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合集下载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主要内容〗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概述,各层功能的简单介绍,主要介绍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

〖教学重点〗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功能,物理层概念,数据链路层的流量控制方法,HDLC概念。

计算机网络由多个互连的结点组成,结点之间要不断地交换数据和控制信息,要做到有条不紊地交换数据,每个结点就必须遵守一整套合理而严谨的结构化管理体系。

计算机网络就是按照高度结构化设计方法采用功能分层原理来实现的,即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内容。

3.1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概念3.1.1 网络体系和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Network Architecture):是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并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之间的接口及服务。

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用分层研究方法定义的网络各层的功能、各层协议和接口的集合。

3.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的网络结构可以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组织和网络配置三个方面来描述,网络组织是从网络的物理结构和网络的实现两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配置是从网络应用方面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的布局、硬件、软件和和通信线路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网络体系结构是从功能让来描述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最早是由IBM公司在1974年提出的,名为SNA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结构化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处理的子问题,然后加以解决。

层次结构是指将一个复杂的系统设计问题分成层次分明的一组组容易处理的子问题,各层执行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计算机网络结构采用结构化层次模型,有如下优点:●各层之间相互独立,即不需要知道低层的结构,只要知道是通过层间接口所提供的服务●灵活性好,是指只要接口不变就不会因层的变化(甚至是取消该层)而变化●各层采用最合适的技术实现而不影响其他层●有利于促进标准化,是因为每层的功能和提供的服务都已经有了精确的说明3.1.3 网络协议1.协议(Protocol)网络中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存在各种差异,为了保证相互通信及双方能够正确地接收信息,必须事先形成一种约定,即网络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OSI参考模型

3
章 网 络 协 议 与 体 系 结 构


第 计 算 机 网 络
3
4 、从OSI体系结构到原理体系结构
OSI的七层协议体系结构既复杂又不实用,但其概念清



网 络 楚,体系价格低廉,理论较完整。TCP/IP的协议现在得到 协 议 了全世界的承认,但它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结构。 与 TCP/IP是一个四层的体系结构,它包含应用层、运输层、 体 系 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 结 构
第 计 算 机 网 络
3
章 网 络 协 议 与 体 系 结 构


第 计 算 机 网 络
分层可以带来如下好处: 3
章 网 络 协 议 与 体 系 结 构
(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分割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第 计 算 机 网 络
3
H4
H3 H4

4
3 2
H5
H5
应用程序数据
应用程序数据


网 计算机 2 络 AP2 协 议 5 与 体 4 系 3 结 构 2
1
1
第 计 算 机 网 络
计算机 1
AP1 5
3
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运输层剥去报文首部后 把报文的数据部分交给应用层
H5

应用程序数据
4
3 2
H4
H5
应用程序数据
1
第 计 算 机 网 络
3
计算机 1 向计算机 2 发送数据
计算机 1
AP1 5
章 网 计算机 2 络 AP2 协 议 5 与 体 4 系 3 结 构 2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6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环境 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 3.2.4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OSI环境 environment) (OSI environment)
主机A 主机 A 应用进程A 主机 B 应用进程B
应 表 会 传 网
用 层 示 层 话 层 输 层 络 层 网 CCP A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1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主机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CCP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CCP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主机 应 用 层 表 示 层 会 话 层 传 输 层 网 络 层 数据链路层 物 理 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 结构与协议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1
3.1 3.2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 OSI参考模型
3.2.1 3.2.2 3.2.3 3.2.4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的基本概念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的结构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环境中的数据传输过程
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3.4.1 对OSI参考模型的评价
• 层次数量与内容选择不是很好,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乎是 空的,数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入; • OSI 参考模型将“服务”与“协议”的定义结合起来,使得参考 模型变得格外复杂,实现困难; • 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 • 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 • 参考模型的设计更多是被通信的思想所支配,不适合于计算机与 软件的工作方式; • 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习题参考答案)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三、简答题1. 为什么要采用分层的方法解决计算机的通信问题?通过分层的方法,使得计算机网络复杂的通信处理问题转化成为若干相对较小的层次内的局部问题,对其进行的研究和处理变得相对容易。

2. “各层协议之间存在着某种物理连接,因此可以进行直接的通信。

”这句话对吗?不对。

物理连接只存在于最底层的下面。

各层协议之间只存在着称为“对等层通信”的逻辑连接。

3. 请简要叙述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区别。

通过协议的规定,下一层可以为上一层提供服务,但是对于上一层的服务用户来说下面的协议是透明的。

协议是存在于对等层之间的,是水平的;服务存在于直接相邻的两个层次之间,是垂直的。

4. 请描述一下通信的两台主机之间通过OSI模型进行数据传输的过程。

发送数据的具体过程为:要进行通信的源用户进程首先将要传输的数据送至应用层并由该层的协议根据协议规范进行处理,为用户数据附加上控制信息后形成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再送至表示层;表示层根据本层的协议规范对收到的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进行处理,给应用层协议数据单元附加上表示层的控制信息后形成表示层的协议数据单元再将它传送至下一层。

数据按这种方式逐层向下传送直至物理层,最后由物理层实现比特流形式的传送。

当比特流沿着传输介质经过各种传输设备后最终到达了目标系统。

此后,接收数据的具体过程为:按照发送数据的逆过程,比特流从物理层开始逐层向上传送,在每一层都按照该层的协议规范以及数据单元的控制信息完成规定的操作,而后再将本层的控制信息剥离,并将数据部分向上一层传送,依此类推直至最终的、通信的目的用户进程。

5. 请简述虚电路服务的特点。

虚电路服务要求发送分组之前必须建立连接,即虚电路。

之后所有的分组都沿着虚电路依次进行传送。

在所有分组传送完毕后要释放连接。

它可以提供顺序、可靠的分组传输,适用于长报文的通信,一般应用于稳定的专用网络。

6. 请简述无连接服务的特点。

无连接服务无需事先建立连接。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图3-2 协议数据单元PDU、接口数据单元IDU和服务数据单元SDU
返回本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2.4 服务原语
服务原语(Service Primitive)是指服务用户与服务提 供者之间进行交互时所要交换的一些必要信息。 OSI/RM规定了四种服务原语类型,如表3-2所示。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学习目标
l 了解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中的若干重要概 念 l 熟悉OSI/RM各层协议的功能及基本原理并掌 握传输控制协议TCP
返回本章首页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
1974年,美国IBM公司首先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 网络体系结构(SNA,System Network Architecture), 凡是遵循SNA的网络设备都可以很方便地进行互连。 197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技术委员会TC97成 立了一个新的技术分委会SC16专门研究“开放系统互 连”,并于1983年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即著 名的ISO 7498国际标准(我国相应的国家标准是GB 9387),记为OSI/RM。
返回本节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3.4.2 具有最简单流量控制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为了使收方的接收缓冲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溢出,最 简单的方法是发方从主机每取一个数据块,就将其送到 数据链路层的发送缓冲区中发送出去,然后等待;收方 收到数据帧后,将其放入数据链路层的接收缓冲区并交 付给主机,同时回应一信息给发送节点表示数据帧已经 上交给主机,接收任务已经完成;发方收到由接收站点 发过来的双方事先商定好的信息,则从主机取下一个新 的数据帧再发送。在这种情况下,收方的接收缓冲区的 大小只要能够装得下一个数据帧即可,这就是最简单最 基本的停止-等待(Stop-and-Wait)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3)常见的流量控制方案有:XON/XOFF方案和窗口机制。 ①XON/XOFF方案使用一对控制字符来实现流量控制,当接收方过载时, 可向发送方发送字符XOFF(DC3)暂停,待接收方处理完数据后,再向发送方发送 字符XON(DC1),使之恢复发送数据; ②窗口机制:其本质是在收到一个确定帧之前,对发送方可发送帧的数目加 以限制,这是由发送方调整保留在重发表中的待确认帧来实现的,如接收方来不及 处理,则接收方停止发送确认信息,发送表的重发表就增长,当达到重发表的限度 时,发送方就不再发送新帧直到收到确认信息为止。 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可以不同,但接收窗口的尺寸不能大于发送窗口, 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窗口尺寸不得大于信号范围的一半。发送窗口指发送方已发送但 尚未确认的帧序号队列的界,上下界分别称上下沿,上沿、下沿的间距称为窗口尺 寸。发送方每发一帧,待确认帧的数目加1,收到一个确认帧时,待确认帧的数目减 1.当重发表的计数值(待确认帧的数目)等于发送窗口尺寸时,停止发送新帧。 以滑动窗口的观点来统一看待空闲的RQ、Go-Back-N和选择重发,则①空闲 RQ: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②Go-Back-N: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③选择 重发:发送窗口>1,接收窗口>1.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七、发送进程发送给接收进程中的数据, 实际上是经过发送方各层从上到下传送 到物理媒体,通过物理媒体传输到接收 方后,再经过从下到上各层的传递,最 后到达接收进程。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八、物理层的传输单位是比特,它是指 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 原始比特流的物理连接,它不是指具体 的物理设备,也不是指信号传输的物理 媒体,物理层的1建议是于1976年制定的DTE 如何与数字化的DCE交换信号的数字接 口标准。机械特性:采用15芯标准连接 器,定义了八条接口线;电气特性:类 似于RS-422的平衡接口;功能特性:按 同步传输的全双工或半双工方式运行。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任课老师: 田家华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本章要点3.1 网络体系结构概述3.2 OSI七层协议模型3.3 TCP/IP的体系结构本章要点: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高层的功能TCP/IP体系结构3.1.1 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高层不需要知道低层是如何实现的,只需要知道低层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本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各层独立性强。

当任何一层发生变化时,只要层间接口不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变化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层,适应性强。

整个系统已被分解为若干易于处理的部分,这种结构使得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实现和维护起来更容易。

每层的功能与所提供的服务都有精确的定义和说明,有利于促进标准化。

邮政服务的层次模型3.1.2网络协议网络协议的定义为实现网络通信而建立的关于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等方面的一组规则、标准或约定,统称为网络协议(Protocol)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用于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和格式。

语义:用于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规定了通信双方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定时:用于确定通信速度的匹配和时序,即对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3.1.2网络协议TCP/IP协议、IPX/SPX协议、NetBEUI协议3.1.3 OSI参考模型1 OSI参考模型概述OSI参考模型是标准化的、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

“开放”的含义是:任何两个遵守OSI参考模型和有关标准的系统都可以进行互连。

这里的“系统”指的是计算机、终端或其他外部设备等。

OSI参考模型将计算机网络分成了互相独立的7层,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2 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传输过程在OSI参考模型中,不同主机对等层之间按相应协议进行通信,同一主机不同层之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

除了最底层的物理层是通过传输介质进行物理数据传输外,其他对等层之间的通信均为逻辑通信。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CCITT主要是从通信的角度考虑一些标准的制定。
● ISO则关心信息的处理与网络体系结构。
1983年形成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的正式文件,即ISO 7498国际标准。我国的相应国家标准是GB 9387。
2.2.2划分层次的原则
● 各子模块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模块之间交互的信息尽可能少,从而 尽可能地减少模块之间的依赖性。层次不能太多,也不能少。
2、数据链路的服务
1、数据链路连接的管理 a:无连接、无应答的服务。要求线路误码率 低,主要传输实时数据如语音 b:有应答,有连接服务。主要是目的方收到帧 后要用应答的方式告诉源方收到帧的情况。 应答有3种: 1、正向应答:收到的帧为正确的就回确认帧 2、双向应答:收到的帧为正确和错误都回确 认帧 3、负向应答:仅当收到出错帧才回答 c:面向服务连接:三个阶段,建立连接、传输数据、 拆除数据链路。
接口数据单元
接口数据单元式指在同一开放系统的两个 相邻层实体之间的一次交互中,进过层间接口 的信息单元。
服务数据单元:
服务数据单元是指(N)实体为完成(N) 服务用户请求的功能所设置的数据单元
2.4.3 、服务原语: 在OSI-RM中,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必须通过下
层交换一些命令,这些命令称为服务原语。
1、实系统 在通信网中,将现实中能够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
传送的自治整体称为“实系统”。
2、开放实系统 一个实系统与其它实系统之间的通信遵守OSI标
准,则称它为“开放实系统”。
实体
实体表示任何一个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的 硬件或软件进程,负责完成子系统所承担的处 理任务。可以为一个软件模块,或具有一定功 能的硬件模块。
在同一系统中,一个(N)实体和一个
(N+1)实体相互作用时,信息必须穿越上下两层之 间的边界,OSI-RM将这样的边界称为服务访问 点。(SAP)

第三章_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要点

第三章_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要点


源进程传送消息到目 标进程的过程: 消息送到源系统的 最高层; 从最高层开始,自 上而下逐层封装; 经物理线路传输到 目标系统; 目标系统将收到的 信息自下而上逐层 处理并拆封; 由最高层将消息提 交给目标进程。
源进程 消息
逻辑通信
目标进程 消息
N+1 N N-1
Pn+1
Pn Pn-1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学习要点: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OSI与TCP/IP两种模型的比较
3.1 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概念

3.1.1 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指整个网络系统的 逻辑组成和功能分配,它定义和描述了一 组用于计算机及其通信设施之间互连的标 准和规范的集合。 也就是说:为了完成计算机间的通信合作, 把计算机互连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 层次,规定了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 邻层之间的接口服务。网络体系结构就是 这些同层次实体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接口 的统称,即层和协议的集合。

3.1.2 什么是网络协议 从最根本的角度上讲,协议就是规则。 网络协议,就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 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连网的 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之间要进行数据与 控制信息的成功传递就必须共同遵守网 络协议。

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三要素组成: 语法 语法是以二进制形式表示的命令和相应的结 构,确定协议元素的格式(规定数据与控制 信息的结构和格式)如何讲 语义 语义是由发出请求、完成的动作和返回的响 应组成的集合,确定协议元素的类型,即规 定通信双方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 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 。讲什么 交换规则 交换规则规定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即 确定通信状态的变化和过程, 。应答关系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船舶局域网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船舶局域网

第三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系统讲解两种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即开放互连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3.1 引言•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即计算机网络及其部件应实现的功能的定义和抽象。

•系统结构是抽象的,是存在于纸上的。

•实现是具体的,是运行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之上的。

•为保证网络设计过程中的高度结构化和标准化,有必要学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模型。

3.2 开发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3.2.1概述•为了使不同体系结构的计算机网络都能互连,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该问题。

不久,他们就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简称为OSI。

关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只要遵循OSI 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同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在市场化方面OSI 却失败了。

–OSI 的专家们在完成OSI 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OSI 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OSI 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OSI 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OSI 的层次划分并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3.2.2 OSI/RM基本概念•实体和对等实体•实体(entity)是每一层中实现该层功能的软件和硬件,在发送端与接收端同一层次中的实体称为对等实体(peer entities)。

在概念上信息是在同一层次中的同等实体之间进行的虚拟的传输,协议也是同等层次实体之间的传输控制规程。

•协议(protocol)是某一个层次中对等实体之间的通信的控制规程。

协议包含三个方面的要素:(1) 语法:语法用来规定由协议的控制信息和传送的数据组成的传输信息应遵循的格式,即传输信息的数据结构。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TCPIP

子网掩码( Mask)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子网划分后,如何识别不同的子网呢?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解决办法:采用子网掩码来分离网络号和主机号. 子网掩码格式: 个比特 网络号(包括子网号 个比特, 包括子网号)部分全 子网掩码格式 : 32个比特 , 网络号 包括子网号 部分全 为"1",主机号部分全为"0". ,主机号部分全为" .
0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0100000 -0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000000 -01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01100000 -10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000000 -101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0100000 -11000000 11000000 00001010 00000001 11000000 -192.10. 192.10.1.32 192.10. 192.10.1.64 192.10. 192.10.1.96 192.10. 192.10.1.128 192.10. 192.10.1.160 192.10. 192.10.1.192
3,TCP/IP协议族 , 协议族——传输层协议 协议族 传输层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TCP) 传输控制协议(
一种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TCP打开并维护网 络上两个通信主机间的连接.使用端口号(相当 于邮箱)建立虚拟连接.传输IP数据报时,一个 包含流量控制,排序和差错校验的TCP报头被附 加在数据报上.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用户数据报协议( 一种无连接传输协议,UDP仅负责传输数据报. 虽然也使用端口号,但不需要对应一个虚拟连接.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第三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将不同的系统分成相同的层次; 在不同系统的最低层之间存在着“物理”通信; 不同系统的对等层次之间存在着“虚拟”通信; 对不同系统的对等层之间的通信有明确的通信规定;
高层使用低层提供的服务时,并不需要知道低层服务 的具体实现方法。
2. 各层次间的关系
网络协议都是按层的方式来组织,如图3-1所示,每一层都能完成 一组特定的、有明确含义的功能,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上一层提供 一定的服务,而上一层不需要知道下一层是如何实现服务的。
3. 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进行路由选择,以确保数据分组从发送端到 达接收端,并在数据分组发生阻塞时进行拥塞控制。
网络层还要解决异构网络的互连问题,以实现数据分组在不同类 型的网络中传输。
网络层协议的代表有:IP、IPX、RIP、OSPF等。
4. 传输层
传输层的主要任务是:为上一层进行通信的两个进程之间提供一个 可靠的端到端服务,使传输层以上的各层不再关心信息传输的问题。 端到端是指:进行相互通信的两个节点不是直接通过传输介质连 接起来的,相互之间有很多交换设备(如路由器)。 传输层从会话层接收数据,形成报文(Message),并且在必要时 将其分成若干个分组,然后交给网络层进行传输。 传输层协议的代表有:TCP、UDP、SPX等。
(3)传输层
与OSI参考模型的传输层类似,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的主要功 能是:使发送方主机和接收方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 在传输层上定义了以下两个端到端的协议:传输控制协议(TCP) 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TCP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协议,而UDP是一个面向无连接 的不可靠传输协议。
图3-2 对等实体间通信示意图
3. 层次间的关系举例
具体实例请参照教材P46学习。

计算机网络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上层使用下层提供的服务——Service user; •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Service provider。
第n+1层是第n层的服务用户,第n-1层是第n层的服务 提供者 第n层的服务也依赖于第n-1层以及以下各层的服务
例:邮政通信
16
对等通信例:两个人收发信件
发信人 邮局 运输系统
17
对等层通信的实质
对等层实体之间实现的是 虚拟的逻辑通信; 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 上层依赖下层提供的服务 来与其他主机上的对等层 通信; 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18
源进程传送消息到 目标进程的过程:
• 消息送到源系统的 最高层; • 从最高层开始,自 上而下逐层封装; • 经物理线路传输到 目标系统; • 目标系统将收到的 信息自下而上逐层 处理并拆封; • 由最高层将消息提 交给目标进程。
6
分层的空中旅行组织: 服务
柜台-to-柜台:“旅客+行李” 票务服务 行李托运-to-行李认领:行李服务
登机入口-to-到达出口:旅客乘务服务
跑道-to-跑道:飞机“航运”服务 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的航线:导航服务
7
层次功能的分布式实现
机票 (购买) 机票 (投诉) 行李 (认领) 旅客 (到达) 飞机 (着陆)
飞行航线
一系列的步骤
5
空中旅行的组织: 从另一种不同的角度观察
机票 (购买) 行李 (托运) 机票 (投诉) 行李 (认领) 旅客 (到达) 飞机 (着陆) 飞行航线 飞行航线 层次的观点: 每层实现一种特定的服务 – 通过自己内部的功能 – 依赖自己的下层提供的服务
旅客 (出发)
飞机 (起飞) 飞行航线
PDU由协议控制信息(协议头)和数据(SDU)组成: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第3章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学习要点1.理解网络体系的概念2.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3.掌握ISO/OSI参考模型的层次结构和各层功能4.掌握TCP/IP体系结构的各层功能5.了解OSI与TCP/IP参考模型的区别6.了解TCP/IP主要的功能及特点3.1 网络体系结构的基本概念1.网络体系结构的形成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方法来描述复杂的计算机网络,把复杂的网络互连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问题,并在不同层次上予以解决。

2.网络体系的分层结构图3-1 网络体系的层次结构模型3.层次结构中的相关概念(1)实体(2)协议:一个网络协议主要由以下3个要素组成:<1>语法(Syntax):指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如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2>语义(Semantics):指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如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应答<3>定时(Timing):指事件的实现顺序,如速度匹配、排序等。

(3)接口(4)服务(5)层间通信图3-2对等实体通信实例实际上,每一层必须依靠相邻层提供的服务来与另一台主机的对应层通信,这包含了下面两方面的通信:<1>相邻层之间通信<2>对等层之间通信3.2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1.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采用了层次结构,将整个网络的通信功能划分成七个层次,每个层次完成不同的功能。

这七层由低层至高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如图所示。

2.OSI/RM各层的主要功能(1)物理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处于OSI参考模型的最低层。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物理传输介质为数据链路层提供物理连接,以便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物理层传输的单位是比特(Bit),不去考虑比特流的意义和结构。

(2)数据链路层在物理层提供比特流传输服务的基础上,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通过在通信的实体之间建立数据链路连接,传送以“帧”为单位的数据,使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保证点到点(point-to-point)可靠的数据传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本章内容•计算机的网络体系结构•网络参考模型•五层网络参考模型3.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历程▪分层原理▪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网络体系结构提出的背景——计算机网络的复杂性、异质性•不同的通信介质——有线、无线等•不同种类的设备——主机、路由器、交换机、复用设备等•不同的操作系统——UNIX、Windows等•不同的软/硬件、接口和通信约定(协议)•不同的应用环境——固定、移动等…•不同种类业务——分时、交互、实时等•宝贵的投资和积累——有形、无形等•用户业务的延续性——不允许出现大的跌宕起伏▪程序设计•把一个大的程序分解为若干个层次的小模块来实现,如操作系统。

▪邮政系统•邮递员、邮政分局、邮政总局、邮政运输▪银行系统▪物流系统▪……2. 分层原理▪计算机网络中也采用了分层方法。

——把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单一的局部问题,在不同层上予以解决。

▪网络的层次结构方法要解决的问题:•网络应该具有哪些层次?每一层的功能是什么?(分层与功能)•各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它们如何进行交互?(服务与接口)•通信双方的数据传输要遵循哪些规则?(协议)▪计算机网络中,层、协议和层间接口的集合被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换句话说:体系结构包括三个内容:分层结构与每层的功能、服务与层间接口、协议。

▪最早的网络体系结构源于IBM 的SNA•其他的网络体系结构还有DEC的DNA等▪由国际化标准组织ISO 制定的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准是OSI/RM▪实际中应用最广泛的是TCP/IP体系结构•事实上的(de facto)标准层次结构方法的优点▪独立性强——耦合程度低•上层只需了解下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什么服务——黑箱方法。

▪适应性强•只要服务和接口不变,每层的实现方法可任意改变。

▪易于实现和维护•把复杂的系统分解成若干个涉及范围小、功能简单的子单元:▪使系统的结构清晰,实现、调试和维护变得简单和容易。

▪使设计人员能专心设计和开发所关心的功能模块。

3. 基本概念▪实体:任何可以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软件进程。

▪协议:通信双方在通信中必须遵守的规则。

▪对等层:两个不同系统的同级层次。

▪对等实体:分别位于不同系统对等层中的两个实体▪接口:相邻两层之间交互的界面,定义相邻两层之间的操作及下层对上层的服务。

▪服务:某一层及其以下各层的一种能力,通过接口提供给其相邻上层。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通信协议▪人际交流的协议:•人类之间•“我有一个问题。

”•“现在几点了?”▪…说明发送的消息▪… 说明接收到某消息后所应采取的行动▪… 说明动作的次序通信协议的三要素▪语义•对协议中各协议元素的含义的解释,例如:▪在HDLC协议中,标志Flag(7EH)表示报文的开始和结束▪在BSC协议中,SOH(01H)表示报文的开始,STX(02H)表示报文正文的开始,ETX(03H)表示报文正文的结束▪语法•协议元素与数据的组合格式,即报文格式。

例如:▪时序•通信过程中,通信双方操作的执行顺序和规则▪时序例▪网络体系结构中:•每层可能会有若干个协议•一个协议只属于一个层次▪协议可以由软件或硬件来实现:•网络通信协议软件、网络驱动程序•网络硬件▪常用协议组:•TCP/IP(Windows、UNIX、Linux、…)•NetBEUI(Windows)•IPX/SPX(NetWare、Windows)对等层通信的实质▪网络分层体系结构原理禁止不同主机的对等层之间进行直接通信。

( 想一想,为什么?)对等通信例:两个人收发信件▪想一想:•收信人与发信人之间、邮局之间,是在直接通信吗?•邮局、运输系统各向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邮局、收发信人各使用谁提供的什么服务?对等层通信的实质▪对等层实体之间实现的是虚拟的逻辑通信;▪下层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依赖下层提供的服务来与其他主机上的对等层通信;▪实际通信在最底层完成。

▪源进程传送消息到目标进程的过程:•消息送到源系统的最高层;•从最高层开始,自上而下逐层封装;•经物理线路传输到目标系统;•目标系统将收到的信息自下而上逐层处理并拆封;•由最高层将消息提交给目标进程。

体系结构各层中实现的主要功能▪差错控制•使对等层的通信更加可靠▪流量控制•控制发送端的速率,使接收端能来得及接收▪分段和重装•发送端将数据块分成更小的单位,并在接收端重新组合▪复用和分用•多个高层的对等层通信会话复用一条低层连接▪建立连接和释放连接数据单元▪(n)协议控制信息PCI(Protocol Control Information) :(n)实体为了协调其共同操作使用(n-1)连接而交换的信息。

▪(n)用户数据UD(User Data) :以(n+1)实体的名义在(n)实体之间传送的数据。

▪(n)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由(n)协议控制信息和可能的(n)用户数据组成。

▪(n)接口控制信息ICI(Interface Control Information) :在(n+1)实体和(n)实体之间为协调其共同操作而传送的信息。

▪(n)接口数据ID(Interface Data) :在(n)连接上,为了传送给一个通信(n+1)实体而从(n+1)实体递交给(n)实体的信息。

或在(n)连接上,收到通信(n+1)实体的信息后从(n)实体递交给(n+1)实体的信息。

▪(n)接口数据单元IDU(Interface Data Unit) :在(n+1)实体和(n)实体之间,在一次交互作用中穿过服务访问点传输的信息单元。

▪(n)服务数据单元SDU(Service Data Unit) :(n)接口数据的总和。

服务数据单元协议数据单元(PDU)▪网络体系结构中,对等层之间交换的信息报文统称为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PDU)。

▪传输层及以下各层的PDU另外还有各自特定的名称:•传输层——段(Segment)•网络层——分组/包(Packet)•数据链路层——帧(Frame)•物理层——比特(Bit)▪PDU由协议控制信息(协议头)和数据(SDU)组成:▪协议头部中含有完成数据传输所需的控制信息:•地址、序号、长度、分段标志、差错控制信息……▪下层把上层的PDU作为本层的数据加以封装,然后加入本层的协议头部(和尾部)形成本层的PDU。

•封装:就是在数据前面加上特定的协议头部。

▪因此,数据在源站自上而下递交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封装的过程。

到达目的地后自下而上递交的过程就是不断拆封的过程。

——类比:发送信件•数据在传输时,其外面实际上要被包封多层“信封”。

数据多层封装▪在目的站,某一层只能识别由源站对等层封装的“信封”,而对于被封装在“信封”内部的“数据”仅仅是拆封后将其提交给上层,本层不作任何处理。

•每一层只处理本层的协议头部!▪各种协议集的封装示意图服务与协议之间的关系两种服务▪面向连接服务•在数据交换之前,必须先建立连接,当数据交换结束后,则应终止这个连接。

•具有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无连接服务•是指两个实体在数据传输时动态地进行分配通信时所需的资源。

两种服务的比较无连接服务的类型▪数据报(datagram)它的特点不需要接收端做出任何响应,因而是一种不可靠的服务。

▪证实交付(confirmed delivery)这种服务要求接收端对收到的每一个报文都要产生一个证实发送给发送端,该证实只能保证报文已经发送到远端的目的地了,但不能保证目的地的用户已收到这个报文。

▪请求应答(request-reply)这种类型的数据报要求接收端用户每收到一个报文,就要向发送端用户发送一个应答报文。

服务原语▪服务原语(Service Primitive)专供用户和其他实体访问服务。

▪服务原语只是对服务进行概念性的功能描述,至于如何实现并不作明确规定。

一个面向连接例子中使用的原语▪CONNECT.request:请求建立连接▪CONNECT.indication:指示有连接建立请求▪CONNECT.response:被呼叫方用来表示接收/拒绝建立连接的请求▪CONNECT.confirm:通知呼叫方建立连接的请求是否被接受▪DATA.request:请求发送数据▪DATA.indication:表示数据已到达▪DISCONNECT.request:请求释放连接▪DISCONNECT.indication:通知对等实体释放连接的完成情况3.2网络参考模型▪OSI/RM参考模型▪TCP/IP参考模型OSI/RM参考模型物理层(Physical Layer)▪功能:在物理媒体(介质)上正确地、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服务:串行和并行▪协议(标准):规定了物理接口的各种特性:•机械:物理连接器的尺寸、形状、规格•电气:信号电平,信号的脉冲宽度和频率,数据传送速率,最大传输距离等•功能:接口引(线)脚的功能和作用•规程:信号时序,应答关系,操作过程▪例:RS-232、RS-449、V.24、 V.35、G.703/G.704RS-232-C▪外形为25针或9针的D形连接器▪通信速率(b/s):•10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K、33.6K、56K▪信号电平:•逻辑“1”:-3V ~-15V•逻辑“0”:+3V ~+15V▪引脚定义:信号时序(接收)▪H:Host(DTE),M:Modem(DCE)▪设备握手•DTR:H→M(保持,表示H已可以工作)•DSR:H←M(保持,表示M已可以工作)▪监视载波信号•DCD:H←M←载波(表示数据链已建立)▪接收数据•RD: H←M←数据调制信号▪断开连接•DCD消失、H撤除DTR、M撤除DSR信号时序(发送)▪设备握手•DTR:H→M(保持)•DSR:H←M(保持)▪请求发送•RTS:H→M(保持),M→载波,在对方产生DCD•CTS:H←M(保持)▪发送数据•TD:H→M→数据调制信号▪断开连接•H撤除RTS/DTR•M撤除CTS/DSR,停止发送载波DTE和DCE▪DTE (Data Terminal Equipment)是指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收发能力的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终端设备或计算机等终端装置。

▪DCE(Data Communication Equipment)是指自动呼叫应答设备、交换机以及其他一些中间装置的集合,其作用就是在DTE和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且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连接。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在两个相邻节点间可靠地传输数据,使之对网络层呈现为一条无错的链路。

▪PDU:帧(Frame)▪功能:•建立与拆除数据链路连接•组帧:帧封装,按顺序传送,处理返回的确认帧•物理寻址:MAC地址/物理地址•定界与同步:产生/识别帧边界•错误检测/恢复:可靠的传输,CRC,ARQ•流量控制:抑止发送方的传输速率,使接收方来得及接收▪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有确认无连接服务•面向连接的服务根据确认的发送条件,将确认机制分为三种方式:•正向确认•双向确认•负向确认▪协议:•面向字符的:▪数据以字符为单位传输,用控制字符控制通信▪IBM的BSC规程•面向比特的:▪数据以位为单位传输,用帧中的控制字段控制通信▪ISO的HDLC规程▪共享信道问题(LAN or Wireless):•如何控制对共享信道的访问?•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逻辑链路控制(Logical Link Control, LLC)和介质访问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 MAC)两个子层,由MAC子层解决共享介质访问控制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