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之葡萄牙
大国崛起之西班牙葡萄牙
题目:大国经济崛起的非制度成因与对策分析——以葡萄牙、西班牙为例1、摘要(西班牙、葡萄牙经济繁荣时期,概括非制度成因与对策)、关键字2、详写西班牙、葡萄牙航海原因,由远洋航海带来的利益与发展3、远洋航海带来的非制度成因(各种背景因素),归纳成点,再各点分析4、提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各个问题提出对策5、总结两国的经验,分点论述对我国未来的发展有何启示与借鉴6、参考文献[1] 张旭平,全志聚. 试析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新航路开辟的原因[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8,(07) .[2] 于民. 近代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业经济的兴起与衰弱[J]. 潍坊学院学报, 2008,(03) .[3] 范卫平. 首先探寻新航路的为何是葡萄牙和西班牙[J].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2000,(10) .[1] 张旭平,全志聚. 试析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新航路开辟的原因[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8,(07) .[2] 于民. 近代早期西班牙和葡萄牙商业经济的兴起与衰弱[J]. 潍坊学院学报, 2008,(03) .[3] 范卫平. 首先探寻新航路的为何是葡萄牙和西班牙[J].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2000,(10) .[4] 李卫东,严英. 如何理解新航路的深刻内涵[J]. 历史学习, 2008,(11) .[5] 赵婧. 葡萄牙帝国的大西洋贸易[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 .[6] 赵婧. 葡萄牙帝国与早期近代世界贸易[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7] 范红军. 资本主义性质抑或封建性质——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原因刍议[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8,(07) .[8]香料为什么是新航路开辟的诱因[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7,(11) .[9] 孙瑞友. 郑和下西洋与开辟新航路之比较[J]. 中学政史地(初中历史), 2006,(Z2) .[10] 孙梅. 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J].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08,(09) .[1] 张晓鹏. 葡西兴衰与教育起落[J]. 上海教育, 2007,(06)[2] 周南. 鴉片戰爭前的中英貿易關係[J]. 历史教学, 1955,(02)[3] 刘振修. 首先探求新航路的为何是葡萄牙和西班牙[J]. 新高考(政治历史地理), 2009,(04)[4] 范卫平. 首先探寻新航路的为何是葡萄牙和西班牙[J]. 中学文科参考资料, 2000,(10)[5] 离弦. 有话好好说[J]. 体育世界, 2000,(13)[6] 谭瑞贞. 球迷致西班牙的慰问信[J]. 新闻天地, 2004,(07)[7] 轻松一刻[J]. 阅读与鉴赏(初中版), 2003,(01)[8] 张黎夫,张大春. 对西、葡开辟新航路的再认识[J]. 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03)[9] 郑如霖. 关于西班牙和葡萄牙首先寻找新航路问题[J]. 历史教学, 1980,(04)[10] 赵俊.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远东“保教权”之争[J].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7,(06)1非制度因素与地位获得——兼论现阶段中国社会分层结构【作者】张宛丽【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刊名】社会学研究,1996年01期【摘要】本文认为目前存在的三种社会资源配置关系—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和社会关系网络,分别反映了两种形态的地位获得机制,即制度安排机制(权力授予关系、市场交换关系)和非制度安排机制(社会关系网络);非制度因素在中国社会群体成员地位获得中具有独特功能,并导致成员地位评价上的二元标准一身份标志上被动的“就范”与地位获得上主动的“自我实现”。
大国崛起西班牙葡萄牙
地圖的產生了特別的想
法就是向西走也可以到
東方,當時的哥倫布奇
時也曾經將想法給予葡
萄牙人但葡萄牙人不採 /2008/11/01.html
伊莎貝拉一世
信。
6
1492年4月17日西班牙與哥倫布簽訂了航海合約, 雙方簽訂國家的意志和航海家的願望結合在一起, 哥倫布被任命為發現地的統率,可以獲得發現地 的一切財富和商品的十分之一併一概免稅等,8月 3日哥倫布踏上甲板向西航行,無止盡的大海漸漸 引來了航行者的恐懼並且拒絕再航行。
9
同時西班牙再次出發1519年 9月20日又一個被葡萄牙冷 落的航海家麥哲倫帶著兩百 多的船員開始的人類歷史上 第一次環繞地球的航行。但 麥哲倫並無那麼幸運,1521 年9月5日18位環繞地球的倖 存者為在這次航行中所有去 世的航員祈禱包括了在菲律 賓被殺的船長麥哲倫。
/2008/11/01.html 麥哲倫
是葡萄牙跟西班牙
,五百年前這兩個
國家相繼成為全球
的霸主勢力範圍遍
及歐洲、亞洲、非
洲、美洲稱霸一個
世紀。
/2008/11/01.h3tml
恩李克是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的第三個兒子,就在恩 李克在十二歲時,1406年一本塵封已久的書籍的出版 引發了地理知識的革命,此時一場突如其來的大變故 又把葡萄牙推向歷史的前台,影響的正是歐洲人生活 中所依賴的香料,歐洲人對於香料的需求急迫且利潤 豐厚的香料貿易相繼被阿拉伯人汗土耳其人,歐洲人 急於擺脫困境因此開始到海洋尋求出路。
/2008/11/01.html
8
1498年5月經過四年的生死 考驗葡萄牙航海家達加碼 率領的團隊終於到達印度 的卡里卡特港,達加碼為 印度人帶來了基督教、香 料也實現了,達到了葡萄 牙人的目的也實現了恩李 克王子的願望。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亨利王子
葡 萄 的 初 期 历 史
伊贝洛族的初 期历史就是 被外族征服 的历史 ……
阿拉伯人
…… 罗马人
发展困境
• 免受瘟疫,人口急剧膨胀,国内种种矛盾高度激化 • 东北部西班牙城市的商路被限制,输入葡萄牙人生 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银数量的急剧减少 • 欧洲金矿的稀缺,铸造货币的黄金几乎完全依靠进 口。而黄金供应的不足,经济逼入绝境,葡萄牙进 入伊比利亚经济危机时期,面临着社会动荡的严重 问题。 • 地理位置不利,几乎没有什么内陆地区,加上人口 密集,内部资源稀缺 • 陆地上,强大的宿敌西班牙堵住所有向外扩张的路 径,
时势造英雄
亨利王子(1394~1460年)
亨利王子的特点
• • • • 虔诚的基督教徒 对政治没有浓厚兴趣 性格严谨而坚定,生活朴实 从小学习战略和战术、外交艺术、国家管 理、古代和现代的知识,而且博览群书 • 向往历险、战斗的生活 • 包容 • 等
亨利王子的贡献
• 1415年攻克重镇休达
• 在萨格里什开办世界上第一所航海学校、修建 天文台,研究所、图书馆、小教堂。 • 改进指南针、横标仪、象限仪,绘制地图。 • 鼓励建大船,造出多桅三角帆船 • 组织或是资助航海探险,去世时非洲海岸线已 经绘制4000公里。 • 开创奴隶贸易,掠夺财富,成立皇家非洲公司
葡萄牙
亨利王子
葡萄牙的地理位置
葡萄牙的历史简介
• 1143年成为独立王国。 • 15—1 8世纪在非、亚、美洲建立大量殖民地,成为 海上强国。 • 1508年被西班牙侵占。 • 1640年摆脱西班牙统治, • 1703年沦为英国附属国。 • 1891年成立第一共和国。 • 1 926年5月建立军人政府。 • 1932年,萨拉查就任总理,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 • 1 974年4月25日,一批中下级军官推翻统治葡40余 年的极右政权,开始民主化进程。
大国崛起西班牙葡萄牙主要内容
大国崛起西班牙葡萄牙主要内容简介: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葡萄牙一代代航海家们开辟了从大西洋往南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线;在伊莎贝尔女王的资助下,哥伦布代表西班牙抵达了美洲。
当麦哲伦完成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由地理大发现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世界,世界性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性落幕……聆听历史是一种伟大的智慧,回望大国风云,让历史照亮我们未来的行程……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拉开了真正世界意义上的大国之旅的序幕。
是什么让它们在16世纪初迅速强大又迅速衰落?为什么大国之争一开始就是争夺海权?海洋,是大国崛起的决定性因素吗?1.一颗胡椒引起的地理大发现1500年以前,葡萄牙一直是贫穷的代名词,这片以捕鱼为生的土地数千年来都生活在贫瘠之中。
那时,世界一片混沌,亚洲只是传说,美洲更是闻所未闻,为何安分守己的葡萄牙人要冒险闯荡大西洋?他们完全是被逼上梁山。
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欧洲人都靠香料来保存食物。
然而,欧洲离盛产香料的东方万里之遥,伊比利亚半岛离香料更加遥远。
中世纪,香料传输之路一开始被阿拉伯人垄断,后又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伴随着多邦国之间大大小小的战争,香料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没有香料,便不能保存食物,肚子就会挨饿。
怎么办?国家层面、宗教层面、世俗百姓都希望尽快解决这个困境。
葡萄牙没能通过战争打开局面,只好将眼光投向了汪洋大海。
2.穷则生变葡萄牙的领导人,伟大的航海家恩里克王子,成为了海洋探索的第一人。
他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了伟大的航海计划,资助航海家远行,使得非洲西海岸的版图首次出现在欧洲地图上。
大国崛起(一)之葡萄牙
大国崛起(一)之葡萄牙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成为人类历史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随着海上航线的开辟,国与国之间的距离被拉近,由此也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留下了各具特色的经验和教训,更使世界近现代史进入了一个高潮迭起的激荡时代。
建国:1143年光复领土,是欧洲大陆上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语系:葡萄牙语,属印欧语系中罗曼语族下的西罗曼语支。
宗教:天主教为主。
崛起之路:15世纪,土耳其阻断了欧亚贸易的陆上通道,也阻断了东方香料(胡椒粒:用于食物的保鲜。
在14、15世纪欧洲主要依赖香料保鲜各种食物)的输入,香料的价格在欧洲市场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出于对东方香料的渴求和急迫,葡萄牙把目光投向海洋,寻找出路。
15世纪,葡萄牙王子恩里克建立了人类第一所航海学校,并为航海而建了天文台和图书馆;改进中国指南针,改造传统欧洲海船便于远航;组建了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把数学、天文学理论应用于航海,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将航海作为国家计划,由恩里克王子主持,航海成为有组织有系统的任务和策略。
21年后,恩里克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动;1443年,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在此之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现在他们对大海有了全新认识。
之后非洲的象牙、黄金、胡椒源源不断涌入里斯本,充满了国库;1460年,葡萄牙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已经达到了4000多公里,这一年恩里克去世。
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发现了非洲“风暴角”,国王诺昂二世,将其改名为“好望角”,通往东方的商路即将打通;1498年,终于开辟了经非洲好望角到达印度的海上航线,成为当时欧洲大陆上第一个打通“海上东方航线”的国家。
之后,在坚船利炮的猛烈攻击下,一个个海上交通战略要点,相继成为葡萄牙的囊中之物,利用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50多个据点,葡萄牙垄断了半个地球的商船航线。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1集 海洋时代(开篇暨葡萄牙、西班牙)
《xx崛起》解说词第1集完整介绍:导语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片头】【片名:xx崛起】【序】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
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
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
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本集片名:第一集xx时代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曾经的边缘小国,却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曾经的边缘小国,却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葡萄牙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部,这个面积和资源都赶不上中国的福建省、似乎无足轻重的小国,却以当时不到100万的人口,拉开了人类大航海的序幕,使被海洋隔绝的人类联系得以紧密起来,并在几十年间奇迹般地崛起,成为西欧最富有的国家之一,一度与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
葡萄牙国旗大航海时代,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大分水岭,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人类从陆地走向海洋,从海洋走遍世界,开始了对整个地球的探索之旅。
葡萄牙的诞生葡萄牙是大航海时代最早的海上强国,但是,这个海上的强势民族在强大以前的历史,则完全是一部被征服史,直到公元1279年,葡萄牙和西班牙签订《奥卡尼塞许条约》,它才成为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一个独立国家,也是十四世纪欧洲的第一个独立国家,当时西班牙还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直到15世纪才独立。
伊比利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上很早就有人类活动,阿尔塔米拉石洞里的岩画是旧时代现存人类的代表作之一,从公元前十一世纪到公元五世纪之间,先后遭到伊贝洛族、塔尔提西奥族、腓尼基人、希腊人和凯尔特人的入侵,先后影响着此地区文明的发展。
伊比利亚半岛经过罗马人和日耳曼人的统治后,绝大多数人成为了基督教的忠实信徒,在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了大半的伊比利亚半岛,为了光复国家,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基督徒们掀起了宗教狂潮,展开了反对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的入侵,进行一场长达近千年的光复运动。
公元1143年,独立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它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并且成为了欧洲最早实现民族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国家。
光复运动后期的伊比利亚半岛形势探索的开端独立后,葡萄牙面积狭小,资源有限,国王、贵族、贫民都有法律保障的权力,国王不能无限压榨,迫于发展的需求,三面都被陆地包围的葡萄牙唯有将目光看向了海洋,在当时被称为“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14世纪,鼠疫几乎横扫了整个欧洲,15世纪,摆脱了蔓延欧洲的疾病后,欧洲大陆经济开始复苏,人口恢复,对商品和货币(贵金属)的需求量猛增,而政治稳定和免于鼠疫的葡萄牙更是人口急剧膨胀,葡萄牙人的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银等物品的价格也随之暴涨。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
葡萄牙可以称得上是第一个殖民大国。
仅仅凭借“先机”,面积和资源甚至比不上我们福建省的它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垄断香料贸易,揭开罪恶的黑人贸易的序幕,大量流入黄金,奇迹般崛起称为西欧最富的国家之一,一度和比邻的西班牙瓜分了整个地球。
葡萄牙位于伊比丽亚半岛,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两大宗教在地中海西端对峙的前沿。
葡萄牙原来是雷翁王国的一个周,当时的雷翁王国国王是所有西班牙基督教国家的王。
他任命自己的女婿恩里为葡萄牙伯爵。
1143年,葡萄牙王国自主。
小国葡萄牙拉开航海扩张有其独特的原因。
首先是政治制度的原因。
当时的葡萄牙国内政治稳定,有能力进行大规模的探险。
其次是地理原因。
重所周知,葡萄牙三面陆地,比邻强国,而自身又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除了从海上寻求出路,别无办反。
最重要的是为了寻求黄金白银、香料。
这两者的关系是十分紧密的。
香料对于欧洲人有着超出我们想象的意义。
除了用于制造香水,香料最重要的用于调味。
欧洲人喜欢肉食正如日本人离不开鱼一样,而平淡无味的肉食一旦加上香料的佐味,变得十分可口。
吃惯了盐渍肉的欧洲人再也离不开香料啦。
但是高质量的香料来自于印度群岛和亚洲南洋诸岛。
而与东方交流的商路掌握在阿拉伯人手中,而贸易则垄断在威尼斯商人手里。
于是,为了得到香料,葡萄牙不得不使大量的黄金白银流入东方。
葡萄牙如果金子银子多也就罢了。
可是问题是,它拥有的不多。
于是就闹起了金银荒。
偏偏这个时候马可波罗爷爷的《马可波罗游记》终于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照耀下,渐渐显露其真实性。
于是,所有人都被游记中,那个繁华得不像样,富饶的不像样,遍地是黄金,处处有宝贝的神秘而妖娆的东方诸国所吸引了,心,蠢蠢欲动。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传教。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不同,总是希望能把教传遍整个世界,恨不得所有人都只信奉基督。
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基督教是很富于侵略性的。
它浸淫着普世主义,拥有唯我独尊的上帝观,还膨胀着吓人使命感,老是要强迫别人信它(当然,现在应该另当别论)。
葡萄牙崛起的原因
论葡萄牙崛起的原因葡萄牙的崛起是历史的偶然,同时也是历史的必然。
在葡萄牙崛起前夕,它还只是一个伊比利亚半岛的弱小国家,然而幸运之神降临这片土地上,带给了葡萄牙无上的光荣。
同时,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就在葡萄牙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探索并从中获利的近一个世纪里,欧洲的其他地区还在中世纪的封闭中明争暗斗:英格兰和法兰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贵族之间战争不断;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邦国在进行着远交近攻的游戏;意大利的城邦正享受着传统贸易带来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而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还在为光复国土而战。
不论是必然还是偶然,它必有其原因,而我认为以下因素是葡萄牙崛起不可或缺的:一、强烈的宗教热情“1498年5月,经过四年的生死考验,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率领的船队终于抵达印度的卡利卡特港......当印度人问他们到来的目的时,达"伽马很简练地回答说:“基督徒,香料”。
这正是葡萄牙孜孜以求的目的,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难探索,恩里克王子的愿望终于变成了现实......”——《大国崛起》“基督徒”被放在航海目的的首位,高于贸易的目的,这个出自《大国崛起》的词语真正揭露了宗教热情在地理大发现中的作用。
葡萄牙远航事业最大的目的是宣教、并寻找传说中东方的基督教“普莱斯特•约翰”的国家,从而与之夹击北非的穆斯林。
在远航大西洋、印度洋时,他们驾着漏水的破船,吃着发霉的食物,如果没有传播基督教的使命,没有那种神圣的使命感,他们肯定无法开辟新航线到达他们梦想中的东方。
二、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香料的巨大需求葡萄牙是早期重商主义,按照重商主义理论,财富唯一的表现形式是贵金属,简单地说就是金和银。
金银是货币,它们不是财富本身,而是财富的衡量标准或保存手段。
大国崛起观后感至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大国崛起观后感至西班牙葡萄牙荷兰15世纪,欧洲最早诞生的两个民族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国家力量支持下进行航海冒险,然后,开辟了一条条新航线,发现了一片片新土地,原先割裂的世界终于连接成一个整体,世界*大国也就此诞生。
葡萄牙和西班牙在相互竞争中瓜分世界,依靠新航线和殖民掠夺建立起势力遍布全球的殖民帝国,并在16世纪上半叶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最初崛起的大国。
但是,这两个依靠掠夺迅速崛起、却在战争中挥霍财富而没有发展工商业的帝国很快盛极而衰,世界舞台上的第一场大戏悲剧*落幕。
葡萄牙这个15世纪时人口还不到100万的小国,能够第一个崛起,首先是拥有一个统一的基础。
当中世纪的城邦还在一片混战时,葡萄牙作为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诞生了。
在整个欧洲渴求于香料的进口,而陆地贸易又为中亚国家垄断的背景下,恩里克王子拿起托勒密早已发黄的地理学指南,以一个统一的国家作后盾,倾举国之力,向着海洋进发,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
西班牙几乎是又一个葡萄牙的模板,不同的是他的统一略迟于葡萄牙,但他包容和接纳了被葡萄牙拒绝的哥伦布,麦哲伦。
一个国家能够坐下来和一个航海者讨价还价,用新开垦的殖民地的统治者的条件换取航海家冒险的探索,这是何等的胸襟和远见。
在对于香料的渴求,对于宗教的狂热共同激励下,这个两个伊比利亚半岛的邻居最终携手统治了世界,为人类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地球版图,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
但是巨大的财富只带来了奢靡,两个最早的富人没有用财富改变自己,最终也只有静静的失落。
统一和稳定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基础,宽容和适度的忍让也是成就大国的重要条件。
但在获得财富,增强国力之后,骄傲和放纵终会使财富流失,国力衰败,只有理智地运用现有资本,认真地规划未来,才能使一个国家持续发展。
地处西北欧、面积只相当于两个半*的小国荷兰,在海潮出没的湿地和湖泊上,以捕捞鲱鱼起家从事转口贸易,他们设计了造价更为低廉的船只,依靠有利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商业信誉,逐渐从中间商变成远洋航行的斗士。
大国崛起葡萄牙100字观后感(精选5篇)
大国崛起葡萄牙100字观后感(精选5篇)大国崛起葡萄牙100字观后感篇1胸怀祖国,放眼世界。
读诗,使人明智;读史,使人睿智。
当我看了《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时深深地感到,历史的车轮,势不可当,他造就了无数英雄的豪情壮志,使其为后人千古铭记……而我,也通过《大国崛起》增长了知识,拓展了智慧,有了一些收获。
大不列颠帝国的繁荣从伊丽莎白一世时代开始,但真正让这个国家走向顶峰却是从工业时代开始的。
有人评价说:牛顿发现了进入工业时代的“钥匙”,瓦特拿着“钥匙”开启了工业时代的大门,而亚当斯密却倡导了自由贸易的市场经济法则。
没错,牛顿发现了“牛顿力学定律”,把人们从迷信神学转变到了崇尚科学,把我们现在认为“很弱智”的问题解决了,让人们了解了世界的运转方式,并悄悄地告诉了当时的人:工业时代将会很快来临。
而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向人民宣告了:工业时代已经来临了。
亚当斯密发现了自由市场那只“无形的手”,让人民清楚地认识到工业时代的本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自由的市场经济。
英国在18世纪工业时代把英国领上了世界大国的舞台,也让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
《大国崛起》这个节目的确是一个增长知识拓展智慧的的好地方。
在近现代以来的世界舞台上,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先后登场,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
岁月悠悠,有些历史已经永远地消逝。
葡萄牙和西班牙的航海探险、荷兰的大型商船队、英国全盛时期的第一届万国工业产品大博览会、攻陷巴士底狱、德国第一个火车站、美国黑船逼迫日本开国、彼得大帝兴建圣彼得堡、苏联讨论第一个五年计划、五月花号抵达美洲……这一幕幕历史的缩影,在《大国崛起》中为我们所呈现,这也是中国电视人以电视传媒这一特别的载体来展现近现代世界发展的一次实践。
《大国崛起》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我们当下的现代化发展寻找镜鉴;试图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试图在风云四起的历史变迁中,寻找推动我国发展的根本力量。
大国崛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篇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大国崛起》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篇班级: 国际货币12姓名: 翁肖莹学号: 310363一、葡萄牙葡萄牙是一个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小国, 面积只有92391平方公里。
但就是这个国家, 却成为了拉开欧洲向外扩张大幕先行者。
葡萄人首先是在与阿拉伯人战斗中成长起来。
公元前2, 罗马人结束了西班牙战局后, 葡萄牙地域斯伟魏人前后被日耳曼和阿拉伯人征服, 知道1095年阿方索六世在反抗阿拉伯人统治过程中夺取了葡萄牙地域。
书中介绍到, 葡萄牙人为何会成为欧洲向外扩张先行者, 有三个关键原因: 一个是葡萄牙当初中国政治稳定, 有能力进行大规模探险活动; 一个是葡萄牙三面背陆地包围, 要发展, 除了进行海上探险外别无她途; 还有一个是葡萄牙中国面积狭小, 资源有限, 国王受法律限制, 不能无限压榨, 只能将目光转向海上。
其实十五世纪欧洲, 包含葡萄牙在内向外扩张最关键原因在于寻求财富和寻求灵魂。
寻求财富, 当然就是白银黄金等贵金属还有上流社会贵族喜爱香料。
欧洲经济恢复造成了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 带来问题就是货币不足, 贵金属在与阿拉伯人交易中大量流向东方, 造成了金银供不应求, 物价飞涨。
同时, 基督教在欧洲已经占据了很关键分量, 她们也期望经过新道路去包抄穆斯林, 达成思想上统治。
就这么, 黄金、香料、基督教三大动力都指向了东方, 东方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欧洲人, 开辟去东方航海新道路。
从这里我们能够知道, 葡萄牙发展是以脱离封建统治为基础, 作为第一个脱离封建统治国家或者说地域, 葡萄牙在中国政治环境引导下, 为了国民和贵族共同利益, 没有压榨, 就必需选择开辟新市场, 寻求新财富起源。
而从她们动力中能够看到, 黄金作为财富象征, 当然是她们寻求关键, 基督教是为了在思想上取得统治地位, 而最尤其一个, 不得不说, 香料, 这一个在古代中国并不占到什么比重词语, 在欧洲竟然占着如此关键地位, 不得不说, 欧洲大陆是一片资源极其匮乏大陆。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西班牙地理大发现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西班牙·地理大发现
自土耳其垄断东西方贸易,葡萄牙人就不断探索从海上通往中国和印度的通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开辟出了一片崭新的世界。
葡萄牙王子恩里克,首先推起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五条轮船就开始了探索海上未知之迷。
现科英布拉王室图书馆里,收藏着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所著的《地理学指南》。
在这张地图里,托勒密犯下许多错误,在那时大家都只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地图上大大小小的国家连成一片,人类还未探索出我们所生活的地方到底是怎么样的。
带着这样的问题,葡萄牙人再次出发了,他们从欧洲的天涯海角罗卡角出发。
诗人卡蒙有名著的诗描写这个地方“陆地从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
他们夜以继日的航行,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地方,在那里遇上风暴,死里逃生,国王把这个地方取名为好望角。
他们的发现在欧洲引起了轰动。
西班牙人从那时起,也开始研究海上文明。
在葡萄牙被冷落的歌伦布投靠了西班牙,并受到西班牙人的重用,他带着一群人开始探索向西行是否也能到达中国和印度。
歌伦布带领船队在海上航行了几个月,都没有发现大陆,他偷偷地调整计程工具,每日少报一些公里数,以减轻远离大陆给船员带来的心理压力。
后来船员们都开始反抗,要求沿原路返回,哥伦布坚持着,就在大家都绝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他们终于看见陆地了,然而这块陆地并不是中国和印度,是一块新的大陆——美洲大陆。
西班牙人欢呼着,庆祝哥伦布的成功。
然而西班牙人并没有停下探索未知世界的脚步。
1519年9月20日麦哲伦开始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形,解开了人类几百万年的未解之迷。
江畅。
葡萄牙的崛起
葡萄牙的崛起葡萄牙的崛起,开始于15世纪的亨利王子时代。
流行于14世纪的鼠疫夺去了欧洲2400万人的生命,葡萄牙人以其强壮的体魄和强大的免疫力避免了这次浩劫。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免受鼠疫灾害的葡萄牙人口急剧膨胀,国内种种矛盾高度激化。
同时,由于从东北部西班牙城市运入葡萄牙的商路被限制,输入葡萄牙人生活必需品如香料、糖、金银数量的急速减少,价格暴涨,生活水平下降。
更为严峻的是,由于欧洲金矿的希缺,葡萄牙铸造货币的几乎黄金完全依靠进口。
而黄金供应的不足,使得市场上货币成色下降,信用降低,将葡萄牙的经济逼入绝境,葡萄牙进入了伊比利亚经济危机时期,面临着社会动荡的严重问题。
葡萄牙国土是一块狭长的沿海土地,几乎没有什么内陆地区,加以人口密集,内部资源希缺,依靠内部机制解决社会矛盾毫无可能,只有寻求外向的扩张,转嫁经济危机。
陆地上,强大的宿敌西班牙堵住了葡萄牙所有向外扩张的路径,因此,谋图海上的发展成为葡萄牙求取生存的唯一手段。
当时马可波罗的“游记”盛行于欧洲,东方成为欧洲人概念中财富与黄金的同义词,欧洲各国纷纷谋求与东方的贸易。
解决葡萄牙经济危机最需要的是黄金,因此,葡萄牙迫切的需要开通东方的航道,寻求与东方的贸易。
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的关系,在探索新航路方面,意大利人拥有当时欧洲最发达的航海技术,然而,为求取民族的生存,葡萄牙人在欧洲捷足先登,最早开始了向东方的扩张。
葡萄牙此时正处于“航海家亨利”统治时代。
亨利是葡萄牙历史上最为雄才大略,富有战略眼光的领袖。
亨利王子生于1394年,其父是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母亲是莎士比亚在《理查二世》中写到的冈特的约翰的女儿菲利芭。
1415年,葡萄牙国王若奥一世携王子亨利一起,出动战船200艘、海军1700人、陆军19000名,突如其来地占领直布罗陀海峡南岸的休达城,控制了地中海与大西洋的交通咽喉,全面由海路向未知的世界进军。
休达城战役标志着葡萄牙向世界扩张的开始,也正是这一战,令亨利王子一战成名。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读后感
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读后感《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是一本由美国历史学家J.H. Elliott撰写的历史研究书籍。
该书主要讲述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国家崛起和对世界的影响。
阅读这本书,我深受启发。
对于我来说,这更像是一次培养历史意识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次阅读。
笔者J.H. Elliott凭借其敏锐的历史感,渊博的历史知识以及出色的文笔,展示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特色和发展历程,让我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了大国崛起的历史进程。
实际上,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不仅是一对明显的制造商和金融中心,也是一个知识和智力交流中心,当时欧洲的学者把它视为人文主义的天堂。
更重要的是,这种交流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和印度等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发展。
阅读这本书,我才意识到葡萄牙和西班牙对全球贸易和文化的影响和重要性。
另外,我相信这本书也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
该书提供了广泛而深入的历史知识,从来自伊比利亚半岛的探险家到前往非洲和美洲的学者,以及著名的诗人和画家等等。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人物和他们的故事,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的发展。
此外,通过这本书,我认为我们也可以从历史的经验中获得启示。
通过认真推敲历史课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学习如何从历史经验中汲取经验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助于人们更好地浸入当今社会中。
总之,《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是一本令人着迷的历史研究书籍,让我对世界历史感到更深层次的兴趣。
它不仅是发扬人类文明进步的故事,也是一个无数历史文明碰撞和融合的证明。
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完美地介绍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文化和历史,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使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释放出历史中的许多精华。
阅读这本书,我相信我们都会更深地了解人类的前途和历史的用处。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观后感(精选22篇)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观后感(精选22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候,最关键的观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国崛起之葡萄牙观后感篇1我是四年之前去的葡萄牙,并且只去了两个城市,首都里斯本和盛产葡萄酒的波尔图。
看央视的纪录片《大国崛起》,第一集海洋时代,开启欧洲现代文明的就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两个并不是特别突出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萨格里什,罗卡角,恩里克,迪亚士,达伽玛,卡蒙斯…一个个熟悉的地名,人名,不断在脑海中浮现,那一回,我也正是沿着他们的足迹,在葡萄牙寻找历史的记忆…葡萄牙位于欧洲大陆的最西端,罗卡角就是欧洲大陆每天最后看到日落的地方。
在茫茫的大西洋边上,竖立着一座十字架碑,上面刻有一行字“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当年,迪亚士,哥伦布,达伽玛,麦哲伦,正是从这里出发,开辟海上新航线,发现新大陆…为什么会是葡萄牙?仅仅是因为他临近海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其实,翻开历史,这里面有太多的必然和偶然的因素。
葡萄牙是欧洲大陆第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强大的王权为大航海事业提供了充足的物质与精神上的条件。
事实上,葡萄牙的航海事业的兴起,与葡萄牙王室的恩里克王子密切相关,这样一位终身未婚,在萨格里什苦修了四十五年的圣徒,正是在他的组织与感召力下,集结来自欧洲,来自阿拉伯的专家学者,改进指南针,改进帆船,开设航海学校,为远洋航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尽管恩里克王子自己一生都从未出过海,但是,欧洲早期的每一次航海创举,都和他密切相关。
而也正因为是强大的国家机器做后盾,葡萄牙人从罗卡角出发,绕过非洲大陆的最南端,达到了印度,而麦哲伦,更是环游了世界…里斯本的热罗尼姆斯大教堂是葡萄牙的精神圣地,这里长眠着两位对葡萄牙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历史巨人,大航海家达伽玛和大诗人卡蒙斯。
从教堂的正面,进门就是两幅精美的石棺,左边是达伽玛,右边是卡蒙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葡萄牙航海纪念委员会主席 若尔金·麦哲伦:
这本书和希腊其他学者的许多作品一样,在当时一度被世人遗忘。其间,在亚洲,这本书并没有被遗忘。而在西欧,一直到1406年才在意大利被关注,从15世纪末期开始被印刷出版,才得到较为广泛的流传。
Hale Waihona Puke 尽管从今天看,托勒密绘制的世界地图谬误百出,比如,非洲和南极紧紧相连,除欧洲、亚洲、非洲以外,世界是一片漫无边际的海洋,赤道没有动植物生存等等,但在当时,它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神话和道听途说的游记,仍然提供了许多较为可靠的地理信息。
这个船型的纪念碑,是1960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的,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正是海上之路使葡萄牙摆脱了贫穷和落后的境遇,正是在恩里克的带领下,葡萄牙启动了征服大海的行程。
恩里克出生在1394年,是葡萄牙国王若昂一世的第三个儿子。
1492年1月2日,在西班牙军队的猛烈攻击下,摩尔人弃城投降。长达八个世纪的战争宣告结束。伊莎贝尔女王亲吻了格拉纳达的土地,与她的丈夫费尔南德国王一起进入阿尔汉布拉宫。
而就在西班牙的统一刚刚完成的时候,历史给西班牙送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随着女王进入格拉纳达的队伍中,有一位等待女王召见的热那亚人,他就是后来名动天下的克里斯托夫·哥伦布。
但就在公元1400年以后的两百年间,欧洲绘图人笔下的几大块陆地宛如正在成长的胚胎,逐渐由模糊的团状,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熟悉的清晰可见的模样。
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的文明间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世界真的是托勒密描绘的这个样子吗?大西洋真的无法航行吗?巨大的问号折磨着欧洲大陆,也燃烧着痴迷于地理学和航海战略的恩里克王子。
与此同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变故又把葡萄牙推向了历史的前台,撬动历史的主角就是这些今天看起来毫不起眼的胡椒粒。
今天,连欧洲人自己也很难理解,他们的祖先为什么会对香料如此依赖!
公元1500年前后,中国正处在明朝统治之下。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但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
阿拉伯和印度的商人与欧、亚、非大陆继续着商业往来,但他们的活动范围基本上局限在印度洋沿岸。
这是当时欧洲人笔下的世界,已知的三块大陆——欧洲、亚洲和非洲,分别由三个信奉基督教的国王统治,其他地方都是混沌未开。
格拉纳达是今天西班牙境内最具有伊斯兰风情的城市,伊斯兰建筑的经典之作阿尔汉布拉宫,经过了几个世纪的火灾兵难,仍然优雅端庄。
五百多年前,西班牙光复运动的最后一仗就在这里进行。1490年春天,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率领十万大军包围了格拉纳达。
西班牙军事史学家 胡利奥·佩尼亚兰达·阿尔瓦尔:
西班牙王国的重建,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收复失地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了整整八个世纪。到15世纪,格拉纳达王国还处于穆斯林信徒摩尔人的统治之下。
在格拉纳达对面的这座石头城堡里,伊莎贝尔女王亲自督战。这位女王平素一身洁白,每天要沐浴更衣四次,美貌曾惊艳欧洲王室。但此次她发下重誓:不夺取格拉纳达决不脱下自己的战袍。
漫长的两千多年,眼泪、创痛和牺牲终于换来了宝贵的自由。
公元1143年,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葡萄牙,在光复领土的战争中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罗马教皇的承认,这是欧洲大陆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12和13世纪葡萄牙的特点是,它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国家,而是人民的王国,葡萄牙的国王不仅受到贵族、也就是他的臣属的支持,而且得到百姓的拥戴。
而葡萄牙的邻国西班牙还在为光复国土而战。
到1460年,被葡萄牙绘在地图上的非洲西海岸已经达到了4000公里。就在这一年,恩里克去世了,这个终生未婚、在萨格里什苦修了45年的圣徒又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虽然恩里克一生从未亲自出海远航,却无愧于“航海家”的称谓,因为欧洲航海界所有载入史册的伟大发现,都是以他倾一生之力组织实施的航海计划作为起点的。
葡萄牙历史学家 J·H·萨拉依瓦: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
通过二十多年理论和实践的探索,原来神秘莫测、令人望而生畏的大西洋逐渐显露出一些规律。葡萄牙人终于向南出发了。
第一集 海洋时代
征服是从被征服开始的。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两千多年中,伊比利亚半岛上战火连绵不断,这块土地曾先后被罗马人、日耳曼人和摩尔人征服。正如一个个奋不顾身的斗牛士,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同入侵者的抗争,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种仿佛根植于基因中的追求刺激、喜欢冒险的豪情。
幸运的是,就在葡萄牙大张旗鼓地进行海洋探索并从中获利的近一个世纪里,欧洲的其他地区还在中世纪的封闭中明争暗斗:
英格兰和法兰西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贵族之间战争不断;
德意志土地上大大小小的几百个邦国在进行着远交近攻的游戏;
意大利的城邦正享受着传统贸易带来的最后一段美好时光;
但若昂二世却郑重地将这个名字改为“好望角”。现在,只要再努一把力,葡萄牙人就能到达梦寐以求的东方。商路即将打通,意味着财富的香料贸易很快就要掌握在葡萄牙的手中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葡萄牙遭遇了一个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刚刚统一的邻国西班牙。那么,西班牙人将凭借什么和葡萄牙竞争呢?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 副校长 路易斯·亚当·达·丰塞卡:
随着海外扩张的继续推进,人们到达了越来越多的海域,于是形成了对“大海洋”、即今天的大西洋的全新认识,过去人们认为,“大海洋”仅仅是一个沿海狭长的海域,现在他们发现,这个大海洋比他们想象的大得多,它同时向南、向西无限地延伸。
随着葡萄牙人沿着非洲西海岸,一路向南,源源不断的黄金、象牙以及非洲胡椒涌入里斯本,充满了葡萄牙的国库。
从当时已经普遍传播的地圆学说中,哥伦布产生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向西走也能到达东方。哥伦布相信,他的航海计划能很快将欧洲人带到东方,但是,在此前的六年中,哥伦布在葡萄牙却一直遭受冷遇。
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五百年前,他们相继成为称雄全球的霸主,势力范围遍及欧洲、亚洲、非洲和美洲。
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推动小小的伊比利亚半岛征服海洋、进而主宰世界长达一个多世纪呢?
【导 语】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在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当时的欧洲正从蒙昧的中世纪走出,发轫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如星星之火逐步燎原,科学和人文的思想一点、一点地照亮了欧洲的天空。
就在恩里克王子12岁的时候,1406年,一本尘封了一千两百多年的书籍的出版,引发了一场地理知识和观念的革命,这就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著作——《地理学指南》。
每个到葡萄牙游览的客人,罗卡角是必然的选择,这里是欧洲的“天涯海角”,是远航的水手们对陆地的最后记忆。
刚刚进入秋天,冰冷的海风已经吹打得游人无法立足!
千百年来,这块伸入海水的巨石就像一个孤独的老人,无奈地守望着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守望着欧洲的梦魇。直到16世纪,葡萄牙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诗人卡蒙斯在搏击大海的征程中创作了史诗《葡萄牙人之歌》,罗卡角才一扫往日荒凉、失落的阴霾,一跃而成为欧洲人开拓新世界的支点。
“陆地在这里结束,海洋从这里开始。”
一天天,一年年,有的人回来了,有的人消失了。
公元1443年,在恩里克王子的指挥下,从罗卡角出发的葡萄牙航海家穿越了西非海岸的博哈多尔角。在此之前,这里是已知世界的尽头。
为了这一天,恩里克王子和他的船队已经奋斗了21年。
与中国郑和的混合舰队相比,葡萄牙人的两三条帆船微不足道,但是,凭着爱冒险的天性、对财富的渴望以及强大的宗教热情,葡萄牙人终于冲破了中世纪欧洲航海界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极限。
西班牙皇家国际战略研究所 研究员 卡洛斯·马拉穆德:
在当时,14、15世纪的时候,保存食物的方法主要是依赖香料,因为当时没有冰箱。所以欧洲人对于香料的需求十分急迫,香料在欧洲市场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利润丰厚的香料贸易,先是被阿拉伯商人垄断,接着,商路又被突然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阻断。欧洲急于摆脱困境,不论是神圣的宗教,还是世俗的商业,都希望能找到强有力的措施来扭转这种局面。在陆地上的军事突围失败之后,焦躁不安的欧洲人开始到海洋寻求出路。
【 序 】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
强大的王权使葡萄牙人有了强烈的民族归属感,但实现国家的强盛却还有很长一段路程。葡萄牙只有不到十万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资源十分匮乏,东面近邻的绵绵战火,又不断侵扰着这块贫瘠的土地,独立之后的葡萄牙王国在经历了两个世纪之后,也依然是危机四伏、风雨飘摇。
这个率先建立的民族国家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强大的君主制将会给它带来什么?葡萄牙民族的未来在哪里?一直靠近海捕捞谋生的人们,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被称作“死亡绿海”的大西洋。
公元1487年7月,恩里克去世27年之后,葡萄牙航海事业的继承者若昂二世国王,派迪亚士率三艘帆船继续沿大西洋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