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镜滞留原因及处理
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一、概论上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内窥镜技术如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技术不断完善。
但无论是上消化道还是下消化道均采取机械插入式的方法,给患者带来不适或痛苦,有时甚至需在麻醉下进行。
尤其是由于特殊的解剖结构,如小肠远离口腔和肛门,又因小肠长度长(3.35~7.85 m)、游离于腹膜内并被肠系膜束缚形成多发复合肠襻,使传统的检查技术受到很大限制。
它阻碍了内镜的插入、限制了X线小肠检查的诊断能力、影响了核素扫描及动脉造影的定位。
传统内镜对小肠的诊断几乎成为盲区,常用的钡剂造影因不是直观式诊断而使其诊断敏感性极低。
因此,对小肠疾病的诊断远落后于胃肠道其它部位。
如今,胶囊内镜一改传统机械插入方法,首次做到了在患者毫无痛苦的生理状况下获得整个小肠的影象资料,是消化道系统无创伤性诊断的一种革命性的技术创新。
二、原理胶囊内镜影像系统的设计成功取决于以下三项关键技术的突破,即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oxide semiconductor, CMOS)影象仪、特定用途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 ASIC)发送装置及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照明系统。
CMOS 芯片体积极小,却能产生与电荷耦合装置(charge- couplee device, CCD)相当的高质量图像,且其所需能量明显减少;ASIC技术使视频发送器得以以最小的体积整合于集成电路中,并使能耗达到最低。
该系统于2000年首度发表于Nature杂志。
胶囊内镜大小11×26mm,取名为M2A,其中包含了一个微型彩色照相机、电池、光源、影象捕捉系统及发送器等。
胶囊的外壳极其光滑而利于吞咽,以及能防止肠内容物对胶囊表面的黏附,以保证所获图象的清晰度。
Given图像诊断系统由三部分组成:M2A胶囊内镜、数据记录仪套件及RAPID工作站。
胶囊内镜
优点
避免了传统胃镜检查的生理痛苦
也将检查结果更加精细精确,简便易操作 胶囊在体内检查时,可照常工作学习
胶囊胃镜可以检查到以前根本检查不到 的近7米长的小肠内壁情况
胶囊胃镜为一次性医疗用品,安全卫生
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前两日吃少渣半流质食物(如 粥,牛奶),忌蔬菜,水果,油腻食 物。如有长期便秘者需要提前清肠1 2 检查前24小时内及检查 期间,不允许抽烟 3 检查当日,早餐禁 食 4 检查前2个小时,禁服用任何药物
禁忌症
• 凡能妨碍胶囊正常 通过消化道的疾病 均属检查禁忌症, 如 胃肠道狭窄、梗阻、 穿孔、肠瘘和大憩 室等. 也不推荐在安 装有起搏器患者和 儿童中使用.
并发症
1 胶囊嵌顿
胶囊内镜检查的主要并发症是胶囊嵌顿, 他可嵌顿在狭窄处, 停留大憩室内或术后胃的输入襻无法排出,
2 胃内滞留
发现少数有幽门运动功能异常的的患者, 胶囊在胃内滞留时间 过长(达4 h), 后经胃镜送入十二指肠.
避免剧烈活动等 可能导致图像记 录仪发生移动的 活动 检查结束后注意 在检查8小时内 胶囊是不是从大 尽量不要喝水, 便内排出,一般 吃食物 当天或 4天内排 出,
适应症1Βιβλιοθήκη 小肠出血2 小肠其他器 质性疾病 3 食管、胃、 结肠器质性疾病 4 消化道功能 性疾病
胶囊内镜主要应, 从目前资料显示 胶囊内镜依靠消化 胶囊内镜在食管通 用于急性、复发 胶囊内镜对其他小 道动力作用向前推 过时间很快, 对食 性、隐性小肠出 肠疾病诊断优于小 进 , 因此在获得消 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血 , 线和肠道 胃镜及结肠镜 肠 X CT 化道图像的同时 ,检 有限. 胶囊内镜的 检查无异常的患 查,胶囊内镜可作 可在无创、生理的 摄像头的焦距仅几 者 为诊断小肠克罗恩 肠蠕动情况下记录 毫米, 因此对胃内 病的首选检查 到胃肠运转时间 . . 疾病诊断也有限
胶囊内镜指南解读汇总.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疑似克罗恩病或监测并指导克隆恩病的治疗
疑似小肠肿瘤
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 疑似或难以控制的吸收不良综合征(如乳糜泻等)
检测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小肠黏膜损害
临床上需要排除小肠疾病者
适应症 食管胶囊内镜
疑似Barrett食管
2013《中国消化内镜诊疗相关肠道准备指南(草案)指出:
聚乙二醇(PEG)电解质溶液是目前国内应用最普遍的肠道清洁剂; 祛泡剂:内镜检查时黏膜附着的泡沫会影响黏膜观察,据报道23%-57%的患 者在结肠镜检查中遇到泡沫,西甲硅油能有效消除泡沫尤其在胶囊镜检 查对清晰度要求尤为必要
适应症 小肠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的局限性
在电磁场环境胶囊因干扰可能有部分内镜影像缺失的现象
胶囊内镜检查及胶囊尚未排出体外时,不能接受磁共振检查 非操控式胶囊胃内滞留,需要胃镜协助进入小肠 胶囊内镜依赖胃肠道蠕动运行,可能因运行过快或拍摄角度的 视野等因素存在拍摄盲区,出现假阴性结果 胶囊内镜图像内容庞大,读片受人为因素影响
检查前准备 食管胶囊内镜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h
饮用少量水(10mL左右)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或可采用5分钟法: 吞服胶囊后2分钟取仰卧位 2分钟30°半卧位 1分钟60°半卧位 15分钟坐位
检查前准备 结肠胶囊内镜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45~55mL),通过增加肠 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吞服胶囊后1h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 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
胶囊内镜检查的护理【护理常规】1.检查前(1)检查前1d进流食、检查前6~8h匀速口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爽)水溶液 2L。
(2)检查当日禁饮食。
(3)检查前30~60min口服去泡药,如二甲硅油粉2.5g水溶液50ml(或西甲硅油10ml+水 50ml)。
(4)心理护理:向患者介绍胶囊内镜的优势及不足,得到患者认可。
2.检查中(1)将传感器贴片准确地牢固的贴在前胸及腹部,与记录仪连接好,妥善固定,指导患者服胶囊。
(2)检查过程中注意保护记录仪防止损坏,不能脱下穿戴在身上的记录仪,不能移动记录仪及贴片在身上的位置。
(3)检查过程中不要接近电磁波信号源,不可进行剧烈运动。
(4)胶囊通过幽门后根据患者病情酌情口服胃肠动力药,如莫沙必利,检查开始后可饮水,实时监视胶囊进入小肠后可进少许固体食物,不能服用牛奶、有色饮料及菜汁。
(5)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要注意排便情况,注意胶囊是否排出体外。
3.并发症(1)胶囊滞留: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最主要的并发症。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小肠憩室、肠瘘等引发胶囊滞留属于疾病本身的原因;胶囊内镜在胃腔内滞留,必要时需要借助胃镜将胶囊送入小肠。
(2)肠梗阻: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腹胀等表现;消化道肿瘤或者溃疡、狭窄等,可能引发肠道梗阻使胶囊不能顺利排出体外,属于疾病本身原因引起的不良后果。
(3)出血和穿孔:检查准备过程中,包括即时穿孔和迟发性穿孔。
(4)观察不充分:目前的国际临床应用表明,胶囊式内镜在小肠疾病的诊断率约为70%,因此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及漏诊率。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仍需进一步进行更多的检查。
(5)其他:误入气管;高分子材料过敏。
【健康教育】1.休息与运动保证充足休息,适当活动,防止疲劳。
2.饮食指导合理搭配饮食,保证营养。
3.复诊须知检查结束后指导患者要注意观察排便情况,注意胶囊是否排出体外,如有不适随诊。
胶囊内镜检查遇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
胶囊内镜检查遇到的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目的总结27例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检查遇到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CE检查安全、有效。
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至今在我科接受CE检查的病例,遇到问题27例,采取检查前认真评估和准备、检查中密切观察、积极配合医生处置遇到的各种情况、实施心理护理等护理对策。
结果及时解决内镜胶囊(简称胶囊)未被激活2例,胶囊吞服困难8例,胶囊滞留3例,发生恶心、呕吐10例,检查准备不充分3例,图像下载失败1例,0例发生严重并发症而影响到检查结果。
结论 CE检查安全、有效,但在检查中也会遇到诸多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保证CE检查顺利、安全、有效。
【关键词】CE检查问题护理对策CE检查对胃肠道疾病、尤其是对小肠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具有实时监控、图像清晰、操作简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且安全有效等优点而在临床广泛应用。
我科自2006年开展CE检查至今,取得了满意效果,但也遇到诸多问题,会直接影响到CE的检查效果,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可解决检查中遇到的问题。
1 对象及方法2006年至今,我科行CE检查的病例中遇到问题的共27例,男18例,女9例,年龄14-65岁,平均年龄43岁。
回顾总结CE检查遇到的问题,其中胶囊不能被激活2例,胶囊吞服困难8例,胶囊滞留3例,出现恶心、呕吐10例,检查准备不充分3例,图像下载失败1例。
阐述在临床实践中对不同的问题分别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评价CE检查中护理对策的重要性。
2 结果我科在CE检查中,共有27例遇到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有25例继续完成检查;1例因图像下载失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1例因胶囊滞留胃内而用内镜推,0例发生严重并发症。
通过临床实践和分析总结说明,护理对策在CE检查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 护理对策针对CE检查中遇到的不同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得CE检查顺利进行,总结如下:3.1胶囊不能被激活的对策内镜胶囊是一个微型智能摄像装置,需先激活方可使用。
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
2020中国消化内镜技术诊断与治疗炎症性肠病的专家指导意见(完整版)【摘要】消化内镜技术是炎症性肠病(IBD)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工具,目前国际上尚缺乏消化内镜技术在IBD诊治中的共识意见。
国内IBD领域的专家、内镜医师参照并采纳各类共识意见中的相关条款、临床研究结果,并在结合国内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专家指导意见,以期为各IBD 医疗中心的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消化内镜技术是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估、随访和治疗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虽然各种内镜技术在我国已开展得十分普遍,但IBD亚专科专业性强,对内镜操作技术、结果解读和应用规范有较高的要求。
对于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诊治过程中良好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管理是规范各中心医疗质量和技术行为的重要保障。
因此,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炎症性肠病学组组织国内IBD和消化内镜领域部分专家,针对IBD领域中内镜相关的各种技术问题、意见和操作常规制定本指导意见,以供业内同道在临床实践和质控标准建设中参考。
一、消化内镜技术在UC中的应用(一)UC内镜诊断1. 内镜检查目的:全结肠镜检查是诊断UC最重要的手段。
通过内镜下相对特异的表现建立临床诊断;评估病变特征、范围、活动度及并发症;同时活检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或合并症。
2. 内镜检查相关问题:(1)检查适应证:原因不明腹泻、便血超过数周,对症处理无缓解,临床疑诊IBD者;IBD患者复查评估病情。
(2)检查相对禁忌证:存在心肺脑等重要脏器明显功能障碍;存在电解质、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和凝血功能等明显异常;重症UC患者酌情避免全结肠镜检查,替代方案可选择限制性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检查。
(3)典型UC内镜下主要表现:病变呈弥漫、连续性,表面糜烂和浅溃疡,有合并症者溃疡形态多样。
胶囊内镜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生的建议和 指导,如有需要可 寻求进一步的治疗 或检查
胶囊内镜后,观察大便颜色、 形状和排便习惯的变化。
注意是否有出血或持续的黑便, 及时就医。
留意腹部疼痛、腹胀等症状, 可能与胶囊内镜有关。
胶囊内镜后,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或过度用力排便。
需要停用的药物包括抗凝药、非甾体抗炎药等 停用时间需根据药物种类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在检查前一周内应停止使用药物 若长期服用药物,需提前告知医生,以便医生评估是否需要进行其他检查
是否有药物过敏史
是否有慢性疾病史
是否有家族遗传病史
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
禁食:检查前需要禁食8小时 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禁带金属物品:检查前需要去 除身上的金属物品,如首饰、 皮带等
禁服用药物:检查前需要停用 可能影响消化道功能的药物
禁化妆:检查前需要避免化妆, 以免影响医生对病变部位的观 察
吞服时间:检 查前需禁食6-8 小时,确保胃 内无食物残渣 干扰检查结果
吞服姿势:站 立或坐直,避 免躺下,以免 胶囊卡在食道
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对消化道造成损伤。 避免提重物,以免腹部受力。 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道恢复。 避免过度劳累,以免身体不适。
检查后需禁食2小时,以免影响检 查结果
检查后应保持饮食规律,避免暴饮 暴食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检查后应避免进食过于油腻、刺激 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中
吞服后注意事 项:避免剧烈 运动,保持安 静,避免咳嗽、
呕吐等动作
异常情况处理: 如出现胸痛、 呼吸困难等不 适症状,立即
就医
检查前需告知医生 药物过敏史和近期 用药情况
胶囊内镜检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例 ,22 %; 8 .6 工作 时 间 内未 完成 小 肠 检查 4 6例 ,57 ( 1. % 国产 占4 4例 ,50 进 口占 2例 0 % ) 没有胶 囊滞 留病例 。 1.%; . 7 ;
胶 囊 内镜可在肠 内狭 窄处发 生滞 留, 也是 胶囊 内镜使 用 中最 易
出 现 的并发 症 , 因此 2 0 国 际胶 囊会 议 (C E) 2 0 0 5年 I C 和 0 8年 中 国 中华 内镜 学会 制定 的指南 中将 小肠 不 全梗 阻定为是 胶 囊 内镜 的禁 忌症 之一 。对 这类患 者应 该 首先选 择双 气囊 电子 内 镜检查 而不是 胶囊 内镜 方法 , 检查 时间应 选择在完成 了相应 肠
【 关键 词 】 囊 内镜 ; 胶 适应 证 ; 留 ; 滞 失败 ; 对策
【 中图分类号 ] 5 R7
【 文献 标识码 】 A
【 文章编 号 】 0 5 0 1 2 1 1 - 9 0 2 9 - 6 6( 0 2) 3 0 - 2
胶囊 内镜 ( E) 2 世纪初 应用于 临床 以来 , C 自 1 已成 为小肠 疾病 的一线 诊断工具 , 覆盖 了小 肠 以往 检查 盲区。 目前 全球 累 计应 用 已超 过 10万 例次 , 5 欧美 国家及 国际学术 组织 已经制 定 了多部 临床 指南 , 国也于 2 0 年 在 《中华 消化 内镜 杂志 》 我 08 上 刊 登 了我 国第 一部 胶囊 内镜 临 床应 用规 范 。这 些指 南对 胶囊
术 中一 并 解 决 。
炎及 手术 吻合 口狭 窄等 【 6 J 献报 道胶囊 内镜 滞 留发生 率 为 。文
07 % ~ 1 5 . 5 %_ 1 。但至 今未 见关 于胶 囊滞 留引起 急性 肠梗 阻 的
内镜常见故障及处理考试试题
考试试题,内镜常见故障及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1. 内镜卡顿或无法插入:可能是由于内镜表面有杂质或内镜通道被阻塞。
处理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内镜,再使用专用工具清理内镜通道。
2. 内镜图像不清晰:可能是由于内镜镜头脏污或镜头光学系统损坏。
处理方法是先用生理盐水清洗镜头,再检查镜头光学系统是否损坏,必要时更换新镜头。
3. 内镜漏气:可能是由于内镜密封不良或充气系统故障。
处理方法是检查内镜密封部分,必要时更换新的密封件;同时,也要检查充气系统,确保其正常工作。
4. 内镜操作手柄失灵:可能是由于手柄内部电路或机械部分故障。
处理方法是检查手柄内部电路和机械部分,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5. 内镜使用过程中突然停止工作:可能是电源问题或者内镜本身故障。
处理方法是检查电源线路,确保电源正常;同时检查内镜,必要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以上故障在处理时都需要特别小心,避免对内镜造成二次损坏。
同时,对于任何故障,都需要及时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确保内镜的正常使用和患者的安全。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于2008 年制订了《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对我国规范使用胶囊内镜提供了有力参考。
胶囊内镜检查经历10 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尤其是对小肠疾病的诊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除了小肠胶囊内镜出现了部分改进之外,专用食管胶囊内镜、专用结肠胶囊内镜和专用磁控胶囊胃镜亦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所以,胶囊内镜与小肠镜学组决定与时俱进,更新和完善相关规范,在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及多次修改后,现更新我国胶囊内镜临床应用指南如下。
1 检查前准备、胶囊内镜检查、检查后注意事项1. 1 查前准备鉴于胶囊内镜检查可能发生胶囊滞留及诊断的不确定性,检查前应对患者予以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 1. 1 小肠胶囊内镜检查( 1) 检查前需禁食或进清流质10 ~12 h;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 3) 术前半小时服用适量祛泡剂,以减少泡沫对视野的影响; ( 4) 不推荐使用促胃肠道动力药。
目前研究尚不支持促动力药能够帮助提高全小肠检查完成率[1 - 7]。
1. 1. 2 食管专用胶囊内镜检查( 1) 胶囊内镜检查前禁食2 h; ( 2) 饮用少量水( 10 mL 左右) 帮助胶囊内镜吞服; ( 3) 检查过程患者取仰卧位; 或可采用5 min 法: 吞服胶囊后2 min 取仰卧位,继保持2 min 30°半卧位,继保持1 min 60°半卧位,继以15 min 坐位[8 - 10]。
1. 1. 3 结肠专用胶囊内镜检查[9, 11 - 14]( 1) 检查前一日进清流质饮食; ( 2) 检查前夜行肠道清洁准备( 参考相关内镜检查肠道准备指南) ; ( 3) 检查过程中加服小剂量磷酸钠溶液( 45 ~ 55 mL) ,通过增加肠蠕动使胶囊尽早进入结肠( 使用方法及禁忌证参照相关指南) ; ( 4) 吞服胶囊后1 h 胶囊尚未通过幽门者,建议给予促胃肠动力药或经胃镜将胶囊送入十二指肠以缩短胶囊在胃内的停留时间。
影响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相关因素分析赵娅敏;刘锦涛;余细球【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完成率(small-bowel completion rate, SMCR),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102例患者胶囊内镜检查情况。
结果79例患者完成全小肠检查。
其中,胃平均通过时间(gastric transit time, GTT)为48.5 min,小肠平均通过时间(small-bowel transit time, SMTT)278.3 min;年龄、胃通过时间大于90 min为影响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因素(P<0.05)。
结论年龄、胃通过时间对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有影响。
对于年龄大于60岁、GTT延长超过90min者需提前干预,提高胶囊内镜完成率。
【期刊名称】《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2页(P319-320)【关键词】胶囊内镜;胃通过时间;小肠通过时间;检查完成率【作者】赵娅敏;刘锦涛;余细球【作者单位】518001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8001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518001 深圳市罗湖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胶囊内镜(W ireless capsule endoscope)是一种直接的、创新的、无痛苦的消化道检查方法。
自问世以来,成为小肠疾病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但临床上仍有部分胶囊内镜滞留或未能完成全小肠检查,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分析。
而胶囊内镜全小肠完成率(small-bowel completion rate,SMCR)的相关影响因素研究报道较少,为更进一步明确胶囊内镜全小肠完成率影响因素,我们回顾分析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我院对疑似小肠疾病的102例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情况,分析可能影响胶囊内镜检查完成率的相关因素。
一、病人资料回顾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行胶囊内镜检查102例,其中男性59例,女性43例,平均年龄39.8岁,范围(14~70岁),住院67人,门诊35人,记录患者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状态、既往腹部手术史、合并疾病等数据。
内镜室操作规范
一、上消化道内镜检查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粘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4.急性重症咽喉部疾病患者内镜不能插入者。
【术前准备】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 (1)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
(2)向患者讲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
(3)术前禁食6~8h。
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
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d,必要时术前洗胃。
最好排空大小便。
(4)咽部麻醉:检查前15min用含2%~4%利多卡因的胶浆(内有祛泡剂)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
(5)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rnin肌内注射阿托品。
患者条件许可时可行无痛胃镜检查。
(6)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操作方法及程序】1.患者体位(1)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
(2)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目前均使用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20cm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
胶囊胃镜检查注意事项
检查前留意事项之杨若古兰创作1、检查前日,晚饭需进食清淡类食物(如:面条、稀粥等),防止不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韭菜、牛肉等),早晨8点以后禁食(直至检查完成);2、检查前和检查过程中,可以饮水.但禁止喝任何带色彩的液体饮料.(如:牛奶、果汁、可乐等);3、需同时进行小肠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夜应服用泻药行肠道清洁筹办,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4、检查时,穿宽松衣服,手表、手机、钥匙、硬币、磁卡等物品禁止随身携带;5、检查前一天最好禁烟酒,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6、携带身份证(或驾照)等个人无效证件;7、术前用药:因为胶囊内镜没法冲洗,是以胃内清洁度对胶囊内镜检查尤其主要,必必要严酷服用祛泡剂,以减少胃内泡沫对视野的影响;(表3-1)表3-1 祛泡剂服用方法8、充盈胃腔:吞服胶囊前30分钟饮400ml清水,用于冲洗胃内黏液与气泡,然后陆续饮水至受检者有饱胀感即可开始检查(饮水总量为500-750ml).磁控胶囊胃镜检查过程中可根据胃腔充盈程度继续饮用适量清水,以包管足够的胃充盈和保持气液平面.饮水总量控制在2000ml之内.检查后留意事项1、检查完成后,在未安插完好小肠检查情况下,可以马上进食.如安插小肠检查,在胃部检查结束4小时后可以进食少许固体食物;2、检查完成后,留意每次排便的情况,留意并确认胶囊是否排出.确认胶囊排出后,记录排出时间,电话告知大夫;3、检查完成后,在确认胶囊排出前禁止做磁共振检查,尽量阔别强磁场地方;4、如在7天内没有观察到胶囊的排出,可以联系大夫,使用胶囊定位器检测胶囊的排出情况;5、如果胶囊在14天后,仍在体内,需征询大夫,是否采纳干预措施;禁忌症与并发症禁忌症:1、胶囊检查禁忌症(1)、绝对禁忌证:无手术条件或拒绝接受任何腹部手术者(一旦胶囊滞留将没法通过手术取出);(2)、绝对禁忌证:已知或怀疑胃肠道梗阻、狭隘及瘘管;心脏起搏器或其他电子仪器植入者;吞咽妨碍者;妊妇;2、磁场控制禁忌症:体内安装、携带有电源类植入和铁磁性植入物品及安装的患者,如:心脏起搏器、植入体内的药物灌注安装、植入体内的任何电子安装、神经刺激器、助听器、人工耳蜗等;并发症:1、胶囊滞留;2、高分子材料过敏;3、急性肠梗阻;4、检查过程中出血、穿孔(即时穿孔和迟发性穿孔);5、误吸入气管;胶囊胃镜临床操纵流程(精简版)1.预定(包含禁忌症排查、检查者相干材料记录、预定检查时间、告之胃肠筹办、检查前留意事项等).2.检查当天应提前检查设备是否工作正常,包含计算机及软件、控制设备五维活动、便携记录器与电脑连接情况和电量等.3.确认患者是否按请求进行肠胃筹办、既往病史、排除禁忌症,并记录信任息.4.签署(或回收)《知情同意书》并进行检查前的肠胃筹办(进行去泡、去黏液、肠胃筹办).5.检查前,请求要患查进行小便(减少在检查中请求进行小便的次数),然后取下随身金属物品并穿检查服.6.病例录入,取出并开启胶囊(留意带一次性无菌手套),拍摄胶囊编号、检查者面部及知情同意书等,检查胶囊电压是否大于2.85V,图像是否正常;胶囊开启2分钟以后将胶囊切换至其它通讯通道(优先切换至6、7通道,若已有检查患者已占用该通道,请勿设置,以防串频).7.辅助检查者服下(水杯内倒入温水利用吸管平躺或左边位躺送吞服胶囊,留意小口饮水慢慢送放胃部,以便辅助观察食道及减少直接进入十二指肠的机率).8.开始检查.(检查顺序:贲门、胃底胃体胃角胃窦幽门)9.胃部检查终了后;脱下检查服并告知检查者相干检查完成后的留意事项,然后导出数据,关闭便携记录器10.告之检查者留意观察胶囊排出情况、索取院取陈述时间、取陈述时留意扣问胶囊排出时间或用定位器检查胶囊是否在体内.。
胶囊内镜使用介绍
胶囊内镜使用介绍胶囊内镜全称为“智能胶囊消化道内镜系统</view/951636.htm>”,又称“医用无线内镜”。
原理是受检者通过口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使之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况,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
胶囊内镜具有检查方便、无创伤、无导线、无痛苦、无交叉感染、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等优点,扩展了消化道检查的视野,克服了传统的插入式内镜所具有的耐受性差、不适用于年老体弱和病情危重等缺陷,可作为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小肠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
1.1 国产胶囊内镜系统?包括一次性胶囊内镜、OMOM数据记录仪、OMOM胶囊内镜影像工作站、图像记录仪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冲电器。
1.2 操作方法?(1)受检者穿戴图像记录仪,按天线单元分布示意图要求,检查和调整天线单元图。
(2)连接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开启图像记录仪。
(3)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建立受检者信息档案,下载所使用胶囊的序列号及通道号,核对图像记录仪资料。
(4)(4)从包装中取出胶囊,此时胶囊LED应闪烁,图像记录仪的ACE灯应同步闪烁,操作者手持胶囊在影像工作站的实时监视界面,可观察到胶囊所拍摄的图像。
(5)(5)将胶囊放入口中,在实时监视功能中可观看到口腔内的图像。
(6)(6)用一杯水送服胶囊。
(7)(7)根据需要调整胶囊运行的相关参数,比如图像的亮度、闪光的强度、采样频率等参数。
(8)(8)断开图像记录仪与影像工作站的连接,受检者即可离开,离开后医生向其强调检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成功。
(9)(9)8 h后,当图像记录仪ACE指示灯停止闪烁10 min后,结束检查,关闭记录仪,交还给医生。
(10)(10)打开图像记录仪,登录影像工作站软件,导出图像记录仪保存的图片数据到影像工作站硬盘中。
2 护理2.1 检查前护理2.1.1 详细查看和询问病史,正确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胶囊内镜检查属于无创性侵入性检查方法,胶囊吞入后是借助消化道的蠕动在全消化道内移动,适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其他传统检查提示小肠影像学异常;慢性腹痛、疑是小肠器质性疾病所致者;慢性腹泻;了解克罗恩病及乳糜泻的累及范围;观察小肠手术吻合口情况;监控小肠息肉病综合征的发展等。
处理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的护理体会
处理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的护理体会陈丹红【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处理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56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发生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滞留情况,在处理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过程中给予密切的护理配合,观察护理配合效果.结果 25例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的患者经护理配合处理后,胶囊内镜均在2 h内进入小肠.结论胶囊内镜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全面严密细致的护理及恰当护理配合,有助于及时发现、处理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问题及高质量完成胶囊内镜检查结果.【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年(卷),期】2017(008)007【总页数】3页(P166-168)【关键词】胶囊内镜;滞留;护理【作者】陈丹红【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老年病科,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胶囊内镜检查已成为小肠疾病的重要诊断方法。
其主要并发症为胶囊滞留,尤其胶囊内镜滞留于幽门以上的上消化道[1]。
由于胶囊内镜8 h供电电量的限制,胶囊内镜全小肠检查有效率仅为70%~80%[2]。
故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监测胶囊内镜位置,及时发现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情况[3],及早协助处理或通知医生处理,以保证胶囊内镜可顺利完成全小肠检查。
现就我院自2015年7月—2016年6月25例处理胶囊内镜上消化道滞留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256例患者中有25例患者发生胶囊内镜在上消化道滞留情况,其中男性20例,女性5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46.5±3.4)岁。
符合2008年中华消化内镜学会胶囊内镜临床应用规范选择适应证[4]。
1.2 方法1.2.1 仪器胶囊内镜为以色列GIVEN影像公司生产的M2A型,发射器视频图像为2帧/秒,电磁工作寿命为8小时,配有实时监控系统(硬件为便携式专用电脑;软件为RAPID REALTIME,用于胶囊内镜检查的实时监控)。
胶囊内镜经胃镜推送至十二指肠两种方法的比较性研究
胶囊内镜经胃镜推送至十二指肠两种方法的比较性研究摘要】目的:探讨经胃镜应用圈套器与胃镜前端安置透明帽以负压吸引方式固定胶囊内镜于透明帽前端两种方式将胶囊内镜送至十二指肠操作技巧的优劣。
方法:回顾33例经胃镜推送胶囊内镜至十二指肠的操作资料,分为圈套器组(17例)与透明帽负压吸引组(16例),比较2组操作时间、操作过程中胶囊内镜从圈套器及透明帽前端掉落的次数的差异。
结果:圈套器组、透明帽负压吸引组,平均操作时间分别为(27.29±2.82)min、(4.62±1.03)min,2组比较t=5.342,P <0.05;胶囊内镜掉落次数分别为(6.59±1.18)次、(2.06±0.68)次,2组比较t=5.067,P<0.05;结论:胃镜前端安置透明帽以负压吸引方式固定胶囊内镜于透明帽前端较应用圈套器套取胶囊内镜可更快捷地将胶囊内镜推送至十二指肠。
【关键词】胶囊内镜;胃镜;圈套器;透明帽【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203-02视频胶囊内窥镜,简称胶囊内镜,是一种简单而快捷的小肠检查方法,主要适用于克罗恩病、乳糜泻、小肠息肉病综合征、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缺铁性贫血等疾病的诊断[1]。
大多数拟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在行胶囊内镜检查前已完善了胃镜检查,且胶囊内镜检查时间有限,故而医务人员希望胶囊内镜可以迅速到达十二指肠降段以下,以期将更多的检查时间留给小肠。
但在胶囊内镜的实时影像监控中发现,部分患者的胶囊内镜在胃内长时间停留、停滞,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及时应用胃镜干预以提高胶囊内镜的小肠检查时间[2]。
然胃镜下将胶囊内镜送入十二指肠的操作难度较大,值得各位内镜医师不断相互探讨借鉴。
我科主要采用经胃镜应用圈套器与胃镜前端安置透明帽以负压吸引方式固定胶囊内镜于透明帽前端两种方式将胶囊内镜送至十二指肠,现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囊内镜滞留原因及处理
摘要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滞留的原因及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08年4月行胶囊内镜检查173例。
结果:173例胶囊内镜检查中,共发生胶囊内镜滞留4例,发生率为2.3%,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2例观察后自行排出。
结论:胶囊内镜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较严重并发症。
若无梗阻发生,可行观察,若出现梗阻。
应及时手术治疗。
关键词胶囊内镜;胶囊滞留;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的发明,对于小肠疾病的诊断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它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及其它小肠疾病的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在CE检查过程中,胶囊滞留(capsule retention)是一个较少见又较严重并发症,有时需要手术解除由此造成的梗阻。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05年4月~2008年4月我院CE检查发生胶囊滞留的情况及其处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5年4月-2008年4月我院共行CE检查173例。
其中男124例,女49例,平均年龄45.6岁(18~81岁)。
其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146例,慢性腹泻18例,慢性腹痛9例。
1.2检查方法:采用重庆金山科技集团的OMOM胶囊内镜系统,包括OMOM 胶囊内镜(大小13mm×27.9mm),图像记录仪,影像工作站。
患者在检查前8小时开始禁食并服用甘露醇250ml清洁肠道。
吞服胶囊后4小时内禁食,记录胶囊进入十二指肠及通过回盲瓣的时间。
检查结束后,要求患者仔细检查粪便,确认胶囊排出体外。
若72小时仍未确认胶囊排出,或出现肠道梗阻症状,即行腹部透视或腹部摄片检查,明确胶囊是否排出以及观察胶囊位置。
若胶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超过2周,或采取干预措施(如内窥镜、手术取出等)取出胶囊,则判断为胶囊滞留。
2结果
在173例检查过程中,有4例发生胶囊滞留,发生率为2.31%。
其中1例为女性肠结核患者,发生胶囊滞留后,前3月腹部透视显示胶囊主要滞留于第三组小肠,因患者无肠道梗阻症状,即随访并同时抗结核治疗。
24周后胶囊完整排出。
另外3例均为Crohn’s病,均滞留于末端回肠,其中1例胶囊于4周后排出,另外2例患者因发生肠道梗阻症状而手术取出(见图1),术中及术后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3讨论
CE与双囊小肠镜均能直观地观察整个小肠黏膜的病变情况,是小肠疾病诊断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尽管双气囊小肠镜同时具有对病变进行活检及治疗的作用,但CE具有创伤小,易检查,易被患者接受等优点,同时由于检查费用的问题,可以作为小肠镜检查前的筛选手段,为小肠镜提供依据。
在CE检查过程中,较少见但较严重的并发症即为胶囊滞留。
一些患者而需要外科手术解除胶囊嵌顿造成的梗阻。
目前认为,当胶囊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超过2周,或必须采取干预措施(如内窥镜、手术等)才能取出胶囊,则判断为胶囊滞留。
目前市场所用胶囊大小相差不大,如OMOM胶囊大小为13mm×27.9mm,而PillCam SB胶囊为11min×2mm,正常情况下其均能顺利通过消化道,当肿瘤、
炎症或粘连导致消化道有严重狭窄时,使胶囊发生通过障碍,导致胶囊滞留。
一般认为,胶囊滞留发生率为1.5%左右,但也有报道高达13%。
其发生率与被检查者的病种有关,在明确有Crohn’s病的患者和NSAID患者,其胶囊滞留发生率较高,而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则相对较低。
胶囊滞留时间最长者达2.5年。
一般认为,患者有肠梗阻症状或放射学检查提示有肠道梗阻或狭窄迹象时,应作为CE检查禁忌证。
目前有研究各种手段来预测胶囊滞留发生的可能性,对于那些有高度滞留潜在性的患者,应避免行胶囊内镜检查。
小肠造影(small bowel follow through)虽能检测小肠狭窄,但是漏诊率较高M。
目前应用较成功的是试用胶囊(pateney capsule)。
试用胶囊大小与正式胶囊相同,由压缩乳糖和硫酸钡构成。
吞服后,若因肠道狭窄在体内滞留时,超过40~100小时就会崩解,崩解后的残留物可顺利通过狭窄,防止发生梗阻。
当试用胶囊顺利通过后,预示可以进行胶囊内镜检查;若试用胶囊发生滞留,提示肠道有狭窄存在,不应进行胶囊内镜检查。
即使有明确的肠道狭窄,只要试用胶囊能通过,说明CE可通过肠道狭窄处,仍可进行CE检查。
胶囊滞留发生后。
根据病情变化可采取不同的手段。
若有肠道梗阻发生,应尽快解决。
解决的常用手段有手术,小肠镜取出等。
手术除了取出嵌顿的胶囊外,还能同时对狭窄的病变进行治疗。
本组病人共有2例因出现肠梗阻而手术治疗均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当无梗阻症状发生时,可进行随访观察。
文献报道最长滞留时间为2.5年。
胶囊滞留在CE检查中虽然少见,但易出现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
在行CE 检查前,应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对于有潜在肠道狭窄的患者,可行试用胶囊检查。
在CE检查过程中,一旦出现胶囊滞留,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适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