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风来满眼春解析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
东方风来满眼春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
(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2)学会通过诗歌欣赏,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正确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学会生字词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文本。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引出诗歌《东方风来满眼春》,告诉学生将要学习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
2. 学习诗歌(15分钟)a.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b. 教师逐句讲解诗歌,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c. 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朗读与背诵(10分钟)a.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注意韵律和节奏。
b. 学生集体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c. 教师鼓励学生背诵诗歌,增强记忆力。
4. 应用生字词(5分钟)a. 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认读和解释。
b. 学生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馈与评价1. 课堂反馈:在课堂学习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理解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受和欣赏,了解他们对春天的认识和表达。
2. 作业评价: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绘画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关于春天的作品。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创作能力的发挥。
七、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反思课堂教学的效果,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阅读练习2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南国春早。
一月的鹏城,花木葱茏,春意荡漾。
跨进新年,深圳正以勃勃英姿,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就在这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各族人民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到深圳来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小平同志的到来,是对深圳特区最大的关怀和支持,是对深圳人民最大的鼓舞和鞭策。
一1992年1月19日上午8时许,在深圳火车站月台上,几位省、市负责人和其他迎候的人,在来回踱步,互相交谈,他们正以兴奋而激动的心情等待着……来了!远处传来马达的轰鸣声。
接着,一列长长的火车徐徐进站。
时钟正指9时整,列车停在月台旁边。
一节车厢门打开,车站服务人员敏捷地把一块铺着红色地毯的长条木板放在车厢门口。
不一会儿,邓小平同志出现了!人们的目光和闪光灯束都一齐投向这位领一代风骚的伟人身上。
他,身体十分健康,炯炯的眼神,慈祥的笑脸,身着深灰色的夹克、黑色西裤,神采奕奕地步出车门。
他的足迹,在时隔8年之后,又一次踏在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这块热土上。
…………众所周知,邓小平同志是创办经济特区的主要决策者。
早在1979年4月,他在听取当时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
陕甘宁就是特区嘛。
中央没有钱,要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
次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并颁布《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中国经济特区就这样诞生了。
深圳特区是邓小平同志亲自开辟的最早的改革开放的试验地之一。
它的发展情况,小平同志当然十分关注。
1984年1月,小平同志曾到深圳视察过。
一晃8年过去了。
深圳的面貌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老人家急不可待要目睹一番。
…………1984年,特区建设遇到不少困难和阻力,有些人对办特区持怀疑观望态度。
是年1月24日,当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顾委主任的邓小平同志,同王震、杨尚昆同志,在中顾委委员刘田夫和广东省省长梁灵光的陪同下,到深圳视察。
高二语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背景知识】作者简介:陈锡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后被任命为该报总编辑,现为《香港商报》总编辑)。
1992年1月19~23日邓小平视察深圳时,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新闻记者被深圳市指派为当地唯一的文字记者,全程随同采访;是年3月26日,署名陈锡添的长篇报道《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阅读指导】《东方风来满眼春》这篇报告文学,原文共有七部分,课文节选时把原第三部分邓小平同志参观先科激光公司、原第五部分参观仙湖植物园的内容删去了。
课文是以时间为行文线索,明了单一、纪实性、史诗性很强。
“东方风来满眼春”,陈锡添说:“这是摘自唐朝诗人李贺诗中的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做标题),很贴切的。
”课文由开头的导语和五个部分组成。
文章开头用比兴手法,交代了小平同志来深圳特区考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背景。
第一部分写1月19日这一天小平同志在深圳特区的考察情况。
依次写了人们在深圳特区火车站迎候小平同志的情景、小平同志的神态及桂园谈话和参观市容时的重要讲话。
这部分中小平同志关于“特区姓‘社’不姓‘资’”的一段讲话,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这部分的通讯写作有细节描写、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与消息有很大的不同。
描述也很有特色,很巧妙地把时隔8年的信息艺术地联结在一起。
第二部分写1月20日小平同志在国贸中心大厦的考察情况。
这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小平同志有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两手都要硬”的阐述。
相关的内容还有保持稳定、廉政建设、培养接班人、求真务实等。
这部分的语言描写很有特色。
课文引用小平同志的讲话大多是用间接引语的方式,这种引用方式较有灵活性,可以择其重点、要点来写,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第三部分写1月21日小平同志在华侨城考察的情况。
具体内容可分两个层次:其一是观赏锦绣中华和民俗文化村;其二是在回迎宾馆途中的重要讲话。
《东方风来满眼春》
听歌曲,再次感受改革开放春风给深圳 听歌曲, 乃至全国带来的新局面,新气象。 乃至全国带来的新局面,新气象。再次 感受这位伟大领袖人物的政治魄力。 感受这位伟大领袖人物的政治魄力。
提出一点希望,并与同学们共勉: 提出一点希望,并与同学们共勉: 法国大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 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是到处存在的。 一个留心周围一切的人,他会时时处处对生 活作出评析的。
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①走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走社会主义道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②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 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 ③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也可以搞上去。 尽快把经济建设抓上去,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④尽快把经济建设抓上去,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理清了人们思想上姓“资”还是姓“社” 的模糊的概念。再次指出了改革开放的 重要性,坚定了人们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念 和办特区的决心和信心.
邓 小 平 同 志 在 深 圳 纪 实
学习重点:
掌握阅读通讯的方法。(抓中心句;抓关键 词、句进行重组; 用自己的话概括) 学习本文的选材组材的特点。 学习邓小平同志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改 革开放,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在第二部分中邓小平同志 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 肯定了深圳的成绩。 ①肯定了深圳的成绩。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③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保持稳定、廉政建设及培养接班人等。 ④保持稳定、廉政建设及培养接班人等。 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⑤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我们要积极地认识生活、 我们要积极地认识生活、热情地 关注生活、深入地思索生活,做生活 关注生活、深入地思索生活 做生活 的有心人。 的有心人。
近年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4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练习(含解析)粤教版必修5(最新整理)
第二单元新闻[单元解读] 新闻是时代大潮卷起的浪花,是我们了解外部世界的窗口.可以让我们视通万里,神游中外,开阔视野,获得智慧,与时俱进。
本单元选取了国内、国外几篇新闻佳作,向我们介绍改革开放的春风、航天的行程、科学家的精神以及一代领袖的风貌.我们可以从中学习新闻的写作,学习新闻中典型人物身上的闪光点,提高自己的素养.4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一个国家如此巨大的变革,出自何人之手?始于何地又是如何以燎原之势从一地蔓延至全国?在本课有关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的这篇通讯中,我们也许可以探知答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美字体赏美文希望人生被一串的希望支配着,希望成全了人生。
因为一个人有希望,生命就有了交代,活着才觉得有意义,才感到有趣味;希望如一颗太阳,有了它就有了光,有了光就有了热,有了热才能发出活泼的生机;希望又如一泓溪水,流到了河,流到了江,流到了汪洋大海,将生命的一切发挥到了极致.一个忠实于希望的追求者,不知道什么是老之将至。
希望绝不是一个吝啬的给予者,但也不是一个慷慨的孟尝君。
你流汗就有流汗的代价,流血就有流血的收获,只是你的眼睛有时看得太近了,才一迈步,便妄想得到希望的光芒。
试问:没有黑暗怎会有光明?没有恒心,怎会有成功的一天?由希望到达最终的目的,这期间有着相当的距离。
希望的目标愈大,所走的路愈曲折,所遭遇的困难也愈多;因此更需要坚强的意志,耐心的努力,迈着英雄的步子,向着希望的前途,不停歇地走去,这样,终有一日会尝到希望的东西.【课内挖掘】在“最难熬”的“文化大革命”中,邓小平同志被下放到偏远的江西“劳改”,度过了一段寂寞艰难的岁月,而他从未退缩和失去希望。
凭着凛然浩气、乐观性情、坚定崇奉,他一次次奋力起立,挽狂澜于既倒。
邓小平同志为我们带来了思想解放、改革开放的春季,他说:“我出来工作,可以有两种态度,一个是做官,一个是做点工作。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教案教学设计1“东方风来满眼春”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古诗,诗中用丰富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景象。
这首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更是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
本教案针对“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诗进行教学设计,帮助学生在欣赏诗歌的同时,领略东方文化的内涵。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4.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1.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2.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内容1.了解东方文化的魅力和影响通过教师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东方文化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引导学生对东方文化产生兴趣和热爱。
2.理解和欣赏“东方风来满眼春”这首古诗的内容和意义(1)先让学生自己阅读这首古诗,然后请几位同学上台朗读诗歌。
让其他学生认真聆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义,了解诗歌中出现的意象并解释其含义,例如:“玉簪春笋出,金蝶香兰飞”中的“玉簪”代表花冠,“春笋”代表新枝,“金蝶”代表蝴蝶,“香兰”代表花卉等等。
(3)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尝试自己朗读这首诗歌,体味其中的韵律和美感。
3.掌握古诗的基本韵律和修辞手法(1)引导学生了解诗歌的基本韵律,例如:“东方风”、“眼春”中的“东”、“眼”、“风”、“春”都是平声,因此这两个字属于“仄韵”;而“来满”中的“满”是上声,“来”是去声,这两个字属于“平韵”。
(2)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了解诗歌中出现的修辞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仗、排比、夸张等等,让学生理解这些修辞手法对诗歌的艺术效果产生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在上课前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与东方文化相关的图片、文字和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东方风来满眼春”
以 通 讯 表 达 的 主 题 为 核 心
特 区 姓 社 不 姓 资
以邓小平同志的行踪为线索
通讯与消息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别通讯内容 表达 时效
典型深入 细节描写
消息
内容广泛 高度概括
多种方式 表现力强 慢
多用叙述 简洁明快 快
邓小平形象
文中那些细节(语言、动作、外貌等)让 你感受到一个怎样的伟人形象? 领袖风范 高瞻远瞩 深思熟虑 勇敢果断 务实求真 平易近人
让我们记住许下的诺言
用心、用行动!
作业
阅读伊文思的《邓小平传》,搜集邓小平 生平事迹,了解新中国发展进程。 完成《创新设计》
材料的安排和选择:
不论写什么样的文章都要围绕中心选材,材料的 选择表达中心服务。在通讯中立意与材料之间同 样有着紧密的关系。 明确:选材上:从政治思想角度选材,着重邓小 平同志的言论。因为这关系到当时中国的命运。 作者只选取和报道他与深圳改革开放和中国社会 主义建设有关的场景和谈话来写,写场景是为了 表现改革开放的成就,表现人们对他的爱戴;写 谈话是为了表现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气魄,以及 他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所描画的宏 伟蓝图。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目清楚。② 头尾呼应。
表达方式和作用:
表达方式可分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细 读课文语段找出相对应的表达方式。 点拨:记叙的表达方式主要用于介绍邓小平同志的行程; 说明主要表现在用数据介绍深圳的发展速度与成就。描写 主要用于两个方面,一是用于描绘邓小平同志的神情面貌 ,描绘出了邓小平同志可亲可敬的光辉形象,其中暗含了 作者的崇敬之情;二是用于描绘深圳的自然环境与建设面 貌,烘托出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议论主要用于发表作 者对于邓小平深圳之行的重要意义的看法。抒情主要是开 头和结尾部分,表达作者对于邓小平同志深圳之行的无限 期待和崇敬之情。 由此可以看出,记叙和说明主要用于记录邓小平视察深圳 这一事件本身,强调了事件的真实性,不容许虚构,这体 现了新闻客观性的一面;同时,描写、议论、抒情主要用 来烘托气氛,表达作者对邓小平同志及其深圳之行无限崇 敬之情和高度评价,其中暗含了作者的某种立场和态度, 这又体现了通讯具有倾向性的一面。
东方风来满眼春
五 23日 珠海 特区
1、在第一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信心更足。 ②特区姓“社”不姓“资”。 ③两个文明建设都要上。 2、在第二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肯定了深圳的成绩。②肯定了党的基本路 线。③要坚持两手抓。④中国要保持稳定等。⑤ 多干实事,少说空话。 3、在第三部分中邓小平着重谈了哪些问题? ——①共同富裕的问题。②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 差距的问题。③保持生产力快速发展,精神文明 也可以搞上去。④经济建设经尽可能搞快点,没 有什么可以担心的。
• 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 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 侃侃而谈: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讲话。
阅读思考 一、文章的标题有何特点?
•比兴手法,一语双关。 •一方面符合时间、环境:使人感受到一月南国 的春意盎然。 •另一方面又巧妙的暗合通讯主题、社会背景: “东方”也指神州大地,“风”就是改革开放 的春风,“满眼春” 说明邓小平南巡给深圳乃 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
与消息相比,通讯具有以下特点:生动性、完 整性、评论性。
自主阅读文章,标好段落,读准字音。 lóng duó 葱茏 踱步 tiáo 迢迢 sǒng 耸入 hào kǎn yì 检疫所
tiào lí n zhì 远眺 鳞次栉比
李灏
xuē 削弱
侃侃而谈
yí ng 萦绕 zǎi 记载
huìcuì zài 荟萃 载歌载舞
标题
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作内容提要 (宜实)
“导语”就是一篇新闻报道中的正文第一 句或开头一段文字。这段文字要用简明、生动 的语言,高度概括全篇新闻报道中的主要内容。 “导语”应具备新闻六要素——时间、地 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读《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前后 谈如何做好重大题材报道
读《东方风来满眼春》发表前后谈如何做好重大题材报道1992年1月19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时隔八年,再次踏改革开放的窗口城市——深圳特区。
当时正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邓小平同志再次亲临深圳视察,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做了重要讲话,让中国老百姓对改革开放的美好前景信心倍增。
然而,当时小平同志讲话的内容只有随行人员和省市领导体会到了。
具体让老百姓欢心鼓舞的则是通过阅读一篇被全国报刊转载、名为《东方风来满眼春》的新闻通讯。
这篇通讯稿首先被《深圳特区报》公开发表后来被被全国各大主流媒体转载刊发,还引来了西方世界尤其是新闻界的广泛关注和猜测。
这篇报道的作者是当时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陈锡添。
据他回忆:1992年1月18日下午他接到市委宣传部的短话,邓小平同志要到深圳来视察,市委要求他一人跟随进行文字采访。
“听到这个消息我非常激动,记者的职业敏感使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采访任务,我感到很荣幸。
”陈锡添自己心里默默。
他一边赶路一边默默分析,当时的形势特点是:思想领域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的文章,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力避重蹈覆辙。
具体行动中,由于受姓“资”姓“社”问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先行尝试进行市场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一方面遇到的阻力更大一些。
不少人甚至因此对改革开放的前途表示担忧……“在这样的背景下听说小平同志要来深圳视察,此行意义非同一般。
深圳是在他亲自关怀下由一个边陲小镇迅速崛起的现代化大都市,而且是邓小平同志亲自设计的中国改革的试验场。
从小平同志上次视察深圳至今,已经过去8年,8年间深圳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是否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完全变成了资本主义?一向倡导实事求是的小平同志此番前来,亲眼看、亲耳听是一方面肯定还会发表关系我国改革开放走向的重要观感。
”后来发生的一切果然印证了陈锡添的猜测和判断。
分析事件现在就陈锡添当时心里分析来看,联系后来《东方风来满眼春》的影响,不难发现分析这一项程序在重大题材报道中的重要性。
东方风来满眼春
民 国 初 年, 鲁 山 仅 四 棵 树 乡 就 有 48 家丝行,县城有 200 余家,织绸机达 5000 台,外地客商长期坐庄收购。其后 兵燹匪患,战乱频仍,苛杂迭兴,交通 受阻,鲁山绸因而销路不佳,蚕丝锐减,
鲁山西部山区,遍山郁郁葱葱,柞 树茂盛。成墩如灌木者,叶芽鲜嫩,最 宜放养。每年开春,蚕农们把幼蚕由蛾 房先抱到河边喂养,然后在山坡上放养, 日夜看护,只五六十天,蚕儿就吐丝结 茧。蚕农视蚕坡为聚宝盆,把柞树当摇 钱树;蚕坡柞墩,那是蚕农赖以生存的 宝物。俗谚“一季蚕,半年粮”“筐坡 十亩田”“宁舍懒婆娘,不舍蚕丝行”, 极言养蚕织丝之重。
脉络渐次明晰起来。 正是鲁山、南召、方城的柞蚕丝绸, 从夏商周,到秦汉隋唐,至宋元明清, 上下贯穿五千年的历史文化遗迹,演绎 和丰富了丝绸之路的神奇故事。
四 历史上,鲁山县是南控襄宛、北扼 伊洛的战略要地,汉属南阳,唐归洛阳。 鲁山地质奇特,山区地貌土薄石厚, 适宜柞树生长。奇特的地质结构和优越 的地理环境,成就了千百年来鲁山丝绸 的神话,使之享有“柞蚕之乡”的美誉。 “货出地道”,鲁山柞蚕丝织成的 绸子,柔韧性能优于桑蚕丝绸。其色泽 柔和、丝缕匀称、绸面密实,冠以“鲁 山绸”之名,那绝不是徒有虚名,众人 的口碑和历史夯实的品牌标签,盛传久 远。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从 古至今,勤劳的织绸百姓是难以穿得鲁 山丝绸的。五彩斑斓的丝绸,价格昂贵, 一部分由士绅贵族享用,一部分通过丝 绸之路运往亚欧诸国,美名远扬。
道通疏,路途便捷,省时省力,成本低廉, 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谁还会舍近求远 呢?
东方风来满眼春
——
方
邓 小
风 来
平 同
满
眼 华 志
实在
春 高 深
二圳
语纪
文实
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简介新闻的文体特征 2、学习通讯的标题特点 3、了解此文的时代背景 4、读课文,品本文的标题特点
•陈锡添,64岁,广东新会人。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 大学新闻系 。原深圳特区报业集团总编辑,现任《香 港商报》总编辑。1992年,邓小平南巡深圳时,他被 深圳市指派为唯一的文字记者;当年3月26日,他发表 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轰动一时。
作业
本文开头文中在有什么作用?
❖ 交待时令,政治时势,点出小平同志在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视察深圳。
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关键时期”暗指 1992年前后我国改革开放一个特殊的艰 难时期。
本文选择和安排材料的思路是:
❖ 总的思路是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参观顺序为线索安排材 料。
❖ 选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在课文中作记号,找出小平同志这次深圳 谈话的核心观点和相关的重要信息。
清晰明朗的行文思路
行踪
谈话主旨
改
一
革
看市容
阐明特区性质
代
开 放
临国贸
伟
表明发展方针
人
的 总览景区Leabharlann 表明社会目标的 睿
设 计
会议厅
鼓励改革胆略
智 魄
师
往珠海
展现发展前景
力
核心观点:特区姓“社”不姓“资”
欣赏通讯
本文开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邓小平同志的深圳之行,可写的内容很多,作者在通 讯报道中是怎样选择和安排材料的? 课文中的谈话活灵活现地体现了小平同志哪些性格?
东方风来满眼春分析
安排上:①按时间顺序,分小节,眉 目清楚。②头尾呼应。
• 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记叙了 1992年 小平同 志到深 圳视察 的经过 及所作 的指示 和谈话
出文中描写突出 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总 设计师形象的语句和 表现小平同志性格的 语句
格式
• 一条新闻,通常ຫໍສະໝຸດ 括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 1、标题:正标题、引标题、副标题。三标 齐全是消息标题的一种形式。有的消息可 以无引标题或副标,但一定要有主标。
• ①正标题:是核心——概括新闻的主要事 实
• ②副标题:对正标题补充说明,点明意义 • ③引标题:主要起渲染、烘托作用
实用文体:新闻类
• 广义的新闻,泛指消息、通讯、特写、报 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 新闻的特点: • ①真实性:让事实说话,内容真实准确 ②
简明性:篇幅短小,语言精炼,简明扼要, 针对性强。③及时性:报道迅速及时,此 外还有新鲜、新奇、灵活、有创新等的特 点。可简单归纳为 真、短、快、新、活五 个特点。
新闻内容
• 2.导语:是新闻的第一句/第一自然段,作 用在于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报道新闻的事 实和中心。
• 例(11月10日电)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 长级会议10日下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以全 体协商一致的方式,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 入世贸组织的决定。• (导语)
• 3.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承接导语,较具体 叙述事件的来龙去脉。
消息和通讯的主要区别
• ⒈标题不同 • 消息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具有直接明
了、富于变化的特点;通讯则通讯一般采用一行 标题,即主标题。需要时,通讯也可以加一副标 题,即用破折号附加在主标题之后,用以解释或 说明标题,把通讯做成两行标题。通讯少有使用 引题,不采用三行题的形式;多具有新闻性、文 学性、评论性特点。 • 消息:标题则一行题、二行题、三行题都常用。 • 它直接说明内容
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4课《东方风来满眼春》ppt课件4
深圳市区游览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9日
三
四
五
3.请同学们阅读文章并且填写下面表格 ——邓小平同志深圳行程
时间 一 二
1月19日
行程
深圳市区游览 国贸中心大厦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 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背景介绍:
中国1978年就已经开始实行经济改革 政策,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这 条路线是否正确仍存在争论。邓小平92 年视察深圳等地,给中国经济改革计划以 巨大推动,意义深远。
东方风来满眼春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解题:
“东方风来满眼春”是唐代有“诗鬼”之 称的诗人李贺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无限 的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 “东方”指中国, “风”指改革开放之风, “满眼春”用比喻的修辞说明改革开放使 中国大地生机勃勃,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
1月22日
主要谈话内容
特区姓社不姓资;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 风气也要搞好,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 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 两手抓,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 这两只手都要硬。要多干事实,少说空话。深圳 发展这么快,是靠实干干出来的。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一部 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 点……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鼓励大胆创新
第二单元 第4课 东方风来满眼春(节选) ——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三、用准词语 (一)明确词义 (1)神采奕奕: 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2)舟车劳顿: 旅途劳累。舟车,船和车,借指旅途。
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 (3)鳞次栉比: 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 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也作栉比鳞次。
(4)侃侃而谈: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谈。侃侃,说话从容不迫
的样子。
(5)万无一失: 绝对不会侨大厦 (5)厦 ( xi (sh à )(大酒店)于2012年重新装修,由国 . .
家旅游局批准正式挂牌四星,成为一家商务会议型酒店。
二、写准字形 j ǒn ɡ j i ǒn ɡ炯 炯 有神 i (1) i ǒn ɡ迥 然 j tí 题词 (3) tí 提案 证qu àn 券 (5) u àn 卷 试j d àn 诞生 (2) án 涎三尺 垂xi 云xi āo 霄 (4) āo 宵 元xi cu î措施 (6) cu î厝火积薪
一、作者简介 陈锡添, 1941 年生, 广东新会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高级记者, 《深圳特区报》原总编辑,现为《香港商报》总编辑、副社长。中国 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武汉大学兼职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著有报告文学《历尽坎坷志未磨》 《梦里依稀丹青墨》 ,文学评论 《假如是毒草》 《冷处理漫笔》 ,报告文学集《风采集》 ,人物传记《他 的一生在燃烧——记饶彰风》等。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获中 国新闻奖一等奖、全国改革好新闻一等奖等奖项,在中国新闻史上留 下了辉煌的一页。
四、从名言中积累 1.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初生牛犊不惧虎。 ——王安石 ——罗贯中
3.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登 上高峰采得仙草,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华罗庚
4.如果问人生最重要的才能是什么,那么回答是:第一,无 所畏惧;第二,无所畏惧;第三,还是无所畏惧。 ——培根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学习体会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学习体会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发表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详细地报道了邓小平在深圳考察谈话的具体内容。
我重温“南方谈话”,倍感亲切,也更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南方谈话”对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南方谈话”提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
第二,针对姓“资”姓“社”问题的判断针对姓“资”姓“社”问题的判断,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即遵循“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第三,“南方谈话”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有市场。
第四,“南方谈话”提出要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五,“南方谈话”强调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第六,“南方谈话”要求加快改革步伐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
第七,“南方谈话”强调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
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第八,改革开放和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开展廉政建设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讯的特点:生动性、完整性、评论性。
通讯与消息相比:
通讯
消息
报道对象 内容
表达方式
时效性
侧重写人 侧重写事
详细完整 简要概括
记叙、描写、 抒情、议论、 以记叙为主 说明等(灵活)
弱
强
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 唤醒了长天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啊,中国,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 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 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 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 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 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你展 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陈锡添
❖邓小平一生几张经 典老照片
1 9 2 0 年 在 法 国 留 学
1939
年 与 卓 琳 在 延 安 结 婚
1956
年 任 中 共 中 央 总 书 记
1974
联 合 国 第 六 次 会 议 上 发 言
1984年,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 爷 爷 好
1月19日邓小平步入深圳迎宾馆
1月19日,邓小平在观光深圳市容途 中,视察深圳皇岗口岸
1月20日上午,邓小平到深圳国贸大厦参观
When(何时):新闻事实是在什么时间发生的? Where(何地):新闻事实发生在什么地方? Who(何人):新闻事实是由谁造成的?谁被牵连 到这个事件之中? What(何事):发生了什么样的新闻事实? Why(何故):为什么发生这个事件?
也有人认为,除5个W外还应加上一个H(How), 即结果怎么样?故也有新闻“六要素”一说。
❖ 1992年1月,邓小平第二次南巡深圳,当时是 88岁高龄。
❖ 邓小平南巡后,如为深圳拨开云雾,深圳以更 自信更稳健的脚步向前迈进。
通讯背景
当时,思想领域在大做如何反和平演变的文章, 不断提醒国人应该如何认真吸取前苏联的教训,力避 重蹈覆辙。具体行动中,由于受姓“资”姓“社”问 题的束缚,每出台一个改革的新举措都显得步履艰难。 先行尝试进行市场经济运作的深圳在这一方面遇到的 阻力更大一些。在这改革开放的重要关头, 1992年1 月,邓小平亲临南方视察。19日至23日在深圳视察工 作,实事求是地澄清了当时人们思想上的误解,为我 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评论性 抒情:情感鲜明,振奋贯穿始终。 议论:点到为止,注重客观再现。
选材特点
❖ 1、总的思路是以小平在深圳参观浏览不同地 点的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
❖ 2、所选的题材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小平对
于姓资姓社的看法,对如何发展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 的展望与规划就属于这一类)
❖ 3、所选题材具有很强生活气息和个性特色, 使课文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如小平在华侨城的
2、满眼春: ———用比喻的手法说
明改革开放使中华大 地生机勃勃,放眼望 去一片生机盎然。
相关资料
❖ 1980年8月26日,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 主持第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 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一天,即成为深圳 经济特区成立日。
❖ 1984年1月,邓小平第一次南巡深圳,并为深 圳特区题词。
消息
1、消息: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 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 明扼要报道的一种新闻文体。
2、特点:真实性、时效性、叙述性和简 洁性
3、消息的结构五部分: 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通讯
通讯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 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 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比消息更详细、更 生动。
作者介绍
❖ 陈锡添,《深圳特区报》副总编辑, 现为《香港商报》总编辑。1992年1 月19——1月23日,邓小平视察深圳 时,这位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的 新闻记者被指派为当地唯一的文字记 者,全程随同采访。是年3月26日, 本文发表,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
标题解释
1、东方风: ———改革开放之风
特 区 姓 社 不 姓 资
线 结语: 南巡意义
心
本文主线
❖ 以( 时间 ) 为行文线索 ❖ 以反映邓小平的( 讲话精神 )为关键点 ❖ 以邓小平的( 语言、行动 )为叙事主体
通讯特点
生动性
命题:引用诗句,富有诗情画意。 导语:比兴手法,非常生动形象。 人物:多方表现,形象栩栩如生。
完整性 时间:有始有终,全面进行报道。 事件:点面结合,体现立体效果。
1月21日,邓小平在深圳参观中国民俗文化村
1月22日,邓小平听取省市负责人的汇报
1月23日,邓小平结束对深圳的视察,从 蛇口码头乘轮船前往珠海
深圳今非昔比
二十年前的边陲小镇
今天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河南府试十二月乐词 三月 李贺
❖ 东方风来满眼春,花城柳暗愁杀人。 ❖ 复宫深殿竹风起,新翠舞衿净如水。 ❖ 光风转蕙百余里,暖雾驱云扑天地。 ❖ 军装宫妓扫蛾浅,摇摇锦旗夹城暖。 ❖ 曲水漂香去不归, 简洁交代 自然和社会环境(比兴)
以 事
一:1.19 参观市容 区别姓资与姓社
以 通
件 发
二:1.20 考察国贸 谈中心与基本点
讯 表
生 的
三:1.21 在华侨城 构想出共同富裕
达 的
时 间
四:1.22 亲切座谈 坚持本质大胆闯
主 题
为 主
五:1.23 前往珠海 不怕错误搞快点
为 核
诸细节)
❖ 4、题材大都以经济类活动为主。(小平是改革开
放的“总设计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他一贯 的原则和立场,本文的选材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课文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的精彩片段欣赏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语 段进行赏析,体会通讯中各 种表达方式的运用特点
新闻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有动 态新闻、综合公报新闻、评述新闻等。
❖ 1、新闻包括消息和通讯。狭义的新闻有时 专指“消息”。
❖ 2、新闻的主要特征: ——内容真实,报道快速。
❖ 新闻的五要素(也叫“5个W”)
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 事)、Why(何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