介绍了四种不同的阅读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这四种阅读层次让我明白了阅读的深度和广度,也让我知道了如何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阅读的方式。
总的来说,《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
它不仅改变了我对阅读的认识,也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
我相信,只要按照这本书的方法去阅读,我一定能从书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启示。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非常实用的指导我们阅读的书籍,值得一遍又一遍阅读,或许第一遍第二遍会觉得晦涩难懂,当充分理解并且愿意实践以后一定会让人受益匪浅,前提是你是一个想要提升理解力的阅读者!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您。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看来好笑,可能大多数人看到都会觉得它近乎废纸,心中想着"我连读书都不会吗?"其实不然,读懂一本书还真的没那么就简单。
书中说有许多人看书仅仅是打发时间,甚至看完就忘,"这样的人不值得羡慕,而应当同情"。
这话看似冷酷,其实正是对读书而不得其法的我们最深刻的诠释。
以前资源有限,古人看书尚需"手自笔录",前辈看书也许四处淘选,而如今我们想要看书几乎是随手可得。
现在不会有人再去以读书作为消遣,更多的是为了提升自己,与别人的思想碰撞摩擦,所以依我看来,读书的前提条件就是选择一本适合自己的书。
所以,我在看完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后觉得自己最需要提升的就是这一点。
我们总是被一些所谓"畅销书"的噱头所吸引,而并未检视它究竟是否适合自己。
由此看来,对于早已熟练基础阅读的我们而言,检视阅读是我们在挑选书籍时不可或缺的一个步骤。
我算是一个爱看书的人,但是总感觉读书时有着亏欠:读到好书时感觉自己的阅读不求甚解亏欠了作者;读一般的书时又感觉在亏欠自己的时间。
然而看了这本书后,我的这个困难便迎刃而解了。
我现在正在读一本叫做《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书。
里面的内容虽然是用很浅显的语言写出来的,但思想却着实很有深度。
我在读这本书时,不再把自己局限于一句话或是一本书中,而是把阅读当成是一个和自己以往阅读过的书中的内容进行对照和联想的过程。
在看完后我惊讶的发现,我不仅仅对这本书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对以往读到的那些名人传记、社会学著作当中的内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思考和认识。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相关推荐《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3000字1.人人都会的阅读方式自打今年逐渐将读书类型由小说、散文转移至非虚构类书籍后,渐渐感觉采用以往读小说的方式来阅读一本非虚构类书籍是行不通的。
按我从小养成的读书习惯,拿到一本书,比如说侦探小说,往往会略过目录、前言,直奔故事开篇,随后被主人公跌宕起伏的命运、极具戏剧性的情节所吸引,花上三四个小时一口气读到结尾。
中途可能会跳过非故事主线的段落、景物描写、各类配角的旁支故事,急不可耐地一路循着作者早已埋好的线索直奔终点,最后发出一声“原来如此!我怎么没想到!”的感慨,结束全书的阅读。
这样的阅读方式带给了我酣畅淋漓的阅读体验,就像看了一场电影。
然而毕竟是娱乐一场,过了几天,有些细节就记不清了,再过上几个月,故事主线就模糊了,后来只是冥冥记得这是一本好书,至于曾经的感动,曾经闪现的一丝启发随着时间推移就慢慢淡化了。
而且看小说最舒服的方式是半卧或半躺在沙发上,泡上一杯咖啡,再来一盒点心,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体验,被动去接受作者的牵引。
套用本书作者的观点,这一种读书方式称为基础阅读。
2.四种阅读方式综述然而,非虚构类的书籍,尤其是对那些作者认知高于读者认知的书籍,读起来就没那么让人愉悦了。
读者必须打起精神来,集中注意力,调动自己的脑细胞力争理解和掌握作者所阐述的观点和推论依据,并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检验书中的这些观点,是否论述合理?是否接受?是否存疑?对自己有什么启发?到底有什么用?这些问题没人能给答案,只能读者自己思考来解答。
那么对于这样一类书籍,如何才能做到高效阅读呢?从本书中可归纳方法一二。
在本书中将阅读的层次分为四种: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是根本,我们自出生直到初中毕业这段时间里锻炼的就是基础阅读的技能。
各层级之间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每一层都完全包含前一层的内容。
检视阅读,则是在掌握基础阅读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书中的主要观点。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后感1本书是日本著名的“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创作的工具类书籍,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全新读书方式,一种从求知到融会贯通再到持续探索,再去求知的一个获取知识与信息的闭环,而我们则是“被动”的享受在其中。
作者通过浅显易懂的比喻、案例结合自己实际操作的图片,让初学者很容易养成这种好的读书习惯。
“至今为止,你读过那么多书,到底记住了多少内容呢?”作者用这样的灵魂拷问把我们带入到了他的读书笔记世界。
“在此时此刻觉得没必要记录的东西,在未来可能会影响你的态度和即将发生的事件的结果,甚至为工作提供启示。
”凭借着这种对“随时记录令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感悟”的重要性这一点达成的共识,作者很容易的把我们带到了阅读之前就开始记笔记的道路上。
因着一段时间内自己的爱好或者工作需要而主动选择想要阅读的书,在阅读积极性上自然就要高一些。
接下来作者通过案例介绍了记读书笔记的几种技巧:可以书写任何内容、按时间顺序书写、附上日期、灵活运用速记或略记、可以粘贴任何跟笔记内容相关的文字、剪报、照片等等。
这样自己用心制作摘抄的过程会有一种仪式感,帮助自己把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延续下去,另外,按格式标注统一的日期不仅对以后的检索有帮助,它还回避了时间的压力,无需给自己定任务,减少了记笔记的抵触感。
不仅如此,当你抱着要记点什么的心态去读书时,往往会更加在乎作者想要表达的内涵,往往会再思考一下作者写这个故事或者案例的意图。
当你读完一整章而什么也没记的时候,你会突然发现“呀,怎么就到下一章了”然后,放下书仔细思考这一章,问自己“难道没什么收获?”或者回看这一章的目录仔细回想……这样坚持记读书笔记的感觉太美好了。
当我们被作者引导而体会到了记读书笔记的好处时,他紧接着告诉我们:别急,还有更妙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循序渐进。读书也要根据学情,由于我的孩子读书基础太弱,我在选书和布置读书任务时都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获得“全美最佳教师”称号的雷夫就说过:培养读书兴趣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给学生选择读物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年龄、接受程度、兴趣特点等因素。所以,七年级第一学期我给孩子们选的书除了中考必读篇目《伊索寓言》和《繁星春水》,还有一本《爱的教育》》。《爱的教育》是亚米契斯以一个四年级孩子的口吻用日记体写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浅显易懂,非常适合我们没有一点阅读基础的孩子,而且,由这本书开始,我们学习写日记,开始将近三年的日记长征。
愿做阅读的点灯人——读《如何阅读一本书》有感
如果说一本书是一条幽黑的通道,通向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本书便是寻宝指南,使你顺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达,满载而归,不至于迷失途中;如果说阅读是一门艺术,是每个读书人都必修的一门功课,这本书正是“阅读艺术课”的入门导引。
这本书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书的作者是美国人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比起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家,这两位并不为世人所知,,但其实他们都是《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
在书中,作者说,阅读就是学习,学习分两种类型:指导型学习(辅助型)和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型)。指导型学习(辅助型)是老师出席的学习,是我们每个人在校园里完成的;自我发现型学习(非辅助型)是阅读自我或世界的学习,是一个人通过阅读可以抵达达的终身学习。我们每个人都会走出校园,脱离指导型学习;而阅读却是可以永无期限的一种学习,它不受年龄、职业、贫富等各种条件的限制。我自己要成为后者这样的人,我想让我的学生也成为这样的人。所以,我要去做一个阅读的点灯人,让我的学生爱阅读,会阅读,养成终生阅读的习惯。
从我个人身上吸取教训,我决心教会我的孩子们,让他们从青年时代起,阅读就不能仅以娱乐消遣和获得咨询为目标,而是以增进理解力为目标。怎样增进理解力呢?开读书交流会,进行思维碰撞;读写结合,加深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生活的认知,以文字为桥梁,把作者灵魂深处的东西送达孩子们内心深处。比如,我们读《草房子》,选题写研究性论文,开聊书会;比如我们读《童年》,开以“跟高尔基学写作,跟阿廖沙学成长”为主题的交流会。
什么最能吸引孩子,让它们觉得读书是一件好玩儿的事而不是负担,从而实现主动阅读呢?
集体共读。什么事一个人去做会觉得孤单,大家一起做就有了坚持的力量。我采用全班共读一本书,小组为单位共聊一本书的形式,让读书的事成为大家的事。并且,我也参与其中,与孩子共读共写共分享,榜样的力量无穷大,渐渐地,有的孩子只要拿到一本新书,就想迫不及待地先读,一睹为快。
这本书谈到了常人阅读的三个目标: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并且告诉我们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
我老实承认,我个人很多年的阅读目标基本上都是以娱乐消遣为目的,不必说琼瑶三毛的浪漫文学,也不必说海瓴辛夷坞的情感大戏,单是金庸先生的“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这些武侠,我都不止看了一遍,以至于我终于从张无忌习武过程看出语文课改的诀窍应是修炼学生的内功,即读写能力。加入工作室以后,很幸运地遇到了一批有教育情怀和教育智慧的人,在大家的影响和带动下,我终于改变了阅读的目标,由娱乐消遣转化为增进理解力从而获得专业成长,我的阅读开始向多方面涉猎,诸如美学、哲学、心理学,当然更多的是教育学,为了增进理解力,我坚持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学会了用思维导入梳理读书内容。
在开学初,我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发现班里超过二分之一的孩子除了语文书,基本一本课外书没读过。这不能怪我的孩子们,农村的孩子们可怜,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不能代表精神生活的改善,父母大多没文化,工作忙,闲下来的时候更愿意打打麻将,跳跳广场舞,哪里有时间陪孩子读书?这样,引导孩子读书的责任自然就完全落到了学校和语文老师的身上,而有些语文老师身在应试的水深火热中,哪里敢把大把时间花在带领孩子读书上,抑或,有些语文老师自己也是不读书的吧。所以,我要想办法营造一个读书场,在这个场里,让那些不爱读书的孩子不知不觉爱上读书。正如作者所说,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评价跟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的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我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家长评价、老师评价、学校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尽量宽容、鼓励、等待。
就这样,班级里读书的场就悄然不觉地形成了。孩子们谈论的话题与读书有关,孩子们课间休息与读书有关,孩子们假期生活与读书有关。
阅读到底有多重要?美国教育界认为,指导年轻人阅读,以最基本的阅读概念来阅读,是最重要的教育问题。而对阅读的认识,国内很多老师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我曾经就是其中一个。嫁给语文20年,一直想做个好语文老师,然而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语文老师呢?年轻时的我一度认为:让学生考高分。所以,很多年很多年,我的学生都是做题破万卷,基本不读书。一直到有一年我教初三,有一个题目是写出《水浒》108将中一个人的姓名、绰号和故事,我的一个很好的学生回答是西门庆,我意识到再也不能把名著当作问答题来背诵了,必须走进经典里面去;一直到我看到李希贵校长的《语文真的不是教出来的》,一直到我看到于树泉老师的《读书比什么都重要》,尤其是加入杨老师工作室以后,我才彻悟:一个好语文老师应该是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思考和写作的老师,唯读书和写作能力才是修炼孩子的“内功”之道。而一个孩子一旦有读写能力这个“九阳神功”护体,学什么能不快呢?
然而,当孩子们真正对读书有了兴趣之后,作为语文老师,我又遇到了一个挑战,语文素养与语文成绩并不是一开始就唇齿相依的。第一次月考我们的成绩照同规班差了很多,因为还没有做过一道题就考试了。我也很紧张不安,担心别人不理解,于是像个祥林嫂似的,跟班主任、跟领导、跟家长一遍遍解释——请等等语文,请相信我。我感恩我遇到了善解人意的领导、同事,他们安慰我鼓励我,让我有了坚持的力量。仅仅一年以后,我的学生就用成绩帮我证明了,阅读不影响考试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