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 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七中学张春娥一、教学设想在学习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基础上,开展活动课,将此通讯转换成一则短消息。
二、教学思路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2、将通讯转换成消息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关于新闻新闻文体是一个较大的范畴,凡报纸、电台、电视常用的体裁都是新闻文体。
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读者来信、评论、编后等都是。
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就是指“消息”。
三、新闻应该具有的特性四、借助消息例文,分析消息文体的特点(形式与内容)五、小结六、导入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进行课堂导读问题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围绕着什么样的主题来取舍材料的?问题2、文章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几处,试加以分析,说说其好处?问题3、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七、总结:通讯与消息的区别第二课时走进新闻编辑部——模拟现场作新闻活动指导重点: 1、将通讯转换成消息2、新闻标题再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中国新闻史上的“遗憾”导入到活动课中)二、投影本节课活动内容三、第一步:请同学们在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事件通讯的基础上,将此文转换成新闻中另一文体:消息(一)、活动规则:①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别具特色的模拟报社,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自己的报社起一个社名。
②组内分工:一人执笔,一人准备发言,其他社员收集提取信息。
③注意消息写作的要求(精、准、快)投影1、规范格式:标题、导语、主体(结尾)2、明确内容:每部分具体该写什么3、语言简明朴实4、速度快④字数:100字左右。
⑤时间:6分钟。
⑥写好后迅速交给老师,按时间编号。
(二)、点评1、本报社发言2、看黑板上的点评规则,请其他报社社员点评(形式和内容),教师适时点拨3、选评最佳新闻四、第二步:新闻标题再创作(一)、明确要求:标题制作的要求:准确、简约、传神标题的风格: 1、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创作2、用富于文采的语言进行加工标题拟写方法:1、形式上:单行、多行标题的运用。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4篇
2019-2020年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4篇教学目标:一、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
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一、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
三、安排两课时教学重点:一、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
教学方法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步骤一:介绍新闻的特点,让学生了解新闻: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
2.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
3.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二、课文学习1、音乐欣赏《春天的故事》,品味歌词,回顾一代伟人邓小平。
2、邓小平对我国作出的重大的贡献,你知道多少?可作适当引导至邓小平与改革开放及92年南巡。
3、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意义何在?文章开头有什么特色?重点词语:东风、满眼春统领全文,简洁的语言概括了南国春光,以及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城市蓬勃发展趋势)4、本新闻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学生讨论分析)按时间顺序以人物行踪为线索。
(这样写有什么优势?)三:深入探究1、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富有深意的句子?“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
”“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
”……2、你能从身边的生活说一说自己对改革开放,对深圳、东莞的迅速发展的看法吗?3、请借鉴本文的写作结构和语言特点,采访你身边的一位同学或老师,为他(她)写一篇人物通讯。
东方风来满眼春知识技能一、学习本文运用场面描写的化合物描写的方法。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2. 学习诗歌(15分钟)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c.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朗读与背诵(1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b.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c.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增强记忆力。
4. 应用生字词(5分钟)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b.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欣赏,了解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表达。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关于春天的作品。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发挥。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修辞分析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文学作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3)运用文本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3)掌握一些文学鉴赏的基本方法,如意象分析、修辞分析等。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2)如何运用文本内容进行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的作者及其背景。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文本的韵律和情感。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难理解句子。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4.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5.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2. 选择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鉴赏,提高文学素养。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设计 粤教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新闻的特点,。
.整体阅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
.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如何选择和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重点: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意义;体会新闻特点。
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点,会分辨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三、教学方法自主阅读、问题探讨、教师点拨四、教具多媒体+板书五、课时安排个课时六、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点击链接《真是快速地报道生活》中新闻的特点,了解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第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语()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几句歌词里面的老人是谁?中国的南海边指哪里?年他在中国的南海边做了什么事情?(老人指邓小平,中国的南海边指深圳,年他在深圳视察)这节课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问题。
. 结合预习提示介绍新闻的相关知识。
()本篇课文在体裁上属于新闻,那么,什么叫做新闻呢?它有哪些特征?分为几类?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文体是一个较大的范畴,凡报纸、电台、电视常用的体裁都是新闻文体。
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读者来信、评论、编后等都是。
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主要特征是:内容真实,报道快速。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快速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主要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背景简介年,是中国确立经济改革和实施现代化计划为永久主题的年份.思想领域在做大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会如何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到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
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行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
不少人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示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邓小平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改革计划以巨大推动,并最终确立了中国毫不动摇的改革路线.、课文分析()()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学设计粤教版必修五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学设计广州市第七中学张春娥一、教学设想在学习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基础上,开展活动课,将此通讯转换成一则短消息。
二、教学思路1、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2、将通讯转换成消息三、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重点:了解通讯与消息的区别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关于新闻新闻文体是一个较大的范畴,凡报纸、电台、电视常用的体裁都是新闻文体。
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读者来信、评论、编后等都是。
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就是指“消息”。
三、新闻应该具有的特性四、借助消息例文,分析消息文体的特点(形式与内容)五、小结六、导入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进行课堂导读问题1、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讯报道中是围绕着什么样的主题来取舍材料的?问题2、文章善于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请在文中找出几处,试加以分析,说说其好处?问题3、文章在谋篇布局上有何特点?七、总结:通讯与消息的区别第二课时走进新闻编辑部——模拟现场作新闻活动指导重点: 1、将通讯转换成消息2、新闻标题再创作教学过程:一、导入(从中国新闻史上的“遗憾”导入到活动课中)二、投影本节课活动内容三、第一步:请同学们在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事件通讯的基础上,将此文转换成新闻中另一文体:消息(一)、活动规则:①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别具特色的模拟报社,在最短的时间内为自己的报社起一个社名。
②组内分工:一人执笔,一人准备发言,其他社员收集提取信息。
③注意消息写作的要求(精、准、快)投影1、规范格式:标题、导语、主体(结尾)2、明确内容:每部分具体该写什么3、语言简明朴实4、速度快④字数:100字左右。
⑤时间:6分钟。
⑥写好后迅速交给老师,按时间编号。
(二)、点评1、本报社发言2、看黑板上的点评规则,请其他报社社员点评(形式和内容),教师适时点拨3、选评最佳新闻四、第二步:新闻标题再创作(一)、明确要求:标题制作的要求:准确、简约、传神标题的风格: 1、用平实的语言进行创作2、用富于文采的语言进行加工标题拟写方法:1、形式上:单行、多行标题的运用。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2)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感受春天的美好。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珍惜之情。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3. 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理解春天的美好。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 学生对春天景象的想象力培养。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本。
2. 与春天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笔记本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春天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的景象。
(2)教师引导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印象。
2. 朗读课文:(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2)教师指导学生注意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 理解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教师解释这些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4. 描写春天:(1)教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的景象。
(2)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5. 创作练习:(1)教师让学生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关于春天的短文。
(2)教师选取几篇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欣赏。
六、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春天的理解和表达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珍惜春天,欣赏生活中的美好。
七、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1“东方风来满眼春”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诗中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是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本教案针对“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领略东方文化的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这首古诗,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诗歌。
让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解释其含义,例如:“玉簪春笋出,金蝶香兰飞”中的“玉簪”代表花冠,“春笋”代表新枝,“金蝶”代表蝴蝶,“香兰”代表花卉等等。
(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朗读这首诗歌,体味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韵律,例如:“东方风”、“眼春”中的“东”、“眼”、“风”、“春”都是平声,因此这两个字属于“仄韵”;而“来满”中的“满”是上声,“来”是去声,这两个字属于“平韵”。
(2)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仗、排比、夸张等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东方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知识技能一、学习本文运用场面描写的化合物描写的方法。
二、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准确把握化合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一、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邓小平的性格特点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邓小平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时代背景1.背景: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思想领域在大做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
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
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
不少人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贯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的观念。
2.唱《春天的故事》引入课文二、基础梳理1.生字栉(zhì)梳子瞰(kàn)从高处往下看萦(yíng)围绕颢(hào)白而有光泽灏(hào)水势很大荟萃(huìcuì)集中在一起[刽guì子手] 2.多音多义词称⑴chèn①适合②相当;⑵chēng①叫做②名称③说④测定③处chǔ①居住②交往③办理,处置⑵chù①地方②机关3.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
……4.词义辨析⑴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⑵心酸:心里悲伤,主谓结构辛酸:悲伤,并列结构⑶施行:法令等产生效力实行:用行动来实现⑷学力:实际上达到的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学历:学习的经历三、知识梳理1.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东方风来满眼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1.2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美妙。
课文解析: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第二章:课文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课文段落分析:对课文的每个段落进行详细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词语解析: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含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三章: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2 教学内容:情感分析:对课文中的情感表达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朗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创意写作: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分享与评价: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评价和交流。
4.3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的创意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采用评价法,让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反思能力。
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意义;(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感受春天的美好;(3)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其意义;3. 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词语和比喻句子;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文本;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特点,如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等;(2)提问:你们对春天有什么印象或感受?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把握;(2)教师示范朗读,引导学生跟读;(3)分组朗读,互评互学。
3. 理解课文:(1)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自己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2)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如“东方风来”、“满眼春”等;(3)讨论课文中所描绘的春天景象及其特点。
4. 欣赏诗歌:(1)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春天的诗歌,如《春晓》、《江南春》等;(2)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与《东方风来满眼春》进行对比;(3)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诗歌,提高审美情趣。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春天的美好和诗歌的鉴赏方法;(2)布置课后作业,如背诵课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作文等;(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多读描写春天的文学作品。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掌握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描述的景物。
3. 以激情朗读和背诵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朗读和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2)教师简要介绍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描述的景物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4. 课堂练习(1)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把握。
(2)学生背诵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6.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回家后向家长介绍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的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朗读与背诵评估: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背诵过程中的语气、节奏和情感表达,检查他们对课文记忆的准确性。
高中语文必修五《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黄海丰教案教学设计 粤教上课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比赛公开面试
1《东方风来满眼春》导学案(第一课时)黄海丰教学目标:1了解通讯的相关知识。
2.学习本课选材和标题的特点。
3.学习掌握通讯人物描写的方法,并了解本文中邓小平的形象。
一、导入二、检测预习1.生字栉()瞰()萦()颢()灏()荟萃()()2.成语鳞次栉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侃侃而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舟车劳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神采奕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词义辨析⑴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心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施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整体感知:自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各部分内容东方风来满眼春结构内容(时间,事件)导语一二1月20日,参观国贸中心大厦三四五三、知识梳理1、新闻(也叫消息)是报纸、会价值的事实。
它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
篇幅短小。
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2.通讯的特点:①生动性:②完整性③评论性3.通讯的类别: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四、小组内自主学习,然后合作探究1、这篇通讯的标题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这篇通讯开头有什么特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文是通过哪些描写来烘托邓小平形象的?这些描写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提示: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课堂作业请你借鉴本文人物通讯的人物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并用第三人称来写,写完后让我们猜猜他是谁。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1.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欣赏和分析诗歌的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大自然的情感。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向善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描写春天景象的诗歌。
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希望。
2.2 教学重点课文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课文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给他们带来的感受和变化。
3.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中春天的气息。
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韵律和节奏。
3.3 理解课文让学生逐句理解课文,解释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4 欣赏课文让学生欣赏课文的美丽景色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思考春天对他们的意义和影响。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朗读、回答问题和讨论。
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2 作业完成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包括词语抄写、课文翻译和创意写作。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文本,包括注解和翻译。
提供相关的文学背景资料和作者介绍。
5.2 教学图片和视频提供春天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景象。
提供相关的诗歌朗读和解析视频,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诗歌。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课文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感受和体验。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体会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2. 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春天的美好,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
2.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板书课题:“东方风来满眼春”b.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2. 学习课文: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理解词语。
b.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c. 学生齐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分析课文: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东方风来满眼春”中的“春风吹绿了大地”等。
b. 学生讨论、交流,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4. 体会课文意境:a. 教师展示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b. 学生分享自己身边的春天景象。
5. 小结:a.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b. 强调课文中对春天的描绘,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6. 作业布置:a. 熟读课文。
b. 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段关于春天的作文。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中的知识点。
2. 运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春天的美好。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教学步骤:1. 课前活动:让学生带来关于春天的图片、实物等,分享给同学们。
2. 课中活动:a.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b.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让学生举例说明。
高二语文必修5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粤教版 教案
高二语文必修5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要求:1、了解同志这次某某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理解小平同志这次南方谈话的重要意义。
2、体会这篇通讯报道的标题特点以及文章开头的特色。
3、探究课文作者是怎样选择与安排材料的。
二、教学重难点:(要求中的2、3点)三、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一、教学内容:理清线索,把握重要信息,认识的性格特点。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二)学生速读文章,理清本文的线索,概括各节内容。
(教师可逐步形成板书。
)【本文以时间为行文线索,明了单一,纪实性、史诗性很强。
第一部分写1月19日这天小平同志在某某特区的考察情况。
第二部分写1月20日小平同志在国贸中心大厦的考察情况。
第三部分写1月21日小平同志在华侨城考察的情况。
第四部分写1月22日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
第五部分写小平同志前往某某特区途中的谈话。
】(三)理解课文。
1、从全文中理出小平同志这次某某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提示:核心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
相关的重要信息:①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③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
④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
某某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⑤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⑥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联系《春天的故事》歌词畅谈这次谈话的重要意义。
【提示:针对当时争论最多的关乎某某及其他地方类似做法到底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小平旗帜鲜明说:“特区姓‘社’不姓‘资’”。
他的谈话涉及了我国当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方向、道路、性质等重大问题,讲解深刻、精辟。
小平胸怀全局,高瞻远瞩,对当时国内外形势的认识非常透彻,分析深刻。
高二语文教案:东方风来满眼春
高二语文教案:东方风来满眼春
【摘要】高二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二语文教案:东方风来满眼春”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二语文教案:东方风来满眼春
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新闻的特点: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
2.整体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结构,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对邓小平同志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重要语句的意义;分析文章结构,体会新闻特点。
教具:多媒体。
一.导入(《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东方风来满眼春我的教案
4、主题不同 • 消息是新闻报道中的快速文体,讲求速报 与时效,主题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有些 消息,如简讯,无需提炼主题。通讯则不 然,通讯必须提炼出主题,主题对通讯来 说必不可少的。作者要将在采访中收集的 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粗细庞杂的事实材 料组织在一起,就必须有主题贯穿起来进 行写作。
5、表现手法不同 • 消息风格朴实,通讯则富有文采。消息多用概括叙述,通 讯可兼用多种手法。消息较少有议论、描写,极少有抒情, 通讯常常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往往有更多的细节 描写、艺术表现和作者的议论。通讯通常借助文学手法表 现主题,通讯包括报告文学,和一般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 根本区别就在于真实性。出于反映事实信息的需要,消息 报道讲究客观报道,与此相应,消息写作主题采用第三人 称叙事,即以局外人的姿态出现,让“他”“他们”以及 被报道主人公的名称,身份运行在字里行间极少让“我” 出现在报道之中;通讯则不然,出于详尽深入需要,第一、 二、三人称各显所长,“我”、“你”、“他”在描写、 议论、叙述、抒情中各取所需。
1月19日
二
1月20日
国贸中心大厦
三
1月21日
华侨城
四
五
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并且填写下面表 格——邓小平同志深圳行程
时间
一
行程
深圳市区游览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 会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 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 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 说空话。深圳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 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 慢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粤教版必修四《东方风来满眼春》word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点,会分辨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了解作者如果围绕主题意思选材并安排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邓小平第二次南巡讲话的基本精神及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点,会分辨消息与通讯的区别。
教学难点:了解作者如果围绕主题意思选材并安排材料。
教学方法:自主阅读、问题探讨、教师点拨。
教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语】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提问“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这几句歌词里面的老人是谁?中国的南海边指哪里?1992年他在中国的南海边做了什么事情?(老人指邓小平,中国的南海边指深圳,1992年他在深圳视察)这节课我们就来解答这些问题。
【新闻相关知识点】本篇课文在体裁上属于新闻,那么,什么叫做新闻呢?它有哪些特征?分为几类?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
新闻文体是一个较大的范畴,凡报纸、电台、电视常用的体裁都是新闻文体。
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调查报告、读者来信、评论、编后等都是。
这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狭义的概念就是指“消息”。
新闻的主要特征是:内容真实,报道快速。
真实是新闻的本质,快速是新闻的生命。
新闻主要分为消息和通讯两种。
消息有六要素:即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事(what)、何故(why)、如何(How)。
因其中五要素的英文开头字母都是w,故也称“五个w”和“一个H”。
其结构一般分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等几部分构成。
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消息与通讯的比较【写作背景介绍】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风来满眼春
知识技能
一、学习本文运用场面描写的化合物描写的方法。
二、体会并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
三、准确把握化合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
一、了解本文的通讯人物——邓小平的性格特点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二、学习邓小平同志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改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时代背景
1.背景:
1992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思想领域在大做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努力避免重蹈覆辙。
在改革开放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新举措都显得步履维艰。
先行尝试进行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方面遇到的阻力就更大了。
不少人甚至对开放的前途表担忧。
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同志亲临深圳再巡视察,并以他贯双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的放矢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的模糊的观念。
2.唱《春天的故事》引入课文
二、基础梳理
1.生字
栉(zhì)梳子瞰(kàn)从高处往下看萦(yíng)围绕
颢(hào)白而有光泽灏(hào)水势很大荟萃(huìcuì)集中在一起[刽guì子手] 2.多音多义词
称⑴chèn①适合②相当;⑵chēng①叫做②名称③说④测定③
处chǔ①居住②交往③办理,处置⑵chù①地方②机关
3.词语(由学生找出文中的词语并板书,然后学生交流理解)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密集。
……
4.词义辨析
⑴预定:预先规定或约定预订:预先订购
⑵心酸:心里悲伤,主谓结构辛酸:悲伤,并列结构
⑶施行:法令等产生效力实行:用行动来实现
⑷学力:实际上达到的文化程度或学术造诣学历:学习的经历
三、知识梳理
1.通讯: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
2.通讯的特点:
①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
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
通讯则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
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或事件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的现场感。
通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但在“见闻”和“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
②完整性
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经过。
消息侧重于写事,叙述简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
通讯可写人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更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
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情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
这些既是生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③评论性
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直接的评论。
消息是以事实说话,述评消息外,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
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
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
因此,通讯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议论的。
3.通讯的类别
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
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
事件通讯:以具有典型意义为报道对象的通讯。
它的时效性较强,要围绕中心事件选材,虽不着力刻画人物,但往往通过典型事件表现一群人或一个集体。
它较为详尽地展示事件的完整过程,揭示出事件的本质,进而反映社会风尚,弘扬时代精神。
四、课文导读
1.解题:
课文为什么以“东方风来满眼春”做标题?
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
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
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
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起改革开放的高潮。
题目一语双关: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
表达了人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
一篇涉及重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意的通讯。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情。
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再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
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
2.脉络梳理
本篇通讯有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春”来总领全文,简单地交待了文章的主题:邓小平再巡
第二部分:参观深圳市容讲话的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
(19日)
第三部分:国贸讲话内容:不发送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死路一条。
(20日)
第四部分:参观华侨城讲话内容: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21日
第五部分:同省市负责人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
(22日)
第六部分:视察珠海特区,结束再巡。
(23日)
3.解读文章
由学生找出各自认为好的词句进行赏析,老师做好评估工作,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