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关于土壤的知识
![关于土壤的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13c6cd9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be.png)
关于土壤的知识土壤是地球上自然界中最珍贵、最复杂、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
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发展,土壤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下面,我们将系统介绍土壤的知识,包括土壤的特点、组成、功能、分类及管理等方面。
一、土壤的特点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披覆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薄而复杂的生物地理体系,有空气、水、小生物、适量生物质、不同粒度的无机物质组成。
土壤的特点是多样性和可塑性。
土壤的颜色、硬度、水含量、通透性、肥力等性质受到区域环境、动植物生长状况、耕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形成各种类型的土壤。
二、土壤的组成土壤由无机物和有机物组成,大多数土壤的无机物质占70%左右,有机物质占30%左右。
其中,主要的无机物质成分有矿物、气体、固体物质和水分,而有机物质则包括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的遗产等。
1、无机物质无机物质是构成土壤固体相的主要成分,分布在物质循环过程中地球表面化学物质的残渣之中。
最重要的无机物质是矿物,它们构成了土壤矿物质的基础。
矿物包括岩石、矿物晶体、土粒、几何状物质和沉积物等。
2、有机物质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种类繁多,来源广泛。
土壤有机物主要由植物残余物、动物的遗体和微生物形成的死体、根和根系分泌物、活性有机物和短链有机化合物、发酵产物等组成。
三、土壤的功能土壤的生态功能影响着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世界。
以下是土壤的主要功能。
1、储藏功能土壤能储存水分、养分和有机物质,非常重要的属性是吸水保水能力和离子交换能力。
这些保水质量对于温度、湿度、水分和养分的控制有很大的作用。
2、供给功能土壤对于动植物的生长具有重要的供给作用。
如土壤水能提供农作物和森林植物的生活和生物过程所需的水分,供给粘土状土壤的维持作用,垂直和水平通透性也是供给基础。
3、修复功能土壤具有生物修复和自然修复的功能。
生物修复依靠于微生物,自然修复则依靠于植物,有益的微生物能够抑制病态微生物,保障植物的修复过程。
4、调节功能土壤的质地、粘度、富含氧气的肥沃度等属性对于土壤水文学的调节有很大的作用。
土的主要成分
![土的主要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34b75960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11.png)
土的主要成分
地球上最广泛分布的物质就是土壤,它不仅是植物根系发育、水分利用和养分吸收的基础,也是我们的主要的食物来源。
因此,掌握土壤的组成和保护土壤的环境状况十分重要。
土壤可以分为实体和液体两部分。
实体部分主要由四种要素组成,分别是泥土、石灰、矿物和有机物。
其中,泥土最为重要,它是土壤中最主要的成分,占土壤总体的95%以上。
按细度划分,泥土分为粗颗粒泥土(砂)和细颗粒泥土(粘土),两种泥土的比例是土壤质量
的重要方面,也影响其他成分的含量。
石灰是土壤的重要成分,一般正常的土壤中有石灰含量,它能促进植物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土壤质地,避免土壤酸化,因而是园艺作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条件之一。
矿物是土壤中最重要的非有机物质,包括铁、铝、钾、钙、镁等,它们大多呈微粒状,能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有机物是指由植物和动物活体所分泌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碎屑、动物细胞和有机碱等,有机物与无机物结合形成土壤,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弹性,可以起到控制水分运移的作用。
此外,土壤还具有气态成分,气体成分在土壤活性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氧、二氧化碳和氮元素最重要。
氧是植物根系吸收水分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提供给植物养分,氮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总的来说,土壤是由实体和液体、气态组成的,其中实体部分由泥土、石灰、矿物和有机物构成,气态部分由氧、二氧化碳和氮元素
组成。
了解土壤的组成及其特性,对保护环境、增强土壤肥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0fe86ebb1a37f111f1855b83.png)
母质
土壤的形成
土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和成土作用共同 作用的结果。
只有在生物特别是高等绿色植物出现 后,不仅大大加速了风化作用,而且能累积 养分,促进肥力的发展,生物的出现标志着 成土过程的开始。
土壤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19世纪俄国土壤学家B.B.道库恰耶夫,总结
认为成土因素主要有五个: 母质、气候、
物理风化
岩石风化
(2)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氧、CO2等作 用下由于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以及氧 化等作用下发生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 称为化学风化。
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用、 氧化作用等。 其中水解作用能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彻底分解, 引起岩石内部矿物组成和性质的彻底改变,所以水 解作用被认为是化学风化中最主要的作用。
动物:土壤中的动物从微小的原生动物到高 等脊椎动物在土壤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它们参与了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作用以 及搬运、疏松土壤和母质的作用,某些动物 还参与土壤结构的形成,有的脊椎动物能够 翻动土壤,改变土壤的剖面层次。
微生物: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多、数量大, 在土壤形成中一方面能促进有机体分解;另 一方面又合成腐殖质,其后再进行分解,这 样就形成了土壤物质的循环。 另外,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有的细 菌能促进矿物的分解、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土壤矿物质是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地质
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的组成单位 ,约 3000多种。
按照矿物的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 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作用下, 新形成的矿物。
成土矿物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带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f7a2a3469dc5022abea0001.png)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4.1土壤的成分
![4.1土壤的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d1de513c168884868662d608.png)
固体
液体
气体
矿物质 腐殖质 水分
空气
颗 粒 土壤有机 水分是植 空气是植物的
存在于 物分腐殖 物生长的 根呼吸和微生
地壳中 质和非腐 必要条件 物生命活动所
的天然 殖质两类
需氧气的来源
单质或
化合物
土壤各成分相互影响、相互
占固体95% 左右 联系而成为一个整体。
土壤是如何形成的呢? 四、从岩石到土壤
1.取少许土壤,放入试管中。 2.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
精灯上加热,如图 4-4所示。 3.观察试管壁上有没有水珠?
_有__水__珠__。 实验说明土壤里 _有__植__物__生_长__所__必__需__的_水___。
给你 1只坩埚、1把刻度尺、1只酒精灯和 1台 精确度足够的天平,你有办法测量土壤中水分 所占的体积分数吗? 几何体状土壤样本 测出体积及质量 捣碎放在坩埚内加热 水分充分散失测质量
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
因为刚挖出的土壤未经干燥处理,含有较多 的水分,所以土壤减小的质量中含有部分水 的质量。
应该让土壤充分干燥:可采用长时间日晒或 恒温箱烘烤的方法进行。
1、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 死亡的生物体。
2、腐殖质: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 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
二、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土壤中有水分、空气、有机物等物质。 证明这些物质存在的有关实验。
三、岩石的风化
习题
1、“小草依依,踏之何忍”。设置这条提示语提醒人们不要践踏 小草,是因为经常在草坪上行走,会造成土壤板结,从而影响草的
生长。土壤板结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B
A.气孔关闭,影响蒸腾作用 B.土壤缺少氧气,影响根的呼吸 C.植物缺少水,影响光合作用 D.植物缺少无机盐,影响生长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https://img.taocdn.com/s3/m/0f38491489eb172ded63b7e3.png)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石 英 SiO2
不易分化,使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正长石 KAlSi3O8
斜长石
Na(AlSi3O8)·CaAl2Si2O8)
较易风化,风化后产生高岭土、二氧化硅和盐基物质, 正长石含钾较多, 是土壤中钾素和粘粒的主要来源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共性:没有碎屑的块状构造;没有规则的层次排列;不含化石。 例如: 玄武岩、石英、花岗岩、正长岩
花岗岩 喷出性岩浆岩
玄武岩
侵入性岩浆岩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2)沉积岩
又称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 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 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 骸堆积沉积而成。
变质岩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3.岩石的风化
岩石的风化作用:岩石在地表受到种种外力作用,逐 渐破碎成为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所产 生的疏松物质就是土壤母质。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风化作用的类型
A. 物理风化作用
指使岩石产生物理变化而成为碎屑状态的过程,特点是成 分未变。 1、主要是温度引起岩石的热力学变化--昼夜温差、冻结。 2、盐类结晶的裂胀作用、流水冲刷和磨蚀、风砂磨蚀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橄揽石(Mg,Fe)2SiO4
易风化,风化后形成蛇纹石
返回
土壤基本物质组成土壤矿物质
方解石 CaCO3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b9f5022bf61fb7360a4c6515.png)
土壤的组成和性质一、土壤的组成土壤是环境中特有的组成部分,是位于陆地表面呈连续分布,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它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它的组成包括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的一种特殊物质。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 土壤孔隙约占50%, 土壤水分和空气存在于土壤孔隙内,三相之间亦经常变动而相互消长。
按重量计,矿物质可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 —10%左右。
(一)土壤矿物质土壤矿物质来源于地壳岩石(母岩)和母质,它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很大。
土壤中的矿物质由岩石风化和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或土粒)组成的。
自然界的土壤都是由很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也叫土壤质地。
(二)土壤有机质进入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包括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死亡残体,经分解转化逐渐形成有机质,即腐殖质,土壤腐殖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部分,约占有机质总量的50—65%。
腐殖质不是单一分子的有机质,而是在组成、结构和性质上具有共同特征,又有差异的一系列高分子有机化合物,腐殖质在土壤中可以呈腐殖酸或腐殖酸盐类存在,亦可以铁、铝的凝胶状态存在,也可与粘粒紧密结合,以有机-无机复合体等形态存在。
这些存在形态对土壤一系列的物理化学性质有很大影响,对土壤肥力有重大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包括:糖类(碳水化合物)、木质素、有机氮、脂肪、蜡质、单宁、木栓质、角质、有机磷及灰分等。
土壤中的有机质组成二、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一)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结构:一般把土壤颗粒(包括单独颗粒、复粒和团聚体)的空间排列方式及其稳定程度,孔隙的分布和结合的状况称为土壤的结构。
土壤中的ca\卩6!3+等多价阳离子及有机质,腐殖质都有胶结剂的作用,参与土壤颗粒的团聚。
土壤的成分(PPT课件(初中科学)38张)
![土壤的成分(PPT课件(初中科学)38张)](https://img.taocdn.com/s3/m/13a1ed5d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b.png)
思考
1. 土壤中存在的无机盐,对植物生长有何作用? 植物生长需无机盐,需大量从土壤吸取含N、P、K等矿物元素的 无机盐。这些能溶于水又不能燃烧的物质是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 生长发育关系密切。
2.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组成及状态是怎样的?
土壤非生命物质的状态:有固、液、气三态。土壤固体主要由 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占固体部分95%左右。
4. 土壤的形成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风化变成了 石砾和砂粒等矿物质颗粒(岩石从大变小),最后经各种生物和蔼候的长 期作用(有机物积累)才形成了土壤。 从岩石到土壤的形成,是一个长时间并经多种因素(物理、化学、生物等) 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这个过程今天仍在不断地继续着。 土壤的形成过程是十分缓慢的。形成1厘米厚的表土,一般情况下大约需要 100 ~ 400年,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中,大约需要1000年。
2. 岩石风化的因素
(1)物理因素
① 风力
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着岩石。久而久 之,岩石层就被慢慢地磨损。于是,岩 石上出现了窟窿和裂隙并越来越大,最 后破裂成了小碎块。
② 流水
水流动时,夹带的小块 岩石与岩石摩擦,使岩 石逐渐成了小石块。
③ 温度剧变
古人修栈道时,常用火烧岩石, 待岩石温度升得很高时,再浇 上冷水,岩石骤热后因突然冷 却就爆裂了。 炎热的太阳也会使岩石变得很 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岩石也 会爆裂。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水就会 结冰,使它的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 石裂成小碎块。
(2)生物因素
植物的根、地衣植物对岩石作用,使岩石碎裂。
(3)化学因素 化学物质的溶蚀作用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
![4.1-2土壤地成分、各种各样地土壤(带问题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44394cc5998fcc22bcd10d4f.png)
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土壤由水、空气、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
2.土壤生物包括生活在土壤中的动物、植物、微生物。
3.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死亡的生物体和动物体的排泄物。
4.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气体和液体三类。
土壤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有机物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
5. 大小不等矿物质颗粒的多少和排列方式是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6.土壤矿物质颗粒有粗有细,一般分为砂粒、黏粒和粉砂粒。
根据它们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壤土类土壤、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三类,其中最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充分的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1.(2006•嘉兴)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这个实验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 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小于铁块D.土壤易溶于水【分析】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放入相同体积和形状的铁块和干燥土壤,用量筒沿烧杯壁缓缓向烧杯内注水,发现两者完全浸没时,放土壤的烧杯中加入水的体积大于放铁块的烧杯中的体积.说明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故选:B.【点评】此类题目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2.(2016秋•高邑县期末)家庭栽培花卉,每隔几年要重新换一次土,其原因是()A.花盆中的土壤被植物吸收了B.土壤的肥力降低C.土壤中有害物质增加了D.土壤中缺少有机物【分析】氮肥能促使植物的茎叶旺盛生长,磷肥能使植物多开花多结果,钾肥则有利有机物向植物储存器官内转运.【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花盆中的土壤里的无机盐被花吸收了,要想使花生长良好,必须增施无机盐或者换土.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无机盐对植物的作用.3.(2015春•嘉兴期末)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分析】①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有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泥沙)等;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绿色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②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必须溶解在水中植物才能吸收利用.【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 正确;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 错误;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故选:B.【点评】理解土壤结构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4.(2008秋•高密市期中)对水稻的生长来说,土壤的功能不包括()A.提供有机物B.提供水分C.提供无机盐D.固定植株【分析】本题考查根的主要功能的知识.本知识结合植物营养运输图及各部分功能进行记忆.【解答】解:我们知道根的主要功能是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但这不是其惟一功能,此外还有①固着和支持作用:根系将植物的地上部分牢固地固着在土壤中.②合成能力:根部能进行一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其中包括有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如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脯氨酸等﹔各类植物激素,如:龙根生、乙酸、细胞分裂素类.③贮藏功能:根的薄壁组织发达,是贮藏物质的场所.④输导功能:输导功能是由根尖以上的部位来完成的.由根毛和表皮细胞吸收的水和无机盐通过根的维管组织输送给茎和叶的,而叶所制造的有机物也通过茎送到根,由根的维管组织输送到根的各部分,维持根的生长和生活等.故选:A【点评】结合植物营养运输认识根的作用.5.下列与土地有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土地减少不影响农业,因为可进行无土栽培B.土地为人类生存提供食物和活动空间C.人口增加会增加土地的压力D.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分析】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空间同样是有限的.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解答】解:土地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舞台”,土地资源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食物和活动空间.如果离开了土地,人们就无法进行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等经济活动,人口增加可以增加土地的压力,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应有计划、有限制的加以开发利用,科学种田可以提高土地的农业产量.故选:A【点评】考查的是人与土地的关系,要理解记忆.6.下列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铁丝网的孔径要稍大一些B.有的土壤应该是湿润而富含有机物的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网上加热D.加热后不能等土壤冷却了再去测出质量【分析】要是为了定量实验的考虑,干燥土壤可以称干重,然后通过各种处理分离有机物从而计算含量.干燥的土壤加热计算质量,如果质量减少,有焦愁的味道,就是证明土壤中含有有机物.【解答】解:A、孔径大土壤颗粒可能从缝隙漏出,影响实验效果.此方法不可取;B、用湿润的土壤不行,因此湿润的土壤中有水分,水分蒸发也能减少质量,影响使用效果.此法不可取;C、土壤可以直接放在铁丝网上.此方法正确;D、测质量要等冷却,不但可以保证实验变量唯一,还保证测定物质质量的仪器的精度,也就是所有涉及物质质量测定的基本要求.这是因为测定质量的仪器都是在常温标定的.此法错误.故选:C【点评】明确有关“土壤中含有有机物”的验证实验的方法.7.(2015秋•徐州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37﹣40题.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水桶里,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多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所示;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称为光合作用.【分析】37.(2分)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泥土只减少60克,你认为减少的物质是()A.水B.无机盐C.有机物D.以上都不对【分析】海尔蒙特实验:十七世纪,比利时科学家海尔蒙特做了一个实验.他把一棵2.5 kg的柳树种在装有90kg泥土的桶里,只浇雨水.5年后,柳树长到85kg,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不到100g,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据此解答.【解答】解:如果亚里士多德认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质,所以,海尔蒙特认为使柳树生长的物质是水.在实验中没有添加无机盐这一步骤,无法对比、证明也需要无机盐.而实验中泥土的重量减少了,说明土壤中的部分物质被柳树吸收并利用了,而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除了水还有可溶性无机盐.故选:B【点评】海尔蒙特的柳树栽培实验是生物上著名的实验,要注意理解和掌握.38.(2分)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A.二氧化碳B.氧气C.有机物D.能量【分析】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绿色植物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释放氧气,供小白鼠呼吸作用的需要,因此小白鼠能存活.所以,“普里斯特利实验发现B钟罩内的小鼠可存活较长时间”,原因是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39.(2分)如今,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A.蛋白质B.脂肪C.淀粉D.氨基酸【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光合作用是指植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淀粉有遇到碘变蓝色的特性,因此,“常通过滴加碘酒能否使叶片变蓝色的方法来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是因为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淀粉的特性以及光合作用的产物主要是淀粉.40.(2分)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A.分解叶片中的有机物B.把叶片煮熟C.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D.除去叶片中的淀粉【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解: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而且酒精是易燃、易挥发的物质,直接加热容易引起燃烧发生危险.使用水对酒精进行加热,起到控温作用,以免酒精燃烧发生危险.因此,“为便于观察,需要进行如图丙的实验”,该装置在实验中的作用是“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避免叶绿素的颜色影响观察效果.故选:C.【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8.把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加热后,在载玻片上留下的结晶物质主要是()A.淀粉B.无机盐C.水D.脂肪【分析】土壤浸出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以及营养物质,可以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因此土壤浸出液中的植物能生长;无土栽培就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用营养液来培养植物.【解答】解:A、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淀粉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淀粉,故A错误;B、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剩下不可燃的物质是无机盐,并留下的结晶物质,故B正确;C、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水属于无机物,加热后,蒸发散失,不会留下痕迹,故C错误;D、土壤浸出液或无土栽培培养液滴在载玻片上,脂肪属于有机物,不可能有脂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这部分内容是中考的热点,注意掌握.9.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内可见大片的红树林生长茂盛,但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A.土壤中空气太少 B.土壤中温度太高C.土壤溶液浓度太高D.土壤中水分太多【分析】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是由红树科的植物组成,组成的物种包括草本、藤本红树.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结合红树林的生活环境特点进行解答.【解答】解:深圳福田属于热带海滩,阳光强烈,土壤富含盐分,红树林植物多具有盐生和适应生理干旱的形态结构,植物具有可排出多余盐分的分泌腺体,叶片则为光亮的革质,利于反射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同时红树林经常处于被潮水淹没的状态,空气非常缺乏,因此许多红树林植物都具有呼吸根,呼吸根外表有粗大的皮孔,内有海绵状的通气组织,满足了红树林植物对空气的需求.每到落潮的时候,各种各样的支柱根和呼吸根露出地面,纵横交错,使人难以通行.因此,此地若栽植其它农作物则难以成活,对于这些农作物来说,这里的土壤中空气太少.故选项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熟知红树林生活环境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0.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A.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B.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C.砂粒少,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D.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解答】解: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质地介于黏土和砂土之间,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较理想的农业土壤.可见D正确.故选:D【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11.(2017秋•卢龙县期中)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A.土壤溶液浓度过低B.土壤溶液浓度过高C.温度过低D.土壤里氧气过少【分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答】解: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细胞液的浓度,因此植物细胞就会失水,导致根不能吸水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因此盐碱地里庄稼不易生长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溶液浓度过高.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12.(2016春•埇桥区期末)以单位面积计算,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A.前者等于后者B.前者小于后者C.前者多于后者D.无法比较【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对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的认识.结合题意,分析解答.【解答】解:热带雨林中虽然残枝落叶比温带森林的多,但是因为其高温多雨等条件,为微生物和其他分解者提供了适宜的条件,所以分解作用要强得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少.而温带森林土壤冬季低温,微生物活动的相对较少,分解作用也就弱的多,有机物的积累量就多,所以土壤中的养分也就多.故选:B.【点评】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热带雨林和温带森林的结构和功能.13.(2014•杭州模拟)某同学与父母去天目山旅游,游览时对青山绿树底下的“红土”很好奇,“红土”与嘉兴的“黑土”相比,除颜色不一样外,其它性状还有什么不一样呢?于是他采样后带了一块回家,并做了如下实验.从图中的对照实验看,他在探究两种土壤中的()A.有机物含量B.空气体积分数C.土壤生物数量D.无机盐含量【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解答】解: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测试需要土壤浸出液,这个没有;测生物数量的时候,需要昆虫收集器,乘土的容器下面要有一个收集昆虫的容器,这个也没有.所以用排除法选B.故选:B【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14.花生因地下结荚,要求土质疏松,不喜潮湿,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俗称为“落花生”.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它适于生活的土壤类型是()A.砂土类±壤B.壤土类土壤C.黏土类土壤D.三类土壤均可【分析】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沙土是指含沙量占80%,黏土占20%左右的土壤,沙壤土就是介于壤土与沙土之间的土壤.据此解答.【解答】解:在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壤土类土壤三中土壤中,壤土类土壤具有保水,保肥,通气,透光的特性,适合种植粮食和植物,砂土类土壤稍微带点沙质土,有利于花生根部的生长和呼吸,不容易烂根,沙土类土壤适于花生栽种并能提高产量,所以沙土类土壤内花生生长情况最好.故选:A【点评】植物壤土类土壤的土壤质地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共4小题)15.(2006•湖州)土壤是在岩石经过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形成的,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2)选择干燥的土地,取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土壤和棱长为10厘米的一块立方体铁块,把它们分别放人两个大烧杯中,沿烧杯壁缓慢向烧杯内注水,直到水面把土壤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然后比较所加入的水量.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土壤的作用,土壤能吸收水分,固定植物体,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据此解答.【解答】解:(1)、土壤除了能固定植物体外,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的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根还能获得土壤中的氧气,进行呼吸作用.(2)、土壤的颗粒之间有空隙,含有空气,利于根的呼吸作用.题中的实验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的水量不同,可知:土壤中存在着空隙,能吸水.因此此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故答案为:(1)无机盐(2)为了测量土壤中的所含空气的体积(或证明土壤中存在着空隙,验证土壤的吸水性)【点评】第一题是基础题,比较简单,第二题的实验,我们不常接触,但是只要明确土壤的吸水性,也可解答.16.(2012秋•建阳市期末)土壤是微生物的主要活动场所,是因为土壤中有微生物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分析】土壤中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它们与土壤肥力有关,并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解答】解:土壤具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及各种条件,因此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生活场所,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故答案为:√.【点评】土壤中的微生物种类繁多,数量极大,一克肥沃土壤中通常含有几亿到几十亿个微生物,贫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几百万至几千万个微生物,一般说来,土壤越肥沃,微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17.(2013春•滨湖区校级期末)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形三种形态.细菌一般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以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微生物的相关知识,据此答题.【解答】解:土壤里的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病毒等,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分布广泛,而且微小,是生物中的原始类型,要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有球状、杆状、螺旋状三种形态.多数细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如一部分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等微生物把动植物的遗体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等无机物,这些物质又能被绿色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制造的有机物为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可见,细菌等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故答案为:细菌、真菌、病毒;细菌;光学;电子;球状、杆状、螺旋状;叶绿体.【点评】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灵活运用.18.肥沃的土壤颗粒间的水中含有无机盐,从这种土壤中滤出的液体叫土壤溶液.【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的无土栽培,首先明确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解答】解:根所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来自于土壤,而土壤颗粒只是对植物起着固定作用.无土栽培指的是不用土壤,而是依据植物生活所需无机盐的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将无机盐按照一定的比例配成营养液,这种营养液内部成分和土壤溶液的成分相同,用这种营养液来培养植物.故答案为:无机盐;土壤溶液【点评】植物的无土栽培是一种无性生殖的方式,可对比植物的其他无性生殖的方式扦插、嫁接、压条来掌握.三.解答题(共3小题)19.“测量土壤空气的体积分数”的活动步骤大致如下:步骤1:在校园中选择一块干燥的土地,取长、宽、厚分别是5厘米的一块土块,另取一块相同规格的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大烧杯中.步骤2,分别沿烧杯壁缓慢地向2只烧杯内注水,开始时用量筒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为止.步骤3,记录向两个烧杯中注入水的体积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试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步骤1中,为什么要设计一个与土块体积相同的铁块进行实验?(2)在步骤2中,加水的方法是“开始时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注入,当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再换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为什么?(3)在步骤2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铁块无空隙,另一组用土壤,所加入。
矿土壤的成分
![矿土壤的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859957ed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e5.png)
矿土壤的成分
1、硅酸盐矿物:常见长石类、云母类、辉百类和角闪石等,大都不稳定,比较容易风化而释放出钠、钾、钙、镁、铁等元素,同时形成次生矿物。
2、氧化物类矿物:包括石英(SiO2)、赤铁矿(Fe2O3)、金红石(TiO2)等,相当稳定,不易风化。
石英是土壤中分布最广的一种矿物,是砂粒的主要成分。
3、硫化物类矿物:在土壤中通常只有铁的硫化物矿物,即黄铁矿和自铁矿,极易风化,是土壤中硫的主要来源。
4、磷酸盐类矿物:土壤中分布最广的是磷灰石,包括氟磷灰石[Ca5(PO4)3F]和氯磷灰石[Ca(PO4)3Cl]两种,是土壤中无机磷的重要来源。
土壤质地解释
![土壤质地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914ac47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e.png)
土壤质地解释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相对比例,主要包括沙、壤土和粘土三种基本颗粒。
土壤质地对于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肥力以及适合的作物种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土壤质地中各种基本颗粒的解释:
1.沙(Sand):沙是一种颗粒较大的土壤成分,其颗粒直径在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
沙颗粒较大,导致土壤通透性较好,空气流通性强。
然而,沙土的保水性较差,容易干燥,而且肥力较低。
2.壤土(Silt):壤土是介于沙和粘土之间的中等颗粒土壤成分,其颗粒直径在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
壤土的颗粒比沙小,但比粘土大,因此壤土既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有一定的保水性。
壤土通常具有较好的肥力。
3.粘土(Clay):粘土是颗粒最小的土壤成分,其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
粘土颗粒之间有较强的吸附力,导致土壤粘稠,通透性差。
然而,粘土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较高的肥力,但容易发生水涝。
土壤质地的组合比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通常通过三角形质地图来表示。
例如,沙壤土、壤土、壤粘土、沙粘土等。
理想的土壤质地组合通常是三种颗粒的相对均匀分布,形成混合土壤,以兼具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
了解土壤质地对于合理选择土壤改良和作物的种植有重要意义。
植物与土壤-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保护土壤重难点梳理及常考题型
![植物与土壤-土壤的成分、各种各样的土壤、保护土壤重难点梳理及常考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7af614670b4e767f5bcfce28.png)
一、重难点知识总结 1. 土壤的组成和性状组成 质地 结构 肥力 2. 土壤与植物 3. 人类活动与土壤污染与防治
土壤的组成 土壤中的生物成分 植物:低等植物:苔藓类,藻类
动物:小型动物:鼠类、蚯蚓、蚂蚁等。
微生物:真菌、细菌
土壤中非生命物质 土壤是由固态、液态和气态物质组成的。
4
二、探究活动 1.观察土壤的组成 2.模拟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
1.观察土壤的组成 1.肉眼直接观察、借用放大镜或显微镜观察。土壤中有生物吗? 2.用手搓土壤,是否有固体颗粒? 3.用手捏土壤,是否有水分?加热土壤,观察试管壁上是否有小 水珠出现? 4.土壤放进水中,是否有气泡产生?
结论: 土壤中有微小的生物 土壤中有固体颗粒 土壤中有水分 土壤中有空气
植物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和呼吸,需要适宜的水分、土壤温度和通 气条件。 植物含水量一般在60%~80%,土壤水是陆生植物生命活动所需 水分的主要来源。 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必须溶于水中才可以被植物吸收。
土壤的质地、结构和植物关系密切。 土壤颗粒过细,保水保肥能力强,通气透水困难,不利于植物生长; 土壤颗粒过粗,透气好,渗水快,不利于植物吸收。
保护,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失去了植物的保护,风力也能侵蚀土
壤。水土流失的速度与土壤植被类型和覆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们的过度砍伐和放牧加快了水土流失的速度。
3
地表良好的植物保护可以减缓水土流失的速度。
可采用封山育林,植树种草,营造水土保持林,修筑梯田等方法, 防治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
封山育林
修筑梯田
农业中常通过施肥的方法补充土壤中损失的无机盐; 施用有机肥,秸秆还田,可补充有机肥。
4.1-土壤的成分
![4.1-土壤的成分](https://img.taocdn.com/s3/m/bfb4b83ae2bd960590c67775.png)
粒废电池所造成的污染可以影响一亩地 的范围,这就是村民得怪病的原因。你们
现在有什么想法吗?
土壤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微 生物,其中微生物包括细菌、 真菌、放线菌等。
探究活动3
探究活动4
溶液蒸发后,蒸发皿中有白色小颗粒 的晶体析出
土壤中含有无机盐。
溶于水的无机盐在水分蒸发时析出 解释:
小结
探究结果:
土壤中含有的非生命物质有
(1)空气 (2)水 (3)有机物(腐殖质)
(4)无机盐(矿物质颗粒)
腐殖质的积累
1、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主要是从陆地上生 物开始的,首先是低等植物; 2、生活在地表的动物、植物的排泄物和死 亡的生物体,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分解 并贮存在土壤中成为腐殖质。
土壤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主包括 地表岩石风化和有机物的积累两部分。
小,人 们莫名其妙地感到头痛、恶心,许多刚出 生的婴儿都是畸形儿。为了找到这些怪病 的原因,村民们请来了专家。经过专家们 反复调查,发现问题就出在村里的水井旁。 原来水井旁有许多人们丢弃的废电池,这 些电池内的重金属污染物渗透到土壤里, 又通过土壤渗到水中。有关专家解释,一
土壤中非生命物质的状态
气态 空气
液态
固态 有机物 无机盐
水
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的用途:
空气:
水:
植物根呼吸氧气的来源
植物生长必要的条件
有机物: 提供养料
固定植物根系, 无机盐: 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
思考:
最初,地球外层的地壳是由 岩石组成的,并没有土壤。
讨论:
阅读了以上图片,请谈谈你的感想?
岩石就是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冷热交 替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 砂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砂粒、有机物、 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这就是岩石风 化的过程。
土壤的基本组成
![土壤的基本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54137956f111f18582d05a0e.png)
易风化
四:岩石的风化与土壤母质的形成
(一)岩石的风化作用:
岩石的风化作用:地壳表面坚硬而巨大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 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破碎和分解作用,岩石由大块→小块→细 粒,同时岩石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的过程。
1.物理风化
岩石在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过程, 只造成岩石结构、构造等物理形状的改变,一般不引起化学成 分的变化的过程称为物理风化。
磷灰石 Ca5(PO4)3·(F,Cl)
磷灰石呈致密块状、 土状等。灰白、黄绿、 黄褐等色,,硬度5.0。 在矿物上加钼酸铵, 再加一滴硝酸即有黄 色沉淀生成,这是鉴 别磷灰石的主要方法。 磷灰石以次要矿物存 在于岩浆岩和变质岩 中。 较难风化,风化产物 是土壤磷养分的重要 来源。
石膏 CaSO4·2H2O8
生物风化的结果:一方面加速岩石的风化,更重要的能使风化产 物中的植物营养元素能在母质表层累积和集中,同时累积了OM, 发展了肥力,所以生物参与风化作用,也就意味着成土作用的开 始。
五:母质特性的发育
岩石风化产生了母质,母质与岩石相比产生了一些新的特性 :
a:物理风化:使岩石由大块→小块→碎屑,由致密坚硬态→疏 松态,这种物理状态的改变,使母质产生了通气、透水性,为进 一步风化创造条件。 b:化学风化:产生了许多细微的粘粒,粘粒之间有毛管孔隙,产 生了保蓄水分的能力,即蓄水性。同时粘粒的产生,增加了颗粒 的表面积,产生了一些胶体性能,比如:吸附性能,可以保存风 化释放的可溶性养分,为肥力的发展创造条件。另外化学风化释 放出一些可溶性盐基物质,这是植物矿质养分的最初来源。
b:某些植物生长的必需营养元素:比如:Mn、Zn、 Cu、B、Mo等不仅含量少,而且都以难溶性的化合物封闭 在坚硬的岩石中,处于极分散的状态,植物难于吸收利 用。
土壤的物质组成
![土壤的物质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79827aa8c8d376eeafaa3109.png)
2.改善土壤物理性质
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4.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5.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课堂小结
1、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2、土壤矿物质即矿质颗粒的统称。包括原生矿 物和次生矿物。 3、粒级的概念及分级。 4、不同质的施肥要点及改良 5、土壤有机质的概念、来源及分类。
★以氧、硅、铝、铁为最多,称之为土壤的 骨干部分。
(一)土壤粒级
粒级:按照土粒直径 ( 粒径 ) 的大小及 其性质分成的若干个等级。
土粒一般分为:砂粒、粉粒、黏粒 三 个基本粒级。
特点:颗粒愈大,透气性愈好,保水 保肥力愈差。
(二)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的百分 数,也叫土壤的机械组成。
土壤的物质组成
王福祥
一 组成土壤的三相物质
体积比
固相 液相 气相
矿物质占38%以上 有机质仅12%以下
孔隙占50%左右
重量比
矿物质—占固体重量的95%以上 有机质—占固体重量的5%以下
固相--土壤矿物质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矿物风化形成的矿物颗 粒的统称。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组成:氧、硅、铝、 铁、钙、镁、钠、钾、钛、磷等 10 种元素 占土壤矿物质总重的 99% 以上。
课堂小结
6、土壤有机质的转换过程 包括:有机质的矿化过程和土壤有机质的腐 殖化过程
7、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8、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
课堂练习
1、组成土壤的本相物质是_固_体__、液__体__、气__体__。 2、矿质土粒一般分为_砂_粒__、_粉__粒_、_黏_粒__三个 基本粒级。 3、土壤有机质: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有机化合物物质。
土壤的成分(课件)
![土壤的成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edbcc4a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36.png)
土壤定义及功能土壤定义土壤功能土壤组成要素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土壤类型与分布土壤类型土壤分布石英长石云母030201粘土矿物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如氧化铝、氧化铁等,对土壤的颜色、酸碱度和肥力有重要作用。
矿物质对土壤性质影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生物性质动物残体包括昆虫、动物尸体和粪便等。
植物残体包括根、茎、叶、果实和种子等部分的残留物。
动植物分泌物如植物根系分泌物、动物排泄物等。
动植物残体来源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藻类等。
微生物代谢产物如多糖、蛋白质、核酸和酶等。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对土壤性质影响吸附水、毛管水和重力水吸附水被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水分,不能自由移动,对植物无效。
毛管水在土壤毛管孔隙中保持的水分,可上下移动,对植物有效。
重力水受重力作用在土壤大孔隙中流动的水分,易流失,对植物有效。
水分常数及测定方法水分常数测定方法水分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影响植物生长土壤性质土壤空气来源及更新植物根系呼吸大气扩散植物根系在生长过程中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并消耗氧气,从而影响土壤空气组成。
微生物活动土壤空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变化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土壤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通常高于大气,尤其是在有机物丰富的土壤中。
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受土壤温度、湿度和微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氧气含量变化土壤中的氧气含量通常低于大气,尤其是在紧实或水分过多的土壤中。
氧气含量的变化受土壤通气性、水分状况和植物根系呼吸等因素的影响。
空气对植物生长和土壤性质影响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对土壤性质的影响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微生物种类细菌01真菌02放线菌031 2 3分解作用代谢活动物质转化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活动及其代谢产物微生物对土壤性质和植物生长影响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
![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https://img.taocdn.com/s3/m/1889f564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9b.png)
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土壤是世界上所有农作物的重要养分来源,是世界上大多数生物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资源。
因此,为了维护土壤质量,我们必须了解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
理想的土壤体积比例是指土壤中不同成分的体积比例。
理想的土壤体积比例应为50%固体成分,25%液体成分和25%气体成分。
其中,固体成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来自植物的残余物,而液体成分主要是水。
土壤的矿物组成主要包括石灰,硅质,铝,铁,钙,镁,钠和硫等。
矿物质的比例在不同的土壤中不同,根据土壤的自然特性,一般硅质的比例约占总成分的30%,石灰的比例约占总成分的10%,铝、铁、钙、镁、钠、硫等其他矿物质的比例各占10%以下。
理想土壤的体积比例应充分考虑有机物的比例,有机物包括底质有机质和植物残余物两大部分。
底质有机质是由动植物遗体、细菌、腐殖质和酶聚合形成的,其均匀保持在土壤中,一般比例为10%,同时有利于土壤的弹性和组织状。
植物残余物的比例取决于前期的耕作和肥料的施用,一般比例为20%至30%。
水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占土壤总容量的25%,是土壤中物质流动和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前提。
不同土壤的水分含量不同,受季节和地形的影响,春季含水率高,夏季含水率低,低地区含水量多,高地区含水量低。
另外,气体比例在土壤里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气体比例一般为25%,其中主要为氧气和二氧化碳,空气中的氮气在土壤中的含量也低,仅占1%以内。
气体比例的变化受微生物和植物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土壤比例也不同。
调节土壤的矿物组成、有机物含量和水分比例,有助于土壤矿物室和有机物的形成,从而提高土壤的整体质量和生态功能。
必要时,可以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以维护理想的土壤体积比例,保护土壤资源,增强其抗环境污染能力,促进土壤侵蚀,从而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
综上所述,理想的土壤体积比例是50%固体成分,25%液体成分和25%气体成分,固体成分主要由矿物质和有机物组成,有机物的比例为10%,植物残余物的比例为20%至30%,水分比例为25%,气体比例为25%,为了保护土壤质量,人们应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维护理想的土壤体积比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中的各种成分
一、复习目标导航
1、土壤中的生命——土壤生物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3、从岩石到土壤
4、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5、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
二、重难点精讲
1、土壤中的生命物质——土壤生物
实验1:观察土壤
(1)取样:挖一个长、宽、深分别是50×50×30的土坑,取少许土壤样本。
(2)观察:
有一些动物,还有一些植物,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具有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提问:土壤除了这些生物外还有其他的物质吗?
①土壤中有空气吗?有水吗?
②土壤中有有机物吗?有无机盐吗?
2、土壤中的非生命物质
实验2:土壤中是否有空气?
实验过程:
取相同形状、体积的土壤和铁块,分别放置于两只完全相同的大烧杯中,分别标记为A、B;向A、B中注水,直到水面恰好将土壤块和铁块全部浸没为止。
实验结果:A烧杯中注入的水比B烧杯中注水量多。
实验结论:土壤中不全部是土壤,还有空气。
实验3:土壤中是否有水?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
实验结果:试管壁有水珠生成,试管口有雾状水蒸汽。
实验结论:土壤中有水的存在。
实验4:土壤中是否有有机物?
实验原理:有机物可以燃烧。
实验过程:
取少量土壤,放入试管中,用试管夹夹住试管,在酒精灯上加热;将一定质量的充分干燥的土壤放在铁丝网上加热,一段时间后,待土壤冷却时,再用天平称量。
实验结果:土壤能燃烧,冷却后称量,发现土壤质量减少。
实验结论:土壤中存在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生成腐殖质)。
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
实验5:土壤中是否有无机盐。
实验原理:部分的无机盐可以溶于水。
实验过程:
将燃烧后的土壤放到烧杯中,加足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然后让它慢慢沉淀下来;提取土壤浸出液约10毫升,过滤后蒸发。
实验结果:发现浸出液中蒸发后有无机盐。
实验结论:土壤中也有无机盐。
主要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物质。
结论:
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
非生物:空气、水、有机物、无机盐
3、从岩石到土壤的过程:
(1)岩石变成土壤的途径:风吹雨打、水流冲刷、冷热交替、生物作用等。
①风的作用:风将砂粒刮起来,碰撞岩石,久之岩石被慢慢地磨损,有了裂缝,最后破裂成小碎块。
②流水的作用:流水能促使大块岩石裂成小块。
③冷热交替的作用:炎热的太阳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下降,岩石会爆裂。
事例:修栈道。
④冰能裂石:雨水积聚到岩石的缝隙里,如果气温降低到0℃以下,水就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使岩石缝隙加大,最终裂成小碎块。
⑤生物的作用:种类繁多的植物和动物等生物的作用下,岩石也会碎裂成石块等。
(2)岩石在上述物理、化学、生物的作用下,逐渐变成了石砾和沙粒,最后形成了含有石砾、砂粒、有机物、水和空气等物质的土壤。
4、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1)土壤主要由矿物质颗粒、腐殖质、水和空气构成,这些成分之间相互影响,使土壤形成了一定的结构。
(2)土壤主要是由矿物质颗粒构成的,矿物质颗粒的多少成为影响土壤结构最重要的因素。
矿物质颗粒按其直径大小可分为:砂粒、粉砂粒、黏粒。
实验: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取2只漏斗,在漏斗口放一些脱脂棉花,在漏斗A中放一些砂粒,在漏斗B中放一些黏粒。
将漏斗分别搁在锥形瓶上,往漏斗中倒半烧杯水。
5分钟后观察两个漏斗中各有多少水流到下面的小烧杯内。
能渗出更多水分的是砂粒漏斗。
结论:
(2)土壤的分类、性状与植物生长。
实验:土壤的黏性。
①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砂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砂土类土壤;
②选取足量的壤土类土壤,按黏粒︰壤土类土壤=20︰1的质量分数配制黏土类土壤;
③取少量壤土类土壤和已配制好的两种土壤,加少许水,用手搓一搓,哪种土壤能搓成一个条状?
结果:壤土类土壤最能搓成一个条状。
总结:
(3)壤土类土壤的组成
在壤土类土壤中,固体部分占土壤总体积的50%,其中有机质占固体部分的5%;水和空气各占25%左右。
你能建立一个壤土类土壤的模型吗?。