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参考模板

合集下载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案名称:电容器的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理解电容器的电容与几何尺寸、介质性质相关。

3.能够计算电容器的电容。

4.掌握电容器的串联与并联规律。

二、教学准备:1.准备教学PPT或黑板。

2.准备电容器、导线、电源等实验器材。

3.准备实验指导书。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1.引入:通过问题导入,例如“手机充电需要用到电容器吗?电容器的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2.概念解释: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包括电容器的构造、作用、单位等。

3.电容公式:介绍电容器的电容与几何尺寸、介质性质的关系,引导学生探讨电容公式的推导过程。

4.计算实例:给出一些典型的电容器计算实例,包括平行板电容器、球型电容器等,指导学生进行计算并解析结果。

5.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电容器的实验操作,包括测量电容器的电容、串联与并联电容器的实验等。

6.实验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引导学生总结电容器串联与并联的规律,并解释其原因。

7.练习与巩固: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8.拓展应用:通过相关应用题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中。

9.课堂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澄清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书面练习评价:评价学生对电容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解答题、计算题等。

3.实验报告评价:评价学生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包括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能够分析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

4. 能够利用电容器的特性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电容器的电容量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的分析。

2. 利用电容器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引入实例:老师带一块电解电容器和一个带电体向学生展示。

2. 引导学生观察电解电容器的特点和表现出的电容性质。

3. 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思考:电容器到底是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探究】(20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电容器的结构和原理。

2.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图示,并解释其中的主要部分。

3. 提问:根据你们的观察和理解,电容器是如何存储电荷的?学生回答。

4. 引导学生讨论:电容器的电容量是什么?它跟什么有关?5. 解释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6. 提问:现有一个电容器,它的电容量是100μF,那么它可以存储多少电荷?学生进行计算。

【展示】(20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充电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充电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变化。

3. 提问:你们能解释电容器充电的原理吗?学生回答。

4. 解释电容器充电过程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5. 给学生展示一个电容器的放电过程。

6.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放电过程中电容器内部的变化。

7. 提问:你们能解释电容器放电的原理吗?学生回答。

【应用】(30分钟)1. 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电容器的特性解决。

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思考和解决问题。

3. 学生上台展示答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总结】(10分钟)1. 总结电容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以及电容量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强调电容器在电路中的重要作用和应用。

五、作业1. 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主题五 第一节 电容器 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电容》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电容器的基本观点。

2. 掌握电容的定义和单位。

3. 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电容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容的定义。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视频素材。

2. 准备实验器械,包括电容器的实物模型和电路实验设备。

3. 准备一些常见电容器及其应用的实际物品,如手机充电器、笔记本电脑电源等。

4.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电容器在实际中的应用及其工作原理。

5. 准备好教室互动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过程: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电容器实物及图片,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电容器的基本结构。

接着通过实验展示平行板电容器充电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最后引出电容器的基本观点和分类。

2. 讲授新课(1)电容的定义和单位通过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推导电容的定义和单位,让学生了解电容的计算公式和单位制。

(2)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电容的物理意义和影响因素,如极板之间的距离、极板的面积、介质材料等。

(3)平行板电容器及其应用介绍平行板电容器的基本原理和性质,并通过实例讲解其应用,如电子器件、显示器等。

3. 教室互动提问学生关于电容的基本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回答,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积极性。

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电容的相关知识。

4. 总结回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回顾和稳固所学知识。

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行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

5. 作业安置为学生安置与电容器相关的作业,如阅读相关文献、撰写小论文等,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同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电容的定义和单位,掌握电容的计算方法。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师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师版)

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的能量转换;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定义式,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3、掌握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并能运用其讨论有关问题。

【教学过程】我们用相机照相时,光线不足的时候会打开闪光灯,可大家知道闪光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下图是一种带有内置闪光灯的照相机,相机内装有容量很大的电容器。

不但相机中含有电容器,生活中的许多电器中也都含有电容器。

电视、电脑、VCD等线路板。

这么多的电器中用到了电容器,电容器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构造、原理和作用有哪些呢?(一)电容器[教师活动] 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大家观察它的构造。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该元件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课件展现[教师板书]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组成一个电容器。

[教师活动]给学生出示相距10cm的两金属板,平行相对放置,并提出思考问题:这套装置能否构成一个电容器?学生思考后回答:能,两金属板是导体,中间的空气是绝缘物体。

教师总结:这种电容器叫平行板电容器,其中的绝缘物质为电介质。

[教师演示] 按图连接电路,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当S接a和接b时,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

[学生总结] 当S接a时,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

当S接b时,电流表指针反向偏转。

教师用课件模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S接a)(S接b)[学生活动] 观察动画,总结电容器的充放电规律。

[教师点拨学生总结结论并板书]1.把电容器的一个极板与电池组的正极相连,另一个极板与负极相连,两个极板将分别带上等量的异号电荷,这个过程叫充电。

2.当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两极板接通,导线中也有电流通过,两极板上的电荷中和,电容器又不带电了,这一过程叫放电。

注意:我们把一个极板所带电荷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所带电荷量Q。

[问题讨论] 独立思考后回答下题,可以看书寻找答案。

有电流就有电流做功,会消耗能量,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如何转化的?学生思考后回答:充电:电源能量电场能放电:电场能其他形式能[类比探究] 水杯可以盛水,可称为水容器。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1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见的电容器,通过实验感知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掌握电容的定义公式、单位,并学会应用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通过实验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关键让学生理解电容是用比值定义的物理量,电容这个物理量的物理意义。

2.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做好演示实验是突破该难点的好办法。

3.本节的一个次重点是利用前面所学的电学知识解释电容器的充放电问题。

导入新课教学任务:介绍与电容有关的物理学史师生活动:1.富兰克林研究闪电时,他把闪电搜集到一个瓶子中,这个瓶子实际上就是电容器,它是由玻璃瓶内外贴有锡箔制成的,它是由荷兰莱顿大学的一名教授发明的,所以最早叫莱顿瓶。

2.莱顿瓶莱顿瓶是由德国物理学家克莱斯特;荷兰莱顿大学的物理学家穆欣布罗克,于1745 年、1746 年几乎同时发明的。

有一次,克莱斯特用传导的方法给装有钉子的玻璃瓶充电。

当他的一只手拿着玻璃瓶,另一只手接触铁钉时,他感到肩膀和手臂受到了一下猛ft。

穆欣布罗克在做电学实验时,看到好不容易使带电体带上的电很快在空气中消失,便想找出一种保存电的办法。

有一次,他用丝线吊起一支枪管来接收从摩擦起电机玻璃球传来的电。

他在枪管的一端吊一根黄铜线,铜线的下端放在一只盛有水的玻璃瓶中。

穆欣布罗克让助手一只手拿着玻璃瓶,同时自己使劲转动起电机。

助手不慎将另一只手碰到枪管上,感到一阵剧烈的电ft,大喊起来。

穆欣布罗克与助手互换位置,自己一手拿瓶,另一只手去碰枪管,也遭到电ft。

布莱斯特和穆欣布罗克的实验表明,把带电体放在玻璃瓶中可以将电保存起来。

后来人们把这个蓄电的瓶子叫做莱顿瓶。

但是当时克莱斯特并不清楚装有钉子的玻璃瓶为什么能够保存电荷;穆欣布罗克也不知道电荷是保存在瓶子上还是保存在瓶内的水中。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

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1.8《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高中物理微课教学设计《电容器的电容》一、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属于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一章静电场第8节内容。

电容器是一种重要的电学元件,在电气设备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学生已经学习了研究电容器需要涉及的电势差、电荷量等知识,同时也基本掌握了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具有了一定的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所以本节教学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与形成的方法研究电容器,探究电容概念的内涵。

电容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电容又是一个比值定义的物理量,引出这一比值的关键,学生知道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定的,而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其比值能反映电容器本身的性质。

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是本节教学内容的又一难点,在引导学生做好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的前提下,由定性实验到定量探究是突破该难点的好办法,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学生也更易于接受。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是一节物理概念形成课,主要通过问题探究和实验探究开展教学。

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放电现象,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为学生了解电容器的作用做铺垫。

再通过自制电容器让学生体验“触电”感觉,感受电容器的储电作用给学生一种真实的体验与认识,并由学生通过观察自制电容器,了解电容器的构造,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学生自主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中灵敏电容计指针的偏转情况,定性了解充、放电过程的特征;由于电容器的充、放电时间极短,学生只能观察电流计指针有无偏转,以及偏转角度的变化,但对于固定电容器储存的电量与电压之间是否存在定量关系,采用课本中的实验无法达到这一目的,根据这一实验就得出电量与电压的比值为定值不能令学生信服。

为了克服这一障碍,本节课进一步用电流传感器代替电流计,与学生共同实验,再次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这一方面可以进一步说明通过不同的实验器材,得到的实验现象是相同的,但实验的精度不一样,借助电流传感器可以较好地显示电容器充、放电的短暂过程,并通过电脑输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波形图,借助数学工具积分的方法通过电脑直接求出电量。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_李环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_李环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烟台开发区高级中学李环《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本节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要求分析:观察常见电容器的构造,了解电容器的电容。

举例说明电容器在技术中的应用。

2、教材文本逻辑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又是进一步学习交流电路的基础,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电容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教材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进行教学,引领学生明确其比值能够反映电容器本身的属性。

然后从电容器结构猜想决定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因素,引导学生探究,得出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

【学生认知状态分析】高二学生认识事物已经从偏重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向偏重于抽象逻辑思维转型 对一些问题已经能够从前面所学知识推理出来。

因此本节课特别重视学生基于演示实验现象的逻辑分析,通过恰当的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获取结论。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容器的概念,认识常用的电容器。

2、知道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3、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方法,掌握电容器的定义公式、单位,并能用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

4、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跟哪些因素有关,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知道改变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的方法。

(二) 方法与过程目标1、通过对常见电容器的观察、分析,归纳出电容器结构的一般特征。

2、通过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继续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思想研究问题。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悟“结构决定功能”、“内因决定本质”的哲学观念。

2、体会电容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通过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 电容概念理解难点: 平行板电容器决定因素的探究【教法、学法】实验探究法【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实物投影仪、莱顿瓶、日光灯启辉器、锡箔纸、A4纸若干、自制线路板、电容器示教板、1.5伏干电池、平行板电容器、灵敏电流计、各种主板、不同规格的电容器若干、导线若干【课时设计】 1 课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闪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一次闪电伴随释放大量的电荷,并释放出巨营造氛围,激课大的能量,请大家观看一段视频。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设计案例关于“电容器的电容”的教学【教材分析】 电容器虽不属本章教学的重点,但近年高考中平行板电容器的命题频率较高,且本章在高考考查中最频繁的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其中的匀强电场一般就采用平行板电容器带电后产生.所以电容器这一节的教学也很关键.【学生分析】 学生刚学完静电场的基本知识,但对这节内容实际没有多大联系,平时对电容器也不了解,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东西.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2.知道电场能的概念,知道电容器充电和放电时能量的变化.3.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UQC =,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5.知道公式kds C πε4=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实验的观察来研究电容器,运用类比法、比值法、控制变量法讲解电容的含义三、态度情感与价值观1.渗透了事物的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不由外因决定的观点. 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 电容器的结构和电容的概念【设计思想】 通过明显的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认识电容器,了解电容器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出示电路板图片和实物,让学生观察上面的电子元件,其中有学生认识的电子元件电阻器,,还有学生不知道的电容器。

拿出一个电容器,设问这是什么?是不是干电池,电源?演示1:把电容器与小灯泡相连让学生观察。

现象:小灯泡没亮。

演示2:先把电容器与电源相连,再与小灯泡相连。

现象:小灯泡闪亮了一下。

说明:这外电子元件不是电源,但是它能储存电荷,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种很重要的电子元件——电容器。

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电容器的结构. 二、新课教学 (一)、电容器演示3:将一个纸制电容器轻轻展开,让学生观察元件结构,识别绝缘层和极板. 教师讲解:电容器中将两片锡箔纸作为电容器的两个极板,两个极板非常靠近,中间的绝缘层用薄绝缘纸充当,分别用两根导线连接两极.这就是电容器的结构.1、定义: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具有储存电荷的功能2、平行板电容器:两个正对的平行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电介质,就组成最简单的电容器。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优秀教案第8节:电的电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电的作用和构造感知电充放电现象探究电带电量与电压之间的关系,深刻理解电电容的概念研究并理解平行板电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掌握用数学工具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方法,比值定义法是物理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掌握控制变量法在多因素相关实验中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培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获取、加工、分析科学实验数据的基本科学素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形成自我研究能力,借助已有的知识与方法,类比迁移到解决不熟悉问题树立正确对待实验数据的科学态度,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通过了解超级电、电容触摸屏的应用,感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改变生活的价值体验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电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定义难点:电容概念的理解三、设计思想教学的真谛是“沟通”,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并内化为自身能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中研究,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更有效,思维训练也更加深刻。

学生不仅得到知识,还得到包括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态度,独立思考的良好惯等。

电是后面研究交流电路、LC振荡、无线电知识的基础。

了解电的结构和工作方式,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定义方法是这堂课的基本目标。

在本节课中,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自制的电把电比较理论的知识很形象地展现给学生,由浅入深,学生在头脑中很容易就会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实验激发学生研究兴趣,了解电充放电过程。

通过学生实验理性分析电两极板电压和所带的电荷量的关系来探讨电容这个物理量,用定量实验的方法来定义电容C及平行板电的电容C与正对面积S、板间距离d的关系。

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感受到物理量的探究过程,猜想、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总结实验结果。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案课标核心素养要求观察电容器,了解电容,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能举例说明电容器应用学习目标1.知道什么是电容器及电容器的主要构造.2.理解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3.了解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现象及能量转换.4.通过探究得出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会应用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分析有关问题学习重点电容概念和应用,电容器充放电学习过程【阅读类比】1、引入:水可以用容器储存起来,电荷也可以用一个“容器”储存起来。

图中的元件就是这样的“容器”——电容器2、请结合下图简述电容器构造: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金属板),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都能构成电容器【合作学习·难点探究】任务一、观察电容器充放电,理解电容概念1、如图安装电路:(1)充电:开关接1、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能量转化情况:(2)放电:开关接2,观察电压、电流变化,分析能量转化情况总结:(1)把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做电容器的带电量,用Q表示;(2)若保持与电源连接,则板间电压U 不变(3)若断开电源,则极板所带电量Q 不变。

2、探究电容器容电能力?、1、思考:电容器充电时,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增大,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也在增加,那么,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是否存在某种定量关系?2、结合图示进行实验:实验结论:电容器带电荷量Q和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不发生变化,3、类比水桶:总结:(1)电容器所带电量Q与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叫电容器的电容,用C表示;(2)单位:法拉(F)1F=1C/ V 1F=106μF=1012pF(3)描述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

电容越大,表明在相同电势差情况下,电容器所带的电荷越多【例1】:有一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为3 V,现使它的电荷量减少3×10-4 C,于是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势差降为原来的13,则此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电容器原来带的电荷量是多少?若将电容器极板上的电荷量全部放掉,电容器的电容是多大?【例2】电流传感器可以像电流表一样测量电流,不同的是反应比较灵敏,且可以和计算机相连,能画出电流与时间的变化图像.图甲是用电流传感器观察电容器充、放电过程的实验电路图,图中电源电压为6 V.先使开关S与1接通,待充电完成后,再把开关S与2接通,电容器通过电阻放电,电流传感器将电流信息传入计算机,显示出电流随时间变化的I-t图像如图乙所示.已知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电荷量,根据图像估算出电容器全部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电荷量为________ C,该电容器电容为________ μF.(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任务二、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1、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的影响因素实验1:保持Q和d不变,减小S,观察U的变化情况,说明C随S怎样变化?实验2:保持Q 和S 不变,增大d,观察U 的变化情况,说明C 随d 怎样变化?实验3:保持Q 、S 、d 不变,插入电介质,2、总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 与介电常数ε成正比,跟正对面积S 成正比,跟极板间的距离d 成反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 kdS C r πε4=【例3】如图所示,用静电计可以测量已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U ,现使B 板带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增大两极板间的距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B .将A 板稍微上移,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C .若将玻璃板插入两板之间,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大D .若将A 板拿走,则静电计指针张角变为零【例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压恒定的直流电源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 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A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大B .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C .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增大D .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静电力不变任务三、认识常见的电容器结合教材回答:1、从结构上看,电容器可分为 和两类。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背景和目的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容器的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影响电容的因素,并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能够:•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了解影响电容的因素;•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次教学的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计算电容的方法和影响电容的因素。

难点在于将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转化为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电容器电容的概念;2.电容的计算方法;3.影响电容的因素。

2. 教学方法本次教学采用“讲授+实验”的教学方式。

1.讲授:通过课堂讲解、多媒体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电容的因素;2.实验: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感受电容器电容的变化,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电容器、万用表、电源等实验器材;2.实验报告要求。

2. 教学步骤1.引入:通过引入与电容相关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授课:讲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3.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测数据来计算电容;4.实验报告: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3. 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实验内容1.串联电容测量电容;2.并联电容测量电容。

操作步骤串联电容测量电容1.通过图1连接电路,其中C1和C2为所测电容;2.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路;3.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压V1和V2;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电容和电流计算出所测电容;image图1 串联电容电路图并联电容测量电容1.通过图2连接电路,其中C1和C2为所测电容;2.接通电源,使电流通过电路;3.使用万用表测量两端电压V1和V2;4.根据所测得的电压、电容和电流计算出所测电容;image图2 并联电容电路图4.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步骤:说明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2.实验数据:列出实验数据,包括所测电压、电容和电流;3.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所测电容,并说明计算方法;4.结论:根据所得结果,结合所学理论,得出结论。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电容器是储存电荷和电场能的装置;⑵了解常见电容器的外形、结构和符号;⑶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了解击穿电压、额定电压的概念;⑷理解电容的意义,知道其单位,并会用电容定义式进行计算;⑸了解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相关因素及其电容的决定式。

2、过程与方法⑴经历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因素的探究过程,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提出问题,定性分析、实验探究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等;⑵通过实验与观察,了解电容器的构造和特点,通过类比法理解电容器的电容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介绍电容器的缘起、发展与应用,渗透STS 教育思想;⑵渗透事物的本质是有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不由外因决定的观点。

【教学重点】电容的概念【教学难点】电容的引入与理解研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大小因素的实验探究【教学方法】问题讨论,理论探究与实验探究相结合,类比方法,动画模拟【教学用具】电容器示教板,静电计,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板,感应起电机,电池组,导线,单刀双掷开关,多媒体与课件【教学过程】提出课题:电容器到底是什么样的元件它的作用、构造、原理是什么本节课就要研究这些问题。

(一) 电容器实例探究:出示一纸质电容器并将其拆开,请学生观察。

结论:有两片锡箔(导体),中间是一层薄纸(绝缘)。

1、概念:实际上,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相距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问题讨论:两平行导体板夹上一层绝缘物质(空气也算)能否构成电容器 2、充电、放电演示:连接如图的电路 现象观察:当接a 时,G 偏转当接b 时,G 反偏转分析:充电—— 充电电流; 电能电场能放电—— 放电电流; 电场能其他形式能量 (二) 电容提出问题1:既然电容器是用来储存电荷的,而不同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是不同的,我们应该用一个物理量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能力,这应是一个怎样的物理量呢定性分析:对一个电容器来说,其储电能力应该是一定的,我们找到的这个物理量对这个电容器来说也应该是不变的。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高中二年级上学期物理《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物理观念
(1)可以说出电容器的构造,可以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电容器;
(2)了解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能描述容器的定义式,决定式及其物理意义。

(二)科学思维
养成通过类比和比值定义法得到电容的物理意义的思维能力。

(三)科学探究
在定量探究电容器的动态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
(1)培养追求真理的精神;
(2)通过探究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电容器的工作原理;
(2)电容概念的理解和电容定义式决定式的得出。

(二)教学难点
(1)了解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2)定量分析电容器的动态分析。

四、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

电容器的电容教案教案标题:探索电容器的电容教案目标:1. 了解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掌握电容器的电容量计算方法;3. 理解电容器与电荷储存之间的关系;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电容器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电容器实验装置(包括电容器、电源、导线等);3. 学生实验材料(纸、铅笔、计算器等);4. 教学辅助工具(投影仪、黑板、白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一张电容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电容器的认知;2. 提问:你们对电容器有什么了解?它在哪些电子设备中常见?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介绍电容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2. 解释电容器的符号表示和单位;3. 讲解电容器的电容量计算方法,并给出示例;4. 强调电容器与电荷储存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演示(20分钟)1. 进行电容器实验演示,展示电容器的充电和放电过程;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电容器的电荷储存和释放;3.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与所学知识进行联系。

四、实验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实验材料和电容器实验装置;2. 提供一系列实验问题,如:改变电容器的面积、距离等对电容量有何影响?3.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探究电容器电容量与其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

五、知识总结(10分钟)1.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和分析,进行小组讨论;2. 教师进行知识总结,强调电容器电容量与结构参数的关系;3. 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拓展应用(15分钟)1. 提供一些扩展问题,如:电容器在哪些电子设备中起到重要作用?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拓展问题;3.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与电容器相关的作业,如:计算给定电容器的电容量;2. 提醒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电容器的电容特性。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教学设计

高中新课程有效教学设计案例之001
学习方案设计学校名称:山西省太谷二中
课程名称:物理
内容主题:《电容器的电容》
教材版本:人教版选修3-1
教师姓名:王中华
教龄: 1
两极板带的电量而减小两极
通过归纳总结本节知识,
知识结构的完善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教学行动策略》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韩立福:《有效备课》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4
[3]《新教材完全解读》,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8.9
[4]《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科学教育出版社, 2010.6
[5]《王后雄》,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6
附件:
(1)《电容器的电容》问题导读-评价单
(2)《电容器的电容》问题解决-评价单
(3)《电容器的电容》问题拓展-评价单。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选修3-1第一章第8节《电容器的电容》课堂教学设计方案山东省莒南县高中教研室电容器的电容山东省莒南县高中教研室 XXX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容器的电容一、教学设计思路依据“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本节课首先让学生观察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现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电容器结构的兴趣;然后现场把一电容器打开,和学生一起认识电容器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对照电路示意图,理解电容器的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并再次设计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和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势差、电场能等物理量的变化。

上述教学过程完成后,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电容器两极板所带的电荷,和两极板之间的电势差有没有一种定量的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再进行下一个探究电势差和电荷量关系的实验,并从该实验中得出结论:电荷量和电势差的比值,对于确定的电容器来讲是一个定值。

根据这一结论,引入电容这个物理量。

为了让学生明确电容的物理意义,依椐教材的安排,我采取把电容器和水容器的情况放在一起,运用类比法进行了处理。

在学习电容单位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于电容的单位认识有一定难度,再加上电容的单位之间的换算也比较特殊,所以在处理这部分内容的时候,第一是要讲清楚电容单位“法拉”的物理意义,第二是要让学生进行一定的单位换算练习,最终做到学生掌握这个知识点。

在处理“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影响因素的探究”时,原本有个设想,就是也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方案,但真正去试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才发现,这个实验受天气、温度的影响很大,还有在操作的时候,一不小心让两极板接触或手接触到金属板,都会出现电荷很快消失的情况,造成实验很难进行下去。

为了让这个实验简单一些,我也考虑过用电容表来直接把数读出。

但在仔细研究教材之后,我又把这些想法都否定了。

教材的安排可以说是非常科学的,在学生得出了电容的定义式之后安排这个实验,在电容表早就已被普遍使用的情况下,教材还保留让学生用静电计去分析这个实验的安排,其实就是为了让学生去用学过的电容的定义式,去分析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既探究了新知识,又巩固了新学的知识。

而且这个实验,课本上也是把它安排为一个演示实验,所以最后处理时,我采取了由教师来操作演示,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方式。

在知识小结这个环节,我先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力求更好的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但学生概括、梳理和总结的能力毕竟有限,因此我采取了先让学生总结,再在他们总结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体现结构关系的全面总结。

这样,也就形成了本节的知识结构。

学以致用,点题对应的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方面,除了中间进行的电容单位换算的练习,一起认识常用的电容器,并对常用电容器进行分类外,我最后还安排了两个需要运用三个公式才能解决的综合题目,以此来巩固、强化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达成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我的教学思路其实就是,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在课堂中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产生新的疑问,引导学生继续进行学习和探究。

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最终实现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领悟方法,完成知识建构。

二、 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1、 教材分析《电容器的电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1)(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章第8节的内容。

主要包括:电容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电容概念及其定义式,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各因素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决定式,还有电容器的应用和分类等等。

本节内容体现的是电场知识在生活中的一个具体应用,也是后面学习LC 振荡电路、交变电路和电子线路的必备知识,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2、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电场的知识,为学习本节内容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但电容器对于学生来讲应该说非常陌生的,电容器的充放电过程和电容概念,也非常抽象,还有学生对电容器的电容由哪些因素决定也需要有一个逐渐认识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增设实验,并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探究实验、协作交流、分析论证和归纳结论等方式和过程,让学生很自然的理解和接受新知识,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验观察、科学探究、分析论证、归纳概括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电容器及其结构。

知道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流、电压与能量的变化特点2.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概念及其定义式U QC =,并能用来进行有关的应用。

学会用类比法、实验探究法,比值定义法研究和处理问题。

3.知道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进一步熟悉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4.理解公式kd sC r πε4=及其含义,关能用它来分析问题。

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经历研究电容器充电和放电的过程,经历探究电容器的电容定义的过程以及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过程,从而更深层次的理解概念,巩固知识。

2.掌握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比值定义法,控制变量法等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事物本质是自身的因素,即内因决定外因,不由外因决定观点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进一步形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物理思维。

四、重点和难点重点:1.电容器工作原理、2.电容的概念的理解和电容定义式的得出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探究4.电容定义式和决定式的应用难点:1.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理解2.电容容电容概念的理解3.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它自身因素关系的探究五、教学方法比值定义法、类比法、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等六、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闪光灯、电容器、静电计、起电机、平行板电容器、电介质、铁架台、电路示教板、电源、电容器若干、导线若干、电脑、实物投影仪。

七、教学流程八、教学过程通过演示让闪光灯闪光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电容器能够储存电荷和产生电火花的原因,从而开始第一知识环节的探究。

一、电容器1.结构展示电容器的内部结构,让学生直接感知电容器的构造。

两层相距很近的平行金属薄片中间夹上一层绝缘物质就组成了一个电容器。

物理上,把这两层金属薄片叫做电容器的_______,中间的绝缘物质称为_____________,为了使用方便在两极板上连接两根导线任意两个彼此绝缘又相隔很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电容器。

用符号__________来表示。

2.充电和放电在学生了解了电容器结构的基础上,探究电容器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特点。

①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概念充电过程:我们把电容器接入电源,两极板带上等量异种电荷的过程称之为充电电程,并且把电容器充电后,任意一个极板带电量的绝对值叫电容器的带电量,用“Q”表示。

放电过程:用导线把充电后的电容器的两极板相连,使两极板上正、负电荷中和的过程。

在学生明确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概念的基础上分析电容器储存电荷和放电的原理。

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中电势差和电流的变化。

获得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

根椐观察和分析,总结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特点。

(师生一起总结)②充电过程和放电过程的特点充电过程的特点1、充电的时间很短。

2、充电电流电流由大变小,瞬间变为0,电容器两极板间电势差随电荷量的增加而增大,最后和电源电压相等,充电过程结束。

3、从电源中获得能量以电场能的形式储存在电容器中,极板间形成电场。

放电过程的特点:(学生总结)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能量转化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电容 C1.物理意义的探究实验分析实验电路图如图所示,电容器1、2为相同的电容器。

当单刀双掷开关打到a 点时,电源给电容器1充电,打开开关S 1,电容器1充电结束,保持开关S 2断开,将开关S 1打到b 点时,电容器1会给电容器2充电,充电结束后,因为两电容相同,电量会平分,则此时电容器1所带的电荷量为最开始的一半,再将开关S 1断开,将S 2闭合,此时电容2被短接放电。

放电结束,断开S 2,再将开关S 1打到b 点,电容器1会再次给电容器2充电,充电结束后,电容器1的电量会变为原来的1/4。

实验操作将电容器两端接电压表,按照上面的分析进行操作,观察电压表的示数,并记录在下面的表格内。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中电压表示数随两极板间电荷量的改变情况,总结得出:一个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随电容器所带电荷量的减少而减小,成_________,比值U Q是一个_______,我们用常数C 来表示。

探究常数C 的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电容的定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意:(1)根据C=Q/U ,对不同的电容器,Q 相同,U 大,C 小,或者U 相同时,Q 大,C 也大.但不能认为C 与Q 成正比,与U 成反比。

(2) 电容是电容器的一种属性,由自身的因素决定(3)适用于任何电容器电容的计算3.电容的单位基本单位:法拉(F) 1F=1C/V电容器1所带的 电荷量 电容器1充电结束后 Q 电容器1第一次给电容器2充电结束后为Q/2 电容器1第二次给电容器2充电结束后为Q/4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常用单位:微法(uF) 、皮法(pF )换算关系: 1F = 106 = 1012pF请完成下面的一道练习两个不同的电容器C1、C2,所带的电荷量均为6×10-6C,两极板电势差分别为2V、3V,则这两个电容器的电容大小分别为______________(单位用μF 表示)猜想:电容是电容器本身的一种属性。

不同的电容器电容为什么不同?它到底又和哪些因素有关呢?三、平行板电容器探究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与极板间距、正对面积、电介质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1.实验目的探究平行板电容器与板间距间、正对面积、板间绝缘介质相对介电常数r ε(r ε与电介质的性质有关,称为电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的关系。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因素不变,依次只改变两板间的距离,再只改变正对面积,最后再控制板间距离和正对面积都不变,插入和拔出电介质。

然后根据 U QC = 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根据公式,电量Q 一定时,电势差U 的变化可反应出电容器电容C 的变化 U 越大,C 越小, U 越小,C 越大3.实验器材两块金属板(组成平行板电容器)静电计(使用时金属球与金属外壳分别与电容器两极板连接,指针张角可反映出两极板间的电势差,张角越大,则两极板间电势差越大)起电机(用来感应起电,接触极板可使极板带电)电介质(刀形云母,相对介电常数大于空气)4.进行实验根据指针张角的大小变化,将电势差的变化填入下面的表格中,并分析出电容C 的变化(注意先记录张角变化,再进行电势差与电容的变化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1).电容器的电容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增大而______, 随两极板间距离的减小而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