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

合集下载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

课题1.认识原子的看法,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像、相异和互相关系。

2.介绍人类对物质构造的认识史知识与技术3. 认识原子的实质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教学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构成的关系目标过程与方法1. 用原子和分子的看法加深对化学反响实质的理解2. 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识题感情、态度和 1. 体验物质是无穷可分的,但需要具备必定的条件2. 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展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价值观教学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的形成重点教学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的形成难点教学议论法,解说法方法教学教课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过程课前什么是分子怎样用分子的看法解说物理学生主持人出示问题,其余展示变化和化学变化同学抢答,教师评论导入大家学习了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分子,教师叙述,学生聆听新课自然界大部分物质都是由各自的分子构成的。

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阅读察看图 2- 7 氧化汞的新知子(一)分解,议论沟通,教师解说氧化汞的分解分组议论,教师小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分子与原子的差别:化学变化中能否可分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特征相像。

47 页检查站学生填空,教师评论知识视窗原子-分子论的提出学生阅读,教师解说相对原子质量:定义( P52)教师解说,学生聆听计算公式:( P52)学生练习特别说明:比值、单位是一、常采纳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课堂《打好基础》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评论练习小结相对证量并不是原子的真切质量,是相对证教师解说,学生聆听量,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原子数量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作业 1.阅读教材内容布置 2.《打好基础》本节课后作业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一、原子1.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全国一等奖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全国一等奖

§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离子教学设计北重四中化学组乔琳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典型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判断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得失情况,初步认识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2、通过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视频以及现场课本剧表演演示NaCl的形成过程,掌握离子的形成过程并得出离子的概念,知道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3、通过例举常见的离子符号,得出离子的分类并能规范书写离子符号;4、通过对比原子和离子的定义、结构、符号,掌握原子和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重点离子形成的过程教学难点原子、离子的相互转化;规范书写离子符号课型新课课前准备导学案、教学g2、Ca2、Al3、H、K、NH4Cl-、O2-、F-、S2-、OH-、SO42-、CO32-1、离子的分类:(2类)——失正得负阳离子:带正电的离子离子阴离子:带负电的离子【思考】哪些原子易形成阳离子哪些原子易形成阴离子所有的原子都可以形成离子吗【归纳总结】能判断电子的得失情况通过钠与氯气的实验探究学习,并引出离子的相关概念。

将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讨论总结为主,注重举一反三。

钠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钠离子,带正电氯原子要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带负电【过渡】对于原子来说,可以用符号来表示,那么离子也同样也可以用离子符号来表示。

通过对比钠原子和钠离子结构示意图分析。

质子数没有改变,仍然是钠,而钠离子和钠原子相比,多带了1个单位的正电荷,所以我们将电荷和电性正负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1省略不写。

【举一反三】请同学们书写镁离子的离子符号。

(Mg2)【学生总结离子符号书写步骤】二、离子的表示——离子符号(1)书写步骤:(3步)①写其元素符号;②根据核外电子排布确定达到稳定结构时所带电荷数,书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当所带电荷数为1时,省略不写;(数字在前)③确定离子所带电荷的正负,书写在右上角电荷数之后;(符号在后)(2)离子符号中数字表示的意义总结:①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②离子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3)离子结构示意图注意:形成离子时,质子数不变。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河北省市级优课)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是真实存在的,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2)理解并掌握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以及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熟悉的分子结构模型初步认识原子的真实存在以及分子和原子的关系。

(2)将宏观变化引向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原子、理解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掌握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3)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2、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难点1、认识原子是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

2、对宏观现象和微观本质间相互联系的分析、推理,建立微观粒子想象表象并进行体会。

3、用微观知识解释化学变化的本质。

三、教材分析原子和离子是初中学生接触到的比分子更微小的粒子。

通过对分子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微观世界已有所了解并开始初步探索物质构成的奥秘。

本节内容,学生还要对微观世界的探索继续深入。

该节的知识结构以分子为基础,原子为主线,介绍了原子的真实存在,原子的性质,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化学变化的微观本质等知识。

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在整个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对学生了解微观世界,形成微观想象能力至关重要。

而且还是继续学习物质结构、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解释许多化学反应实质的基础。

四、学情分析分子和原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粒子,本课题之前学生虽然已经学习了分子,但是依然主要是宏观的化学思维,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微观粒子概念,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分子和原子的认识依然存在突出的障碍。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3)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3)

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氯化钠的生成,使学生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教学重离子的形成与写法教学难离子的形成与写法教学方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氯气、钠、集气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课前展示1.不同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什么2.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符号及数字有什么含义学生主持人提问,其他同学抢答导入新课原子不显电性,在化学变化中,有的原子失电子,有的原子得电子,之后原子就带上了电荷,这样就变成了另一种微粒――离子。

教师讲述,学生倾听探索新知[观察活动]钠在氯气中的燃烧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教师小结,学生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教师详细讲解,从而得出离子的概念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师讲解,强调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离子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

如:阳离子:Na+、Mg2+、Al3+ 等阴离子:Cl-、O2- 等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课堂小结教师讲述,学生倾听,并提出置疑。

随堂练习《打好基础》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评价。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整理本节知识点2、《打好基础》本节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二)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离子的形成:三、离子的写法:。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I I)——原子和离子》教案(3)(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课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氯化钠的生成,使学生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学会正确书写离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体验物质的性质是由物质的结构决定的教学重点离子的形成与写法教学难点离子的形成与写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具氯气、钠、集气瓶、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课前展示1.不同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特点是什么?2.3.4.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个符号及数学生主持人提问,其他同学抢答导入新课原子不显电性,在化学变化中,有的原子失电子,有的原子得电子,之后原子就带上了电荷,这样就变成了另一种微粒――离子。

教师讲述,学生倾听探索新知[观察活动]钠在氯气中的燃烧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实验现象,教师小结,学生书写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学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教师详细讲解,从而得出离子的概念离子:带电的原子叫做离子。

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阳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教师讲解,强调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离子的写法: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符号在后,“1”可以省略。

如:阳离子:Na+、Mg2+、Al3+ 等阴离子:Cl-、O2- 等教师讲解示范,学生练习课堂小结教师讲述,学生倾听,并提出置疑。

随堂练习《打好基础》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个别指导,评价。

课后作业1、阅读教材内容,归纳整理本节知识点2、《打好基础》本节课后作业板书设计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二)一、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二、离子的形成:三、离子的写法:。

2022年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同课异构教案

2022年初中化学《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同课异构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通过对氯化钠的生成实验分析,使学生了解离子的形成。

4.了解离子的概念和书写规那么,学会正确书写离子符号。

【过程与方法】1.学习运用比照、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2.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响的实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2.离子的正确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离子符号的含义,物质与构成粒子的判断。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从微观的角度来探究物质的构成。

物质可以由分子构成,如H2O,也可以由原子直接构成,如Fe。

那么像NaCl这样的物质是怎样构成的?这就是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新课讲解[设问]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原子的结构,知道它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那么核外电子到底是怎样在核外运动的呢?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讲解]核外电子运动虽然不像汽车、火车一样有自己的运动路线,但也有自己的运动特点: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较远的区域运动,科学家形象地将这些区域称为电子层。

[思考]同学们思考一下,所有的电子是不是在同一层电子层上运动呢?[讲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它们在不同的电子层运动,并且电子层最少为1层,最多不得超过7层,每个电子层上的电子也不是平均分配的,而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最外层的电子数不得超过8个〔1层的不得超过2个〕。

[过渡]根据对电子的这些了解,我们就可以用图形把它表示出来。

[讲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用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简明、方便地表示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1)教学设计
4.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5.原子是不断运动的。

原子与分子的区别与联系: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2.分子和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都在不停的运动,都有一定的间隔,都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3.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原子—分子论:
人们把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学说叫做原子—分子论。

原子—分子论在化学发展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

课堂练习1.铜与氧气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1)这个变化属于。

(2)铜是由什么组成的?。

(3)氧化铜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4)氧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

(5)从微观角度分析此变化:。

2.下列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在分的是()
A.铁原子
B.氧分子
C.氮分子
D.大理石粉末
3.下列物质变化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
B.蔗糖溶于水
C.大理石块粉成碎末
D.氨气与氯化氢气体反应生成氯化铵
巩固
拓展
提高
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作业
1.完成学案上的习题;
2.预习《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2课时)
课堂
小结 2.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3.原子—分子论:物质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学说
板书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加热。

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上册《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和离子》教案、教学设计
2.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引导他们从宏观现象入手,逐步过渡到微观层面的认识;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和兴趣,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微观概念;
5.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关注学生的疑问和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原子、离子和元素周期表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提问:“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2.强调原子和离子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引导学生认识到原子和离子是化学基础知识的基石,对后续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4.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定期进行知识检测和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原子、离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常见的离子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元素周期表在化学学习中有哪些作用?
2.各小组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教师点评,总结讨论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强调原子和离子在物质组成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元素周期表。
(二)教学设想
1.引入生动有趣的实例,如魔术表演、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等,激发学生对原子和离子的学习兴趣;

九年级化学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原子的结构和质量)教案(新版)粤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原子的结构和质量)教案(新版)粤教版
【拓展延伸 】今后学习中,我们可直接查阅书后附录中的相对原子质量表(师生一起查阅)【设疑】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讲解】课本最后的附录就是相对原子质量表,让学生知道如何查表。
六、练习及 检测题
七、作业设计
则氧的原子量=16
12/110993.1 10657.22626千克千克
即原子的原子量=12/112原子的实际原子的实际质量C
【比喻讲解】我们引用一个形象的例子来讲解一下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我有一堆水果,有人让我记住每个水果的质量,我选取了一个苹果作为参照物,称其质量为100克,现称得梨的质量为300克,猕猴桃的质量为500克,分 别将这二者的质量与100克相除,所得倍数即为梨和猕猴桃相对于苹果的质量,我只要记住梨是3,猕猴桃是5就可以了。
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一、教材分析
第二单元包括分子、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元素符号四个课题,内容比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感性认识不充分,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本单元的知识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 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
原子的构成,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的内容就是回答这些问题
【讲解】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小麦的质量一样。因此,在国际上,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
量,而采用不同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
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
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2021年整理〗《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优秀教案

〖2021年整理〗《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优秀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原子的构成,以及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是一种模型化的方法。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了解典型元素(稀有气体、金属、非金属)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特点。

3以氯化钠为例,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知道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4了解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逻辑推理和综合归纳能力。

探索新知认识核外电子的排布问题1:请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寻找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中子数之间的关系?问题2: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图片】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微观构成。

二、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过渡】原子小、原子核更小。

比较原子和原子核的大小,拿原子与原子核比较,相当于一只小的蚂蚁爬在大型体育场的中间,因此原子核更小。

问题:像钠原子、氯原子,核外的多个电子是如何运动的?有无规律?请同学们先阅读课本。

【总结】老师将原子分层排布以回答1: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回答2: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回答: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学生、老师共同总结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微观构成。

学生倾听,感受原子核的大小。

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来归纳总结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从而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结构。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生动、形象的归纳有助于学生的记忆。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探索新知认识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及排不得规律进行简单的总结。

【快速抢答】【探究】其他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问题: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上面18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你发现了什么?三、离子的形成【过渡】我们已经了解了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那么二者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呢?请同学们小组内讨论,钠原子和氯原子形成氯化钠的过程,并用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2课时)(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2课时)(教案)

粤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2)教学设计讨论:在原子中,质子、中子、核外电子之间的关系。

4.同一原子中,其原子核里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所带的电量相等且电性相反;故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5.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板书原子的结构组成)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0,思考下列问题: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有什么规律?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了解核外电子的分布特点讲授新课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小圆圈表示原子核,里面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的电子数。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指导学生画出部分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8个(氦为2个),最稳定结构;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少于4个,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非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的电子一般多于4个,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聆听回答、总结问题画原子结构示意图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1-52,思考下列问题:1.原子质量的分布有何特点?2.什么是相对原子质量?阅读教材,思考问题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讲授新课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播放相对云子质量的视频材料)相对原子质量=某原子的质量/(碳-12原子的质量×1/12)例题:计算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计算氢原子、碳原子、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相对原子质量的近似值=该原子的质子数+中子数回答、总结问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二课时名师教案

第三节《构成物质的微利(Ⅱ)——原子和离子》第2课时(1)带电荷的原子叫做离子。

当原子失去电子后,它就带了正电荷;而当原子得到电子后,它就带了负电荷。

(2)分类:2.离子的形成:以钠在氯气中点燃生成氯化钠为例来学习离子的形成过程: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钠+氯气点燃→氯化钠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Na+Cl2点燃→NaCl【提问】那么,离子到底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我们来看氯化钠的微观形成过程:【讲解】其中,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是阳离子。

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是阴离子。

【讨论】(1)从Na 到N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变化了没有(2)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吗这是因为___________。

【回答】(1)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没有变化(2)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因为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是不一样的【强调】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我们将原子分为金属原子、非金属原子和稀有气体原子。

那么,当他们变成离子时,又有什么规律呢3.离子的书写方法:(1)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如:(2)离子符号的意义:Mg2+表示每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O2-表示每个氧离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例题:指出下列符号的意义:Mg2+表示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或表示镁离子。

S2-表示硫离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

或表示硫离子。

Na+表示钠离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或表示钠离子。

4. 常见的离子(1)阳离子——带正电荷(2)阴离子——带负电荷小结:练习:1.说出下列微粒的符号和名称:2.A、B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A B构成物质的微粒——离子1.离子的概念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离子。

2.离子的形成:钠在氯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钠+氯气点燃→氯化钠钠在氯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Na+Cl2点燃→NaCl3.离子的书写方法::(1)离子用离子符号表示: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标出离子所带的电荷的多少及电荷的正负,当离子所带电荷数为1时,1可以不写。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名师教案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名师教案

第三节《物质构成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知道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通过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从宏观认识微观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三、教学和学法
教法:问题引导法、情境迁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讲练结合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四、教学过程。

2022年教学教材《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优秀教案9

2022年教学教材《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参考优秀教案9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理解原子的概念,了解他们的特征和存在状态,知道分子、原子之间的区别3、了解原子内部的构成,看懂原子结构示意图4、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化学反响的实质5、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运动的永恒性和物质的可分性观点6、了解原子的构成,了解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7、了解原子质量是集中在原子核上二、【重点】原子的概念及其特性,原子内部结构三、【难点】解释某些现象,分子、原子之间的异同点四、【教学流程】五、【教学过程】【复习】1.举例说明分子的真实存在。

2.分子具有哪些性质,一一举例说明。

分子很小;分子在不停的做运动;分子间有间距。

【引入】我们已经知道了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那么它分成了什么呢?它是如何变成其它物质的分子的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演示】不加热高锰酸钾,观察是否有氧气放出。

加热高锰酸钾,观察氧气的放出,分析为什么,试从物质的组成入手,思考有何新发现?【分析】高锰酸钾是由大量高锰酸钾分子构成的。

受热时却可分成氧气和其他两种物质,从这个事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锰酸钾分子应该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

【讲解】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原子一、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设疑】在理解了分子和原子的概念的根底上,你们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解疑】〔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小结〕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反响中,分子化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

列表分析、比照各种概念的不同和相同及相互关系。

【讲解】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例如汞由许多汞原子构成,铁由许多铁原子构成。

【引入】在化学反响里分子可以为原子,原子在化学反响里不能再分。

用其它方法能不能再分呢?1897年,在英国科学家汤姆发现电子以后,人们开始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秘密。

【阅读并总结】【讲解并板书】二、原子的构成原子核所带的正电量=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量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引入]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而且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那么它是不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小微粒呢?原子的内部有什么奥秘呢?[讲述]①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孙发现原子中含有带负电荷的电子,并认为一切原子中都含有电子,揭示了原子还可以再分。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案-九年级化学科粤版上册

2.3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学目标1.知道离子是由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理解原子、离子的区别。

教学重点1.离子的概念。

⒉离子的形成。

⒊认识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教学难点原子和离子间的比较,会根据结构示意图判断原子和离子。

教学过程深入认识原子内部的结构原子(不显电性)原子核(带正电)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手接触铁、铜等金属会触电吗?铁、铜等金属都是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中存在带电荷的粒子(质子和电子),那么原子是否显电性?交流讨论展悟性原子中存在着带正电的原子核与带负电的电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合作交流显身手仔细观察表格中的内容,你能获得哪些信息?不同类原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质子数=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并不相同,能量低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电子层是描述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较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这样电子就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的。

核外电子的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结构示意图(以氯为例)电子在核外分层排布电子不像行星绕太阳旋转有固定的轨道,但有经常出现的区域,科学家把这样的区域称为电子层。

电子层:1 2 3 4 5 6 7离核:近远能量:低高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学以致用资料介绍:一个镁原子核内有12个质子,它的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其中有2个电子能量相近都较低且离核最近,8个电子能量略高且离核稍远,还有2个电子能量最高且离核最远。

这些电子都同时绕镁的原子核运动。

部分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将以下原子进行分类,并说出分类的依据。

分析各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分析它们的特点原子最外电子数与结构、性质的关系1.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氦有2个),具有稳定结构。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2.3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教学设计(福建省县级优课)
2.过程和方法: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层层递进构建微粒观,构建原子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引导学生的主动思考与学习,在知识形成过程中进行概念的建构,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初二物理已经初步接触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而且学生已经学过了分子的基础,学过了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的基础上,但是因为是从微观的角度,初中学生思维的特点导致他们对抽象的概念学习起来比较难,学校生源比较差,放弃的学生比较多,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导引学生从宏观到微观,实验现象到对事物内在本质的认识,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层层递进构建微粒观,构建原子的概念。
承前启后
启发学生思考
应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建构分子的分裂、原子的重新组合的微观过程。
过程7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成功构建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搭建台阶启发引导学生发现在该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引导学生思考,构建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发现在该变化(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原子不可分
学生思考,构建原子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PPT展示HgO分子分解示意图
经过层层铺垫、层层递进,最终引导学生更加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过程8
认识原子构成分子,分子分裂成原子并且完成图表构建
启发引导从HgO分子分解示意图,我们从中分析得出了很多结论,现在我再观察看看,还能不能有所发现?
§2.3构成物质的微粒—原子
课题名称
构成物质的微粒 — 原子
计划学时
1学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 精编

《构成物质的微粒II原子和离子》教案 精编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2.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展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教 学
重 点
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 学
难 点
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 学
方 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内 容
师 生 活 动 设 计
复 案 与 调 整
课前展 示
3.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4. 原子与分子的联系: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 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 较
所得的值




拓展训练:已知:A原子 的质量是m Kg ,B原子的质量是n Kg ,则A原子和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多少
课 题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2.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
3.了解原子的 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 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特别说明:比值、单位是一、常采用近似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学生填空,教师评价
学生阅读,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学生倾听
学生练习
课堂练习
《打好基础》本节随堂作业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小结
相对质量并非原子的真实质量,是相对质量,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成正比,原子数目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的概念,以及原子、分子之间的相似、相异和相互关系。

2.介绍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史
3.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
以及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组成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用原子和分子的观点加深对化学反应实质的理解
2.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
1.体验物质是无限可分的,但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2.初步认识原子-分子论在发展化学科学中的重要历史作用。

教学
重点
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
难点
原子及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的形成
教学
方法
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
过程
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复案与调整
课前展示什么是分子如何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
变化和化学变化
学生主持人出示问题,其他
同学抢答,教师评价
导入新课大家学习了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是分子,
自然界大多数物质都是由各自的分子构
成的。

那么,分子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

教师讲述,学生倾听
探究新知
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
子(一)
氧化汞的分解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原子的重新组合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
分子与原子的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


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特性相似。

阅读观察图2-7氧化汞的
分解,讨论交流,教师讲解
分组讨论,教师小结
47页检查站
知识视窗原子-分子论的提出
相对原子质量:定义(P52)
计算公式:(P52)
特别说明:比值、单位是一、常采用近
似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学生填空,教师评价
学生阅读,教师讲解
教师讲解,学生倾听
学生练习
课堂
练习
《打好基础》本节随堂作业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小结相对质量并非原子的真实质量,是相对质
量,是一个比值,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
量成正比,原子数目与相对原子质量成反
比。

教师讲解,学生倾听
作业布置1.阅读教材内容
2.《打好基础》本节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3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一)
一、原子
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微粒。

原子构成分子,原子也可直接构成物质。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变化,分成原子,而原子本身没有变化,只是重新组合成新的分
子,构成新的物质。

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3.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可以再分。

4. 原子与分子的联系: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拓展训练:已知:A原子的质量是m Kg ,B原子的质量是n Kg ,则A原子和B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