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合集下载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思考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思考

以上三个特点中, 最值得肯定的是课程的实践
性. 一 切 的理 论 课 程 终 归要 为 实 践服 务 , 而 通 过 实
践, 也 能更 加深 入透 彻 的理 解理 论 知识 . 通过 钢琴 、
不 同和弦 的情况 , 这种情 况 随着学 习 的深入 出现 得
合唱等艺术实践 , 可以使课程 中的理论知识更加直 观和生动. 而加强课程与 中小学音乐教学实践 的联
入 共 同 和弦 , 诃 陛转 往 属 调 , 而再 现 段 中配 置 的 和
系, 则体现了《 课程纲要》 中强调的师范性.
1 课 程与钢 琴 实践的联 系
钢琴是 音乐 教学 中不可 或缺 的工 具 , 它与 多声 部音 乐实 践 的结合 也 最 为紧密 .通 过键 盘 练 习 , 能
课 程 中照本宣科 的教 学模 式 , 提 高学 生在 实际作 品 中运用 知识 的能力 , 使 学生 真正 的学有所 获 .
在学 习正 三和 弦的排 列时 , 教材 中经 常归 纳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 指导纲要》 ( 以下简称 《 课程纲要》 ) , 《 课程纲要》 对 原有的高等师范音乐专业课程作 了重要调整. 《 多 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就是《 纲课程要》 中新设立的 专业必修课程 , “ 是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音乐教师教 育工作者的需要, 顺应作曲技术理论 2 0 世纪下半
所能解决的问题 了. 我们只有通过键盘练习才能区 分 出, 使用密集排列法 的和弦色彩更为浓郁 , 强调 纵 向的和声关 系 ; 使 用开放 排列 法 的和 弦色彩 相对
稀薄 , 侧 重横 向 的旋 律关 系.
学 习六 和弦时 ,很多 同学对 六 和弦 的重 复 、 排

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

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
成。
音乐 教育 专 业 的学 生毕业 后 大部 分是 从事 中 小学 音乐 教育 工 作 的 ,为 了 以后 的 工作 需要 ,他 们 必须 了解有 关 作 曲技术 理论 各 方 面的 知识 ,但 又 没有 必要 像作 曲指 挥 专业 那么 深入 。 《 多 声部 音乐 分析 与 写作 》这 部 教材对 于 音乐 教 育专业 的 学生 来 说具有 很 强 的针对 性 ,与 传 统的 “ 四大件 ”教 材相 比,在 内容 的广 度上 , 除 了欧 洲 巴洛克 到 l 9 世 纪这 段 时期 以外 ,还 加上 了2 O 世 纪的现 代 音 乐多 声部 特 点 ;在 内容 的深度 上 弱化 了写 作环 节 ,加 强 了分析 环 节 ,注重 实用 ,更加 贴近 音乐 教 育这 个专 业 的特 点 ;在 内容 的 相 互关 系上 ,保 持 原 “ 四大 件 ”各 自的系统 性 的 同时 ,加 以融会 贯 通 ,使得 四 门技术理 论课 的整 体性大 大 加强 。 三 、课 程教 学的预 期效 果 音 乐 教 育 的 学 生 经 过 四个 学期 的学 习 ,所 期 望 达 到 的 效果 如下:l _ 能分 析常 见 的 中外 多 声音 乐作 品 的调式 、调性 及和 声结 构 ,认 识和 声 及复 调表 现技 法在 音 乐表 现及 音 乐风 格表 达方 面 的 作 用 ;能运 用 所学 的和 声 知识 , 为歌 曲选配 适 当 的和弦 ,为演 唱 歌 曲编写 简 易的伴 奏 。2 . 学 习音 乐材料 陈述 及 展 开的基 本手 法 , 把 握 音乐 作 品 曲式结 构 的基本 原 则及 结构 类型 , 能较 熟练地 分 析 中小 型 多声音 乐 作 品的 曲式 结构 , 了解音 乐材 料及 曲式结 构与 音
课 程开 设 的背景 多声 部音 乐 是与 单声 部音 乐相 对而 言 的 ,是 一种不 单 纯依 靠 单 一 旋律 ,还 须 以各种 方 式加 入其 他织 体 来共 同完 成 的这 一音 乐 过 程 。 多声部 音 乐有着 悠 久 的历 史 ,我 们 所接 触 、熟悉 的音乐 大 部分 是多 声部音 乐 。 《 多 声 部音 乐 分 析 与 写 作 》 这 门 课程 的 开设 是 教 育 部 推 行 教学 改革 的 重要 成果 。2 0 0 4 年1 2 月2 9 日教 育 部 印发 《 全 国普通 高 等 学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本 科 专业课 程 指 导方案 》 ,并 于2 0 0 6 年1 1 月2 9 日印发 《 全 国普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教 师教 育 )本科 专 业 必修 课程 教 学 指 导纲 要 》 。在 2 0 0 7 年5 月 ,教 育部 组 织 召开 了 全 国普 通高 等 学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院系 分管 教学 工作 负责 人 会 议 , 研 究确 定 了全 国4 O 余 所 高校 作 为试 点 学 校 , 首批 进 行 改 革 。2 0 0 7 年9 月l 4 日 ,教 育 部 办公 厅 正式 下 发 《 关 于开 展 全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教 师教 育 )本 科专 业课 程教 学试 点 工作 的通 知 》 。 自此 ,全 国范 围 内的普通 高 等学 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本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思考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思考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思考作者:蒋龙来源:《黄河之声》2017年第11期摘要:在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中,对于和声学基础的教学一直是各个高校进行探讨的广泛领域。

对于这一学科的教学不仅仅是理论体系的框架讲解,更重要的是实践应用,甚至还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有密切关系。

在教育部开始推行的课程改革中,提出新型的综合性课程。

这门课程要实行一套区别于传统和声学教学模式,并使之有效运用于实践。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和声;和弦连接;写作在高等院校师范类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中的一门必修课“多声部音乐”。

这门专业必修课是王安国教授提出的一个综合性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在笔者工作的教学单位中,这门课程从教育部开始推行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推动下,代替原有的和声基础课程。

原有的和声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是参照“四部和声”的教学大纲进行,而这个教学模式是针对作曲专业从写作多声音乐的角度设计的。

对于作曲专业的学生而言,四部和声的教学模式经过西方音乐几百年的发展,已经达到非常成熟且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无论从学术研究还是作曲实践的角度看,对于和声的学习,四部和声都发挥着重要的逻辑训练能力。

传统的四部和声教学中,国内影响最深远的是《和声学教程》斯波索宾等四人合著教材,该书的教学安排,已经建立起完整的逻辑体系,教材本身已经将传统和声学归纳的非常科学、井然有序。

对于音乐学(教师教育)的非作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四部和声的和声练习题对于师范类的专业应用关联并不是太大,甚至由于脱离于实践应用而做的和声练习题会显得和声学理论晦涩难懂,过于抽象。

这种现象在高等师范类院校的音乐教育中早就有了广泛探讨,但是时至今日,并未能统一出来有效的教学模式。

2007年教育部开始推行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试点工作,岭南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原湛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成为广东省唯一的一家试点单位。

从推行至今,时至今日正好十年整,在这十年期间,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这门课程学院的教师也出版了教材,笔者有幸承担该课程的教学工作,再此对于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对普通高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对普通高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对普通高校《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喻波倪何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9年第17期摘要:《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教育部为改变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的分科教学情况,提高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于2006年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南昌工程学院从2014年起,将此课程纳入音乐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从教学安排及进度,教学实践环节对该课程进行了深入思考,形成了以学生艺术实践能力培养为立足点,以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内容为手段,以优化课程体系建设、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的课程改革思路。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作曲技术理论;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7-0167-03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专业办学水平,教育部在2004年下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并于2006年11月29日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建议在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开设《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

其初衷在于改变之前音乐学本科专业教学过程中,作曲技术理论“四大件”,即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分科教学的情况。

《纲要》提出“该课程(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一门专业必修课,这门课程是一门综合性作曲理论课程,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是旨在强调传统教学基础性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结构”。

南昌工程学院在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将此课程纳入音乐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四届学生的教学实践,发现存在某些重要知识点的缺失,部分章节之间缺乏必要联系,对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不够明确等问题。

从强化理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出发,经过仔细的研究与调查分析,对该门课程进行了课程改革。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绪论》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绪论》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绪论》首先,多声部音乐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注意声部的数量和类型。

多声部音乐通常由两到四个独立的声部组成,包括高音、中音、低音和次中音等。

其次,要分析每个声部的旋律和和声结构。

每个声部都有自己的旋律线,并且彼此之间会形成横向和纵向的和声关系。

同时,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对位和对比。

声部之间的对位是指不同声部之间的音程关系,对比则是指不同声部之间的音乐元素的对比,如音色、节奏和动态等。

最后,还需要分析多声部音乐的整体结构和发展。

多声部音乐通常由不同的节段和主题组成,通过反复、变化和发展不断推动整个作品的进展。

接下来,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技巧有以下几个要点。

首先,要注意声部之间的平衡和均衡。

不同声部之间应该有适当的对位和平衡,避免一些声部过于突出或受到忽视。

其次,要注重声部的流畅性和自然性。

不同声部之间的转换和连接应该流畅自然,不会给听众带来突兀感。

同时,要关注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应该和谐、稳定,充分利用不同声部的音程和和弦关系,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最后,要注重整体结构和发展。

多声部音乐的写作应该具有明确的主题和发展线索,通过反复、变化和发展来增强音乐的逻辑性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多声部音乐是一种复杂而丰富的音乐形式,需要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和写作技巧来理解和创作。

通过对声部的数量和类型,旋律和和声结构,对位和对比,整体结构和发展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声部音乐。

同时,在创作多声部音乐时,要注意声部的平衡和均衡,流畅性和自然性,以及和声关系和整体结构的建立。

希望本文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与写作提供了一些启示和帮助。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改革探索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学改革探索作者:张琦来源:《北方音乐》2019年第14期【摘要】“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是一门整合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

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信息化教学手法的实施、课程评价的改革,课程理论与音乐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多声部音乐分析写作;信息化教学;微课;课程评价【中图分类号】G64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是一门整合课程,是音乐学专业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其受众面是全体音乐学专业本科学生。

课程全面介绍了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技法,包括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配器等。

本课程严格按照教育部颁行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与文件精神组织课程教学,教学内容新颖实用,将以往分科教学的和声、曲式、复调、配器四门课程融为一体,体现出作曲理论课程之间的连贯性与整体性,以加强学生对音乐整体理解、分析能力,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角度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简单易行的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技术性与实用性较强。

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具备担任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必须的多声部音乐分析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多声部音乐的思维方式,具备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基本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多声部音乐的曲式结构、和声手法与复调思维,理解作曲家写作音乐的思路和意图;能够结合其音乐风格特点,对音乐进行结构分析和描述,从而建立起具有结构感的音乐听觉能力,在进行音乐活动时能够有意识地同步进行音乐分析,并为歌曲编配简单的伴奏。

一、内容整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为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课程顺应了20世纪作曲技术理论学科综合与交融的发展趋势,体现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在我国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新创造,而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及部分配器法常识中的基本教学内容,加以適当整合和拓展后形成新的教学体系。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多声部音乐是指音乐组曲分为多个声部的乐曲形式。

这种乐曲形式有时也被称为复调,这暗示了不同的声部之间存在规律性的相关性。

多声部音乐一般由两种基本类型组成,即简单型和复杂型。

简单型中,每个声部拥有相同的旋律,只是节奏不同;复杂型中,每个声部的旋律都不同,但是仍然有规律性的相互关系。

在分析多声部音乐时,可以将其分解为单独的声部,并识别其中的旋律、和弦、音阶和节奏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在分析复杂型多声部音乐时,可以把它拆分成不同的部分,比如前奏、主旋律、伴奏、结尾等,这些部分可以用不同的声部来表现。

在分析过程中,需要了解每个声部的角色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理解整个曲子的意义和构成。

写作多声部音乐需要把不同的声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结合起来,并保持规律性。

一般来说,多声部音乐应该具有可辨认的主旋律,而且其他声部也应支持这个主旋律并且同时拥有其自己独立的旋律。

当然,每个声部之间也应当具有一定的关联性,以使曲子得以协调统一
为了使多声部音乐具有良好的结构,写作人员应该首先确定乐曲的节奏,然后根据乐曲的节奏构思出不同的旋律。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多声部音乐是指由多个独立的声部组成的音乐作品。

这些声部在音乐中以相对独立的方式运动和表达,通过不同的旋律、和声和节奏形成复杂的音乐结构。

分析和写作多声部音乐的过程既是对作品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也是对作曲家意图和创作技巧的理解和欣赏。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声部运动:多声部音乐中,各声部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追踪每个声部的运动,观察它们是如何交错、并列或对位的。

通过分析声部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了解到作曲家是如何创造层次感和动态变化的。

2.旋律线索:每个声部都有一个独立的旋律线索。

我们可以观察各声部中是否存在主要旋律或主题,并分析它们的表达方式和演变过程。

这将帮助我们理解作曲家如何在多声部中通过旋律将主题进行变化和发展。

3.和声:和声是多声部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观察各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包括和弦的运用、和声转位和和声进行的选择等。

通过分析和声,我们可以了解作曲家如何在多声部中创造和谐和流畅的音乐。

4.节奏和旋律:多声部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常常是复杂且多样化的。

我们可以观察各声部的节奏模式和变化,以及它们在音乐中的相互关系。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多声部中的旋律发展和主题演变,以及作曲家如何通过节奏和旋律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图。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创作时,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进行:1.确定主题:多声部作品通常具有一个主题或主要旋律线索。

我们可以通过创作一个简单的旋律或和弦进行来确定主题,并在后续的创作中对其进行发展和变化。

2.编排声部:在多声部作品中,每个声部都有独立的角色和功能。

我们可以决定每个声部的音域范围和特点,并将它们编排在合适的位置。

在编排声部时,我们还可以考虑声部间的和声关系和对位关系,以及如何在不同声部间创造对话和变化。

3.发展主题:在多声部作品中,主题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变换主题的音高、节奏或和声进行来发展主题,并通过声部的变化和对位来创造层次感和复杂性。

安徽师范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本科教学大纲

安徽师范大学《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本科教学大纲

安徽师范大学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曲式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和声、复调
总学时:48学分:3
理论学时:48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
大纲执笔人:王自东大纲修订时间:2007.8.28
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学院的专业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音乐技法理论分析的主要内容,对各种典型曲式有明确的认识,基本掌握传统调性音乐曲式结构分析的主要方法,对共同写作时期的中、小型作品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对20世纪音乐的音乐和音乐分析法有初步了解。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本课程依据在长期的音乐创作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普遍规律性的曲式结构理论体系,对西方共同写作时期的典范音乐作品进行一般的分析。

(2)教学形式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学生作业,进行课堂辅导与集体讨论。

(3)提倡教学民主,鼓励学生大胆抒发自己的见解,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音乐分析的基本方法,掌握音乐作品的和声、调性以及曲式基本结构,具备分析中等规模的音乐作品的能力。

本课程的难点是运用分析理论知识指导实践创作和分析实际的音乐作品。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2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2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2讲》多声部音乐是指音乐作品同时包含两个或以上的声部,并且这些声部在旋律、和声和节奏上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的一种形式。

多声部音乐在西方古典音乐中被广泛运用,它不仅丰富了音乐的层次和表现力,还提高了作曲家创作音乐的能力。

本文将对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与写作进行探讨。

在进行多声部音乐分析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声部之间的关系。

每个声部在旋律、和声和节奏上都具有独立的表现特点,但又需要与其他声部相互关联,形成整体的音乐结构。

因此,我们在分析多声部音乐时,需要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音高关系、旋律进行、和声规律以及节奏变化等因素。

其次,我们需要分析多声部音乐的和声结构。

和声是指不同音符同时发出时所形成的声韵关系。

和声结构直接影响到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传达。

在进行和声分析时,我们应该注意各个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包括和弦的使用、声部之间的和声行进以及动态平衡等因素。

通过分析和声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并且在写作音乐时能够灵活运用和声规律。

另外,多声部音乐的节奏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节奏是音乐中时间和强弱的组织方式,它直接影响到音乐的流畅性和节奏感。

在多声部音乐中,各个声部的节奏应该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的整体效果。

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节奏的变化与转换,以增加音乐的变化性和表现力。

对于多声部音乐的写作,首先需要明确创作的目的和风格。

不同的音乐风格对多声部音乐的要求也不同,因此在进行写作时要符合所选定的风格特征。

其次,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时,需要注意各个声部的平衡性和独立性。

每个声部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旋律和表现特点,同时它们又需要相互关联,形成有机的整体效果。

此外,在写作多声部音乐时,不仅要注重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还要注意节奏和动态的变化,以增加音乐的层次感和表现力。

总之,多声部音乐作为一种复杂而丰富的音乐形式,在分析与写作时都需要综合考虑声部之间的关系、和声结构、节奏以及音乐风格等因素。

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多声部音乐的美妙之处,并且在写作音乐时能够充分发挥其表现力和创作能力。

音乐分析结果总结范文

音乐分析结果总结范文

摘要:本文以古典音乐作品《春江花月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的结构、旋律、和声、节奏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其音乐特色及艺术价值,以期为后续音乐作品的分析提供参考。

一、作品背景《春江花月夜》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指挥家彭修文先生根据古典诗词改编的一首民乐合奏曲。

该曲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以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为灵感,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成为了一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经典作品。

二、音乐分析1. 结构分析《春江花月夜》的结构为变奏曲式,由引子、主体、尾声三部分组成。

引子部分通过简洁的旋律和和声,营造出宁静、神秘的氛围;主体部分以变奏手法展开,通过多次变奏,使音乐层次丰富,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尾声部分以渐弱的方式结束,给人以余音绕梁、回味无穷的感觉。

2. 旋律分析《春江花月夜》的旋律优美、流畅,具有浓郁的古典韵味。

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巧妙地运用了五声音阶和民族调式,使旋律既具有古典音乐的庄重、典雅,又富有民族音乐的生动、活泼。

3. 和声分析作品在和声处理上,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和声体系,同时借鉴了西方音乐的和声手法,使和声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在和声布局上,作曲家注重色彩对比,通过不同音程关系的和声,营造出丰富的音乐氛围。

4. 节奏分析《春江花月夜》的节奏较为自由,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各种节奏变化,使音乐既有规律性,又具有流动性。

在节奏处理上,作曲家注重与旋律、和声的协调,使音乐整体呈现出和谐统一的效果。

三、艺术价值总结1. 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春江花月夜》将古典诗词的意境与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2. 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作品通过音乐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春江花月的美丽景象,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3. 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由于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易于被广大听众接受,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

4. 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作品在音乐教育领域具有较高的教学价值,可作为音乐教材,帮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1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1讲》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第1讲》多声部音乐是指由两个或以上的独立音部同时演奏或唱诵的音乐形式。

在多声部音乐中,每一个声部都有其独立的旋律线,这些旋律线相互融合、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丰富的音乐效果。

本文将介绍多声部音乐的分析与写作方法。

一、多声部音乐的分析1.和声分析:和声分析是多声部音乐分析的基础,要分析每一个声部的旋律、音程、节奏以及和声关系。

从每个声部的和声特点出发,分析和声的整体特点,如和弦进行、调性、模式等。

2.对位分析:对位分析是多声部音乐的重要内容,要分析声部之间的对位关系,如平行运动、间进运动、追随运动等。

对位分析可以揭示音乐中的横向关系,理解声部间的和谐或张力。

3.节奏分析:节奏是多声部音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分析每个声部的节奏特点,如拍子、节拍、时值等。

同时还要分析声部之间的节奏协作与相互关系,如合拍与错位、强拍与弱拍的对比等。

4.主题与发展分析:多声部音乐中的主题和发展是音乐结构的关键部分,要分析每个声部中的主题素材以及它们的发展和变化。

通过分析主题的呈现、回顾、变形、变奏等手法,理解音乐的发展过程。

5.整体结构分析:多声部音乐的整体结构分析是对所有声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考察。

要分析各个部分的起伏、转折、高潮等,及其对整体音乐形式的影响。

同时也要考察多声部音乐的整体性与和谐性。

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1.确定音乐表达意图:在进行多声部音乐的写作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音乐的表达意图。

确定音乐的情感和想要传递的信息,以此作为音乐构思的基础。

2.选择适当的音乐结构:选择适当的音乐结构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关键。

常见的音乐结构有复合三段形式、套曲结构、交错对位等。

根据表达意图以及音乐素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音乐结构。

3.确定声部的旋律线与和声关系:根据所选定的音乐结构,确定每个声部的旋律线以及声部之间的和声关系。

要注意旋律的连贯性,并保持声部之间的和谐与合理性。

4.编配与编曲:编配与编曲是多声部音乐写作的重要环节。

关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构建的思考-综合性大学音乐教

关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构建的思考-综合性大学音乐教


研 究 内容
本 文 通过 对相 关课程 进 行广 泛 深入调 查 和 细致 的理 论
研究 ,阐述 了 多声部 音 乐 的分析 与 写作课 程 改 革对 于我 校 音 乐教 育教 学 的影 响 ,重点 是探 讨课 程 改 革对 我校音 乐表 演 专业课 程 建设 的 促进 发展 ,尤其 是对音 乐表 演 系学 生增 强理 论 与 实践 结合 学 习地指 导 下有 着重 要 的意 义 。为 此 ,

态 度 问题 ,反 而使 学 生从 心里 上 认可 学 习理 论课 程 的必要 性 ,增 强 学 习理论 课 程 的热情 , 自觉地 学 习理 论课 程 ,从 而 提高 自身的 专业 技术 能力 和修 养 。 = 实施 计 划 ( 一) 本课 程 的 学科 基 础分 别 是 建立 在 原和 声 学 、复 调 、曲式 学及 乐 器法 、配 器 法等 基 本音 乐 理论 课 程 的原 理 之上 ,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然会涉及上述传统学科的逻辑 体 系 ,故 在教 学 过程 中 ,不 必过 于 琐 细 的讲 解基 本 内容 , 而 应 突 出重点 、提 纲挈 领 、强 调基础 、简 明透彻 。 ( 二 )课 内讲 解 、范 例 剖析 是 本课 程 教 学 中的 基础 。
本课题 的研究内容 ,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 : ( 一 ) 通 过对 我 校音 乐 教 育 的现 状 分 析 与研 究 ,了解 音 乐理论 课程 中有 关 多声部 音 乐 的理论 课 程 对于 学 生技 巧
课 的影 响 、学 生的 掌握 程度 及 是否 适 应理 论课 讲 授 进度 、 讲 授 难 易程度 的状 态 。 ( 二 ) 针对 《 多声部 音 乐 》课 程 ,所 包含 课 程 内容 的 矢量 分 配 ,即如 何 安排 课 程 中不 同教 学 内容 的分 配 讲授 工 作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理论课改革后对专业技巧课的影响 促进 作 用 ,从 而 增强 学生 的音 乐 专业 能力 。 全 面提 高学 生音 乐文 化素 养 ,培 养学 生 系统 掌 握从 事

“和声分析”: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和声分析”: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

“和声分析”: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延伸石磊;王宇阳【摘要】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是传统和声教学中的两个重要手段。

和声写作能够使学生系统掌握调性和声体系中的各种和声技法以及相关理论知识,和声分析则有助于学生理解各种和声技法于音乐作品中的运用,即大量音乐作品所呈现的多样化、个性化的和声手段,进而有助于学生理解作品的音乐语言及其风格特征,二者相辅相成。

本文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调性音乐中的增三和弦、平行和声以及音程循环等技术的运用几个方面,阐述和声分析对于传统和声教学内容的补充与扩展作用。

【期刊名称】《黄河之声》【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3页(P40-41,42)【关键词】和声分析;增三和弦;平行和声;音程循环【作者】石磊;王宇阳【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传统和声学所解决的是调性音乐体系的普遍法则,即将总结、归纳的各传统和声技法授与学生。

根据教学内容与目标的要求,又采取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两种教学手段。

其中,和声写作基本上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如从正三和弦到副三和弦、从原位和弦到转位和弦、从三和弦到七和弦、从自然音和声到半音化和声等,使学生系统掌握调性和声体系中的普遍规律和法则。

其内容基本涵盖了共性写作时期的全部和声技法,包括自然音体系的功能和声、离调、转调、调式交替、变和弦等。

从知识学习的角度看,这种训练模式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严格、严谨地写作训练能为学生理解音乐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然而,此种训练模式之下,学生们所掌握的似乎仅仅是一条条声部进行法则,这对于理解大量形形色色的音乐作品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和声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许在于:帮助、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和声语言、音乐语言,进而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从而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工作需要,这也正是和声课程在音乐学科处于重要地位的原因之所在。

作为音乐学、音乐表演、指挥、作曲等专业的必修课、基础课,和声课程与许多专业课程均存在横向联系,是很多课程的基础,如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歌曲作法、合唱指挥等技术理论课,与钢琴、声乐等音乐表演课,甚至是西方音乐史等音乐理论课程。

传统和声分析中的若干特殊现象研究

传统和声分析中的若干特殊现象研究

传统和声分析中的若干特殊现象研究陈雷【摘要】笔者针对共性时期的音乐作品在调性与和弦形式上存在的一些现象进行归纳、整理,指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识别,对调性的判断与和弦的识别可以起到提示甚至明确作用,从而达到和声分析的目的。

【期刊名称】《景德镇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1)003【总页数】6页(P118-123)【关键词】和声分析;音级对应现象;低音属主现象;留音现象【作者】陈雷【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616.1和声分析是和声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最常用的音乐分析方法之一,是解析多声部音乐作品的最常用手法。

但在和声教学中,与和声写作相比,对和声分析常常重视不够(当然,键盘和声更加不受重视)。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学重心的偏移——教师常常将教学重点放在和声写作上,没有给和声分析留有足够的时间;另一方面是和声分析在实际操作与理论认识上存在着脱节——和声的理论认识就是在特定的调中识别和弦,相对简单,基本属于乐理上的和弦认知;而实际音乐作品中的织体与和弦形态千变万化,归纳和总结起来较为困难——分析者常常分析不出调性与和弦音,故较难把握。

众所周知,和声分析先是判断调性与识别和弦(包括和弦外音),并在乐谱上作调性与和弦标记,然后在这种“地毯式”的扫描之上分析全曲的调性布局,最后通过对全曲中和弦、终止式的使用、调性布局特点的归纳,总结、推理出该作品的音乐风格(包括时代风格、地域风格、民族风格甚至个性化风格),从而对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创作音乐提供理论基础和文本分析依据,其重要性相对要大于和声写作。

所以,不论是和声教学还是和声学习,都应该予以极大的重视。

在和声分析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所做的练习往往较为简单:通过所给乐谱的调号和音乐开始部分的和弦可以判断出其调性;由于没有或少有和弦外音以及简易的织体,可以轻易地甄别出和弦音与和弦外音。

而很多实际的音乐作品往往不是这样,有些地方音乐发展成转调、离调以至于调性不明,以及多变的织体、繁杂的和弦外音,使得判断、分析较困难,甚至让分析者不知所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调式中三和弦的功能分
T 主功能组
DTⅢ
D 属功能组
DⅦ
下属功能组
四、四 部 和 声
各声部名称 各声部音域 各声部记谱法 三和弦的重复音 三和弦的排列方式 三和弦的旋律音位置 三和弦的低音位置
1. 各声部名称
(谱例1.7) (1)高声(旋律)部 (2)中声部 (3)次中声部 (4)低声部
第三单元
运用原位正三和弦 为旋律配和声
一、原位正三和弦的基本连接方式
原位正三和弦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两种: 1. 和声连接法; 2. 旋律连接法。
(一)和 声 连 接 法
有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的连接方式,其 基本方法是: 1. 低声部根到根; 2. 共同音保持; 3. 其他两个声部同向级进(到后一和弦的和弦 音)。 ( 谱例3.1)
六、本单元作业
写出三个升降号以内的所有大小调的正三和弦、副三和弦及 功能分组; 用四部和声写法写出三个升降号以内的所有大小调的原位正 三和弦的各种旋律音位置的排列法; 将第二项的和弦在钢琴上弹出来。
第二单元
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法
一、和弦连接
声部进行 和弦连接法
1. 声部进行
开放排列:上方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不小于5度、不超 过8度; 密集排列:上方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不超过4度; 混合排列:上方相邻声部之间的距离有不小于5度、不 超过8度的,也有不超过4度的。 (谱例1.15)
五、单元小结

和声初级阶段所涉及的调式:自然大调、和声小调; 调式和弦的功能分组; 各调正三和弦; 原位正三和弦重复根音; 原位正三和弦的排列方式:开放、密集; 和弦排列应该注意的问题:超八度、声部交错等; 旋律音位置。
3. 小调式(和声)的三和弦
结构:二大二小二减一增
(谱例1.3)
级数标记: 标记法 功能标记: 文字标记: 结构:
4. 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大调(谱例1.4-1.5)
正三和弦:T S D 副三和弦:SⅡ DTⅢ TSⅥ DⅦ
小调(谱例1.5)
正三和弦:t s D 副三和弦:sⅡ DtⅢ tsⅥ DⅦ
(2)、(3)称为内声部 (1)、(4)称为外声部 (1)、(2)、(3)称为上方声部
2. 各声部记谱法
四部和声记谱法(谱表、声部分配、符杆朝向): (谱例1.8)
键盘和声记谱法: (谱例1.9)
3. 各声部音域
(谱例1.10)
4. 四部和声中三和弦的重复音
正三和弦:原位一般重复根音,六和弦可重复根音、五 音,四六和弦常重复五音; (谱例1.11-12)
四 、音列连接法
T-D-T (谱例2.8-10) T-S-T (谱例2.9) T-S-D-T (谱例2.10)
五、正三和弦连接的键盘式写法
T(h)S(x)D(h)T (谱例2.11-14) T(x)S(x)D(x)T (谱例2.12) T(h)S(x)D(x)T (谱例2.13) T(x)S(x)D(h)T (谱例2.14)
六、单元小结
和声连接法的声部进行: 共同音保持、其余两声部同向级进 旋律连接法的声部进行: 上方声部与低声部呈方向平稳进行 和弦连接时应注意的问题: 声部超越等
七、本单元作业
T-D、T-S之间的和声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K、M排 列方式,常用调); T-D、T-S之间的旋律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K、M排 列方式,常用调); S-D之间的旋律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K、M排列方 式,常用调); T-D-T、T-S-T、T-S-D-T之间的连接法(1、3、5旋律音位置, K、M排列方式,常用调); 在钢琴上弹奏键盘式正三和弦的连接(常用调)。
单一声部进行: 上行、下行、保持、平稳进行、跳进 (谱例2.1-2)
多声部进行: 同向、平行、斜向、反向 (谱例2.2)
2. 和弦连接法
和声连接法:有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的连接方式; (谱例22.3-4)
旋律连接法:没有共同音保持的连接方式。 (谱例2.4)
二、 和声连接法
原位正三和弦的和声连接法:T-D、T-S 和声连接法的声部进行: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 低声部根到根; 其余两声部同向级进。 (谱例2.5)
三、旋律连接法
四、五度根音关系的旋律连接法 二度根音关系的旋律连接法
1. 四、五度根音关系的 旋律连接法
声部进行:低声部根到根4度跳进 上方声部与低声部呈反向平稳进行 (谱例2.6)
2. 二度根音关系的旋律连接法
声部进行:低声部级进 上方声部与低声部呈反向平稳进行 (谱例2.7)
第一单元
和声学有关基本知识
一、和声学的研究对象
音 和 音 音 程 和 弦
(序进关系)
单 音 复 音
多声部
和 声
和 声
和声学
二、“和声”概念内涵的历史沿革
“和声”
美学范畴 作曲技术范畴
和谐、统一
中世纪:旋律结合 十八、九世纪:和弦关系体系
二十世纪:音高结构关系
三、大小调式三和弦及标记
三和弦的概念、类别、结构 大调式的三和弦 小调式的三和弦 正三和弦与副三和弦 调式中三和弦的功能分组
(二)旋 律 连 接 法

没有共同音保持在同一个声部的连接方式,其基 本特点是上方声部与低声部反向进行;根据根音 关系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 四五度根音关系的; 2. 二度根音关系的。
副三和弦:多重复三音 (谱例1.12)
5. 三和弦的旋律音位置
概念:指三和弦的哪个音位于旋律声部
根音旋律位置 (谱例1.13)
三音旋律位置 五音旋律位置
6. 三和弦的低音位置
概念:指三和弦的哪个音位于低声部
根音低音位置 (谱例1. 14)
三音低音位置 五音低音位置
7. 三和弦的排列方式
1. 三和弦的概念、类别、结构
概念:三度叠置的三个音构成三和弦 类别: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三和弦、减三和弦 结构:小三度 大三度 大三度 小三度
大三度 小三度 大三度 小三度
(谱例1.1)
2. 大调式(自然)的三和弦
结构:三大三小一减
(谱例1.2)
级数标记: 标记法 功能标记: 文字标记: 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