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名词解释
民族学理论重难点题库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人类学 2.民族自我中心偏见 3.田野工作 4.萨皮尔—沃夫假说 5.族群 二简答题(45 分,第 1 题为必答,后两题任选一题) 1.简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领域和研究方法。 2.简述文化的概念、特点和构成。 3.简述应用人类学家的工作模式。 三论述题 结合自己阅读有关人类学著述的体会,试对历史人类学作一论述(比如,谈谈历 史人类学兴起的缘由、基本特征、概念、原则和方法,等等)。 一.名词解释(5*15 分) 1.民族志 2.文化相对论 3.生态人类学 4.利奇 5.库拉圈 二.简答题(第一题和第二题任选一题,第三题必做) 1.简述族群,民族,种族的概念,以及区别. 2.简述文化理论的轨迹. 3.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体系,研究方法. 三.论述 假如你是一位人类学家,当你在某一社区从事田野工作时,遇到当地一些违法习 俗(吸毒,械斗等),你该如何处理. 一.名词解释(民族学通论) 1.原始社会 2.口头文学 3.本尼迪克特 4.苗族 5.习惯法 二.简答第题 1.文化相对论,代表人物及观点 2.什么时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 三.论述 民族学的研究对象,分科体系,范围. 一、名词解释 1.体质人类学 2.萨满教 3.BOAS 4.内在化控制 5.民族学 二、问答题 1,功能学派历史背景 理论 方法
1
1.复兴运动 2.濡化 3.集体表象 4.文化模式 5.马林诺斯基 二.问答题 1.试述柴尔德、怀特、斯图尔德、萨林斯和塞维斯新进化理论的异同? 2.法国社会学派解释社会事实的主要原则是什么? 3.试述古典进化论理论的基本特点 一.名词解释 进化论 参与观察 小传统 人格 利奇 二.论述题 1.简述人类学作为一们学科产生的主要根据 2.论述“传播学派”的基本主张与局限 3.请用所学过的人类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关系,并举 例说明。 一.名词解释 1.怀特 2.佩里 3.涵化 4.《菊与刀》 5.亚文化 6.文化取代 二.问答题 1.涂尔干确立的社会学方法论准则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试述认识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试论新进化论与古典进化论的异同? 一.名词解释 1.民族志 2.问卷 3.产翁 4.社区 5.失范 6.交感巫术 7.百越 二.简答题 1.简述田野访谈的类别及其优缺点、相互关系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相互影响 3.试论原始社会婚姻形态的演变及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一.名词解释 人种 民族中心主义 新考古学 手势语 匮乏文化 二.问答题 1.试论述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学科特色(或本质)、分科体系和研究方法
宗教方面的名词解释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 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
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源自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辞别朝觐: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赴麦加朝觐,这是他最后一次朝觐活动。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记载的宗教经典,是穆罕默德在22年传教活动中,根据临时事件和宗教活动需要以安拉之名陆续编写的,是穆罕默德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
犹太教的名词解释
犹太教的名词解释犹太教(Judaism)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起源于约公元前1800年左右的古代以色列地区。
以下是犹太教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解释。
1. 犹太人(Jews):犹太教信仰的追随者。
犹太人认为他们是起源于犹太人民的后裔,具有共同的历史、文化和宗教传统。
2. 摩西(Moses):犹太教中最重要的先知、法律学家和领袖之一。
据犹太教经典《出埃及记》记载,摩西领导以色列人民离开埃及奴役,接受了来自上帝的十条诫命。
3. 塔纳赫(Tanakh):犹太教的圣经,包含了犹太教的经文和教义。
塔纳赫由三个部分组成:托拉(Torah,也称摩西五经)、先知书(Nevi'im)和诗歌书(Ketuvim)。
4. 托拉(Torah):犹太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也是摩西五经的核心。
托拉是犹太人的宗教法律和道德准则,包括了犹太教的源流和信仰原则。
5. 梅吉拉(Megillah):指的是犹太教节日普渡节(Purim)中阅读的《以斯帖记》的卷轴。
这个故事讲述了以色列人在波斯王朝时期幸免于屠杀的故事。
6. 犹太教团体:犹太教中有不同的教派和团体,每个团体有自己的传统和习俗。
常见的犹太教团体包括正统派、保守派、改革派和重建主义。
7. 战胜节(Hanukkah):犹太教节日之一,也称为犹太光明节。
纪念公元前2世纪以色列人在波斯统治下重新夺回圣殿并点燃神灯,庆祝活动包括点燃蜡烛、赌博游戏和食用油炸食品。
8. 犹太教会堂(Synagogue):犹太教的礼拜场所,也是社区的中心。
会堂用于进行礼拜仪式、学习、祈祷和社交活动。
犹太教会堂内通常有一段用来存放托拉卷轴的窗口。
9. 犹太教仪式:犹太教有许多仪式和仪式活动,如割礼、洗礼、成人礼、婚礼和丧葬仪式。
这些仪式反映了犹太教对个人生活和社区的重视。
10. 黑带帽(Yarmulke):犹太教男性在进行宗教仪式、祈祷或进入会堂时戴的一种圆形帽子。
它象征了对上帝的敬畏和敬意,也是犹太人的标志之一。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民族精神答:民族精神是反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和积淀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习俗、民族性格、民族信仰、民族宗教,民族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等共同特质,是指民族传统文化中维系、协调、指导、推动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粹思想,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答: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求我们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3、爱国主义答: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这里的“祖国”可以是一个区域或者城市,但是爱国主义一般用于某个国家或者联邦。
4、社会理想答:社会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中所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生活问题、生活模式的观念、构想或理论,属理论社会学的范畴。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以提高立法质量为中心,全面加强立法2、以依法行政为标准,严格执法3、以维护司法公正为目标,推进司法改革4、以增强法治观念为基础,加强法律教育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3、《婚姻法》关于结婚的法定条件是如何规定的?答:第五条结婚必须男女双方完全自愿,不许任何一方对他方加以强迫或任何第三者加以干涉。
第六条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二十二周岁,女不得早于二十周岁。
晚婚晚育应予鼓励。
第七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中国民族理论:及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和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以及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实际,在长期实践中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你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里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人的社会意识、一种观念形态,是人们面对自然、社会与人生时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是社会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歪曲的反映。
部落具有的二重性:人们共同体形式和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形式,决定了从部落发展中产生了两个平行的新事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
民族结构:概括来说,就是民族的物质产品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自身生产及其相关方面的有机的排列和组合。
民族素质:是一种群体素质,及民族整体素质。
它主要是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历史积累的结果,也是在种的的繁衍过程中生物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的结果。
民族同化:民族在自身发展和社会交往过程中,失去自己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的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强迫同化:就是用强制手段,即凭借暴力和特权来实现民族同类化的社会现象。
自然同化:长期交往相处中,在生产、生活、文化等各方面互相影响下,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的、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民族的特征,改变自己民族的特征而变成另一民族的现象。
民族分化:指一民族的某些部分从原属民族实体中分化出来的现象。
民族组合:某些民族或其中的一部分,在一定的条件下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民族的现象。
民族融合:是指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最终消失。
民族问题:民族自身的发展问题;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阶级之间的关系问题;民族与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
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民族关系: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的联系和交往状态,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是民族间必然存在的社会现象。
名词解释
文类学:对于文学形式的各个种类和类型以及文学风格的比较研究,通过历时的和共识的方法,了解文类发展的历史和基本特征,认识作家的独创和文学的民族传统、民族特征。
主题学:主题学主要指研究同一主题、题材、母题、情节、意象、人物典型等跨民族跨国界的流传和演变,研究不同的作家对它的不同处理,进而探讨这种流变的文学、文化和民族心理等方面的原因。
2、名词解释:
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
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中国的话剧
1)母题:母题是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
平行研究:平行研究指将“类似”的、可比的,但没有直接关系的属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其异同,得出有益的结论。同时,平行研究还强调文学与其他领域(如政治学、经济学、宗教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等以及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比较研究。平行研究注重作品的内在因素和美学价值,要求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和“文学性”。
宗教名词解释
宗教名词解释
1. 道教: 道教是一种源自中国的古老宗教信仰,讲话“道”、“君”、“仁”智慧至上,强调顺应自然、追求自然平衡,信仰中有
众神崇拜和冥想修炼。
2. 佛教: 佛教是一种起源于印度的世界宗教,信仰佛陀以及其
开悟的说教。
它的理念是因为尘世的无常,ipso facto应该放下贪嗔痴、出离苦海,走向释迦如来言,实现解脱真谛。
3. 基督教: 基督教是一种源自犹太的世界宗教,信仰上帝和耶
稣基督。
它强调凡所有的宗教行为都必须以爱心为根基,要追求正义、博爱和和平。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
西方文化史名词解释1. 文艺复兴(Renaissance): 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至17世纪初欧洲发生的一场从中世纪脱胎而生的文化革新运动。
这场运动最早在意大利出现,后来影响了整个欧洲。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对古代文化和艺术的研究和追求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对欧洲和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宗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宗教改革指的是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与罗马天主教会斗争的宗教运动。
该运动的领导人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等人,他们对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和质疑,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教义和教派。
宗教改革最终导致天主教和新教之间的分裂,并对欧洲社会、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启蒙运动(Enlightenment):启蒙运动是指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场主张人类通过理性思维解放自己的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主张摒弃过去的迷信和专制,追求真理和进步。
这一运动对政治、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深远影响,促进了民主、科学和人权的发展。
4. 工业革命(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发生的一场从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的经济和技术变革。
工业革命以机械化和工厂制生产为标志,推动了农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使生产力大大提高。
这一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了深刻影响。
5.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民族国家指的是以民族为基础的政治实体。
在西方文化史上,民族国家的形成通常与16世纪后的宗教改革和17世纪后的绝对君主制有关。
民族国家的发展不仅强调民族一体性和国家主权,也对形成现代国际关系和民主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
6. 进化论(Evolutionism):进化论是指19世纪达尔文等科学家提出的一种关于物种起源和发展的理论。
《宗教学原理》考试题目集
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3分):宗教巫术图腾崇拜神迹宗教经验二、填空:(每题5分)①神灵观念的主要类型有。
②宗教禁忌的基本特征包括。
③宗教信徒一般通过等途径获得宗教体验。
④宗教的基本构成要素包括。
三、简述以下问题:(每题10分)①宗教行为由哪两个基本过程构成?②宗教组织内部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四、创生性宗教产生的背景是怎样的?你对此有何见解?(每题15分)《宗教学原理》考试题(二)一、解释下列名词:(每题3分):宗教图腾崇拜宗教制度神性巫术二、填空:(每题5分)①神灵观念的主要类型有。
②宗教禁忌的基本特征包括。
③宗教信徒一般通过等途径获得宗教体验。
④至上神观念有等类型。
三、简述以下问题:(每题10分)①宗教组织内部的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②什么是氏族宗教,它有哪些特点?四、试析宗教礼仪的功能。
(每题15分)一、简要回答:(每题8分):1、世界性宗教的基本特点2、构成巫术活动的基本元素3、祈祷行为的种类4、什么是入世型宗教组织5、宗教修行有哪些方式6、获得宗教情感的途径二、简要叙述以下问题:(每题12分)1、请说明宗教起源的大致时间和基本依据2、宗教信条与教义不同吗,为什么?3、古代社会的国家化宗教保留了氏族—部落宗教的哪些特点三、论述题:(请从以下2题中选择1题完成。
16分)1、宗教的组织和制度对宗教有什么作用?2、请谈一谈你对宗教体验真实性的见解。
《宗教学原理》考试题(四)一、简要回答:(每题8分):1、巫术活动遵循的认识原则2、氏族-部落宗教的基本特点3、宗教禁忌的特点4、宗教修行有哪些方式5、什么是入世型宗教组织6、宗教情感的具体表现二、简要叙述以下问题:(每题12分)1、请说明宗教起源的大致时间和基本依据2、宗教信条与教义是否相同,为什么?3、试解释世界性宗教的三个特点。
三、论述题:(请从以下2题中选择1题完成。
16分)1、为什么说宗教的组织化对宗教的巩固和发展有重要作用?3、请谈一谈你对宗教体验真实性的见解。
宗教学概论
宗教学概论一、名词解释①比较宗教学:以宗教史为基础,通过对各种宗教的比较,研究宗教现象的特殊性和共同性的学科。
研究重点:宗教起源和宗教发展问题。
②宗教心理学:宗教心理学注重个体体验和个体心理,力图从个体的主观体验的描述对人类的宗教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开辟了从主题角度研究宗教的新思路。
(宗教心理的创始人:1、德国心理学家冯特《民族心理学—对语言,神话和宗教,道德发展规律之探讨》“恐惧感”、敬畏感2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詹姆士《宗教经验之种种》“宗教经验”。
) ③图腾崇拜: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原始崇拜。
“图腾”一词源于美洲印第安人语,意为“他的族类”、“他的亲属”或“他的氏族标记”。
④宗教的定义:宗教是把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幻想地反映为超人间、超自然的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吕大吉二、填空1.宗教学的诞生1)宗教学的创始人是英籍德国学者——麦克斯·缪勒;2)他的研究领域涉及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神话学等多门学科;3)由麦克斯·缪勒撰写的《宗教学导论》是宗教学这门学科问世的标志,是宗教学的开山奠基之作。
2.宗教的历史发展:氏族-部落宗教 —民族-国家宗教——世界宗教3.氏族-部落宗教: (血缘关系为纽带) ·共同性(自然地异己力量)·民主性(种族的繁衍和生存)·神权的全民性(全民的意志) ·神性的自然特征(自然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平等性·分工需要,民主选举,无固定神职人员自发、粗浅、分散的宗教传说,礼仪 禁忌·民族-国家宗教:(地缘关系为纽带)·社会性(社会的异己力量)·阶级性(奴隶主的意志)·神行的社会特征(社会压迫下的产物)·神的分级化·神职人员的职业化和是世袭化·严密的组织形式和较系统的神学理论4.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包括宗教的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方面。
名词解释
1.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基督教发源于犹太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世界三大宗教,估计现在全球共有15亿至21亿的人信仰基督教,占世界总人口25%-30%。
最早期的基督教只有一个教会,但在基督教的历史进程中却分化为许多派别,主要有天主教(中文也可译为公教、罗马公教)、东正教、新教(中文又常称为基督教)三大派别,以及其他一些影响较小的派别。
中文的“基督教”一词有时被用于专指基督新教,这似乎是中文的特有现象。
2.罗马帝国,中国古书称为大秦,是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罗马曾经有数百年的共和制历史,但自从斯巴达克斯起义以后,罗马进入了军人执掌政权的时代,并通过两次“三巨头执政”后,屋大维被封为“奥古斯都”,成为罗马的独裁者,从此罗马进入了“罗马帝国”时代。
罗马帝国可用来表示罗马统治下的所有土地。
罗马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罗马疆域的全盛期是图拉真统治时期,罗马帝国此时控制着大约59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最大的国家之一3.希腊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
陆地上北面与保加利亚、马其顿以及阿尔巴尼亚接壤,东部则与土耳其接壤,濒临爱琴海,西南临爱奥尼亚海及地中海。
希腊被誉为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拥有悠久的历史,并对三大洲的历史发展有过重大影响。
希腊首都雅典,国语为希腊语。
从2009年起,希腊深陷债务危机。
2011年,希腊总理乔治·帕潘德里欧宣布拟把欧洲联盟救援新方案交由公民投票后,欧洲政界、经济界和金融市场11月1日反应强烈。
4. 《圣经》是基督教的正式经典,又称《新旧约全书》。
被奉为教义和神学的根本依据。
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传奇、律法、诗歌、论述、书函等。
将这些书定为正典圣书者认为各书具有神的启示和旨意。
《圣经》分为《旧约》与《新约》两大部分。
“约”源于希腊文, 意为盟约. 。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讲解
宗教哲学重点名词解释★神正论:奥古斯丁提出,即神和正义在面临着恶的存在而显示出上帝的正义。
1、什么是“恶”的问题:物理的恶(自然灾害、生病)认识的恶(指真理和谬误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次序的颠倒)。
伦理的恶(是邪恶在于内部意志的缺陷)罪恶产生与人类意志的缺陷。
2、意志自由说:人类意志的缺陷在于包含着作恶的可能性,意志有自由选择善恶的功能。
是人类意志的缺陷(它是罪恶的根源)。
3、原罪和恩典说:恩典在于上帝之子为人类牺牲换取全人类的新生,之此之后人类面临善恶的选择就是是否选择做一个基督徒。
★加尔文:1、教革命的一为领袖,其把宇宙中的一切归之与上帝永远不更改的先定,上帝也预先安排好了对人的拯救,谁将得到拯救谁将被遗弃,取决与上帝预先的拣选是上帝的恩典,是不为人知的秘密。
2、否定了罗马教会的救赎理论,认为人做善功并不能使人获得拯救。
3、认为人人都可以通过阅读和信仰圣经直接和神沟通。
★马丁路德:2005考过灵魂如何获救的问题是基督教的中心教义,也是其宗教改革的核心问题。
“义人必因信而得生”。
★佛教哲学★★涅磐:1、佛教用语信仰佛教的人经过长期的修炼,即能够寂灭一切烦恼,和圆满一切清静功德。
2、达到人空、法空一切皆空的境界。
3、属于“无为法”它作为佛教的最高理想,只有佛教的般若智慧才能证悟此境界,诸法因因缘而起,则不生不灭,本性空寂无累自在。
★圣爱:1、基督教的最高伦理原则指上帝施与人的爱,认为基督既是圣爱的启示者,也是圣爱的赐予者。
2、人凭借着信仰得于与上帝交通,即是爱的关系,亦是圣爱的实现,强调人不可以利用他人作为目的,作为达到自己自私自利的手段,而应该以上帝和他人作为目的。
★救赎论:8、括三个部分,原罪说、赎罪说和拯救说。
认为人凭借自己的力量既无力赎罪,又没有自由意志可以自愿赎罪。
9、人因为为罪的先天存在丧失了自由行动的能力陷入了无能的状态,只有依靠基督的牺牲做出无限的功德才能使人类获得拯救。
★八正道:属于道谛正见:即见到了四谛真理,没有错误,正思维、正语、正命、正精进、正念、正业、正定。
名词解释
法学试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法的预测作用:是人们根据法律可以预先估计相互间将有怎样的行为以及行为的后果等,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2、私法:凡属于个人利益、个人权利、自由选择、平等权利关系的法即为私法。
包括民法、商法。
3、法系:是具有共同法律传统的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它是一种超越若干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现象的总称。
4、公法:凡涉及公共权力、公共关系、公共利益和上下服从关系、管理关系、强制关系的法,即为公法。
5、法学:又称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
6、法律社会学:是将法律置于其社会背景之中,研究法律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和法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法律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从社会整体观念出发,认识法律的社会基础和社会作用,从而更好地利用法律的控制作用解决社会问题。
7、法律素质:是指法律人应当具备的职业素质(专业素质),其要素包括:法律思维能力,法律表达能力和对法律事实的探索能力。
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中,法律思维能力是法律素质的核心。
8、法律思维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准确掌握法律概念的能力;②正确建立和把握法律命题的能力;③法律推理的能力;④对即将做出的法律裁决或法律意见进行论证的能力。
9、探知法律事实:即调查、搜集、制作、组合、分析、认证法律事实,是法律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
对法律事实的分析和认定,直接决定着适用法律的最后结果。
探知法律事实也是法律实践活动相当复杂的环节,因为探知法律事实的过程,并非简单地调查搜集客观事实的过程,而是法律人运用法律去判断、分析、确认、选择事实的过程,是一个客观事实与法律事实对立统一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法律人有较强的事实探知能力。
10、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11、法的空间效力:法在什么样的空间范围或地域范围内有效,即为法的空间效力。
人文地理期末 复习题 名词解释
1.地理学:是研究地表物质区域(空间)变化规律的科学,研究地表事物和现象的区域系统的科学。
2.人地关系矛盾:是指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人的生存和发展要求与地理环境在空间以及物质、能量、信息交流关系上的对立与统一。
3.人文地理学:是以研究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为核心,研究地表人文现象的分布演变和传播及其空间结构的形成过程、特点并预测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4.人地关系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理论概括,是对人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程度的哲学观的讨论。
5.人地协调的原则:人地协调应遵循动态协调、综合协调、长远协调、全球协调、科学协调和主导协调的原则。
“人地系统”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性的人6.“人地系统’中的”地“是指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在空间上存在地域差异的地理环境。
人地关系:人,人类社会,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联系,影响,制约,渗透)7.知识经济:即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消费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是以无形资产投入为主、以知识决策为导向的经济。
劳动密集型工业是指技术装备程度低,用人多,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消耗比重大的工业部门如轻纺工业,手工业等资源密集型工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能源,原料的工业部门,如能源工业,钢铁工业,水泥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制糖,水产品加工业等原材料工业部门,且以生产中间产品居多.资本密集型工业是指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投资较多,技术装备程度较高,用人较少的工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物资消耗较少,如机械制造,装备工业,化学工业8.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某一特定时间内于一定地理空间的集散状态,或称之为人口的空间形式。
广义的人口分布不单纯是人口数量的分布,还包括其他人口现象在地理空间的集聚与扩散状态。
狭义的人口分布是指人口数量的空间分布及其制约因素等。
9.人口结构:是指在人口整体中,具有不同自然的、社会经济的、地域特征(或标志)的人口之间的比例关系,即个特征的人口数在人口总数中的百分比,也称人口构成。
宗教名词解释 参考
★宗教哲学名词解释★耶稣的降生和牺牲是上帝与人立的新约,宣告上帝与犹大人所立的旧约的结束从而带来上帝救赎全人类的福音。
★基督:基督教包括(新教、天主教、东正教)1. 即希伯莱语所说的弥撒亚(救世主),基督教将耶稣作为基督,意思是耶和华的拯救。
2. 由圣母玛利娅从圣灵处怀孕,耶稣从诞生和被钉十字架是教义的重要内容。
★因信称义:1、德宗教改革的核心内容,圣经中说“义人必因信而得生”2、路德据此认为获得拯救只要凭借内心的信仰就可以((通过阅读信仰圣经),与教会和善功没有直接关系。
但强调只有对上帝的信才有可能获得拯救。
★先定:1. 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把宇宙中的一切都归置与上帝的永远不更改的先定上。
(是否能不拯救,或者是否可以进入天国都是被上帝预先安排好的。
2. 主要是否定了教会的救赎理论。
★原罪:考过1. 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所以人因此而获罪。
2. 认为人有自由意志,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人的理智和意志中都浸透着恶。
3. 人凭借本身的自由意志的行动只会做恶,人在道德上的善恶不取决人,而取决于对上帝恩典只有通过对上帝的信仰才能获得拯救。
★三位一体:4. 基督教根本教义: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灵、圣子的三个位格。
5. 三者虽然有各有特定的位份但却完全只有一个本体,同为一个独立的真神,只能靠信仰来接受。
6. 三位一体有着合一性和平等性,其本质相通、本体相通、神性相通由此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万物都有这一上帝创造和主宰。
★神学预定论:1. 奥古斯丁解释教义的理论认为由于人类有原罪和现世罪,使人的世界成为被上帝定了罪的世界,只有天国完美无缺能够使人永远幸福。
2. 但得到拯救不取决于人的自身的自由意志而是取决与上帝的恩赐,人是否可以成为善良的人,可否进入天国都是上帝预先安排好的。
★道成肉身:1. 指基督耶稣在世界尚未造成之前就和上帝同在,上帝派遣他来到世界,去童贞女玛利娅取肉身成为人也就是耶稣基督,基督既是人也是神。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朝集:是隋朝地方官每年年终到中央“上考课”(汇报工作),称朝集,有利于整顿吏治和加强中央集权。
2、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公、议贵、议勤、议宾。
3、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
4、鹰扬府:隋炀帝时把府兵的基本单位改称“鹰扬府”,由郎将和副郎将统领。
5、《开皇律》: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需要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内容上《开皇律》计分十二篇,刑名分死、流、徙、仗、笞等,改订中,废除了一些酷刑,减省了一些刑律,只留500条刑律,其法行宽平的原则,适应了新王朝建立之初世望宽屏、人心思稳的政治需要。
《开皇律》继承了中国封建法律的基本精神,也为历代封建法典所沿袭。
6、大索貌阅:开皇五年(585年),文帝下令“大索貌阅”,即根据户籍簿上登记的年龄,来核对本人体貌,以消除隐匿人口和诈老诈小等逃避赋税的现象同时实行“析籍”政策,规定堂兄弟以下必须分立户籍,以防容隐。
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7、输籍定样:开皇五年(585年),文帝采用高的建议,实行“输籍定样”规定由朝廷制定统一的税务登记格式,将各户所输课税,依家产定额,写入册籍;每年五月初五,令百姓三党或五党(每党一百家)共为一团,依定样确定户等。
这样百姓无法逃税、漏税,地方官吏也难以从中作弊,租税得以直输朝廷。
既有利于国家的赋税收入,又打击了豪强士族的势力,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社会生产发展。
8、方蒙爵士:隋初实行均田,主要是解决官僚的永业田,此即所谓的“方蒙爵士”。
9、晓果:征辽东时,隋征发的除府兵以外的军队,这些另招募的军队多来自关中。
10、政事堂:唐初在门下省议政,常所谓政事堂,凡参加政事堂会议者均为宰相。
高宗末,将政事堂移至中书省。
政事堂主持中书省议政的宰相即首席宰相,称为执政事笔。
11、五花判事:中书令或由皇帝处领旨,或将宰相决议之事,交其属下中书舍人起草诏令。
川大宗教学考研: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关于超人间、超自然力量的一种社会意识,以及因此而对之表示信仰和崇拜的行为,是综合这种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
2、自然宗教:原始时代的自然宗教是原始人类在生产力和思维能能力地下的情况下,人与自然对立并把自然力作为一种异己力量的产物,是人类自身异化的产物,是原始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历史产物,是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人为宗教:与“自发宗教”相对,恩格斯用语,指借助于有意识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宗教。
恩格斯认为,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之所以成为世界宗教,“多少是人为造成的”。
4、世界宗教:突破民族、国家和地区的限制而进行传教布道,并能为世界各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能接受,因而成为世界宗教。
世界宗教影响范围很广,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对人们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影响。
世界宗教是古代文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世界性交往和沟通日益增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5、古典宗教:指人类进入古代文明社会之后所形成的宗教,包括古代、中古、近古时代的宗教。
阶级的出社会分工的出现和人类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这三个因素促成了自然宗教向古典宗教的演变。
6、新兴宗教:19世纪后出现的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兴宗教,社会学家把它称为“新宗教运动”,出现在世界各地的新宗教大多发端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盛于20世纪60年代,在70年代达到高潮,80年代后其增长势头有所减弱。
新兴宗教的出现,体现了当代宗教信仰多元化的变化,是当代宗教世俗化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高度商品生产社会的产物,形成了新的宗教市场,把宗教的商品化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7、宗教组织:宗教组织是构成宗教的基本要素,任何宗教都必须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此能体现出来,在宗教要素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宗教意识也只有通过宗教组织才能形成一个宗教的社会实体,规范化的宗教礼仪也只有在组织系统中才能得以实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宗教组织乃是宗教其他构成要素发挥自己功能的物质依托,没有这一依托,宗教便无法发挥它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姓制度:印度把所有的人分为四个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我国将其译为种姓制度。
藏传佛教:印度的密宗佛教与西藏的原始宗
教融合。
三武一宗: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和后周世宗灭佛。
西行求法:从中国本土出发。
向西前往西域各国,直至印度,求取佛教真经—梵文的经书。
禅宗:以直下顿体佛陀所证清净心,“明心见性”为宗旨的佛教分支。
四圣谛:苦、集、灭、道。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
盂兰盆节:是佛教超度祖先的一种形式。
在中国、日本等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届时要向僧众敬斋戒饭,寺院还要举办水陆法会等活动。
南传佛教(小乘):向南传向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柬埔寨及中国云南傣族等少数民族地区的佛教。
《阿含经》:载有大乘的名目,佛说他的弟子有发大乘心者,大乘所修的六度四摄等内容,也见于原始宗教制度。
四众弟子:出家男女二众子比丘,比丘尼和在家男女二众优婆赛、优婆夷。
原始佛教:历史学家将释迦牟尼在世至灭度后的一百年间的佛教称为原始佛教。
三教合流:中国历史上佛、儒、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过程。
初转法轮:佛教把佛陀的第一次说法叫做初转法轮。
八分舍利:将涅槃后的释迦牟尼的如来舍利分为八分。
打七:又称修七,佛教修行以七天为期限。
会昌发难:寺院经济的膨胀,激化了佛教与统治者的矛盾,酿成了唐武宗会昌毁佛事件,使佛教元气大伤,典籍多有散失,一些宗派灭亡。
法阿育王富加尔战争:阿拉伯境内,在禁月(1、7、11、12)内发动战争。
代表团三年:631年阿拉伯半岛的贝部因部落,纷纷派遣代表团到麦地那觐见穆罕默德,宣布皈依伊斯兰教。
乌玛公社:穆罕默德在麦地那着手进行宗教社会改革,与各个氏族集团订立一系列协议,制定各部落共同遵守的《麦地那宪章》,创建乌玛公社。
侯达比亚协议:为占领麦加,628年穆罕默德率领1400人以朝觐麦加为名向麦加试探性进军,在距离麦加9英里的侯达比亚村时,遭麦加人武装阻拦,数日谈判,签订侯达比亚协定。
辞别朝觐:632年3月,穆罕默德率10万穆斯林赴麦加朝觐,这是他最后一次朝觐活动。
《古兰经》:是阿拉伯文记载的宗教经典,是穆罕默德在22年传教活动中,根据临时事件和宗教活动需要以安拉之名陆续编写的,是穆罕默德陆续宣布的安拉启示的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