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无机化学汇总
生物科技-生物无机化学简介 精品
O H2N CH C O H
R
HO H N CH C OH
R
O H2N CH C
R
O HN CH C O H
R
N端
肽键
C端
蛋白质是由很多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大分子,由1条或 多条肽链按各自特殊方式组合而成,蛋白质中含氨基 酸数目为数十个到数万个。蛋白质分子的内部结构分 为四个层次:
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肽链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二级结构:蛋白质分子中肽链本身的折叠方式,如: 螺旋。 三级结构:由于各个氨基酸残基不同性质的侧链的相 互作用, 使多肽不同长度的螺旋肽链和走向无序的 松散肽段按确定的方式形成紧密的折叠结构(如折叠), 这种特定的空间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2. 研究地球化学环境特别是工业金属对人体健康的影 响, 阐明污染元素使人体中毒致病的机理, 指出减少 污染, 预防疾病和增进健康的途径.
3. 探讨某些常见疾病的发病原因与金属元素之 间的联系, 以调节和控制这些元素来防止病 变的发生.
4. 合成新的药物, 研究药理. 如合成抗癌药物和 具有抗癌机理, 合成载氧人造血液及研究载 氧机理, 合成某些人体过量的和有害的金属 元素的解毒剂(常为配位体), 并探讨其作用机 理.
核苷酸和核酸:
生命活动主要通过蛋白质来体现,而生物的遗传特征
则主要决定于核酸。
核酸
酶的水解
核苷酸
酶的水解
核苷
磷酸
含氮杂环碱
戊糖
(嘌呤和嘧啶) (核糖或脱氧核糖)
核苷酸组成中,腺苷二磷酸(ADP)和腺苷三磷酸(ATP), 都是生物细胞中的高能物质, 多磷酸核酸的功能之一 就是将糖氧化释放出来的能量储存于高能键中。
生物. 3). 复杂的生物大分子, 如: 氨基酸, 卟啉,核苷酸,
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又称无机生物化学和生物配位化学。
为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间的边缘学科。
主要研究生物体内存在的各种元素,尤其是微量金属元素与体内有机配体所形成的配位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形成、转化,以及在一系列重要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生物体内存在有钠、钾、钙、镁、铁、铜、钼、锰、钴、锌等十几种元素,它们能与体内存在的糖、脂肪、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配体和氨基酸、多肽、核苷酸、有机酸根、O2、Cl-、HCO婣等小分子配体形成化合物,主要是配位化合物。
生物无机化学 - 类型生物无机化学金属蛋白为一类含金属元素的蛋白:①含铁蛋白有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C等,其中铁除与卟啉结合成血红素基外(见金属卟啉),并与蛋白质链上某一个或两个氨基酸连接。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分子中的血红素铁只与蛋白质链上一个组氨酸相连,尚有一个空的配位位置,能可逆地结合一个氧分子,具有运载和贮存氧分子的功能。
细胞色素C中血红素基的铁原子与蛋白链上两个氨基酸残基相连,无载氧能力,是重要的电子传递体。
②蓝铜蛋白是含铜的重要金属蛋白,其中铜仅与蛋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相结合,形成扭曲的四面体构型,呈显著的蓝色,如血浆蓝铜蛋白和质体蓝素,前者参与调节组织中铜的含量,后者是一系列生物过程中的重要电子传递体。
③铁硫蛋白是含铁、硫原子的天然原子簇金属化合物与蛋白质链上半胱氨酸结合的金属蛋白,如植物型铁氧还蛋白是含Fe2S2原子簇的金属蛋白,其中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两个半胱氨酸相连;细菌铁氧还蛋白含有Fe4S4原子簇,每个铁原子分别与蛋白质链上一个半胱氨酸相连。
铁硫蛋白是生物体中重要的电子传递体,如铁氧还蛋白在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和固氮酶的固氮过程中起传递电子的作用。
生物无机化学金属酶许多金属蛋白能催化体内的化学反应,是生物体中的催化剂。
金属原子与蛋白质结合较强的称金属酶,较弱的称金属激活酶。
金属酶中金属原子常是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如羧肽酶和碳酸酐酶都是锌酶,前者能催化肽和蛋白质分子羧端氨基酸的水解,后者能催化体内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水合反应。
生物无机化学-1
铁卟啉 血红素
人工离子载体 模拟生物膜
③ 用化学方法再现生物功能 光合作用 —— 光解水制氧
固氮
—— 合成氨
艰难而意义重大
生物无机化学
一、概述 二、生命元素与生物配体
二、生物元素与生物配体
1. 生命元素
在自然界稳定存在的90余种元素,在生命体中已 被发现了60多种。
它们对生命体有怎样的影响,起什么样的作用? 根据目前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分为四类: 1). 必需元素 2). 辅助营养元素 3). 沾染元素
① 生物离子探针 用大小相近、配位类型相似的金属离子来模拟 生物体内金属离子的状态和功能。 待测离子 光电磁惰性 探针离子 光电磁活性 可用谱学方法测试 Ca2+ Ln3+ (Pr3+, Nd3+)
Zn2+
Mg2+
Co2+
Mn2+
K+
Tl+
② 特征配体:
用简单的金属配合物模拟复杂的生物原型
CO2 +H2O
25º C, pH=7
k1
HCO3- + H+
k1=0.037s-1
加入CA
k1=4~6107s-1
提高了9个数量级,是目前已知酶效率最高的一个 反应。
随着微量分析技术的提高,无机元素的功能更多 地被发现,几乎渗透到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 研究特点:工作比较零散,发展初期,不系统。
HN
+
NH
..
His
蛋白质中的配位基团
-SH -S-CH3
Cys Met
蛋白质中的配位基团
-NH3+
酚 -OH 胍N
生物无机化学
2 必需元素与有毒元素
2.1 必需元素 (essential elements) 生物必需元素或生命元素,是维持生物体生 存所必需的元素 , 缺少会导致严重病态或者死亡。 ① 生物必需元素的种类和个数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发 展而不断变化,例如 Ni、As 等以前认为不是生物 必需元素的元素后来被证实为生物必需元素。 ② 必需元素需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i) 元素在不同的生物组织内均有一定的浓度; (ii) 去除后会使生物有相同(似)的生理上的异常; (iii) 恢复后可以消除或预防这些异常; (iv) 元素有专门生物化学上的功能。
1概述
1.1 生物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① 生物体内物质及相关化合物与各种无机元素,
尤其是微量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② 生物体内金属离子及其金属酶、金属蛋白的结 构、功能以及模 拟研究; ③ 无机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循环、环境污染、含金 属药物等对生物体、生命生理过程的影响等。
1.2 生物无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3.3 金属酶的作用
① 金属离子与蛋白链结合 , 从而使蛋白具有特定的 高级结构 ( 定性与其催化活性之间有密切关系;
② 通过金属离子与底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 使底物 分子定向 , 从而发生专一性强、选择性高的催化 反应; ③ 形成催化反应活性中心 (active center 〉 , 从而为
于缺乏化学元素硒(Se)所致。
在某些内陆的边远山区,过去常见一
种发病率较高的地方病甲状腺肿大,研究
发现是由于缺乏化学元素碘(I)所致。
六十年代,在伊朗以谷物为主食的居 民中发现了“侏儒症”病例,进一步的研 究证明是由于化学元素锌(Zn)缺乏所致。
日本神通川地区曾经有一种以骨痛为特征的 疾病,被当地人称为“痛痛病”。调查发现是
1-5生物无机化学
1-2 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内容
研究热点包括(1)生命中的金属离子的作用和代谢。金 属蛋白的结构,蛋白折叠和功能。(2)医药中的金属。 如铬和钒化合物营养和毒性的阐明,在糖尿病和肥胖症的 治疗和运用中获得了进展;对金化合物的抗病毒作用,贵 金属配合物的抗癌活性的深入研究。(3)生命体系中的 金属探针。(4)环境中的金属。通过金属物种可以控制 微生物的生物合成和代谢途径,得到效力高的酶去降解范 围较宽的污染物。(5)日益与生命科学融合和细胞层次 的无机化学研究。(6)新的方法学和研究方法,如生物 无机光谱学(bioinorganic spectroscopy)。
1-4 生物无机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生物无机化学内容广泛,并且同一研究内容可从不同 角度进行探索,因此并无固定不变的研究方法。如在研究痕 量金属元素在生物器官内分布及含量时,会较多地沿用分析 化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当研究反应机理及其动力学时,则会 优先考虑物理化学和配位化学一般研究方法。
应当指出,无论研究内容或方法多么不同,都要通 过实践来进行探索的。同时,由于生物无机化学的研究课 题来源于生命现象,因而,也总是同生物体联系在一起。 研究的成果,总的来说,最终要经受生物体的检验。对于 来源于人类生命现象的课题,往往需要先通过动物实验, 作为通向接受人体检验的桥梁。研究时,可有两种途径:
又称无机生物化学或生物配位化学。是无机化学、生物化 学、医学等多种学科的交叉领域,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步 形成的。
简单地说,所谓生物无机化学,就是利用无机化学特别是配 位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阐明参与生物体(尤其是人 体)中化学反应的痕量元素(痕量金属元素或少量非金属) 所起的作用及它们同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锡和铅的原子序数的增大,因ns2电子对效应的影响,稳定
化学中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
化学中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一、介绍生物无机化学是化学与生物学的交叉学科,研究化学在生物体内的应用及相关的生物化学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生物无机化学知识点。
二、生物无机离子1. 钠离子(Na+)和钾离子(K+)钠离子和钾离子是细胞内外的主要无机离子,维持细胞内外的离子平衡,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参与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
2. 钙离子(Ca2+)钙离子是维持骨骼健康和骨代谢的关键离子,参与血液凝固、神经传递、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
3. 铁离子(Fe2+和Fe3+)铁离子是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中的关键成分,参与氧气的运输和储存,是体内能量代谢的重要催化剂。
4. 锌离子(Zn2+)锌离子是近百个酶的辅助因子,参与体内各种物质的代谢、细胞分裂和免疫功能等。
三、生物无机化合物1. 水水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无机化合物,构成了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参与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和维持生理平衡。
2. 磷酸磷酸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的催化、存储和能量转换的作用,是细胞内ATP(三磷酸腺苷)等重要物质的组成部分。
3. 含氮化合物生物体中的氨基酸、核苷酸和蛋白质等含氮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结构和功能作用。
四、生物矿物元素1. 钙(Ca)钙是骨骼和牙齿中最主要的矿物元素,对于维持骨骼的健康和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2. 锌(Zn)锌是许多酶和蛋白质中的辅助成分,对于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和维持皮肤的健康有重要影响。
3. 铜(Cu)铜是体内一些重要酶的组成部分,如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对维持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4. 碘(I)碘是甲状腺激素的组成部分,对人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代谢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五、生物金属蛋白1. 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是含有铁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负责运输氧气和储存氧气。
2. 胰岛素胰岛素是含有锌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调节血糖水平,参与糖代谢。
3.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是含有铁离子的生物金属蛋白,参与电子传递链中的电子转移。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
要点三
安全性与防护
在使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医学诊断和 治疗时,需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确保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同时 ,对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和储存也需 要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以防止对环 境造成污染。
06
生物无机化学发展趋势与挑战
新型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应用前景
药物传递系统
纳米材料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实现药物的定向传递和缓释,提高 药物治疗效果。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
汇报人:XX
• 生物无机化学概述 • 生物体内无机元素及其功能 • 生物无机化合物种类与性质 • 生物体内无机物质代谢途径及调控机
制 • 生物无机化学在医学领域应用 • 生物无机化学发展趋势与挑战
01
生物无机化学概述
生物无机化学定义与发展
定义
生物无机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无 机物质的结构、性质、功能和相 互作用的科学。
发展历程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现代 化学和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生物无机化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 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与领域
研究对象
生物体内的无机物质,如金属离子、 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等。
研究领域
包括生物矿化、金属蛋白、金属酶、 生物无机药物、生物无机纳米材料等 。
与其他学科关系
与生物化学关系
生物化学研究生物体内有机物质的结构和功能,而生物无 机化学则关注无机物质在生命过程中的作用。两者相互补 充,共同揭示生命的奥秘。
与医学关系
生物无机化学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如研究金属离子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开发新型生物无机药物等。
与环境科学关系
生物无机化学关注生物体内无机物质的代谢和排放,与环 境科学密切相关。例如,研究重金属污染对生物体的影响 及其生物修复等。
生物无机化学
36
氮的循环图
硝化作用 含氮有机物 NH3 成氨作用 固氮作用 NO2NO3-
N2
( N2O
)
37
38
作业: 1、在正常情况下,氮分子为什么不活泼? 2、固氮酶的作用机理包括哪些?
1、形成混配配合物的反应类型有哪些? 2、试简述影响形成混配配合物的因素。 1、目前生物分子探针 有哪些类型? 2、 DNA序列分析中的荧光染料应满足哪些条件?
H2SO4/CH3OH 20℃
2NH3+N2+W(Ⅵ)化合物
25
以 后 又 収 现 Mo 和 W 的 盐 类 与 diphos(Ph2PCH2CH2PPh2) 在 THF 中 生 成 单核双氮配合物,经萘钠或栺林试剂还 原,在酸性介质中可产生NH3。
H+
[Mo(N2)2(diphos)2 2NH3+N2+Mo(Ⅵ)化合物
39Biblioteka 34第四节 氮循环的生物无机化学
在氮的生物转化过程中,由固氮作用生 成的氨和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氨都能 被微生物利用。这些微生物可以使氨氧 化,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生成硝酸盐, 这个过程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与二 氧化碳还原同时収生,CO2还原为新物 质碳源。
35
与硝化作用相反,同时存在硝酸盐还原 的过程,其中生成氨的途径称为成氨作 用,生成N2的途径称为脱氮作用。这些 过程一起构成了氮在生物圈中的循环。
18
Ti V Cr Mn Fe Co Ni Zr Nb Mo Tc Ru Rh Pd Ta W Re Os Ir Pt 其中Tc(锝,第一种人造元素)和Ta(钽)的双氮 配合物稳定性差些。
生物无机化学(自然科学门类)
具有类似于卟啉环的结构,含有镁原子,其中镁与环的四个氮原子结合。在植物光合作用中,叶绿素能起将 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作用。
为一类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元素结合,生成脂溶性配位化合物,从而增大金属离子透过生物膜可能性的 物质。离子载体有天然和合成的两种:天然离子载体如缬氨酶素等,能使正常情况下不易通过线粒体内膜的钾离 子得以顺利通过;合成的离子载体主要为冠醚,如二苯并18-冠-6为环状多醚,其中央空穴的大小,决定与金属 离子配位的选择性。二苯并18-冠-6的碱金属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有以下次序:K+>Na+>Cs+>Li+。
研究热点
·金属蛋白和金属酶的结构和性质 ·金属离子及其配合物与生物大分子的作用 研究金属作为DNA探针,与DNA定位结合,DNA定位切割—金属核酸酶 DNA分子光开关 基因芯片 DNA生物传感器 DNA计算机 生物矿物 电子传递反应 生命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是能量转换(如呼吸和光合作用),而能量转换的中心过程是电子传递,因此在蛋 白质和核酸介质中长程电子传递(long-range electron transfer)是近几年来生物无机化学研究的热门课题 之一。 DNA究竟是一根分子导线还是绝缘体,是迩来激烈争论的焦点。
与此同时,在生物化学深入到涉及金属离子的生物过程时,必然地与当时正在迅速发展起来的配位化学结合。 原来研究溶液配位化学的主要学者均纷纷研究生物配体和金属离子的溶液化学。R.ams,nD.Perrin,mirskh, ams等等先后进人这个领域,使之成为生物无机化学的另外一个分支。
到后来人们认为,晶体结构与生物介质中的结构未必相同,应该研究溶液中的结构和构象。恰在此时,核磁 共振技术大发展,为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溶液结构创造了条件。于是开拓了结构化学和溶液化学结合、探索含金属 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新领域。生物无机化学的另外一个分支是通过合成模型化合物或结构修饰研究结构机理关系,它是合成化学介人生物无机化学的结果。这三个分支构成了延续30多年的生物无机化学的主流。
生物无机化学复习
(+)表示右旋体,(-)表示左旋体。
氨基酸理化性质
H
R CH COO
R CH COO
OH
NH2
NH3
等电点
H R CH COOH
OH
NH3
当溶液pH等于某一特定值时,氨基酸的酸性电离和碱性电离 刚好取消,主要以两性离子的形式存在,氨基酸所带的正负电 荷相等,净电荷等于零,在电场中不泳动,这时溶液的pH称 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
按氨基酸分子中侧链R基极性不同可分为非极性R基氨 基酸、不带电荷的极性R基氨基酸、在pH 7带正电荷的 R基氨基酸和在pH 7带负电荷的R基氨基酸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立体异构和旋光性 等电点
氨基酸理化性质
立体异构:除了甘氨酸外,α氨基酸的α- C都是不 对称碳原子,因此有立体异构
蛋白质水解产物中的α-氨基酸都属于L-型
含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单独的亚基一般无生物 学功能
并不是所有蛋白质分子都有四级结构
核酸
核酸的组成 DNA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理化性质
核酸的组成
核酸降解产生多个核苷酸,核苷酸再分解 产生磷酸和核苷,核苷进一步分解生成碱 基和戊糖
核酸中的戊糖有两种:D-核糖和D-2-脱氧 核糖
碱基有五种
绪论
生物无机化学的概念
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与无机元素(金属和非金属 及其化合物)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
生命必需元素
常量元素:H、C、O、N、P、S、Na、K、Ca、Mg、 Cl
微量元素:Fe、Zn、Cu、Mn、Mo、Co、Cr、V、Ni、 Sn、F、I、B、Si、Se
生物配体——氨基酸
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的化学结构和分类、三 字符
生物无机化学
NO2 CN CN
OH
OC6H5
无水 K2CO3
+
CN CN
DMF, N2 , 80℃
实验投料:腈与酚mol比为1:1,无水K2CO3为5g /1.73g,DMF 为5ml/1.73克,无水K2CO3和DMF在反应前都需干燥。 步骤请查相应文献,主要是后处理的步骤。
所得产品需算产率,测熔点,红外表征。
蛋白质的结构示意图
3. 核苷、核苷酸和核酸
嘌呤碱或嘧啶碱与戊糖结合形成核苷,核苷与磷酸结合 形成核苷酸,核苷酸进一步结合形成核酸。
一个核苷酸的核糖或脱氧核糖第5’位的磷酸与另一核苷 酸的核糖或脱氧核糖第3’位的-OH基相互连成3’,5’- 磷酸二酯键
核苷酸的碱基与金属配位
核苷酸中的碱基通过大π键 与金属离子配位
3.组成金属酶或作为酶的活化剂
4.“信使”作用 生物体需要不断协调体内各种生物过程,要求有各种传递信息 系统。化学信使是Ca离子。 5.影响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金属离子可以通过酶的作用影响核酸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金属离子可以直接影响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活性。
6.调节体液的物理化学特性(Na+,k+,Cl-)
生物膜,进入癌细胞核的配合物与DNA链上C、O
原子发生取代,形成稳定的五元螯合,破坏了两
条多核苷酸上鸟嘌呤和胞嘧啶之间的氢键,使
DNA结构遭到破坏而丧失复制功能,癌细胞分裂 受阻。
2.钌配合物
与抗癌作用有关的金属钌是Ru(Ⅱ)、Ru(Ⅲ)。 Ru(Ⅱ)属中间酸,倾向于与含氮原子的吡啶,嘌呤,嘧啶 等 中 间 碱 结 合 , Ru(Ⅲ) 倾 向 于 硬 酸 , 它 与 硬 碱 如 Cl— , RCOO - 等酸根更易形成配合物。Ru(Ⅲ)配合物有氧化性, Ru(Ⅱ)配合物 有还原性。人体正常细胞含氧丰富,而癌细胞 因分裂过快而缺 氧。 Ru(Ⅲ)配合物作药原,经还原活化产生抗癌作用的机理.例 如,当[Ru(NH3)5X]X2, (X=Cl-或CH3COO-)进入人体时, 在正常细胞内,因有O2 存在,钌保持Ru(Ⅲ)氧化态,它对 DNA配合能力低。在癌细胞内,因缺氧造成还原性环境, Ru(Ⅲ)被还原成Ru(Ⅱ),Ru(Ⅱ)与Cl-或CH3COO-结合能力 弱,而很容易枝DNA分子中 含氮碱基所取代,破坏癌细胞 DNA的活性,起到抗癌作用。
生物无机化学
一、1.生物无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是介于生物化学与无机化学之间的内容十分广泛的边缘学科。
广义地说,生物无机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内与无机元素(包括生命金属与大部分生命非金属)有关的各种相互作用的学科。
2.生物配体:生物配体(bio-lig-and)包括蛋白质、肽、核酸、糖、糖蛋白及脂蛋白等大分子,也包括一些有机、无机离子如有机酸根、碳酸氢根、磷酸氢根等,以及某些维生素和激素小分子配位体;广义地讲,氧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等也是生物配体。
3.人造血液:氟碳化合物在水中的超细乳状液。
这种奇妙的白色血液注入人体后,同人体正常血中的红细胞一样,具有良好的载氧能力和排出二氧化碳的能力,可以说,它是一种红细胞的代用品。
4.最适营养浓度定律:适量微量元素能使动植物茁壮成长,而当缺少或过多吸收微量元素之后,生物就不能正常成活,甚至会死亡。
6.天然氧载体:能把从外界吸收的氧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
7.配体疗法:选择合适的整合剂与其结合成稳定的配合物而排除体外的方法。
8.离子载体:能与碱金属、碱土金属等元素结合,生成脂溶性配位化合物,从而增大金属离子透过生物膜可能性的物质。
9.血红素蛋白:色素蛋白质之一。
为血红素和蛋白质的结合体的总称。
10.Bohr效应:CO2浓度的增加降低细胞内的骗pH,引起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氧亲和力下降的现象。
11.金属蛋白:含有以一定比例结合金属离子的蛋白质。
12.铁硫蛋白:仅以铁硫复合物为辅基的一组蛋白质。
13.单加氧酶:催化分子氧的一个氧原子进入底物中的酶类。
14.双加氧酶:催化氧分子中两个氧原子参入到被氧化的物质的酶。
15.铁蛋白:贮铁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组织中,由24条多肽链(亚基)形成一中空的球形壳,其中央孔穴可容纳4500个铁原子(正3价),铁为可溶、可使用形式,主要与羟基和磷酸基团结合。
二、1.如何确定一种元素是必需元素?若生物体在缺少某种元素的培养基下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重新补充该元素后,生命活动恢复正常,则该元素为必需元素。
第9章+2节+几种化合物生物无机化学介绍
结构的变化影响血红蛋白的四级结构,使 血红蛋白从难氧合的紧张状态(T态)转化为容 易与氧结合的松弛态(R态)。
4.蚯蚓血红蛋白(hemerythrin)
• 为一种非血红素蛋白,与血红蛋白等区别主要 表现为:
血液 的重 要成 份
调节 细胞 渗透 压
ATP 酶激 活剂
(2)Mg2+的生物功能
• 生物体中Mg2+主要以配合物方式存在与叶绿 素中,参与光合作用。 a.ATP酶等激活剂; b.糖氧化及能量传递;
c.参与DNA、RND链稳定;
d.光合作用中心;
e.镇静作用;
(3) Ca2+的作用
• 生命体中的钙极大多数与钙结合蛋白 (calcium-binding protein)和结晶形式存 在,细胞内游离Ca2+浓度很低。
(1)无血红素辅基; (2)亚基数不同。 蚯蚓血红蛋白一般为多聚体,
血红蛋白为四聚体,肌红蛋白为单聚体;
(3)载氧量不同。即:2Fe:O2; (4)结合氧为过氧负离子,即O22-;氧 合过程为双电子氧化还原反应。
(5)蚯蚓血红蛋白氧合结构变化
• 分子中含有两个配位不等的Fe离子。 • 五配位Fe空位为O2进入点。 • 反应由Fe2+-OH-Fe2+→Fe3+-O-Fe3+;
a.骨骼等主要成份之一(占99%);
b.调节心律;
c.传递神经信号;如血钙<70mg/L时神经肌 肉的兴奋性升高,出现抽搐; d.通过构象变化调节酶的活性;
成年人每天需要钙量为0.7-1.0g;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
生物无机化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 生物无机化学:顾名思义,生物无机化学是介于生物化学和无机化学之间的边缘交叉学科,就是利用无机化学特别是配位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阐释参与生物体尤其是人体中化学反应的痕量元素所起的作用及它们同生物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2 蛋白质二级结构:肽链中主链原子的局部空间构象,由氢键组成,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无规则卷曲3蛋白质四级结构:蛋白质由两条或以上独立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结构指亚基的立体排布,相互作用及接触部位的布局4 蛋白质变性作用:蛋白质受到某些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的影响,使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级构象发生变化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功能都随之改变或丧失,但并未导致其一级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性作用5 生物膜离子通道:是各种无机离子跨膜被动运输的通路。
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6 离子通道型受体:实质就是表面受体蛋白。
是贯穿细胞膜或内质网膜的具有离子通道功能的亲水性蛋白质7 简单扩散:指离子依赖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通过生物膜,它遵循运送速度与浓度梯度成正比的扩散率8 光合磷酸化作用:叶绿体内如果有ADP和无机磷供应,在光照下就可化合成A TP,这个由光照引起的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化作用9 环境化学:是在化学学科的传统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有害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化学特性,行为和效应及其控制的化学原理和方法的科学10 环境污染物:进入环境后使环境的正常组成和性质发生直接或间接有害于人类的变化的物质称为环境污染物11 修复:是指采取人为或自然过程,使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物去除或无害化,使受污染场址恢复原有功能的技术12 MerR蛋白:一种在转录上控制汞解毒基因表达的细胞内汞传感器二简答1 核苷酸的碱基上的酮基与烯醇式互变有什么发生条件?对DNA有什么影响?答:核酸中五种碱基中的酮基和氨基,均位于碱基环中氮原子的邻位,可以发生酮式-烯醇式或氨基-亚氨基之间的结构互变。
生物无机化学
生物无机化学一、名词解释1.生命元素: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元素称为生命元素,生物体中至少含有26种必需元素,生命元素要具有以下的条件,一必须存在于多数生物物种中,二缺乏这些元素时,生命体处于一种不健康的状态,而当这种元素在体内恢复到正常水平时,生命体恢复健康,三这些元素都有专门的生理功能,一种元素的功能不能完全为其他元素取代。
2.氨基酸的等电点:如果适当调节pH,使氨基酸的酸性电离与碱性电离恰好相互抵消,氨基酸在溶液中只以两性离子形式存在,分子的静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阳极移动也不向阴极移动,此时的pH值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用pI表示。
3.N-核苷键:核酸中的核苷键由嘌呤或嘧啶碱与核糖或脱氧核糖缩合而成4.(蛋白的)协同效应:当一个a亚单位与O2结合后,β亚单位对氧气的亲和力增强;当一对a和β亚单位与氧气结合后,又提高了另一对a和β亚单位对氧气的亲和力,使后一对亚单位的载氧反应的平衡常数K增加5倍,这种现象称为协同效应。
5.钠泵:正常细胞是膜内高钾离子和膜外高钠离子,被认为是通过各种细胞的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钠泵来完成的,钠泵是膜的脂质双分子层中的一中特殊蛋白,它除了对钠离子,钾离子的转运功能外,还具有ATP酶的活性,可以分解ATP使之释放能,为它所用。
二、判断题1.到目前为止,被确定为哺乳动物的必须元素有26种(×)2.“克山病”的致病原因是食物源中缺少微量元素钼(×)3.人体需要L-氨基酸而不能利用D-氨基酸(√)4.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就是指蛋白分子长链中氨基酸残基从5-端到3-端的排列顺序(×)5.DNA的双螺旋结构主要是通过链间的氢键作用达到稳定的(√)6.细胞膜上的钠泵蛋白只能运输钠离子(×)7.维生素B12是人体内唯一含有金属元素(钴)的维生素(√)8.细胞所处的电解质环境是:细胞外以K+为主,细胞内以Na+为主(×)9.空气中负离子浓度时空气质量好坏的标志之一(√)10.卡铂是第一个无机抗癌药物(×)三、填空题1.(铁)元素被称为“生命之源”;(锌)元素被称为“生命之花”。
生物无机化学-3
HC HN N
C CH CH2 H2NCHCOOH
Zn2+在水溶液中的配位结构如何?
用Co(II)作离子探针,测定Co(II)-HCAB的吸收光谱。 推知(1)Zn(II)为高度畸变的四面体配位构型
(2)碳酸酐酶存在pka≈7.1的基团
许多大环Zn配合物中配位水的解离常数pka7~8
血红素腔 • F段第8个氨基酸与亚铁血红素结合
(近位组氨酸F8) • E段第7个组氨酸位于血红素平面的另一侧
(远位组氨酸E7)
血红素与O2及组氨酸的关系 咪唑基
H
CH2
C CN
Fe
O2
HN CH
H N CH2 HC C N CH
近位组氨酸F8 血红素
远位组氨酸E7
远位组氨酸E7有什么作用?
O2分子进出蛋白质分子的能阈
Hb•O2 鲜红
氧解离曲线 HbO2氧解离曲线呈S形
O2的传递
O2分压较低处Mb的氧亲和力比Hb高得多
Mb + HbO2
MbO2 + Hb
阴影区:肌肉中P(O2)
O2
变化区 A:紧张工作时肌肉
中的P(O2)(min) B:休息时肌肉中的
P(O2) (max) C区:肺部P(O2)
未饱和的Hb在此
病毒
生物学功能
CO2的 可逆水合作用
蛋白质或肽C-末端 氨基酸的水解
蛋白质或肽C-末端 氨基酸的水解
碳酸单酯水解
果糖1,6-二磷酸酯 = 二羟丙酮磷酸酯 +甘油醛-3-磷酸酯
肽键水解 水解肽链N-末端
水解二肽
2O2-+2H+→H2O2+O2
生物无机化学(第七章)
叶绿素(chlorophyll, Chl)、 类胡萝卜素(carotenoid) 藻胆素(phycobilin) 。 高等植物中含有前两类,藻胆素仅存在于藻类中。
(1).叶绿素 叶绿素(chlorophyll)是使植物呈现绿色的色素,约占绿叶 干重的1%。 植物的叶绿素包括a、b、c、d四种。高等植物中含有a、b两
O
CH3
O
C
C V C C H
C N C O H O C O CH3
O
Mg
H O H H H O Mg
Mg N
C H3C O
H
O
5. 叶绿素a的功能
1/ 叶绿素a的主要功能 (1) 捕获光能 Chl + h —→ Chl* ( Chl 为天线叶绿素,* 表示激发态)
(2) 能量传递 Chl* + {Chl} —→ Chl + {Chl }* ( {Chl}为反应中心叶绿素) (3) 光化学反应 {Chl}* + A —→ {Chl}* + A— ( A为电子受体) (4) 再生作用 {Chl}* + D —→ {Chl} + D+ ( D是电子供体)
O + O
CH3
CH3 Mg O H H
O H H O
C
O H Mg O H H C O H O
C
O
6.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和两个光合系统
在光照条件下,反应中心叶绿素分子获得光能被激发,放 出一个高能电子,这个电子沿着一系列电子传递体转移,形成 光合链。在光合链中的能量变化有两次起落,这一过程直接涉 及两个光合系统(photosystem) 。
(Chl)n 多聚体结构
当不存在外界亲核物质时,叶绿素a分子会彼此结合。一个 分子以环Ⅴ的酮基作电子供体,另一个分子以镁原子为电子受 体,其结构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无机化学姓名:***学号:C******** 专业:无机化学碳酸钙的仿生合成摘要:碳酸钙矿物材料广泛分布于大自然,具有环境协调性和相容性。
生物矿化过程形成的材料具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因此人们通过不同途径进行仿生合成,尤其是碳酸钙的仿生合成。
本文主要介绍了碳酸钙仿生合成的方法,如加入添加剂、双模板法等,制备得到不同形貌和不同晶型的的碳酸钙晶体。
通过研究不同方法合成碳酸钙为真正意义上的生物矿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字:生物矿化碳酸钙仿生合成Abstract:The materials through Biomineralization have a specific biological function, so people try to synthesis it by finding different ways, especially the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this paper, many methods of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 are mainly introduced, such as adding additives, dual template method and so on, to obtained different morphogenesis and polymorphism of calcium carbonate. We study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calcium carbonate, in order to provide certain theoretical basis for biomineralization.Key words: biomineralization calcium carbonate一、生物矿化及仿生合成生物矿化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生物体经过长时间进化,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生成矿物组织,这些矿物组织在某些方面形成了性能优异的生物材料。
生物矿化的种类已超过60种,它们的组成各异,并赋有特定的生物学功能。
生物矿化的优点是它的过程是一个天然存在的高度控制过程,受生物机体内在机制调制,可以实现从分子水平到介观水平上对晶体形状、大小、结构、位向和排列的精确控制和组装,从而形成复杂的分级结构。
生物矿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自组装的有机聚集体或超分子模板通过材料复制而转变为有序化的无机结构,因此有机基质在生物矿化过程中具有非同寻常的作用,有机基质在水溶液环境中通过自组装过程形成胶束、反胶束、囊泡、微乳液、泡沫、溶致液晶等结构,为生物矿物的形成提供微环境或模板;有机基质也可以作为可溶性添加剂,在晶体生长过程中,能吸附在特定的晶面上或能结合与其电荷相反的游离离子,从而改变晶体的生长速[1]。
生物矿化可分为四个阶段,有机大分子预组织。
在矿物沉积前构造一个有组织的反应环境,该环境决定无机物成核的位置;界面分子识别。
在已形成的有机大分子组装体控制下,无机物从溶液有机/无机界面处成核。
分子识别表现为有机大分子在界面处通过晶格几何特征、静电势相互作用、极性、立体化学因素、空间对称性和基质形貌等方面影响和控制无机成核部位、结晶物质的选择、晶型、取向及形貌;生长调制。
无机相通过晶体生长进行组装得到亚单元,同时形态、大小、取向和结构受有机分子组装体控制;细胞加工。
在细胞参与下亚单元组装成高级结构[2]。
仿生合成是依据生物矿化原理,以有机物的组装体为模板,控制无机材料的成核,晶型及形貌,制备具有独特的结构及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的无机材料的过程。
有机基质模板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限域能力的不同可以分为软模板和硬模板两大类。
其中,软模板包括两亲分子形成的各种有序聚合物,如胶团、微乳状液、LB膜、自组装膜等,以及小分子添加剂和生物大分子,而硬模板则是具有相对刚性结构的模板,如阳极氧化铝、分子筛、碳纳米管、胶态晶体、多孔硅和限域沉积位的量子阱等。
而在这些生物矿物中含钙的矿物最多,约占生物矿物总数的一半。
碳酸钙是一种重要的生物矿物,广泛存在于珍珠、贝壳、及一些软体动物的骨骼中。
碳酸钙属于多晶型体,主要以3种无水的晶体形式存在:文石、方解石和球霰石。
通常碳酸钙以最稳定的方解石型存在,呈菱形结构;文石属于斜方晶系,特征形貌主要有针状、叶状、块状等,一般多为针状,而六方方解石的常见形态多为球形。
从热力学的观点看,球霰石是最不稳定的结构,在生物体内和天然矿物中不常发现,但是在生命和健康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解石和文石是最常见晶体形式,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可以组装成各种不同的结构,在生物体内具有重要的功能[3-6]。
例如,方解石存在于骨头,牙齿和壳中,和有机基质结合在一起,另外还具有在神经束中的光聚焦功能;存在于软体动物珍珠层中由文石晶体组成的贝壳比合成的文石硬度要高3000倍。
文石还因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优良的耐热与隔热性能被广泛应用。
二、碳酸钙的仿生合成1、双模板法合成碳酸钙生物矿化过程大多在不溶性的框架基质和可溶性的生物分子、金属离子等共同作用下进行的,而在此条件下形成的矿物都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和非同寻常的强度、硬度等优越的性能。
这为新型的双模板法合成晶体材料提供了灵感和依据。
近年来,S Valiyaveettil等[7]以天然的蛋壳膜人工合成的尼龙-66为二维模板,可溶性的聚谷氨酸、聚天冬氨酸和聚丙烯酸作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调控制备出碳酸钙薄膜。
该课题组[8]还通过旋涂法将不溶性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组装到亲水处理的基片上,以可溶性的聚丙烯酸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地诱导出碳酸钙晶体薄膜。
Löbmann等[9]利用凝胶和生物大分子修饰剂聚天冬氨酸组成双模板碳酸钙。
H Imai等[10]利用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丙烯酸作为共存修饰电解质,在二元聚合物模板下合成了由均匀的碳酸钙小晶粒组成的菱形薄膜。
该课题组[11]还采用旋涂法将不溶性的壳聚糖涂到基片上,并在260℃重新组装,以可溶性的聚丙烯酸为调节剂,组成双模板,调控碳酸钙晶体薄膜的成核与生长。
X Q An等[12]用NH2(CH3)3Si(OHC2H5)3制成自组装膜作为刚性基质,镁离子和丝蛋白作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考察了双模板对碳酸钙晶体的影响。
N Hosoda等[13]以不溶性的聚乙烯醇为基质、聚丙烯酸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地合成了文石型和球霰石型碳酸钙薄膜。
另外,该课题组[14]还以不溶性的纤维素类、壳质及其衍生物作为刚性基质,以可溶性的聚丙烯酸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制备了碳酸钙晶体薄膜。
我们课题组[15,16]利用镁离子和氨基酸的混合体系调控文石型碳酸钙的生长。
此外还以聚己内酯自组装膜为刚性基质,以水溶性的聚丙烯酸酰胺为修饰剂,组成双模板,成功制备了含有部分方解石的无定形碳酸钙,并考察了无定形碳酸钙在乙醇介质中,先转变成亚稳态的球霰石晶体,继而再转变为具有双层或三层阶梯状结构的稳定相方解石的转变过程[17]。
本课题[18]还采用复配微乳液与小分子修饰剂甘氨酸或镁离子组成双模板,合成了空心球、火焰状聚集体等碳酸钙颗粒。
2、添加剂对碳酸钙的矿化在合成碳酸钙晶体时,通过加入不同的添加剂可以合成不同形貌的碳酸钙晶体,添加剂分为可溶性基质、氨基酸溶液、镁离子和胶原质以及非生物大分子。
M.Lei[19]等人通过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中加入不同的有机溶剂如乙二醇、甘油、甲醛、乙醛和乙二醇甲醚等作为添加剂在80℃下合成碳酸钙得到枝晶形、花形、麦草形、针状、双锥形等不同形貌的碳酸钙。
谢[15]等人通过加入不同的氨基酸:L-胱氨酸、L-络氨酸、DL-天冬氨酸、L-赖氨酸和L-络氨酸与镁离子的混合物制的不同形貌的碳酸钙,通过实验可知氨基酸在碳酸钙成核、生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还提出碳酸钙在不同氨基酸中形成的机制。
肖宇鹏等[20]以L-组氨酸为有机基质仿生合成平均直径约为80nm,长径比约为12:1的针状纳米碳酸钙晶体,这种针状的纳米碳酸钙具有粒径小、吸油值大、白度高等优良的性能,在造纸工业中有望成为高档纸品的白色填料。
三、结语生物体对无机晶体的成核、形貌及结晶学取向等的控制是无与伦比的。
无机材料的仿生合成已成为材料化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仿生材料化学。
目前人们已利用生物矿化的原理成功地合成了纳米材料、半导体材料、有机一无机复合陶瓷薄膜,有效地提高了材料的机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其潜在的应用前景已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在碳酸钙的仿生矿化中人们研究的更多更深,比如通过仿生合成制备了不停形貌和不同晶型的碳酸钙,在模拟磷酸钙类生物材料盐的生长规律等方面取得了较有意义的结果。
在今后的学习中除了对传统的方法进行改进外,更需要将多学科和多领域的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如引人生物学中的复制、自组装、模仿、协同和重构等概念,才有可能最终设计出可行的仿生合成工艺,制备出特殊的仿生材料。
本论文首先综述了生物矿化作用的阶段、特征和分类,介绍了仿生材料化学这门新兴学科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各国科研工作者在仿生材料合成方面业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前的研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利用生物矿化法仿生合成碳酸钙纳米材料,为净化水环境以及资源再利用奠定了基础,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其次,依据生物矿化的基本原理,在动态的条件下,通过仿生合成的方法,研究了在聚乙二醇、聚乙烯醇、羟乙基纤维素这三种高分子有机基质的指导下碳酸钙的成核和生长习性,实验所得到的碳酸钙结晶与生物体内经过生物矿化作用所形成的碳酸钙生物矿物颇为相似,具有独特的微观结构形态和一定的取向。
然后,两种高分子表面活性所形成的有机薄膜作为有机基质,研究了这两种有机薄膜与碳酸钙晶相之间电荷互补、结构对应和立体化学匹配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对晶体的形状、结构、取向和性质等的影响。
最后,通过在不同的时间加入引发剂的方法,使得丙烯酸钠的自由基聚合反应与碳酸钙的形成同时进行,即无机矿物的形成与有机基质的自组装是同时进行的,这就更好的模拟了生物矿化过程,这对于生物矿化条件的模拟和仿生材料合成的研究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所得结果对无机材料、有机复合材料和陶瓷材料合成以及生物矿化模拟研究等在理论和应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1] 肖宇鹏. 以氨基酸为有机质仿生合成碳酸钙.硕士论文.2009.[2] 付永昌,刘强,柳清菊.基于生物矿化的仿生合成技术及其应用[J].2008,272-275.[3] D. Rautaray, S. R. Sainkar, M. Sastry. Thermally evaporated aerporated aerosolOT thin films as templates for the room temperatures synthesis of aragonite crystals [J]. Chem.Mater., 2003, 15:2809-2814.[4] G. K. Hunter. Interfacial aspects of biomineralization [J]. Solid State Mater. Sci., 1996,1:430-435.[5] C. M. Zareemba, A. M. Belcher, M. Fritz, et al. Critical transition in the biofabrication ofabalone shells and flat pearls [J]. Chem. Mater., 1996, 8:679-690.[6] 欧阳建明. 生物矿化的基质调控及其仿生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7] P. K. Ajikumar, R. Lakshminarayanan, S. Valiyaveettil. Controlled deposition of thin films ofcalcium carbonate on natural and synthetic templates [J]. Cryst. Growth & Des., 2004,4:331-335.[8] A. Jayaraman, G. Subramanyam, S. Sindhu, et al.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calcium carbonatethin films using hydroxylated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template [J]. Cryst. Growth & Des., 2007, 7(1): 142-146.[9] O. Grassmann, G. Müller, P. Löbmann. Organic-inorganic hybrid structure of calcitecrystalline assemlies grown in a gelatin hydrogel matrix: relevance to biomineralization [J].Chem. Mater., 2002, 14: 4530-4535.[10]A. Kotachi, T. Miura, H. Imai. Morphological evaluation and film formation withiso-oriented calcite crystals using binary poly(acrylic acid) [J]. Chem. Mater., 2004,16:3191-3196.[11] A. Kotachi, T. Miura, H. Imai. Polymorph control of calcium carbonate films in apoly(acrylic acid)-chitosan system [J]. Cryst. Growth & Des., 2006, 6(7): 1636- 1641.[12] X. Q. An, C. B. Cao. Biomineralization of CaCO3 through the cooperative: effects offunctional groups of matrix polymers [J]. J. Phys. Chem. C., 2008, 112:6526-6530.[13] N. Hosoda, A. Suggawara, T. Kato. Template effect of crystalline poly(vinyl alcohol) forselective formation of aragonite and vaterite CaCO3 thin films [J]. Macromolecules, 2003, 36:6449-6452.[14] N. Hosoda, T. Kato. Thin-film formation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s: effects of functionalgroups of matrix polymers [J]. Chem. Mater.,2001, 13 :688-693[15] A. J. Xie, Y. H. Shen, C. Y. Zhang, et al. Crystal growth of calcium carbonate with variousmorphologies in different amino system [J]. J. Cryst. Growth, 2005, 285: 436-443.[16] A. J. Xie, Y. H. Shen, X. Y. Li, et al. The role of Mg2+ and Mg2+/amino acid in controllingpolymorph and morphology of calcium carbonate crystal [J]. Mater. Chem. Phys., 2007, 101:87-92.[17] F. Z. Huang, Y. H. Shen, A. J. Xie, et al. Controlled de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amorphpous calcium carbonate thin films [J]. Cryst. Res. Technol., 2009, 44(8):818-822. [18] F. Z. Huang, S. K. Li, J. M. Song, et al. Complex calcium carbonate aggregates: controlledcrystallization and assembly via an additive-modified positive- microemulsion-route [J].Crystengcomm, 2012, 14 (4):1277-1282.[19] M. Lei, P.G. Li, Z.B. Sun, W.H. Tang. Effects of organic additives on the morphology ofcalcium carbonate particles in the presence of CTAB. Materials Letters ,2006, 1261-1264.[20] 肖宇鹏,赵旭,赵丽娜等. 以L-组氨酸为模板仿生合成针状纳米碳酸钙[J].2009,530-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