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卓越班,无答案)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会昌中学高一历史月考(二)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总分100分 2010-12-05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香港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中“周代封建”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书中的“封建制度”在大陆历史教材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度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自称为“朕”,皇帝的命称为“制”,令称为“诏”,印信称为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B.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C.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D.秦始皇实行暴政3.“汉承秦制”,汉时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西汉后期,在今天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一带设立了回浦县,隶属于会稽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当时会稽郡郡守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②会稽郡郡守是台州最高的行政长官③会稽郡有权任免回浦县县令④苏州是会稽郡郡守的封地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④4. 据报道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网上报名工作暂告一段落,公务员考试是国家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国古代统治者很早就重视人才的选拔,下列各项关于中国古代选拔人才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汉朝选官主要实行世官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B.魏晋南北朝时期科举考试是主要的选官制度C.唐朝开始以九品官人法为基础选拔官吏D.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具有一定的公平性5.下列图片的内容反映出的共同主题是 ( )A.抵抗外来侵略 B.寻求救国之路C.从事民主革命 D.推翻清朝统治6.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④义和团运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③④7.“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
2018-2019学年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下图为1900~2000年的太阳黑子年平均数变化示意图,下列年份发生“磁暴”的可能性最大的是A. 1950年B. 1960年C. 1970年D. 1980年2.如右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高空自东向西飞行,可判断:A.风从北侧吹来B.风从南侧吹来C.顺风飞行D.逆风飞行3.从每年“五一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A.一直向北 B.一直向南 C.先向北后向南 D.先向南后向北4.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A.10月1日15时 B.10月1日3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可调节。
为使集热效率达到最高,应保持正午太阳光与集热板垂直,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应为90°-H,如下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5.上海市一年中调节杆高度最小的月份是( )A. 3月B. 6月C. 9月D. 12月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图中甲、乙、丙、丁四点将轨道均匀分成四等份。
读图回答第6题。
6.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长的一段是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
回答7~8题。
7.图l显示的是沿海山地迎风坡成云致雨的过程,这种降水类型称为A.锋面雨 B.对流雨 C.台风雨 D.地形雨8.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A.海陆间循环 B.海上内循环 C.夏季风环流 D.冬季风环流读气压带和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完成9~11题。
9.下列关于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O°~10°N盛行东南风 B.10°N~20°N盛行东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 D.30°N~40°N盛行东北风10.甲、乙两幅图反映的时间与P地季节对应正确的是()A.甲表示3月份、春季 B.乙表示9月份、秋季C.甲表示12月份、冬季 D.乙表示1月份、冬季右图为一张北极冰盖融化时的图片,酷似哭泣的人脸,被人们富有深意地命名为“大自然母亲在哭泣”。
会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练习试题
会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练习试题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会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练习试题[编辑推荐]中国()为大家带来会昌中学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练习试题,供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一、选择题:1.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年12月13日,由旅日华侨捐资50万元铸造的重吨的“和平大钟”,在南京撞响66声。
对此举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①纪念66前南京大屠杀中30多万遇难同胞②痛斥日本军国主义的暴行③警示世人铭记历史、深思历史④抗议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掩盖暴行的行径A.①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
”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年4月,英国民众2万多人在网上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布朗下台。
布朗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B.英国国王的态度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5.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
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
那么法庭将A.进行调解B.宣布“休妻”无效c.要求男子赔偿D.干脆不予理睬6.克利斯提尼时期的“五百人会议”由梭伦时期的“四百人会议”发展而来,两者都是雅典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
它们之间明显的区别是A.前者基于部落选出,后者基于按等级选出B.前者基于财产多寡,后者更注重家庭出身c.前者基于等级选出,后者对所有公民开放D.前者基于行政选区选出,后者基于部落选出7.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8.下列关于“草市”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出现于南北朝时期②是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③集中在交通便利的城市中心④没有行政管理,自由交易⑤唐代形成为地方商业中心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⑤D.①③⑤9.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
精选精品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
崇义中学2018年下学期高三月考(2)历史试题时量:100分钟总分:100分考试时间:2018.10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经济形态经历了三次演进,即由先秦时期的贵族经济,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世族经济,再到隋唐宋元时期的士绅经济。
这三种经济形态本质上都是A.小农经济B.封建经济C.特权经济D.官营经济2.对比下列两图,从中可以观察到的是A.生产模式的变化B.社会组织的完善C.生产工具的进步D.经营方式的改变3.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民族的发展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A.西方的殖民扩张和掠夺B.东方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C.东西方之间的政治交流D.东西方之间的经济交流4.“帝国包括一个庞大而驳杂的世界,这一世界由远远超越了地中海范围的各种经济、政治的和文化的联系而结合到一起。
帝国版图内辽远国土上的法规和风俗的多样性要求法律上的统一。
”为此,该帝国A.充实习惯法B.颁布成文法C.完善公民法D.推行万民法5.明太祖曾对百官诉苦“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
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到明成祖时,为改变皇帝过于劳累的局面采取的措施是A.设“中书门下”B.设立内阁C.设殿阁大学士D.设军机处6.有西方报纸对某会议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
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经过这次会议,也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
”此会议对新中国来说,是A.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B.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C.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僵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7.柏拉图曾这样描述雅典:“这样的社会里,五花八门,不管人和人有没有区别,每个人都得到同等对待,社会显然处于无政府状态。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2019021303105
江西省上高二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一、选择题(25x2=50分)1.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史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
”下列对该段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C.“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D.“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东汉卫宏《汉旧仪》载:“周以上千八百诸侯,其长伯为君,次仲、叔、季为卿大夫,支属为士、庶子,皆世官位。
至秦始皇帝,灭诸侯为郡县,不世官。
”材料体现的周代政治制度的特征不包括( )A.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形成较为森严的等级制D.形成大一统的格局3.右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以政制言,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中央统一之局,其下郡、县相递辖,更无世袭之封君,此不足以言‘封建’。
”此处“封建”是指(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著名学者柏杨提出:“秦政府的组织精神,是政治、军事、监察三权分立,互不统摄。
”此“组织精神”()A.能够解决地方无权B.保证了民主决策C.改变不了皇帝专制D.防止了官员腐败6.《新唐书·百官志二》载:“凡百司奏抄,侍中既审,则驳正违失。
诏敕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反映的制度应为( )A.分封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内阁制7.中国古代皇帝制度建立后,围绕集权与分权,官僚体制不断调整和变化。
下列与“分宰相之权”相关联的是( )A.汉刺史制B.宋参知政事C.明内阁制D.清军机处8.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写道:“后来孝廉充斥仕途,别的进仕之路都为阻塞了,于是大家都要争当孝廉。
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卓越班无答案
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卓越班)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
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B.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C.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A.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秦朝灭亡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诸侯而爆发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3.《秦律・金布律》规定:“布袤(长)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
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
”这反映了当时A.秦朝推行严刑酷法B.严禁商品自由流通C.手工业者受到歧视D.政府统一产品标准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推行分封制B.推行郡县制C.攻打匈奴D.焚书坑儒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等待中正官评定品级B.参加科举考试C.投笔从戎戍边D.投做官吏幕僚6.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B.地位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C.逐渐成为了法定决策机构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7.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会昌中学第二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的解释,最完整的是A. 自然经济瓦解——商品经济发展——“黄金梦”B.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货币需求增加C. 商业危机——东西方通商要道受阻——商品价格猛涨D. “黄金梦”——航海技术进步——资本主义萌芽【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5世纪前后,西欧社会经历着深刻的变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并初步发展。
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了对货币的需求,促使西欧人走向海洋,寻找财富。
新航路的开辟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从本质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对于掠夺财富和加速资本原始积累的迫切要求,因此B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商品经济在自然经济瓦解之前就已经发展;C选项错误,商业危机是由东西方通商要道受阻导致的;D选项错误,“黄金梦”不是航海技术进步的经济根源,航海技术的进步也不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经济根源。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2.自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历史逐渐融合成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实现这一“统一”的主要方式是A. 西方的殖民扩张B. 东方的借鉴学习C. 正常的文化交流D. 人才的频繁流动【答案】A【解析】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是与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连在一起的,A项正确。
“东方的借鉴学习”是被迫的,“文化交流”是客观作用,这些和“人才的频繁流动”一样,都是“统一”的“结果”,所以BCD三项错误。
3.尼德兰的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
市内银行林立,还建成了专供开展贸易和金融业务的交易所,债券、期票等作为有价证券可以在交易所内进行流通。
这些现象表明A. 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 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C. 欧洲出现“商业革命”D. 地中海区域成贸易中心【答案】C【解析】【详解】安特卫普是16世纪欧洲的商品集散地,欧洲各地的商人都在此设有办事处。
江西省会昌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卓越班
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②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③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④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卓越班,无答案)
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二次月考直升班化学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12 N 14O 16 Na 23 S 32 Cl 35.5 Cu 64Fe56Mg24Al27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48分)1.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写道:“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月光穿过薄雾形成的种种美景本质原因是( )A.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直径大小约为1~100 nmB.空气中的小水滴颗粒的布朗运动C.雾是一种胶体,胶粒带相同电荷D.发生了聚沉2.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评价均合理的是( )A. A B. B C. C D. D3.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 )424342乙溶液中,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滴加则沉淀消失;丁溶液滴入甲溶液时,无明显现象发生,据此可推断丙物质是( )A.Al2(SO4)3B.NaOHC.BaCl2D. FeSO45.甲、乙、丙、丁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按图示关系转化的是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如下离子:H、Mg、Al、NH4、Cl、AlO2。
当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 溶液时,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H+、Mg2+、Al3+、NH4+B.反应最后形成的溶液中的溶质含AlCl3C.原溶液中Al3+与N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D.原溶液中含有的阴离子是Cl-、AlO2-7.用固体NaOH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时,下列操作会导致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在烧杯中溶解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B.样品中含有少量Na2O杂质C.容量瓶使用前未干燥 D.定容时仰视容量瓶刻度线8.关于卤素(用X表示)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卤素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X2+H2O HXO+HX表示B.虽然Cl的非金属性比Br的强,但盐酸的酸性比氢溴酸的酸性弱C.卤素单质的密度从F2→I2,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大D.卤素原子半径越小,对应的氢化物越稳定9.下列实验过程中,始终无明显现象的是( )A.NO2通入FeSO4溶液中B.CO2通入CaCl2溶液中C.NH3通入AlCl3溶液中D.SO2通入已酸化的Ba(NO3)2溶液中1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其中W原子的质子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三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W的单质是典型的半导体材料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X>WC.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X>WD.非金属性:X>W11.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A.定性检验SO,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时,用硝酸酸化D.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SO时,在无其他阳离子干扰的条件下,先用盐酸酸化,所得溶液再加BaCl2溶液12.将3.2 g Cu跟30.0 mL 10.0 mol·L-1的HNO3充分反应,还原产物有NO和NO2,若反应后溶液中有a mol H+,则此时溶液中含NO的物质的量为( )A.0.5a mol B.0.1a molC.(0.1+a)mol D.2a mol13.甲和乙两种物质混合反应(反应可加热),将所得气体通入适量的丙中,丙中没有明显现象产生的是 ( )14.将X气体通入BaCl2溶液,未见沉淀生成,然后通入Y气体,有沉淀生成,X、Y不可能是( )15.“封管实验”具有简易、方便、节约、绿色等优点,下列关于三个“封管实验”(夹持装置未画出)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时,①中上部汇集了NH4Cl固体B.加热时,②中溶液变红,冷却后又都变为无色C.加热时,③中溶液变红,冷却后红色褪去,体现SO2的漂白性D.三个“封管实验”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可逆反应16.将一定质量的Mg和Al的混合物投入200 ml稀盐酸中,固体全部溶解并产生气体。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政治衰落B. 农民阶级兴起C. 分封制的瓦解D. 井田制的破坏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
这说明郡县制A.对地方控制加强B.巩固了国家统一C.适应了集权需要D.对后世影响深远3.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
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士族门第彻底衰落 B.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D.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4.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一举措A. 说明民族文化影响制度B.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C.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是鉴于宋代地方积病的教训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具有最高决策权B.与汉唐宰辅权力相同C.是管理六部的中枢机构D.承担了宰相的职能6.下表是“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C .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D .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7.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 .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B .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C .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D . 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8.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江西省会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会昌中学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政治衰落B. 农民阶级兴起C. 分封制的瓦解D. 井田制的破坏2.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赞扬郡县制是“千古创论”。
这说明郡县制A.对地方控制加强B.巩固了国家统一C.适应了集权需要D.对后世影响深远3.唐代科举考试中,出现过一种“倒歧视”的现象——许多高官子弟不以门荫入仕,而是去参加进士考试。
这种现象本质上说明了A.士族门第彻底衰落 B.社会舆论决定士族选择C.科举制亟待进一步完善 D.科举制的地位日益稳固4. 元代以前中国主要根据山川地形来划分行政区,从元代开始则任意把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行政区。
这一举措A. 说明民族文化影响制度B.便于中央对地方的军事控制C. 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D.是鉴于宋代地方积病的教训5.《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俨然汉唐宰辅”由此可知,明代内阁A.具有最高决策权B.与汉唐宰辅权力相同C.是管理六部的中枢机构D.承担了宰相的职能6.下表是“忠观念”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统计情况,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史官主导思想的转变 B.封建伦理教化逐步加强C.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 D.强化专制主义的需求7.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A.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B.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C.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 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8.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说:“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
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卓越班)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到:“此后武王、成王、康王之世,不断的把兄弟、子侄、姻戚、功臣分封于外,建立新国。
每一个这类新国的建立,便是周人的一次向外移植,便是周人势力范围的一次扩张。
”材料主要说明分封制
A.开创于西周武王时期 B.体现了家国同构的观念
C.是以宗法关系为原则 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2.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
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秦末农民战争导致秦朝灭亡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诸侯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3.《秦律・金布律》规定:“布袤(长)八尺、福(幅)广二尺五寸。
布恶,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
”这反映了当时
A.秦朝推行严刑酷法 B.严禁商品自由流通 C.手工业者受到歧视 D.政府统一产品标准
4.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推行分封制 B.推行郡县制 C.攻打匈奴 D.焚书坑儒
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等待中正官评定品级 B.参加科举考试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做官吏幕僚
6.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
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属,不得专制诸司。
……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地位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C.逐渐成为了法定决策机构 D.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7.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与西方国家进行了多次交涉,承诺保证它们在中国的利益,甚至向英国保证不在上海地区用兵。
这反映出日本
A.希望西方国家配合作战 B.充分利用了列强间矛盾
C.企图从外交上孤立中国 D.大肆出卖中国国家利益
8.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战建国纲领》,明确表示以“三民主义”和“总理遗教”为最高准绳,以国民党和蒋介石为领导抗战核心,制定外交、军事、政治、经济、民众、教育各纲领,坚持抗战并同时完成建国。
该纲领的制定
A.有利于激发民众坚持抗战的信心 B.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反映国民党借机排除异己的企图 D.表达出国民党民主建国的意愿
9.张闻天在一次会议中说:“在主力红军方面,从苏区转移到白区去,从阵地战场转移到运动战场去……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
”此次会议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10.“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生产资料所有制现在主要有国家所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合作社所有制,即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个体劳动者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
”以上内容出自
A. 1949年《共同纲领》 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1.一部纪录片对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的作用曾有如下评述:“周恩来及时地折衷了有关国家的意见,提出了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方案,得到了广泛的赞同……在解决如何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周恩来总理进一步协调了与会国家的看法,打破了在划分集结问题上的僵局,扫除了会议达成协议的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
”这次会议是
A.联合国大会 B.日内瓦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12.1970年1月8日,中国波兰临时代办雷阳会见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表示奉命原则上同意恢复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
同日,美国国务院在宣布该消息时,首次使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称。
这些现象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B.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C.第三世界迅速崛起 D.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